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師生探索蘇厝滯洪池

在蘇林社區發展協會協助下,安定國小師生探索蘇厝滯洪池生態,現場彩繪、練習撒網。 (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安定報導 安定區蘇厝滯洪池以生態棲地維續為優先考量,近來阿勃勒步道爆紅,加上王船意境的地標造景下,成為地方新興景點,社區也請來國小學生,舉辦生態解說教育課程,在蘇厝、蘇林社區居民及安定國小師生近百人造訪滯洪池,深入探索,讓愛護河川與生態環境的知識從小扎根。 在蘇林社區發展協會協助下,安定國小師生探索蘇厝滯洪池生態,現場彩繪、練習撒網。(記者林相如攝) 蘇厝滯洪池面積約四十一點五公頃,滯洪量達一百四十萬噸,為台南最大的滯洪池,是一座結合防洪安全、生態教育、水利人文解說與休閒遊憩的多功能滯洪池,水利局除了留設有生態棲地維續區外,配合棕沙燕生活特性,也建造土堤,營造棕沙燕生態觀察解說據點。 蘇林社區發展協會表示,活動以在地居民與鄰近學童為主,先透過室內課程學習認識滯洪池周邊物種,了解生物習性、特徵,過程中更以生態小遊戲加深學生的印象,再移到蘇厝滯洪池實地上課,由學生實際學習使用拋網、認識魚類,並透過畫筆彩繪記錄,讓課堂知識落實到實務操作。 蘇林社區發展協會也說,滯洪池完工至今,已有許多民眾利用早晨或者傍晚,於堤頂休憩散步,欣賞傍晚的夕陽餘輝,相當愜意,也希望從地方居民做起,提高對周邊環境的認同感,希望經由這次活動,開啟對生態環境的興趣,將蘇厝滯洪池的美,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Read More

送愛瑞復 米商捐米三百公斤

經議員洪玉鳳媒合,愛心米商捐米給瑞復益智中心。(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瑞復益智中心照顧弱勢民眾,然近年來景氣不佳又受疫情影響,捐款日少,議員洪玉鳳繼日前媒合西區扶輪社捐款,再度媒合米商吳東信捐贈三百公斤白米給瑞復,解決大小朋友無米之炊,得以飽餐。 成立近五十年的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總計收容三百多名身心障礙暨發展遲緩者,從嬰幼兒兒童及成人都有,進行生活訓練、工作技能,去年並成立「3+1CRPD」社團表演舞蹈,雖只是簡單動作,大小朋友卻花了年餘才學會,社團接受外界邀約表演,除協助孩子融入社會,也能藉由表演,獲得成就感。 受到疫情影響,瑞復收到的捐款日漸減少,今年二月過年前,洪玉鳳甫媒合西區扶輪社捐贈二十萬元,解決瑞復燃眉之急,當時社友李際春參觀瑞復環境後,相當感動,自掏腰包加碼捐出五十萬元,令人感動。 照顧者眾,缺錢又缺糧,洪玉鳳再度媒合米商吳東信捐贈三百公斤的白米給瑞復,希望能夠讓瑞復大小朋友吃飽飽。吳東信先前也捐贈三百多公斤白米給大內國中舉重隊,為選手加油打氣。 洪玉鳳說,大內舉重隊成員多出身弱勢家庭,希望藉由在運動場上揚眉吐氣、翻轉人生,吳東信當時也是二話不說低調捐助,並允諾繼續支持,在得知瑞復近年來也是寅吃卯糧,動支原本欲興建安南分部的款項,支應學員生活日常,再度施愛,善心令人感動。

Read More

進學兒童才藝發表 卅日登場

進學國小舞蹈班學生將在舞蹈成果晚會上帶來精彩演出。(進學國小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進學國小將於三十日晚間六點起,在校內操場舉辦普通班兒童才藝發表會暨舞蹈班的舞蹈成果晚會,節目內容豐富而多元,歡迎大家前往欣賞,並給孩子們鼓勵。 為了給孩子表演的舞台,進學國小每年都會在春夏之際,盛大舉辦一場兒童才藝發表會暨舞蹈班夜宴,這場晚會的表演比照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之規格,不同的是將表演場所移至室外,架設專業音響與燈光,以天為幕、以地為席,並開放讓社區民眾及家長進場。 節目將由戰鼓隊學生以「鼓動2021」揭開序幕,接著是活潑可愛的幼兒園小朋友「鈴鼓舞」,還有一年級的舞蹈演出、榮獲進學之星學生所帶來的「Candy Bomb」及六年級的「This is me」表演。後半場則是舞蹈班學生演出的九個舞碼。

Read More

南應視傳系生奪德iF設計新秀獎

南應大視傳系學生以「小琉球廢棄玻璃瓶」為主題,設計出落實解決問題機制的「琉島不留瓶」作品,勇奪二0二一德國iF設計新秀獎。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從報紙閱讀得知小琉球玻璃瓶無法處理問題,而發想以「小琉球廢棄玻璃瓶」為主題,設計「琉島不留瓶(Lambai Boutle)」作品,讓遊客至小琉球玩時帶走玻璃瓶,落實解決問題機制,勇奪二0二一德國iF設計新秀獎。 「琉島不留瓶」作品,是由視傳系學生傅翔群、李承宗、吳哲安、吳奇諺組隊,以「小琉球廢棄玻璃瓶」為主題設計創作。計畫指導老師陳黎枚表示,同學們從去年暑假開始進行實地探勘,採訪當地環保組織與文獻資料的收集分析問題,再透過團隊設計出能落實的解決問題機制,實屬難能可貴。 小琉球玻璃瓶離島計畫是透過回收重新改造、設計及制定一套解決堆積於小琉球島上無數玻璃瓶離島機制,以達循環設計的精神,創作以小琉球自然人文為主題的「琉島不留瓶」多功能玻璃存錢筒,初期運用其來籌措玻璃瓶離島經費,中期建立大眾相關自然人文與環保概念,遠期目標創建回收玻璃瓶處理工廠。團隊學生說,琉島不留瓶主要是想達到讓遊客來到小琉球玩時,帶走設計有內外瓶的兩個玻璃存錢筒。 南應大視傳系學生團隊二0一六年以「Where next」在上萬件作品中獲選百大,二0一七年以「ONE RACE-HUMAN RACE」獲得iF設計新秀獎,二0二一年再以「琉島不留瓶」獲獎。

Read More

台9線最吸睛風景 高雄大華國小單車畢旅 37生風雨中完成挑戰

大華國小37名學生完騎140公里畢旅。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鳥松區大華國小連續第五年畢業生單車畢旅,今年學校改變地點拉長里程,將挑戰單車畢旅移至花東地區;37名畢業生從花蓮東華大學出發,歷經七個小時半扺達台東鹿野,完成全長140公里的單車畢旅,親手領取「完騎獎座」。 大華國小邵秋桃校長指出,24日清晨師生們在風雨中出發,10分鐘後大雨停了,一度還有陽光藍天出現,就像洗三溫暖一樣,大雨轉小雨,小雨轉微雨,微雨轉大雨,如此善變詭譎的天氣,大大增加了騎車的難度。 大華國小37名學生完騎140公里畢旅。 (記者王正平翻攝) 難得的是,綿延近一公里,穿著時尚車衣的車隊穩定地前進,沒有人抱怨,沒有人放棄,每個孩子都相信自己能完騎,這絕對是今日台九線上最吸睛動人的畫面。 這次大華國小畢旅較歷屆4年增加了20公里的路程,花東地區景色美不勝收,但崎嶇高低道路不少,尤以上高坡更為吃力,更遇上風雨,有的學生騎到單車輪胎都破了,也有人說屁股很痛,但畢旅只有一次,每個人仍奮力挑戰不放棄;清晨6時30分出發,於下午2時扺達目的地。 學生黃湘婷說,畢旅只有一次,所以堅持挑戰完騎留下回憶;黃湘婷說,單車畢旅前,自己還不會騎腳踏車,都是志工爸媽們不厭其煩的教導,一開始真的非常的害怕緊張,第一次騎就撞倒了,第二次直接撞進樹叢,最後才慢慢抓到平衡感,感到很興奮,謝謝大家一路不斷鼓勵,才能完騎領到獎座。 邵秋桃校長與師長們全力的支持配合單車畢旅,邵秋桃校長更是身先士卒,率領教師群加入騎乘行列,全程陪伴畢業生們練騎,家長會長張惠華及親領的美少女豪華應援團更是團練活力的來源,歷任會長儘管孩子都國高中了,仍然年年回歸,經驗傳承,將畢業騎乘延伸成大華最吸引人的傳統。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陽明家具木工科 首屆4人畢業

陽明工商家具木工科著手培育優質的木工人才。(記者林相如攝) 陽明工商家具木工科是台南唯一擁有木工科系的高職,設立至今三年,今年將有第一屆畢業生,校長吳榮堂說,今年雖然只有四名畢業生,但其中一名畢業生謝羽柔,已順利通過家具木工乙級檢定,表現相當優異,成為該校家具木工宣傳的活招牌。 看到木工產業缺乏專業人才,陽明工商三年前在教育部重點產業人才培育計畫的支持下,設立家具木工科,學生選讀學費全免,三年前招生雖然只招到四名學生,但第二年就招收到十幾名學生,第三年則招到二十幾名學生,招生情況越來越好。 吳榮堂表示,家具木工科除有學校聘請的專業老師外,學校也與勞動部雲嘉南分署合作,由分署提供更專業的設備與老師,進一步指導學生家具木工的專業,另外市府文資處也與學校合作,開辦家具修護工坊專業課程,由文資處安排專家王永源老師,指導學生家具木工修復的專業技能,在各方資源的挹注下,家具木工科的學生,能見習到更多與家具木工有關的專業,對於技能的精進,助益不少。 雖然家具木工科剛成立時面臨到招生的困境,吳榮堂說,但後來的成效越來越好,因為學費全免,加上又能習得一技之長,一技在手、生活無虞,看好未來專業木工缺工的情況,前途看好,加上專業的師資培訓,陽明工商家具木工科值得青年學子選讀,替自己培養優秀的木工技術,在木工的專業領域,發光發熱。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碩士生陳孟言 會玩會念書

崑大環工系碩一研究生陳孟言除在守護河川專業領域表現亮眼,也是校內搖擺劍玉隊長。(記者汪惠松攝) 崑山科大環境工程系碩一研究生陳孟言具備優秀統籌協調能力,不僅在守護河川專業領域上表現亮眼,並參與環工USR計畫解說導覽中水淨化再利用系統,另他也是校內搖擺劍玉隊長,推廣劍玉活動,已是合格的劍玉教練。會玩又會讀書,相當受歡迎。 高中就讀新化高工普通科的陳孟言,因有感於環境需要保護,立志成為治療地球的綠醫生,便藉由高中申請入學管道進入崑大環工系就讀,大學畢業後,因體認到職場上的環境保育議題不斷被引發討論,業界對環工專業人才需求迫切,決定繼續攻讀環工系碩士班,再精進環工專業知識,充實環保技能。 陳孟言的社團表現也相當活躍,現任崑大搖擺劍玉隊長,並同時參與崑大向日葵義工社,曾擔任多次幹部、課程小老師、系上老師教學助理等,就讀碩士班後負責帶領環工系「水環境守護志工隊」執行污染巡守、通報、水質監測及教育宣導等河川守護行動。另他亦積極參與環工系USR計畫,能專業解說導覽中水淨化暨再利用系統。 陳孟言說,劍玉是一種傳統遊技的傳承,至今也演變成一種運動,因其有訓練集中力及平衡感之效果,從小朋友到年長者皆可藉由劍玉活化腦細胞及維持健康,最基本的玩法是將球拋出後,再想辦法用左右側的杯子(大小皿)接住球,或用上方的劍尖接住球。 他說,其父母引導他從小就學會自我管理,也尊重他的決定,使他愈來愈獨立,養成了時間管理的習慣,是自己一輩子的收穫。劍玉不但是他在課餘時間最佳玩伴,也能訓練專注力,總讓他愛不釋手。 環工系主任許蕙琳表示,陳孟言會讀書又會玩,也積極安排人生目標努力往夢想前進,積極且樂觀態度,是值得系上學弟妹們學習的榜樣。她期許陳孟言能持續努力,並藉由自身影響力帶動系上學習氛圍,感染大家一起朝目標努力前進,也能為自己積極爭取榮譽。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文賢推多元社團 試探優勢潛能

仁德區文賢國小在新化林場進行才藝社團表演。 (記者黃文記攝) 仁德區文賢國小推展多元社團,協助學生試探優勢智能發揮潛能,建構學生多元展能舞台,三月下旬在國立中興大學新化林場舉辦才藝社團成果發表會,展現學生允文允武的才藝,當地的口埤實驗小學則唱西拉雅歌曲交流。 文賢國小校長蔡玉仙表示,該校結合新課綱精神,申請教育部偏鄉活化課程專案計畫,著重學生學習成效外溢效益,強調戶外教育及對外展演分享。才藝表演節目由廣東獅開場,二胡、太平歌、婆姊藝陣及武術接序表演,其中穿插口埤實小西拉雅歌曲演唱。 展演後,全校學生在林場進行生態導覽、種子手作、定向越野及攀樹等體驗課程。有學生表示很喜歡手腳並用、具有挑戰性的攀樹課程;也有學生覺得定向越野很好玩,不能盲目亂跑,要看懂方位才能找到標的物。 蔡玉仙感謝台灣星堡保全公司、長江欣業公司贊助師生午餐及課程教師鐘點費,中興大學新化林場免收場地費,讓該校學生能在生態豐富的林場進行各項體驗學習,普及山林教育 新化林場場長吳佾鴻表示,該林場是台南市的後花園,廣大的林場是一個優質的休憩及戶外教育場域,歡迎大家到林場進行生態體驗或休憩。 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指出,文賢國小學生到林場表演,讓口埤學生有機會與外校交流;口埤實小致力於復育西拉雅語言,現場由二年級的小朋友演唱早安歌與數字歌,讓文賢師生有新鮮的感受。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應大7年制美術系 常勝軍

南應大七年制美術系學生努力學習技巧,精進自我繪畫能力,一0九學年度逾百名學生榮獲多項美展獎項,藉由舉辦美術節活動回顧頒獎表揚同學的表現。 (記者汪惠松攝) 台南應用科大七年一貫制美術系以多元方式教學,學生努力學習技巧,精進自我繪畫能力,一0九學年度已有超過百名學生榮獲多項美展競賽獎項,藉由舉辦美術節活動回顧進行頒獎,以溫馨、勵志且榮譽的氛圍,讓獲獎同學深感榮耀與備受肯定。 南應大美術系教學理論與實務結合並重,七年一貫制學生團隊憑藉多年努力與堅持,不論是傳統媒材注入新觀念,或新媒材的開發創作,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努力學習精進自我繪畫技巧能力,一0九學年度包括二0二0年台南美展、台南市、全國學生美術比賽、雄獅夏季薪藝獎、雅蒂斯、第二十二屆梅嶺獎美術比賽等,共逾百名學生獲獎。 在這些美術競賽中,南應大美術系學生們在各種媒材類別項目中皆有斬獲,不論是西畫、水墨、書法、平面設計、漫畫和版畫等形式,均獲得優異成績, 其中台南美展共計四十四人獲獎,西方媒材類由李貞潔「人體」作品勇奪第一名,並被評選為最高榮譽僅三個名額的「台南獎」,第二名由盧芷苡獲取;另立體造型類則由劉濬磊摘下第三名獎項。 台南市學生美術比賽西畫類第二名由李昀臻、陳諺紳獲得,第三名林鈺凱;水墨類第一名陳竑綸、林旭;書法類第一名姚思辰,第三名汪奇潤、謝佳勳;平面設計類第二名許程畬、林君瑜。 全國學生美術比賽由姚綵情和黃宥維獲大專美術系組西畫類特優;版畫類劉品悅獲得甲等;漫畫類則是由呂文綺奪取甲等。此外,第二十二屆梅嶺獎全國學生美術比賽由鍾庭嘉獲取高中組優選。 雄獅夏季薪藝獎更是囊括重要獎項,國高中職、大學組金獎由孫毓玟獲得,張仁奪取銀獎,銅獎由周倩文拿下。至於雅蒂斯美術賽由林千瑜與周威丞摘取優選獎。教學團隊期許這群出類拔萃的學子能夠成為台灣藝壇的生力軍,在藝術創作領域大放異彩。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台灣首隻亞洲象骨骼標本 崑大揭牌

崑大創辦人閔蓉蓉(左七)在校慶中與崑山中學董事長吳政翰(左四)等人,共同為台灣第一隻亞洲象的動物骨骼標本「丸子小姐」舉行揭牌儀式。(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全校師生二十四日以辦喜事的心情歡慶學校生日,故創辦人李正合夫人閔蓉蓉並帶領董事長曾韋龍、校長李天祥、校友會總會長許幸娟、崑山中學董事長吳政翰等人,共同為台灣第一隻亞洲象的動物骨骼標本「丸子小姐」舉行揭牌儀式。 「丸子小姐」原為遠東大馬戲團的表演台柱,民國五十二年八月不慎失足受傷, 因傷口感染引發器官衰竭死亡,時任崑山中學校長的李正合,接受當年成功大學校長閻振興委託,將象體運至崑山中學對面土坡掩埋,民國五十五年挖出經掩埋三年的象骨,送往台大製作標本後送回崑山中學,由李正合親自製作鐵架連接骨骼,使象體展現原有形態,提供教學運用,此舉成為當年教育界的一大盛事。 崑大故創辦人李正合當年一手催生的「丸子小姐」象骨標本。 (記者汪惠松攝) 今年二月,李正合辭世道範長存,其生前對當年一手催生的「丸子小姐」象骨標本念茲在茲。崑山中學董事長吳政翰昨日在參與「丸子小姐」骨骼標本揭牌活動中表示,因素仰李正合創辦人的無私教育精神,特別委請台南市樹谷生活科學館長朱正宜對象骨標本進行無償補強修護後,將象骨標本無限期的借予崑大陳列,感念李正合生前對崑山中學、崑山科大,乃至於我國技職教育的付出奉獻與功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