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恢復健康 但「這些事」才是康復的關鍵

建議心臟病友,在術後持續建立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配合醫囑持服藥、傷口照護、復健,也要定期回診追蹤。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奕寧報導 70歲的王奶奶某次出遊返家後,出現胸悶與活動易喘的症狀,經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後經心臟外科林伯翰醫師確診為冠狀動脈嚴重狹窄。評估後,安排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順利康復出院。但返家後卻出現口傷口搔癢、局部麻木及睡眠品質下降等問題,王奶奶擔心是否術後出現異常,甚至一度不敢翻身或外出活動。到門診追蹤後,確認是正常的神經修復現象。 心臟手術後的修養更重要 醫師提供術後飲食、運動建議 林伯翰醫師表示,心臟手術只是治療的開始,真正影響預後的關鍵,術後能否持續配合醫療照護與建立正確觀念。術後常見的傷口搔癢與麻木,多為神經修復過程中的正常反應,通常會隨時間緩解。但如果傷口出現紅腫、突起或小膿泡,可能與體內縫線未完全吸收有關,要盡速返院處理,不要拖延或自行處置,以免感染變嚴重。 另外飲食和運動上也要特別注意: 飲食:以高營養食物為主,幫助體力恢復;後續則應轉為低脂、低膽固醇、富含纖維的飲食型態,避免食用豬油、內臟、蛋黃與魚卵等高膽固醇食物。另外要減少酒精、濃茶與咖啡等刺激性飲品,降低心血管負擔。 運動:採取漸進式復健,避免提重物、彎腰使力或劇烈運動,尤其胸骨未完全癒合期間更要注意。 術後建議可以先從輕度的散步、伸展等運動開始,步訓練體能與胸部肌群。 手術後4天內別淋浴 戒菸非常重要 手術後日常生活的部分,要特別注意洗澡和戒菸。洗澡建議於拆線後3至4天,確認傷口無滲液或感染再淋浴。「戒菸」則是對術後心臟病人來說非常重要,因吸菸會造成血壓上升與血管收縮,不僅延緩恢復,更大幅增加再次發病風險。性生活方面,如果快步行走或爬樓梯都沒有不舒服,通常代表體能已回復,可以逐步恢復。 林伯翰醫師強調,心臟手術的成功並不僅止於手術順利完成,更有賴術後嚴謹的醫療照護與病患的積極配合,建議心臟病友,在術後持續建立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配合醫囑持服藥、傷口照護、復健,也要定期回診追蹤,讓醫師能掌握恢復進度、排除潛在風險,降低感染或復發的風險,盡快找回健康,恢復生活品質。

Read More

中風竟是心臟腫瘤作怪 婦微創手術化險為夷

一旦出現不明原因中風症狀,應即時接受詳細檢查,避免錯過治療時機。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靖安報導 一名60多歲婦人突然右側癱軟,家人以為她中風,緊急送至台中慈濟醫院。醫療團隊進行神經影像與心臟血管檢查後驚覺,真正的病因並非一般中風,而是一顆長在左心房、超過五公分的「心臟黏液瘤」。心臟外科醫師鄭伊佐以微創開心手術成功切除腫瘤,婦人順利康復出院。 果凍狀腫瘤隨心跳 恐釀致命血栓中風 鄭伊佐醫師指出,心臟黏液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良性心腫瘤,約八成位於左心房,質地如果凍般柔軟,隨心跳擺動。一旦阻塞瓣膜出口,便會影響心臟血流,形成血栓並流至腦部,引發缺血性中風。婦人正是因腫瘤造成腦部血管堵塞,才出現癱軟症狀。 微創手術切除腫瘤 恢復迅速重拾行動力 婦人起初對手術感到猶豫,甚至考慮轉診,但在鄭醫師堅定、自信的說明下選擇信任原團隊。手術從右側胸肋進入心臟,建立體外循環後切開左心房,完整移除腫瘤與根部,並以心包膜補片修補。由於採用微創技術,傷口小、恢復快,婦人手術隔天即脫離呼吸器,右側肢體功能明顯改善。 良性腫瘤如炸彈 及早發現是關鍵 鄭伊佐醫師提醒,雖為良性腫瘤,但心臟黏液瘤位置特殊,若未及早處理,恐致命。一旦出現不明原因中風症狀,應即時接受詳細檢查,避免錯過治療時機。 婦人感謝醫療團隊全程陪伴,「如果當時沒信任醫師,恐怕不會有現在的我。」她也盼自身經歷能提醒更多人,面對突發中風症狀,需保持警覺,信任專業、把握治療契機,才能遠離隱形殺手。

Read More

高血脂恐埋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藥物控制成關鍵

臨床在高血脂用藥上,針對不同病患的症狀與身體狀況也有不同的治療選擇。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蘇靖昀報導 高血脂初期症狀不明顯,常因此埋下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危險因子,尤其近年來有逐漸年輕化現象,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達3成,事實上,經檢查確定有血脂異常,必要時可透過藥物控制血脂,如今也有新一代降血脂藥物提供病患更多治療選擇;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恆指出,當高血脂出現症狀時,往往已對血管甚至心臟造成損傷,因此早期發現介入治療是關鍵,如今血脂藥物多元選擇,讓病患更有機會將低密度膽固醇(LDL)控制更理想,達到治療目標。 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 壞膽固醇成危險因子 血脂異常時往往都沒有臨床症狀,必須透過抽血檢查才能發現異狀,而血脂異常關鍵指標之一就在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就是俗稱的壞膽固醇;李貽恆醫師表示,低密度膽固醇升高時,容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在心臟表現上則會因血管阻塞引發心肌梗塞,尤其近幾年國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現象,最重要的兩個危險因子,除了吸菸,另一個就是低密度膽固醇的升高。 血脂高風險罹病風險高 藥物控制成關鍵 李貽恆醫師指出,礙於血脂數值評估較為複雜,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聯合國內其他九家醫學會也提出血脂臨床共識,針對曾發生血管阻塞、心肌梗塞等病患,建議低密度膽固醇應控制小於70mg/dL,若為多重血管阻塞等更嚴重病患,低密度膽固醇則應控制55mg/dL以下,至於未發生疾病但已是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低密度膽固醇則建議控制100mg/dL以下,基本上,若屬於高風險的患者都應透過藥物幫助控制血脂。 血脂控制不佳 新一代藥物提供治療新選擇 臨床在高血脂用藥上,針對不同病患的症狀與身體狀況也有不同的治療選擇;李貽恆醫師說明,最常見的第一線口服降血脂藥物為他汀類(statin)藥物,主要機轉是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過程的其中一個步驟,若單純使用仍無法達到治療目標,則可加上第二線口服降血脂藥物,藉由抑制膽固醇於腸胃道吸收達到控制血脂目的,不過第一線口服降血脂藥物對於少數病患可能會引起肌肉酸痛的副作用,目前也有新一代降血脂藥物可以選擇。 依據病患不同風險程度 選擇適合藥物有效控制血脂 李貽恆醫師解釋,新一代降血脂藥物與他汀類藥物的機轉相似,同樣是從肝臟抑制膽固醇合成,但卻是從更源頭開始抑制,較不會有肌肉痠痛的副作用,因此根據過去臨床經驗,當少數病患在使用他汀類藥物後出現肌肉酸痛時,若已無法耐受,就可考慮以新一代口服降血脂藥物替代原本藥物,或當他汀類藥物已使用到最大劑量,且使用第二線降血脂藥物後,仍無法有效控制低密度膽固醇,則可考慮合併新一代降血脂藥物,以更有效達到治療目標。 降血脂藥物擅自停藥 醫:增加心臟病風險 不同降血脂藥物的使用還是得依據病患的血脂風險程度來做調整,最重要是病患一旦開始接受藥物治療,就不能擅自降低劑量甚至停藥,以免反危及健康;李貽恆醫師表示,這是台灣病患最常見的問題,尤其屬於高風險病患,原本低密度膽固醇控制有加,卻突然停藥造成升高,促使血中變異性,也會埋下誘發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因此有任何問題出現時,都先應經醫師評估,再討論是否得調整用藥。 低密度膽固醇理想數值?依據病人血脂風險來決定 李貽恆醫師也表示,臨床上得根據病人臨床風險來決定低密度膽固醇的理想數值,包括年紀、抽菸、高血壓等都屬於危險因子的評估條件,原則上,若為血脂中低風險者,建議可先透過飲食、運動等生活型態的改善,經三至六個月後重新檢測是否達到建議目標,若仍無法改善,則再與醫師討論長期藥物治療,最重要想要遠離高血脂,早期發現治療才是關鍵。

Read More

用CGM控制飲食血糖仍高?還需要測指尖血嗎?衛教師一一說明!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林冠怡衛教師表示,除了飲食外,壓力太大、生病、有無規律用藥等都可能影響血糖,透過CGM則有助於掌握血糖的變化。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報導 使用連續血糖監測(CGM)可幫助糖尿病患者實時監測血糖變化,並根據血糖數據調整飲食內容,以控制血糖。不過,卻有糖友看著CGM顯示的數據,越來越害怕攝取澱粉,也避開甜食和含糖飲料,但血糖仍然居高不下。對此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林冠怡衛教師表示,除了飲食外,壓力太大、生病、有無規律用藥等都可能影響血糖,透過CGM掌握血糖的變化,則有助於分析血糖波動的原因。 血糖控制不只看飲食!壓力大、生病也有影響 林冠怡衛教師透過衛教影片說明,影響血糖的因素有百百種,其中最常見的有四種,即飲食選擇、情緒壓力、生理狀況及藥物使用。在飲食方面,許多人誤以為只有甜食會影響血糖,但實際上加工的鹹食如貢丸、肉鬆、火鍋料等,同樣會造成血糖波動,因此食物的選擇非常重要。 對考試或工作感到壓力、焦慮等情緒因素,或是感冒生病、女性月經週期、長期失眠、睡眠品質不佳等生理狀況,同樣可能導致血糖升高。患者用藥服從性不佳,沒有規律地按時用藥、打針,或是自行增減劑量,也是造成血糖無法穩定控制的原因。 CGM不能完全取代指尖採血 3情況仍需再確認 此外,也有患者詢問CGM可以持續監測血糖,是否就不用再測指尖血?林冠怡衛教師表示,指尖血主要是直接監測血管內的葡萄糖,能夠即時反映當下的血糖數值,而CGM則是測量組織間液的葡萄糖,兩者的數值存在一定的時間落差。她也提醒,在以下3種情況下,即使裝了CGM也務必測量指尖血: 血糖異常高/低時:例如攝取大量澱粉後,血糖理應很高,但CGM機器卻顯示血糖偏低時,應立即測量指尖血。 CGM發出警報時:當CGM響起警報聲,代表血糖可能過高或過低,為了避免機器出現錯誤,務必測量指尖血再次確認。 身體感覺不適時:例如出現頭暈等低血糖症狀,但CGM機器卻顯示血糖正常,這時也要測量指尖血、掌握準確的血糖數值。 林冠怡衛教師指出,連續血糖監測有助於減少患者的扎針次數,還可以長時間掌握血糖變化。然而,當身體出現狀況時,指尖血的測量依然不可或缺,兩者互相搭配使用,才能雙管齊下管理血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

Read More

孤獨感會致命!WHO研究:每年造成超過87萬人死亡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份新報告,全球約有六分之一的人受到孤獨感影響,而產生許多疾病。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趙正瑋外電報導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份新報告,全球約有六分之一的人受到孤獨感影響,而產生許多疾病,這也印證維持、經營人際關係對於健康的重要性。WHO預估每小時約有100人因孤獨感所引發的身體疾病而死亡,每年造成超過87萬人死亡。相比之下,擁有緊密社會連結的民眾,也擁有更好的健康和更長的壽命。 此外,WHO的報告指出,社會連結的關鍵在於人們彼此維繫互動的方式。人們產生孤獨感,多半是由於期望中的人際關係與實際狀況不相符而產生的落差感。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在這個網路聯繫更趨頻繁的時代,卻有越來越多人感到寂寞和孤獨。 孤獨感對年輕世代影響更大 雖然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會感受到孤獨,但年輕人和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的人們更容易受到影響。尤其是過度使用螢幕和不良的網路交流,對青少年而言,若自制力不夠,很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造成孤獨和社會孤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健康狀況不佳、收入和教育程度低、獨居、缺乏足夠基礎建設和公共政策的保障,以及數位科技對生活帶來的重塑。 然而,WHO的報告顯示,數位化發展看似將人們之間的距離打破,但許多年輕人仍容易產生孤獨感。隨著科技形塑我們的新生活步調,現存的挑戰是必須確保科技能強化,而不是削弱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健康風險深受孤獨衝擊 孤獨和社會孤立會增加中風、心臟病、糖尿病、認知能力下降和早逝的風險。孤獨的人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兩倍,並且還可能面臨高度焦慮和較高的自殺傾向。 相反的,緊密的社會連結能提供健康保護,諸如:減少發炎、降低重病的風險、促進心理健康和延年益壽。 邁向更健康的社會 WHO也對孤寂感增加的現象提出全球行動路線圖,重點關注五個關鍵領域:政策支持、持續研究、干預措施、優化觀察方式和推動公眾參與。目標是重塑社會規範,並建立連結性更強的社會風氣。 儘管強化社會連結的努力並非短期就能見效,但社會孤立和孤獨感蔓延將造成長久的負面影響,所以WHO也敦促各國政府將社會連結作為公共衛生的優先事項。

Read More

Omega-3可護心血管 但不是隨便吃就有用!由醫師把關 攝取純EPA才能真正「安心」

很多人會認為魚油有吃就好,不太在意EPA濃度的高低,也不了解其中含有的DHA是否會影響EPA的保護作用。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周辰瑞報導 如今保健觀念正盛,不少民眾都知道透過魚油攝取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相當有益,但鮮為人知的是,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包含EPA和DHA,這兩者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其實大不相同。究竟單獨攝取純EPA,與同時攝取EPA和DHA有何差異?魚油要如何正確攝取才真正有助於心血管健康?臺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醫師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醫:EPA有助穩定血管斑塊 但DHA「1作用」反影響血管健康 魚油所含的天然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幫助抗發炎,林謂文主任說明,人體在發炎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花生四烯酸」的發炎物質,而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減少花生四烯酸的合成,進而緩解發炎反應。此外,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三酸甘油脂的作用,並且能穩定血管內皮細胞膜與動脈斑塊,因而被普遍認為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相關心血管事件。 血脂控制的治療目標,通常是盡可能降低壞膽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林謂文主任解釋,DHA反而可能使得壞膽固醇升高,而壞膽固醇一旦增多,就會加劇血管的發炎反應和動脈粥狀硬化,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因此如果攝取的是一般同時含有DHA的混合型魚油,其保護血管的作用可能就會被抵消。與同時含有EPA和DHA的魚油相比,純EPA相對更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的潛力,因此林主任提醒民眾,務必確保自己攝取的是純度較高的EPA。 醫師深度剖析EPA如何有益心血管健康 揭高危族群建議攝取量 林謂文主任進一步結合臨床研究與國內外治療指引,說明EPA的攝取與心血管疾病預防之間的關聯。他表示,近年刊登在國際醫學期刊《美國心臟協會期刊》及《循環》的兩項研究分別針對曾進行血管支架置放或心臟繞道手術的患者進行分析,發現患者每日攝取4克的高濃度純EPA,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下降約三成。銀髮族、患有三高等慢性病,或是有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史的人也應重視心血管的保養,美國心臟學會跟中華民國動脈硬化學會的治療指引也建議,高風險族群可每日攝取2至4克的高濃度純EPA,幫助守護心血管健康。 另外林謂文主任指出,對於血管已出現動脈粥狀硬化,或已有斑塊形成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日本神戶大學研究團隊發現,高濃度純EPA合併使用降血脂的他汀類藥物進行治療,可幫助穩定斑塊、預防斑塊突然破裂造成急性冠心症,2020年發表於《歐洲心臟期刊》的研究進一步指出,上述合併療法有望縮小血管斑塊的體積,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則可降低約三成。 在心血管疾病的初期預防方面,一項針對亞洲族群的日本大型研究則顯示,每日攝取1.8克的EPA,三酸甘油酯(TG)≥150 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40 mg/dL的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降低了53%,未達到 LDL-C 和 HDL-C 治療目標的患者,相關風險則降低38%。林謂文主任表示,雖然透過深海魚類或貝類,也能攝取到微量的天然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但一般人憑藉日常飲食通常較難達到EPA的目標攝取量,為了達到抗發炎與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需求,在選擇魚油產品時,可留意其EPA成分濃度與檢驗資訊,並依個人需求與醫師專業建議進行補充。他也提醒,並非所有類型的魚油都能保護心臟跟血管,若民眾有相關需求,應先經過醫師或藥師討論後評估及嚴格把關,才可安全使用。 選魚油要看成分、濃度和品質!把握正確保健觀念護健康 「很多人會認為魚油有吃就好,不太在意EPA濃度的高低,也不了解其中含有的DHA是否會影響EPA的保護作用。」根據生技公司創辦人沈之翔藥師的觀察,雖然不少民眾都有定期服用魚油的習慣,但還是普遍缺乏對EPA濃度與心血管健康的正確認知。他也指出,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魚油產品,品質、規格參差不齊,甚至有些魚油可能EPA含量並不高,但卻僅標示總體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或是透過知名藝人代言進行包裝,都有可能誤導民眾挑選到不適合自身需求的魚油。 挑選魚油時要注意什麼呢?沈之翔藥師指出,深海魚類經常遭受重金屬污染,因此重金屬檢驗是確保魚油品質的一大關鍵,依照台灣跟國際的規定,重金屬中的砷、鉛、鎘和汞,含量須在0.1ppm以下,若只有檢驗到2ppm是沒有辦法確定是否合乎法規的。其次,油類保健食品容易在製造的過程中受塑化劑污染,因此相關檢驗也很重要。最後要確認所選擇的魚油是否採「批批檢驗」,每批魚油都需通過SGS等第三方檢驗單位的認證,以確保EPA濃度、劑量和規格與產品標示相符。如果認為上述辨識方式較為複雜,建議民眾可諮詢醫師,選擇合規且符合自身需求的魚油。沈之翔藥師也強調,唯有建立在專業醫療知識與臨床實證基礎上的保健觀念,才能真正保障民眾健康。

Read More

桃園副市長王明鉅參加世界城市高峰會 聚焦可負擔住宅、市政效率提升經驗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都發局長江南志與維也納市長合影。(圖/都發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代表市長張善政出席「2025世界城市高峰會(World Cities Summit,簡稱WCS)」,7月2日的會議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政廳登場,出席超過200個城市代表互相交流城市治理經驗,聚焦可負擔的住宅、市政效率提升等議題。王明鉅與來自英國、新加坡、荷蘭等城市代表交流桃園住宅政策,為目前桃園正在研擬的可負擔住宅提供想法。 呼應本屆WCS的會議兩大子題,供給可負擔的住宅,以及提供可靠和高效的市政服務,王明鉅提到,桃園正處於城市轉骨階段,大型公共建設齊發,因為產業群聚,桃園淨遷入人口數全台第一,青壯年人口移居桃園所面臨的住房議題、家庭育兒支持,市府除持續興辦社宅外,也借重法務、地政、財政等跨局處專長,共同推動可負擔住宅政策,以多元管道提供青年買得起的住房市場,並結合社會、教育和衛生局等提供托育、圖書館、銀髮照護,甚至結合家庭醫生等服務。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都發局長江南志與芬蘭Espoo市市長合影。(圖/都發局提供) 王明鉅此行會議與都市發展局長江南志共同參加,會中除了解奧地利社會住宅政策外,也與英國、新加坡等幾個城市代表交流社宅政策,各個城市依據人口結構、產業屬性不同,因地制宜提出多元的住宅政策,雖面對全球近年營建成本齊漲的通案性挑戰,但與會代表就可負擔住房從不同社會文化、經濟議題進行討論。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與荷蘭海牙副市長交流住宅政策。(圖/都發局提供) 此次結合論壇行程,王明鉅也率市府都發局、住宅處等另拜會維也納住宅及更新機構、人本交通機構,針對維也納市因應住宅老屋再生、整建維護貸款補貼、社宅用地取得模式,以及整個城市因應氣候變遷的人本策略,互相交換意見,市府團隊也邀請維也納住宅及更新機構到桃園參訪,為打造宜居城市的目標密切保持聯繫。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都發局長江南志拜會維也納住宅及更新機構。(圖/都發局提供)

Read More

遛小孩放電必去!桃園中壢大時鐘朵朵花園、湯姆熊進駐

中壢大時鐘5樓「追風奇幻島-朵朵花園」。(圖/經發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中壢地標「大時鐘商場」4至6樓歷經一年整建與招商,即將以全新風貌登場。5樓「追風奇幻島-朵朵花園」已於6月28日率先開放試營運,6樓主題餐廳「POSINO SKYLAND」緊接著於昨(4)日晚間啟動,4樓「湯姆熊歡樂世界」將於8月1日登場。三大人氣品牌接連進駐,打造中壢最具話題性的親子娛樂與美食新地標,為市民與遊客帶來耳目一新的休閒體驗。 經濟發展局表示,4樓「湯姆熊歡樂世界」主打高科技互動遊樂體驗,規劃互動模擬區、室內運動區、音樂跳舞區、動漫遊戲區及親子嘉年華獎品區,適合各年齡層的遊客同樂。湯姆熊強調空間舒適與休憩便利,讓都市人在日常中也能輕鬆釋放壓力、享受歡樂時光;5樓的「朵朵花園」為知名親子品牌「追風奇幻島」打造的主題樂園,設置五大主題區,包括繩網迷宮、滑梯、VR挑戰的泡泡花園城堡,以及擁有34面蹦床的VR彈跳花園、充滿農村風格的童趣稻穀場、結合職業扮演與積木遊戲的家家酒積木區,以及設有旋轉木馬與拍照場景的油桐花坊,提供小朋友豐富的感官探索與創意學習空間,成為親子家庭夏日出遊的熱門選擇。 「朵朵花園」為知名親子品牌「追風奇幻島」打造的主題樂園,設置五大主題區。(圖/經發局提供) 經發局提到,6樓「POSINO SKYLAND」主題餐廳則以「空中花園」為設計概念,融合室內外空間與夢幻燈光氛圍,營造出漂浮雲端般的感受。適合情侶約會、朋友聚會與家庭聚餐,搭配音樂、美食與城市夜景,打造出專屬的沉浸式用餐體驗,成為商場的全新亮點。 經發局表示,除了娛樂與餐飲,商場1至3樓原有品牌也持續營運,包括1樓的王品集團餐廳與日藥本舖、2樓壽司郎與21風味館,以及3樓多家連鎖餐飲品牌,滿足購物、用餐、休閒等多元需求。逛完大時鐘商場,晚上還可以去熱門景點中壢夜市逛逛,歡迎市民與遊客在暑假期間前來體驗,感受中壢嶄新城市魅力,一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時光。

Read More

桃園觀音種出542.8台斤超級大南瓜 展現農友辛勤耕種成果

超級大西瓜與大南瓜。(圖/市府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5)日上午前往觀音區,出席「114年桃園市西瓜評鑑暨品嚐促銷活動與觀音區超級大南瓜」頒獎典禮。張善政表示,活動中評選出「超級大西瓜」與「最甜小西瓜」,其中超級大西瓜重達90台斤,最甜小西瓜的甜度高達16.7度,實屬罕見;而現場展出的超級大南瓜更重達542.8台斤。此次活動不僅精彩呈現觀音農友一年辛勤耕種成果,也讓市民共同感受豐收的喜悅。 張善政並指出,「桃園蓮花季」已於7月1日展開,蓮花進入盛開期,花況愈發燦爛,誠摯邀請全體桃園市民到觀音走走,品嚐在地香甜西瓜與大南瓜,拍下美麗蓮田風光,一同感受觀音農村的自然魅力與豐富物產。 114年桃園市西瓜評鑑暨品嚐促銷活動與觀音區超級大南瓜頒獎典禮。(圖/市府提供) 張善政並向所有獲獎農友致上祝賀,肯定他們的用心與努力。張善政也特別感謝立法委員涂權吉在中央協助爭取公糧收購價格調升,突破十多年未調整的困境,讓桃園乃至全台農民皆受惠;市議員許更生在市議會大力支持農業預算,從未刪減相關經費,讓市府推動農業政策能夠順利進行,期盼未來持續攜手為農民謀福祉。 農業局表示,桃園西瓜種植總面積達177.37公頃,其中觀音區占130.18公頃,為全市西瓜種植面積最大區域。期望透過此次評鑑活動,促進農友之間的良性競爭,進一步提升種植技術與農產品品質,讓更多民眾認識在地優質西瓜,進而擴大消費市場,強化桃園農特產品的能見度與市場競爭力。 農業局進一步說明,2025年「桃園蓮花季」自7月1日熱鬧登場,將持續至8月17日,活動內容豐富多元,包含農特產品展售、DIY體驗、藝文展演等,展現觀音區農業與觀光融合的創新能量。今(114)年西瓜評鑑活動與蓮花季系列活動,融合農業推廣與食農教育理念,不僅展現農友優異的栽培成果,也成功引發民眾對在地農業的關注與參與。市府未來將持續推動制度創新,強化與農會合作,朝向農業永續發展,並深化市民對農業與飲食教育的認同與支持。  

Read More

迎接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 桃消圳頂分隊提醒爆竹煙火施放注意事項

圳頂分隊在大溪老街內舉辦爆竹煙火安全宣導。(圖/圳頂分隊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溪大禧」系列活動,桃園市消防局第四大隊圳頂分隊於今(5)日在大溪老街內舉辦爆竹煙火安全宣導,提前向民眾推廣正確使用爆竹煙火的相關知識,並提醒使用具消防署認可標示的合格爆竹煙火,最重要的是以環保的「電子炮聲」取代爆竹煙火,共同守護傳統慶典的安全。 圳頂分隊表示,「大溪大禧」是融合地方信仰與當代文化的重要節慶,於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的關聖帝君聖誕慶典展開,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而這一天也被大溪人譽為第二個過年。活動期間超過30個在地社頭會參與繞境,展現傳統藝陣文化,除了繞境,活動還包含許多市集及展覽等,讓民眾深入體驗大溪的文化魅力。 圳頂分隊特別準備自製的爆竹煙火看板向民眾展示。(圖/圳頂分隊提供) 圳頂分隊提到,此次宣導特別準備自製的爆竹煙火看板向民眾展示,看板上鑲嵌了許多爆竹煙火的實體,並清楚標示出不同的煙火種類,讓民眾不再只是看著宣導單上的標語憑空想像,而是能夠親眼看見煙火實體,並搭配著消防隊員的詳細解說及有獎徵答活動,促使這場宣導活動讓民眾印象深刻,達到更加良好的宣導效果。 圳頂分隊提醒,爆竹煙火施放時應注意施放時間、地點及保持安全距離等。上午8時前及下午10時後,禁止施放飛行類、升空類及摔炮類之一般爆竹煙火,施放時應注意施放距離及避免同時大量燃放,請勿在狹小空間、人群密集的場所施放煙火,否則恐涉公共危險罪,也會依爆竹煙火管理條列進行開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