選用正確關節保健成分!讓你關節補給再增生 筋骨養護不間斷

現在很多人會吃關節保健食品來保養,不過內含成分有哪些功效?對關節真的有效嗎?讓馬偕醫院骨科醫師林宗諭來解答!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林宗憲報導 無論走路、上下階梯,日常生活中許多動作都需要用到關節,但隨年齡增長,關節可能會漸漸退化僵硬、疼痛,需要維持關節健康才能讓活動不受限。現在很多人會吃關節保健食品來保養,不過內含成分有哪些功效?對關節真的有效嗎?讓馬偕醫院骨科醫師林宗諭來解答! 從關節構造了解關節保養 建議開始幾歲吃保健品? 關節如何保養? 首先應從關節構造開始了解。以膝關節為例,林宗諭醫師說明,它由大腿骨、小腿骨等硬骨相連,硬骨能支撐身體的結構,不過硬骨表面其實還有軟骨,中間有潤滑液,能降低摩擦,讓膝蓋可以正常、靈活地活動。 而軟骨、關節液組成成分大不同,林宗諭醫師表示,軟骨主要是由膠原蛋白所組成;關節液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胺,但這些都會隨年齡增加,合成速度趕不上消耗速度,因此大約4、50歲開始就可以使用保健食品來保養自己的關節。 關節保健品常見3成分 分析各成分作用及功效 在了解關節構造及組成成分後,更能知道哪些營養素可作為關節的原料、促進關節健康,目前市面上保健食品常見成分大約可分為以下3類: 葡萄糖胺 : 可以讓關節產生比較多的潤滑液,進而保護關節,除此之外也能補充軟骨原料。 UC-Ⅱ: 屬於膠原蛋白類的產品,身體攝取後可以調節T細胞,控制發炎,讓發炎反應不要那麼強烈,進而去改善關節疼痛。 龜鹿雙寶 : 由龜板、鹿角、人蔘及枸杞製成,中醫上常用於治療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等患者,能加強骨骼及軟骨健康,更有幫助軟骨增生的效果。 關節保健食品百百種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保健品? 不過現在市面上關節保健食品這麼多,民眾該怎麼挑選適合的保健食品,才能真正達到關節保養的功效呢?林宗諭醫師表示,保健食品的挑選應先講求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建議民眾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避開容易過敏的成分再去做攝取,而不同保健食品有不同的特性,也各自有各自需要的人。 像是葡萄糖胺有助於關節液、軟骨補充,龜鹿雙寶也能促進軟骨增生、強健筋骨,都可作為民眾關節長期保養的選擇;而UC-Ⅱ則主要是針對關節發炎的問題提供改善 。 葡萄糖胺、龜鹿雙寶搭配運動、減重 讓關節補給再增生 筋骨養護不間斷 關節保健食品的攝取是初期保養很好的開始,林宗諭醫師也提醒,除了保健食品外,減重、運動等生活習慣調整,也是關節保養相當重要的一環,尤其是運動,能加強核心肌群的訓練、增進肌肉強度,進而減輕關節承受的壓力。 另外,市面上的保健食品許多其實都含有複方成分,民眾在挑選時也可以選擇複方產品,像葡萄糖胺能直接補充關節液與軟骨,加上龜鹿雙寶又有助軟骨增生、骨骼生長,再搭配適度的運動,雙管齊下更能由裡到外照顧關節健康,讓關節補給再增生,筋骨養護不間斷。

Read More

二尖瓣逆流輕中重度治療方式大不同!修補、置換手術一次看

林口長庚心臟整合中心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進行高難度的「經導管瓣中瓣手術」,低侵入性、風險較低、傷口也小,給予患者新解方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不少國人有二尖瓣逆流狀況,若疏忽恐引起嚴重併發症!二尖瓣是藏在心臟裡的結構,針對輕中重度不同的患者,心臟內外科各有治療策略皆可修補與置換瓣膜。其中,曾手術換過的生物瓣膜也可能年久失修,就得進行二次置換,因年長者再次開刀風險高、手術難度也高,病人恐求助無門!林口長庚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進行高難度的「經導管瓣中瓣手術」(M-ViV),低侵入性、風險較低、傷口也小,給予患者新解方。 瓣膜無法閉合 血液逆流造成心悸、呼吸困難 二尖瓣是位於左心房左心室中間的瓣膜,由前葉和後葉2個瓣葉組成,構造宛如閘門的2個門片,正常開合時可以維持正常血流,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但若二尖瓣無法關閉,就會造成血液逆流。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張其任表示,二尖瓣逆流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多數患者病況是緩慢漸進,早期沒有症狀,但當逆流越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呼吸困難、運動耐受度越來越差、心悸、下肢水腫、無法躺平、腹脹等症狀,建議照心臟超音波檢查。 及早治療預後佳 二尖瓣修補優先、置換為後 重度二尖瓣逆流,恐產生心臟衰竭,及早治療是上上策!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說明,根據長期研究心血管併發症,及早修補預後較佳,因此治療原則是「修補優先、置換為後」。  外科修補與置換:標準開胸手術 目前國際治療標準為外科開胸手術,須裝人工心肺機、暫時停止心臟功能實施手術,雖然傷口大、恢復慢,但手術視野廣,能夠一次矯正多種心臟問題(如其它瓣膜治療、心律不整或繞道手術等)的患者。9成重度患者可矯正至無逆流,耐用度可達20年到30年,復發率低。 外科修補與置換:微創手術 在病程早期,病灶簡單的患者,可以內視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進行,微創外科修補或置換手術。可在更小的傷口,更快的恢復下達到同樣理想的長期結果。 內科修補與置換:經導管療法 心臟功能低下的年長者無法挨刀怎麼辦呢?內科治療方式為「經導管療法」,把漏血的地方「釘」起來,讓血液逆流變小,傷口較小、恢復也較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表示,內科經導管手術分為修復與置換2大類: 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 將二尖瓣膜前後2個瓣葉邊緣對接的Mitraclip瓣膜夾合器技術。 經導管二尖瓣置換術: 從右心房穿刺心房中膈,到左心房進行瓣膜置換,可減少損傷,同時置換成新的導管瓣膜。 瓣膜再置換高風險 經導管療法適合高齡患者 若瓣膜損壞太嚴重,修補效果不佳,就需要置換人工瓣膜,選擇方針依患者年齡而定: 金屬瓣膜 (儘可外科手術置換): 耐用度較高,但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適合年輕患者使用,可減少二次置換的風險。 生物瓣膜: 由豬牛製成,使用年限較短。適合年長者,不需多次開刀,可避免服用抗凝血劑所造成的出血作用。 不過,生物瓣膜約10年會慢慢鈣化,此時就會需要2次置換。但2次開刀本身風險高,包括二尖瓣結構複雜、第1次手術傷口留疤、組織沾黏等,或第一次手術紀錄未詳盡等狀況,讓病人求助無門!謝宜璋進一步表示,現今有「經導管瓣中瓣」療法,將導管從股靜脈放入順著血管到達左心房,並順著指引導線植入新的人工瓣膜。此術式風險較低、較不侵入性、傷口較小,手術及住院時間較短,提供高風險患者另一項治療選擇。 治療技術日新月異 團隊擬定最適合治療方針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葉集孝表示,二尖瓣逆流治療技術日益月新,從早年氣球擴張術、開胸手術到現今經導管瓣膜療法,治療選擇多元。心臟整合中心團隊會依據患者年紀與疾病進展,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Read More

晚期肺癌新突破!連續免疫合併治療顯著提升患者存活率

據衛福部公布的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肺癌已成為台灣癌症中死亡率中的冠軍,堪稱國人最大的健康隱憂。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韋彤、潘昱僑報導 有位60多歲的女性患者被診斷為第四期肺腺癌並伴有肋膜間皮瘤,經過兩年免疫合併治療,經影像檢查後顯示幾乎沒有癌細胞,六年多下來,目前在家人的支持下定期回院檢查,生命品質得到明顯的提升。另一位50多歲女性患者被診斷為肺癌骨轉移,因無法忍受鉑金化療的副作用,醫師建議嘗試免疫合併治療,經過七年的治療,病情得到控制、癌細胞大幅減少,且身體狀況也得到了改善。 頭號健康隱憂!晚期肺癌治療的新選擇 據衛福部公布的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肺癌已成為台灣癌症中死亡率中的冠軍,堪稱國人最大的健康隱憂。由於肺癌早期多無症狀,患者確診時通常已是晚期,讓治療變得更加困難。過去治療肺癌的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及標靶治療,但對許多晚期患者來說效果有限。近年來,免疫療法成為晚期肺癌患者的另一種選擇,除了單獨使用免疫療法外,研究指出免疫合併治療可以進一步改善病況、延長平均存活期,是晚期肺癌治療的新突破。 如有感冒或肺部不適 連續超過7天要留意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醫師指出,過去20年來,肺癌一直是台灣十大癌症的首位,每年新診斷的肺癌案例接近17,000例,同年死亡人數約13,000例。黃醫師提醒,肺癌早期症狀雖不明顯,但其實已有徵兆,如有感冒或肺部不適持續超過七天、連續咳嗽超過兩周,應有所警惕並就醫檢查,特別是無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此外,他也指出二手菸對肺腺癌的影響,尤其在女性患者中更為明顯,因此戒菸對於預防肺癌極為重要。 從副作用大的化療 到精準標靶治療的演進 黃醫師回顧,2000年以前,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是化療和放療,但這些方法的毒性強、副作用大,病人接受度通常不高。2000年後,隨著基因檢測的發展,標靶治療成了新的治療方式,對於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陽性的病人標靶效果相當顯著,但對於基因檢測陰性的病人,仍需接受傳統化療。 免疫調節劑的突破 啟動T淋巴球對抗晚期肺癌 2015年,免疫調節劑的出現為晚期肺癌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黃醫師解釋,免疫調節劑透過啟動體內的T淋巴球來對抗腫瘤細胞,打破腫瘤細胞表面PD-L1與淋巴球上的PD-1結合所形成的保護膜,讓淋巴球能識別並攻擊腫瘤細胞,顯著延長了許多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存活期。 使用免疫調節劑依PD-L1表現決定 部分患者選擇自費治療 黃醫師說明,目前免疫調節劑的使用方式多樣,需根據患者的PD-L1表現來決定具體治療方案。根據國外臨床研究,PD-L1高表現(超過50%)的患者單獨使用免疫調節劑即可獲得良好的效果,中等表現(1-49%)或低表現(小於1%)的患者可合併化療或使用雙免疫調節劑。由於健保給付條件較為嚴格,黃醫師建議根據患者的經濟能力和體能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持續兩年免疫調節劑療程 顯著提高五年存活率 根據臨床研究,持續治療兩年的患者中,有19-25%可達到五年穩定的成果,對比過去肺癌五年存活率不到10%,是項很顯著的進步。黃醫師指出,免疫調節劑的療程建議持續兩年,許多患者在接受兩年治療後會自費延長療程。 良好醫病關係與精神支持 助力免疫合併療法效果提升 黃醫師強調,免疫合併療法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但也需要患者與家屬的堅持與配合。他表示,良好的醫病關係對治療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許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僅得到身體的治療,還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對於他們面對疾病、保持積極心態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面對肺癌這項重大挑戰,黃俊耀醫師呼籲全體國人包括肺癌病人、家屬及癌友應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他指出,政府已開始補助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有助於精準醫學的發展,幫助肺癌病人找到合適的治療藥物;若沒有對應的標靶藥物,也可使用免疫調節劑。黃醫師強調,肺癌治療每十年都有重大突破,未來會有更多副作用少的新藥上市,他鼓勵患者及家屬積極面對、與醫生合作治療,期望在未來五年內提升台灣肺癌治療的成果,讓病人活得更有品質、更有希望。

Read More

腹瀉、便秘輪番上陣?「低腹敏飲食」擺脫腸躁症困擾

綠奇異果為高營養密度水果,其營養價值很高!尤其在執行低腹敏飲食時,要注意每天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壓力大,腹瀉、便秘接二連三反覆發作,還常感到肚子痛、腹脹,去照大腸鏡卻相安無事、找不到病因,可能是「腸躁症」作祟。「腸躁症」是現代人最常見的腸胃問題之一,在台灣平均每4-5人就有一人有腸躁症困擾,相當於全台超過五百萬人因持續的腸胃不舒服影響日常生活。腸躁症主要和飲食習慣、壓力、腸道微菌叢、腸道過度敏感有關,症狀則伴隨腹痛、腹瀉、脹氣、便祕等,通常會持續數年。 要解決這樣的困擾,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李柏賢醫師表示,除了紓壓、少吃刺激性食物,漸進式地選擇「低腹敏食物」有很好的幫助,也推薦每天早餐餐後搭配吃一顆綠奇異果,能溫和地幫助消化與排便,緩解腹脹感。 腸子是人的第二大腦「低腹敏飲食」緩解腸躁症 李柏賢醫師指出,「腸躁症治療以緩解症狀為主,但建議要找到釋放生活壓力的方法,讓心情放鬆,因為腸子可謂人體的『第二大腦』,腸道神經和我們大腦的神經有所連結,當大腦覺得開心、放鬆,腸道也就不會過度敏感。」 飲食方面則要避免辛辣、酒、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也不要抽菸,這些都容易引發腸道發炎。如果要緩解「腹脹感」,李柏賢醫師建議,要避免「高腹敏」的飲食,意思是吃下去之後容易在大腸中發酵、產生氣體,容易導致「脹氣」的食物,包括:精緻澱粉、乳製品、洋蔥、蒜頭、人工甜味劑、梨子、芭樂、蘋果、加工肉品等。可改為「低腹敏飲食」,包括將高腹敏的牛奶替換成水解牛奶,以及攝取白肉如海鮮、雞肉,還有櫛瓜、豆腐,以及綠奇異果,都是很好的選擇,幫助減少腸胃道刺激、改善脹氣症狀。 李柏賢醫師提到,一次避掉所有高腹敏食物很不容易,一開始可逐一嘗試、觀察何種食物可能造成自身腸胃不適,來了解自己腸胃可能對哪些高腹敏食物較為敏感,慢慢減少或避免。同時,盡量多攝取低腹敏食物來降低腸道負擔,特別像綠奇異果就是很好的低腹敏食物,因為綠色奇異果富含膳食纖維和奇異酵素,可以幫助促進蛋白質的分解及消化,同時能緩解便秘、腹瀉等腸躁症的症狀。 綠奇異果營養價值高 早餐加一顆幫助改善腸道機能 李柏賢醫師進一步補充,綠奇異果為高營養密度水果,其營養價值很高!尤其在執行低腹敏飲食時,要注意每天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因為膳食纖維能幫助腸胃蠕動,增加糞便的軟度及體積,讓排便順暢,而綠奇異果的膳食纖維含量非常高,每100公克綠奇異果就含有3克膳食纖維。 《美國消化醫學雜誌》曾於2022年發表一項研究,指出便祕型腸躁症患者一天補充兩顆綠奇異果,每周可增加1.5次以上的排便,且沒有明顯的副作用。綠奇異果除了能緩解腸躁症帶來的便秘症狀外,還可以幫助血糖的穩定。 李柏賢醫師說明,因早上為人體腸道反應較靈敏的時段,空腹喝咖啡、吃辛辣或酸性食物,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早餐也要特別注意低腹敏飲食,以及補充高營養密度蔬果,讓營養攝取均衡,綠奇異果是方便的好選擇,建議於「餐中或餐後」多搭配一顆綠奇異果,促進消化、補充膳食纖維,也能幫助穩定血糖,腸胃舒服、心情也能更美麗。

Read More

大溪水岸花卉農遊「花彩盛艷」11/16繽紛綻放 浪漫花田超好拍

2024大溪水岸花卉農遊「花彩盛艷」11/16登場,精彩可期。(圖/農業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2024大溪水岸花卉農遊「花彩盛艷」將於11月16日登場,精彩可期。今(2024)年活動以「花彩盛艷」為主題,結合桃園在地農產與花卉地景之美,打造一場視覺盛宴。農業局長陳冠義表示,這次花田不僅以繽紛的花卉布置,還融入桃園特產,帶來花田新風貌。 農業局提到,此次活動主題花田中精心擺放象徵桃園農特產的形象裝置,包括可愛的水蜜桃「桃寶」、桃園好米「米寶」、黑毛豬「豬寶」及清脆的大溪綠竹筍「筍寶」等,讓桃園好農的農產品以活潑新姿態出現在花海之中,宛如一場花彩盛宴。此外,桃猿啦啦隊的吉祥物「樂天桃猿Rakuten Monkeys」也將首次登場花田景觀,增添滿滿桃園在地特色與活力。 2024大溪水岸花卉農遊「花彩盛艷」結合桃園在地農產與花卉地景之美,打造一場視覺盛宴。(圖/農業局提供)   農業局表示,開幕式將於於11月16日下午三時在李騰芳古宅停車場舉行,邀請樂天啦啦隊的樂天女孩、弗莎巴西打擊樂團,及高人氣偶像男團U:NUS登場,帶來迷你音樂會,為活動掀起高潮。活動期間還有市集與豐富的表演,讓民眾在「市外桃源」中享受一場精彩的「花彩盛艷」農遊體驗。 2024大溪水岸花卉農遊「花彩盛艷」目前平均大約花開3、4成左右,接下來還會陸續開放,花海圖騰也會愈來愈明顯。(圖/農業局提供)   農業局提到,2024大溪水岸花卉農遊「花彩盛艷」進入倒數計時,每處花田開放程度不同,平均大約花開3、4成左右,接下來還會陸續開放,花海圖騰也會愈來愈明顯。 農業局提醒,自行開車前往的民眾可將車輛停放在月眉第一停車場、月眉第二停車場、多功能草皮園區停車場、橋頭停車場,活動期間於月眉休閒農業區內有免費區內接駁車可搭乘至山豬湖生態園區,接駁車往返停靠點為月眉第一停車場、月眉休閒農業區服務中心、月眉第二停車場、多功能草皮園區停車場、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平日每30分鐘一班次、假日每20分鐘一班次,接駁車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6時,歡迎遊客多加利用。 農業局補充,更多「2024大溪水岸花卉農遊」系列活動,可至桃園花彩節臉書、大溪月眉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臉書及桃園好農臉書查詢。

Read More

桃園推動紐澳教育交流 鼓勵高中職學子參加雙聯學制

桃園市教育局為桃市高中職學生國際進路,加強與紐西蘭、澳洲大學合作,在桃園喜來登飯店舉辦交流活動。(圖/教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教育局為桃市高中職學生國際進路,加強與紐西蘭、澳洲大學合作,今(12)日在桃園喜來登飯店舉辦交流活動。出席人員除教育局代表、桃市高中職校長之外,外賓有紐西蘭商工辦事處經濟組組長Portia Allen、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國際學院UP教育集團執行長Craig Jones與區域經理Joey Wang,以及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區域經理Eann Chen等人。 教育局提到,交流活動中,除了分享奧克蘭大學國際學院的多元預科課程與升學路徑外,還特別介紹了學生如何在紐澳學習過程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專業深造,並能夠在學習中獲得專業的實習機會,進一步提升未來的競爭力。紐澳兩地的獨特福利與政策也讓學生在學成後能夠獲得1-3年的當地工作簽證,輕鬆融入當地工作市場,並朝著紐澳兩地的綠色移民清單及技術型人才進程邁進,開啟更寬廣的國際職涯道路。 今日的交流活動,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與職業發展資訊,也加強了紐澳國際學術與職業合作的未來展望。(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表示,桃市高中職學生可以透過雙聯學制,或者於畢業後直接赴紐澳就讀大學預科。由於紐澳學制屬於英制, 最短在3年半可以完成大學學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界大學排名前百名之內奧克蘭大學,屬於頂尖研究型大學,擁有8個學院150多種課程。在4萬名學生中,有包含來自120個國家超過8000位的國際學生。教育局表示,除了為高中職學生開闢就讀世界頂尖大學的進路之外,學生在國外學習期間,能夠與來自全球的同學一起合作學習,增強英語能力並體驗當地文化,並且獲得完整的國際生照顧服務,這將為他們未來的學業與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教育局提到,該局對於國際教育的推動不遺餘力,包括台美、台加高中雙聯學制的推展、落實雙語國家政策的國際交流,與瑞士、澳洲、紐西蘭的教育合作,都是提升桃園市高中職學生國際移動力的戰略布局。目前桃園市已有永豐高中、內壢高中、龍潭高中、平鎮高中、壽山高中、大溪高中、中壢家商、啟英高中等學校完成與奧克蘭大學MOU的簽署,後續也還會有高中職加入合作行列。 教育局強調,今日的交流活動,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與職業發展資訊,也加強了紐澳國際學術與職業合作的未來展望,讓更多桃園市高中職學生擁有攻讀世界頂大與生涯成長的機會。

Read More

違建洗車場廢水排進南崁溪 遭桃園建管處強拆

桃園市建管處立刻啟動程序將違建洗車場列為優先拆除,並於日將該洗車場建物設施全數拆除。(圖/建管處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上(10)月民眾向桃園市政府檢舉桃園區南崁溪變成泡泡河,經環境保護局稽查,廢水來自附近一處洗車場,建築管理處也展開對該洗車場建物合法登記調查,發現該場址前經查報為違章並列管在案,建管處立刻啟動程序將其列為優先拆除,並於今(12)日將該洗車場建物設施全數拆除。 建管處說明,該洗車場10月中旬經民眾檢舉排放廢水,且一周連續兩次,市府高度重視並啟動跨局處合作,根除違規業者。建管處依據「桃園市違章建築處理要點」,對於具有危害公安、環境衛生的違章建築提升排拆順序,將該洗車場從B類違建,改列A類優先拆除對象,發函要求業者於11月8日前完成拆除,逾期仍未完成,由市府強制拆除。建管處昨日到現場看業者僅移除相關洗車設備,違建部分並無全數拆除,今日派機具將該址違規建物剷平。 建管處也補充,目前市府跨機關也有共識,對於造成公共環境汙染業者,市府環保局、消防局等團隊會加強橫向聯繫,跨機關檢視違規業者的態樣,讓違規業者無所遁形,提醒業者開業務必符合相關法規,建物也要登記符合規定,合法的建物使用有技師協助檢視,方能安全使用,切勿心存僥倖搭蓋違建。

Read More

「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徵件12/2開跑 首獎15萬元等你拿

「橫山獎」於2020年創設,為橫山書法藝術館為推動台灣書法藝術展覽、研究與評論之重要獎賽。(圖/桃美館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橫山書法藝術館之「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為培植和發掘書法藝術研究人才,針對書法藝術之在地與國際、傳統與創新、理論與實踐等面向進行研究,促進書藝學術研究與發展。此屆為獎勵具有代表性與開拓性之書法研究論文,轉型以提名團提名及公開徵件雙軌制辦理。首獎獎金15萬元,優選獎金3萬元,期盼國際間優質的論文能透過發表與討論來促進書法研究愛好者的參與。徵件時間自今(2024)年12月2日起至明年4月30日止,於橫山獎網站開放線上報名。 桃園市立美術館表示,首次開放跨國語種投稿並受理已發表論文、加碼補助獲獎者來台發表交通費,此屆徵件有三項亮點,首先為擴大跨語種的書法研究交流,除了中文以外,首次開放接受英文及日文投稿。並受理於2021年1月1日至明年4月30日所撰寫或已發表之論文,已發表者須檢附原刊登或出版單位相關授權證明文件。此外,為鼓勵並刺激書法研究的互動與切磋,亦將補助獲獎者交通費參加頒獎典禮暨發表座談會,獲獎者若居住海外,更加碼補助單點來回機票費用。期待不分國籍、居住地、年齡之參與者共同投入,激盪出書法藝術研究的豐富面貌。 「三獎築山」將「山」字轉化為不同筆觸呈現的三個墨塊。(圖/桃美館提供)   桃美館指出,此屆論文獎同時邀請國內外書法研究專家學者組成國際提名團,陣容堅強,名單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長何炎泉、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研究員何碧琪、美國布蘭戴斯大學藝術系及東亞系教授阮圓、日本國立筑波大學藝術系教授菅野智明、華梵大學書院教育長黃智陽,中國美術學院書法藝術學院教授戴家妙,共同發掘當今書法藝術研究人才與新秀。此屆更將聚集活躍於書壇之指標性研究者共組國際評審團,共同評定此屆競賽論文成果。 桃美館說明,「橫山獎」於2020年創設,為桃園市立美術館轄下之橫山書法藝術館,為推動台灣書法藝術展覽、研究與評論之重要獎賽。其中「橫山書藝獎」為鼓勵卓越的書法藝術展覽;原「橫山書藝研究與評論雙年獎」分為「研究類」與「評論類」二類,辦理二屆後,自今年度起將研究類正式轉型為「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旨在獎勵書法藝術的學術研究成果,而評論類轉型為「橫山評論」,以常態例行徵稿及邀稿方式,致力建立書法藝術的評論風氣。 桃美館接著提到,為完整建立獎賽品牌形象,今年度更優化整體橫山獎視覺識別系統,呼應三項類別的特性,以「三獎築山」將「山」字轉化為不同筆觸呈現的三個墨塊,以「墨山留白」的設計概念建構出橫山獎獨特的標誌,象徵著突破、卓越與開創。期待能夠透過展覽、研究、評論三項類別多方並進,逐步累積國際聲量,促進書法藝術的持續發展。報名及徵件簡章請詳閱「橫山獎」網站 。歡迎國內外書法研究人士踴躍報名。

Read More

天氣轉涼流感疫情升溫!部桃醫提醒民眾切勿輕忽

流感症狀不同於一般感冒,切勿輕忽。(圖/部桃提供)   記者諶志明 隨著天氣轉涼,流感病例逐漸增多,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吳佳芸提醒民眾,流感症狀不同於一般感冒,切勿輕忽。如果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咳嗽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以降低病情惡化風險。 部桃表示,近期收治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該患者因持續發燒、畏寒三天,在當地診所治療後無改善,隨後轉至急診就醫,已出現咳嗽、頭痛、呼吸困難及全身痠痛等症狀。經檢查診斷為A型流感,並伴隨雙側嚴重肺炎。該患者有30年菸齡,且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免疫力低下而引發急性呼吸衰竭,病情迅速惡化。經過20天加護病房抗病毒治療後,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部桃胸腔內科醫師林昕緯指出,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族群應格外注意流感風險,平時應注意血壓、血糖和體重管理,並及早戒菸以增強抵抗力。流感季節來臨,建議民眾接種疫苗並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吳佳芸提醒,流感引發的併發症可能嚴重影響健康,應盡早預防並妥善管理,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免疫力較低者應提高警覺,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快就醫,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Read More

龍華科大拓展學子國際視野 攜手韓國IT職業學院培育科技與藝術人才

周明韻日前與林大晟帶領國際產學績優師生團隊,Baby Shark製作公司Pinkfong研討交流。(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龍華科技大學致力培育技職專業人才,並提升學子藝術涵養及科技素養,藝文中心主任周明韻與專攻藝術資訊科技的韓國IT職業學院簽訂合作意向書,共同攜手推動科技與藝術人才培育、拓展國際視野與文化交融、深度AI創作與IT設計新思維,以提升學子的創造力。 龍華科大提到,周明韻日前並與遊戲系教授林大晟帶領國際產學績優師生團隊,赴韓國參訪全球最知名點閱率超過150億的兒童音樂動畫Baby Shark製作公司Pinkfong、藝術設計領域享有盛名的弘益大學、被譽為「SKY大學」之一的高麗大學研討交流,並與歷史悠久的德成女子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合作辦理2025年國際IT創新科技研討會。期望能透過企業產學合作與國際培訓課程,精進學校在3D運算專業技術、半導體、互動混合實境技術等領域發展。 龍華科大非常重視師生國際學術及企業交流,積極拓展學子國際視野。(圖/龍華科大提供)   周明韻表示,龍華科大非常重視師生國際學術及企業交流,積極拓展學子國際視野。過往曾帶領績優學生至美國舊金山多所學術單位參訪,並與知名企業皮克斯動畫導演交流研習;以及前往義大利學術機構與國家博物館進行藝術品文物修復研習,參與該計畫之績優學生,現今有多位前往摩德納、東京、首爾、上海、馬尼拉等國際城市繼續深造與發展,在國際專業舞台上持續發光發熱。 龍華科大指出,該校以台韓交流為使命,更重視高中青少年兒童發展,11月初龍華科大藝文中心與韓國城東經營高中簽訂合作意向書,並與韓國頂尖藝術與科技教育等企業團體結盟,建立跨世代跨國際學習的橋樑,首要目標在合作推動科技與藝術人才培育、文化交融、藝術鑑賞能力、深度AI創作與IT設計新思維,以提升學子的創造力、內在修養與實際解決問題之能力,強調藝術與科技在不同年齡層間相互融合,強化龍華科大以科技治校並兼具藝文涵養之理念,培育出兼具專業技術及人文素養的博雅科技人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