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角鏡>開擴視野 港尾童走讀社區

港尾國小積極安排戶外走讀活動,書城也能是學生上課學習的場域。 (記者林相如翻攝) 麻豆區港尾國小落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帶領學生走出校園,積極舉辦在地閱讀的走讀活動,包括台南的書城、電影院等場域,甚至基隆海科館,都是學生走讀的地方,校長李啟榮說,將教室拉到戶外各場域,讓學生有不同的見聞,也能開啟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為了拓展學生視野,深耕在地體驗,雖然港尾國小屬於偏鄉小校,資源有限,但校方積極尋求外界的支援協助,安排在地閱讀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除帶著學生到市區的書城逛書店,了解圖書的分類維護、書店的經營管理等外,也在善心人士的贊助下,每人都可以在書店買一本喜歡的書帶回家。  電影院也是學生走讀學習的場域,老字號的全美戲院也招待學生免費觀賞具環保議題的電影,還能欣賞到國寶級師傅顏振發栩栩如生的電影畫作,藉由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拓展視野,激發更多的學習興趣。  李啟榮表示,為孩子開拓視野,增加生活經驗,學校不怕麻煩,積極安排各式各樣的戶外教育,除在市區逛書店、看電影外,還要遠征到基隆海科館,帶全校學生進行兩天一夜的戶外體驗課程,讓學生有更寬廣的視野,有全新的學習挑戰。  李啟榮強調,新課綱的調整,鼓勵學生多元的學習方式,雖然小校的資源較匱乏,所幸有各界善心人士與公益團體的支持,讓學校能安排更多戶外體驗課程,滿足學生的求知慾。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中華學園>圖畫書法賞析

再見全壘打 ◎鄭景睿  台南市永福國小三年一班 安平虎鯨禪繞畫 ◎張仁豪 台南市復興國中一年七班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校友變志工 龍船分校一家親

龍船聯誼會吸引不少校友和曾在龍船服務的退休人員加入,每年兩次聯誼會都熱情參與。 文圖/記者林偉民  龍崎區龍崎國小龍船分校創校一百年以上,因處偏遠山區,居民生活不易,學生在艱困環境中求學,養成勤儉好學的精神,對母校也頗有向心力,分校志工團的十名志工,不是校友就是曾在龍船服務過的,其中有四人是退休校長,其餘是退休老師或退休主任,各個在教育界服務數十年,退休後告老還鄉,自動返回母校擔任志工,大家不以教育界「前輩」自居,反而經常捲起衣袖協助整理校園環境,只希望母校學弟妹能在優雅的環境中讀書、成長,龍崎國小校長徐至賢推崇大家都是「重量級」志工,是學校的「護校神山」。 志工教小朋友扯鈴。 早期龍船學區的「內四里」在龍崎區的發展較早,也較為繁榮,龍船設校年代比本校龍崎國小還早,民國七年就設立關帝廟公學校內新豐分校,民國二十二年遷移至現址,成為龍船國小,隨著地方人口嚴重外流,學生減少,民國八十三年併校,才成為龍崎國小龍船分校,學校的歷史見證了轄區牛埔、龍船等地的興衰。 退休老校長為母校小朋友說故事。 志工團成員王進吉表示,民國九十年他還在龍船擔任總務主任時,校長黃吉元認為學校校園大、師生少,在上課之餘要維持校園整齊並不容易,因此商討成立志工團,希望透過熱心志工協助打掃校園環境,不料一呼百諾,而且加入志工行列的都是退休校長、主任、老師,大家都想盡一分心力回餽母校,讓校長既驚又喜,沒人想到這些教育界前輩們願意到學校擔任志工。 龍崎國小校長徐至賢(前排中)贈送感謝狀給龍船志工們,感謝對龍船的付出。 校友父子檔 攜手守護母校  王進吉的一生幾乎和龍船畫上等號,他是龍船的畢業校友,民國四十八年台南師院畢業後,分發回龍船國小任教,此後除了出外進修外,卅九年六個月的教學生涯均奉獻在母校,從老師到兼任總務主任、分校主任,經常幫孩子們免費課後課業指導,退休後繼續留下來擔任志工,龍船百分之八十的樹木都是他和在學校服務數十年的工友謝天雄所種,校園一草一木閉著眼睛都能數得清楚,還發動熱心社區人士與事業有成的校友捐助學校教育基金,充實學校設備。 龍船志工團志工們打掃校園環境,龍崎國小校長徐至賢(左二)送上紅包感謝。 除了在學校服務,王進吉在地方上也很活躍,曾在龍興社區發展協會擔任理事長、總幹事,龍湖宮主委、龍崎調解委員與地方志工等,持續關懷社區弱勢和年長者,也發揮自身影響力,影響周遭學生、朋友,凝聚成幫助學校與提升社區發展成長的助力。  有趣的是,王進吉的兒子王志泰原本通過高考,在林務局服務,但因為懷念家鄉,毅然回歸故里轉到教育界服務,八十九年進入龍船分校,目前擔任分校主任,前兩年曾和父親同校服務,後來父親擔任學校志工,他擔任主任,還是繼續攜手為母校打拚。 王進吉和王志泰父子檔都將一生奉獻在龍船,攜手為母校打拚。 志工團工作簡單卻馬虎不得  位處山區的龍船分校,花草樹木茂盛,若未能及時修剪,很容易雜草叢生,志工們每週三到學校「自己找事做」,主要是打掃校園環境,尤其運動場是重點,校長退休的牛埔里長陳泰祥表示,運動場土壤肥沃,雜草很容易就長到學生的一半高,開始時曾動用四台手推割草機,半天都割不完,後來獲社會資源找來大型割草機才省事不少,也讓運動場經常保持整齊,即使在寒暑假也不會雜草叢生,讓校園更美麗。 龍船志工團長陳長瑞清理校園水池。 志工團團長陳長瑞表示,志工們的工作很多,像是校園與鄰地交界處,原本長滿竹子、藤蔓,讓學生卻步,經志工團動手整頓後成為休閒空間,志工們也清理校園廢棄水池,改種蓮花並養魚,成為美麗的蓮花池,還動手將一間廢棄廁所改造成儲藏室,將閒置空間再利用,他強調,志工團沒有寒暑假,大家義務付出,只為了維護母校景觀。 龍船分校操場能隨時保持平整,志工團的貢獻不少。 偏區龍船分校也有校友聯誼會  難得的是,除了校友退休後返鄉參加志工團,龍船近年也成立「龍船聯誼會」,有近七十名會員,會員多數是龍船校友,也有曾在龍船服務過的,大多是教育界退休人員,因對龍船的向心力而相聚,雖分居各地,但每年兩次的聚會都會不遠千里而來,為的是對龍船及這塊土地的思念,其中住在台南市南區的劉連順,就因曾在龍船服務過,退休後不只參加聯誼會,還是志工團成員,經常開車到龍船當志工,並樂此不疲。  讓人好奇的是,龍船校友在教育界服務的特別多,光是學區的牛埔里就有七名校長、廿多名老師和主任,有人說是地靈人傑,也有人說牛埔農塘有處人稱「文昌筆」的地景庇佑,因此「拿筆」的人特別多,但無論如何,陳泰祥說,大家從早年艱苦的環境中成長,養成勤儉好學的精神,應才是重點。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徐重仁開講 勉南光生擁新思維

南光高中學生展示流通教父徐重仁名人講座主題。 (記者翁聖權) 南光高中配合新營青商會邀請流通教父徐重仁到校參加名人講座,徐重仁以「走舊路,到不了新地方」為題,暢談做任何事業都是學習過程,須不斷精進才能建立專業,並以他個人多年來企業經營智慧,期勉在場聽講的南光高中四十名高三學生要有全新的思維,為自己創造競爭的優勢。  「企業的價值是利他共好,自信來自於學習」為徐重仁堅持的二大信念,他以幽默的口吻一一道來,提出對年輕人的期望,會後也接受學生與民眾提問,即時回應現場聽眾的各項問題,整場講座內容精彩歡呼不斷,除南光高三學生能一睹大師風采,也讓現場兩百五十名民眾感受到成功企業家的風範。  參與「名人講座」是南光高中高中部學子生涯發展教育之一環,主要目的在引導學生自我察覺,擴展視野及充實生涯之知能。期盼藉由徐重仁、在企業管理的經歷與觀念,了解到未來工作或創業過程所會遭遇的困境及解決方法,並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改變的只是訴求的方法及情境,只要秉持初衷,堅持向前,將獲甜美果實。  南光高中行政副校長王欽哲表示,徐重仁曾擔任統一超商總經理,是創立統一超商的推手,初期在長年虧損的絕境裡,注入新的經營思維,才建立統一超商在民眾生活信賴的品牌.也因對於社會一份責任,想打造台灣更優質的超市而再次接手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如今統一超商及全聯超市都給予民眾生活優質的服務。相信這次的名人講座,必能讓學生收到見賢思齊功效。 (記者翁聖權)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仁德小一生種樹 許願一起成長

仁德國小新生始業式在新生和家長見證下,由校長和家長代表等種下雨豆樹。 (記者林偉民攝) 為了迎接小一新生,仁德國小規劃系列新生輔導始業式,除了在校園種植雨豆樹,期許新生和雨豆樹苗一起成長茁壯,也安排新生向一年級導師奉茶與行拜師禮,還配合祖父母節,請新生為陪同的阿公、阿嬤搥背獻孝心,讓新生在求學的第一階段就有難忘的記憶。  為了迎接新生到來,校長李培瑜事先即和教師團隊討論並決定規劃相關活動迎新,迎新的第一項活動就是帶領新生植樹,由李培瑜與家長會、志工團及行政與教學團隊在一年級新生及家長見證下,一起種下雨豆樹苗。  隨後新生由老師引導,通過學校精心布置的樂學路與智慧門,並摸摸象徵聰明、勤勞、算數好的蔥、芹菜、蒜,桌球隊員也表演熱舞歡迎學弟妹,並配合祖父母節,請新生為陪同的阿公、阿嬤搥背、奉茶獻孝心。  新生也向一年級導師行奉茶與拜師禮,以示尊師重道,老師們則回贈教育部閱讀起步走的好書給新生,期待孩子多閱讀、長知識,校長與家長會也贈新生狀元餅與桌墊做為入學伴手禮,期許孩子未來都有成就,也能像桌墊一樣耐割、耐摔、不怕挫折。  教師團隊另安排新生透過闖關遊戲認識校園,校長及行政主管則利用機會為家長做校務簡介與親職教育宣導,讓新生與家長們在開學後都能安心上學,親師生共創三贏。 (記者林偉民)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中營國小國樂社 走過48年

中營國小國樂團成立至今已有四十八年歷史。 (記者林相如翻攝) 下營區中營國小明年迎接創校百年,校內社團國樂社成立至今經四十八年歲月從未中斷,成為學校的精神象徵。校長沈佳蓉說,雖然國樂社的學生與以前相較少了一些,校方仍積極籌募經費維持,畢竟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又能傳承傳統音樂文化,希望讓國樂社未來也能慶祝成立一百年。  中營國小國樂團都是利用星期三下午的社團時間練習,由總務主任周聖智負責,目前共有十八名學生參加,主要練習的樂器包括二胡、中國笛及揚琴等,也聘請專業的師資協助指導,其中該校退休老師蘇瑋婷,本身就是第四屆國樂團的學生,到中營國小任教後,也負責教導國樂團,與國樂團情牽四十餘載,她也會帶著女兒一起幫忙,可說是與中營國小的國樂團,結下一輩子的情緣。  由於中營國小仍屬於偏鄉小校,學生數不多,國樂團能維持四十八年,相當不容易,沈佳蓉說,因為學校經費有限,又要發展多元化社團,國樂團的樂器本身就有一定的價值,加上要聘請師資,可說是不小的負擔,雖然目前參加的學生數不多,無法組團參加比賽,但校方還是會舉辦成果發表會,或者積極參與地方活動,讓國樂團學生有表演的舞台。  沈佳蓉指出,如今學校即將迎接百年校慶,希望到時能邀請歷屆的國樂團校友,返母校與學弟妹一起演奏,重拾中營國小國樂團的榮光。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EMBA論文賞 崑大5人獲獎

崑大企管所長期推動產業實務導向教學制度,產出不少好作品,近五年來包括今年畢業的張曉明等共五人榮獲崇越論文大賞等論文獎。(記者汪惠松翻攝) 崑山科大企業管理所長期推動產業實務導向教學制度,培養具理論基礎之優質領導人才,近五年來共有五名碩士生論文獲獎,其中今年畢業的張曉明榮獲崇越論文大賞EMBA管理實務組優等論文獎,是中南部私立科大唯一獲獎的論文,並獲蔡英文總統接見。  崑大企管所碩士生歷年來產出不少好作品榮獲論文獎項。其中今年畢業的張曉明,以「同事間的競爭可以是建設性的嗎?建設性競爭特質與效果關聯之實徵研究」論文,榮獲第十三屆崇越論文大賞EMBA管理實務組優等論文獎,全國僅兩篇來自私立科大論文。  張曉明說,該篇論文研究目的是想提升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科技發展離不開人,因此論文將心理學與試驗室的理論應用在企業組織中,原因是台灣中小企業家數總量占全台企業家數比重的九成,再則與資源充沛的大型企業相比,台灣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比較複雜。  現任寶錄電子董事兼管理部經理吳玉美,為二0一九年碩士畢業生,她的畢業論文「如何區辨好戰士、好演員、及逃避者?員工目標導向對其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上司威權及仁慈領導的調節角色」,獲得第十二屆崇越優良論文獎、富邦人壽碩博士論文獎佳作,及EMBA組最佳實務應用獎。  另二0一九年碩士畢業生黃廷卉以「競爭有礙員工績效嗎?競爭心理氣氛、員工目標導向與績效之關聯:建設性競爭與破壞性競爭之差異」榮獲崇越論文獎優良論文獎、富邦人壽全國論文獎佳作碩士論文獎。林子堯的「上司較信任學習導向、或表現導向的部屬?為什麼?以部屬利他公民行為及能力為中介變項」論文,獲得崇越論文獎優良論文獎。  二0一六年碩士畢業生李麗琴的論文「銷售人員的好競爭特質有助提升銷售績效嗎?調節觀點與實徵研究」,則跨年度參與二0一七第十屆崇越論文大賞,獲得碩士組行銷管理類優等獎,是唯一在該類獲獎私立科大。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善中生帶領善糖學童認識科普

善化高中科普團利用暑假指導善糖國小進行生活實驗,學習不一樣的科學知識。(記者盧萍珊攝) 國立善化高中科普教育推廣團與善糖國小合作舉辦科普營,大哥哥、大姊姊帶領小學生學做「導電麵團」、「單極馬達」等科學實驗,從生活中了解科普知識,讓學童覺得很新鮮有趣。  善化高中科普教育推廣團由老師葉志麟與學生羅玉蓁、蘇家儀、陳崇明、王柏勳等組成,利用暑假在善糖國小舉辦科普育樂營,設計「導電麵團」、「單極馬達」兩項科學實驗。  導電麵糰是以麵粉為主要材料製成麵糰,因含有電解質食鹽而具有導電性,所以稱之為「導電麵糰」。善糖學童以常見的麵粉、糖粉、食鹽、小蘇打等做成導電水溶液,並將粉末加入麵糰中,形成導電麵團,原來生活中常見酸、鹼、鹽等物質,均為電解質。  善糖學童陳唯希直呼好神奇,導電麵團加入含有電解質的水溶液,形成通路後,燈泡就會發亮,這是以前都沒想過的,真是令人訝異。學生胡月華表示,導電麵團揉製過程很辛苦,水太少麵團會很硬,加多麵團會黏手,但揉上食用色素後,變好漂亮又可愛。  另學童利用銅線、磁鐵及電磁等材料製作單極馬達,原來生活中的電扇、電動玩具車及發電機等,都是應用電磁感應原理所製造。學童胡侑彰說,單極馬達要把銅線放在電池上最困難,因為銅線形狀要壓好才能導電,又要設計與眾不同的造型,相當不容易。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中華學園>心心相印一家人

◎李旻倩 台南市復興國中一年卅四班

Read More

<中華學園>蛙蛙家族

◎歐思妤 台南市協進附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