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怡良再報喜 8/27前進高流

因疫情打亂行程 隨台北場〈夜晚出生的小孩〉MV上架 宣布6/11門票開賣 艾怡良6日宣告,8月27日將前進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開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繼今年1月在北流舉辦個人首次大型售票演唱會,艾怡良6日宣告,8月27日將前進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開唱,門票將在6月11日下午2時正式開賣! 艾怡良在「從夜晚出生的我們」演唱會,近2個半小時帶來近30首歌曲的精彩演出,還成功挑戰了她原本沒有把握的唱跳演出,結束後給自己打了80分,覺得還可以更好的原因,其實是已經有打算要前進南台灣繼續舉辦巡迴場次。但還沒能宣布高雄場,就因為當時疫情造成了很多不確定,以至於尚未公佈就先決定延後。 因此,在等候多時後,艾怡良也透過運用台北演出的精彩畫面所剪輯出〈夜晚出生的小孩〉MV上架,也終於宣告8月27日將前進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開唱。 近來雖然已不在宣傳期,但艾怡良滿滿的創作能量仍舊與其他音樂人合作了許多精彩的作品,並且也將發表。此外,她講求真實、用力活著的個人魅力,深受各方喜愛,不論是出席典禮、品牌活動、深度專訪,都能感受到她越趨自信且自在的狀態。 向來喜歡發掘自己不同面向,勇於挑戰的艾怡良,想必將帶給高雄一個專屬的難忘夜晚。

Read More

台中動畫影展逾千件報名 月底截止

2021TIAF台灣短片競賽雙首獎《蘊‧孕》導演李柏翰與連俊傑、《轉啊》導演楊子新、市長盧秀燕與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林筱淇合影。(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新聞局支持,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主辦第8屆「台中國際動畫影展」(TIAF)短片徵件競賽,總獎金高達120萬元,自4月開放報名至今,已徵得逾千件優秀作品參賽,徵件將於6月30日截止報名,提醒全球動畫創作者把握最後機會投件。 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指出,「台中國際動畫影展」(TIAF)短片徵件競賽,以國內外各式技術媒材的動畫短片為鼓勵對象,去年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短片競賽徵件數量仍創下歷年新高,市長盧秀燕身為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出席頒獎典禮,鼓勵台灣動畫創作者持續累積創作能量,同時市府將持續推動「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扶植在地優秀動畫創作者,全球優秀動畫作品把台中做為在亞洲曝光最重要的交流舞台。 林筱淇指出,每年影展邀請多位國內外資深動畫創作者、動畫產業專家與學者擔任短片競賽評審委員,今年預計於8月1日公布入圍名單,屆時所有入圍作品將在「2022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影展期間公開放映。

Read More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文件展 陽明交大藝文中心登場

清大王俊秀教授親赴日本找出相關原始章,獲得日方同意作成戳章作為民眾可蓋戳的歷史印記。(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陽明交通大學六燃博物館計畫主持人賴雯淑副教授的策劃與推動下,第二屆2022六燃文件展(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文件展)即日起至七月廿日在交大藝文中心展出。 陽明交大藝文中心表示,本次六燃文件展特別邀請來自全國廿多位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撰寫專文,以文字展開行動與連結,並串聯清大、中原、陽明交大三校教授共同發表六燃新書,陽明交大應藝所學生團隊製作《燃後》小誌創刊號同步發行,一起為六燃的保存活化提出專業、多元又新鮮的觀點與建議。 陽明交大串聯清大、中原等校之學者,共同發表六燃新書,看到能源的演進。(記者彭新茹攝) 賴雯淑副教授表示,這次六燃文件展特別邀請「雜波創造 HwH project」跨領域創作團隊的黃彥翔、葉韋鉦與鄭任翔三位互動藝術家,為六燃廠房內珍稀的霜毛蝠製作多媒體互動裝置,在展場入口圓形漏斗空間呈現,讓新竹獨有的夜精靈「亮」進你我心中。 賴雯淑說,展場中將可一覽六燃國際互動劇場展演紀錄片、陽明交大獨創的多媒體光桌說故事創作投影、七部《六燃劇外劇》、五部採訪報導影片、以及科技智慧導入六燃活化等實踐成果,充分傳達保存、建構和詮釋六燃的各式觀點和方法,其中包括由陽明交大IOT團隊開發的線上直播,方便透過網路隨時觀察大煙囪內壁霜毛蝠的狀況。 此為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的模型,在陽明交大藝文中心展出。(記者彭新茹攝) 目前新竹六燃約有十棟之多的建築遺構群散落在約三百公頃的舊場域中,範圍包括清大校園與夜市、赤土崎、光復中學、公道五中油油庫、將軍村、交大校區部分校地,適合全面地從歷史地景紋理、空間敘事轉變、博物館策略與典範形成等角度切入,來思考整體的新竹六燃在不同時期的樣態與喻意,以折射出當代語境下活博物館的精神姿態。 位於臺灣的新竹六燃連著新高(臺中)六燃、高雄六燃,更跨海連結其他四座在日本、一座在平壤的日本海軍燃料廠,這不僅是臺灣作為一個國家,也代表了一整個亞洲的歷史景深、能源產業的演進、戰爭敘事的觀點,與千千萬萬個不斷發生的生命故事。

Read More

大霈設計北影商品 網友呼可愛

北影周邊商品「大霈」款大公開,包含聯名小包、戶外運動保溫瓶及T恤和漁夫帽等。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022台北電影節「看電影約嗎」周邊商品全公開,今年邀請李霈瑜(大霈)擔任商品設計,蘊含祈福意義的「平安」主題的口罩、T恤、手機殼和造型襪,一登場就讓網友直呼「超可愛」,絕對要帶回家收藏。 台北電影節5日公開本屆影展周邊商品,除了以Misc設計主視覺為概念的經典款系列,推出Life8聯名經典短袖上衣、萊潔聯名口罩、in Pairs聯名造型襪、Solide聯名防摔手機殼及快速充電頭,搶眼藍黃花蝴蝶結合5款商品。 同時,影展副牌「看電影約嗎」繼去年邀夏于喬擔任商品插畫後,今年邀請李霈瑜(大霈)擔任商品設計。李霈瑜從2020年入選「非常新人」、2021年以《消失的情人節》入圍最佳女主角獎,到今年轉換身分,擔任商品設計,開心又感動,直呼:「太有意義了!北影能給予演員另一個才藝舞台真的很棒,很榮幸繼夏于喬後成為第2個為北影周邊做設計的演員。」 此次大霈款「看電影約嗎」周邊和許多MIT品牌攜手合作聯名,包含Filter017平安營繩小包、Solide平安防摔手機殼、TRUVII平安木柄iO杯、in Pairs平安造型襪、萊潔平安口罩組、CamelBak平安不鏽鋼戶外運動保溫瓶,以及平安T恤和漁夫帽。 李霈瑜另特別製作北影限定限量聯名手工香皂禮盒,內含洗髮餅和香皂,全由她親自挑選香味並入香,「六月是環境保育月,也是海洋日的月份。我的手工皂品牌 PiOTOPIA標榜無塑、純素的藝品感手工皂,也想在這次分享給大家,很適合劇組人員出外景時方便攜帶,體積小又很省用。」 本屆影展周邊商品將於6月19日起在Pinkoi購物網站與各品牌販售平台購買,同日在台北電影節重點活動之一的靠北影百貨開賣,影展期間可於三大放映戲院服務處購買。

Read More

楊謹華拍鬼片:恐怖是真的

楊謹華首度挑戰鬼片,劇組斥資新台幣千萬還原古宅內部場景。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楊謹華首度挑戰鬼片,主演《民雄鬼屋》時場景自然營造出陰森詭異的氛圍,讓她也直呼,要相信「恐怖是真的」! 鬼屋電影《民雄鬼屋》由馬棋朵影像製作,楊謹華、沛小嵐、夏靖庭、劉韋辰、麥語彤(彤彤)、宥凱主演,將嘉義民雄多年來發生的事件打造成全新故事,電影預計於暑假上映。 為重現古宅的模樣相當用心,《民雄鬼屋》斥資千萬打造屋內外場景,以一比一還原古宅內部場景超逼真,並搶先於6月底推出「民雄鬼屋實境體驗展覽」,將電影場景原封不動移至展場,讓對民雄鬼屋好奇不已的觀眾可以搶先一探究竟。 電影拍攝道具已事先完整保留,將透過「民雄鬼屋實境體驗展覽」重現片中的算命間、公墓、古井、祭壇等陰森場景,讓觀眾在觀影前先來一場震撼式的「沈浸式體驗」,電影未上映前,即可先了解民雄鬼屋的故事場景和背景,彷彿身歷其境走進這棟全台著名的駭人老宅,看電影時必定更能完全投入其中,目前已可線上購票,超值套票包含展覽雙館券和電影兌換券,實境展將於6月25日於台北科學教育館展開。

Read More

藝文復甦 果陀春河推好戲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十年來演出二百七十場,創下劇場界難得一見的紀錄。(果陀劇團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藝文復甦,與暢銷小說同名舞台劇《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自二0一一年首演至今,已演出超過二百七十場,創下台灣劇場界難得經驗;春河劇團則在暑假一開始,推出感人的劇場版《魔法阿媽》。 果陀劇團表示,《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於兩岸各地加演不斷,同一製作版本,連演近三百場,為台灣劇場界中相當難得紀錄。 劇中演員金士傑、卜學亮,以台灣劇場獨有的沉穩內斂、輕鬆自然表演風格征服觀眾,帶給觀眾嶄新的舞台魅力,透過演員扣人心弦的表演,在角色幽默風趣的對談中,探索生命珍貴價值。老教授在生命最後,仍極盡所能教導學生,希望在疫情之際,帶給所有人正能量。演出時間為十一日晚間、十二日下午於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魔法阿媽》改編自動畫,故事融入台灣,展現台灣家庭感人的情感。(春河劇團提供) 春河劇則將於七月二日下午、晚間於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推出《魔法阿媽》。該劇改編自同名動畫,由范瑞君及春河團長郎祖筠經由刻畫詮釋,保留文英阿姨創造的「阿媽」典範,展現台灣女性堅韌與勇敢新時代形象,郎祖筠照顧左鄰右舍,海派又外放,面對子孫則情感內斂,細膩演出得到觀眾共鳴,另模仿天王郭子乾數場具有畫龍點睛效果的演出。 舞台劇版本保留動畫版「基隆」故事背景及中元普度的台灣傳統民間祭典。外省人的郎祖筠,一口流利台語令人驚豔,還和道家學習傳統的手勢身法,放水燈則結合4G科技投影,和民眾互動,透過簡訊文字寫下對逝去親友的思念,中心和台史博會員購票九折、購買套票還可贈按摩券及相關禮物給長者,購票請洽TIXFUN售票系統。

Read More

北市傳藝兩新書發表 傳藝師將一紙天地化作乾坤

北藝大基進講堂現場合照,左起北藝大教授林承緯、李清營司阜(中)及主任于善祿。(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北市文化局局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三日古辦線上新書發表會「一紙天地化乾坤」,會中發表兩本新書《天地一紙:李清榮的糊紙藝術》及《紙上乾坤:張秋山的糊紙藝術 》。 為發揚李清榮及張秋山兩位傳統工藝保存者,北市文化局以專書紀錄兩位傳統藝師投身傳統藝術數十載的生命歷程,書中描述糊紙藝師的習藝生涯、老店歷史、糊紙工序、技藝風華、發展現狀等。並藉由檔案相片存留的作品群像、時代肖像、工作現場,彰顯藝師成就,呈現社會脈動,見證傳統工藝在時代遞嬗中的變化與承繼。 文化局3日發表兩本糊紙藝術傳統藝術師專書。(北市文化局提供) 文化局指出,糊紙,又稱紙紮,是一種表現手工技法與紙材特性的工藝,在民間宗教祭典和生命禮俗的應用上,反映出族群信仰觀,以及地方美學與趣味。糊紙工藝所保有的豐富造型與精神意義,是其作為文化資產的關鍵。這兩本書的主角張秋山司阜和李清榮司阜,都是一0八年受登錄的傳統工藝保存者;在歷經一年多的田野調查、紀錄撰寫,完整呈現兩位藝師與糊紙工藝相伴一生的動人故事。 文化局說,張秋山司阜(師傅古稱),是台北目前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糊紙老店茂興齋的第三代傳人,熟悉傳統工法與典故,醮壇、廟會、禮俗皆能包辦。代表作包括大土爺、靈厝、大龍峒金獅團的獅頭等。書中尤其選錄的剪花圖樣,更是茂興齋獨特美學的一項展示。 李清營司阜新作:普渡三尊,左起:土地公、大士爺、山神。(北市文化局提供) 李清榮司阜,出身南部糊紙世家,受金門藝師的影響、美術科班的訓練,是目前國內最勇於求變的一位先驅。擅長製作神獸,運用雕塑技巧展現立體造型。大龍峒保安宮的火獅,以及書中特別收錄的八仙過海神偶,都是他備受讚譽的佳作。 李清營紙糊作品:火獅。(北市文化局提供) 文化局強調,為發揚台北市傳統藝術文化價值,除了辦理台北傳統藝術藝師獎,對文化工作者給予肯定外,也規劃「傳統藝術系列」叢書,目前已出版十五位資深藝師的生命故事,以藝師口述訪談為基底,輔以豐富的文獻史料,進行藝師的技藝傳承及研究調查,也為台灣傳統藝術文化源流及演變進行調查記錄。而長久潛藏於民間的傳統糊紙工藝,始終保有土地與文化的記憶。

Read More

張娜拉宣布婚訊 姊弟戀差6歲

未婚夫圈外人 從事影像工作 月底步入紅毯 韓星張娜拉3日宣布即將結婚,對象是小自己6歲的圈外男友。(圖取自張娜拉IG) 中央社∕首爾3日專電 韓國知名女演員張娜拉今天親自宣布將結婚,對象是小自己6歲的圈外男友,開心宣布婚訊的張娜拉對男友身分保密到家,僅透露未婚夫從事影像工作。 張娜拉今天在官網及社群網站上宣布結婚消息,「雖然是個人私事,但今天想告訴各位一個開心的消息」,並透露未婚夫是小自己6歲的影像工作者,兩人已交往2年,決定攜手共度人生。 「他美好的微笑與誠實善良的心,以及對工作全心投入的誠懇態度打動了我」,張娜拉在文中大方說明兩人結緣原因,「我很開心能與帥氣的他共度人生,我們會幸福快樂的」,表示希望將這份喜悅分享給所有人。 但為避免身分曝光影響圈外人未婚夫的工作,張娜拉並未細說關於未婚夫的資訊,「因為他不是公眾人物,多少擔心是否會因為我,造成他在工作上的不便,懇請各位以寬容善意來理解」。 韓媒報導,41歲的張娜拉將在6月底舉辦婚禮。 張娜拉2001年以歌手出道,2002年因主演韓劇「開朗少女成功記」及「紅豆女之戀」爆紅,在韓國及台灣都享有高人氣與知名度,2011年後重回韓國影視圈,主演「Go Back夫婦」、「皇后的品格」等韓劇,持續活躍於影視圈。

Read More

少年吔安啦 7月重映

電影「少年(口也),安啦!」4K修復版將於7月8日全台上映,演員顏正國(左)回憶,當時其實沒有劇本,全靠口頭溝通和演員自由發揮。 (牽猴子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日電 名導侯孝賢監製的「少年吔,安啦!」4K數位修復版7月將重映。演員顏正國透露,侯孝賢當時沒給過劇本,全靠口頭溝通和演員自由發揮,「因為那時我根本沒唸書、不識字。」 顏正國表示,侯孝賢教戲習慣給予一個情境,「叫我在那個狀態下自由發揮演出,拍『少年吔,安啦!』也是,每一場侯導和徐小明導演就跟我講,上一場是你跟誰的戲,下一場會銜接跟誰拍,你想怎麼演?裡面的任何一句台詞,絕對不是來自於劇本。」

Read More

北市傳統藝術新書發表 揭傳統藝師一紙化乾坤

台北市糊紙傳統藝術兩本新書發表,揭開傳統藝師一紙化乾坤的面紗。(文化局提供)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台北市文化局三日主辦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承辦執行的線上新書發表會,會中發表兩本新書《天地一紙:李清榮的糊紙藝術》、《紙上乾坤:張秋山的糊紙藝術 》。文化局以專書紀錄李清榮及張秋山兩位傳統藝師投身傳統藝術數十載的生命歷程,並藉由檔案相片存留的作品群像、彰顯藝師成就,見證傳統工藝在時代遞嬗中的變化與承繼。 文化局表示,糊紙,又稱紙紮,是一種表現手工技法與紙材特性的工藝,在民間宗教祭典和生命禮俗的應用上,反映出族群信仰觀,以及地方美學與趣味。糊紙工藝所保有的豐富造型與精神意義,是其作為文化資產的關鍵。 這兩本書的主角張秋山司阜和李清榮司阜,都是一0八年受登錄的傳統工藝保存者,文化局歷經一年多的田野調查、紀錄撰寫,完整呈現兩位藝師與糊紙工藝相伴一生的動人故事。張秋山司阜(師傅古稱),是台北目前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糊紙老店茂興齋的第三代傳人,熟悉傳統工法與典故,醮壇、廟會、禮俗皆能包辦。 代表作包括大土爺、靈厝、大龍峒金獅團的獅頭等,書中尤其選錄的剪花圖樣,更是茂興齋獨特美學的一項展示。李清榮司阜,出身南部糊紙世家,受金門藝師的影響、美術科班的訓練,是目前國內最勇於求變的一位先驅。擅長製作神獸,運用雕塑技巧展現立體造型。大龍峒保安宮的火獅,以及書中特別收錄的八仙過海神偶,都是他備受讚譽的佳作。 文化局為發揚本市傳統藝術文化價值,除了辦理台北傳統藝術藝師獎,對文化工作者給予肯定外,也規劃「傳統藝術系列」叢書,目前已出版十五位資深藝師的生命故事,以藝師口述訪談為基底,輔以豐富的文獻史料,進行藝師的技藝傳承及研究調查,也為台灣傳統藝術文化源流及演變進行調查記錄。而長久潛藏於民間的傳統糊紙工藝,始終保有土地與文化的記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