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了!出現「這些症狀」都是心血管警訊 醫:輕忽恐致命

面對極端氣候,建議民眾應採取全面性的預防措施。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中央氣象局發布強烈冷氣團來襲警報,迎來最強寒流。隨著氣溫驟降,彰基醫學中心急診暨重症醫學部統計顯示,12月份心血管疾病就診人數較上月增加四成,顯示寒流對民眾健康的重大影響,也呼籲民眾提高警覺。 轉診合作機制 搶救生命爭取關鍵時間 一位85歲男性於冬至當天因胸悶、呼吸困難就醫,原以為是感冒症狀而前往基層診所就醫。醫師經由詳細問診得知病人已有一週的喘咳症狀,立即進行心電圖檢查後發現異常,當機立斷建議轉診至彰基醫學中心。 病人抵達醫院時已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及胸悶,經檢查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併發肺水腫,所幸在醫療團隊迅速啟動緊急處置,進行氣管插管及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後,目前已恢復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該病人十多年前就曾進行過心導管支架手術,屬於高風險族群,但卻因輕忽症狀而延誤就醫時機。 預防心臟急症發生 注意氣溫變化、做好慢性病控制 心臟血管內科王聖云醫師特別提醒,有三高病史、家族史或曾進行過心導管手術的高風險族群更需警惕,切勿輕忽胸悶、冒冷汗、左肩麻痛等警訊。面對極端氣候,建議民眾應採取全面性的預防措施:首先是注意保暖,建議採用洋蔥式穿搭以便調節體溫;其次是謹慎進行高風險活動,如泡湯、泡澡時需留意溫差對血管的刺激;此外,過年期間更要避免過度飲酒,因為酒精會導致血管舒張而增加失溫風險。

Read More

什麼是微創手術?任何手術都可以用微創?醫解析常見疑問

若有疑問,仍必須向瞭解自身狀況的診治醫師詢問討論,才能得到最妥善的治療。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各式微創手術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不少病患或家屬經常會詢問:「醫師,這個手術可以微創嗎?」或是「我這個手術一定要微創嗎?」 微創手術為當今趨勢 安全、傷口小且恢復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陸逸民說,微創手術是現今醫療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也是各家醫院及各科部互相較勁的兵家必爭之地。好處不僅是傷口較小且美觀,對周遭軟組織(包含肌肉、血管、神經等)的破壞也少,亦能達到更安全、失血量更少、恢復更快的目的。 微創手術搭配顯微鏡 放大視野減少組織破壞 以常見的椎間盤突出及相關的脊椎手術來說,當處理病變的椎間盤時,必須通過許多重要構造,例如:從腹側進入,會通過腹腔或骨盆腔的臟器;由背側進入,則會遇到脊椎神經。於是傳統手術必須劃開一定大小的傷口,才能看清楚沿途的重要構造並加以保護,確保手術安全進行。因此,許多醫界前輩研究出新式手術方法及儀器,例如內視鏡微創手術,可以用精密的光學儀器及器械,透過很小的傷口將鏡頭及器械伸進患處來進行手術;而顯微鏡微創手術,是透過顯微鏡將目標視野放大數倍,不只讓手術破壞的範圍更小,也能更精準的處理重要構造。 植入物攸關傷口大小 立體定位導航技術提高精準度 陸逸民進一步說明,影響骨科手術傷口大小的另一項因素是植入物。同樣以脊椎手術為例,若病患需要打入骨釘、連接桿或支架,傳統上較大的傷口除了保護其他重要構造外,也能確保植入位置正確。而現今發展出的影像微創技術,是立體定位導航技術,能幫助我們在傷口較小的情況下,依然能達到想要的安全性及精準度。 微創手術非所有病況都適用 這些限制要知道 微創手術的好處這麼多,但還是存在著許多限制及缺點。陸逸民提出,微創手術透過各種影像技術傳遞畫面給手術醫師,取代傳統目視,容易讓醫師喪失立體空間感而迷航,因此醫師必須投入更多時間跟心力學習及嘗試,在未上手之前,反而容易造成手術時間過長,麻醉風險更高。再者,有些微創手術的儀器及器械,所費上千萬甚至上億,若是健保未給付,民眾可能須負擔較高額的手術費用。 最後,病情千變萬化,也並非所有人的情況都能夠用微創技術處理,陸逸民建議,若有疑問,仍必須向瞭解自身狀況的診治醫師詢問討論,才能得到最妥善的治療。

Read More

桃園工務局長汪在宙廣推雙色溫路燈 點亮行人安全

桃園市工務局長汪在宙。(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對於工務局,一般民眾的概念就是造橋、鋪路、開公園、修樹木,除此之外市府許多公共建築,以及重劃區的開闢也都是工務局主管。《桃園電子報》專訪了桃園市工務局長汪在宙,他說明了過去一年多通學步道的開闢,以及推動雙色溫路燈、桃園區成功路廊的計畫。 汪在宙首先提到「通學步道」,他表示,這其實全國都在做,其中桃園比較特別的是所有通學步道的路燈都是雙色溫的路燈,也就是道路上是黃光路燈,到通學步道路口就成為白光路燈,經過測試與實際數據比較後顯示,這對行人肇事率降低是有幫助的,至少降低3成以上,全桃園市所有學校都已經改為雙色溫路燈。 桃園市工務局開闢通學步道。(圖/工務局提供) 汪在宙表示,雙色溫路燈是養工處先發想,處長自己研究了很多數據,也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得到交通部相關獎項。由於效果顯著,現在除了通學步道外,一些易肇事路段裝也開始裝設,目前全市已有1500多處,對市民行的安全提高很多。一些車輛駕駛經過看到黃色路燈變成白色路燈就會知道前面有路口會自動減速,而且冬天天黑時間長,穿深色衣服民眾在白色路燈下也比較明顯。雙色路燈在桃園市已經全面推廣,希望有機會推到全國。如果大家坐飛機回國,晚上下降到桃園機場時,從空中就可以明顯看到一些路口是白色路燈,跟道路上的黃色路燈不同。有人說既然白光路燈比較明亮,為什麼不全面裝成白光?汪在宙指出,白光比較刺眼,長期照射會讓駕駛眼睛疲勞。 桃園的通學步道有遮雨棚。(圖/工務局提供) 汪在宙表示,關於通學步道,工務局是從點開始推動,未來希望再連成線跟面,桃園區的成功路廊、龜山區的大崗國中就是如此,讓通學步道範圍不僅侷限在學校周邊。桃園區成功路將成為第一個示範道路,工務局準備把原有人行道拓5到10米寬,若有機會將與沿線的北科大附屬桃園農工、桃園高中以及體育場館合作退縮廣場,朝多功能規劃。也已跟經發局、觀旅局談好,未來整個人行道拓寬後,帶入政府辦的一些活動,如燈會、市集等,讓舊市區有人潮、有改造的契機。 桃園市工務局推動雙色溫路燈,降低行人事故。(圖/工務局提供) 汪在宙表示,市長張善政對老城區的改造相當重視,除工務局推動人行步道改善外,文化局也有一些想法,成功路廊計畫也是通學步道的一環,目前北段已經爭取到經費,明年會動工。成功路自日治時代就是往神社的表參道,屆時也會把這元素納入,退縮空間會營造出數個廣場,工務局也會預留電源,方便以後辦活動,市府希望把成功路打造成桃園的西門町。 桃園市工務局推動成功路廊計畫。(圖/工務局提供) 桃園市工務局將透過成功路廊計畫進行人行步道改善。(圖/工務局提供) 汪在宙也說,楊梅中興路從埔心火車站到治平高中路段也是一樣,人行道會拓寬,並且改善停車現況,讓沿線的社區老人和學校學生走的更安全。龜山大崗國中則往忠義路對街發展,那區域有長庚的醫護人員以及華亞科學園區廠商員工小孩就學步行的問題,會朝面的方向規劃。 桃園區成功路廊計畫將可帶動舊城區發展。(圖/工務局提供)

Read More

深耕地方文創產業 桃園「馬祖新村」6眷舍開放招租

「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自107年起至今累計有24組業者進駐舊有眷舍空間。(圖/文化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筱寧 桃園市府團隊近年來持續深耕地方文創產業,今(114)年辦理「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114年度第一次眷舍招租計畫」,提供業者展現創作及文創商品、服務之場所,並透過人才、產品以及市場三大層面之整合,發揮產業群聚效應,提升桃園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 作為桃園文創發展基地,「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自107年起至今累計有24組業者進駐舊有眷舍空間,吸引了早午餐、咖啡館、客製旗袍、二手書買賣、手作紙藝、手作花藝、客製傢俱及工匠DIY、親子互動故事屋、眷村飲食、手作甜點、木作文創商品、天然手工冰棒、陶藝創作、寵物餐廳、梭織及渲染織品等優秀品牌,成功活化歷史建築,成為桃園市具指標性之文創場域。 此次招租計畫將開放6間眷舍空間,前兩年將提供進駐單位租金減免。(圖/文化局提供) 此次招租計畫將開放6間眷舍空間,前兩年將提供進駐單位租金減免,第三年起恢復正常收租,且經每年進行之年度營運考核通過單位,得獲得下年度進駐資格,該計畫也將不限制進駐之年限,可進一步保障進駐業者之權益。徵件自即日起至2月26日截止,歡迎有興趣的文創業者們踴躍投件。詳細計畫內容請上文化局官網最新消息項下查詢。

Read More

中原大學師生打造數位教材 推動布農族語言及文化傳承

中原大學應華系助理教授廖宜瑤(後方左)指導學生將科技與布農族語言文化融合,發展數位創新教材。(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成功開發一套傳承布農族語言與文化的數位教材,藉由語言互動遊戲與Podcast,將布農族的傳統文化和語言以創新方式呈現,打造布農族語言學習與文化傳承新模式。此系列數位學習教材由應華系助理教授廖宜瑤帶領學生創作,並由中原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主任魯瑪夫提供布農族相關知識,合力完成,為推動原住民族語言復振與文化傳承開創了嶄新的數位教育模式。 中原大學介紹,這一系列數位教材包括兩款互動遊戲與一部Podcast,學生運用Ren’Py開發視覺小說型遊戲,並利用Twine平台打造互動式遊戲故事,讓學習者能在遊戲中逐步接觸布農語言與文化。遊戲針對初學者設計簡單語句學習,進階者也能藉此加強語言能力和文化理解。由魯瑪夫親自講述的Podcast則探討布農族傳統打耳祭在現代的文化意涵,適合中高級學習者進行進階學習,讓他們更深入了解布農族的文化傳承與變遷。 中原大學人育學院應華系與設計原住民專班跨域合作,推廣布農族語言與文化。(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表示,此數位教材以魯瑪夫的生命故事為核心,講述他作為布農族青年如何突破文化與身分的困境,最終成為博士與牧師,並投身於國際少數民族交流與扶助。魯瑪夫曾獲頒「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是原住民青年學習的楷模。 中原大學應華系學生利用Twine平台打造互動式遊戲故事,提升語言學習的樂趣。(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人文與教育學院院長彭妮絲特別感謝文化部「語言友善環境及創作應用與推廣計畫」的支持,她表示,這些教材除可供國內青少年以下學習者使用外,也可應用於對外教學。填補了市場上原住民族語言文化教學資源的空白,成為對外華語教學的全新切入點。 中原大學應華系學生透過Podcast介紹打耳祭之文化傳承意義,由設計原民專班主任魯瑪夫主述。(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提到,該校應華系為培育教學與應用兼具的華語文專業人才,近年開設許多融入AI輔助工具的課程。授課老師廖宜瑤表示,課程目標除了鼓勵學生以數位化的方式來呈現多元文化的視角,同時也利用數位科技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學創新。 參與製作的大三學生指出,「從腳本發想到遊戲教材的產出,在密集三個月短時間內完成作品,是很難得的經驗。」參與這次教材設計,讓他們對布農族文化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體會到科技與文化結合的無限可能。 魯瑪夫則肯定,Podcast結合遊戲化學習與多媒體形式,讓布農語學習更加生活化,也讓更多族群有機會接觸原住民語言和文化。他表示,文化部「語言友善環境及創作應用與推廣計畫」與教育部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緊密結合,呼應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更彰顯文化多樣性與永續發展的價值。 此外,中原大學表示,該校還推出了名為「族語E樂園」的數位學習平台,針對原住民語言與文化的學習提供全面支持。該平台整合了互動遊戲、語言課程、文化故事等多元學習資源,透過科技創新提升族語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並讓學習者能夠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與體驗台灣原住民族的獨特文化。 中原大學指出,該校人育學院應華系攜手設計原民專班,透過跨領域的合作,展現語言文化與數位科技的結合,不僅為原住民族語言教育和文化傳承注入新動能,也為國際華語學習提供了嶄新的素材與創新的教學資源。

Read More

肚子的「叛逆期」:腸躁症該如何對症下藥?

腸躁症是腸激躁症候群的簡稱,主要症狀包括腹痛伴隨排便型態及次數的改變,像是會出現腹瀉、便秘或便祕與腹瀉交替,排便次數增加或減少,排便不乾淨或腹脹等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現代人的飲食方式變得越來越便利,然而,這種生活方式對腸躁症患者而言卻潛藏著健康風險。腸躁症患者的腸道對飲食變化和刺激性成分極為敏感,外送與即食食品中的高油、高鹽、高糖成分往往會加重腸道不適,如腹痛、腹脹等症狀。除此之外,長期不規律的進食時間和快速進食,加上工作壓力大等,也會對腸道造成壓力,使得症狀更加複雜。一位年輕設計師小雯(化名),因反覆腹痛、腹脹及排便習慣改變而到腸胃科求診,她主訴:「每次出門前就想上廁所,上網查症狀,好怕會是腸癌!」經醫師診斷,發現小雯的症狀符合腸躁症的典型表現,再進一步安排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後,確診為腸躁症。 如何診斷腸躁症? 內科/胃腸肝膽專科診所院長高愛文指出,腸躁症是腸激躁症候群的簡稱,主要症狀包括腹痛伴隨排便型態及次數的改變,像是會出現腹瀉、便秘或便祕與腹瀉交替,排便次數增加或減少,排便不乾淨或腹脹等。此症狀好發於20歲至50歲左右,若50歲之後才出現症狀,須特別留意是否有其他器官病變的可能性。 腸躁症病因不明,但通常與腸腦軸溝通異常、腸道菌叢失衡,以及壓力、飲食等綜合因素有關。高愛文醫師說明,腸躁症的診斷需符合下列條件:肚子痛並伴隨排便習慣改變、如排便次數改變、排便狀態改變等,且症狀持續超過六個月、最近三個月平均每周至少發生一次。 腸躁症需要治療嗎? 由於腸躁症症狀會反覆發生、時好時壞,雖然不像癌症可能致命,但一有症狀出現,往往會影響情緒及社交「如果不處理症狀就會更反覆發作。」高愛文醫師建議平日生活要在飲食上多下工夫,如少吃會引發腸躁症的食物像是菸酒、咖啡、茶與辛辣食物,並避免容易在腸道內發酵的食物,如寡糖等腹敏食物,這些食物會加重腸躁症的脹氣與症狀表現。 至於症狀嚴重且影響生活或工作時,可以採取以藥物治療。治療上會先以舒緩症狀為主,是根據發作的型態來對症下藥。至於藥物種類主要以解痙攣藥物為主,可以緩解腸道痙攣與疼痛,「部分藥物可能會有全身性副作用如口乾、視力模糊、心跳加速等。」 高愛文醫師表示在選擇解痙攣藥物時,可以選擇較不會有全身性副作用、比較安全、具三重作用機轉的藥物,不只可舒緩腸道痙攣也能減少疼痛感,「因具有穩定神經作用,效果會更好。」若無法立即獲得藥物控制情況下,偶爾也可以薄荷油塗抹腹部以暫時緩解症狀。此外,做好壓力管理與生活習慣調整同樣重要。 他提醒,腸躁症看似無害,實際上對患者的心理與生活影響很大;如果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應尋求專業腸胃科醫師的診斷與治療。而藥物的選擇應以安全為原則,儘量選擇作用於腸道的藥物,避免出現全身性副作用。透過正確診斷與用對方法,患者能重拾更安心的生活。  

Read More

冬令進補事半功倍 中醫師教你「依體質怎麼選」才能養生保健

林亞萱醫師推薦「百合杏仁粥」作為日常保健食補,以50克百合、20顆去皮杏仁配合白米熬煮,具有滋陰潤燥、養肺安神的功效,特別適合容易乾咳的民眾或虛寒體質者食用,是一道溫和且適合多數體質的養生粥品。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進入冬季,許多人會選擇進補來養生保健。43歲曾先生因體質屬實熱,在食用麻油麵線進補後,反而出現喉嚨失聲、便秘等不適症狀。 因應體質選擇 適合進補方式 台北慈濟醫院林亞萱中醫師指出,冬季時節因寒氣凝滯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補氣血成為許多人的首選。虛寒體質者易怕冷、疲倦且食慾不振,特別適合肉桂、乾薑等溫補食材,才可達到散寒止痛、增強食慾的功效;而實熱體質者本身食慾良好、喜食辛辣且不怕冷,正常情況下無需特別進補,過度進補可能引起口乾舌燥、便秘或是冒痘等不適。 以麻油為例,雖然富含木酚素與健康脂肪酸,具有抗氧化與抗發炎功效,但經過烹煮後性質轉為燥性,實熱體質建議僅少量調味使用,如滴入麵條或青菜中,可降低身體產生燥熱的機率。 屬特殊族群 進補須注意 林亞萱醫師指出,選對適合自己體質的進補方式,才能真正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若為感冒患者、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患者)及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等特殊族群在冬令進補時需特別謹慎。由於這些族群體質多偏熱性且處於發炎狀態,不當進補可能加重腫痛、發炎等症狀,延緩病情痊癒。建議改以平性食材或桂枝、生薑、艾葉等驅風散寒藥材調理,也可透過溫水泡浴來維持基礎體溫及四肢保暖,達到簡單養生的目的。 百合杏仁粥 多數體質都適合用來食補 林亞萱醫師推薦「百合杏仁粥」作為日常保健食補,以50克百合、20顆去皮杏仁配合白米熬煮,具有滋陰潤燥、養肺安神的功效,特別適合容易乾咳的民眾或虛寒體質者食用,是一道溫和且適合多數體質的養生粥品。

Read More

桃警少年隊輔導中輟生重返校園 獲教育部頒獎肯定

桃園市長張善政表揚少年警察隊榮獲「113年度全國中輟生預防及復學輔導工作表揚評選實施計畫」績優行政機關單位獎。(圖/市府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8)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表揚警察局少年警察隊榮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13年度全國中輟生預防及復學輔導工作表揚評選實施計畫」績優行政機關單位獎。張善政表示,市府秉持著「一個都不能少」的理念,積極協助因個人或家庭因素無法就學的學生重返校園,並持續提供優質師資及免費營養午餐等友善學習環境,期勉市府團隊持續努力,讓中輟少年能回歸校園並穩定就學。 警察局少年警察隊長戴賢表示,全國僅有8個行政機關獲獎,其中警察機關也僅有桃市及新北市獲得此項殊榮,而桃市少年警察隊更是連續8年榮獲「全國中輟生預防及復學輔導工作表揚評選」績優行政機關殊榮,創下該獎項連續獲獎紀錄。 戴賢指出,桃園少年人數已逾13萬1000人,人數不僅高於台北市及高雄市,也是六都中人數唯一正成長的城市,少年警察隊一向重視中輟生預防及復學輔導工作,將會持續協尋中輟少年並輔導復學,有效減少桃市青少年涉入犯罪風險。

Read More

過年送禮好選擇 勞動部桃竹苗分署邀您支持庇護工場

「義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所屬庇護商店」推出多樣年菜,民眾可依需求自行搭配想要的組合。(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農曆春節將近,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跟大家分享好康訊息,桃竹苗地區各庇護工場,因應年節紛紛推出特色春節禮盒及年節組合,歡迎各機構、企業及民眾採購賀年送禮時,可選購庇護工場推出的春節好禮,成為他們持續前進成長的動力。 桃竹苗分署表示,財團法人桃園市私立路得啟智學園附設「陪你走一段路生活坊」特別推出6款新春禮盒,茗茶、好米、堅果、蔬果脆片、海苔杏仁片及瓜子的多元組合,民眾可依個人喜好與需求選擇;另外義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所屬庇護商店及門市也推出了珍饌鮑參貝佛跳牆、人蔘干貝雞湯、御禮東坡肉、團圓米糕、國宴八寶芋泥等多樣年菜,民眾依需求自行搭配想要的年菜組合,及春節必備之牛軋糖、果仁軟糖、粩類、發粿、甜粿等甜點,讓新年的餐桌上有更多的選擇,在春節期間,讓生活更加甜蜜蜜,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至各庇護工場網站選購。 桃園市私立路得啟智學園附設「陪你走一段路生活坊」特別推出6款新春禮盒。(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提到,桃竹苗轄區29家庇護工場提供身心障礙者343個就業機會,鼓勵民眾可以多多購買轄內「庇護工場」的商品,不僅送禮自用兩相宜,還可幫助他們永續經營,創造更多穩定的就業機會。 桃竹苗分署表示,轄內庇護工場產品另還有地方農特產、烘焙糕點、咖啡茶飲、素食即食包、手工美食、生活清潔用品等,都是用心製作的良品,希望大家以實際購買行動支持,後續如有採購需求,可逕洽各庇護工場,更多桃竹苗區庇護工場相關資訊可至桃竹苗分署官網查詢。 選購庇護工場推出的春節好禮,成為他們持續前進成長的動力。(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Read More

龜山眷村故事館1/18起送限量「蛇年斗方」 桃園文化局曝領取方式

龜山眷村故事館將辦理「蛇年斗方」限量領取活動。(圖/文化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龜山眷村故事館春節前舉辦「蛇來運轉喜迎春」系列活動,1月19日辦理「紙漿畫工作坊」,另自1月18日起,推出限量免費領取「蛇年斗方」活動。 文化局說明,「紙漿畫工作坊」以蛇年為主題,運用日常環保且色彩繽紛的媒材製作紙漿畫,創作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年節擺飾。透過手作體驗,喚起大家對傳統年節裝飾的記憶,並留下創意與幸福的瞬間;此外,1月18日起,龜山眷村故事館將辦理「蛇年斗方」限量領取活動,讓祝福傳遞到每一位故事館的訪客手中。參觀民眾只需至龜山眷村故事館的臉書按讚、留言,即可獲得獨家設計的蛇年斗方一對,重現眷村家家戶戶張貼春聯的熱鬧景象。 至龜山眷村故事館的臉書按讚、留言,即可獲得獨家設計的蛇年斗方一對,重現眷村家家戶戶張貼春聯的熱鬧景象。(圖/文化局提供) 文化局提及,春節作為華人文化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不僅象徵家人團聚,更是傳承文化與情感的重要時刻,眷村特有的節慶風俗,是昔日居民共享歡樂的珍貴場景。透過創意手作與互動分享,感受到濃厚的年節氛圍與眷村情懷,探索眷村記憶與人文魅力。此次活動不僅讓參與者體驗春節的創意與傳統,還藉由眷村文化的再現,串聯世代記憶與情感,更多活動詳情可至龜山眷村故事館臉書查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