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紙芝居比賽 全台14隊交流

南台科大主辦全國高中職日語看圖說故事(紙芝居)比賽,透過融合圖畫與口語表達表演藝術,由宜蘭高商學生團隊奪得第一名。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主辦第十五屆「全國高中職日語看圖說故事(紙芝居)比賽」,共有來自宜蘭、台北及南投、台中等各地高中職十四隊參賽,透過競賽觀摩交流切磋,增進學生口語表達和溝通能力,由宜蘭高商學生團隊奪得第一名。 南台科大副校長王振乾表示,南台舉辦日語看圖說故事比賽,今年邁入第十五年,此比賽是以日本傳統的「紙芝居」為範本所設計的賽事,而日本的紙芝居是融合圖畫與口語表達的日本傳統表演藝術。希望透過這種表演藝術,一邊體驗這獨特的日文文化增進學習日語的動機。並以團隊搭配、角色分工方式,讓大家能達到互相觀摩學習,進而強化學習成效。 三月剛到任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文化室主任青木裕美、台南日本人協會理事長奧西克彥等人亦場為參賽學校學生加油鼓勵。青木表示,紙芝居是起源於日本的傳統表演藝術,深受日本孩童的喜愛,透過說故事者和聽者之間的交流而逐漸創造出故事的世界,之後產生共鳴,是紙芝居的美妙之處。 此次看圖說故事比賽所選用的日本故事題材,由《福娘童話集》授權提供使用。經激烈競爭成績揭曉:第一名宜蘭高商、第二名明倫高中、第三名台中科大(B)。佳作樹德家商(A)、樹德家商(B)、台中科大(A)。

Read More

橋中志工團包春捲 展現熱情

橋中志工團清明春捲研習,大家齊聚透過親手製作春捲學習包捲技巧,體驗傳承文化,凝聚熱情。(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清明節將屆,永康區大橋國中志工團規劃舉辦「春捲研習」活動,由志工團長謝婷諠帶領卅多位志工齊心協力準備食材,透過親手製作春捲學習包捲技巧,體驗傳統節慶文化的魅力,場面充滿濃厚的人情味,溫馨熱鬧。 橋中志工團目前共分為六個組別,包括交通、資源回收、晨間伴讀、醫護、圖書及美工組。在團長謝婷諠、副團長翁秋香與羅招釧帶領下,各組志工在不同領域發揮所長,無論是維護學生安全、推動環保、提升閱讀風氣,或是提供健康照護、校園美化等,均可志工們的身影,展現出高度的熱忱與責任感。 此次春捲研習志工團用心準備,內餡特別加入「鳳梨炒黑木耳」,酸甜交融的獨特風味,不僅讓春捲口感更具層次,也象徵著志工團的精神—融合不同元素、用心付出,傳承文化,為學校帶來更多溫暖與活力。正如這道特別的內餡,志工團的熱情與創意,讓每一次活動都充滿驚喜與感動,也讓師生深刻感受到滿滿的關愛與支持。 志工團一直是橋中最堅實的後盾,不僅支援校園活動,還無私陪伴學生學習與成長,使學校成為更具凝聚力與溫度的學習場域。校長謝連陽感謝團長謝婷諠的用心帶領,讓志工團成為學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感謝所有志工的辛勞與奉獻,讓橋中因愛而更加美好。

Read More

中原大學發布AI教與學問責報告 推動人工智慧教育再升級

  中原大學發布AI教與學問責報告,推動人工智慧教育再升級。(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變。中原大學長期關注AI對教育模式的影響,積極透過資源整合與師資培訓,全方位提升AI教學與學習的環境。根據校方最新發布的《AI教與學問責報告書》,統計上學年度(一一二學年度)AI教學情形,中原大學共開設五百零四門融入AI教學的課程,AI教育已深植於中原大學教學體系,學習模式迎來全面革新。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二十六日表示,AI已成為未來社會與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教育必須與時俱進,以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中原大學透過每年發布《AI教與學問責報告書》,除了定期精進AI教育,也記錄了如何以創新技術實現全人教育的核心價值,讓中原學生在AI時代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中原大學教務長皮世明進一步指出,中原自一一零學年度起,已將程式設計的基礎AI課程列為全校新生必修,全面落實AI基礎教育。同時,致力於發展跨領域的AI專業課程,涵蓋電資、工、商、智慧運算等學院,讓AI技術與各專業領域緊密結合。 為進一步強化AI教育與產業的鏈結,中原大學持續深化產學合作,攜手全球AI領導企業NVIDIA成為全台首間加入「AI University」計畫的私立大學,推動高階AI技術的應用與研究,且已有三位教師取得NVIDIA DLI(Deep Learning Institute)深度學習師資證照,將進一步提升AI相關課程的教學品質與實作訓練,指導學生更深入理解AI科技與產業趨勢。 此外,中原大學建置C-learning開放式教育平台,提供AI相關課程,鼓勵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讓AI學習資源得以與全球共享。在競賽表現方面,中原大學資管系學生參加「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已連續七年獲得「產學合作組」第一名,充分展現學校在AI人才培育上的卓越成效。

Read More

中華藝術學校春季藝術展演 「藝起青春」結合AI動畫

中華藝術學校2025春季藝術展演「藝起青春」系列活動登場。(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中華藝術學校2025春季藝術展演「藝起青春」系列活動,25日起在高市府四維行政中心盛大開幕,展出該校同學逾千件的琳瑯滿目作品;特別的是,今年還將前校長吳梅嵩作品結合AI動畫技術,除追思他對華藝的貢獻與藝術風采,更引領大家體驗多元豐富的藝術教育結晶,值得各界關注,為華藝師生的亮眼表現而喝采。 中華藝校表示,今年的春季展演系列活動,內容豐富多元,在視覺藝術上,有美術、廣告技術、時尚工藝的展演;在音像藝術上,有電影電視廣播的多元作品,也有多媒體動畫,包括AR虛擬導覽等新興科技的展現。 此外,華藝也特別安排創客體驗,讓大家一起投入藝術創作,在特展呈現藝術教育的跨域、國際及科技發展,像是AI科技的素材與資源,就導入課程中。 中華藝校春季藝術展中,將前校長吳梅嵩作品結合AI動畫技術,除追思他對華藝的貢獻與藝術風采,更引領大家體驗多元豐富的藝術教育結晶。(記者王正平攝) 華藝董事長呂惠美指出,該校為讓學生有更多表現自我的舞台,以一年兩季的「春季」與「秋季」展演模式,呈現同學們的學習成果,亦從校內開始,延伸擴及到市府四維中心、大東藝文中心,這樣的表演形式,深獲各方肯定。 她強調,從獲頒第一屆藝術教育貢獻獎績優學校,108課綱藝術群前導學校,以及四度代表高市府赴日參加八王子祭典,以及內門宋江陣開幕演出等,證明中華藝校是藝術教育的領頭羊,尤其當年她將建功中學轉型為藝術學校,不是大膽的決定,而是其人生中最明智的抉擇。 值得一提,這次春展華藝校方特規劃前校長吳梅嵩的9件畫作,運用AI科技融入教學方式,以創新手法詮釋他的作品,觀賞者可用手持式行動裝置,進行AI數位瀏覽,欣賞吳梅嵩作品的「文學性」與「教育性」,以及追尋他「創意不離手,藝術帶著走」辦學理念與核心價值的腳步。

Read More

戲曲學院《春季藝術季》登場 高職部公演《樂 ‧ 聚》揭序

(台灣戲曲學校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年度《春季藝術季》登場,一連兩天由戲曲音樂學系第19屆高三同學隆重推出畢業公演《樂 ‧ 聚》揭開序幕,演奏包括笙、二胡、笛、揚琴、嗩吶等多樣樂器獨奏,同學個個展現精煉技巧,呈現「¬吹拉彈打」的人才培育基地的學習成果。 戲曲音樂學系陳鄭港主任表示,戲曲音樂學系創立30餘年,培育不少傳統戲曲文武場演奏人才,優秀校友遍布京劇、歌仔戲、客家戲、北管、南管及崑曲與跨界樂團等表演藝術領域。近期在「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囊括三大獎,高職部與學院部雙雙獲得「絲竹室內樂」的特優獎項,而學院部在「國樂合奏」項目,亦同樣獲得特優的佳績,成果豐碩。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春季藝術季》由戲曲音樂學系高三畢業公演《樂 · 聚》揭開序幕。(台灣戲曲學校提供) 這次的高三畢業公演《樂 ‧ 聚》由戲曲音樂學系林守珍老師主持。演出以「為戲曲、為音樂而聚」作為主題,選取旋律優美、音色豐富、技巧性十足的樂曲,由《戲鑼鼓魂》開場,同學輪番登台,演奏包括《巾幗》、《挽淚》、《彩虹甲蟲-赫拉特克拉》等26首多元曲風,也展現戲曲音樂有機生命力。 戲曲學院校長李揚表示,此次公演同學們各展絕技,從笙、笛、琵琶、中阮、大提琴、揚琴、嗩吶、月琴等多項獨奏,以及由鑼鼓及音樂結合的大合奏,尤其演奏曲目有傳統京劇選段、古曲新編的樂曲,更有中西音樂和傳統新創曲風的火花,可說精銳盡出。 呂承壕笙獨奏《笑傲江湖》。(台灣戲曲學校提供) 一連兩天的畢業公演,學子展現六年學習成果,家人親友捧場支持,畢業生除了上台演奏展現實力,也製作校園回憶影片,感謝師長們的教導和家長的支持與栽培,場面相當溫馨。 戴凱翔揚琴獨奏《聽說》。(台灣戲曲學校提供) 帶領學生六年的導師連曼廷說,同學六年來的學習,不只是對音樂技巧的磨練,也學習如何在團隊中協作,每一次的排練與演出,都是對耐心、毅力和專注力的挑戰,非常感謝家長的肯定與信任,同學互相支持的情感,以及畢業學長姐回來支持,展現對戲曲學院深厚的情感。 林敏昕琵琶獨奏《晚秋》。(台灣戲曲學校提供) 戲曲學院今年堂堂邁入第68年,一連串的各系高職部春季公演將陸續登場,包括5月10日客家戲學系演出《紫石街》、5月16至18日民俗技藝學系推出《啟航》及劇場藝術學系演出《女女女女女》、5月24及25日歌仔戲學系演出《楊宗保與穆桂英》、6月7日京劇學系獻演《京韻春曉》等,展現戲曲生力軍在戲曲學院學習的成果。 蘇秉乾京胡獨奏,與小樂隊精彩演出。(台灣戲曲學校提供)

Read More

南化國小畢業單車行 挑戰60K

  南化國小努力做訓練,以利畢業南美單車行活動。(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南化報導 南化國小與西埔國小全年全日跨校合作,今年十八名六年級畢業生,將一起完成南化至美濃來回六十公里單車畢業行,近日學生們加緊跑步訓練,增強體力,傳承南化國小的畢業傳統。校長張理誠表示,畢業生南美單車行,將培養學生毅力和體能。 南化國小努力做訓練,以利畢業南美單車行活動。(記者張淑娟攝) 張理誠表示,自民國一百零六年就舉辦畢業生南美單車行,至今已邁入第八年,三十一日將再次啟程,由南化國中前自行車隊指導老師王榮俊領騎,帶領今年南化和西埔兩校十八名畢業生,由南化國小出發前進美濃。為了讓學生能有好腳力,從上學期開學就進行社區晨跑訓練,培養畢業生的體能。 近日在南化都可以看到學生們路跑的身影,特別的是因應西埔國小即將停辦,目前西埔國小十六名學生已全數在南化國小上課,所以西埔國小的畢業生也將一起參加今年南美單車行,總計兩校的六年級學生有十八人,是歷年來參加的學生數較多的一次。 為確保學生沿途安全,除由老師王榮俊擔任領騎員外,全興再生資源公司也與學校合作,由該公司安排五名專業的陪騎員,將依學童體力進行分組並全程陪同,同時學校的老師也會陪騎,提供畢業生最周全的南美單車行程。張理誠表示,爬合歡山及騎單車是南化國小優質的傳統課程,每次帶學生們完成任務,都讓學生留下難忘回憶,日前合歡山行雖遇寒流未能攻頂,但仍給學生美好的體驗。

Read More

永仁高中林書褘、黃翊倢獲選優秀青年

  永仁高中國三生黃翊倢(左)與高三生林書褘(右),雙雙獲選一一四年度台南市中等學校優秀青年。(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仁高中高三林書褘與國三黃翊倢兩位學生,憑藉國語文、閱讀、運動競賽等卓越表現,雙雙獲選為一一四年度台南市青年節中等學校優秀青年,展現出色的學習力、領導力與競技實力,為校爭光。 高三生林書褘在校內表現優異,擔任一一二學年度班聯會會長,曾獲國語文朗讀競賽第二名、全國高中閱讀心得競賽甲等,並參與二0二四永仁高中國際教育精進計畫赴馬來西亞交流活動。在校外更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擔任台南市第七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一一三年度台南市社會局遴選中央兒少代表遴選委員,以及二0二四台南市高中職學生會交流培力工作坊副召集人。 林書褘亦是二0二四國教署赴韓人權教育交流計畫學生代表,並參與二0二四年台灣歷史博物館故事台灣特展擔任策展青少年。此外,林書褘曾代表學校於第六屆國教署「學生與署長有約」擔任南區學生代表,展現優秀的表達與思辨能力。 國三生黃翊倢則在學術與運動領域皆有亮眼成績。校內擔任班長、康樂股長與地理小老師,學業成績長期維持班級前二、校排前三,並在法律達人競賽中進入台南市複賽。運動競技方面,他在滑輪溜冰領域屢創佳績,於台南市、市長盃、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等賽事中屢奪冠軍,並於一一三年聯合運動會國中男子組速度過樁對抗賽中打破大會紀錄。 黃翊倢更代表台南市取得一一四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資格,並在二0二四 CHUNCHEON WORLD INLINE FREESTYLE CUP國際賽事中榮獲亞軍。

Read More

南市獲健康促進特優縣市四連霸

  南市教育局與府城木偶劇團攜手合作辦理健康促進校園巡迴宣導活動。 臺南市長期致力於打造健康學習環境,深化學生健康知能,持續結合學校透過多元方式將健康觀念向下扎根,連續四年獲教育部國教署「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特優縣市」獎項,彰顯市府與學校攜手努力推動健康促進的成效。 市長黃偉哲表示,面對少子化,每個孩子的健康都彌足珍貴。落實校園健康促進推動是重要的教育政策,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為目標,除了落實健康政策,還需家長配合,親子共同參與,藉由自主健康管理及營造良好環境,讓健康議題在校園落實推動,培植學生健康行為,並能倡議健康理念,一代人影響三代人,進而推廣到家庭與社區,才能讓健康促進永續發展。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涵蓋視力、口腔、體位等多方面的健康管理,根據最新的健康統計數據,南市學生在視力、口腔的健康數據持平穩定,一一二學年度國中小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國中小學生視力不良就醫率、國中小學生未治療齲齒率、國中小學生齲齒複檢率等,皆優於全國平均值,健康體位部分也逐年進步。 教育局鼓勵學校針對學生健康問題擬定解決方案進行前後測,以重點議題發展校本特色,同時也規劃多元豐富的特色活動,辦理答喙鼓比賽、視力保健偶戲校園巡演、健康知識大挑戰及營養教育巡迴列車等,透過健康政策、學校課室教學、健康活動及校園環境改善等措施,提升學生的健康素養,建構友善健康校園文化。 教育局進一步表示,榮獲特優縣市殊榮代表對過去成就的肯定,也激勵未來的健康發展,將繼續強化健康促進政策,依實際需求優化既有措施,鼓勵學校將健康議題融入課程教學,結合社區資源,營造學生健康生活與成長的學習環境,以期持續改善學生健康狀況,為未來奠定更堅實的健康基礎。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廣告)

Read More

掰啦 女孩走進現實與意識交錯空間

  南大戲劇系114級的畢業製作《掰啦 女孩》。(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應屆畢業生推出《掰啦 女孩》的畢業製作,上週已開演三場,預計二十八至三十日還會在南大榮譽校區多功能實驗劇場再演出三場。南大表示,本次製作由戲劇系王婉容教授指導,並獲涴莎藝術展演中心及中和境北極殿管理委員會支持,歡迎民眾走進劇場,一同感受這場深刻而獨特的戲劇體驗。 南大戲劇系表示,《掰啦 女孩》由劇作家馮勃棣創作,以「語言」為核心,透過層層交錯的對話與獨白,呈現主角內心的矛盾與掙扎。劇情聚焦於一名與自身意識不斷對抗的女孩—韓茵,在她的世界中,存在著三個揮之不去的「人」。 南大戲劇系指出,這不僅是探討心理狀態的作品,更映照出當代社會在資訊爆炸與價值觀衝突下,人們與內心對話的掙扎。透過細膩敘事與獨特的視覺語彙,引領觀眾進入現實與意識交錯的空間,見證主角如何在破碎中尋找完整的自我。 本次畢業製作凝聚南大戲劇系一一四級學生四年來的努力,從文本創作、舞台設計、燈光音效到演員排練,每個環節皆展現對劇場藝術的投入與熱情。

Read More

新豐高中與日本聖光學院中學校交流

  新豐高中與日本靜岡縣聖光學院中學校師生交流,互動熱絡。(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歸仁報導 國立新豐高中日前熱烈迎接日本靜岡縣聖光學院中學校師生到訪,雙方透過國際教育聯盟聯繫,彼此交流探討「日本在台南留下的記憶」,並利用科技進行有趣的線上遊戲,日本學生也分組進行課程交流報告與才藝表演,雙方互動熱絡。 新豐高中校長楊榮仁以日語問候靜岡縣聖光學院中學校師生,希望未來兩校師生可以透過IG或Email多聯繫,以強化彼此的情誼。他表示,台南是一個人文氣息非常濃厚的城市,歡迎大家多來台南走走;希望未來有機會到日本拜訪,相信這次交流對兩校學生的國際視野一定有很大的提升。 為了表達歡迎之意,新豐高中準備了代表台灣文化的茄芷袋與珍珠奶茶,讓日本學生親身體驗台灣的獨特風情。聖光學校也贈送代表「富士山希望」的精緻紀念品給新豐高中。 接著分組課程進行,新豐高中的學生與日本學生交流議題探討─日本在台南留下的記憶,學生分別從食物、建築、產業及信仰分析日本對台南至今的影響,並利用科技進行有趣線上遊戲,日本學生也分組進行課程交流報告及才藝表演,雙方互動熱絡。另有藍晒明信片手作、天文星象設備參觀等,並入班與學生進行餐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