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大樂齡大學熱鬧開學 學長姐熱舞迎新

崑大樂齡大學一一三學年度一六0名學員齊聚熱鬧開學,並帶來精彩的歌舞表演,展現「活到老、學到老」精神。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樂齡大學一一三學年度熱鬧開學,共有一六0名學員參加,包括新生、舊生班及已連續就讀十五年的自費班學員,學員組成團體帶來精彩的歌舞表演,場面氣氛熱烈,展現「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迎接新學年學習生活。 崑大副校長鐘俊顏表示,崑大明年將迎接創校一甲子,校友人數也突破十五萬人,而樂齡大學自九十八年開始辦理,今年也邁入第十六年,致力於為樂齡族群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機會。 進修推廣處長謝明君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充實生活。 舊有學員們為新生帶來一場精彩的迎新舞蹈表演,這些學員們用他們的熱情和活力,展現樂齡大學的精神風貌,贏得大家熱烈掌聲。接著由休運系外聘業師、目前擔任高雄救國團指導老師的林明道帶領全場學員進行充滿活力的帶動唱。 學員們表示,這次開學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和關懷,對新學年充滿期待和信心。

Read More

南台校長遴選 清大教授黃能富脫穎而出

南台科大董事會遴選第六任校長,由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資工學系特聘教授黃能富黃能富出線。 (南台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技大學董事會遴選第六任校長,經過多輪審慎討論與投票,由國立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黃能富脫穎而出,正式成為新任校長。遴選結果將報請教育部核定後聘任,任期自一一三年十二月一日起至一一七年年十一月卅日止。 南台董事長張信雄表示,此次遴選委員會由董事代表及社會公正人士代表共十一位委員組成,經四次會議討論,最終推薦二位校長候選人。召開董事會經無記名投票選出黃能富教授為南台第六任校長。 黃能富擁有豐富的學術及產業經驗,並在資訊安全、物聯網和智慧農業等領域取得卓越成就。 黃能富所創辦的磨課師平台和威播科技,在資工領域展現其深厚專業知識及創新精神。其在清大超過卅五年多次獲得清大傑出教學教師獎,並在教育部拿下教學特優、教材編撰等獎項。

Read More

台日姊妹校 林野大灣高校生 寄宿友情深

日本岡山林野高校參訪永康區姊妹校大灣高中交流,除入班上課、參訪地方廟宇,並寄宿家庭體驗在地生活,感受台灣人的熱情好客。(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日本岡山縣林野高中師生組團參訪台南市永康區姊妹校大灣高中,在兩天訪問活動中,日生除入班上課、參訪地方廟宇、傳統市場,並寄宿家庭體驗台灣日常生活文化,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好客。 日本林野高中參訪大灣高中,校長李宜芳率領師生熱情迎接,灣高學生社團也進行才藝表演,呈現台灣多元文化,過程中雙方代表交換紀念品象徵兩校長久的友誼與合作。 林野高中學生亦入班與灣高學生一同上課體驗,透過英文、地理等課堂互動,日生對台灣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氛圍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讓兩地學生在學習中建立深厚的友誼。 此外,兩校學生還共同參訪當地廟宇大灣廣護宮與傳統市場,品嘗本地特色小吃,例如「肉粿」和「豆花」,除讓日生體驗台灣豐富的飲食文化,也購買大灣著名的花生糖作為伴手禮,也是對台灣傳統美食文化的一種認識。 為讓林野高中學生更深入體驗台灣生活,灣高亦安排寄宿家庭。十名日生分別在寄宿家庭中親身體驗台灣日常生活,例如體驗有機生態農園、一同參訪台灣著名夜市生活,並與寄宿家庭成員進行深度交流,增進文化理解。 林野高中學生表示,這次的寄宿經驗讓他們更加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好客,並對台灣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 灣高校長李宜芳表示,這次國際交流除讓學生們開拓視野,也培養彼此間的國際觀與友誼。林野高中師生也感謝灣高的熱情接待,並期盼未來有更多合作與交流機會。

Read More

巢蛹翼動 成大低碳建築有藝思

成大建築系師生團隊今年新打造的低碳構築作品「巢蛹翼動」。(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建築系師生團隊以「近零智慧建造」為主題,整合機械手臂木構加工與混凝土列印,在光復校區建築系科技大樓旁打造一座極具低碳實驗性的木棚實構築作品「巢蛹翼動」,這也是成大數位智造工坊推出的第四座機械手臂構築。 成大建築系表示,「巢蛹翼動」是由沈揚庭與顏嘉慶老師指導,作品以台灣常見的粉蝶羽化過程為仿生的發想,從蝶蛹中得出形抗結構的造型,以兩片對稱的複雜幾何曲面形成包覆的棚架造型,象徵以蛹保護羽化前的蝴蝶,同時也創造出人可以通過與停留的過道空間。 「巢蛹翼動」除了仿生的造型外,亮點兩種低碳化工法。首先是木構工法,木材本身就有先天的固碳優勢,是一種很好的低碳建材。另透過機械手臂的混凝土3D列印技術,不但省去以人工訂製模板的複雜工序,也讓混凝土在造型上變得更加的彈性。 「巢蛹翼動」在落成後獲得產學界的關注,除了有營建廠商來觀摩,德國以機械手臂建造聞名的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Oliver Tessmann教授日前也特地在訪台的行程中前去交流,並對團隊將低碳議題與機械手臂建造融合並建造出全尺度作品讚賞不已。

Read More

南青出任務 官田六甲一探社造潛力

南大行管系安排學生走讀大崎村落創藝基地。(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舉辦校外參訪活動,由教授余明助帶領「策略管理」課程學生前往官田區大崎村與六甲區公所,探索城鄉創生與社區營造策略,探討永續發展的潛力。 南大表示,師生參加由台南市政府研考會與大崎村創藝基地聯合舉辦的「南青出任務—玩轉村落遊戲島」活動,透過廢墟活化的成功案例,讓學生實地走讀村落發展過程。 學生親手製作古瓦杯墊,並品嘗當地特色小吃如菱角粿與芒果冰,體驗在地文化。隨後,學生前往六甲區公所,了解如何結合落羽松景觀與在地美食,推動區域特色,並運用多元行銷策略提升當地觀光知名度與吸引力。

Read More

嘉藥分享拳擊與人生 陳念琴:汗水不會背叛努力

拳擊好手陳念琴(前左四)與嘉南藥理大學運動管理系學生相見歡。(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仁德報導 台灣史上首位登上奧運殿堂的女拳擊手陳念琴,應嘉南藥理大學運動管理系邀請,在該校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典範運動員講座」,吸引上百位師生熱情參與。陳念琴分享她在運動生涯中的挑戰、成長及成功經驗,在場師生深受啟發。 陳念琴回顧她從十九歲參加奧運開始,便不斷在挑戰中成長。東京奧運前夕她突遭病痛打擊,訓練受到嚴重影響,讓她一度感到力不從心,但她仍堅持訓練。陳念琴形容自己的拳擊生涯,如同雲霄飛車,最輝煌的時刻伴隨著意外的打擊。 她表示,平時的努力則是她不斷累積實力的關鍵,感謝自己不曾放棄,正是這些困難讓她變得更加堅強與勇敢,並一次次克服挑戰,也鼓勵學生們「汗水不會背叛努力」。 她強調,不論夢想是否與運動相關,最重要的是不服輸的態度,每一次的挫折都是寶貴的學習機會,真正的對手往往是自己的心態。她以「心態影響狀態,狀態影響成果」來鼓勵大家,良好的心態是邁向成功的關鍵,最終必能品嘗到努力後的甜美果實。 嘉藥運管系主任林明珠表示,能夠邀請陳念琴到校舉辦「典範運動員講座」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學生們也展現了對活動的支持與高度興趣。

Read More

長庚大學碩士班添生力軍 活用AI管理財富與健康

長庚大學管理學院產學資源豐沛,新設「資產管理研究所」,協助產業因應AI發展並加速數位轉型。(長庚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大數據、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產業求才若渴。長庚大學智慧運算學院、管理學院一一四學年分別新設「健康數據科學研究所」、「資產管理研究所」碩士班,希望培育擅長運用AI科技、精準蒐集大數據並進行決策分析的人才,為健康照護與金融投資服務提供新一代生力軍,以因應AI浪潮全面來襲。 長庚大學十八日表示,該校智慧運算學院是全國首座專門為AI科學教育與研究設立的「學院級」學術單位,設有人工智慧學系學士班與碩士班。看好智慧健康產業正翻轉傳統的健康醫療及照護,AI尤其扮演關鍵角色,因此智慧運算學院加入了生力軍「健康數據科學研究所」,將培訓已有健康相關專業的學生具有「AI力」,並歡迎資訊科技專業背景的學生加入,共同跨領域學習,一起成為台灣首代智慧健康人才。 長庚大學智慧運算學院「健康數據科學研究所」首次招生,培育具創新思維的跨域AI人才。(長庚大學提供) 長庚大學碩、博士班甄試入學報名即日起至十月二十四日,今年共有三十三個系所及學位學程參與碩士班甄試入學招生;十三個系所及學位學程參與博士班甄試入學招生。為增加碩士班學生的企業管理專長,長庚大學提供Master of Science(MS)/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BA)碩士學位雙主修計畫,入學後修完12門MBA必修課,即可額外獲得MBA學位。 而為延攬優秀學生入學攻讀碩、博士學位,長庚大學設置多元獎助學金,包括「碩士班培育獎助學金」、「博士班精進獎助學金」,提供入學獎學金與每月助學金。此外,還有每人補助總金額台幣七十五萬元以上的「記憶體專業學程獎學金」、四年五百萬元的「龍躍博海」博士生培育計畫獎學金等。招生簡章及相關資訊可上招生資訊網查詢:https://www.cgu.edu.tw/recruit 。

Read More

北成國小60班師生守護水資源讓世界孩童喝上乾淨水

北城國小號召六十個班級一起守護水源。(宜蘭世展會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宜蘭縣北成國小今年十月響應台灣世界展望會「乾淨的水源,孩子的救援」水資源行動,全校六十個班級透過視訊直播進行水資源教育宣導,由賴尚義校長、陳俊欽學務主任及林震青老師共同引領,帶領全校師生從全球視角關注世界各地缺乏乾淨用水的居民與兒童,師生們透過班級零錢捐款的方式支持台灣世界展望會,為因水資源匱乏而面臨疾病、飢餓及被剝奪教育的社區與國家提供援助。 根據聯合國統計,在過去二十年中,洪災與乾旱影響了三十億人口,每天有超過一千名五歲以下兒童因不安全用水和不良衛生環境而死於腹瀉。北成國小進行水資源行動已邁入第六年,透過教師的引導與展望會的宣導,學生們獲得全球視野,更在日常生活中付諸行動,珍惜並有效利用水資源。全校師生募集愛心支持「水資源行動」,實際幫助缺乏乾淨用水的孩子不再因飲用不潔水而生病、死亡。 北城國小利用手遊認識水源。(宜蘭世展會提供) 賴尚義校長表示,期望透過水資源行動,以多元的面向開啟學生學習之窗,讓他們以廣闊的視野,帶著愛與希望打造未來。台灣世界展望會也呼籲社會大眾、企業及校園共同響應「乾淨的水源,孩子的救援」水資源行動,為弱勢國家和孩童帶來健康成長的機會。

Read More

南光高中校園內設置糖鐵文化園區

南光高中於校內設置「糖鐵文化園區」。(南光高中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南光高中於校內設置「糖鐵文化園區」,希望讓全校師生飲水思源、勿忘所本,同時使全校親師生及民眾認識台糖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這項活動的揭幕剪綵儀式由校長張添唐與家長會長張國賓共同主持,包括中央、地方民代以及多名區長都應邀觀禮。 南光高中表示,該校由台糖公司創辦,位於新營糖廠廠區,現今校地仍屬台糖所有。為了讓學生、家長和教職員工更深入了解台糖的歷史及其對台灣經濟的貢獻,學校從台糖公司現有收藏中挑選位於善化糖廠的火車頭及位於新營中興車站運蔗台車移置至校內,打造「南光糖鐵文化園區」。 揭幕儀式的焦點是編號八二八的日立內燃機火車,這台火車頭是一九六七年製造,一九六八年仁德糖廠啟用,直到二00三年停用。二0二0年被遷移至善化糖廠,如今成為南光高中糖鐵文化園區的一部分,繼續向人們述說著台糖的輝煌歷史。這台火車不僅是工業遺產,更是南光高中與台糖不解情誼的見證。 校方強調,火車頭設置於南光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校園內逐步規劃台糖的各項元素呈現,讓整個校園更加生動有趣。學校計劃在校舍走廊融入多種設計元素,牆面上將設置歷史照片牆,展示台糖的重要歷史時刻,並邀請藝術家創作與台糖相關的插畫或畫作,讓學生和訪客一同重溫那段甜蜜的歲月。

Read More

天主教學校經營領導研習營 靜宜校長林思伶提出「生命教育2.0」

天主教學校校務發展委員會邀請四十五所天主教學校、一百多位主管,共同探討天主教學校的生命及靈性教育發展!(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陳金龍/台中報導 天主教學校校務發展委員會舉辦「天主教學校經營領導研習營」,四十五所天主教學校、一百多位主管,透過專題演講、分組討論及校務經驗回饋與交流座談,探討天主教學校的生命及靈性教育發展!靜宜校長林思伶指出,天主教學校以生命教育做為最重要的靈性跟倫理教育;面對AI及虛擬社會的衝擊,需透過有系統的「生命教育2.0」課程,提供學生穩定的自覺,在未來的學習及職涯發展中,自在地追求夢想。 「天主教學校經營領導研習營」由祈福禮揭開序幕!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教育文化委員會主任委員、靜宜大學董事長蘇耀文主教感謝天主讓全台天主教學校,透過研習及聯誼等,共同探討學校的經營管理及所面對的挑戰;此次大會主題探討靈性教育及校園重大議題的應對。他以曉明女中為例指出,該校三十多年前就瞭解生命教育的重要,並研發出倫理教材推廣到各校;後來又邀請其他天主教學校共備生命教育新教材。修女們發現教育不只是學識的傳播,更是身心靈全面的發展與教育。靈性教育也包含典範教育,透過師長的愛跟關心,讓學生體驗到真正的價值。 :在「天主教學校經營領導研習營」中,透過專題演講、分組討論與交流座談等,探討靈性教育及校園重大議題的應對。(記者陳金龍攝) 林思伶表示,一0八課綱強化學生的倫理理性分析,仍少了宇宙合一的一體性感受;然而AI世代的青少年在虛擬與真實世界的不安定感需要安撫、引導,我們要幫助孩子發現自己,滿足內心的靈魂。 林思伶指出,新科學時代「靈性教育」需系統化,必要時結合各所學校共同發展架構,重新規劃生命或倫理等課程,讓靈性教育在課程中被發揮及應用。各校並可從創辦的修會發展出特有的靈性教學!期待透過一年一度的「天主教學校經營領導研習營」,集思廣義探討面對AI衝擊等新課題,訂定靈性教育及各級學校的學習與教材,並鼓勵學生與家長一起參與。 四十五所天主教學校集思廣義探討面對AI衝擊等新課題,訂定靈性教育及學習與教材。(記者陳金龍攝) 曉明女中校長劉美嘉修女在分享該校特色中指出,一0八課綱的實施,各校的校本課程都著重孩子的論文寫作或科學研究方法,但曉明還是堅持「生命教育」課程。尤其校友回校分享時都會提到在校學習很多知識,但最受用的就是生命教育相關課程與活動,能改變其生命價值觀;在未來求學成長的路上,更能思辨及抉擇。 劉美嘉強調,目前曉明女中每學期規劃生命教育課程,另外還有六年一貫的非正式課程,並在禮儀中置入天主教會的核心精神,讓學生反省生命或改變及傳愛。 生命教育專業講師錢永鎮在「再啟福傳之路─天主教學校之靈性教育與校園重大議題因應策略」的專題講座指出,靈修三路「明路、煉路、合路」也是天主教學校的靈性教育內涵。「明路」是愛德教育課程、「煉路」為生命更新課程、「合路」則是愛與奉獻的課程。有這樣靈性課程做為基礎,再慢慢發展出每所學校的不同特色。 李圓修女則以「再啟福傳之路─越有人性、越有靈性」為題分享指出,生命教育者最重要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啟發受教者的是生命、不是機器,說故事更能感動人;讓學生發揮創意與動力,這動力來自體驗到真正的愛與關心,生命的可貴是在於成為真實的自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