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教育績優 18師生獲獎

榮獲全國技藝教育績優人員的後港國中王博文(左)、文賢國中陳沛妤(右上)、麻豆國中黃渝芳,都在國中技藝教育競賽勇奪第一名。    (教育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推動技職教育有成,今年共有包括文賢國中校長陳一仁等十名師長以及八名學生,榮獲一0九學年度全國技藝教育績優人員。 教育部國教署每年會辦理全國技藝教育績優人員遴選,以鼓勵積極推動技藝教育的校長、教職員與技能表現優異的學生。今年台南市共有十八人獲獎,國中校長組獲獎者為文賢國中校長陳一仁,國中教職員組獲獎者包括關廟國中吳沛珊、永康國中郭玫君、新市國中郭文清、六甲國中楊璧光、學甲國中洪雅珠、白河國中徐季瑤、南寧高中王秋萍、安順國中萬雅惠、和順國中簡曉柔。 國中學生組有八人獲獎,分別為關廟國中湯和諺、新化國中黃宏笙、麻豆國中黃渝芳、後港國中王博文、鹽水國中許紫賢、南寧高中郭子謙、大成國中陳少芸、文賢國中陳沛妤。 其中麻豆國中黃渝芳榮獲一0九學年度國中技藝教育競賽機械識圖與製圖主題第一名,她從對機械製圖茫然無知,到產生濃厚興趣,從沒有目標的生活到勇於付出與努力,開啟她未來人生其他可能的道路。 文賢國中陳沛妤則是榮獲國中技藝教育競賽餐飲服務技術主題第一名,面對競賽的巨大壓力,她一度無法負荷,後來在家人及指導教師的細心指導下,讓她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拿第一名」,肯定自己。 後港國中王博文則是參加國中技藝教育競賽美容主題獲第一名,美容主題在一般民眾的刻板印象中都是女生居多,他說自己能從中脫穎而出拿到第一名,感覺像是作夢般,也很開心自己能得到肯定。

Read More

回饋母校 南工校友捐助學金

南工五十七級電工科畢業校友蔡瑞泰(左)為幫助學弟妹們在疫情下能安心學習,捐贈五萬元助學金由校長陳啟聰代表接受。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各級學校都嚴陣以待做好各項防護工作。台南高工五十七級電工科畢業的校友蔡瑞泰關心母校防疫,在台南校友會安排下,回母校捐贈五萬元助學金,希望透過自己的心意能在疫情嚴峻下幫助學弟妹安心學習。 蔡瑞泰南工畢業後在台塑集團的南亞塑膠上班,後來因緣際會從事餐飲服務業,並擁有餐飲乙、丙級相關技術士證照及鍋爐乙級證照等。之後因家庭因素回到高雄及屏東的味帝食品公司工作迄今。畢業後第二次回母校的蔡瑞泰,為幫助學弟妹們在疫情嚴峻下能安心學習,捐贈五萬元助學金。 校長陳啟聰表示,蔡瑞泰樂善好施,經常捐助學校,尤其是努力向學家境清寒的學子。他也一直感念母校當年的栽培,謹記師長教誨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實踐南工勤儉誠樸校訓精神。 曾有一名女學生家境清寒,媽媽要幫她辦理休學至工廠上班賺錢養家,蔡瑞泰得知後主動連絡這位學生及媽媽,勸勉媽媽讓孩子完成學業,就讀大學才能翻轉人生。學生的學雜費完全由蔡瑞泰自掏腰包供應到其大學畢業為止。這名學生大學畢業後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待遇也很好。逢年過節都會打電話向蔡瑞泰表達謝意。 蔡瑞泰說,「人生不用太計較,有捨才有得」。看到學生因自己的幫助能安心完成學業,未來有好工作及發展就很開心。

Read More

嘉藥申請入學亮眼 5系招生百分百

嘉藥環工系擁有全國唯一的再生水類產線與人才培育基地。   (校方提供)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二十六日公布高中生四技申請入學招生結果,預計招收四百七十三人,報到四百五十三人,平均招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點八;藥學、粧品、環工、社工及休閒等五系招生率更達到百分之百,力抗少子女化浪潮的衝擊,開出亮眼成績。 嘉藥今年申請入學招收八系四百七十三人,第一階段有五千零六十五人報名,創近年新高;最受青睞的藥學系吸引二千一百二十三名考生,最後招生率達百分之百,錄取的二百人中,更有五十三人的學測成績四科達五十四級分以上,學生素質十分優秀。 嘉藥環工系意識到水資源與台灣產業發展息息相關,一0八年設置全國唯一的再生水類產線與人才培育基地,產官學研發合作能量豐沛。今年台灣遭逢五十六年來最大旱災,嘉藥再生水廠適時提供部分再生水,證明嘉藥在產業趨勢上掌握先機,招生也開花結果,招收六十名新生全滿。 全台第一個成立的嘉藥化粧品系在產學界早有盛名,今年獨立設班招收五十五名高中生,也是百分之百招生率;系友及學長姊遍布全台的社工系,在政府新推許多社會福利政策都需社工人員的就業強烈需求下,再次穩定百分之百滿招;強打休閒、企劃與行銷能力的休閒系也以符合市場需求的特色,吸引考生選擇,今年進階奪下百分之百招生率。 校長李孫榮指出,嘉藥近年詳細考量就業市場需求,發現高齡社會下,藥師、營養師、社工師及環保生技、化粧品及休閒產業方面專業人才的職場優勢,就業相當有保障,因此努力培育樂活創新服務專才的目標,以符合智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的時代需求。

Read More

教師學當直播主 線上教學拚創意

線上教學執行一週以來,老師們都已經愈來愈上手。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疫情嚴峻,停課日期將延至六月十四日,各校老師將繼續努力當「直播主」,並加入各式創意教學,來吸引學生學習。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停課期間同步的遠距教學是最能掌握學生學習狀況的方式,這幾天線上教學有零星的狀況,多數都是設備的問題,包括音量、照度、延遲等,教育局會提供標準作業流程讓各校依循,讓教師依照各班需求規劃線上教學,相信會愈來愈好。 目前各校線上直播課程都以學科為主,但崇明國中教務主任蔡宗榮特別將國一的生活科技也加入直播教學。蔡宗榮說,他本身也在學習,覺得很新奇,但也充滿考驗。 崇明國中教英文的陳怡潔則說,她平常就有使用電子書的習慣,對於電子書的操作轉成線上教學蠻順暢的,只有停課首日大家比較忙亂。目前已進入停課的第二週,已漸漸習慣線上教學的模式和節奏,學生學習的狀況和掌控也漸入佳境。 篤加國小李浿圩教四年級自然,她表示真正實施線上教學後,深刻體會到要完成一次「全員出席」的線上直播課程,要克服諸多因素。除此之外,線上教學模式與情境有很大的不同,老師與學生都必須在短時間內適應,對於師生來講都是一大挑戰。 佳里國中教國文的許雅婷表示,幾天下來後已漸上手,目前以雙機上線為主-平板電腦(檢視學生上線狀況)及筆記型電腦(分享課程PPT、教材內容),雖偶有狀況發生,但學生也大致適應此上課模式。

Read More

推銷教學軟體 教局:沒這事

家長接到業者假藉線上教學來真推銷軟體的電話。 (教育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最近有學校接到家長反映,指接到自稱是教育人員要到家中指導小孩進行線上教學的電話,還有人上門要求入內。台南市教育局提醒大家不要受騙,教育局並沒有這種服務,接到這種電話請不要理會,且不能讓陌生人進入家裡。 根據家長提供給學校的簡訊內容,對方是來推銷教科書學習軟體,教育局表示,業者知道防疫期間學生有線上學習的需求,所以上門推銷相關商品。但目前現有的同步及非同步線上學習資源豐富,除了有教育局的公版直播課程,也有各校老師自己規劃的直播課程,沒必要再額外加購數位資源。教育局也強調,對自主學習資源會用教育局網站正式通知,不會派員上門逐一告知。

Read More

青春設計節 崑大最大贏家

崑大空設系畢業班學生在二0二一青春設計節創意競賽中,拿下建築與空間設計類金、銅獎及優選,為全國科大唯一在此類別獲獎學校。    (崑山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第二十屆畢業班學生發揮所學,在二0二一青春設計節創意競賽中,八件入圍建築與空間設計類,不僅囊括逾五成入圍名單,作品並獲評審肯定,拿下金、銅獎及優選,為全國科大唯一在此類別獲獎學校。 崑大空設系主任張郁靂表示,此次獲獎學生主要以當代觀點涉入都市與空間議題,並以多元設計方法來回應社會現象,且三組作品皆由第一屆系友杜立筠建築師所指導。近年來系上大力邀請多名傑出畢業校友回校任教,杜立筠便是一例。畢業系友返校執教也見證空設系深耕教育的優良傳承與典範,也讓系友們備感光榮。 金獎得主盧皓璿以「戀轉圜─首都慾望互文」作品回應當今手機作為互動與溝通的載體,在真實與虛擬內爆的時代命題,藉由首都台北之都市發展,討論至京華城的生與滅,以都市戀人作為主角,揭露戀人們心理狀態的不明確與多樣性,提出當代慾望的空間詮釋。盧皓璿另外透過手機掃描APP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成果,陳述空間設計的成果與創意,最終贏得評審團的青睞獲獎。 銅獎作品「致凝望─存在的七盞治癒明燈」,是陳佾霆透過細膩的都市觀察,介入新竹馬偕醫院至第六燃料廠舊址的線性軸帶,詮釋上帝在創世紀宣告七日的信仰儀式,轉化基地軸帶間的都市之患為存在的七盞治癒明燈。獲得優選的翁嘉宜創作之「浮夢遊廊─竹科地景的倒帶改寫」,則將竹科靜心湖倒帶至房地產炒作前的時空背景,以空間及詩文操作所浮現的夢「景」,來回應竹科人心中所需真實的「景」。

Read More

南台師培線上自主學習探究研討 線上互動熱烈

南台師培中心舉辦「二0二一自主學習的探究、實踐與反思學術研討會」,因應疫情採線上研討,發表近八十篇及口頭與壁報論文及分享,線上互動熱烈。 (南台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師培中心暨教育領導與評鑑所舉辦「二0二一自主學習的探究、實踐與反思學術研討會」,因應疫情嚴峻採線上研討會進行,除大會主題演講、兩場論壇,並進行近八十篇及口頭與壁報論文發表,參與線上交流研討逾一百五十人,線上互動熱烈。 南台師培中心王佳琪表示,自主學習是十二年國教課綱所彰顯重要的學習圖像,此次研討會以「自主學習的探究、實踐與反思」為主軸,安排一場大會主題演講、兩場主題論壇,以及十八篇口頭與五十八篇壁報論文發表。 大會主題演講邀請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洪詠善,主講「自主學習的探究、實踐與反思」。另首場「人文X科學話探究」主題論壇,邀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宋世祥主持,與談人包括桃園市大園國際高級中學校長朱元隆、高雄市教育局資訊及國際教育科、民權國小老師葉士昇、及民間機構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並安排五十八篇壁報發表論文,置於雲端供研討會參與者進行線上閱覽。 第二場「啟動創新:探究與實踐」主題論壇,則邀請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何曉琪主持,與談人包括東吳大學企管系創創基地執行長樊學良副教授、LIS情境科學教材執行長暨台灣線上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嚴天浩、新北市板橋高中老師顏椀君。 師培中心主任李金泉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時刻,雖然改變工作和學習方式,但大家仍參與線上研討會,學習精神令人敬佩,也期盼大家更團結一致克服困難,防疫不鬆懈,學習不中斷。

Read More

文藻EMI跨域人才養成 接軌國際及產業 55年的最強王牌

民國55年文藻是全台灣第一所外語專科學校 民國110年文藻外大仍然是台灣唯一一所外語大學  傳承55年來不變的使命與教育精神 在文藻外語大學你看到世界的縮影 善用外語的橋樑搭起你前往國際的人生    教育部設立雙語標竿大學與國際學院如火如荼,預計2024年達成目標「25-20-20」,讓至少有25%大二學生,英文能力在聽說讀寫達到CEFR B2以上的流利精熟等級,同時全校至少有20%大二學生與碩一學生,在其當年所修學分中的20%以上為全英語課程;而文藻卻能以無比的自信,展現多年來「全英語授課」(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之成果。 文藻外語大學是台灣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外語大學,1966年由天主教聖吳甦樂會所創辦,以教育工作為其主要使命,為地方學子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文藻創校之初,師長多為外國籍神職人員,故可堪稱60年代最具國際化的校園;秉持著以全人教育之理想為國家培養具國際觀外語專業人才;文藻外大透過語文教育及專業訓練,研究發展語文教學,服務社會。各語系除皆以目標語言授課外,為整合全校英語教學資源,推展本校英語教學特色、發展數位教學,提升學生接軌國際的溝通能力,同時設立「共同英語課程」為全校學生必修科目,文藻外大畢業生應完成24學分,較其他大學的6 ~ 12學分更加精實與浸潤,課堂中以全英文授課,落實並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除將英文學科訂為共同學習的科目外,配合教育部國際人才養成,轉型為大學後的文藻增設科系,獎勵教師開辦全英語課程(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從103學年度開始,文藻外大全英授課數已達495門,科目遍及四大學院各系、所、中心,例如:兒童英語讀寫教學、德國文化、基礎西班牙文、歐洲經貿專題、國際整合行銷與公共關係、美國政府與政治、媒體英文…等。本校外語教學系則是全國大學唯一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的系所,國際事務系則以國際事務知識為教學導向,兩系皆採全英語授課,培養學子掌握社會脈動與潮流變遷的能力;文藻國事系學生亦是全國大專校院中外交部獎學金獵人,自2019年起獲獎人數傲視全台,國際事務碩士學位學程第5屆應屆畢業生林文棟同學更以榜首之姿錄取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政治經濟學博士班,為文藻學弟妹立下值得學習的典範。 全英語課堂盛行於文藻校園各科系所,吸引國際選生選讀意願,國際化校園為各科系所注入新契機,嘉惠本地學生,增進學生於校園內與世界對話的機會;文藻外大辦學績效獲遠見雜誌及Cheers肯定,連續11年於私立大學9大能力指標獲國際觀與外語能力評選第一名;文藻全英校園根基深厚,除9級共同英文分級制度外,自96學年度建置全台唯一英/外語能力診斷輔導中心,(Language Diagnostic & Consulting Center, LDCC)提供校內學生免費的E化外語學習課程與輔導、多國語志工及國際學伴交流、完善的教師增能機制和全台首創之全英語教學認證與培訓,幫助文藻成功發展全英校園,提升畢業即就業的職涯競爭力。 文藻外大全英教學跨域人才養成,超過半世紀的文藻培育出3萬8千名卓越文藻人,遍及全球五大洲和外語文教、國際貿易、觀光餐旅、學術研究、外交事務等領域。甫上任的駐宏都拉斯溫曜禎大使、華能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于乃鳳董事長、KISS RADIO袁韻媫董事長、Hyatt集團廈門安達仕酒店邱書文總經理、世界耕義會李雅君創辦人皆為文藻校友。高教轉型,而島嶼國家需要大量外語暨專業人才,文藻外大在「國際化」辦學特色成效卓著,憑藉全英語教學,賦予莘莘學子世界觀與時代感,我們「將世界帶進文藻,領學生迎向國際」。

Read More

國小畢業考取消 成績採計評量

台南市延長停課因應措施。 (教育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疫情嚴峻,教育部宣布各級學校停課時程將延到六月十四日,各國高中因都已經考完畢業考,所以影響不大,但原本預定下週進行的國小六年級畢業考就確定取消,小六生這學期成績計算,將採計五月十八日前已完成的定期評量成績。 各高中高三畢業考都在停課前就考完,國三畢業考也在會考前進行,目前還沒考畢業考的就剩下小六生,由於停課時程將延到六月十四日,台南市教育局表示,因考慮時程未及辦理,因此取消小六畢業考,小六畢業生這學期的定期評量成績採計五月十八日以前的成績,而「畢業成績計算,考量有各別差異性,因此授權由各校課發會邀請家長代表討論後決定。」 部分國小校長表示,有些每學期考三次定期評量的學校,就是取這學期前兩次的評量成績,如果是每學期考兩次的學校,就是採計第一次評量成績,校方也會召開課發會並向家長說明。 另外,由於疫情仍維持三級警戒,教育部二十四日就宣布高中以下學校停辦畢業典禮,各國中小都停辦。局長鄭新輝指出,可以比照結婚先登記後宴客的方式,等將來疫情緩和,各校再逕行辦理。台南一中畢業典禮則將採線上直播的方式,學生不到現場,由校長、家長會長及校友會理事長等人到場致詞,並透過播放影片方式進行。 另針對國小一年級至五年級學生、國中一年級至二年級學生等在校生期末定期評量日期,原訂於六月十五日至十八日間辦理,教育局也授權學校於七月二日前擇二日舉行完畢。

Read More

南台餐管製作王船餅 送平安進社區

南台餐管系結合慶安宮刈香繞境活動,由老師帶領學生製作王船餅送至慶安宮祭祀祈求社區民眾平安。 (南台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餐旅管理系執行一一0年度高教深耕USR Hub種子計畫,與西港區公所、慶安宮、日照中心及善糖國小合作,聚焦在地食材與食品安全兩項議題,結合社區需求與在地特色,透過課程精進培育跨域人才,導入南台專業於場域實踐,推動與落實食農教育。 今年適逢西港慶安宮三年一次的刈香繞境活動,西港香科又有台灣第一香之美譽,南台計畫團隊與廟方共識以王船為意象,由餐管助理教授林政陞帶領學生製作王船餅,對於師生來說都是從未有過的挑戰。 王船餅的發想與製作,從圖檔意象的確認、開模的難度、餅乾成形與適合在地的口感,除需要跨領域合作外,也考驗著師生完成任務的精神,而疫情的關係更讓師生團隊感受開發王船餅傳遞平安是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此外,王船餅的開模圖檔是由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學生郭庭宇協助製作,首次參與台灣傳統文化及跟食物相關設計,技術上需要將王船縮小成餅乾的小巧尺寸,還需了解西港王船淵源,並保留王船精神與特色,例如西港王船桅桿上的鯉魚公,是平安的象徵。經過多次與慶安宮討論,成品以慶安宮過往的王船設計加上船側的「龍目」、船桅桿上的「鯉魚」及送王船的「平安」祈福意旨。 餐旅管理系師生所進行的配方創新與調製,加入「芝麻」在地化食材,手工製作王船餅不僅傳達健康外,也以「送王」即送王船的方式代表送走瘟神祈求全民平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