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父母外出失聯 楊梅警暖心尋人助返家

民眾找了一陣子都找不到父母親,只好趕緊向楊梅警分局求助。(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康彣 桃園市日前中午12時許,一名溫姓民眾患有失智症的86歲父親及81歲母親外出後失聯,他自己找了一陣子都找不到父母親,只好趕緊向楊梅警分局求助,警方了解情況後根據溫民提供的相關線索調閱監視器,順利於新屋區中華南路二段上的公車站牌找到老夫妻,成功將他們平安送返家。 頭洲派出所說明,警員江爵安、黃明浩、廖翊森於日前中午接獲溫民報案後,便立即分工調閱監視器搜尋老夫妻蹤影,同時詢問老夫妻的特徵及可能去處,員警依據溫民提供的特徵,逐一調閱楊梅區及新屋區兩地區的監視器尋找,在員警的積極努力下終於發現老夫妻最後出現的地點,三名警員便驅車趕赴現場進一步尋找,最終在新屋區中華南路二段326號對面的公車站牌找到老夫妻,員警便將老夫妻帶返派出所並通知溫民前來將父母親帶返家,經過了解年邁的老夫妻均患有失智症,有時會無故獨自外出,所幸員警積極的協尋老夫妻得以平安返家,家屬對於警方的協助深表感謝。 警方呼籲,民眾應隨時注意家中長輩行蹤,尤其是患有失智症的長輩更需特別關心,避免走失時發生危險,同時也提醒民眾,可在長輩衣物或是隨身物品留下聯絡資料,走失後方能第一時間聯繫。

Read More

噁!SPA池驚現排泄物 中壢國民運動中心緊急停用消毒

中壢國民運動中心宣布暫停開放SPA池,原因竟是在SPA池發現排泄物。(圖/截自freepik)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12)日晚間因「SPA池發現排泄物」緊急宣布暫停開放,並進行全面消毒。同時運動中心也呼籲民眾使用設施時保持公德心,以維護環境與他人權益。 位於中壢區三光路350號的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日晚間20時許於臉書粉專貼文發出緊急公告,宣布暫停開放SPA池,原因竟是在SPA池發現排泄物,該中心提到,目前已進入緊急消毒流程,並呼籲民眾發揮公德心,避免影響環境及他人使用權益。 網友們看到運動中心發出的緊急公告也表示,「傻眼」、「可能是腸胃不適的朋友游一游不小心漏出來了,建議他以後去游泳前要先吃一下益生菌」、「泡了太舒服,肌肉放太鬆了」。 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日晚間20時許,於臉書粉專貼文發出緊急公告,宣布暫停開放SPA池。(圖/翻攝自中壢國民運動中心臉書)

Read More

中原大學深耕科技教育 半導體檢測實驗室今揭牌

半導體為國家關鍵產業,中原大學致力成為台灣半導體領域的領航者。(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呼應產業對半導體實務人才的需求,中原大學於今(13)日正式揭牌啟用「半導體檢測實驗室」,並宣示「跨域產創,引領未來」。此實驗室配備了最先進的半導體檢測設備,將提供相關領域的師生實習與研究的場所,並與多家半導體企業產學合作,攜手打造軟硬體設備俱佳、優質頂尖的半導體人才培育基地。 半導體為國家關鍵產業,中原大學致力成為台灣半導體領域的領航者。為了提供學生檢測實作的機會,在校友謝炎盛等人捐款支持下,特於位在中原科學園區的「知行領航館」設立半導體檢測實驗室,並隆重舉行揭牌啟用典禮。該實驗室將專注於半導體製程與品質檢測、材料分析、元件測試等關鍵領域,助力業界提升技術水準,加速新產品的開發與推廣。 為呼應產業對半導體實務人才的需求,中原大學於今日正式揭牌啟用「半導體檢測實驗室」。(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在典禮上表示,中原是理工起家的大學,一定要在半導體領域扮演關鍵、領先的角色,希望能培養更多具備前瞻視野及實務能力的專業人才,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李英明特別感謝謝炎盛的鼎力支持,讚許他不僅「功在中原」,也功在整個國家半導體產業發展。 中原大學董事長張光正提到,今(114)年正值中原慶祝70年校慶,各界共同見證了中原大學半導體產業學院的成立,也見證了半導體檢測實驗室正式啟用,這是中原大學發展半導體人才重要的里程碑,展現中原大學持續深耕科技教育的決心。 半導體產業學院院長吳宗遠則指出,「一所好的大學必定要有半導體產業學院」,半導體產業是困難且資本大的科技,具有豐沛的職訓教育市場且具國際性,他相信台灣是半導體的強國,可以吸引不只是東南亞的國際學生。中原大學打造全方位的半導體人才培育平台,已開設「半導體材料與光電檢測碩士學位學程」,並計畫於115學年度增設「半導體工程學士班」,建構完整的教學與研究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傑出校友謝炎盛為支持母校培育半導體人才,特別捐贈1千5百萬元專款專用。他說,早年他在印刷電路板產業深耕多年,更能深刻體會現在半導體對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他對母校教育深具信心,承諾會持續支持中原培育半導體人才,讓中原大學在半導體教育領域「領航前行」。 中原大學整合校友資源及研發優勢,全力推動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捐款支持的校友除了謝炎盛,還包括曾任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的化工系校友王寧國,以及長期默默捐款支持母校的台積電高階退休主管。揭牌儀式後,與會者參觀了實驗室的設施,並由電子系半導體組教授鄭湘原詳細介紹實驗室未來研究方向與產學合作計畫。 中原大學進一步說明,該校在教學面與實務訓練面雙管齊下培育半導體人才,攜手企業包括台積電、晶彩科技、佰鴻工業、合晶科技、晶成半導體及世界先進等半導體領先企業,共同合開課程。此外,化學系與新應材公司合作設立半導體特用化學品研發共構實驗室,機械系與家登精密科技建立智慧製造系統開發先進製程晶圓載具,化工系與合晶科技設立人才培育暨產學合作基地,積極引入產業資源,推動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創新強化。 中原大學強調,作為台灣首間設立「半導體產業學院」的私立大學,「半導體檢測實驗室」的成立,標誌著中原大學在半導體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將邁向新的里程碑,也為台灣在半導體技術創新與人才培育方面注入了強大的動能。

Read More

桃市國中小推創新寒假作業 培育跨域學習能力

大埔國小不只課堂有趣,連寒假作業都超好玩。(圖/教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114年度國中小寒假作業結合節能永續減碳、科學教育、資訊科技、生涯輔導、情緒教育、人文關懷實踐、食農教育及實境解謎等教育議題及創新教學模式,透過結合各校校本課程、在地文化,注重實踐與體驗,培養及提升學生於跨領域學習之競爭力,這個寒假將會是一個充實且富有意義的假期。 教育局表示,大溪國中寓教化於嬉遊,突破傳統精心策劃富有挑戰性與啟發性的寒假作業,與至善高中攜手合作設計「大河時代實境解謎」,以清代歷史為背景,學生需結合多學科知識,在大溪老街及周邊景點完成八道具挑戰性的題目,訓練觀察力、推理力與想像力,從中感受歷史與文化的脈動。大溪,古地名為大嵙崁,自清代以來便因其地理位置成為著名的內陸港口,當時商船與商販川流不息,使得這片土地繁榮一時。近年來,大溪更被稱為「神之鄉」,展現出獨特的文化魅力與歷史底蘊。大溪國中校區緊鄰令人心生懷舊的大溪老街、風光宜人的街口溪生態步道,以及擁有特有河階地形的大漢溪畔,學生們在此處學習,不僅感受自然之美,還能深入探索當地的歷史與文化。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與設計能力,透過這項創意寒假作業讓學生能從中發掘自我價值,深入了解在地文化,走進社區生活,並培養對周遭世界的敏銳感知與探索精神,期盼能以更開闊的胸懷與創意,樂在生活、樂於學習,迎接這個瞬息萬變而充滿可能性的世界,用智慧與熱情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觀音國小寒假作業包含「環保創作」、「親子繪本」、「節能屋」。(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提到,迴龍國中小以「生活探險家」為主題,結合生活紀錄、資料蒐集與判讀、實驗與觀察、創意思考、自然、數學、資訊面向或學科,強調環保、實作、思考,以此發展出三個子題「我的減碳生活紀錄」、「顯微奇觀」、「EXCEL的家庭生活應用」。第一個子題是讓學生記錄今年的環保節能減碳行動,透過資料蒐集與記錄培養學生環保日常習慣,貫徹學生知行合一的環保實踐行為。第二個子題是「顯微奇觀」,結合運用小型凸透鏡、結合手機或平板等載具,製作隨身攜帶簡易顯微鏡,隨時觀察生活物品的細部結構拓展學習視野,讓學生探索生活事物,時常保有好奇心。第三個子題是透過「EXCEL的家庭生活應用」,讓學生體會數學與資訊科技妙用之處,數學是工具,也是資訊科技基礎,透過簡單的函數及常用功能設計出便捷的家庭生活小工具,先讓學生自行發想主題,以解決自己或家人所遇到的問題,或是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學生於Google Classroom與老師討論細節,更是響應無紙化及隨時進行自主學習的數位教學目標。此次寒假作業均以線上問卷方式上傳至雲端,並希望學生彼此相互觀摩學習,擴散自主學習影響力。相關上傳作品皆請老師檢視後公告至學校網路上,供親師生共學。 教育局提到,永安國中自114學年度起順利轉型成實驗學校,寒假作業結合實驗教育課程以「手工蔥油餅製作與分享」和「情緒觀察及自畫像創作」為主題,強調學生自主完成任務,並以成果回饋家人,透過實踐和反思實現自我表達與關懷他人。「手工蔥油餅製作與分享」係於「生活實踐」課程中,整合食農教育與實作學習,讓孩子暸解「從田園到餐桌」的過程,不僅教導學生蔬菜種植技術,讓學生在動手實作中提升生活技能,並透過料理回饋家人,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家庭感謝與關懷,強調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惜食並惜福,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健康與分享」之價值。「情緒觀察及自畫像創作」則以「心情小札記」出發,結合「永續關懷」實驗課程,讓孩子從「自我覺察」開始,引導學生透過觀察、記錄自身情緒變化,透過藝術形式轉化情緒表現,將其視覺化,並與家人分享自身情緒,從情緒辨識,進而提升管理情緒及表達情緒的能力。在開學後,學生將會在班級中分享作品,增進同學間情感交流與理解,營造充滿支持與共鳴之友善學習氛圍。 大溪國中寓教化於嬉遊,突破傳統精心策劃富有挑戰性與啟發性的寒假作業。(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表示,「揮別精彩的2024,昂首迎接充滿希望的2025。」大有國中在這個寒假推出別出心裁的「我的2025夢想合文字」作業,引導學生化身小小時間旅人,回顧過去一年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並以文字和圖像拼貼出專屬的夢想藍圖。學生將挑選過去一年中最難忘的時刻,無論是學習上的突破、與朋友的珍貴回憶,或是生活中的小確幸,透過剪貼、繪畫、文字書寫等方式,將這些片段轉化為獨特的圖文拼塊;接著學生會將這些拼塊組合成一張「合文字」,描繪出對新年的期許與目標。這份獨一無二的寒假作業,不僅是回顧,更是啟程,陪伴學生帶著滿滿的能量,自信迎接嶄新的一年。 教育局表示,觀音國小是一個離海只有1.5公里,鄰近海岸並擁有沙丘景觀與千年藻礁等全台獨一無二的美景。近年,學校蒐集在地化素材,發展藻礁校訂課程,今年更以「觀見TOWER 點亮千年藻礁」主題課程獲得教學卓越獎銀質獎肯定。課程備受肯定外,寒假作業的設計更是讓孩子深化應用環保意識,以「親子共作」、「創意手作」、「在地特色」等三大特點,讓孩子將「護藻礁、惜能源」的知識延伸至寒假作業與家人共學共好,透過討論與合作,向家人分享課程所學,讓觀音區的家長也能一同加入愛護藻礁的行列。今(13)日展示的寒假作業包含「環保創作」,以獨具「觀音」特色意象,如風力發電機、燈塔、蓮花、藻礁為主題,讓孩子用回收物品創作出心中的在地意象,讓孩子用藝術的視角親近在地特色;「親子繪本」,從零到有如何製作一本繪本,這難題學校要親子一起解決,從故事的主軸、題材、蒐集資料與校正、透過家長與孩子共同討論與分工,每年的繪本都讓大家大開眼界;「節能屋」,藻礁因發電廠的擴建而聲名大噪,要環境與便利共存,我們能做的就是愛惜資源、節約能源,在節能屋中,你能看到各式各樣的降溫創意,也有許多綠能的設備。 教育局提到,大埔國小不只課堂有趣,連寒假作業都超好玩。今年的寒假作業讓學生將課堂所學,設計成超酷的「大埔KNOWLEDGE,大埔哪裡趣!」桌遊大富翁遊戲,讓同學們在玩樂中學習,更認識美麗的家園。大埔國小今年的寒假作業,由孩子們設計桌遊大富翁,遊戲裡除了熟悉的校園場景,還有在地的振天宮、長庚醫院、體育大學、龜山中正公園、憲光二村、桃園市圖書館總館,甚至連藝術大師畢卡索、夏卡爾和馬蒂斯的畫作都來參一腳。同學們一邊擲骰子,一邊探索大埔的每個角落,將學校所學的有趣知識,像是雙語、藝術、科學、環保等通通融入遊戲中。除了玩遊戲,同學們也運用課後科普社團的程式教學,設計出獨一無二的遙控汽車或機器人。最後,化身小小藝術家,將回收材料創意改造成新年裝飾,讓家裡煥然一新。還可以用影片介紹自己的藝術作品,成為小小YouTuber。透過「大埔哪裡趣」系列課程延伸,讓同學們在寒假裡也能持續學習,一起玩轉大埔,創造自己專屬的寒假回憶。 教育局表示,位於大溪區的仁和國小,曾以「iMath領航家」教案榮獲教學卓越獎金質獎,致力於結合創意思維、數位應用與文化傳承,發展具有在地特色且創新的課程。今年寒假,仁和國小設計了結合動手實作、數學邏輯、創意思考的特色寒假作業,以「七大創新策略」—玩中學、做中學、讀中學、說中學、寫中學、分享學、服務學,多種角度的切入引起學生動機,讓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數學有高度興趣。此次寒假作業結合學期的數學特色課程,像是利用簡單的黑白棋作為道具,透過闖關單就能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將學習遊戲化,透過「摺數字魔術方塊」、「十全十美預言魔術師」等活動,讓孩子可以把學校最有趣的數學活動帶回家與弟妹或是家人分享。除了動手實作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外,作業的探究設計也是一大亮點,仁和國小數學團隊藉由設計探究活動,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發現規律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像是「骰子神算」、「分數多米諾」等活動,讓學生透過實務、遊戲的觀察,去發現數學常見的迷思或錯誤謬區。希望能藉寒假作業溫故知新,讓學生把學校的特色課程用不同的方式體驗、獨立操作、並與家人分享,以期在解決問題中激發創意思維,並在家庭互動中分享學習的成就。讓每一位孩子都不再是數學課的「客人」,讓每個孩子都能愛上數學、找到自信、邁向更寬廣的學習旅程。

Read More

新春佳節呼吸道疾病來襲 醫呼籲:做好個人防疫並接種疫苗以防重症!

世界癌症聯盟曾提出,每五位癌症患者就有一位會因感染而住院,導致過去所做的人力、財力、物力全都付之一炬,影響到後續的治療。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韋彤、林宗憲報導 進入冬季後,流行性感冒、COVID-19以及肺炎鏈球菌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威脅升高,其中,具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細菌更被世界衛生組織重視,若不幸感染恐引發重症之外,藥物治療的效果也會下降。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教授王復德醫師表示,春節將至,民眾應確實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並主動接種疫苗,以免春節團圓引發群聚傳染。 冬季呼吸道疾病流行 高風險族群易引發重症 65歲以上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孕婦等免疫力較差的高風險族群,感染流感、COVID-19、肺炎鏈球菌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引發重症,而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施打疫苗,若出現疑似感染症狀,應盡快接受快篩,經檢驗確診後,要在五天內接受抗新冠病毒或是流感藥物。 王復德醫師表示,民眾應每年接種疫苗,能有效避免感染和重症的發生,此外,施打肺炎鏈球菌的疫苗也能對預防肺炎產生一定的效果。而在個人防疫上,除了勤洗手及酒精消毒外,雖然目前不強制戴口罩,但到公共場所或室內環境時,仍建議佩戴口罩以免感染。 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 「抗藥性細菌」 所謂的「抗藥性細菌」是指細菌本身具有多重抗生素的抗藥性,而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年已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疾管署更在去年開始呼籲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機構及社會大眾,共同合作預防抗生素抗藥性,並從教育、行為改變等層面來共同達成目標,由此可見抗藥性細菌的情況相當嚴峻。而台灣目前正面臨抗藥性高達七、八成的抗碳青黴烯類鮑氏不動桿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以及抗碳青黴烯類克雷白氏肺炎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的威脅,而且沒有一個很有效又安全的藥物能夠治療,情況相當嚴重。 「四不一要」 減少抗藥性產生 世界癌症聯盟曾提出,每五位癌症患者就有一位會因感染而住院,導致過去所做的人力、財力、物力全都付之一炬,影響到後續的治療。而抗藥性細菌的產生,一部分原因在於全球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細菌獲得產生抗藥性的機會。民眾可透過「四不一要」減少抗藥性的產生,包括:「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以及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王復德醫師說明,民眾在接受診所醫師診斷開藥以後,無法得知藥包內是否含有抗生素,因此「診間三問」相當重要,民眾可主動提出「是否有開立抗生素、抗生素要吃多久、有沒有副作用」等三項問題,不但能對抗生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能有效減少抗藥性細菌的產生。 抗生素不易引進、給付慢 感染恐無藥可醫 目前針對抗藥性細菌的治療藥物非常少,且大多屬於複合而非新機轉藥物,使用後很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另外,許多國際藥廠欲引進台灣時,需要經過藥證申請、健保藥價等耗時較長的程序,導致許多患者面臨無藥可用的情況。王復德醫師表示,目前在臨床治療上,若能對於國際藥廠優先審查跟快速審查,能讓患者及早獲得藥物治療,降低產生抗藥性的機率。另外,政府希望能在五年後降低5%抗生素的使用量、抗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的抗藥性能降低10%,並從2025年起,將會從國中階段推廣相關知識,以提高國人對於抗藥性細菌的認知。 防疫重點報你知 打造全民健康防護網 疫情解封後放寬口罩規範、拉近社交距離,使得過去常見病毒開始反撲,造成所謂的「免疫負債」現象。流感的好發期大多落在秋冬,但由於免疫負債造成流感全年化,因此罹患人數超過COVID-19。王復德醫師呼籲,春節將至,是家族團聚、出遊的好時機,若出現感冒症狀,民眾應自行快篩,如果出現陽性反應請盡早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此外,大多數因感染流感引發重症的患者並未接種疫苗,民眾應主動接種,並且佩戴口罩、勤洗手,以免造成群聚感染。

Read More

比莉抗癌激勵四期病友!馬偕全人照護與突破藥物 共創淋巴癌治療新篇章

根據最新1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持續蟬聯男性發生率第10名,同時也是女性發生率較高的癌別。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知名藝人比莉於2007年罹患淋巴癌,在積極治療後,成功治癒至今已十餘年,近期更積極復出,拍戲跳舞樣樣來。根據最新1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持續蟬聯男性發生率第10名,同時也是女性發生率較高的癌別。台北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張育誠醫師表示,其實大多數的淋巴癌皆有痊癒的可能,比莉就是很好的例子,為其他淋巴癌病友帶來痊癒後迎接新生的曙光。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其中又以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s,簡稱DLBCL)最為常見,相較其他淋巴癌,其病程發展較急猛且惡性度高須立刻積極展開治療,才能提高後續痊癒、不復發的機率。張育誠醫師指出,最早DLBCL治療僅有化療和放射治療,後來才加入標靶治療,演變成現今第一線的標準治療組合R-CHOP,雖反應率有所提升,但仍有約四成的患者會面臨無效或是復發的困境,亟需新的藥物突破。 所幸,近年已有突破機轉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出現,張育誠醫師解釋,ADC藥物的機轉是將具有標靶專一性的單株抗體,與高毒性的小分子化療藥物連結,鎖定B細胞上表現的CD79b,將人體本無法直接使用的高強度化療藥物直接帶到病灶處精準毒殺癌細胞,同時也降低化療副作用傷害。根據臨床試驗證實,ADC藥物不論在前線或後線都有其角色。 張育誠醫師分析,ADC藥物在前線使用時,可幫助預後較差的患者提高治療反應率,提升痊癒的機會;而在後線使用時,則可幫助已對其他治療無效的患者延長存活期,且目前已獲健保給付,讓患者可在無經濟負擔的狀況下,爭取最佳存活機會。 ADC前線使用:預後較差患者及早考慮使用降低復發風險 臨床上通常依照國際預後評分量表(IPI)分數預估治療有效性。張育誠醫師表示,從研究數據觀察,針對IPI分數3以上預後較差之患者,第一線採用納入ADC藥物的P-RCHP治療組合後,在兩年的追蹤期間內,顯著降低疾病惡化、復發或死亡風險達27%,也可以將完全反應率提升到78%。因此他建議此類患者應積極考慮在第一線使用P-RCHP組合。 面對惡性度高與疾病進展快速的DLBCL,越早使用完全緩解率較高的治療,越有機會拚治癒。張育誠醫師提到,診間一名二十多歲DLBCL女性患者,診斷時已是第四期,家人希望能徹底根除淋巴癌復發可能的威脅,在第一線積極採用合併ADC的藥物組合,至今穩定回診追蹤沒有復發,重啟健康新人生。 ADC後線使用:復發勿絕望 ADC療效表現納健保給付 即使患者在第一線沒有機會用到ADC藥物,復發後再使用亦能帶來治療幫助。經臨床試驗顯示,原本的單株抗體與化療外再加上ADC藥物,有機會將完全緩解率提高兩倍之多,由18%提升到40%,並可以有效延長存活期。張育誠醫師分享一名九旬婦抗癌經歷,該患者面臨復發,年事已大且受胸水影響,已進彌留之際,家屬本抱著期盼能趕見老婦最後一面下使用ADC治療,竟脫離病危並成功治療出院,為感念治療成功,家屬還寄送家族團聚照片給照護團隊。 台北馬偕打造淋巴癌專屬團隊 全人醫療照護助病友抗癌 除了藥物發展進步,醫療照護團隊的量能也需與時俱進。張育誠醫師分享,馬偕醫院特別成立淋巴癌團隊,已有豐富的DLBCL治療經驗,也採用突破性機轉的治療藥物。此外馬偕身為宗教型醫院,強調的是身、心、靈全方位的支持關懷,淋巴癌團隊不僅有各專科醫師,還有腫瘤心理師、關懷師,針對個別患者定期進行團隊會議,打造以患者為中心的關懷團隊。馬偕醫院也舉辦許多病友活動,不僅關心病友實際需求,也提供更多衛教照護指導。 張育誠醫師表示,近年醫學蓬勃發展、新型治療武器日益多元,醫療端也提供許多照護關懷資源,望患者保持正向態度面對淋巴癌,尋找富有經驗的醫療團隊溝通制定治療計劃,同時家屬的陪伴與支持是很重要的力量,帶領病友們早日重返痊癒。

Read More

桃園環保局辦理「撕除小廣告換好禮」 大獎幸運兒出爐

桃園市環保局從1343張摸彩券,抽出38位得獎者。(圖/環保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環保局為了打造整潔、宜居的城市環境,全年推動「撕除小廣告換好禮」活動,鼓勵市民積極參與,活動提供豐富的獎品辦理抽獎,抽獎結果昨(9)日於環保行政園區舉行「撕小廣告換好禮」公開抽獎活動,共從1343張摸彩券,抽出38位得獎者,獎品包含65吋液晶電視3台、平板電腦5台、無線吸塵器10台及商品禮券5000元20份等,讓民眾做環保也能拿好禮。 環保局說明,此次活動參與方式相當簡單,市民只要撕滿2公斤的小廣告、大約為200張A4廣告紙,就可至各區中隊兌換50元等值商品與抽獎券1張,於隔年進行抽獎。去(113)年參與活動人數共277人,撕除2686公斤、約26萬張的違規小廣告。 市民只要撕滿2公斤的小廣告,就可至各區中隊兌換50元等值商品與抽獎券1張。(圖/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表示,此次活動的中獎名單及領獎方式於今日公布在環境管理處官網,並請各區中隊以電話通知得獎民眾,請得獎者把握領獎時間,於3月31日前憑摸彩券正本及身分證,於上班時間至位於桃園市桃園區法治路1號的環管處領獎,逾期未領獎則視同放棄。 環保局長陳世偉表示,透過全民參與不僅能有效減少違規小廣告,還能增強市民對市容整潔的關注,提升城市及生活美學。撕除小廣告換好禮」活動至今邁入第十一年,已大幅減少違規小廣告,成效相當良好,環保局除依廢棄物清理法告發違規張貼者外,也透過與電信業者合作,依電信法規定停話處分,另外亦跨機關移請地政局以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依法裁罰,藉以提高罰款降低不肖業者心存僥倖違規張貼,破壞市容整潔,合計去年清除違規廣告物55萬537件,其中依廢清法告發362件、電信法停話2950件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法41件,感謝地政局及中華電信等業者的積極協助。 環管處長張書豪呼籲市民,一同撕除違規小廣告,並拒絕撥打廣告單上的電話,共同抵制違規張貼的業者,讓小廣告單失效形同虛設,也提醒若有廣告行銷需求應善用合法管道宣傳,可申請路燈桿懸掛羅馬旗幟,或是付費申請公有路燈桿、公設廣告欄合法張貼廣告,切勿便宜行事以身試法。

Read More

提升農業競爭力 蘇俊賓盼桃園成「無抗養殖」領航城市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造訪龍潭北一畜牧場,交流友善養殖推廣與無抗生素養殖推動的經驗。(圖/翻攝自蘇俊賓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李春台 行政院日前公布「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今(2025)年預計投入2億元,工作內容包含「建立和發展抗生素協調管理機制」、「優化醫療照護感染預防和控制」、「確保動物用、人用抗生素之流向管理」等工作。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日前於行政院會中提醒,「這些計畫尚漏掉了環境抗生素的監測與輔導飼料中添加的抗生素的替代選擇。」為了國人的健康,也為了提升台灣農業的競爭力,中央與地方政府實應該積極把無抗養殖還有友善放牧飼養納入輔導的優先排序。 蘇俊賓指出,台灣畜牧用抗生素,每年使用超過130噸,這些農牧用的抗生素與一般生活污水排放的抗生素,是河川水體兩大抗生素的主要來源。隨著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和排放到環境,衍生出超級細菌,讓抗生素的效用逐漸遞減,而對抗細菌的難度和成本也越墊越高。此外,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食品公司或連鎖餐飲業,已經陸續宣布全面採購或銷售非籠飼雞蛋。因此,中央、地方應積極把無抗養殖還有友善放牧飼養納入輔導的優先排序。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特別將紅羽蛋雞畫下來。(圖/翻攝自蘇俊賓臉書) 蘇俊賓透過臉書表示,不管是藥用或是畜牧業的飼料添加的抗生素,除了流向管理外,關鍵是有無可能源頭減量與精準施用。而「是否有替代選擇」是能否推動源頭減量的關鍵。蘇俊賓以桃園市農業局、青年局近年來輔導的新創團隊洺鈞科技為例,研發以中藥配方替代抗生素製成飼料,實務上已證明可行,不但達到完全無抗生素養殖,還可以不受限設備、不挑雞品種,根據每個畜牧場設計專有的無抗養殖模式。 蘇俊賓進一步提及,這樣的飼料改良模式與農業局輔導的環境友善養殖搭配,取代傳統的籠飼,會是未來兼顧國際動物福利,與抗生素減量的趨勢。在桃園,就有成功的實際案例,洺鈞科技與龍潭的北一牧場合作,除了採用百分之百的無抗生素養殖的飼料外,飼養的環境也不雜亂擁擠,而是採自然放牧、友善養殖。蘇俊賓表示,這樣的模式,是重要的一步,證明實務可行。也會是未來農業局積極推廣的方向。 日前,蘇俊賓也與農業局一同造訪龍潭北一畜牧場,交流友善養殖推廣與無抗生素養殖推動的經驗。親眼看到畜牧場的環境與雞隻狀態,除了環境衛生控管得宜外,雞隻也明顯比其他場更加有活力,也因此取得友善雞蛋聯盟的動物福利標章認證。蘇俊賓說,看著這群紅羽蛋雞健康、自由的奔走在不受限制的場域中成長,不但敬佩、也感動。證明符合未來趨勢的養殖模式在台灣是具體可行的,非常值得中央與地方一起來推廣。 感動之餘,蘇俊賓特別將紅羽蛋雞畫下來於臉書分享這個理念,蘇俊賓笑稱,「這隻紅羽蛋雞將是我們推廣動物福利與無抗養殖的重要代言人。」 蘇俊賓指出,洺鈞科技的成果是桃園推動無抗生素養殖的第一階段,未來農業局、青年局、環保局與衛生局將持續努力,讓更多對環境友善且對未來產生正面循環效應的企業,能夠得到更多的幫助與發展。桃園市也把三成友善養殖當作第一階段的目標,期望能成為無抗生素養殖的領航城市,並鼓勵業者採用非籠飼的放牧或平飼模式,積極推廣友善養殖計畫。

Read More

全國第一!桃警刑事鑑識中心通過13項專業項目認證

評鑑委員召開實驗室評鑑會議。(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在桃園市長張善政帶領的市府團隊鼎力推動科技建警的政策下,桃園市警察局刑事鑑識中心於去(2024)年12月,成功取得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總計13項專業項目認證,標誌著桃警團隊在鑑識領域的技術水準再度提升,為未來的鑑識工作提供了更強大的保障。這一突破性的成就,不僅顯示出桃警團隊的卓越實力,更讓桃警團隊居於全國各縣市警局之冠,成為最具專業認證的鑑識單位。 回顧桃警刑事鑑識中心一路走來的非凡成就,2005年空氣槍實驗室成立,專責桃竹竹苗地區的空氣槍動能測試,至今已運作超過19年;2018年首次通過ISO/IEC 17025:2005認證,實力首次接軌國際認證;2019年成功通過ISO/IEC 17025:2017異動轉版,確保標準與時俱進,全台首個通過新版認證的空氣槍鑑驗實驗室;2023年新增並通過8項認證,包括「彈頭殼比對」、「工具痕跡比對」、「鞋印比對」、「DNA鑑定」、「親緣鑑定」、「管制藥品鑑驗」、「指紋比對」和「掌紋比對」;2024年延展並通過新增4項認證,包括「指紋增顯」、「體液鑑定」、「模擬槍鑑定」及「笑氣鑑驗」,進一步擴展鑑識領域。 實驗室參與能力試驗相關紀錄。(圖/警方提供) 市警局表示,桃警團隊總計通過了13項專業認證項目,這不僅讓其專業技術獲得國際認可,更使其在全國各縣市地方警局位居首位。這些認證涵蓋槍彈鑑驗、工具痕跡比對、毒品鑑驗、指紋鑑定等多個核心領域,並從設備、技術、到操作流程全面符合國際標準,顯示桃警鑑識中心在各項專業領域中無可挑戰的技術實力。特別是在局長吳坤旭的帶領下,桃警團隊積極推動科技建警政策,近幾年陸續引入多項先進鑑驗儀器,積極發展各項專業鑑驗技術,並致力於提升鑑識能量,為每一宗案件提供最具說服力的科學依據。 桃園市警察局鑑識實驗室。(圖/警方提供) 刑事鑑識中心主任高麗姬說,取得國際認證已是國內、外鑑識實驗室必然的趨勢,此次鑑驗項目的擴展及取得國際認證,除了強化桃警團隊的鑑識量能、縮短證物的鑑驗時效,進而提升整體偵查效率,亦能分擔中央單位的鑑驗量,也能協助鄰近單位進行鑑驗,發揮跨域合作的精神。未來,桃警團隊將持續努力,不斷提升專業水準及精進各項鑑定技術,秉持科學執法的精神、勿枉勿縱,有效維護社會治安、保障人民福祉。 市警局強調,桃警團隊將繼續引入先進的技術設備,精益求精的工作流程,並致力與國際實驗室接軌,力求成為提升台灣司法鑑識科學水準的引領者。這些新的認證要求和不斷增強的技術實力,將為台灣的法治與社會安全提供更堅實的支持。  

Read More

晚期肺癌迎向新希望!醫:先測基因、精準用藥,為抗癌助攻

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因此許多人就醫時往往已是晚期,成為肺癌奪命的主因。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韋彤報導 隨著健保在10月1日開放晚期一線最新標靶治療,該療法已在國際上被認可為建議的治療選擇,也為肺癌患者迎來了新的治療機會。而對於腫瘤多處轉移或病情易惡化的病人,今年食藥署也核准了合併化療的新方案,提供了更多的治療彈性。 台灣肺癌病人半數不抽菸 EGFR基因突變占大宗 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因此許多人就醫時往往已是晚期,成為肺癌奪命的主因。一直以來肺癌主要都聚焦在抽菸族群,但三總胸腔內科科主任暨三總肺癌團隊召集人蔡鎮良醫師指出,在台灣確診晚期肺癌的病人,超過50%以上都不抽菸,因此在症狀表現與治療選擇上,與其他國家有所差異。而在這些病人中,依研究剖析,主要是因為驅動基因突變所致,其中高達6成為「表皮生長因子(EGFR)突變」。 蔡鎮良醫師補充,帶有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病人臨床特徵多樣化,除了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外,如咳嗽、喘等,更多的病人症狀呈現則是在肺部以外的器官,像是轉移到骨頭,可能出現背痛;轉移到腦部,則會造成行動不便。 基因檢測找對治療藥物 提升整體預後效果 在台灣,確診晚期肺癌第一件事情除了區分小細胞和非小細胞肺癌外便是透過基因檢測,區分肺癌是否具有驅動基因的突變,這成為影響後續治療策略的重要關鍵。若確認是帶有驅動基因突變者,第一線以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為主。蔡鎮良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採用口服,便利性高且副作用較小,對病友而言接受度相對提升,利於爭取更長的存活時間。而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針對晚期肺癌臨床指引,也將標靶藥物列為第一線治療優先建議;此外,標靶藥物合併化療等方式均在其中。 標靶藥物副作用仍須注意 醫病合力維持抗癌生活品質 針對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目前共有三代標靶藥物可供選擇。第一代標靶藥物因進入腦部的濃度較低,因此常需要合併血管增生劑治療;第二代標靶藥物副作用則常見有冒痘、皮膚變薄、甲溝炎、腹瀉等情況。而近年發展出的第三代標靶藥物,減輕了皮膚與腸道副作用的影響程度,但仍需注意少部分病人可能合併肺炎等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問題。鼓勵病人若使用藥物有任何健康或是疾病治療的問題,積極跟醫療人員討論,醫師會根據整體狀況做評估,決定合適的治療選項。 針對上述標靶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蔡鎮良醫師強調,大部分都可以藉由相對應藥物舒緩,例如痘痘問題可擦痘痘藥、腹瀉則可使用止瀉劑、腸胃藥進行處理,對於藥物引起的肺炎或是其他較需注意的副作用,大部分肺癌醫師會幫病人安排合適的檢查項目,以利及早發現病人可能的用藥安全狀況,避免病人受到副作用干擾,影響治療的效果。 EGFR一線治療同步國際 健保擴大給付 蔡鎮良醫師表示,任何抗癌藥物使用一段時間後,都可能會產生抗藥性問題,因此治療目標除了控制以外,當前重點在於如何讓治療效果延長。台灣也在今年10月跟上國際晚期肺癌一線治療指引的建議,放寬用藥門檻,大幅減輕病人自費負擔,讓更多EGFR基因突變晚期肺癌病人都有機會用藥。 不過,蔡鎮良醫師也提到,抗癌標靶藥物本身就有一定的副作用,不論使用哪一代的標靶藥物,仍需好好得面對可能的副作用影響,切勿有太多的預期心理,以避免出現錯誤的期待。 多種治療組合 扭轉晚期肺癌命運 晚期肺癌治療持續朝精準邁進,蔡鎮良醫師分享,除了標靶藥物外,ADC療法、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皆是最新的治療趨勢。而今年8月TFDA也核准標靶藥物合併化療,提供腫瘤多處轉移的晚期肺癌病人治療新選擇。 蔡醫師也說道,過往晚期肺癌的存活率不到6個月,到現在治療藥物不斷突破困境,成功度過五年大關的病人已不再是少數,期許未來能發展更尖端的醫療武器,為癌友點亮生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