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瓜收視王 感謝觀眾力挺

綜藝大哥胡瓜主持節目收視頻頻創第一,感謝觀眾支持。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綜藝大哥胡瓜主持節目收視頻頻創第一,年關將屆,自稱30年電視人的他特別感謝觀眾支持,允諾會繼續把其他做好節目為觀眾服務。 胡瓜主持節目收視頻頻創第一,除週日晚上八點的民視《綜藝大集合》睽違2年的外景,一播出收視率就高達3.77,甫剛改變形態週六晚上八點《台灣那麼旺》2.81更是屢屢創新高。另衛視《歡樂智多星》、東森《醫師好辣》更開出25-49歲0.83收視第一的好成績。 聽到每個節目創下高收視成績,讓胡瓜大呼感動,並感謝觀眾這麼支持,不但從《大集合》到《那麼旺》都是死忠觀眾力挺,連東森《醫師好辣》在最後幾集的播出,還用收視率來力挺他。 胡瓜也說,自己是電視人,出道到現在30餘年,都是用生命來做節目,也開心把節目經營的這麼好,胡瓜說非常喜歡跟觀眾互動,把節目做好傳承下去,感謝觀眾的支持與疼愛,會繼續把其他做好節目為觀眾服務。

Read More

昆凌好孕藏不住 周董喜迎3寶

天王周杰倫才歡度43歲生日,結婚7年的28歲愛妻昆凌也傳再懷三寶喜訊。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天王周杰倫才歡度43歲生日,結婚7年的28歲愛妻昆凌也傳再懷三寶喜訊,周董也在IG大方公開「原本想說生出來了再公布,看了是防守不住,這是最美好的禮物,有押『孕』喔!」 周杰倫18日滿43歲,因緣際會下迷上露營,昆凌操辦慶生派對,就走網美露營風,周董當晚在IG分享影片,寫著「相信所有的祝福,希望2022大家都健康快樂」。 不久,昆凌也被爆出疑似懷孕消息,周董也發文大方公開「原本想說生出來了再公布,看了是防守不住,這是最美好的禮物,有押『孕』喔!」 昆凌也跟著同步PO文,曬出一家四口的背影照,夫妻倆還比了一個大大的愛心,寫著「N°5 coming soon!(5號成員即將到來」但僅說「Team boy or Team girl」三寶性別還未公開。 從周杰倫曬出的照片中,以魔術師的姿態,展現昆凌的肚子已經非常圓潤,貼文發布後,立刻引來網友們留言祝賀按讚。

Read More

〈中華文薈〉台灣唯一躍登紐約藝博藝術家 王迎春

文/翁雅蓁 圖/王迎春提供 創意無限獲國際肯定 療癒紫色系撫慰人心 2021再度受邀參加紐約藝博,榮幸唯一登上紐約NYC的台灣藝術家。 王迎春簡介 2002年 夏卡爾藝術空間負責人(台中市文化局藝術亮點) 夏卡爾藝術屋為台中市文化局藝術亮點。 2017年 經濟部SBIR獲獎行動美術館計畫藝術家 2017年 瑞士歐洲大學駐校藝術家 2017年 華圓MCA創新研發中心藝術總監∕簽約藝術家 2018年 義大利波隆那市政廳邀請個展 2018年 第七屆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衡複藝術季 2018年 朝陽科技大學EMBA研究所(文化產業活化) 2018年 北京藝術銀行簽約藝術家 2019年 蕭如松藝術園區邀請個展 2019年 彰化佛光山佛緣美術館邀請個展 2019年 王迎春藝術面膜獲得台中市十大伴手禮首獎 2019年 海灣藝術館「領頭羊公仔」授權合作 2020年 紐約藝術博覽會「美國羅丹基金會」邀請展 2021年 瑞士歐洲大學DBA博士 2022年 歐爾思藝文有限公司負責人 王迎春為備受矚目的當代藝術家。 台灣傑出當代藝術家王迎春,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埸納斯達克屏幕大看板,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王迎春係接受美國羅丹國際藝術家基金會邀請,參加2021年10月28日至10月31日在紐約市舉行的2021美國紐約國際藝術博覽會,為台灣唯一受邀參加的藝術家,讓台灣在今年最重要的藝術饗宴美國紐約 國際藝術博覽會不缺席!   兒童美術教育起家 創新吸睛   對於台灣唯一一位躍登國際藝壇莫大的榮耀,王迎春謙稱自己只是比較幸運而已;她表示,紐約藝博策展人還告知好消息:2021紐約藝博會精心製作的兩幅高清圖海報,亦在紐約時代廣埸的納斯達克大屏幕直播30秒,向全球展現參展藝術家們,世界傳媒為之喝彩,她自己也是備感興奮! 談到自己的創作源頭,從事兒童美術教育二十餘年的王迎春認為,美術教育歸根於啟迪孩子的心靈,以及對生命的尊重!而孩子簡單純真的想法和天馬行空的創意,相對激發與影響了王迎春的創作思維,繪畫風格不斷推陳出新,同時展現令人驚豔的想像力。 「這些年在藝術創作上給我最大的反饋,是情感表現性,而不是知識性技巧性而已!身為一名當代藝術家,需要勇敢做自己,藝術不是為取悅別人才創作,需要有自己的思維,且為了創作必須要捨得放下原有的框架,打掉、重練,才能突破、創新。」王迎春有感而發。   美國紐約藝博 台灣唯一受邀   王迎春獨特的創作風格,引起美國羅丹藝術家基金會的關注,成為受邀參展「第42屆美國紐約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唯一台灣藝術家,這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殊榮! 羅丹國際藝術家基金會是一個專門從事國際公益藝術發展教育的機構,總部設置在美國費城,辦事處則位於紐約的洛克菲勒大廈20樓,主要為推動國際城市展覽、博物館、藝術館等藝術交流的基金會,也是收藏安置作品展覽及藝術交流的非營利機構,擁有3個國際藝術家協作團隊和著名國際藝術家近百人。 王迎春受基金會邀請到美國參加「美國紐約國際藝術博覽會」,在這個世界著名的、最大的藝術市場中,其作品站上國際舞台,與現當代重量級藝術家爭輝,自然意義非凡。 「在藝術之路上,我深深體悟到一個道理──『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采,天自安排』,堅持自我,潛心創作,遇事隨緣,冥冥之中,老天爺就會安排意想不到的奇妙恩典。」 王迎春分享她的藝術奇幻旅程:「受到老天的眷顧,我常常覺得當初堅持多年的創作是值得的,也很感恩一路遇到的機緣和貴人,尤其感謝華圓MCA文創Rise藝術空間在上海藝術博覽會、也在1,000名藝術家當中和北京山水美術館(北京藝術銀行)的策展人給予肯定和機會,簽約和展覽;也因為北京山水美術館雙銀行簽約的展出,才能夠跟紐約藝術博覽會接軌。而從上海到北京、到紐約,每次的藝術交流展,都為我帶來不同的影響和持續前進的動力,這種無形的力量,時刻督促著我更上層樓!」   紫色療癒人生 拼出最美印記   王迎春作品獲獎無數,除了在海峽兩岸展出,亦遠赴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展覽,備受國際藝壇肯定。近兩年雖因疫情,無法到世界各國展出,仍在國內陸續舉辦不少個展、聯展。 創意無限的她,設定「以藝平疫」為目標,推出紫色療癒系列畫作,希冀能夠帶給大眾療癒心情,走出疫情。「藝術創作價值是什麼?色彩學家認為古人崇尚紫色,因為紫色是藍色和紅色的調和色,藍色能沉靜心靈,紅色則是對生命的熱情,也在疫情當下給予自己另一個創作的契機。而紫色更是我兒時的記憶,每當受傷時,家人總用紫藥水來擦拭傷口,所以感覺只要擦了紫藥水,傷口就會痊癒了;如同此疫情,希望撫平大家的傷痛。」王迎春分享創作理念:「我在紫色系列畫作裡面融入了一些花卉,就像紫色的薰衣草花海般療癒眾人;另一方面,花卉的生命週期,從含苞待放、美麗綻放到枯萎凋零,各有其美,亦讓我重新省思人生價值觀,尋求內在的智慧與指引,祈求走出生命的新局;而畫作中的大量留白,也意味著曙光的出現。」 王迎春笑道:「若將人生比喻為拼圖,我的紫色系列藝術創作,僅是人生拼圖的一部分。茫茫人海,每次的相遇都是緣分,人生一步步,如拼圖般一塊塊堆疊,在人生的每個片段記錄、拼湊,精采的片段固然是色彩繽紛、亮麗奪目的難忘回憶,可是,生命中還是有很多繁瑣、細碎的時刻,未必是顯眼的、甚至會枯燥乏味的一小塊,卻也是不可或缺的。其實,人生旅程中的每塊拼圖,都是缺一不可的,這樣的人生,才會有滋有味,餘韻回甘。」她提醒且祝福大家,運用發自內心的感恩和善念,必能在人生拼圖中,拼出最美的印記! 王迎春的作品製成藝術旅行箱,如同行動美術館。 作品製成公仔「洋洋得意」。 王迎春的紫色療癒系列作品廣受讚賞。 作品欣賞:人生如夢。 作品欣賞:瓶花。 紫色療癒系列在疫情時期尤為撫慰人心。 作品欣賞:人生如拼圖。

Read More

蕭如松百年冥誕新春首展由劉木林打頭陣

蕭如松百年冥誕新春首展由劉木林打頭陣,他說,希望將竹縣家鄉的美好透過畫作與大家分享。(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蕭如松藝術園區於今年蕭如松百年冥誕新春首檔,展出擅長以水彩渲染,大自然風景及古厝的水彩畫家劉木林旅情個展,為金虎迎春迎來幅幅栩栩如生,又充滿浪漫筆調的山川風景及懷古古厝。 劉木林表示,台灣大自然風景的美以及古厝都十分有特色,每每畫大自然風景都能夠將景緻透過水彩渲染呈現出自然的氣勢,古厝也是有著一股懷股幽情。 劉木林係湖口人,他說,回鄉展出不只是親切感,最重要蕭老師也是他最喜愛的畫家之一,能在喜愛老師園區展出,特別高興,更何況今年是蕭老師百年冥誕,有幸為冥誕藝術季打頭陣暖身。 劉木林的畫作融合東方水墨思維,加上西方水彩技巧,這種水彩技法,需要保持紙張的溼潤,用水份的暈染的效果及融合的方式,才能創造出這種渲染的技法,就是帶有一種東方的水墨韻味,又有西方的美彩在裡面。 劉木林老師雖然學生時代所學是板金,但很喜歡繪畫,繪畫不斷精進,至今每天都在畫,從不間斷,因此他的作品水墨韻味已達到精準性,運用自如。雖然不是學院派,但其努力精進,也獨樹一格。 他的兩位公子都是學院派,大兒子劉純峻,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曾獲第廿三、廿五屆奇美藝術獎首獎,都被典藏。二兒子劉純彬也是國立清華大學美術研究所肄業。 劉木林說,將畫作分享給新竹縣愛好水彩美術的民眾,即日起至二月廿八日展出,係走春納福沉澱心靈的好去處。

Read More

王瞳半夜驚醒練跳 艾成嚇「以為中邪」

王瞳將在《民視第一發發發》除夕特別節目大跳街舞,坦承壓力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王瞳將在《民視第一發發發》除夕特別節目大跳街舞,詮釋「叢林女王」嗆辣風格,但她卻坦承,壓力大到半夜驚醒突然起來練跳,把枕邊人艾成嚇得半死。 這次製作團隊大手筆邀請8位專業舞者以及嘻小瓜老師指導,為王瞳打造國外MTV頒獎典禮的唱跳表演,王瞳不但穿搭一身綠色短裙與黑色高叉短褲,還把頭髮噴染成綠色,搭配最夯流行舞蹈與舞群,將火辣、時尚、動感集於一身。 王瞳說,第一次嘗試與這麼多專業老師跳街舞,所以從對嘴、記舞步以及眼神,都是靠自己一個人要完成,對她來說超大的挑戰,王瞳說:「這段舞有3個舞序,舞群老師還要把自己扛起來,我核心要用力頂住不然會掉下來」 王瞳除夕賀歲唱跳詮釋「叢林女王」 提到最難的考驗是有一段「團舞」演出,要跟8位專業舞者整齊劃一的跳舞,王瞳說,真的讓她超「抖」,因為老師們都是頂級舞者,「從此以後更覺得艾成了不起,因為以前他都唱跳演出」王瞳透露,這次光是自己跳一次就氣喘吁吁,只有對嘴還沒有唱歌,讓她壓力大到「半夜驚醒」突然起來練跳,把艾成嚇到以為她中邪。

Read More

法比歐新節目 探訪香港新滋味

法籍型男法比歐主持TLC旅遊生活頻道全新《香港新滋味》節目。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法籍型男法比歐主持TLC旅遊生活頻道全新《香港新滋味》節目,由在地人帶領下,探索私房景點,被香港獨特的文化與魅力深深吸引。 法比歐在亞洲生活十餘年,熱愛亞洲文化的他,喜歡透過旅遊接觸不同文化,此次透過主持《香港新滋味》,走訪充滿熱帶海灘風情及文創小店新崛起的西貢、匯集潮餐廳及酒吧的中環、及擁有全球最大的文化藝術項目之一「西九文化區」的西九龍,感受時下香港的文化藝術、特色小店及飲食。 法比歐表示,原本對香港的印象是高樓林立,但此趟旅程卻發現香港不只生機勃勃,更有迷人的島嶼風情,像是西貢的潔白沙灘、清澈海水及遊艇活動等,「更讓我愛上這座城市。」 從小就對港式料理充滿興趣的法比歐,也在「亞洲50最佳餐廳」「VEA」鄭永麒主廚的介紹下,認識更多特色餐廳,「我很興奮能來香港體驗當地美食。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菜式!」香港獨特的文化與魅力深深吸引著法比歐,對他而言香港是他在亞洲第2個家的絕佳選擇。 全新一季《香港新滋味》自1月21日起連續兩個星期五晚間8點,在TLC旅遊生活頻道播出。

Read More

乃哥打牌不怕輸 最怕郭子乾

徐乃麟牌技高超,直指郭子乾讓他最痛苦。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綜藝主持扛霸子「乃哥」徐乃麟,不但遊戲難不倒,更是牌技高超,日前也與唐從聖破冰合體代言電動麻將桌,聊到打牌更直言不怕輸贏,只怕打得慢,還直指郭子乾讓他最痛苦。 徐乃麟接受LiTV線上影視專訪,直率坦承,麻將最大是打1萬底,輸贏大概2、30萬,「但那真的很少打,我們其實跟家裡小孩子打得最多」強調打麻將重在彼此情誼,輸贏都是其次。 至於會不會「輸不起」?乃哥逗趣說:「不會!因為我牌技還算不錯!」好人緣的他不諱言,打牌不是怕牌技差,是怕打得慢,「因為打得慢,你真的會坐不住!」打起麻將就很痛苦,還直接點名「郭子乾」,「一張牌可以想大概30秒!他打麻將很慢的,一將可以打1個半小時!」。 徐乃麟「輸不起」 牌桌上最怕郭子乾 聊起過年,乃哥表示,印象最深的便是年年與家人在溫哥華圍爐話家常時分,發紅包也不手軟,「基本上今年應該會!因為算是收入還不錯,然後股票小賺一點,所以我可以把小賺一點的錢,分配到我節目上工作人員,給他們多加一點年終的紅包!」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古玉上的螳螂 

圖一 婦好墓出土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並於台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圖二 前掌大46號墓出土 提到螳螂大部分的人腦海裡就會浮起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典故來自《莊子·山木篇》;話說有天莊子在雕陵的栗林間遊憩時,看見一隻巨鳥停在樹枝上,莊子好奇便拿起彈弓跟隨在後。莊子往樹叢時,發現有隻蟬躲在樹蔭裏,因為過於舒適而鬆懈下來,完全不知道身後有隻螳螂正準備撲前攻擊牠;而那隻螳螂得意地抓到蟬,同樣也沒警覺到身後有隻大鳥正伸着脖子啄牠。莊子看到這種情形,體悟到唯有隨時保有真我,不為外物干擾,才能避於禍害。後來比喻人目光短淺,只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後隱藏的危險。 圖三 曲沃縣晉侯墓地63號墓出土 喜歡收藏的人都愛稀少的物件,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如果以螳螂、黃雀及蟬這三種題材來說,螳螂算是特別稀少的題材,現在就讓我們爬梳一下出土及館藏資料,尋找玉螳螂的蹤跡吧! 圖四 杭州歷史博物館螳螂帶鉤 首先我們可以發現商代晚期婦好墓及山東滕州市前掌大46號墓,各出土一件玉螳螂玉珮(如圖一[1]及圖二[2]),婦好墓出土的這件肖生玉器,體態飽滿,身上使用商代常用的紋飾,而前掌大這件外型則成片狀,相對單薄,但兩件玉螳螂的相似處都在表現螳螂的前足及眼部,而其餘四足則明顯簡化。接下來找到的是山西省曲沃縣,晉侯墓地63號墓出土的西周玉螳螂[3](如圖三),這件大小相疊的玉螳螂,可看出體態亦類似前掌大修長身軀,但身形更為流暢眼珠也較不突出,但依舊強調前足,而且後足仍然簡化,從這兩件年代連續的玉器上,可以約略看出前後演變的繼承關係。 圖五 中國國家博物館玉螳螂 再來則是網路上找到的這件--杭州歷史博物館藏清代螳螂帶鉤[4](如圖四),碧玉質地帶有墨點,鉤首為螳螂首形,鉤體上帶有一浮雕小螳螂,雙目突出頭微揚,形象寫實生動。將原有帶子上朝的龍型轉換成螳螂的造型,既生動又有趣。接著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清代螳螂佩[5](如圖五),白玉雕一螳螂伏於花葉間,花葉鏤雕、螳螂足纖細、眼珠有黑點巧雕,生動活潑躍躍然於眼前。後兩件螳螂明顯異於前三件高年代的玉螳螂。這兩件清代玉螳螂在六足表現上均完整交代,形象寫實,對螳螂的刻畫接近真實世界。 圖六 玉螳螂 最後則是私人收藏的一件玉螳螂(如圖六、圖七),此件螳螂玉料帶糖,型態寫實,足纖細,伏於葉上。但工藝上較樸拙,不若國家博物館的螳螂來得靈動,但型態的表現頗為接近,例如螳螂眼睛及六足的表現,在鐮刀前足的刻畫上並不會特別強調。 目前僅就手中的資料對出土及館藏作一螳螂型態上概略的分析與讀者分享,並將私人收藏做一比對與討論,但因個人能力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同好不吝釜正。 圖七 玉螳螂背面 [1] 圖片來源 https://kknews.cc/zh-tw/collect/g28ee.html [2] 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4》,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3] 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3》,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 [4] 圖片來源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opr45nq.html [5]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玉器藝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圖一 展覽資料 Blihun漢本遺址展覽觀後感 說到台灣的考古遺址大家最有印象的應是卑南遺址吧! 其實台灣有十一處國定考古遺址,包括卑南考古遺址、八仙洞考古遺址、丸山考古遺址、圓山考古遺址、十三行考古遺址、大坌坑考古遺址、曲冰考古遺址、萬山岩雕群考古遺址、鳳鼻頭考古遺址、亮島島尾遺址及Blihun漢本考古遺址,這些遺址遍佈台灣本島及連江縣的北竿島。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此刻於台中文資園區展出Blihun漢本--交通樞紐上的國定考古遺址(如圖一)(以下簡稱漢本遺址):展出日期到民國111年2月20日,開放時間每天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安排時間展開一回台中文化輕旅遊。 圖二 園區一隅 圖三 考古現場模擬 圖四 先介紹一下遺址的相關位置,漢本遺址位於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東側緊臨太平洋,於民國101年3月進行蘇花改工程時發現,並在民國101年9月由中研院史語所進行遺址搶救發掘;105年3月庻谷文創公司再加入搶救發掘。隨後文化部於民國105年8月15日公告指定為國定考古遺址。遺址顯示至少有兩層文化層,年代測定後分別為距今約1100-1400及1400-1700年,據出土遺留顯示,文化的形態上與北部的十三行遺址及東南部舊香蘭遺址有明確的聯繫關係,並可能與現代海岸的原住民傳說中祖先來源有所關聯。筆者此次是趁非假日前來參觀,因此展覽場地並不擁擠,而園區也很有懷舊風情,園區前身為公賣局第五酒廠的台中舊酒廠,園區規劃保留許多原有建築,拍起照來很有懷舊的情感(如圖二),唯一美中不足之處是展覽的地點(B03藝文展覽館)並不顯眼,對於第一次來此地的參觀者,可能需要稍事尋覓。 圖五 圖六 圖七 進入展覽場地首先看到的是台灣的十一處國定考古遺址的簡介,除簡單介紹該遺址外並陳列有該處遺址少量的出土品供參觀,接著進入漢本遺址的展示空間,第一空間有考古現場的部分模擬(如圖三),讓未到過現場的朋友們先有初步的概念;再進入第二空間則為參觀者進一步介紹漢本人的生存樣貌,從社會文化--聚落、島內互動、島外交易為參觀者描述(如圖四);物質文化--生態資源、生計型態、各式工藝(包括有石器、陶器(圖五)、骨貝牙角(圖六)、玻璃(圖七)及金屬等,最後則談到精神文化的層面,包含有埋葬習俗及裝飾性的藝術等。那到底漢本遺址有何重要性呢?除了具有高溫冶煉的技術、藉由海上的貿易與海島內、外的族群交易及完整度極高的聚落型態,最重要的就是解決了過去台灣考古研究上的問題;考古學是一門科學,科學的精神在於講求證據,之前的考古證據無法說明1200-2400年之間在蘭陽平原有人居住的證據,漢本遺址提供的考古證據正好填補這段缺環。 圖八 圖九 當然對於非考古背景者而言,要如何解讀一個考古遺址的內涵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我們一般民眾認知還是必須透過展覽內容來提供,而最直觀的接觸則是展覽出土的器物,因為它們可以給予參觀者直接的感受。展覽出土品其中有石製品(圖八)、玉製品(圖九)、金製品(圖十)、鐵器及玻璃製品等等,其中我認為最特別的就是銅刀柄及石範(圖十一),在台灣出土青銅刀柄目前就是十三行遺址跟漢本遺址,可惜這次的展覽未能見到真身,如果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們有機會也可以抽空再去蘭陽博物館參觀,相信可以獲得該遺址更多的訊息。 圖十 圖十一 參觀完這次的展覽有些心得想與讀者們分享,首先漢本遺址的發現是因為一位考古隨行監測人員,在工地附近吃麵時忽然發現有陶片,遺址才透過他讓世人發現,因此對於遺址的發現保護是需要讓一般非考古專業民眾能理解,才能付出關心。另外透過考古學證據提供過去人類生活留下來的軌跡線索,除了讓我們清楚的知道這塊土地過去的歷史及不同族群為生存奮鬥過程,聯繫建立民眾對自己生存土地的了解,進一步珍視自己生存的土地並願盡最大努力永續經營下去。 參考資料:1、展覽資料。2、重見/建/現 漢本 : 發掘階段成果特展展覽專輯 / 朱正宜撰文3、網路、報紙相關訊息。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年,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吳怡霈與董至成激吻 大喊被征服

吳怡霈在戲中與董至成借位激吻。 中央社∕台北17日電 台灣政治劇集「國際橋牌社2」劇情進入高潮,女星吳怡霈飾演的電視台女主播疑似靠高層上位,上演火熱吻戲,資深演員王自強還現場示範完美借位方法。 公視今天發布新聞稿分享,在「國際橋牌社2」第8集劇情中,飾演電視台女主播的吳怡霈,疑似靠著與董至成飾演的電視台高層友好關係上位,在一場應酬酒會中兩人上演一段火辣親吻戲。 政治劇集「國際橋牌社2」熱播,擁有深厚演戲經歷的王自強(前左)當場指導接吻秘訣,直接拿董至成(前中)親自示範。 (公視提供/中央社) 擁有深厚演戲經歷的王自強當場指導接吻秘訣,直接拿董至成親自示範,用大拇指抵著對方的嘴唇,並表示,「用這樣的方式不僅側拍時好做,大角度拍攝也看不出來。」 拍攝當天巧遇寒流,董至成形容與吳怡霈的吻戲,笑稱:「這個熱吻戰勝了外面的天氣,剛才吻她的唇的時候,那個熱度絕對有攝氏220度,是溫暖而且燙燙的。」 董至成直白的形容,讓在一旁的吳怡霈忍不住嬌羞大喊「形容太多了」,並笑說:「剛剛有被董哥完全征服的感覺,畢竟他是電視台高層,我想要主播的位子也是必須要假裝被征服。」 「國際橋牌社2」軍事線一直是開播以來,全劇討論度最高的橋段,劇組今天也在臉書分享客串「首場兵棋推演戲碼」演員,請來了真正的將軍和1996年台海危機在部隊服役的職業軍官,劇組表示,「很多人也一直說非常真實,因為就真的幾乎是原班人馬共演」。 劇組介紹,飾演指揮官的王總鎮就是當時在馬祖北高指揮部的政戰主任,飾演參謀長的于北辰當時則是指揮部二科情參官,還有飾演指揮部政戰主任的許志仁和他營營長的陳文利,分別是當年高登砲兵連輔導長和高登步兵連連長。 劇組感謝多位當年的各部隊軍官參與演出,也提供軍事專業諮詢,「他們的現身說法,為國軍捍衛台灣民主第一線的故事,提供了最真實見證與親身說法。」

Read More

除夕獻藝 4姝電臀舞PK 評審喊不公

郭亞棠、謝京穎、林襄以及巫苡萱合體除夕節目演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郭亞棠、謝京穎、林襄以及巫苡萱合體展魅力,在除夕特別節目《民視第一發發發》挑戰終極性感舞風「Twerk電臀舞」,被評審包偉銘形容「不公平」。 郭亞棠及啦啦隊出身的謝京穎都在《民視第一發發發》參與好幾年,所以同時練了多段舞蹈都已經習慣,郭亞棠更說,這次跟「F」級女神、高人氣啦啦隊謝京穎、林襄以及巫苡萱合作,覺得現場男性都high炸。 郭亞棠、謝京穎、林襄及巫苡萱重金邀請藍妹老師指導,讓4人可愛又性感大爆炸,獨角獸造型與黃色尾巴,加上粉紅色高叉全新訂製舞衣,整齊劃一的「放電」,被評審包偉銘形容,她們跟夜市男團PK,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讓所有大爆笑。 有趣的是,錄影當日天氣很冷,但穿著特製粉紅色低胸高叉舞衣,熱力四射讓現場氣氛真的很不一樣。謝京穎說:「平常在啦啦隊跳舞就像是吃飯一樣,很開心沒有太大壓力」。 4位女藝人舞蹈基礎超強大,練習幾次就非常有默契,儘管很多跪地的舞蹈動作,讓全身都撞出不少瘀青,但青春無敵的她們都沒有退縮,一起合力完成舞蹈,尤其一段趴地讓「黃色尾巴屁股蛋抖動」的電臀舞,4人都是第一次挑戰,整齊劃一的舞姿以及撩人的表情,讓所有人都看傻了眼,也為節目開場注入活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