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與吳鳳科大跨校培育學生領袖

南台攜手吳鳳科大進行跨校學生自治經驗交流會,提供幹部共學成長平台,並提升組織運作及經營思維。(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與吳鳳科大舉辦跨校學生自治經驗交流會,兩校學生會及社團幹部共計六十餘人參與,共同探討學生自治團體經營之秘辛及經驗分享,提升組織運作及經營思維的水準,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南台與吳鳳科大跨校學生自治經驗交流,雙方學生會和社團各自分享獨特的運作模式和特色活動,其中南台學生會著重透過多元活動,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交能力;吳鳳學生會則分享在活動策劃、經費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經驗,雙方交流中碰撞出許多新火花,獲益良多。 南台課外活動組長王江舜帶領吳鳳科大組長廖恩慧及老師至社團大樓周邊進行校園巡禮,彰顯該校對學生社團活動的積極支持,及給予各社團發揮特色展演空間。 南台副學務長呂昭顯表示,透過跨校交流,讓學生們能互相學習,拓展視野,共同打造出更活躍的校園社團。吳鳳科大廖恩慧也對此次交流會給予高度肯定,並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合作機會。 南台代理校長周德光表示,透過經驗分享與交流,相信能讓學生在學生自治的道路走得更穩健,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領袖。

Read More

府城盃跆拳賽 永信國小獲14獎項

113年台南府城盃全國跆拳道錦標賽,永信學童抱回4金、4銀、6銅。(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永信國小跆拳道團隊在一一三年台南府城盃全國跆拳道錦標賽中,大放異彩,抱回四金、四銀、六銅共計十四個獎項,其中學習不到一年的曾梓豪也獲得二銀、一銅。 永信跆拳道團隊由世界跆拳道聯盟九段師聖張紹榮帶領教練李旺璋指導技術。抱回府城盃四金、四銀、六銅共計十四個獎項。校長吳博明、家長會副會長楊宗洲、顧問與康銳美學牙醫診所執行長洪嘉浚,共同頒獎表揚團隊優異表現。 中年級學童曾梓豪,學習至今約一年左右,府城盃是他的第二次比賽,平常勤奮學習,但在品勢練習過程中,做出每個動作時腳趾頭都會一直動個不停,心裡相當浮躁,教練及爸媽給予鼓勵,希望他能克服困難,盡己所能完成每件事。 曾梓豪經每次的練習慢慢改掉腳趾頭會動等小動作,也慢慢有了自信,在比賽場上表現優異,獲得國小中年級男子組擊破兩項第二名、品勢太極二章第三名,共計二銀、一銅。

Read More

溝坪國小慶祝106年校慶 舉辦75歲溝坪雨豆樹下音樂會

溝坪國小慶祝一0六年校慶舉辦七十五歲溝坪雨豆樹下音樂會,與社區居民同樂。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內門區溝坪國小慶祝一0六年校慶,與內門區溝坪社區發展協會連續八年在校園內有七十五歲的雨豆樹下,舉辦「溝坪雨豆樹下音樂會」戶外社區音樂會,現場悠美的樂聲伴隨著午後溫暖的陽光、還有雨豆樹下徐徐吹來的清風,讓每個人都陶醉音樂聲中。 溝坪國小校園裡有一棵高聳參天的大樹,樹形非常優美,曾於民國一一0年榮獲全國最美校樹,就是樹齡有七十五年,樹高二十八公尺,乘載歷屆溝坪校友共同童年記憶的「雨豆樹」;內門區溝坪社區發展協會每年年末都會配合溝坪國小校慶,在雨豆樹下舉辦戶外的社區音樂會,迄今已經辦理第八屆。 李建德校長說,從剛開始的小規模演出,如今吸引各界慕名而來的聽眾,還有該校老校友,師長與社區鄰里相約共襄盛舉,一起齊聚在雨豆樹下享受午後美好的音樂饗宴。 今年的「溝坪雨豆樹下音樂會」第一天由國際愛樂國樂團演出,台灣資深柳琴演奏家也是高雄市國樂團專任柳琴演奏員徐士媖指導老師擔任導聆人,並由高雄市國樂團首席彭苙榳擔任指揮,為在場聽眾帶來好幾首中外經典好歌;第二天演出的樹德科技大學葛利合唱團為聽眾帶來了十五首膾炙人口的中外好歌,有情非得已、愛情樹、雨夜花、尋夢者、讓春天從高雄出發等歌曲。 李建德校長感謝高雄市內門區溝坪社區發展協會,以及高雄市山澗八里永續促進會陳宗卿理事長等,持續讓「溝坪雨豆樹下音樂會」邁入第八個年頭,讓溝坪雨豆樹的自然之美,樂團樂聲的動人之美共同交織出美麗的午後時光,也讓溝坪國小的學生有機會擁抱自信、展現自我而站上舞台。 李建德說,溝坪雨豆樹下音樂會是一場貼近大自然、與頂尖演奏或演唱團體一起度過美好午後的美好時光。讓內門區偏鄉的民眾不用走到市區的音樂殿堂就能在溝坪校園裡聆聽悠揚的音樂,同時社區也準備了農產市集讓到場民眾也能採買在地最有機、無毒且高品質的農產品,更能品嘗到溝坪社區發展協會準備的特色羅漢餐,讓聽覺、視覺與味覺都得到意想不到的滿足。

Read More

Fun手x Fun心學數學─中芸國小師生共學數學活動日

高師大「Fun手x Fun心學數學計畫」宣導推廣數學創意教學。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師範大學「Fun手x Fun心學數學計畫─師生共學數學活動日」,十四日前往中芸國小設攤,藉由趣味數學闖關遊戲,宣導推廣數學創意教學,期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習興趣,從學習中找尋快樂。 計畫主持人高師大數學系廖本煌教授帶領下,規劃「七巧板拼排」、「數學五子棋」、「數字魔法陣」、「數字爭奪戰」等數學創意教學活動,透過主題攤位展示、教材立牌說明,並搭配與現行教科書數學單元課程相對應的各式數學活動教具,且依學生背景及學習需求,因材施教,以趣味方式引導及教導學生學習數學。 高師大數學系廖本煌教授(中)透過規劃「七巧板拼排」等數學創意教學活動,以趣味方式引導及教導學生學習數學。 (記者王正平攝)   中芸國小教務主任楊以恩協助安排,分別由勝利國小教師許嘉凌、教育局國教輔導團教師陳怡君、瑞豐國小教師陳彥誌、前鎮國小退休教師王玉珍等種子教師擔任各攤關主,引領動手做數學。 中芸國小全體師生參與跑攤闖關,接觸、認識、體驗數學創意教學,將教學現場擴展至課室外,改變數學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師生間互動交流,身障天使班孩童們更是盡情投入其中,共學共樂,Fun手x Fun心學數學!

Read More

2024臺灣教育科技展 新北擁抱AI智慧學習引領未來教育

新北市教育局團隊與參展師生在展區前合影,展示今年「擁抱AI,智慧學習」的教育成果。(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2024臺灣教育科技展」今(14)日起,連續4天在臺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新北市教育局以「擁抱AI 智慧學習」為主題,攜手39所學校共同參展,展出AI技術在教育中的豐富應用;展區分為「科技手作體驗」、「VTuber體驗」、「教學分享講座」和「新北教育成果」四大體驗區域,展覽期間還有豐富的抽獎機會,只要到新北市專區參加活動,就有機會帶走藍芽耳機及平板電腦等好禮!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開展當日上午「科技手作體驗」區吸引了大量民眾參與,由江翠國中科技中心帶來的「拉線戰鬥陀螺」體驗活動激發孩子們對科技的興趣。擔任講師的蔡勝安組長分享,透過製作戰鬥陀螺的過程,學生不僅能動手操作及理解物理原理,成品還能進行同儕間的友好競爭。展覽每日都會推出不同主題的體驗活動,歡迎民眾帶著孩子天天來探索。 宋怡慧老師進行科技手作體驗,在江翠國中師生指導下動手製作拉線戰鬥陀螺。(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學講座分享」區由介壽國小高珠容主任帶來「有故事的AI屏風」主題講座,展示生成式AI技術如何結合教育創新。高主任透過生成式AI編修故事及連貫圖文創作,最後由學生動手組裝小屏風並貼上圖文,這樣的活動是推動智慧教育的重要理念,讓學生體會到科技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身為知名作家、同時也是丹鳳高中國文老師的宋怡慧老師,在體驗「有故事的AI屏風」後,分享了國文課堂應用的構想,透過AI生成圖像和文字,學生能將抽象的創意具體呈現,再結合創客實作,讓我看到國文課的創新可能性。思考如何將AI圖像生成與故事創作結合,讓學生用視覺化方式理解文學情境,或透過生成式AI為文學作品中的場景或角色賦予個性化詮釋,這將大大提升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介壽國小高主任主講「有故事的AI屏風」,分享AI技術與教育的結合如何提升學生學習意願。(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雲端智慧科技中心的何春緣主任則回饋了「新北教育成果」與「VTuber體驗」區的心得,她提到VTuber體驗區讓民眾可選擇虛擬角色,透過感測器體驗當虛擬實況主的樂趣。同時何主任也簡述了「新北校園通APP」的成效:這款全國唯一獲雲端物聯網創新應用獎的教育APP,下載量已突破70萬人,提供上課YO、學費pay及電子成績單等35項功能,全面滿足親師生需求。展覽期間,教育部還邀請新北市教育局的AI智慧員工「小通」,讓家長透過語音互動即時諮詢,為數位教育帶來嶄新體驗。 教育局強調,AI+科技學校是新北教育的未來藍圖。透過智慧校園、數據辦學、適性學習及科技創新四大面向,將智慧化資訊系統全面應用於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之間,有效降低資訊工具的使用門檻,滿足多元化教育需求。期望每位教師都能成為智慧教師,每位學生都具備應用AI科技工具的能力,突破傳統學習的時空限制,實現真正的適性學習。 「新北集章趣」活動熱鬧進行中,學生們熱情參與,蒐集印章以兌換獎品。(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Read More

監視器?監獄器?全幼產:統一管理

幼教團體支持幼兒園設置監視器,但認為應透過合理的管理方式來保障師生權益。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近期接獲多起會員反映,部分縣市已開始鼓勵或要求在幼兒園班級內安裝監視器,這讓許多教保人員感到恐慌,擔心監視畫面是否會被校長或園長用來監控,成為檢視、糾正老師的利器?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表示,工會支持在幼兒園設置監視器以保障師生安全,但堅決反對園方或校方隨意調閱、監控或利用監視畫面針對老師的行為。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表示,有接獲會員陳情,指稱園長將監視器的畫面安裝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利用監視器隨時監控老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甚至會在老師上課過程中打電話「糾正」教學方式;更有園長將監視器的畫面帶回家中反覆觀看,這些極端且專制的管理方式,正是老師們反對監視器的原因,使原本單純的校園環境變得猶如監獄。 全幼產指出,曾有園所使用監視畫面截圖,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指控老師不當對待幼兒,雖然老師透過訴訟證明了清白,但最終也身心俱疲,對幼教環境失望而選擇離職,這種濫用監視畫面的行為令人痛心。 全幼產表示,在現實情況中,還曾有案例是在發生疑似不當對待幼兒事件後,家長希望要調閱園所的監視畫面,卻被園方以各種理由阻擋與拒絕。即使園所有裝設監視器,不肖園所也可能早在事件發生當下將畫面銷毀,導致家長在關鍵時刻無法取得影像資料,因此僅依賴園內監視器,並不一定能在需要時保障孩子安全。 全幼產表示,工會贊成在幼兒園班級內安裝監視器,但應由政府統一雲端管理,僅在有必要釐清事件時由政府依照規定及流程調閱畫面。無論是校長、園長、家長都應該遵守規定,也不可隨意調閱監視畫面,學校更不應將監視器畫面用於對老師的考核或評比依據,讓監視器回歸「保護」的初衷。

Read More

成大文物展、講座紀念百瀨五十教授

成大化工系推出百瀨五十教授文物展。(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紀念第一代學者百瀨五十教授對學校的貢獻以及感念其家屬設置獎學金之心意,十三日舉行「百瀨五十教授紀念講座」並頒發獎學金,另化工系則正推出「百瀨五十教授文物展」。成大表示,「百瀨五十教授紀念講座及文物展」已經連辦六年,以期傳承百瀨五十教授的學術精神與表達對家屬的感謝。 成大表示,百瀨五十教授為成大第一代學者,一九三二年在成功大學前身台南工業高等學校開啟學術生涯,專注研究有機化學。戰後因為不捨在台的教職和研究,接受國民政府徵用,持續任教於台南工學院(成大前身),直到一九四七年返日。 百瀨五十教授的長女泉美代子二0一五年病逝,二00五年暮年之際,透過法律公證留下遺囑,說明將半數遺產贈予成大、以父親及自己之名設置獎學金的心願。二0一七年九月泉美代子長子泉浩平來台親手完成捐贈。成大自二0一八年起,每年校慶期間舉辦百瀨五十教授紀念活動。 今年的百瀨五十教授紀念講座,邀請到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黃炳照講座教授擔任講者,以「電化學能源的創新發展」為題演講。黃炳照教授是研究鋰電池與燃料電池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學者,曾榮獲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獎等榮譽。他在演講中與成大師生分享鋰金屬電池等相關研究。 另外,化工系即日起至十六日在化工系系館舉辦百瀨五十教授文物展,展出的文物包括百瀨五十教授有關的老照片以及百瀨五十教授任教成大期間參與的研究論文等。在已找到的成大最早一批學術報告,十八篇論文資料中有十六篇是百瀨五十教授參與的作品。

Read More

首場家長數位學習 百人上線體驗

  台南市教育局辦理家長數位學習宣講。(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教育局攜手台南市中小學家長協會舉辦首場數位學習家長宣講活動,除邀請教育部資科司副司長邱仁杰到場宣講,現場安排進行實地分組教學,並操作因材網等學習資源,讓在場近百位家長實際上線體驗數位學習。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因應教育部今年八月公布的「家長數位學習知能指引」,為建構家庭數位學習環境,讓家長關心孩子在數位學習環境的認知情形,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鼓勵各縣市辦理家長推廣研習,以期在數位學習推動的道路上和家長攜手同行。 本次宣講活動由左鎮國中校長曾鼎育先進行「如何陪伴孩子面對新世代的挑戰」議題報告,教育部資科司副司長邱仁杰、專門委員鄭凱仁到場向近百名家長們說明中央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情形,新竹市家長聯合會榮譽理事長王文賓分享家長在數位學習中的經驗,並強調共學社群的重要性。此外,透過雲林縣、台中市及南市四名講師群分組教學,讓家長們親身體驗,獲得第一手的數位學習知能。

Read More

美食之都廚藝挑戰賽 南大附中1銀9銅

  南大附中餐飲學程學生在廚藝挑戰賽中,以白河蓮子荷花酥做成「袋裡乾坤慶南瀛 母子連心四百情」,摘得銀牌。(南大附中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二0二四年「台南美食之都國際廚藝挑戰賽」,台南大學附中餐飲技術學程學生廚藝精湛,參賽十人全數獲獎,拿下一銀九銅,其中在台南特色辦桌項目中,結合台南在地食材創作「袋裡乾坤慶南瀛 母子連心四百情」,獲得評審青睞,摘得銀牌。 為慶祝台南400週年,台南市政府舉辦台南美食之都國際廚藝挑戰賽,吸引來自各國與台灣各地廚藝精英參賽。競賽項目涵蓋台南特色辦桌、創意小吃、虱目魚創意料理等,參賽者包括飯店餐廳主廚、大專院校、高中職學生等。 南大附中校長陳森杰表示,餐飲學程學生在老師李建達指導帶領下勇奪一銀、九銅佳績,其中台南特色辦桌項目銀牌學生,以精緻白河蓮子荷花酥的高難度技巧,與創新結合台南在地食材做成「袋裡乾坤慶南瀛 母子連心四百情」的呈現方式,獲得評審肯定,展現出對台南在地文化的深刻理解與現代化的巧妙融合。 南大附中餐飲學程十位學生參加台南美食之都國際廚藝挑戰賽,全數獲獎,拿下一銀九銅。 (南大附中提供)   另在「台南創意小吃」和「虱目魚創意料理」項目中榮獲九項銅牌,例如台南創意料理「府城美饌耀四百」、「蚊南瀛四百技傳薪」、主菜盤展示「赤崁四百出婆媽」、「府城美饌耀四百」等,學生們結合理論實務,以台南在地食材發想創新、巧思創作,展現教學及學生學習成果。

Read More

嘉藥USR團隊深化台日社區創生合作

嘉藥USR團隊前進日本,深化台日社區創生合作。(嘉藥提供)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USR計畫團隊與高雄市阿蓮社區成員日前到日本展開為期六天的「社區營造暨地方創生國際交流活動」,與當地的醫療機構及社區針對社區醫療健康服務的運作模式進行交流,促進台日之間的社區與學術合作,期望進一步深化「地方創生」的影響力。 這次活動由嘉藥藥理學院院長王四切、副研發長陳師瑩及主任祕書陳品晟帶領,與阿蓮里里長黃靖娟及社區成員前往日本,交流對象包括日本東北醫科藥科大學、八王子藥劑中心團隊及館之丘社區。 首站拜訪了與嘉南藥理大學關係密切的東北醫科藥科大學,就雙方未來交換學生計畫進行深入討論,並參觀該校醫院的藥劑部及診療現場。該醫院的住院病房設有藥師隨層樓駐點服務,能直接為患者提供用藥諮詢,並與醫師和護理人員密切溝通協調。這樣不僅強化用藥安全,也體現藥師在整合病患醫療需求中的重要角色。 目前就讀東北醫科藥科大學碩士二年級的嘉藥藥學系校友蕭佩昀表示,選擇到東北醫科繼續深造,除了看重該校在醫藥學界的卓越聲譽外,學校每月提供五萬日元生活津貼及學雜費補助,讓她得以專心投入學術研究。 隨行的嘉藥醫務管理系林秀碧老師表示,此行見識到高齡化社會的日本,如何透過居家醫療服務來支持長者在地老化,同時醫療體系的角色也從以往的「被動接受求診」轉變為積極肩負社區健康促進的責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