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孤寂串流

 詩、攝影/陳怡芬  看我,以黑幽幽的魚眼  看我解除密碼,開啟恆常的一天  看我淘米煮飯,不小心  瞌睡把歲月熬成一鍋  焦掉的粥  又吹南風了,屋子在流淚  我的眼睛也反潮  杜鵑,蜀葵,矮牽牛,依序開花  蕃茄纍纍,正好適合燉牛肉  沒有人回來也沒關係  你們一直都在那端看顧,我  不孤單,面對鏡頭  就像看著你們的眼睛  笑了,是不是  笑得像一碟失色的醃菜?  你們看砧板上持刀的手  切開洋蔥如切開記憶的薄膜  淚了,夜色  再度覆蓋受傷的白晝  我緊閉門戶看守自己  連夢也收束得一絲不苟  時間的水面波瀾興或不興  你們看不見我意識的流動  比蛇更邪祟的命運伏兵  一波又一波  滲透我的門牆

Read More

<中華學園>自行車輕鬆行

 台中市龍津國小四年乙班 ◎莊芯瑀

Read More

<中華副刊><黑森林幸福華爾滋>愛在疫情蔓延時

希望明年的嘉年華平安歡樂文、攝影/李燕瓊  下筆此文之際,瘟疫蔓延正高峰時,心中萬千感觸實不足以與外人道。  聖誕節和狂歡嘉年華(德語:Karneval,口語:Fasching)是歐洲最大的二大節慶,因為肺炎病毒肆虐歐洲,幾處大遊行被迫停辦,損失的不但是周邊經濟效益,更是人心惶恐。  為期數星期的嘉年華是天主教和東正教的重要節日,大家精心裝扮、無奇不有地極盡爭奇鬥艷遊行慶祝,服飾造型花俏或傳統,很有街頭派對狂歡氣氛,也預告春天即將到來。  遊行隊伍最大特色是以木雕面具為主,最代表的人物就是各式不同造型的「巫婆」,更還有動物、丑角造型等,當然也少不了可愛小朋友隊伍和樂隊的助興。  遊行隊伍會冷不防地衝進人群中「綁架」觀眾嬉弄一番,增加歡樂氣氛,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搶糖果,搶不過大朋友的幽怨著一張臉,我也拼了老命伸手要糖給周圍小朋友,然後,我被惡作劇地朝衣服內塞進一大把米(可以煮一鍋粥了),清理好久,但好歡樂啊!  (希望明年的嘉年華大家更歡樂平安,也想到科隆看更精采的花車遊行)  因為疫情也取消了38國際婦女節的各種活動,這讓我思考今時女性的「地位」。  著名的經濟學家帕列托「28法則」告訴大家:去探索各種狀況的深層,找出關鍵的20%,以達成80%的目標;我套用在「38」則為:那多出的「1」,是女人的「無限可能」。  終於清楚了婦女節的由來。1909年2月28日美國社會黨組織在紐約舉行了第一個婦女節,次年,德國婦女運動領袖Clara Zetkin在哥本哈根建議訂定國際婦女節,隔年3月19日德國首次以「婦女參政權」主題慶祝婦女日。1921年9月,在莫斯科召開的「第二屆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中,保加利亞代表建議為紀念俄國女工在二月革命中的英勇表現,訂定3月8日為國際勞動婦女節(InternationalerFrauentag)。  21世紀的今日,在保守的伊斯蘭社會,女性幾乎沒有應享有的權利,巴基斯坦女權團體為爭取權利,自2018年開始遊行,雖然引發很大的反彈,甚至收到死亡與性威脅,但今年仍以「經濟正義」為主軸上路。慶幸的是,儘管保守派劇烈反彈,聯邦人權部長馬札里與反對黨議會領袖雷曼都表態支持「人民有權舉行和平遊行」。(祈祝她們如願)  回想20幾年前,馬來西亞記者團有幸會晤了馬哈迪總理夫婦,我問了馬哈迪夫人這個問題:身為一國之母,妳最想致力的是甚麼?(當下她有點面露遲疑)  她回答:深耕兒童教育和提升婦女權益。更語重心長地說:羨慕台灣女性的自主權,希望有一天馬國婦女也能享受到。今時,不知道馬國婦女是否享有更大的權益了。  因此,很珍惜生活在充滿愛與自由的台灣;也欣賞紐約時尚設計師Dianevon Furstenberg說的:Admire yourself & be proud to be yourself.是的,要欣賞自己並感到自豪;她最喜歡的事之一是:Myself.Love is life, life is love.Yes,要如同愛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自己」。  重新溫習《愛在瘟疫蔓延時》的情節,書裡最讓我感觸的是:災難中的真情更加偉大和可貴,而且不論在怎樣的苦難中,都要依然強壯愛心和生命力。  此刻,對人生、愛情、尊嚴、老年和死亡,我有更深層的思考:愛與生命的蔓延像顆球,丟出去還會再回來;有天,也許會再飛回到你手中,在你需要時。  大家小心謹慎面對疫情,但不要緊張。虔心祝禱世界平安、平靜。

Read More

〈 大華專論 〉永遠維持台灣和平安全 郝柏村的堅持

鄧岱賢  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先生於三月三十日下午逝世,享嵩壽一0一歲,臨終前留下「永遠維持台灣和平及安全」的遺願。這不但是郝院長個人終生職志,更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共同期盼,希望台灣所有人民都能深刻體會郝院長的遺志。  要想「永遠維持台灣和平及安全」就必須「反台獨」,這也是郝院長畢生堅持的理念,理由如下。首先,台獨會引起台灣內部動亂: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目前台灣是主張「一個中國」中華民國,若是貿然將國號改為「台灣共和國」,勢必會引起台灣內部反對者與支持者的嚴重抗爭。  況且,依照台灣內部歷次大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八成以上民眾支持「維持現狀」,僅有少數民眾支持立即「獨立」。而「維持現狀」就是依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定義下的現狀,「台獨」要變更國號絕對是改變現狀,得不到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支持。  其次,台獨將引發兩岸戰爭:中國大陸「反獨」立場非常明確,只要踏過這條紅線,兩岸必定走向戰爭一途,因為這是中國大陸主權獨立、領土完整與政權存續的重大問題,若台獨成功,港獨、藏獨、疆獨勢必接踵而來,危害中國大陸的政權,所以大陸對台獨絕對是零容忍,台灣各界千萬不要低估大陸對台獨動武的決心。  最近中國大陸不斷派遣軍機、軍艦在台灣附近海域通過,其主要目的就是針對台灣內部台獨勢力。台獨將引起兩岸戰爭已是不爭的事實,台獨工作者千萬不要抱持僥倖的心態,更不能以台灣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賭注。  第三,台獨得不到國際支持:歷年來歐美國家都是主張「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尤其是美國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與中國大陸建交以來,一直都是遵守三個公報-一九七二年「上海公報」、一九七九年的「建交公報」與一九八二年的「八一七公報」,從未改變過「一個中國」政策。  美國雖然在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通過「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TRA),最近又通過「二0一九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Taipei) Act),簡稱「台北法案」,但其基本政策不變,仍舊是「一個中國」政策、希望兩岸和平解決爭議、決不允許台海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  由過去歷史可知,台灣內部主張台獨的民進黨,曾經在一九九一年提出「台獨黨綱」、一九九九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二00七年推出「正常國家決議文」。然而,迄今二十九年過去了,民進黨也執政過二次,但台獨依然沒有實現。未來在中國大陸與歐美各國的反對下,台獨絕無實現的可能。  以當前國內外情勢觀之,要想「永遠維持台灣和平及安全」,台灣最佳策略就是「維持現狀」與「和平發展」。「維持現狀」是台灣當前的主流民意,透過「和平發展」過程,增進兩岸交流合作,待未來條件成熟後再談較敏感的政治議題。  郝院長一生親身見證過兩岸內戰、冷戰對抗、國際鬥爭,深知和平及安全對台灣的重要性。兩岸好不容易在一九八七年展開交流,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雙方人員與經貿往來密切,兩岸經濟同時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在安居樂業之中,這才是所有台灣人民的共同期盼。  奉勸所有主張台獨的人士,個人政治主張固然應該被尊重,但要落實為政策時就必須考慮到可行性與後果,台獨無法實現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台獨將引發兩岸戰爭也是可以預見的,希望台灣所有政治人士不要因為想實現一己政治理念而賠上所有人民的生命財產。  郝院長雖已離我們而去,但其精神長存,所有台灣人民應該體會郝院長遺志「永遠維持台灣和平及安全」,共同努力「維持現狀」、「和平發展」、「反對台獨」,透過兩岸全方位交流合作,開創中華民族的新盛世。 (作者為原海基會經貿處處長,本文為大華網路報授權刊登) 

Read More

<中華副刊>盲腸炎記

 其疾,匯聚快如秋風  來時不論春冬,南北擱淺  腸道迢迢,主流分歧  唯恐朝菌臨界,侵掠如火  足節前獻出花蕊與嫩芽  為你繾綣,不再盛放  割吧!掀開這片大肚山景  隱隱作痛,沾黏如紅泥  企盼斯土有情,月光灑下  收斂腫脹的宿命傷口  天邊霞彩,不再問道於盲  腹腔鏡裡的朱顏,是你  送我今晚第一首歌

Read More

馬修連恩加拿大避疫 揪辦直播音樂會

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音樂家馬修連恩獲加拿大育空政府部門資助後,將舉辦為期6週、每週3場的直播音樂會。(獨一無二娛樂文化提供) 中央社/台北3日電 音樂家馬修連恩今晚將在臉書舉辦空中音樂會,將去年底「浪漫臺三線-馬修連恩的客家音樂地圖」精華版內容首播,6日起也將與加拿大音樂家舉辦直播音樂會。  馬修連恩(Matthew Lien)去年以駐村音樂人的方式體驗台灣台三線上的客家庄文化,將感受轉變為音樂靈感,發行客語專輯「浪漫臺三線-馬修連恩的客家地圖」。  目前人在加拿大育空的馬修連恩分享當地狀況,指因武漢肺炎疫情延燒,育空已停止所有商業活動,也禁止聚會。  為了紓困因疫情無法演出的音樂家及拍攝團隊,馬修連恩提議舉辦直播音樂會,獲得許可後由育空政府旅遊、文化與經濟發展部等單位資助,共有18名在地音樂家舉辦為期6週、每週3場的直播音樂會。音樂會將透過臉書及Northwestel Community TV及CHON-FM播出。

Read More

1分鐘台北 人人都是雕塑品

奧地利藝術家歐文.沃姆首度在台辦個展「一分鐘台北」,展覽開放民眾踏上展台,以行動重塑雕塑形貌。(北美館提供) 中央社/台北3日電  以顛覆傳統雕塑聞名的奧地利藝術家歐文·沃姆,首度在台辦個展「一分鐘台北」,展覽開放民眾踏上展台,依照文字和繪畫指示,以異於往常的方式互動,以行動重塑雕塑形貌。  歐文·沃姆在1980年代後期發展出表演性藝術計畫「一分鐘雕塑」,在世界享負盛名。作品參與者受邀以不常見的動作或姿勢與日常物品互動,形成矛盾、幽默、諷刺或荒謬的關係與狀態。  沃姆曾舉辦多次個展,2017年也曾代表奧地利參與威尼斯雙年展,他透過表演、錄像、繪畫、攝影等不同媒材,不斷挑戰雕塑的古典及神聖化概念,轉換成可集體分享、具表演性的生活經驗。  沃姆首度在台灣呈獻個展「一分鐘台北」,展覽含括他20多年來的創作實踐,策展人傑宏.尚斯擔任2000年台北雙年展「無法無天」的策劃者時,就曾邀請沃姆來台展出。  這次尚斯也將沃姆在2000年台北雙年展創作的「台北戶外雕塑」,與新作「維也納室內雕塑」並置呈現,2件相距20年的系列攝影,成為相互參照的線索。  建築向來是沃姆樂於探究的領域,新作「攀登101」擷取自台北地標101節節高升的造型,在展間豎立起彷彿從地底貫穿直上的結構,將僅能遠望的地標建築近距離再現於觀者面前,讓他們在觸碰、攀爬之際,感受建築體尺度與自身的相互關係。  展場內的「一分鐘雕塑」系列,則是讓民眾踏上擺放日常物件的展台,依照文字和繪畫指示,以異於往常的方式與其互動,例如把頭放進冰箱冷卻、將身體平躺於幾顆網球上等,形成有趣的臨時雕塑。 「一分鐘台北」即日起至6月14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基於防疫需求,展覽中「一分鐘雕塑」系列將先由現場工作人員進行互動演示,後續將視情況評估是否開放觀眾參與。

Read More

<社論>請問總統,您和您的閣揆遵循哪國憲法?

蔡總統過去將近四年中至少兩度自稱「台灣總統」。(中央社,資料照片) 近日,朝野針對「我們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國?」引爆一連串爭議;蔡總統為降低這一連串爭議的回應,卻是和稀泥式的說法。質言之,包括蔡總統在內,台灣太多政治人物靠著在國家定位議題上打擦邊球博得選票;但這種玩弄文字遊戲的擦邊球,卻讓台灣陷於對立內耗、乃至於危險的境地。  引發這一連串爭議的緣由在於,時代力量發布一項民調,指百分之七十四點三的民眾支持將護照上的英文名字「REPUBLIC OF CHINA」改為TAIWAN。姑不論此一民調結果是否準確,國民黨籍立委陳玉珍在質詢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時,即針對此一民調指出,「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但台灣不是」;針對陳玉珍的說法,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那她就沒資格當國會議員」;再之後,陳玉珍回擊蘇揆:「蘇院長當的是中華民國的行政院長,而非台灣國的行政院長」。  為緩解外界對蘇揆的台獨疑慮,蔡總統表示「中華民國台灣現在是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然而,蔡總統的「中華民國台灣」說法,早就引起抨擊,原因在於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我們的國家名稱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並沒有任何法律依據。  回顧蔡總統執政將近四年的紀錄,不難發現蔡總統本人就是玩弄國家定位文字遊戲、大打統獨擦邊球的高手。她在二0一六年五月二十日就職演說中,表示已「正式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這些將載入史冊的說法,讓中華民國國民、甚至全球關注兩岸局勢的人都相信她的國家定位是中華民國。  然而,這將近四年來,她至少兩度自稱過「台灣總統(President of Taiwan)」,在國慶演說中稱呼中華民國為「這個國家」;去年元旦,她又首創「中華民國台灣」;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總統大選辯論會中,面對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逼問國家定位問題,蔡總統又表示「就是中華民國」、「這還不夠清楚嗎?」坦白說,蔡總統的國家定位觀如此神行百變,就算她又說出了「中華民國」,但外界還真不清楚她心目中真正的國家定位為何?  其實要釐清我們的國家定位和治理範圍,並非難事。以國家定位而言,我們所遵循的憲法是《中華民國憲法》,身分證上寫的是「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因此,無庸置疑的,我們的國家就是中華民國;且正如陳玉珍所說的,「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但台灣不是(一個國家)」。  其次,憲法第四條所指的「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則應包含中國大陸,因此憲法規定與現實情況確有落差;但是,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總裁魏里希專訪時指出,「歷史的事實是,一九四九年中共成立以後,從未統治過中華民國所轄的台、澎、金、馬」。李登輝的這段談話已明確揭示我們的國家是中華民國,而且治理範圍在台、澎、金、馬。陳玉珍是由金門選民所選出,對李登輝的這段談話應該非常有感!  甚至,中華民國重返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名稱是「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蔡總統在台灣重返WTO過程中是我國的談判顧問,對此更應知之甚詳。  所以,請問蔡總統,您所說的「台灣總統」是否合憲?您的閣揆認為陳玉珍沒有資格當國會議員,他遵循的是哪國憲法?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新化高中飛鏢隊豐收 升學利多

新化高中獲得「一0八學年師生盃全國各級學校飛鏢錦標賽」高中職組全國團體總冠軍。 (記者黃文記翻攝) 新化高中師生在寒假期間到新北市板樹體育館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飛鏢盛會「一0八學年師生盃全國各級學校飛鏢錦標賽」,榮獲高中職組全國團體總冠軍,收穫豐碩,也為學生創造更多元的升學途徑。  新化高中校長許宏明表示,這項競賽包含大專院校、高中職校、國中及國小,總參賽人數達一千一百多人,是教育部今年首度認定具有中等以上學校運動績優升學甄試的資格比賽,競爭頗為激烈。  該校總務主任王宏維去年申請教育部樂活計畫專案,建置了全國國立高中獨一無二專屬的電子飛鏢機台。在王宏維及體育教師林睿棠的指導下,該校去年首次參加師生盃及府城盃全國飛鏢錦標賽就獲得全國高中職組的總冠軍;今年在師生盃續創佳績,除了獲得高中職組全國團體總冠軍,也拿下高男團體組及高女雙人組第一名。  柯筑齡和陳玟靜首度參賽即獲得教師女子雙人組第二名佳績,洪淑惠、蔡燕吟、柯筑齡、陳玟靜獲得教師女子團隊賽第六名,陳玟靜獲得教師女子個人賽第八名。林睿棠、葉信亨、田啟宏、王宏維獲得教師男子團隊賽第四名,林睿棠獲得教師男子個人賽第七名。  學生部分,蕭伯翰、許柏凱、陳宥任、黃昱勛高男團體組第一名,張庭瑜、林宜臻高女雙人組第一名,李芷郁、楊霈涵、林旻靜、林彥瑜高女團體組第二名,吳倫威、翁茂庭高男雙人組第三名,楊孟臻、王子瑜高女雙人組第三名,許柏凱、林嬅昀高中混雙組第四名,黃昱勛高男個人組第四名,黃鈞郅高男個人組第五名,黃昱勛、蕭伯翰高男雙人組第七名。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興國美學課程 辜琪鈞談想像力

國際藝術家辜琪鈞(第二排左五)與興國高中師生合影。(記者翁聖權翻攝) 興國高中今年邀請許多重量級講師到校開創新課程,校方繼與成大攜手開創生技課程後,又推出「跨領域美學」系列課程,邀請到台裔國際藝術家辜琪鈞,透過藝術領域學習來開發學生想像力,希望讓學生的視野更開闊。  辜琪鈞作品曾於法國羅浮宮、日本東京、大陸北京、上海與美國洛杉磯等地展出。她到興國高中開講跨領域美學,以簽名揭開序幕,讓學生感覺相當新奇,開啟對美學的想像。每個學生的簽名字如其人,代表每個人獨特氣質與氣韻。學生運筆經老師點化,注入新的藝術元素,賦與自己名字生命力與藝術美感,每個人似乎對自己的名字多了新奇的感受 。  高二許姓學生說,跨領域美感課程給他很棒的啟發,從小他就對藝術有極大興趣,未來想讀工業設計,將藝術美感透過生活中的體驗傳遞給大家。另一李姓學生說,一切由心所生,生活中亦是,看了辜老師的作品更能明白此理,謹記不忘初衷,貫徹自己的理念。  辜琪鈞說,跨領域是學生未來進入大學、出社會必備的認知課程。「跨領域美學」課程設計,透過不同的形式,讓藝術與美感經驗融入學科中,豐富多元的內容引導學生感受到「美」並不只存在於藝術作品或課本上,而是充盈在日常生活中。引領學生發現美的過程中,也創造出更具美感的學習環境。  校方強調,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知識有限,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跨領域美學課程計畫是傳達對孩子未來最真摯的祝福。 (記者翁聖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