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鎮國小推動科技教育 參訪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與崑山科技大學

左鎮國小學生參訪中信科大,親身體驗虛擬實境(VR)。(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左鎮報導 為推動科技教育,培養學童對科技領域的興趣與認知,左鎮國小日前安排學生參訪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與崑山科技大學,讓學童親身體驗虛擬實境(VR)、物聯網(IoT)、影像合成等科技應用,拓展視野。 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總務長王榕藝的支持及呂國泰老師的協助下,左鎮國小一到六年級師生參訪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的AI共創教室,學童們透過VR眼鏡體驗虛擬實境的奇妙,感受科技帶來的沉浸式體驗。透過物聯網裝置,了解科技如何應用於生活中,提升便利性;藉由視訊遊戲,學習科技知識並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而機器手臂的展示,更讓學童們驚嘆科技的進步。此外,學童們也參觀了攝影棚,了解影像合成的原理與應用。 左鎮國小學生在崑山科大做錄音體驗。(記者黃文記攝) 參訪崑山科技大學,由副校長鐘俊顏、創意媒體學院院長邱國峻及視訊傳播設計系主任曹源峰的用心規劃下,學童們參觀了XR虛擬製作攝影棚(全台教育機構唯二有建置規劃的最新型態影視製作技術)、副控室、錄音室,了解使用XR虛擬展演拍攝系統製作電視節目的流程與技術。透過實際操作攝影機、錄音設備等,學童們體驗了影視製作的樂趣與挑戰。 左鎮國小校長楊靜芳表示,非常感謝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及崑山科技大學提供如此優質的科技體驗活動讓左鎮國小師生參訪,這次參訪活動希望藉由讓學童們親身體驗科技,培養出學童對科技領域學習的興趣,學童們不僅學習了科技知識,更培養了團隊合作、溝通表達等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期許他們未來能翻轉偏鄉。

Read More

全國擲飛機賽 台南包辦冠亞軍

西港國中、中山國中在全國手擲機飛行競賽分獲冠、亞軍。(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由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主辦的「第十四屆全國手擲機飛行競賽」公布成績,台南學子表現優異,勇奪多項大獎,其中西港國中「西中SMY翱翔4號」奪得特優獎第一名,中山國中「中山SYM若緯的寶貝羊」獲得特優獎第二名,海佃、西港、中山國中等另外七支隊伍也榮獲優等、甲等及佳作等佳績。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手擲機競賽是一項融合科學理論與創新實踐的活動,學生必須在有限材料內設計出最佳飛行器,從機身重量、機翼角度到投擲力度,都需經過縝密計算與調整。這項比賽不僅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也讓他們在面對問題時能臨場應變,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本屆競賽中,西港國中學生蔡博全、謝濬桔勇奪全國第一名。指導老師黃新富說,如何讓機體穩定飛行、延長滯空時間,每個細節都需要仔細推敲與測試。參賽學生蔡博全則分享,從最初對手擲機一無所知,到能夠獨立製作,甚至思考如何讓飛行更穩定,這段學習歷程讓他深刻體會科學與實作的樂趣,這次比賽最具挑戰的部分是如何應對風向變化,透過不斷調整飛行角度與拋擲手法,才能讓飛機達到最佳狀態。 中山國中在手擲機競賽中也表現出色,指導教師黃莉珺表示,學校已連續多年指導學生參與這項競賽,透過實作訓練與經驗傳承,讓每一屆學生都能累積更精進的技術。參賽學生吳冠佑與鄭潔音分享,比賽不僅是技術的比拚,更是一場需要團隊合作的挑戰,除了學習飛行器製作,如何正確投擲飛機也是一門學問,手勢、力度、角度甚至當時的風向、風速都會影響飛行表現,他們時常遇到問題,但也因此與隊友建立了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Read More

南市首辦飲食營養教案徵選 各校拚創意

教育局首辦飲食營養教育教案徵選活動,二十七日在官田國小頒獎表揚。(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教育局首辦「飲食營養教育教案徵選活動」,二十七日在官田國小舉行飲食營養教育教案分享暨表揚大會,獲獎學校分享心得,期盼提升教師與學生對於飲食營養教育的相關知能。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這次飲食營養教育教案徵選相當踴躍,從諸多徵選教案中,看見教師的創意與教學能量,不僅從知識面建構學生知能,更有跨域協同教學,結合AI、PBL及探究教學法,讓教學充滿創意,也符應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理念。 首屆甄選共有國中、小組九十八件教案參加,評定特優四件、優等六件、甲等十三件及佳作十二件,獲獎者除獎狀外,另可獲得一千元至五千元不等的禮券。 課程設計豐富多元有特色,例如:西港國中將課程融入AI元素、PBL元素,從個人、學校、家庭再延伸至社區,整體課程設計貼近生活經驗與解決問題。文賢國中由學生對乳品相關問題的提問,再透過探究方式,學習運用資訊檢索找出答案,並將結果轉化成視覺簡報進行口頭分享,透過探究學習讓學生能主動了解乳品的差異。 立人國小設計乳品知識尋根探源,建立正確的知識,進而安心而確實的飲用乳品補充鈣質。新化國小結合在地好食材新化五寶(鳳梨、麻竹筍、地瓜、橄欖、胡麻)融入課程,將飲食營養教育跨域融入藝術領域課程,繪出可愛的蔬菜,加深蔬菜對人體健康的重要。

Read More

成大材料系獲MTE發明展銀質獎

  成大材料系陳嘉勻教授(右)與團隊成員魏大程博士出席馬來西亞MTE國際發明展領取銀質獎。(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隨著遠距醫療市場快速成長,穿戴式醫療設備需求日益增加,但傳統的穿戴式醫療設備電池容量有限,充電問題成為困擾。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陳嘉勻教授團隊歷經多年努力,開發出突破性的熱電自供電技術並應用於穿戴裝置與遠距醫療,日前參加馬來西亞MTE國際發明展,榮獲銀質獎肯定。 遠距醫療常需搭配穿戴式醫療設備,陳嘉勻教授團隊開發的技術,為可穿戴式醫療設備的能源需求提供顛覆性的解決方案。陳嘉勻教授率領其團隊成員魏大程博士以及郭冠毅、陳仕修同學參賽獲獎,展現成大在綠能技術與智慧醫療領域的研發實力,更為遠距醫療產業注入嶄新動能。 陳嘉勻教授表示,該創新技術利用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與碳奈米管複合材料,可在室溫下高效將人體熱能轉換為穩定電力,解決傳統可穿戴設備頻繁充電與電池容量受限的問題,使設備更可靠且更具便利性。陳嘉勻強調,這一技術不僅提升設備的可靠性與穩定性,更降低成本,為遠距醫療市場提供永續且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 陳嘉勻教授團隊現正積極推動技術商品化及與產業進行整合,以進一步開拓智慧醫療市場。而且這項技術,在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的輔導下已獲得專利,該技術自實驗室研發過程即進行前案檢索與產業需求探勘,於專利申請前到獲證後維護階段,皆有產學創新總中心旗下企業關係與技轉中心專屬技術經理藉由一條龍模式進行輔導,使技術可獲得最佳保護範圍,於專利後續推廣授權增加議價空間。

Read More

崑大電機培訓學生考照 掌握就業優勢

崑大電機系培育卅餘學生位獲取室內配線、機電整合等職種專業丙級證照,展現系上專業培訓成果。(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電機系積極培育學生獲取專業技能,本學年已有卅餘位學生順利取得專業丙級證照,其中包括十一位機電整合、九位工業電子及十四位室內配線,展現系上專業培訓的卓越成果,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崑大電機系長期致力於產學合作,培訓學生考照提升就業競爭力,也透過與高中職合作,提供完善的培訓資源,讓學生們能夠在校期間就取得專業證照,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這次在室內配線丙級培訓考試中,便與長榮中學合作,在工業群主任江子綾支持下,由電機科專業教學研究會主席王名閎、崑大電機系老師謝承道、張永昌積極輔導,學生經過密集訓練,最終成功通過學科與術科考試。 對於考取室內配線丙級證照的學生,電機系也再頒發每人兩千元的獎金鼓勵,獲獎學生們興奮地展示自己的專業證照,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紛紛表示,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不僅學到許多專業知識,也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鄒重光老師表示,未來將持續鼓勵學生們朝向乙級證照邁進,培養更全面的專業能力。

Read More

港明高中學測 4人自然組4科58級分

港明中學今年學測,自然組四科五十八級分共四人,獲校長劉春福肯定。(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西港報導 港明高中今年大學學測表現不俗,自然組四科五十八級分有陳畇心、吳承諺、張瑜庭、張富鈞等四人;另社會組四科五十級分有六十九人。校長劉春福說,本屆試題難度增加,而應試成績提升展現佳績。 拿下五十八級分的陳畇心,從小就愛閱讀,平時利用線上平台教育資源尋找資料,靠著自己勤學,取得多益金色證書,曾參加牙醫營精進相關知識,希望能錄取牙醫系。 在繁重課業壓力下,吳承諺彈鋼琴紓壓,準備學測期間,感謝數學老師耐心教導,建立厚實的數學基礎,另善用資訊科技製作學習檔案,既提升效率又能契合大學端的要求,為提升學習能力,也參加英文作文比賽、TRML等多項競賽。 張瑜庭不僅通過APX全國高中數理能力檢定,曾獲生物金牌、化學數學銀牌,本身亦是圍棋二段組冠軍。感謝老師們用心教導,優化學習歷程,讓學生跟上AI時代,善用好工具製作內容豐富的檔案,未來上大學後可學習專業能力,進而造福社會,服務人群。 父親是工程師的張富鈞,從小立志就讀理工科系,曾與同學組隊參加TRML,訓練過程中察覺數學的樂趣,學測時也順利在數A取得十五滿級分。

Read More

大橋國中校友4人錄取國立科大

大橋國中多位畢業校友就讀新化高工成績優異,錄取台北等多所國立科大,該校圖書館主任曾鏹毅(左)至橋中道賀張貼榜單。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三年前畢業的多位校友,在新化高工表現優異,並在升學方面取得亮眼成績,順利錄取台北、高雄等多所國立科技大學,展現出色的學習成果與不懈的努力精神。新工圖書館主任,也是橋中家長會副會長的曾鏹毅,亦至橋中道賀張貼榜單。 曾鏹毅說,新化高工秉持「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理念,致力於培育技職人才,幫助學生在學業與技能發展上取得卓越成績。橋中畢業生簡銓德、林培諭、許順淯及蘇曉鈴四人錄取國立科技大學,他們憑藉在新化高工三年的努力堅持,在學科與技能方面皆取得佳績。 其中電機科簡銓德憑藉在技能競賽的出色成績,獲得技優保送與技優甄選資格,最終錄取台北科大電機系。林培諭則展現出學業與運動兼顧的能力,積極參與卡巴迪運動賽事,即使課業與訓練並行仍能有效管理時間,保持學業成績名列前茅,順利錄取高雄科大金融系。 蘇曉鈴為減輕家中負擔,課餘打工兼顧學業,並積極參與班級與學校活動,最終錄取台東專科學校資訊管理科,為自己開創更好的未來。就讀建築科的許順淯學習態度積極,擔任班級幹部期間展現高度責任感,並主動向師長請教專業知識,積極的求知態度,讓他成功錄取高雄科大土木工程系。

Read More

復興國中黃宣穎、陳俞禎製作「稻殼鋁電池」 獲永續能源創意競賽金牌

復興國中黃宣穎(左)、陳俞禎以「稻殼鋁電池」作品榮獲「台灣能-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金牌。(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廢棄稻殼也能變電池!復興國中黃宣穎、陳俞禎將稻殼炭化,製作成低汙染、低成本、可充電的「稻殼鋁電池」,在「台灣能-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獲得評審肯定,榮獲國中組金牌獎。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由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與永續能源跨域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辦公室共同主辦的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不僅考驗學生對永續能源的理解,更需要將科學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並透過創新設計解決現實能源問題,此次復興國中獲獎作品透過創新的表現手法,使能源永續議題變得生活化且易於理解,充分體現學生的創意思維與環保意識。 獲獎學生黃宣穎、陳俞禎說,她們是受到探討多孔性炭材的文獻啟發,決定從農業廢棄物「炭化稻殼」出發,也面臨到如何提升其導電性、如何與鋁電池結合等多項挑戰,不斷在失敗中嘗試,最後終於讓風扇轉動起來,後續還將稻殼鋁電池安裝在牆面結構中,設計出「太陽儲能屋」,利用太陽能板將電能儲存至稻殼鋁電池中,提供屋內用電。相較一般鋁空氣電池,「稻殼鋁電池」具低汙染、可充電、可彎曲等多項優勢,期可運用在各項產業中。 復興國中校長陳文財表示,學校與科技中心攜手合作,積極引導學生探索能源議題,並將能源教育融入校本課程,透過實作「逆風前行車」等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此外,也積極辦理「磁生電夜燈製作」、「太陽能車」等教師研習活動,並鼓勵學生參與各項競賽。

Read More

新北校長這樣練!四大關鍵力培訓教育領航家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教育局今(27)日於新莊國小舉辦「114年度國中小候用校長儲訓結訓典禮」,21位準候用校長親自策劃典禮,透過實際行動展現三週以來市級儲訓的學習成果,涵蓋雙語教育、科技應用、閱讀推廣及美感校園等關鍵議題,充分體現新北市積極培育全方位教育領導人才的決心。 新北市教育局主任秘書黃麗鈴親臨現場,她勉勵學員們勇敢承擔責任,成為具備專業素養與教育願景的卓越校長。她表示市級儲訓圍繞「美感、雙語、科技、閱讀」四大核心主題,透過專題講座、實地參訪、案例討論及實務演練,讓準候用校長深入掌握教育政策與學校經營策略,提升領導力與決策能力。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指出,在美感教育方面,學員透過課程與參訪,探索「成人之美」的校長領導美學,強化專業形象與校園環境營造,並從淡水國小與多田榮吉故居的參訪中獲得校園美學靈感;雙語教育則著眼於全球雙語趨勢,學員參訪修德國小與新埔國中,透過CLIL(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教學法,觀察學生的雙語學習成效,深化跨語言教學的應用能力。 教育局提到,在科技應用方面,課程除教授AI技術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更安排學員前往Google參訪,深入了解科技如何應用於校園管理與教學革新;閱讀教育則結合TED Talks演說技巧,透過演講風格探索與實作練習,強化候用校長的溝通與表達能力,為未來推動閱讀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結訓典禮上,準候用校長們向指導校長與教育專家表達感謝,並分享儲訓心得。學員黃鐙寬表示,這段儲訓旅程如同一場學校經營與領導力的深度洗禮,讓他從宏觀政策到微觀實務都獲得寶貴經驗,對校長角色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在美感、雙語、科技、閱讀及教育新興議題的引領下,大家汲取前輩的智慧,像是點燃了一盞指引未來的明燈,更有信心擔起校長的責任,為孩子打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表示,準候用校長除通過筆試、面試及多元儲訓課程外,未來還需完成教育局實習及最終面試,通過後才能正式取得候用校長資格。期許每位候用校長透過嚴謹的甄選與儲訓歷程,成為勇於創新、具備課程領導力的學習促進者,共同為新北市開創多元適性的教育未來。

Read More

成大晶體研究中心揭牌啟用

參與開幕的來賓一起參觀最新的SiC與氧化鎵晶體技術展示。(成大提供) 記者黃文記∕新市報導 台灣半導體材料技術再突破,國立成功大學「晶體研究中心」二0二五年正式啟動,二十六日上午在成大南科台達大樓舉行開幕典禮。成大晶體研究中心是目前國內唯一具備超高溫(2300℃以上)大尺寸碳化矽(SiC)晶體生長技術的學術機構。未來該中心將攜手全球產業夥伴,加速技術轉移,推動SiC與氧化鎵材料在半導體、光學、雷射及醫療領域的應用,提升台灣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二十六日揭牌儀式後,現場進行最新的SiC與氧化鎵晶體技術展示。下午邀集半導體、光學、醫療及雷射產業的頂尖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高溫晶體技術的未來發展,盼透過與業界的深度交流,加速技術落地應用,為台灣晶體技術研發,開啟全新篇章。 成大晶體中心主持人周明奇教授為來賓導覽晶體科學博物館。(成大提供) 成大晶體研究中心長期獲國科會與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支持,已突破高溫SiC晶體生長的技術瓶頸,可生長大尺寸、高純度的SiC晶體,為台灣半導體與功率元件產業提供關鍵材料。這項技術將大幅提升電動車、5G通訊、高效能電源管理等應用的效能,助台灣產業搶占全球市場先機。 同時,該中心亦在氧化鎵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氧化鎵因擁有超寬能隙特性,被視為下一代高功率電子元件重要材料。透過特殊設計的熔融法生長技術,中心團隊已成功製備出高品質氧化鎵晶體,未來將與產業界合作。 晶體研究中心主持人周明奇表示,這次中心成立不但獲得學術界高度關注,更吸引國內外龍頭企業大力支持。其中,大立光電集團投入數千萬元建置最先進的晶體生長設備,並額外投入經費專注於氧化鎵技術開發與技術轉移,使研究規模擴增三倍,推動台灣在全球晶體技術競爭中的領導地位。此外,大立光及其子公司台灣應用晶體公司亦將加入成功大學半導體學院,進行SiC磊晶生長研究,預計將在未來三年內帶來突破性的技術成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