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化療前、中、後飲食該注意哪些?胃口不好怎麼辦?營養師解答!

癌友在化療前就應注意自己的營養狀況,癌症治療前後的營養狀況好壞可能會影響治療的成效。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飲食營養對於癌症病友相當重要,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營養師表示,許多研究都指出,癌症治療前後的營養狀況好壞將會直接影響治療的成效,鞏固好自己的營養對治療將會有所幫助。 不過,進行化療後常常會覺得胃口不好、不想吃東西,該麼做才能提升食慾?化療前、中、後飲食營養這部分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黃翠華營養師一一為民眾說明。 化療前注意4重點 好的營養狀況有助治療 癌友在化療前就應注意自己的營養狀況,黃翠華營養師表示,好的營養狀態除了能夠作為支持醫師治療計畫的良好根基外,在治療過程中副作用也會比較小,而且更不會因為營養不好而白血球過低被迫中斷治療、影響療效,建議癌友無論有無體重下降,在化療前都應注意以下4大重點: 關注體重: 如果體重偏瘦,建議在進行療程前應增加1-2公斤,或至少維持體重不再下降;如果體重偏胖,此時不是減重的好時機,也不宜再增重,建議待完成療程後再進行減重。 均衡飲食: 除了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外,食物挑選也應多樣多色,這樣能讓自己攝取到許多不同的抗癌防癌營養素。 適度運動: 運動可以幫助身體細胞獲得好的營養與充足的氧。 保持平靜感恩愉悅的情緒: 情緒會影響個人的治療成效,癌症關懷基金會觀察發現常帶著積極感恩心情的癌友治療成效更好,治療歷程也會更加順利。 化療期間胃口不好 可用3方法調整飲食 而在化療期間仍要持續關注自己的體重、營養狀況。不過這時癌友可能會因為治療副作用而有胃口不好、噁心嘔吐、全身倦怠等情形,除了與醫師討論是否能透過其他藥物緩解、改善副作用外,黃翠華營養師建議在化療期間飲食可以注意以下重點進行調整: 消化吸收好風味的食物選擇: 這段期間建議以易消化吸收、質地柔軟、方便吃的食物為優先選擇,以蛋白質為例,如:豆腐、蒸魚、燉雞、蒸蛋等都是好選擇,而全穀雜糧類可以多些變化,如果吃不下飯可以南瓜、地瓜、馬鈴薯、山藥等替代。 在化療期間味覺也有可能變得不一樣,癌友可以依照自己的感覺不需勉強,偶爾想吃重口味一點的也無妨,調味可以有多種變化,如:日式的柚子醬油、歐式的香草植物風味等都可以多嘗試。 少量多餐: 若吃不下平常一餐的量,可以分散成正餐加點心,點心以方便取得為原則,如:豆漿配小雜糧餐包、奶粉加綜合穀粉等,有些時候胃口比較好也可以把握時機多吃一些。 塑造一個愉悅的進食環境: 像是放點音樂、邊看電視等,可以淡化不舒服的感覺,而多活動也可以減少腹脹,讓自己比較可以吃得下東西。 化療後也應吃得健康 審視過去日常飲食進行調整 在化療後,副作用影響越來越少,胃口也會漸漸恢復,黃翠華營養師表示,在化療結束後吃個大餐慶祝一下無妨,不過療程結束後建議應好好審視一下自己原先的飲食是不是有需要調整的地方,常有癌友分享原本以為自己吃得很健康結果上完課後才發現其實不然。 黃翠華營養師提到,許多人治療後成效非常好沒有復發大多是因為做了許多改變,在治療後應做好「防癌飲食」,朝向更健康的飲食邁進,吃得健康、規律運動,日子也會過得更好。

Read More

確診多囊腎先別慌 口服藥物有助延緩洗腎!

多囊腎如果沒有獲得適當控制,囊泡會越來越多,進而造成腎功能衰退並走向洗腎的階段。過去,並沒有藥物可以抑制囊泡的生成,不過現在已有新的藥物出現,突破過去的治療困境。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潘昱僑報導 台灣有「洗腎王國」之稱,除了年長者以外,洗腎者中年輕族群的比例其實也不容小覷,而造成許多人年紀輕輕就洗腎的原因之一就是「多囊性腎臟病」,也就是所謂的「多囊腎」。不過,隨著藥物發展,多囊腎其實已有口服藥物可以精準抑制多囊腎的致病機轉,幫助患者穩定控制疾病、延緩洗腎的時間。 多囊腎為遺傳性疾病 「這些」都是高風險族群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腎臟內科主任陳永泰表示,如果父母或兄弟姊妹曾罹患多囊腎,自身就屬於多囊腎最高風險族群,建議應至醫療院所就診,或前往腎臟科門診做相關檢查。 另外,多囊腎常見症狀包括血尿、泌尿道感染、高血壓等,陳永泰主任提醒,如果容易有血尿,或是反覆的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年輕女性,建議應前往腎臟科進一步了解是否為多囊腎,而年輕族群若有高血壓的情況,可能也必須檢查看看腎臟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 多囊腎新藥出現突破治療困境 患者也應破除藥物迷思 多囊腎如果沒有獲得適當控制,囊泡會越來越多,進而造成腎功能衰退並走向洗腎的階段。過去,並沒有藥物可以抑制囊泡的生成,不過現在已有新的藥物出現,突破過去的治療困境。 但是,陳永泰主任提到,臨床上很多患者都會覺得自己就是因為吃太多藥,腎才會出問題,現在又因為多囊腎要再吃藥,他們認為這只會增加腎臟負擔,甚至還有人會服用一些來路不明的藥物或偏方,反而導致腎功能受損、加速進展到洗腎的階段。 陳永泰主任強調,擔心吃藥而不用藥治療其實是倒果為因,新的藥物不僅不會傷腎,還能保護腎臟、延緩惡化的速度,因此若已診斷有多囊腎,應與醫師討論適切的治療方式,尤其現在有新的藥物出現,透過新的藥物機轉治療,能抑制囊泡生成的速度、有效減緩腎功能衰退,讓患者在更長的時間內免於洗腎,甚至終其一生不用再面臨需要洗腎的風險。 藥物治療須充足飲水 搭配飲食、生活調整等控制疾病 而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患者還要搭配飲食控制、水分攝取、生活調整等,才能讓多囊腎達到良好控制。尤其藥物使用會有多尿的副作用,充足飲水更是重要,陳永泰主任說明,這主要是因為新藥是一種抗利尿激素拮抗劑,因此患者會有多尿的情形需大量攝取水份,另外夜尿也是比較困擾的副作用,不過這可與醫師討論,透過調整服藥時間、劑量等來改善。 陳永泰主任分享,臨床上曾有位23歲的女性患者,透過健檢發現有多囊腎的問題,腎功能為62分屬於慢性腎臟病第2期,由於她相對年輕,因此建議使用抗利尿激素拮抗劑治療,在服用藥物後雖然有副作用產生,不過生活仍能與副作用達到很好的平衡,至今已經追蹤了4年多,這名患者的腎功能仍維持在62分,不論是生活品質,或是在腎功能的追蹤上,都獲得很好地控制。 現在許多人也和這名個案一樣,會透過健康檢查來關心自身的健康,陳永泰主任也藉此提醒,民眾健檢完後若發現有異常,千萬別置之不理,應尋求專科醫師諮詢、追蹤,如果有多囊腎應盡早治療,以免腎功能嚴重衰退。

Read More

了解卵巢癌基因檢測重要性!醫建議應檢測「這2項目」助治療方案制定

邱德生教授指出,多數卵巢癌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展至第三或第四期,即便經過手術與化療,仍有 70% 的患者於術後兩年內復發。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基因檢測在癌症治療策略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卵巢癌亦不例外。北醫附醫婦產部教授邱德生醫師指出,目前臨床上建議卵巢癌患者進行 BRCA 1/2 基因檢測以及 HRD(同源重組修復缺失)基因檢測,以協助制定個人化治療策略。這些檢測有助於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例如 PARP 抑制劑和血管新生抑制劑),作為術後維持性療法,從而降低復發風險並延長患者存活期。 卵巢癌術後維持治療:兩項基因檢測助力標靶藥物選擇 卵巢癌以手術治療為主,但若病情較重而無法立即手術,可先進行術前輔助化療,然後再進行手術,術後通常搭配化學治療。然而,邱德生教授指出,多數卵巢癌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展至第三或第四期,即便經過手術與化療,仍有 70% 的患者於術後兩年內復發。 幸運的是,現有治療策略中包含 PARP 抑制劑和血管新生抑制劑,這些標靶藥物能夠有效減少復發風險。邱德生教授強調,基因檢測在卵巢癌治療中的重要性,正是因為透過基因檢測可以確認癌細胞的分子特徵,從而針對其弱點精準對症下藥。 基因檢測重點:BRCA 與 HRD 的功能與應用 針對基因檢測的具體應用,臨床建議所有卵巢癌患者進行 BRCA 基因檢測與 HRD 基因檢測。邱德生教授進一步說明:BRCA 基因檢測 聚焦於檢查 BRCA 1 與 BRCA 2 基因 是否發生突變,這兩個基因負責修復 DNA 並維持細胞穩定性。若基因突變,可能導致 DNA 修復能力下降,進而增加癌症風險。HRD 基因檢測則評估參與 DNA 修復功能的多種基因 是否異常,從而提供更全面的基因資訊。 標靶藥物選擇:PARP 抑制劑與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應用策略…

Read More

涂權吉農曆年前送暖 支持桃園自閉症協進會「龍梅工坊」年節禮盒

立委涂權吉前往桃園市自閉症協進會「龍梅工坊」進行訪視,鼓勵社會大眾主動積極給予在地星兒更多支持。(圖/涂權吉辦公室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國民黨籍桃園市第二選區立法委員涂權吉相當重視社福議題,昨(14)日他邀請邀請桃園市議員周玉琴、楊梅區長施永恭、三民里里長黃金枝、光華里里長徐逢漳、仁美里里長花國章、金溪里里長彭慧蓮、瑞塘里里長王興福、金龍里里長洪榮富等人,前往桃園市自閉症協進會「龍梅工坊」進行訪視,希望透過此行讓大家更瞭解星兒的日常生活,同時拋磚引玉,鼓勵社會大眾主動積極給予在地星兒更多支持。 自閉症者,又稱星兒,意指來自星空的孩子。桃園市自閉症協進會於88年由多名自閉症者家長代表及關心星兒的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推動下成立,服務桃園星兒及其家屬,維護星兒權益,並辦理各項福利措施,進行早療轉介及職訓,扶助星兒具備社會化生活能力。經過20多年的努力,桃園市自閉症協進會在桃園地區共計成立十間「工坊」,服務對象從星兒擴大到所有身心障礙者,各地「工坊」為無法進入庇護性就業服務場所之身心障礙者,於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提供服務時,規劃以作業活動為主,休閒文康相關活動為輔的服務,並依照服務使用者之評估結果,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 立委涂權吉希望用最實際的行動支持桃園市自閉症協進會,用年節採購對星兒給予正面肯定。(圖/涂權吉辦公室提供) 涂權吉表示,自己身為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的成員、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而家中親屬亦有憨兒子女需要照顧,甚至自己特助的外甥就在工坊學習,瞭解到身心障礙家庭的困難以及相關機構經營的不易。涂權吉說,在年關將近之際,他邀請企業出面向桃園市自閉症協進會,採購220份由協進會星兒親手製作的手工餅乾年節禮盒,希望用最實際的行動支持協進會,用年節採購對星兒給予正面肯定。 立委涂權吉希望透過此行讓大家更瞭解星兒的日常生活,同時拋磚引玉。(圖/涂權吉辦公室提供) 涂權吉於訪視中表示,他與桃園市自閉症協進會理事長蕭雲祥為舊識,十分感佩蕭雲祥長年對於星兒的照顧與投入,今天的採購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夠喚起社會更多的重視。 蕭雲祥則指出,因為少子化、人力成本上升等原因,機構團體目前普遍面臨到社工不足的問題,此外,協進會在桃園市各地共有10間工坊,所以負擔頗為沉重,目前正積極籌辦「庇護工場」,衷心期待有更多有心人士持續支持。楊梅區在地議員周玉琴表示,感謝涂權吉特別安排這樣有意義的訪視活動,身為公職人員有責任起帶頭作用,讓民眾更多關注像是桃園市自閉症協進會這些機構團體。 訪視的最後階段,由桃園市自閉症協進會安排星兒與訪視嘉賓一同手作餅乾,在歡聲笑語中,嘉賓與眾多星兒其樂融融,在面對面、零距離的接觸中,歧視與偏見不在,留下的是人與人之間平等且真誠的互動與歡笑。

Read More

千人健走愛心暖冬!信賴台灣之友會公益活動凝聚社會力量

桃園市信賴台灣之友會舉辦「2025客庄寒冬送暖暨千人親子健走愛相隨」活動。(圖/信賴台灣之友會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得印 桃園市信賴台灣之友會日前舉辦「2025客庄寒冬送暖暨千人親子健走愛相隨」活動,吸引上千名民眾熱情參與,場面熱鬧非凡。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及多位地方議員親臨現場,展現對公益活動的支持與關懷。 信賴台灣之友會總會長林瑞祥表示,這場活動不僅是健走,更是一項傳遞溫暖的公益行動。活動中特別安排10個慈善單位上台接受愛心物資,並將這些物資轉交給100戶有急需的家庭。他感謝金凱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卋璿的慷慨捐助,並期盼未來龍潭聯合分會能持續推動公益,讓龍潭成為一個充滿活力與溫暖的幸福社區。 桃園市信賴台灣之友會舉辦「2025客庄寒冬送暖暨千人親子健走愛相隨」活動。(圖/信賴台灣之友會提供) 此外,林瑞祥也提到,今年台灣燈會選址桃園舉行,他邀請大家前來龍潭體驗客家文化的深厚魅力。他希望透過燈會及相關活動,讓世界看見臺灣豐富的客家文化,並弘揚客家精神,展現台灣多元文化價值。 桃園市信賴台灣之友會舉辦「2025客庄寒冬送暖暨千人親子健走愛相隨」活動。(圖/信賴台灣之友會提供) 活動承辦單位龍潭聯合分會會長張贊聞則分享健走活動的特色與意義。他表示,此次健走路線結合了教育與休閒,由龍元路經南天宮抵達水體環教園區,約3公里長的路程設計親民且充滿生態意義。園區內的環保技術成功將龍潭大池的死水轉為活水,恢復生態平衡,同時助力淨零減碳。園區設計還特別增設鍾肇政文學地景與兒童共融式遊樂區,為親子互動提供理想空間。 桃園市信賴台灣之友會舉辦「2025客庄寒冬送暖暨千人親子健走愛相隨」活動。(圖/信賴台灣之友會提供) 活動當天,參加者從九曲橋出發,沿途欣賞南天宮和大池生態步道的美景,並在水體環教園區中途休息。主辦單位特別準備印有「Taiwan」字樣的環保袋和多項參與獎勵,為參與者帶來滿滿驚喜。張贊聞表示,希望透過活動激發地方能量,推動客庄產業發展,並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讓客家語言與文化得以長久傳承與發揚。 桃園市信賴台灣之友會舉辦「2025客庄寒冬送暖暨千人親子健走愛相隨」活動。(圖/信賴台灣之友會提供) 活動最終在歡樂的摸彩節目中圓滿落幕,不僅凝聚了社會各界的愛心,也為龍潭注入更多溫暖與活力,成就了一場別具意義的公益盛會。

Read More

高齡父母外出失聯 楊梅警暖心尋人助返家

民眾找了一陣子都找不到父母親,只好趕緊向楊梅警分局求助。(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康彣 桃園市日前中午12時許,一名溫姓民眾患有失智症的86歲父親及81歲母親外出後失聯,他自己找了一陣子都找不到父母親,只好趕緊向楊梅警分局求助,警方了解情況後根據溫民提供的相關線索調閱監視器,順利於新屋區中華南路二段上的公車站牌找到老夫妻,成功將他們平安送返家。 頭洲派出所說明,警員江爵安、黃明浩、廖翊森於日前中午接獲溫民報案後,便立即分工調閱監視器搜尋老夫妻蹤影,同時詢問老夫妻的特徵及可能去處,員警依據溫民提供的特徵,逐一調閱楊梅區及新屋區兩地區的監視器尋找,在員警的積極努力下終於發現老夫妻最後出現的地點,三名警員便驅車趕赴現場進一步尋找,最終在新屋區中華南路二段326號對面的公車站牌找到老夫妻,員警便將老夫妻帶返派出所並通知溫民前來將父母親帶返家,經過了解年邁的老夫妻均患有失智症,有時會無故獨自外出,所幸員警積極的協尋老夫妻得以平安返家,家屬對於警方的協助深表感謝。 警方呼籲,民眾應隨時注意家中長輩行蹤,尤其是患有失智症的長輩更需特別關心,避免走失時發生危險,同時也提醒民眾,可在長輩衣物或是隨身物品留下聯絡資料,走失後方能第一時間聯繫。

Read More

噁!SPA池驚現排泄物 中壢國民運動中心緊急停用消毒

中壢國民運動中心宣布暫停開放SPA池,原因竟是在SPA池發現排泄物。(圖/截自freepik)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12)日晚間因「SPA池發現排泄物」緊急宣布暫停開放,並進行全面消毒。同時運動中心也呼籲民眾使用設施時保持公德心,以維護環境與他人權益。 位於中壢區三光路350號的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日晚間20時許於臉書粉專貼文發出緊急公告,宣布暫停開放SPA池,原因竟是在SPA池發現排泄物,該中心提到,目前已進入緊急消毒流程,並呼籲民眾發揮公德心,避免影響環境及他人使用權益。 網友們看到運動中心發出的緊急公告也表示,「傻眼」、「可能是腸胃不適的朋友游一游不小心漏出來了,建議他以後去游泳前要先吃一下益生菌」、「泡了太舒服,肌肉放太鬆了」。 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日晚間20時許,於臉書粉專貼文發出緊急公告,宣布暫停開放SPA池。(圖/翻攝自中壢國民運動中心臉書)

Read More

中原大學深耕科技教育 半導體檢測實驗室今揭牌

半導體為國家關鍵產業,中原大學致力成為台灣半導體領域的領航者。(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呼應產業對半導體實務人才的需求,中原大學於今(13)日正式揭牌啟用「半導體檢測實驗室」,並宣示「跨域產創,引領未來」。此實驗室配備了最先進的半導體檢測設備,將提供相關領域的師生實習與研究的場所,並與多家半導體企業產學合作,攜手打造軟硬體設備俱佳、優質頂尖的半導體人才培育基地。 半導體為國家關鍵產業,中原大學致力成為台灣半導體領域的領航者。為了提供學生檢測實作的機會,在校友謝炎盛等人捐款支持下,特於位在中原科學園區的「知行領航館」設立半導體檢測實驗室,並隆重舉行揭牌啟用典禮。該實驗室將專注於半導體製程與品質檢測、材料分析、元件測試等關鍵領域,助力業界提升技術水準,加速新產品的開發與推廣。 為呼應產業對半導體實務人才的需求,中原大學於今日正式揭牌啟用「半導體檢測實驗室」。(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在典禮上表示,中原是理工起家的大學,一定要在半導體領域扮演關鍵、領先的角色,希望能培養更多具備前瞻視野及實務能力的專業人才,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李英明特別感謝謝炎盛的鼎力支持,讚許他不僅「功在中原」,也功在整個國家半導體產業發展。 中原大學董事長張光正提到,今(114)年正值中原慶祝70年校慶,各界共同見證了中原大學半導體產業學院的成立,也見證了半導體檢測實驗室正式啟用,這是中原大學發展半導體人才重要的里程碑,展現中原大學持續深耕科技教育的決心。 半導體產業學院院長吳宗遠則指出,「一所好的大學必定要有半導體產業學院」,半導體產業是困難且資本大的科技,具有豐沛的職訓教育市場且具國際性,他相信台灣是半導體的強國,可以吸引不只是東南亞的國際學生。中原大學打造全方位的半導體人才培育平台,已開設「半導體材料與光電檢測碩士學位學程」,並計畫於115學年度增設「半導體工程學士班」,建構完整的教學與研究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傑出校友謝炎盛為支持母校培育半導體人才,特別捐贈1千5百萬元專款專用。他說,早年他在印刷電路板產業深耕多年,更能深刻體會現在半導體對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他對母校教育深具信心,承諾會持續支持中原培育半導體人才,讓中原大學在半導體教育領域「領航前行」。 中原大學整合校友資源及研發優勢,全力推動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捐款支持的校友除了謝炎盛,還包括曾任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的化工系校友王寧國,以及長期默默捐款支持母校的台積電高階退休主管。揭牌儀式後,與會者參觀了實驗室的設施,並由電子系半導體組教授鄭湘原詳細介紹實驗室未來研究方向與產學合作計畫。 中原大學進一步說明,該校在教學面與實務訓練面雙管齊下培育半導體人才,攜手企業包括台積電、晶彩科技、佰鴻工業、合晶科技、晶成半導體及世界先進等半導體領先企業,共同合開課程。此外,化學系與新應材公司合作設立半導體特用化學品研發共構實驗室,機械系與家登精密科技建立智慧製造系統開發先進製程晶圓載具,化工系與合晶科技設立人才培育暨產學合作基地,積極引入產業資源,推動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創新強化。 中原大學強調,作為台灣首間設立「半導體產業學院」的私立大學,「半導體檢測實驗室」的成立,標誌著中原大學在半導體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將邁向新的里程碑,也為台灣在半導體技術創新與人才培育方面注入了強大的動能。

Read More

桃市國中小推創新寒假作業 培育跨域學習能力

大埔國小不只課堂有趣,連寒假作業都超好玩。(圖/教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114年度國中小寒假作業結合節能永續減碳、科學教育、資訊科技、生涯輔導、情緒教育、人文關懷實踐、食農教育及實境解謎等教育議題及創新教學模式,透過結合各校校本課程、在地文化,注重實踐與體驗,培養及提升學生於跨領域學習之競爭力,這個寒假將會是一個充實且富有意義的假期。 教育局表示,大溪國中寓教化於嬉遊,突破傳統精心策劃富有挑戰性與啟發性的寒假作業,與至善高中攜手合作設計「大河時代實境解謎」,以清代歷史為背景,學生需結合多學科知識,在大溪老街及周邊景點完成八道具挑戰性的題目,訓練觀察力、推理力與想像力,從中感受歷史與文化的脈動。大溪,古地名為大嵙崁,自清代以來便因其地理位置成為著名的內陸港口,當時商船與商販川流不息,使得這片土地繁榮一時。近年來,大溪更被稱為「神之鄉」,展現出獨特的文化魅力與歷史底蘊。大溪國中校區緊鄰令人心生懷舊的大溪老街、風光宜人的街口溪生態步道,以及擁有特有河階地形的大漢溪畔,學生們在此處學習,不僅感受自然之美,還能深入探索當地的歷史與文化。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與設計能力,透過這項創意寒假作業讓學生能從中發掘自我價值,深入了解在地文化,走進社區生活,並培養對周遭世界的敏銳感知與探索精神,期盼能以更開闊的胸懷與創意,樂在生活、樂於學習,迎接這個瞬息萬變而充滿可能性的世界,用智慧與熱情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觀音國小寒假作業包含「環保創作」、「親子繪本」、「節能屋」。(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提到,迴龍國中小以「生活探險家」為主題,結合生活紀錄、資料蒐集與判讀、實驗與觀察、創意思考、自然、數學、資訊面向或學科,強調環保、實作、思考,以此發展出三個子題「我的減碳生活紀錄」、「顯微奇觀」、「EXCEL的家庭生活應用」。第一個子題是讓學生記錄今年的環保節能減碳行動,透過資料蒐集與記錄培養學生環保日常習慣,貫徹學生知行合一的環保實踐行為。第二個子題是「顯微奇觀」,結合運用小型凸透鏡、結合手機或平板等載具,製作隨身攜帶簡易顯微鏡,隨時觀察生活物品的細部結構拓展學習視野,讓學生探索生活事物,時常保有好奇心。第三個子題是透過「EXCEL的家庭生活應用」,讓學生體會數學與資訊科技妙用之處,數學是工具,也是資訊科技基礎,透過簡單的函數及常用功能設計出便捷的家庭生活小工具,先讓學生自行發想主題,以解決自己或家人所遇到的問題,或是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學生於Google Classroom與老師討論細節,更是響應無紙化及隨時進行自主學習的數位教學目標。此次寒假作業均以線上問卷方式上傳至雲端,並希望學生彼此相互觀摩學習,擴散自主學習影響力。相關上傳作品皆請老師檢視後公告至學校網路上,供親師生共學。 教育局提到,永安國中自114學年度起順利轉型成實驗學校,寒假作業結合實驗教育課程以「手工蔥油餅製作與分享」和「情緒觀察及自畫像創作」為主題,強調學生自主完成任務,並以成果回饋家人,透過實踐和反思實現自我表達與關懷他人。「手工蔥油餅製作與分享」係於「生活實踐」課程中,整合食農教育與實作學習,讓孩子暸解「從田園到餐桌」的過程,不僅教導學生蔬菜種植技術,讓學生在動手實作中提升生活技能,並透過料理回饋家人,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家庭感謝與關懷,強調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惜食並惜福,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健康與分享」之價值。「情緒觀察及自畫像創作」則以「心情小札記」出發,結合「永續關懷」實驗課程,讓孩子從「自我覺察」開始,引導學生透過觀察、記錄自身情緒變化,透過藝術形式轉化情緒表現,將其視覺化,並與家人分享自身情緒,從情緒辨識,進而提升管理情緒及表達情緒的能力。在開學後,學生將會在班級中分享作品,增進同學間情感交流與理解,營造充滿支持與共鳴之友善學習氛圍。 大溪國中寓教化於嬉遊,突破傳統精心策劃富有挑戰性與啟發性的寒假作業。(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表示,「揮別精彩的2024,昂首迎接充滿希望的2025。」大有國中在這個寒假推出別出心裁的「我的2025夢想合文字」作業,引導學生化身小小時間旅人,回顧過去一年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並以文字和圖像拼貼出專屬的夢想藍圖。學生將挑選過去一年中最難忘的時刻,無論是學習上的突破、與朋友的珍貴回憶,或是生活中的小確幸,透過剪貼、繪畫、文字書寫等方式,將這些片段轉化為獨特的圖文拼塊;接著學生會將這些拼塊組合成一張「合文字」,描繪出對新年的期許與目標。這份獨一無二的寒假作業,不僅是回顧,更是啟程,陪伴學生帶著滿滿的能量,自信迎接嶄新的一年。 教育局表示,觀音國小是一個離海只有1.5公里,鄰近海岸並擁有沙丘景觀與千年藻礁等全台獨一無二的美景。近年,學校蒐集在地化素材,發展藻礁校訂課程,今年更以「觀見TOWER 點亮千年藻礁」主題課程獲得教學卓越獎銀質獎肯定。課程備受肯定外,寒假作業的設計更是讓孩子深化應用環保意識,以「親子共作」、「創意手作」、「在地特色」等三大特點,讓孩子將「護藻礁、惜能源」的知識延伸至寒假作業與家人共學共好,透過討論與合作,向家人分享課程所學,讓觀音區的家長也能一同加入愛護藻礁的行列。今(13)日展示的寒假作業包含「環保創作」,以獨具「觀音」特色意象,如風力發電機、燈塔、蓮花、藻礁為主題,讓孩子用回收物品創作出心中的在地意象,讓孩子用藝術的視角親近在地特色;「親子繪本」,從零到有如何製作一本繪本,這難題學校要親子一起解決,從故事的主軸、題材、蒐集資料與校正、透過家長與孩子共同討論與分工,每年的繪本都讓大家大開眼界;「節能屋」,藻礁因發電廠的擴建而聲名大噪,要環境與便利共存,我們能做的就是愛惜資源、節約能源,在節能屋中,你能看到各式各樣的降溫創意,也有許多綠能的設備。 教育局提到,大埔國小不只課堂有趣,連寒假作業都超好玩。今年的寒假作業讓學生將課堂所學,設計成超酷的「大埔KNOWLEDGE,大埔哪裡趣!」桌遊大富翁遊戲,讓同學們在玩樂中學習,更認識美麗的家園。大埔國小今年的寒假作業,由孩子們設計桌遊大富翁,遊戲裡除了熟悉的校園場景,還有在地的振天宮、長庚醫院、體育大學、龜山中正公園、憲光二村、桃園市圖書館總館,甚至連藝術大師畢卡索、夏卡爾和馬蒂斯的畫作都來參一腳。同學們一邊擲骰子,一邊探索大埔的每個角落,將學校所學的有趣知識,像是雙語、藝術、科學、環保等通通融入遊戲中。除了玩遊戲,同學們也運用課後科普社團的程式教學,設計出獨一無二的遙控汽車或機器人。最後,化身小小藝術家,將回收材料創意改造成新年裝飾,讓家裡煥然一新。還可以用影片介紹自己的藝術作品,成為小小YouTuber。透過「大埔哪裡趣」系列課程延伸,讓同學們在寒假裡也能持續學習,一起玩轉大埔,創造自己專屬的寒假回憶。 教育局表示,位於大溪區的仁和國小,曾以「iMath領航家」教案榮獲教學卓越獎金質獎,致力於結合創意思維、數位應用與文化傳承,發展具有在地特色且創新的課程。今年寒假,仁和國小設計了結合動手實作、數學邏輯、創意思考的特色寒假作業,以「七大創新策略」—玩中學、做中學、讀中學、說中學、寫中學、分享學、服務學,多種角度的切入引起學生動機,讓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數學有高度興趣。此次寒假作業結合學期的數學特色課程,像是利用簡單的黑白棋作為道具,透過闖關單就能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將學習遊戲化,透過「摺數字魔術方塊」、「十全十美預言魔術師」等活動,讓孩子可以把學校最有趣的數學活動帶回家與弟妹或是家人分享。除了動手實作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外,作業的探究設計也是一大亮點,仁和國小數學團隊藉由設計探究活動,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發現規律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像是「骰子神算」、「分數多米諾」等活動,讓學生透過實務、遊戲的觀察,去發現數學常見的迷思或錯誤謬區。希望能藉寒假作業溫故知新,讓學生把學校的特色課程用不同的方式體驗、獨立操作、並與家人分享,以期在解決問題中激發創意思維,並在家庭互動中分享學習的成就。讓每一位孩子都不再是數學課的「客人」,讓每個孩子都能愛上數學、找到自信、邁向更寬廣的學習旅程。

Read More

新春佳節呼吸道疾病來襲 醫呼籲:做好個人防疫並接種疫苗以防重症!

世界癌症聯盟曾提出,每五位癌症患者就有一位會因感染而住院,導致過去所做的人力、財力、物力全都付之一炬,影響到後續的治療。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韋彤、林宗憲報導 進入冬季後,流行性感冒、COVID-19以及肺炎鏈球菌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威脅升高,其中,具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細菌更被世界衛生組織重視,若不幸感染恐引發重症之外,藥物治療的效果也會下降。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教授王復德醫師表示,春節將至,民眾應確實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並主動接種疫苗,以免春節團圓引發群聚傳染。 冬季呼吸道疾病流行 高風險族群易引發重症 65歲以上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孕婦等免疫力較差的高風險族群,感染流感、COVID-19、肺炎鏈球菌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引發重症,而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施打疫苗,若出現疑似感染症狀,應盡快接受快篩,經檢驗確診後,要在五天內接受抗新冠病毒或是流感藥物。 王復德醫師表示,民眾應每年接種疫苗,能有效避免感染和重症的發生,此外,施打肺炎鏈球菌的疫苗也能對預防肺炎產生一定的效果。而在個人防疫上,除了勤洗手及酒精消毒外,雖然目前不強制戴口罩,但到公共場所或室內環境時,仍建議佩戴口罩以免感染。 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 「抗藥性細菌」 所謂的「抗藥性細菌」是指細菌本身具有多重抗生素的抗藥性,而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年已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疾管署更在去年開始呼籲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機構及社會大眾,共同合作預防抗生素抗藥性,並從教育、行為改變等層面來共同達成目標,由此可見抗藥性細菌的情況相當嚴峻。而台灣目前正面臨抗藥性高達七、八成的抗碳青黴烯類鮑氏不動桿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以及抗碳青黴烯類克雷白氏肺炎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的威脅,而且沒有一個很有效又安全的藥物能夠治療,情況相當嚴重。 「四不一要」 減少抗藥性產生 世界癌症聯盟曾提出,每五位癌症患者就有一位會因感染而住院,導致過去所做的人力、財力、物力全都付之一炬,影響到後續的治療。而抗藥性細菌的產生,一部分原因在於全球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細菌獲得產生抗藥性的機會。民眾可透過「四不一要」減少抗藥性的產生,包括:「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以及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王復德醫師說明,民眾在接受診所醫師診斷開藥以後,無法得知藥包內是否含有抗生素,因此「診間三問」相當重要,民眾可主動提出「是否有開立抗生素、抗生素要吃多久、有沒有副作用」等三項問題,不但能對抗生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能有效減少抗藥性細菌的產生。 抗生素不易引進、給付慢 感染恐無藥可醫 目前針對抗藥性細菌的治療藥物非常少,且大多屬於複合而非新機轉藥物,使用後很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另外,許多國際藥廠欲引進台灣時,需要經過藥證申請、健保藥價等耗時較長的程序,導致許多患者面臨無藥可用的情況。王復德醫師表示,目前在臨床治療上,若能對於國際藥廠優先審查跟快速審查,能讓患者及早獲得藥物治療,降低產生抗藥性的機率。另外,政府希望能在五年後降低5%抗生素的使用量、抗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的抗藥性能降低10%,並從2025年起,將會從國中階段推廣相關知識,以提高國人對於抗藥性細菌的認知。 防疫重點報你知 打造全民健康防護網 疫情解封後放寬口罩規範、拉近社交距離,使得過去常見病毒開始反撲,造成所謂的「免疫負債」現象。流感的好發期大多落在秋冬,但由於免疫負債造成流感全年化,因此罹患人數超過COVID-19。王復德醫師呼籲,春節將至,是家族團聚、出遊的好時機,若出現感冒症狀,民眾應自行快篩,如果出現陽性反應請盡早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此外,大多數因感染流感引發重症的患者並未接種疫苗,民眾應主動接種,並且佩戴口罩、勤洗手,以免造成群聚感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