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瑋甯工作優先 明年辦婚禮有難度

校園愛情劇「第9節課」1日舉行首播記者會,演員楊誠(左起)、王渝屏、張景嵐、薛仕凌、許瑋甯、陳昊森、尹馨、各務孝太及林玉書出席。  (愛奇藝國際站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日電 演員許瑋甯今天出席「第9節課」首播記者會,新婚將滿1年的她難掩幸福,透露與老公邱澤的婚禮一直有在規劃,只是劇本上門時又以工作優先,坦言明年有點難,但相信一定會辦。 校園愛情劇「第9節課」今天舉辦記者會,導演王麗文、演員群許瑋甯、陳昊森、尹馨、薛仕凌、張景嵐、王渝屏、各務孝太、林玉書、楊誠一同出席。 「第9節課」藉由師生戀議題,包裝校園愛情、家庭親情、同學友情及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糾葛,隨著劇情發展層層挖掘,發現每個角色背後都藏有秘密。 另外,許瑋甯去年12月和邱澤公布結婚喜訊後,兩人一直低調生活,鮮少曬恩愛,近期難得在社群曝光兩人協力準備晚餐的照片,公開放閃。 今天現場許瑋甯難得鬆口,透露照片是兩人日前到日本小旅行拍的,這也是他們從交往到結婚以來,首次一起出國。 被問及劇中和學生陳昊森的親密戲,有沒有先向老公邱澤報備,許瑋甯笑說,兩人都是演員,不用特別交代,不過自己會先審核完畫面,再決定要不要給老公看戲。 拍攝「第9節課」時許瑋甯還沒和邱澤結婚,對手演員陳昊森完全不知情,他今天也逗趣向前輩邱澤喊抱歉,「那是張一翔(陳昊森飾),那不是我」。

Read More

新象畫會×金門官窯聯展義賣送愛

「一瓷一繪」新象畫會聯展正在台南大遠百展出。(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遠百即日起至二十七日在六樓活動中心舉辦「一瓷一繪」新象畫會聯展及名家暨金門官窯藝師作品展,一日下午的開幕儀式邀請朝興基金會憨兒表演太鼓,此次展出的愛心義賣品所得也將捐贈給朝興基金會,將藝術串聯愛心鼓動生命。 金門陶瓷廠在今年初與台南新象畫會簽約駐場藝術家,七月起新象畫會藝術家陸續到金門創作,將風格落筆在官窯瓷器上,並於九月曾在吳園公會堂展出。此次在遠百的聯展,新象畫會結合金門陶瓷廠、農友種苗公司、冶陶工坊,將綠手指與生活美學相融,桌上美食的瓷盤、藝術大碗公上桌、瓶瓶安安的祝福、茶席上的小確幸,讓日常中多了一分浪漫與優雅。 新象畫會創立於一九七九年,深耕台南的畫壇已逾四十多年,會員們積極參與國內外交流展出。此次展出平面及立體作品百餘件,展出會員有吳金原、陳旺根、陳毓彬、林俊成、陳耀武、莊雅棟、郭哲全、戴禎英、蕭旭東、呂秉衡、許翠華、楊永本、李侑倩、周錫安、吳可文、楊自強、陳至愷等十七人。

Read More

筑波藝廊歲末年終強檔 水彩油畫書法木雕讓觀者超紓壓

竹擘三劉得意忘形展藝術家劉木林(左二)、劉松炎(中)、劉達治(右二),左一為筑波藝廊負責人曾曾旂。(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舒緩工作壓力和選舉症候群,位於竹北生醫園區筑波醫電之筑波藝廊,即日起至年底展出知名水彩、油畫、書法三位書畫藝術家及木雕藝術作歲末年終大展,歡迎民眾前來欣賞三位大師的創作展。 筑波藝廊負責人曾曾旂表示,邀請的三位藝術家分別係劉木林、劉達治及劉松炎。劉木林的渲染水彩畫具有朦朧的詩意感;劉達治的油畫寫意中諭函人生禪薰頗具意境;劉松炎的意象書畫,具有曠達的張力感。分別提供水彩、油畫、書法各十五幅作品展出;而為提升展覽藝境,更邀請木雕藝術達人沈培澤攜子沈育民作木雕藝術展。 筑波藝廊表示,劉木林作品曾被編入香港出版之「世界華人藝術家成就博覽大典」,出身貧困,但因熱愛繪畫,曾敲破乾電池取鉛棒及燒木炭作為畫筆,並上街兜售糖果賺取購買畫材費用,也曾拿喜愛的紅糖塊換取漫畫書,在艱困的環境中不斷自我磨練,終於在藝文界打下一片江山。 劉達治創作理念的則係無所觀無所念,潛心悟道。近年來持續努力的系列創作,是將日常生活中所見所感一景一物的啟迪,有如修練纏繞般的執著態度,日復一日不間斷的動筆做功課,以潛心直觀所得的思惟覺知,妙轉藉由作品傳達出我的心 書畫藝術家劉松炎為新竹縣芎林鄉人,從事創作已有四十餘年,主張「以書入畫」,用雄渾蒼厚的筆法和幻化無窮的墨彩,展現磅礡的氣勢與生命力,鋪陳「筆中另有筆,墨外更有墨」的境界。

Read More

〈中華文薈〉印象台灣古厝情─藝閣大師黃信鎔

民雄古樓 文/蘇進強 紐約時間2019年5月27日,來自台灣最草根的農業之鄉雲林,早期以製作藝閣、花燈、醮壇等民間藝術,聞名中台灣鄉里的黃信鎔,作品竟躍登萬里之外的紐約曼哈頓納斯達克的大屏幕上,他的油畫作品〈霧峯林家宮保第〉、〈台南歸園〉、〈澎湖天后宮〉以及一幅象徵台灣原鄉樹種的〈台灣牛樟芝〉,在大屏幕上向曼哈頓的天空以及熙攘的人群展現台灣鄉土古樸典雅的風情。 OH!TAIWAN! 曼哈頓天空的台灣古厝風情 那是熙攘人群中,仰望屏幕的讚嘆,而顯然來自台灣的旅客,紛紛在街道仰望著令人不可置信的台灣古厝。他們或許不認識黃信鎔,卻對象徵台灣的霧峯林家、台南歸園,以及名聞遐邇承載著澎湖鄉親信仰與鄉情的天后宮,耳熟能詳,台灣旅行團中,有人甚至對著屏幕上的媽祖神像合掌膜拜。 霧峯林家 景薰樓 屏幕上,彷彿把台灣古厝遷建至曼哈頓,紐約的天空、曼哈頓的街道,因黃信鎔的彩筆,而瀰漫著濃濃的台灣風情。 黃信鎔年少時,便家居斗六市街,生於斯、長於斯的他,也有著雲林農村子弟的「惜情」性格,在他成長的青少年時期,在父親經營水泥加工與「油車」的事業下,甚受街坊肯定。當時,歌仔戲與民俗藝閣文化在台灣各地風行,凡酬神、廟會、慶典展演都是重要的節目,也是他童年時期最歡喜追逐的娛樂,與一般孩童不同的是,他不只是看熱鬧,而是對藝閣的「扮仙」與所有的布景、裝置,一一觀察,熟記不同的彩繪特色,在耳睹目染下,加上他美術的天份,在小學的階段就嶄露頭角,唸斗六初中時,他的藝閣作品與花燈就在北港朝天宮的藝閣大賽、麻豆代天府建醮比賽及全省花燈競賽榮獲金龍獎與冠軍寶座。 媽祖誕辰 黃家藝閣名揚鄉里 因緣巧合,由於從事水泥加工業的父親,在他小學未畢業前,就被街坊推舉為農曆3月23日「媽祖生」的爐主,而父親對當地既有的藝閣彩繒並不滿意,乾脆就號召全家大小,自己動手製作藝閣所造型,凡古裝人物、神怪動物,皆由黃信鎔負責設計與著色,八位兄弟姊妹分工合作,有的負責骨架、模型的製作,有的負責電動、燈光、配音的施工,有的負責紙布的裁切糊製,全家忙得不亦樂乎,沒想到無師自通的黃家藝閣,初試啼聲就博得街坊的滿堂彩,聲名遠播,連南投、草屯、竹山、嘉義、北港都不約而同央人來斗六,高價禮聘黃氏家族,去量身打造當地廟會所需的藝閣,附近鄉里口耳相傳,藝閣竟成為黃家「油車」、水泥加工之外的副業。 霧峯林家 宮保第 黃信鎔在斗六高中畢業後,如願考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同儕中幾無人能及,在當時的斗六市街也是人人稱羡的青年才俊,但也因家中由油車、藝閣又兼及貨運物,經濟條件較一般農村家庭優渥,可說得天獨厚,而他彩繒、製作藝閣的豐富經驗,使他在師大美術系師生之間,獲得許多肯定,多元的課程,也使他的美術天份有了更開心闊的視野與發揮,名家廖繼春,陳慧坤、陳銀輝是他的油畫老師,鄭善禧、林玉山、黃君璧、梁秀中等人,則是他的國畫老師,王念登、蘇茂生為他的設計老師,王壯為也是他的書法篆刻老師,版畫則受業於廖修平,而王秀雄與李霖燦二位教授則西洋與中國美術史的老師,在這些不同領域師長的教導下,奠定了他成為一個全方位的藝術家的基礎。 黃信鎔師大畢業後,便宜返鄉擔任斗六家商廣告設計科的教師,一邊作育英才,一邊繼續重拾畫筆,走入鄉土,展開不同於一般畫家的創作與教學生涯。 斗六 吳秀才宅 既接地氣又「接神氣」 蘊含中華文化歷史情懷 由於黃信鎔的家學淵源與台灣廟宇有不解之緣,所不同於一般遊走宮廟畫匠師傅的是,他既有傳統的底蘊又受過正規的美術、設計的學院訓練,在教學之餘,他常應邀到廟宇、古厝參訪,指導畫師描繪壁畫、廟門、神祉、廳堂,並細心考證每尊神像的朝代、事蹟,乃至服飾、裝扮等等。這些既「接地氣」又「接神氣」的草根鄉土經驗,使他的創作題材不同於學院派的畫家,但寫實的技法卻總能將古厝、廟宇,賦予新而不新、舊而不舊的生命樣貌,他的畫更充滿閩南原鄉的素樸,以及一種源至土地、生活的歷史風情,更確切的說,他的畫作是一幅幅會說故事,蘊含中華文化情懷的歷史記憶。 坦白說,遍及全球華人社會乃至海峽兩岸的畫家、藝術名家雖為數甚多,黃信鎔亦稱譽海內外,所不同的是,從鄉土民俗文化藝閣的繪製、設計為創作起點,黃信鎔堪稱兩岸第一人,而他作品的主題,不論是宮廟、古厝,亦不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他的畫作使這些可能凋零剝落、風化的遺產,重新活化起來,展現出「古色古香」的風貌。 臺南 歸園 不論在台灣城鄉之間的古蹟廟宇、庭園、秀才宅邸,或是大陸閩南地區的鼓樓、倉廩、屋宅,黃信鎔總是仔細觀察、研究,從外表的素描到一磚一瓦的寫照,他都用心、用歷史的情懷仔細品味,用最貼切的顏色、顏料,一筆一畫地,透視、聚焦,使這些畫作的主題,真實的呈現出來,像用全景的照相鏡頭拍攝出來一般,令人嘆為觀止。 獲獎無數的全方位藝術家 以畫筆寫歷史、說故事 黃信鎔在師大就讀時,許多由國外學成歸國的老師反而要向他請教這些民間藝術的技法,教學相長,使黃信鎔成為一個全方位的藝術家,不僅油畫、水彩、國畫皆精,甚至為了教學,他也曾著力於精密細作的木雕作品的研發,並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主題,完成許多不同凡響的雕刻工藝作品。 澎湖 天后宮 黃信鎔雖以鄉土文化、民俗藝術、古蹟、古厝為創作研究的方向,但他並不拘泥於寫實的技法,除了將民間藝術融入教學,讓斗六家商歷屆的學生都會DIY花燈的製作,也將民俗活動中即將失落的藝閣藝術重新演繹、發揚外,他也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技藝競賽電腦繪圖,連續兩年榮獲全國第一名,而他本人除了因教學績效優異榮獲師鐸獎外,更得到藝術界難得的殊榮第二十五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的綜合技藝獎」,又以雕刻工藝作品〈六楞合桌〉獲得行政院第五屆民族工藝獎,接著先以油畫「霧峯林家宮保第」獲得第一屆「中國世界世界遺產主題文化博覽會」金獅獎的金獎,次年又以「澎湖天后宮」獲得第二屆「中國世界遺產主題文化博覽會」金獅獎的金獎等,第三年再次以「雲林吳秀才宅」油畫獲得第三屆同獎類金獅獎的金獎,笫四屆則因疫情停辦。連續三年獲獎的紀錄,使他的作品可說「金光閃閃」,此外,他還有21幅油畫作品,被選為中國大陸、美國、法國、德國、荷蘭等國郵票的主題,這些榮譽也是國內畫家中,少有人能及。但他卻仍十分低調,除了教學、輔導中小企業、台商與文化、文創相關的產業項目外,從來不曾敲鑼打鼓的在媒體出風頭,如今一頭白髮,臉上總帶著「惜情」笑意的他,至今仍孜孜矻矻執著於以畫筆寫歷史、說故事的「印象台灣古厝情」。 這就是我所認識的民俗藝術大師,既接地氣又與名山古剎廟宇諸神菩薩「接神氣」,滿懷中華文化底蘊的黃信鎔。 (本文作者蘇進強,筆名履彊,為前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祕書長、總統府國安會諮詢委員、南華大學NGO研究所教授、資深媒體人、小說家)  黃信鎔/簡介  黃信鎔 1951年生 台灣雲林縣人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美研所畢業 經歷: 曾任國立斗六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廣告設計科主任25年 現任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駐校藝術家 海恩藝術中心 藝術總監 中華民國照相職種 監評委員 中華民國廣告設計職種 監評委員 經濟部企業志工 大陸輔導台商藝品開發 18年 研究民間藝術:藝閣、花燈製作 40年 國際旅遊島平潭成立展覽館 把台灣文化藝術推廣至世界 鄉土情油畫創作40年作品參加各國國際博覽會 展示台灣文化藝術 表現事蹟: 1966年 開始民間藝術 藝閣、花燈製作 作品曾榮獲金龍、金鳳、金獅、金馬等多項金獎 1986年 榮獲省垣優秀青年獎 1987年 榮獲教育部 師鐸獎 1996年 榮獲行政院 民族工藝獎 2017年 首屆中國世界遺產主題文化博覽會 油畫作品 榮獲金獅獎 書畫類 金獎 2018年 榮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綜合技藝獎 2018年 第二屆中國世界遺產主題文化博覽會 油畫作品 榮獲金獅獎 書畫類…

Read More

謝金燕開沙龍店 報恩王偉忠

謝金燕領軍宣布經營「星之沙龍」店。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TVBS與金星娛樂共同打造實境節目《來吧!營業中》全新第2季,「國民姐姐」謝金燕30日領軍宣布經營「星之沙龍」店,笑說是向伯樂王偉忠「報恩」,好好「削他一筆。」 《來吧!營業中》由睽違12年首錄實境綜藝的謝金燕擔任藝術總監,率領修杰楷、楊銘威、王子邱勝翊、謝依霖(Hold住姐)、林莎、機智男孩黃柏峰、機智男孩鍾岳軒、珮含、原子少年蔡朕、原子少年許孟維、原子少年羅奕傑,一同經營「星之沙龍」店。 主持人黃子佼還親自擔任首位客人,對店內的服務非常滿意盛讚,美髮師修杰楷、王子邱勝翊從未替別人剪過頭髮,為節目獻出第一次,修杰楷坦言:「第一堂課就要剪活人,手超抖心理壓力很大,且剪髮手要有一個專業彎度,練了好多次當天快要手抽筋。」 謝金燕坦言自己這次的加入是因為王偉忠,因為踏進演藝圈第一份工作是他給的,謝謝他的提攜,主持人黃子佼問謝金燕是報恩嗎,謝金燕開玩笑說:「講報恩太沉重,應該是說好不容易逮到機會削他一筆。」 被問及星之沙龍目前挑戰,謝金燕說:「要將各自不同領域的幹部、助理弟弟妹妹們,一起在星之沙龍合作發揮,自己變成總監,需要嚴厲又兼具幽默帶領他們,到現在還在調教自己」。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淺析宋代螭紋玉璧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並於台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宋代玉器向來以雅致清新、極具文人情趣著稱於收藏界,對收藏者而言就如同酒仙手上的美酒一樣引人企盼,若能進一步擁有件宋代螭紋玉器,更是件做夢都會笑的美事。 傳說中的螭是龍生九子之一,造型多呈盤曲蜿蜒匍匐狀,又稱為蟠螭、螭龍或螭虎,螭紋最早出現在商代青銅器上,商晚期開始出現在玉器上,歷經西周、春秋、戰國到漢代鼎盛,之後逐漸沒落隋唐時幾乎不曾出現,到宋代才再度復興,它的風格表現在宋代是一種頭似貓、身軀扭轉、有著四肢的異獸。 題目訂為淺析宋代螭紋玉璧,特別說明這裡的玉璧有兩類,一類是傳統的圓形玉璧,另一類則是特化的出廓璧和四角為弧形的矩形玉璧,囿於自身收集資料及解讀的能力,疏漏難免,尚請方家不令指教,以下就酌引考古出土器物介紹如下: 一、圓形玉璧 (一)金華南宋鄭繼道家族墓(推測1201-1241之間) 1、 雙面雕螭龍玉璧 直徑8.1、厚1厘米。正面爲淺浮雕三螭龍紋。螭龍首尾相接,三條螭龍姿態各異,四肢各具動感。螭首成三角形,眼睛圓柱形,鼻呈長方形,貓耳。身體蜿蜒作S形紋,背上有一條細長陰刻綫表示背脊。四肢粗壯有力,腳有三趾。反面爲淺雕刻三條形態各異的螭龍,二條爲側面、一條爲俯視的型態。在三條蠕龍之間用雲紋連接, 有神龍不見首尾之感。此璧受沁嚴重,大部分有乳白色水沁。璧不甚圓,但厚薄均勻。(如圖一) 圖一   2、 高浮雕螭龍玉璧 直徑9.7、厚0.6厘米。單面工,殘的較為嚴重,高浮雕螭龍,螭首呈梯形、鼻子略成等腰三角形,眼睛採管鑽雕成,耳呈水滴狀,螭身扭轉成S字型,背上有一條細長陰刻綫表示背脊,四肢粗壯有力,腳有三趾,綫條流暢,富有動感。此璧受沁嚴重,大部分有乳白色水沁。璧不甚圓,但厚薄均勻。(如圖二) 圖二 (二)成都市溫江區天府街辦柳江村6組1號雙室拱墓 (1226年) 外徑8.1、孔徑3.4、厚0.4厘米,該璧爲青玉(圖 1),質地溫潤,表面有黃色土沁,側視呈中間厚,內孔和外緣略薄,無內外輪廓綫,正面雕刻一爬行螭紋,螭首輪廓近似三角形、貓型耳、眉陰刻綫呈“V”形寬槽、兩眼圓而內凸,腦後有長鬣,曲頸,四肢粗壯呈爬行狀,關節處飾有內凹渦紋,腳有三趾,背上有一條細長呈 S 形的陰刻綫表示背脊,尾部捲曲成卷雲紋分叉的蔓草狀。玉璧反面無紋飾。(如圖三) 圖三 (三)四川彭安縣西拱橋宋墓 直徑10.4、厚0.7厘米。青玉質地,表面有灰白沁。內外邊緣有邊框,正面減地浮雕三條首尾相接呈S形的螭,螭首近似三角形,雙眼似管鑽鑽成圓圈眼,雲形耳,三螭形態各異,背上刻有細陰線表示脊線。兩螭頭頂毛髮後飄,後肢一腳踏尾,腳有三趾,長尾單股上卷。(如圖四) 圖四  (四)上海西林塔出土 1、直徑4.4,厚0.6厘米。內外邊緣有邊框,正面減地浮雕首尾相接呈S形的螭龍,螭首近似三角形、貓形耳,背上刻有細陰線表示脊線。螭頭頂毛髮後飄,後肢一腳踏尾,腳有三趾,長尾分叉上卷。(如圖五) 圖五 2、直徑7.1、厚0.5厘米。內外邊緣有邊框,正面減地浮雕兩條首尾相接呈S形的螭,螭首近似三角形,雙眼似管鑽鑽成圓形眼,雲形耳,雙螭形態相近,前螭口啣後螭尾部,背上刻有細陰線表示脊線。兩螭頭頂毛髮後飄,長尾單股上卷。(如圖六) 圖六 3、直徑11.1,厚0.5厘米,青玉質,質地細密,有部分綹裂及淡黃色沁。內外邊緣有邊框,減地淺浮雕刻三隻首尾相接的螭龍,三螭型態相近,眼用管鑽為小圓眼。四肢各具動感。螭首成三角形,眼睛圓柱形,鼻呈長方形,貓耳。身體蜿蜒作S形紋,背上有一條細長陰刻綫表示背脊。四肢粗壯有力,腳有三趾,長尾單股上卷。(如圖七) 圖七  二、出廓璧及橢圓玉璧 (一)南京建中村秦檜家族墓出土的一件出廓璧,「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一件螭虎紋樣的宋元玉器,是江蘇南京江寧南宋建中紹興二十五年(1155 年)墓中出土的仿古玉韘形佩。該器作橢圓虎首形,有管鑽凸圓眼及翻轉瓜子形的兩耳,身軀設計成鏤空穿雲,爪端肥厚,尾末分叉。該墓紀年確切,螭虎形態與細節表現、佩的樣式也不類兩漢,據此學者推斷它是一件典型的宋代仿古玉作,且製作不會晚于南宋早期。」(註1) (如圖八) 圖八 (二)海寧智標塔螭紋璧 長11.3、寬8中間厚0.9、邊緣厚0.4厘米。外璧四緣有委角,正面向內收成台狀,內外邊緣有邊框,減地浮雕兩條首尾相接呈S形的螭,螭首近似三角形,雙眼似管鑽鑽成圓形眼,雲形耳,雙螭形態相近,前螭口啣後螭尾部,背上刻有細陰線表示脊線。兩螭頭頂毛髮後飄,長尾單股上卷。背面雙螭型態與正面相近,雙螭之間填以細密的陰刻線。(如圖九、十) 圖九 正面(左);圖十 背面(右) 三、分析與討論 就以上九件螭紋玉璧,分別就整體布局及頭部特徵(額線、臉部、眼部)、身體型態、腿部及尾部以進行分析。整理表格如下: 身形布局 臉部形狀 眼鼻集中前三分之一 似管鑽眼 身體細長成S形轉折 中脊線 尾 圖一 三螭環繞一圈 三角形 O O O 陰刻單線 單股尾端勾捲 圖二 殘件,推測單螭環繞一圈 梯形 O O O 陰刻單線 殘不可見 圖三 雙螭環繞一圈 近似三角形 O X O 陰刻單線 雙股尾端勾捲 圖四 三螭環繞一圈 三角形 O O O 陰刻單線 單股尾端勾捲 圖五 單螭環繞一圈 三角形 O X O 陰刻單線 雙股尾端勾捲 圖六 雙螭環繞一圈 梯形 O O O 陰刻單線 單股尾端勾捲 圖七 三螭環繞一圈 三角形 O O O 陰刻單線 單股尾端勾捲 圖八 上下穿疊纏繞 梯形 O O X 陰刻單線,旁有二字紋 單股尾端勾捲 圖九 雙螭環繞一圈 三角形 O O X 陰刻單線 雙股尾端勾捲 就以上分析我們大略可得出以下幾點: (一)、除圖八外工匠布局均以圓心為中心點,將螭環繞璧身一圈。 (二)、眼睛常以管鑽施作。 (三)、眼鼻集中前三分之一。 (四)、脊線多以單陰刻線表達 (五)、尾巴有單股或雙股,盡處多勾捲成圓。 以上為出土宋代玉璧歸納出的宋璧因子,謹供讀者同好們參考。最後再慎重提醒,近年來玉器仿製技術突飛猛進,因此形制及紋飾僅是其中一項因素,務必再配合玉料及工藝痕跡的判準以達到全面性的判斷能力。 圖片來源: 圖一、圖二:趙一心等,〈金華南宋鄭繼道家族墓清理簡報〉。 圖三:蘇欣 劉振宇,〈成都市出土南宋螭纹玉璧初探〉。 圖四:鄭幼林 李力,〈四川蓬安縣西拱橋村宋墓簡述〉。 圖五、六、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海上佛影—上海博物館藏佛教藝術展》 圖八:http://www.njmuseumadmin.com/en/Article/show_kg/id/67  點閱日期2022.11.10 圖九、圖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寧智標塔》。 註1:引號內文來自,左駿於〈輕素結玉盒——元代範文虎墓玉貫耳壺的考古學觀察〉一文。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陳奕沈建宏升格製作人 揭牛郎神秘面紗

陳奕、沈建宏攜手宣布,合作升格當戲劇製作人,拍攝以牛郎為主題的影集《男公館》。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陳奕、沈建宏這對昔日偶像男團夥伴,30日攜手宣布,合作升格當戲劇製作人,拍攝以牛郎為題材,也將會是台灣首部以牛郎為主題的影集《男公館》,將力邀日本第一男公關羅蘭參加演出。 陳奕、沈建宏兩入行超過15年,也演了不少戲,這一次的新戲籌備,不但要參加演出,還身兼製作人,「經紀人BEN哥一直希望能夠除了演戲之外也可以多學習幕後製作,再加上郝心翔導演是看我們從小到大的導演,可以好好指導我們,藉此機會努力學習。」 沒想到一部戲的前置作業如此繁雜,資金、預算控制等等都需要考慮到,陳奕、沈建宏表示,其實再好多年前,跟何潤東一起去日本的新宿歌舞伎町逛街時,看到那掛滿炫爛奪目的照片,各個美型精緻,以為是傑尼斯偶像團體,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牛郎俱樂部的店家,將紅牌牛郎照片掛在店門口。還自嘲是不是要考慮改行,也有想過可以嘗試演演牛郎。 長相俊俏的陳奕也坦承,曾被邀請去當男公關,也有在朋友的生日聚會中,被要求以一台藍寶堅尼的價錢包養,他笑說,當時回絕表示車子自己可以買,「現在想想有點後悔,應該說要兩台藍寶堅尼。」 至於目前心中是否已有心儀人選,陳奕表示,目前包括劇本、拍攝、以及角色的挑選都還很初步,且圈內好友很多,「只有一間店應該塞不下。」 導演郝心翔透露,《男公館》第一季8集,「沒有宮鬥,不會懸疑,會比較科幻。」但也表示,想打開男模公關這個潘朵拉的盒子,「大家會比較好奇裡面倒底在幹嘛」。

Read More

雲科大典藏日本浮世繪特展 藝術中心展至12/22止

雲科大邀集十三位老師針對典藏日本浮世繪加以創作,作品展於藝術中心至十二月廿二日。(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科技大學集結數位媒體及設計學院等十三位老師,共典藏五十多幅日本浮世繪作品,三十日舉辦「日本浮世繪致敬與轉譯」特展,將典藏之江戶時期流傳下來之日本浮世繪版畫與現代時空進行交疊,重新詮釋庶民美學,展期至十二月廿二日歡迎各界前往觀賞。 雲科大藝術中心日本浮世繪特展,歡迎前往觀賞。(記者陳正芬攝) 雲科大藝術中心舉辦《雲科典藏日本浮世繪特展》,其中除了雲科大典藏之日本浮世繪版畫,更邀請教師、學生及校友,針對雲科典藏的日本浮世繪進行致敬的創作。策展人為設計學院鄭月秀副院長,參展人包含視覺傳達設計系郭世謀老師、施文禮老師;數位媒體設計系盧麗淑老師及其媒體與展演整合設計實驗室團隊、劉景程老師、翁漢騰老師;設計學院李京翰老師;創意生活設計系黃乙娟老師及張永昌老師;校友Tinco庭口金工負責人胡朝綱及Kist請多紙叫立體書工作室負責人梁景堯;學生陳佳安、趙妤、蔡淨芬等人。 張永昌老師利用近月時間製作會動的舞木浮世繪作品。(記者陳正芬攝) 作品包含多媒材之視覺藝術、工藝(如木工、玻璃、紙藝、金工)、科技藝術與媒體等將浮世繪重新詮釋與轉譯,期望透過不同藝術媒材及詮釋,讓典藏不再只是「藏」,而是讓原是江戶時期的繁華庶民文化產物之浮世繪,透過與臺灣現代生活型態與校園生活的結合,讓更多人能了解與發現其美好及重要意義,並感受其實藝術與美感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Read More

入圍誠品說書人 孫沁岳樂透

孫沁岳又入圍「2022誠品閱讀職人大賞」的「最佳說書人」獎。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孫沁岳經營YT頻道2年多,才在「走鐘獎」獲得「潛力新星獎」,近日又入圍「2022誠品閱讀職人大賞」的「最佳說書人」獎,與蔣勳、謝哲青、陳鳳馨等人競逐同一獎項,令他驚喜又意外:「真是太榮幸了!」 孫沁岳從小喜歡動漫,如今除了演員身分,還憑藉對動漫的興趣與專業,斜槓知識型Youtuber闖出一片天,「我是受我媽媽影響的,她很愛看漫畫,而且她很年輕就生下我,我記得我第一次和她一起看的漫畫是《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雖然當時還很小,有些地方看不懂,但已經被吸引。」 媽媽對孫沁岳的教育方式很開放,不反對他看漫畫,但他卻曾因為看漫畫看到肺炎住院,「以前我每天有50元午餐費,但我只會花10元買麵包,其他40元就存起來買漫畫,長期營養不良的結果,就是生病還感染了肺炎,住院住了一個禮拜。」 2012年以男團「4ever」唱跳歌手的身分出道,之後轉往戲劇發展,演了幾年戲之後想要再進修,孫沁岳於2018年成功考取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北漂」兩年幾乎花掉他之前拍戲存下的積蓄,加上消失兩年重返演藝圈的初期工作很不穩定,起心動念開始經營自媒體:「我一開始就想做知識類頻道,把稿子寫好,講我喜歡、有把握的東西,會感到比較自在。」 目前YT頻道「孫沁岳」已有30萬訂閱,但他從找資料、寫稿、拍攝到剪輯完成,平均一支片要花80小時才能完成,也經常帶著電腦到拍戲現場、趁空擋邊剪片;雖然辛苦,他卻樂在其中。

Read More

黃子佼主持尾牙願打折 揪李炳輝一起賺

黃子佼跨界創作,發行「海廢再生藝術品」桌布,籲民眾落實回收行動。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黃子佼跨界創作,發行「海廢再生藝術品」桌布,呼籲民眾落實回收行動,提升全民永續意識,希望給寶貝女兒黃玉米一個乾淨的生長環境。也喊話尾牙主持費打9折,請廠商找李炳輝一起主持,「省下的錢要給輝哥!」 黃子佼出席屈臣氏海廢再生藝術品發布記者會,展示將淨灘活動撿拾的海洋廢棄物,創作出5款海廢再生藝術品,並發行手機桌布,即日起至屈臣氏官網活動頁即可免費下載,期盼能以數位創作的方式,提升全民永續意識。 黃子佼表示,這次使用臉譜作為主題,除了能充分運用到各種海廢的型體線條跟色彩的組合,也能同時呼應到「Face」的「臉譜」跟「面對」的雙關語,以爸爸的身分呼籲大家,一起為自己和下一代生長的地球做出改變、一同「屈動綠色生活」。 提到尾牙季,透露目前已經有11場談定,還有其他場次正在詢價,當中也包括有跟徒弟lulu合體的場次,雖然今年拿了金鐘獎,但他強調不會漲價,不然會給人趁火打劫的感覺,「要共體時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