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國中校友4人錄取國立科大

大橋國中多位畢業校友就讀新化高工成績優異,錄取台北等多所國立科大,該校圖書館主任曾鏹毅(左)至橋中道賀張貼榜單。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三年前畢業的多位校友,在新化高工表現優異,並在升學方面取得亮眼成績,順利錄取台北、高雄等多所國立科技大學,展現出色的學習成果與不懈的努力精神。新工圖書館主任,也是橋中家長會副會長的曾鏹毅,亦至橋中道賀張貼榜單。 曾鏹毅說,新化高工秉持「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理念,致力於培育技職人才,幫助學生在學業與技能發展上取得卓越成績。橋中畢業生簡銓德、林培諭、許順淯及蘇曉鈴四人錄取國立科技大學,他們憑藉在新化高工三年的努力堅持,在學科與技能方面皆取得佳績。 其中電機科簡銓德憑藉在技能競賽的出色成績,獲得技優保送與技優甄選資格,最終錄取台北科大電機系。林培諭則展現出學業與運動兼顧的能力,積極參與卡巴迪運動賽事,即使課業與訓練並行仍能有效管理時間,保持學業成績名列前茅,順利錄取高雄科大金融系。 蘇曉鈴為減輕家中負擔,課餘打工兼顧學業,並積極參與班級與學校活動,最終錄取台東專科學校資訊管理科,為自己開創更好的未來。就讀建築科的許順淯學習態度積極,擔任班級幹部期間展現高度責任感,並主動向師長請教專業知識,積極的求知態度,讓他成功錄取高雄科大土木工程系。

Read More

復興國中黃宣穎、陳俞禎製作「稻殼鋁電池」 獲永續能源創意競賽金牌

復興國中黃宣穎(左)、陳俞禎以「稻殼鋁電池」作品榮獲「台灣能-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金牌。(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廢棄稻殼也能變電池!復興國中黃宣穎、陳俞禎將稻殼炭化,製作成低汙染、低成本、可充電的「稻殼鋁電池」,在「台灣能-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獲得評審肯定,榮獲國中組金牌獎。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由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與永續能源跨域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辦公室共同主辦的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不僅考驗學生對永續能源的理解,更需要將科學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並透過創新設計解決現實能源問題,此次復興國中獲獎作品透過創新的表現手法,使能源永續議題變得生活化且易於理解,充分體現學生的創意思維與環保意識。 獲獎學生黃宣穎、陳俞禎說,她們是受到探討多孔性炭材的文獻啟發,決定從農業廢棄物「炭化稻殼」出發,也面臨到如何提升其導電性、如何與鋁電池結合等多項挑戰,不斷在失敗中嘗試,最後終於讓風扇轉動起來,後續還將稻殼鋁電池安裝在牆面結構中,設計出「太陽儲能屋」,利用太陽能板將電能儲存至稻殼鋁電池中,提供屋內用電。相較一般鋁空氣電池,「稻殼鋁電池」具低汙染、可充電、可彎曲等多項優勢,期可運用在各項產業中。 復興國中校長陳文財表示,學校與科技中心攜手合作,積極引導學生探索能源議題,並將能源教育融入校本課程,透過實作「逆風前行車」等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此外,也積極辦理「磁生電夜燈製作」、「太陽能車」等教師研習活動,並鼓勵學生參與各項競賽。

Read More

新北校長這樣練!四大關鍵力培訓教育領航家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教育局今(27)日於新莊國小舉辦「114年度國中小候用校長儲訓結訓典禮」,21位準候用校長親自策劃典禮,透過實際行動展現三週以來市級儲訓的學習成果,涵蓋雙語教育、科技應用、閱讀推廣及美感校園等關鍵議題,充分體現新北市積極培育全方位教育領導人才的決心。 新北市教育局主任秘書黃麗鈴親臨現場,她勉勵學員們勇敢承擔責任,成為具備專業素養與教育願景的卓越校長。她表示市級儲訓圍繞「美感、雙語、科技、閱讀」四大核心主題,透過專題講座、實地參訪、案例討論及實務演練,讓準候用校長深入掌握教育政策與學校經營策略,提升領導力與決策能力。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指出,在美感教育方面,學員透過課程與參訪,探索「成人之美」的校長領導美學,強化專業形象與校園環境營造,並從淡水國小與多田榮吉故居的參訪中獲得校園美學靈感;雙語教育則著眼於全球雙語趨勢,學員參訪修德國小與新埔國中,透過CLIL(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教學法,觀察學生的雙語學習成效,深化跨語言教學的應用能力。 教育局提到,在科技應用方面,課程除教授AI技術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更安排學員前往Google參訪,深入了解科技如何應用於校園管理與教學革新;閱讀教育則結合TED Talks演說技巧,透過演講風格探索與實作練習,強化候用校長的溝通與表達能力,為未來推動閱讀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結訓典禮上,準候用校長們向指導校長與教育專家表達感謝,並分享儲訓心得。學員黃鐙寬表示,這段儲訓旅程如同一場學校經營與領導力的深度洗禮,讓他從宏觀政策到微觀實務都獲得寶貴經驗,對校長角色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在美感、雙語、科技、閱讀及教育新興議題的引領下,大家汲取前輩的智慧,像是點燃了一盞指引未來的明燈,更有信心擔起校長的責任,為孩子打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表示,準候用校長除通過筆試、面試及多元儲訓課程外,未來還需完成教育局實習及最終面試,通過後才能正式取得候用校長資格。期許每位候用校長透過嚴謹的甄選與儲訓歷程,成為勇於創新、具備課程領導力的學習促進者,共同為新北市開創多元適性的教育未來。

Read More

成大晶體研究中心揭牌啟用

參與開幕的來賓一起參觀最新的SiC與氧化鎵晶體技術展示。(成大提供) 記者黃文記∕新市報導 台灣半導體材料技術再突破,國立成功大學「晶體研究中心」二0二五年正式啟動,二十六日上午在成大南科台達大樓舉行開幕典禮。成大晶體研究中心是目前國內唯一具備超高溫(2300℃以上)大尺寸碳化矽(SiC)晶體生長技術的學術機構。未來該中心將攜手全球產業夥伴,加速技術轉移,推動SiC與氧化鎵材料在半導體、光學、雷射及醫療領域的應用,提升台灣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二十六日揭牌儀式後,現場進行最新的SiC與氧化鎵晶體技術展示。下午邀集半導體、光學、醫療及雷射產業的頂尖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高溫晶體技術的未來發展,盼透過與業界的深度交流,加速技術落地應用,為台灣晶體技術研發,開啟全新篇章。 成大晶體中心主持人周明奇教授為來賓導覽晶體科學博物館。(成大提供) 成大晶體研究中心長期獲國科會與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支持,已突破高溫SiC晶體生長的技術瓶頸,可生長大尺寸、高純度的SiC晶體,為台灣半導體與功率元件產業提供關鍵材料。這項技術將大幅提升電動車、5G通訊、高效能電源管理等應用的效能,助台灣產業搶占全球市場先機。 同時,該中心亦在氧化鎵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氧化鎵因擁有超寬能隙特性,被視為下一代高功率電子元件重要材料。透過特殊設計的熔融法生長技術,中心團隊已成功製備出高品質氧化鎵晶體,未來將與產業界合作。 晶體研究中心主持人周明奇表示,這次中心成立不但獲得學術界高度關注,更吸引國內外龍頭企業大力支持。其中,大立光電集團投入數千萬元建置最先進的晶體生長設備,並額外投入經費專注於氧化鎵技術開發與技術轉移,使研究規模擴增三倍,推動台灣在全球晶體技術競爭中的領導地位。此外,大立光及其子公司台灣應用晶體公司亦將加入成功大學半導體學院,進行SiC磊晶生長研究,預計將在未來三年內帶來突破性的技術成果。

Read More

聖功女中高嘉蔓特殊選才錄取暨大護理系

聖功女中高嘉蔓(右)經特殊選才錄取暨南大學護理系,許鈺歆(左)則正準備繁星推薦。(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聖功女中高三學生高嘉蔓透過特殊選才管道,已經錄取暨南大學護理學系,高嘉蔓來自經濟弱勢家庭,求學路上受到各界資源的幫助,因此她希望未來能回饋社會,立志投入偏鄉醫療服務。另外,正準備繁星推薦的許鈺歆,對化學領域充滿熱忱,將以化學系為第一志願。 在高中唸的是社會組,但高嘉蔓挑戰跨領域升學,成功透過特殊選才錄取暨南大學護理學系。在面試過程中,教授詢問她未來是否希望前往都會區或偏鄉實習,高嘉蔓坦言,自己來自經濟弱勢家庭,一路走來獲得校方、師長們與社會資源的幫助,所以她希望未來可以到偏鄉服務。 高嘉蔓說,未來她還計畫去考取「森林療癒師」資格,將職涯與植物療癒結合,透過專業學習深化自身能力,把植物照護應用於長期照護領域,幫助長者找到生活的意義。 另外,家在大內偏鄉,選擇住宿就讀的許鈺歆,目前則正準備繁星推薦,她說,從國二開始對理化產生濃厚興趣,成績表現一直優異,也加入該校化學人才培訓社,毅然決然選擇化學作為志向,並認為該領域不僅理論紮實,就業選擇也相對廣泛。談及求學的過程,她特別感謝聖功女中的師長指導,讓她能在學校資源的支持下持續精進。 校長許佳涓表示,學校一向全力支持每位學生,不論是特殊選才、繁星推薦或其他升學途徑,關鍵在於學生能夠清楚了解自身興趣與優勢,並勇敢追求理想。

Read More

南應大服設系校友黃郁惠分享創業甘苦

南應大服設系邀請設計師校友黃郁惠回母校演講,分享創業甘苦與心得,並請心設計海報。 (記者汪惠松翻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成立一甲子的台南應用科大服飾設計管理系,致力於培養服飾設計與行銷管理專業人才,眾多校友在業界嶄露頭角。其中自創品牌的設計師校友黃郁惠受邀回母校演講,分享創業甘苦,鼓勵學弟妹積極參與系學會,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南應大服設系一0一級畢業的校友黃郁惠演講中,慷慨分享從學生時期學習服裝到如今自創品牌「KIMI HUANG」的甘苦與心得。她表示,自己在學生時代即專注於服裝設計,隨時留意最新時尚趨勢與競賽資訊,並在師長鼓勵下,參加台灣紡拓會全國服裝設計競賽,榮獲新人獎第二名。 五專畢業後,黃郁惠經由設計助理職務,磨鍊設計與行銷服務功力。在自創品牌前,曾擔任國際知名高級訂製禮服品牌THE ATELLER亞洲區上海總部首席服裝設計師之一,職場歷練極為豐富。 黃郁惠暢談成長與成就之餘,更不忘鼓勵學弟妹積極參與系學會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資源不足,環境條件欠缺,也要設法突破困境。經過十餘年的歷練,如今的她總掛滿自信的微笑,朝著夢想,持續在服裝舞台上綻放光芒。

Read More

114年學測揭曉新興高中成績亮眼 55級分以上人數桃園公私立第三

副總校長林繼生、高三導師與就讀新興高中六年一貫學測成績優異同學合影。(新興高中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新興高中過去二年,大學學測都有滿級分同學。一一四年大學學測成績依然亮麗,沈柏安同學國文、數學A、數學B、自然,每科都是滿分,合計六十滿級分,另外英文、社會都十四級分,不管哪一種組合,至少都達到五十九級分以上。新興高中副總校長林繼生二十六日表示,雖然今年數學A、國文、社會題目都變難,以致全國滿級分人數變少,但新興高中成績仍然耀眼。依教育局統計的方式,五十五級分以上仍有十九人。 沈柏安是新興高中十二年一貫栽培出來的學生,一路從國小、國中讀到高中,今年考出五十九級分的佳績。沈柏安表示,新興學校環境單純,學習的氛圍很好,學校很重視品格教育,是一個很適合想認真用功上進的學生學習精進的地方。新興十二年,緊湊的學校生活奠定了他的學習基礎,紮實的課程安排,讓他不用到校外補習,減少到補習班所需耗費的時間。 副總校長林繼生、導師與就讀新興高中十二年一貫,學測成績優異學生合影。(新興高中提供) 除了沈柏安,還有黃新、龍廷瑄、張立寬、姜佳佑、詹舒喻共六人,都是新興高中十二年一貫的學生,她們在新興學習十二年,在學測都考出五十級分以上,甚至五十五級分以上的佳績。此外,國中、高中六年一貫,學測五十級分以上的也有二十五人;至於五十級分以上的學生中,更有將近一半是國中部直升的。   副總校長林繼生與就讀新興高中十二年一貫,學測成績優異學生合影。(新興高中提供) 新興高中表示,學校是桃園最早實施十二年一貫的學校,家長和學生相信學校辦學理念與多元績效,選擇六年一貫或十二年一貫直升。經過學校三年的栽培與學生的努力,成績亮麗,終不負所托。

Read More

陽明交大建築所展覽「沒有想像中的遠」揭開作者與觀者間的薄膜

陽明交大建築所展覽「沒有想像中的遠」,揭開作者與觀者間的薄膜,鼓勵觀者發掘作品間的關聯。(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二0二五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展覽「沒有想像中的遠」,透過線上與線下的展覽,揭開建築作品與觀者之間隱藏的薄膜,即日起在陽明交大藝文空間展出。 建築所表示,除了展示作品表象的狀態,也進一步挖掘作品間蘊藏的連結,尋找那些表面疏遠、實則密不可分的關係,藉由這個虛擬的動態網絡,重新觀看建築展,引發設計者、作品與觀者之間的對話。 建築所所長許倍銜表示,我們習慣將各種事物視為獨立的存在,但事實上,沒有任何領域、主題或經驗是孤立的。要真正理解一個設計及作者賦予其背後的意義,必須體會它與外界的關聯。每件建築作品雖然各自承載著不同的主題,但它們在某些理念、關鍵字與空間關係上卻意外共鳴。透過這些連結,呈現出一個互相影響的設計網絡。 許倍銜說,每件作品都是網絡中的節點 ,而它們之間的關鍵字、理念和設計手法,則是連接作品的關係線。展覽誘發兩個層次的觀看方式,空間上以各工作室為基礎建立展覽空間定位;虛擬上則顛覆以往被動的觀展方式,透過觀者手中的裝置,有意識地進行選取。 建築所指出,每一次點擊,都引導觀者在不同作品間的設計思考脈絡裡穿梭,即時查看作品之間概念及語意上的連結,跳脫作品原有的框架,帶出不可預期的連結,引發觀者與設計者之間的共鳴,同時更深入與作者建立連結。本次展覽空間規劃以十六個設計為核心,均勻分布於展場各處,鼓勵觀者在自由穿梭間發掘作品間的關聯。  

Read More

南市東區大同國小與美國鄉村小學締結為姊妹校

東區大同國小與美國鄉村小學透過視訊締結為姊妹校。(大同國小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東區大同國小與美國紐澤西州鄉村小學透過視訊正式締結為姊妹校,雙方期盼透過交流合作,共同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促進兩校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學術合作。 大同國小自一一一學年度申請通過國教署締結姊妹校計畫,開始積極與國外學校進行國際交流,一一二年六月兩校經教育部媒合開始合作,透過線上教師共備、錄製學生英語介紹有關特色節慶文化、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課程、校訂特色課程及互寄文化箱交流活動。 大同國小師生開心與美國姊妹校學生視訊交流。(大同國小提供) 校長李素珍表示,國際交流不僅是語言學習的機會,更是文化交流的橋梁,培養學生國際視野,讓他們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成長,並在未來成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公民。鄉村小學校長Dr. Tulp也表達了對合作的期待,希望兩校學生能透過線上課程、文化交流等活動,增進彼此的了解與友誼。 在簽署儀式後,兩校學生們立即展開線上交流分享課程,以「午餐時光」的主題,讓兩校學生了解彼此的校園飲食文化。大同國小學童們介紹午餐的歷史、菜色、進行方式及DIY有機堆肥;美國鄉村小學的學生們則分享了他們的午餐菜色、購買方式、用餐方式及餐廳員工的採訪心得。 大同國小學生甘育維說,美國學生的午餐都在餐廳用餐,感覺很特別;林子耆則說,透過視訊和美國學生互動對話及交流文化很好玩。鄉村小學學生Zoe Feng說,台灣學校的午餐看起來好好吃,而且營養均衡」;Lori Chang則說,很羨慕台灣營養午餐菜色豐富,還有特殊節日的創意飲食。 大同國小表示,兩校學生透過這次線上課程,不僅了解彼此的飲食文化,還發現許多有趣的差異,這些差異不僅讓學生們對彼此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發了他們對不同生活方式的好奇心。未來,兩校將持續透過線上交流分享,並朝向課程合作等方式,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促進跨文化交流。

Read More

文化大學新聞系友會交接:薪火相傳、永續傳承

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於25日下午,假華岡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113學年度第二學期系週會與系友會理事長交接典禮。文大校長王子奇、新聞系全體師生及多位系友貴賓悉數到場,共同見證這充滿感恩與希望的歷史時刻。 文化大學新聞系舉行系週會與系友會會長交接典禮,文大校長王子奇、新聞系全體師生及多位系友貴賓悉數到場。(文大新聞系系友會提供) 本次典禮以「薪火相傳、永續傳承、感恩有您」為核心精神,既彰顯出系友無私奉獻與卓越成就,也象徵著新聞系師生跨越時代、傳承創新的堅定承諾。活動現場洋溢著莊重而溫馨的氣氛,從開幕儀式到獎學金頒贈,每一個環節均體現出文大新聞系六十二年來歷史傳承的深厚底蘊。 王子奇校長首先致開幕詞表示,校友是學校重要的資產,「文大在『校友影響力』指標排名全台大學第三名」,而文大新聞系不僅是學校當前發展的重點,而且六十餘年來培育出許多優秀系友,在社會各工作上發光發熱,彰顯出系友會的龐大影響力。王校長祝福系友會在新任理事長李建榮的帶領下,能與新聞系更緊密的結合,協助系務與系友發展。 文化大學校長王子奇表示,文大新聞系不僅是學校當前發展的重點,而且六十餘年來培育出許多優秀系友。(文大新聞系系友會提供) 接著新聞系主任陶聖屏上台向前一屆理事長湯健明頒贈感謝狀,以表達多年來為系友及系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感激。陶主任致詞中談及:「文大新聞系友們不僅『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在校園內凝聚出強大的影響力,即使分散各地,依然能各自發光發熱,成己達人。 文化大學新聞系系主任陶聖屏指出,文大新聞系系友們在校園內凝聚出強大的影響力,即使分散各地依然能各自發光發熱。(文大新聞系系友會提供) 隨後交接典禮開始,新聞系第十六屆畢業的新任理事長李建榮致詞強調,『大手牽小手,到處是系友』是文化新聞系的特色,他表示「秉持文大新聞校友間薪火相傳的力量與傳統,將這股力量傳遞給文大新聞的學弟妹。」,並勉勵在場學弟妹繼續努力學習,充實專業技能,畢業後為社會國家發揮影響力。 文大新聞系系友會新任理事長李建榮頒發獎學金。(文大新聞系系友會提供) 典禮尾聲,新舊理事長、與會系友以及老師們依序上台,為二十餘位同學們頒贈獎學金,以肯定及獎勵他們在學業上的努力與表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