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少年長達7年腸胃不適、狂掉體重!靠這手術重獲新生

若孩子飯後出現腹脹、腹痛或伴隨噁心情況,就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診視與檢查。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一名14歲的謝姓少年,從7歲起就飽受腸胃不適之苦,包括腹痛、腹瀉、便秘等症狀,長達七年間輾轉各大醫院尋求治療,卻始終未獲改善。去年更開始出現持續性噁心嘔吐情況,且體重明顯下降,169公分的少年在短短三個月內體重從52.5公斤降至48公斤,情況令人憂心。經過母親上網搜尋類似成功案例後,才到童綜合醫院小兒外科郭敏勇主任診療。經詳細檢查後,確診罹患「上腸系膜動脈症候群」,同時還出現出血性胃炎,以及輕度迴腸炎合併局部結節性增生。 罕病動脈症候群 精準診斷是關鍵 郭敏勇主任指出,人體十二指腸會經過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的夾角處,當原本撐開夾角處的堆積脂肪減少、消失或先天結構異常時,就會造成十二指腸遭兩動脈夾住而形成腸阻塞,導致食物無法從胃進入腸道,引發胃與十二指腸嚴重擴張,症狀包括肚痛、腹脹、嘔吐與食慾不佳等,嚴重時則會造成膽汁嘔吐、體重驟降、營養不良,甚至腸壁壞死。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罕見且診斷不易,罹患機率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並且以女性多於男性。 微創手術成功治療 少年回歸校園生活 由於少年與媽媽希望能儘快恢復健康並早日回到學校,因此建議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手術,避免傳統手術在腹部留下大傷口。手術將十二指腸阻塞的前段處打開,直接與空腸做吻合,使食物能從胃部直接進入腸道,讓營養正常吸收。術後恢復良好,僅住院7天即出院返家休養,術後三個月,少年終於回歸校園生活,重拾久違的笑容。 飯後出現這些異狀 應盡快就醫診治 郭敏勇主任呼籲,若孩子飯後出現腹脹、腹痛或伴隨噁心情況,就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診視與檢查,早期治療避免合併症或營養不良影響發育成長,也減少全家人精神上受到病痛的折磨。  

Read More

71歲老翁心衰竭二進加護病房 「這1微創術式」助攻順利置換主動脈瓣膜

TAVI手術是傳統開心手術以外,用來治療主動脈瓣膜嚴重鈣化狹窄的另外一種微創術式。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71歲的江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心臟瓣膜問題,八年前曾接受過冠狀動脈繞道及支架放置手術。近期發覺走路會喘,症狀有加劇趨勢、二度收住至加護病房。醫師建議手術更換人工瓣膜,原訂手術計畫是在葉克膜(ECMO)輔助下,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TAVI)手術,然而,手術前一天麻醉部主治醫師觀察到江先生的心衰竭症狀略有改善,加上手術當天全身麻醉時所執行的高階4D經食道心臟超音波(TEE)檢查結果等綜合判斷,江先生整體的心臟功能足以撐過TAVI手術。醫療團隊果斷調整手術計畫,改以直接進行TAVI手術,手術僅耗時50分鐘就順利完成主動脈瓣膜置換。 TAVI手術的病人多為高齡、共病多 TAVI麻醉須謹慎 TAVI手術是傳統開心手術以外,用來治療主動脈瓣膜嚴重鈣化狹窄的另外一種微創術式。奇美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林明忠指出,TAVI手術的麻醉方式有靜脈鎮靜麻醉與全身麻醉兩種,根據國外權威期刊《Circulation》所發表的大型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接受鎮靜麻醉的TAVI病人中,約有6%會因突發手術併發症或因麻醉中呼吸不足,導致術中需緊急氣管插管並轉為全身麻醉。 林明忠醫師說明,針對接受TAVI手術的病人大多為高齡者且合併多種疾病的特性,奇美醫院TAVI手術全面採用「精準全身麻醉」及「高階4D經食道心臟超音波(TEE)」,不僅術中可穩定維持適當不過量的麻醉深度,術後麻醉恢復快速也減少譫妄的發生率。若無異狀只需在加護病房觀察一晚,普通病房觀察一至二晚,即可出院返家。 精準全身麻醉與4D TEE雙重保障 大幅降低TAVI手術風險 精準全身麻醉技術採氣管內管放置及正壓呼吸,降低術中因突然呼吸不足導致缺氧的風險,TEE則像是心臟麻醉專科醫師的第三隻眼,可即時評估心臟功能、監測心臟瓣膜置換時是否發生瓣膜旁測漏(paravalvular leakage)過大與診斷休克的原因,進而快速處置與救治病人。TAVI屬於心導管類的心臟手術,而心臟手術麻醉中使用TEE原本就符合健保給付。 林明忠醫師呼籲,舒眠麻醉或鎮靜麻醉看似簡單,但若缺乏專業監測,一旦發生併發症,可能因應變不及導致嚴重後果。反觀精準全身麻醉,麻醉醫師能透過先進設備精準調控藥物劑量與麻醉深度,確保病人安全。因此,無論是小手術還是重大手術,麻醉選擇應以安全為首要考量,而非單純追求便利或舒適。  

Read More

電影《三清》卡司超神秘 桃園首映會25尊神明齊聚加持賜福

電影《三清》劇組4/26特別規劃首映系列活動「恭迎神尊駐駕賜福」。(圖/諶志明翻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以臺灣民間信仰為主題、歷時四年拍攝完成的紀錄電影《三清》,在本(4)月27日舉辦星光首映會。為迎接這場結合信仰與影像的文化盛典,劇組特別規劃首映系列活動「恭迎神尊駐駕賜福」,首場活動將於26日率先在桃園旗南宮五行大帝廟隆重舉行。 本次活動由桃園旗南宮五行大帝廟、毅然文創媒體工作室有限公司及電影《三清》劇組共同主辦,邀集全臺超過25尊神明與超過35間友宮廟共同參與,包括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竹林山觀音寺觀音佛祖、車城福安宮福德正神、彰化和美龍華慈惠堂開基瑤池金母、埤腳五通宮五顯大帝副駕屘帝、壽山巖觀音寺觀音佛祖等備受信眾敬仰的「明星級」神尊,親臨現場駐駕,象徵為電影加持,庇佑首映順利、信仰薪火延續。 「明星級」神尊將親臨現場駐駕,象徵為電影加持,庇佑首映順利、信仰薪火延續。(圖/諶志明翻攝) 活動當日中午12時30分將舉行電影劇組團拜儀式,導演陳毅與團隊全員到場向眾神祈福;下午1時起開放一般民眾自由參拜。此外,特別邀請有百年歷史、祖傳七代的正一道教道壇「桃園妙應壇」主持莊嚴的三獻法會,傳統儀式氣氛殊勝,極具文化與信仰價值。導演陳毅也將於現場與信眾互動,分享創作心路歷程,並發送象徵平安的壓轎金與民眾結緣,歡迎全臺信徒與影迷一同參與這場跨越宗教與藝術的文化里程碑。

Read More

桃市圖舉辦兒童閱讀推廣活動 培養面對AI時代的智慧思考力

2025年桃園市立圖書館「童演童語」兒童閱讀推廣活動正式起跑。(圖/市圖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親子一起閱讀,就是最美好的共學時光。2025年桃園市立圖書館「童演童語」兒童閱讀推廣活動正式起跑。市圖表示,今(2025)年活動主題聚焦於《AI時代的網路安全小勇士》,從4月延續至10月,橫跨桃園各大行政區,推出多達6場大型兒童劇、5場小型劇場演出,以及深受親子喜愛的5場Podcast說故事活動,融合閱讀、科技與生活教育,陪伴孩子在故事中成長,從遊戲中學習。 市圖介紹,今年活動內容結合《AI時代的網路安全小勇士》,規劃富有趣味的親子活動,包含闖關遊戲、劇場表演與手作體驗,將在平鎮、復興、中壢、蘆竹、楊梅、八德等六區輪番登場。不僅讓孩子開心放電,更能在過程中學習生活素養、品格教育與資訊安全,為未來打下良好基礎。 今年兒童閱讀推廣活動內容結合《AI時代的網路安全小勇士》,規劃富有趣味的親子活動。(圖/市圖提供) 市圖提及,大型兒童劇演出邀請眾多優質團隊與表演者,包括融合魔術與歡笑的「魔幻氣球大師秀」、「爆笑魔術互動秀」、「奇幻絲巾魔術秀」、「腹語泡泡秀」、「歡樂小丑秀」、與「歡樂帶動跳氣球秀」,以及深受孩子喜愛的「如果兒童劇團」、「Kiss Me親一下劇團」、與「抓馬合作社劇團」。活動更特別安排Podcast節目創作者現場說故事,邀請小粉絲們一起走進聲音的奇幻世界。 桃園市長張善政。(圖/市圖提供) 市圖提到,首場活動將於4月26日在楊梅區大同國小活動中心熱鬧登場,主題為「資訊素養」,號召家長與孩子一起透過劇場探索網路世界的安全守則,從小培養面對AI時代的智慧思考力。 市圖表示,誠摯邀請市民一同參與活動,無論是閱讀的初心、歡笑的時光,還是共學的旅程,都值得全家人共同收藏。更多活動詳情可至市圖官網查詢,或電洽如果兒童劇團02-3343-3622。

Read More

8旬翁路上徘徊「滿手都是血」 大園警民合力伸援

老翁不慎踉蹌跌倒雙手擦傷流血。(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大園區一名84歲許姓老翁今(21)日上午9時許散步外出卻迷失方向,途中不慎踉蹌跌倒雙手擦傷流血,大園警分局巡邏員警見狀上前關心,只是老翁疑似因失智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身分,此時剛好鄰居路過認出老翁,與員警一起將老翁平安護送返家。 潮音派出所表示,員警今日上午巡邏行經潮音二路時,發現一名老翁赤腳走在路中,身體搖搖晃晃腳步踉蹌,員警見狀立即上前關心,只見老翁神情疲憊,雙手疑似因跌倒擦傷流血,但老翁卻表示無大礙不須送醫。 潮音派出所進一步提到,員警接著詢問老翁身分,但他有失智情形,無法說出自己的年籍資料,僅說自己是出來散步,卻不知該往哪裡走。正當員警一籌莫展之際,剛好有民眾路過認出老翁的身分,並表示自己是老翁的鄰居,員警便在鄰居的帶領下,載著老翁返回住處。 潮音派出所表示,家屬看見老翁被員警帶回家感到相當驚訝,表示父親一早說要出門散步訪友,沒想到竟會發生這種狀況,幸好有警方的及時協助,才沒讓父親發生其他意外,非常感謝員警的熱心幫忙。

Read More

媽祖聖誕不忘行善!桃園宮廟捐物資支援弱勢 張善政感謝送暖

張善政昨日上午前往中壢區,出席「仁海宮天上聖母聖誕祝壽慶典平安福宴」。(圖/市府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馨儀 桃園市長張善政昨(20)日上午前往中壢區,出席「仁海宮天上聖母聖誕祝壽慶典平安福宴」。今日平安餐上,張善政親自頒發感謝狀予龜山樂善寺、新屋長祥宮及南崁五福宮等3間寺廟,響應仁海宮的號召,共同捐贈250份物資予「食享冰箱」,支援弱勢家庭,充分展現宗教慈善精神,讓桃園處處充滿溫情。 仁海宮董事長王介禧表示,今年媽祖1066年聖誕活動,包含千人米龜祝壽及平安壽宴。昨日也同時與多家宮廟攜手捐贈食物銀行,希望透過宗教信仰的力量,發揮社會關懷,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民政局提到,仁海宮創立於1826年,已有近兩百年歷史。仁海宮積極與市府合作,從事各種公益活動,讓各種社會資源得以深入各個巷弄鄰里,協助市府照顧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民政局將持續與各宮廟合作,致力擴展食享冰箱,不僅達到食物再利用、惜食分享及資源不浪費的理念,也能照顧到實際有需要的市民,協助他們度過困難。

Read More

單身男女看過來!桃園民政局聯誼活動報名開跑

桃園市民政局為協助單身男女找到理想伴侶,舉辦「幸福桃園.愛情結緣」聯誼活動。(圖/民政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民政局為協助單身男女找到理想伴侶,舉辦「幸福桃園.愛情結緣」聯誼活動,活動6月28日將在龍潭區繞山花(三和青創基地)及三水市民活動中心登場,預計有男女各40個名額,年滿25歲的單身者、設籍或工作地點在桃園的市民,自4月21日上午8時起至6月3日止可上網報名。 民政局長劉思遠表示,去(2024)年「幸福桃園.愛情結緣」活動廣受好評,40位參與者中成功促成9對佳偶,為回應市民期待,今年擴大參與人數,開放名額從40人增加到80人,希望單身男女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找到有緣人。 桃園市民政局希望單身男女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找到有緣人。(圖/民政局提供) 民政局提到,為了讓聯誼更具互動性,該局「桃園民政好厝邊」臉書同步推出「最讓你臉紅心跳的聯誼遊戲」票選活動,有默契快問快答、戀愛版你畫我猜、撩人土味情話挑戰、兩真一假遊戲,用趣味方式,快速掌握對方喜好,增加配對率。獲得最高票的遊戲,將納入單身聯誼破冰活動當中。票選時間從4月21日到4月30日共10天,最終結果將於5月1日公布。鼓勵民眾踴躍參與,活動加碼抽好禮,只要參與投票並至「桃園民政好厝邊」臉書留言並tag好友,即可參加抽獎,獲得K歌藍牙喇叭、冰霸杯等實用好禮。 民政局說明,去年民政局與各大宮廟及區公所合作,組成「脫單助攻隊」,共舉辦12場次單身聯誼活動,共計有591人次參與,成功促成51對佳偶。今年八德及蘆竹區場次在2月14日情人節浪漫舉行,其餘6場聯誼活動由各區公所籌辦中,預計下半年陸續登場,打造友善婚育環境。 民政局補充,市府營造友善婚育環境,舉辦聯合婚禮、提供生育補助及育兒津貼等措施,現在更積極舉辦未婚聯誼活動,協助單身市民拓展交友圈。市府從交往、結婚到生育,一條龍式完整協助機制,用實質行動支持年輕人,降低結婚與養育子女的經濟負擔,打造幸福、安居桃園。

Read More

女性健檢必知! 遠離婦癌、關鍵健檢項目一次解析

為降低癌症風險,提醒女性應透過定期健檢來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林宗憲報導 現代女性忙於工作又要扮演女兒、太太、媽媽等不同角色,照顧他人卻常常忘記照顧自己,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會面臨不同的健康問題,尤其婦癌更是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脅。國內健檢品牌-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婦科醫師王郁菁表示,在女性十大癌症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乳癌、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體癌)、卵巢癌,而子宮頸癌雖然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它也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癌症。 為降低癌症風險,提醒女性應透過定期健檢來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但婦癌篩檢到底該做哪些檢查呢?讓永越健康管理中心王郁菁醫師、影像醫學部林永慧醫師一一說明,幫助民眾精準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乳癌為女性十大癌症之首 應做哪些檢查及早發現?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為女性十大癌症之首,發生率排名第一而且有節節上升的趨勢需格外重視。不過乳癌要做哪些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呢? 林永慧醫師提到,第一是「乳房X光攝影」,它是目前的國際標準篩檢項目,第二是「乳房超音波」,因為根據統計亞洲女性超過8成是緻密性乳房,在乳房X光攝影下,就算長了一個較大的腫瘤也很難去發現它,所以如果單純只用乳房X光攝影,對於台灣女性來說乳癌診斷正確率一定會下降。 像54歲A小姐屬於緻密性乳房,在乳房X光攝影下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但是透過乳房超音波卻發現乳房右邊外側上方有一個3公分大的腫瘤。因此,林永慧醫師建議,小於40歲的女性每年應做1次乳房超音波,而大於40歲者應做乳房X光攝影以及乳房超音波,兩者相輔相成。 另外,針對乳癌高危險群或曾做過乳房整形手術(如:自體脂肪注射、矽膠注射、植入物放置等)的民眾,林永慧醫師認為應再加上乳房MRI檢查,因為它敏感度高,而且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其實對於做過美容手術的乳房診斷率較低,所以乳房MRI會是另一個很好的選擇。 注意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體癌 必做「這些」檢查 而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體癌等女性十大癌症也需要透過各項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王郁菁醫師指出,必須要做的婦科檢查包括子宮頸抹片、婦科超音波,再加上醫生小心地問診,另外還有CA125腫瘤指數篩檢、骨盆腔MRI。 目前,國健署提供25~29歲女性每3年1次、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王郁菁醫師表示,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很容易就能將子宮頸癌篩出來,再加上婦科超音波檢查就可以比較簡單地把卵巢癌找出來,而子宮體癌的發現主要需靠問診以及病患對於出血問題的小心及注意,如果醫師懷疑有子宮體癌就會進行超音波檢查,有些會再加上婦科腫瘤指數檢查,另外如果有家族史也需要特別注意,建議可以加上骨盆腔MRI檢查。 女性也要留意「肺癌」 易被忽略卻是癌症死因首位 不過,除了婦癌之外,肺癌也是女性需要格外關注的癌症,因為在癌症死亡率上不論男女肺癌都是第一名,而且台灣女性普遍不抽菸更容易因此忽略肺癌風險。林永慧醫師指出,雖然以台灣來說,女性不抽菸的比例約為93%,但與國外相比,台灣女性罹患肺癌比例卻更高。 因此,對女性而言肺癌篩檢相當重要,而篩檢方法主要就是透過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林永慧醫師表示,它是肺癌篩檢的黃金標準,以往胸部X光檢查要診斷1公分以下的腫瘤病灶其實非常困難,但是現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甚至能診斷出0.15公分大的結節。 檢查無異狀不代表沒事 仍要定期追蹤、預防風險 透過篩檢及早發現異狀並進行適當處置,可將癌症風險降到最低;不過檢查結果若無異常也別大意,仍需依醫師建議定期追蹤。以乳癌為例,林永慧醫師提到,如果檢查後BI-RADS分級為第3級,雖然代表「可能是良性」並非紅字異常,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惡性的可能,需依醫師建議進行短期追蹤。 另外,王郁菁醫師提醒,在婦癌方面更要特別留意環境荷爾蒙、女性荷爾蒙的使用,女性荷爾蒙長期不規則的刺激是卵巢癌、子宮內膜癌、乳癌的共同危險因子,女性荷爾蒙一定要在醫師監控下使用;民眾平時也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以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

Read More

瓦斯氣爆意外頻傳 陽光基金會籲:建立「3防線」守護生命安全

瓦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但若使用不慎,即可能釀成嚴重災難。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瓦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但若使用不慎,即可能釀成嚴重災難。根據消防署火災統計,111-113年因瓦斯漏氣或爆炸引發火災共277次,平均92.3次/年,而114年至2月止,就已發生18次的瓦斯漏氣或爆炸事故,其中不乏大型工安意外致死傷案件。 瓦斯氣爆個案 為燒傷最大宗原因 陽光基金會111-113年開案服務的因瓦斯燒傷的倖存者就有129位,年齡最小的甚至只有四歲!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表示,由服務資料發現,瓦斯氣爆為燒傷最大宗原因,占比高達17.8%。因瓦斯氣爆受傷個案,平均燒傷面積達34.2%,遠高於全體燒燙傷個案的平均23%,最嚴重甚至超過90%。由此可見,瓦斯氣爆不僅常見,也更具毀滅性!幾乎每起事故都可能造成大面積燒傷,後續的手術、復健、心理與社會重建負擔極重,應積極防範。 瓦斯氣爆釀重傷 預防機制待強化 舒靜嫻執行長分享服務經驗中,「於家中廚房煮飯時,不知為什麼就瓦斯氣爆」、「要開店時一進屋開燈就爆炸」、「自己換瓦斯後,開火就爆炸」、「餐廳打工更換瓦斯時,瓦斯管脫落引起火災」等個案經歷,反映出目前住宅與商業空間在瓦斯使用上,偵測、遮斷與教育的三道防線仍不夠健全。 若能安裝自閉裝置,在換裝瓦斯桶時就不容易發生氣爆;安裝超流遮斷裝置則就有機會阻斷漏氣、有瓦斯偵測器可以示警,就能降低因未察覺瓦斯漏氣,而打開各種電器開關甚至爐火的爆炸。 強化三道防線 有效降低事故發生風險 陽光基金會消防顧問莊啟忠指出,瓦斯外洩引發氣爆無法預測何時、在哪裡發生,但透過正確設備與制度設計,可以有效預防。陽光基金會也再度呼籲:莫讓安全裝置變成「選配品」,投資預防,既能減少生命財產損失的代價,也能換得家庭安全保障的無價。瓦斯安全應是每個人都能享有的權利,也是一份共同承擔的義務。期盼政府立即強化三道防線: 1、【偵測】推動瓦斯警示設備普及:強化瓦斯用戶安裝偵測器,讓氣體洩漏能及早警示,避免因「未察覺」而釀災。 2、【遮斷】加速推動瓦斯安全裝置的普及:修法或擬訂政策強制住宅全面安裝瓦斯安全裝置,包含:天然氣微電腦瓦斯表、桶裝瓦斯開關閥自閉裝置、調整器需加裝「超流遮斷裝置」。規劃階段性期程,並研擬對民眾宣導、業者輔導的措施以加速推進, 3、【教育】強化民眾與第一線人員的正確應變知識:民眾常在洩漏未察覺或處理錯誤時點火、開燈引爆,因此應加強宣導「禁關推離」等基本應變指引。接獲瓦斯外洩報案時,接線人員也應能立即提供安全提醒。此外,建議整合消防署與經濟部現行宣導資源,統一資訊、擴大傳播。  

Read More

烤地瓜其實是「升糖炸彈」?蒼藍鴿:水煮與烤的差很大

減重醫師吳其穎指出,水煮地瓜的GI值比烤地瓜低。不過還是需控制攝取量,也可搭配蛋白質或脂肪類食物,避免血糖飆升。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怡亭報導 地瓜因為營養豐富,是許多民眾心中的養生必備。不管是當主食的澱粉替代品,還是下午茶點心,高纖、低脂的特性讓它人氣滿滿。不過,知名YouTuber「蒼藍鴿」(吳其穎醫師)提醒,其實烤地瓜跟水煮地瓜的升糖指數(GI值)差很大,不同的烹調方式,對血糖影響也完全不同! 為什麼烤地瓜升糖快?跟澱粉變化有關! GI值(Glycemic Index,升糖指數)代表食物被消化吸收後,讓血糖上升的速度。數值越高,升糖越快。根據研究,烤地瓜的GI值大約落在70~80之間,屬於高GI食物;但水煮地瓜大約在40~50,是中低GI。 為什麼差這麼多?蒼藍鴿解釋,這跟澱粉加熱後的結構變化有關。地瓜中的抗性澱粉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可以延緩血糖上升;但經過高溫、長時間的烘烤後,抗性澱粉會大量減少,加上澱粉被加熱糊化,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血糖自然就升得快。 相比之下,水煮地瓜的溫度較低(約100°C),澱粉糊化較溫和,抗性澱粉保留較多,讓消化速度變慢、血糖上升也比較和緩。 控糖族首選水煮地瓜!冷藏後效果更好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或有胰島素阻抗的族群,建議首選水煮地瓜,它對血糖的衝擊比較小。不只如此,煮好後放涼再吃,效果更好!因為冷卻過程會讓部分澱粉產生「回生澱粉」,這類抗性更高、GI值更低,能進一步減少血糖波動。 蒼藍鴿提醒:原型食物也不是吃到飽! 地瓜雖然是健康的原型食物,但蒼藍鴿提醒:不是GI值低就可以無限吃!地瓜本質上還是碳水來源,吃太多一樣會讓血糖上升、熱量爆表。 除了控制份量,也可以搭配蛋白質或優質脂肪,像是雞肉、豆腐、雞蛋,或是堅果、酪梨等,幫助延緩碳水吸收,減少血糖衝上去的速度。另外要注意,有些市售的烤地瓜會加糖漿或蜂蜜,這種就不是單純的地瓜了,GI值也會被拉高,小心反而吃出反效果。 蒼藍鴿貼心提醒:想吃地瓜健康不踩雷? 水煮比烤的好 放涼後效果更佳 控量、搭配蛋白質或脂肪更理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