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YA!開丼了!

台南市愛迪生幼兒園大班   ◎張立珵

Read More

〈中華學園〉可愛無尾熊 

台南市日新國小二年二班  ◎郭芳綺

Read More

包潤餅初體驗 60學童化身廚神

立人國小傳承台南小吃好味道,攜手崇學國小進行食農教育交流,實作潤餅及豆花。(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北區立人國小為了傳承台南小吃好味道,不僅規劃了「立人家鄉好味道」特色課程,四日更邀請崇學國小一起進行食農教育交流,兩校六十名學童化身小廚師,動手製作豆花和潤餅皮,也完成人生第一次包潤餅的初體驗。 立人國小校長王全興說,此次兩校的食農教育交流課程,除了以雙語進行學習外,更手做潤餅和豆花這兩種台南傳統小吃好味道,讓學生從做中學,培養操作及實作能力,也能夠貼近日常和家鄉生活。 學校特別邀請食農教師黃冠銘到校,為小朋友介紹潤餅的食材和包法,並指導小朋友動手實作。立人學生楊禾穎說,沒想到看起來簡單的潤餅一點都不簡單,原來薄薄潤餅皮的作法是將麵團「摔」在燙燙的鐵板上,做好後再包入各種餡料捲起來,連要怎麼捲都有技巧,很像台式可麗餅。崇學學生張宸瑄說,他覺得煎潤餅皮最好玩,這是他第一次做潤餅。立人葉士禕則說,他喜歡潤餅鹹甜又豐富的口感,最愛它的百搭特性,完全依照個人喜好而客製化。 在製作潤餅的過程中,黃莉婷老師也導入雙語教學,向學童介紹潤餅的英語是「Taiwanese burrito」,食材豆菜麵是「sprout noodles」、高麗菜英文「cabbage」,讓兩校學生皆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學生嘗試豆花製作時也驚訝連連,原來從黃豆到豆漿到豆花,外觀不斷地在改變,當最後見到親手製作的豆花出現時,各個笑開懷。學童楊禾穎說,原來平常愛吃的豆花是豆漿凝固而成的,軟嫩軟嫩的很美味,這場食農課他彷彿觀賞了一場魔術表演。

Read More

跨多個相機精確追蹤車輛 AI盃 南大實戰技術奪銀

南大資工系教授林朝興(右一)與在「AI CUP 2024」競賽奪獎的學生合影。(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學生鄭景鴻、黃郁倫和曾郁倫,參加由教育部主辦的「AI CUP 2024」全國大專校院人工智慧競賽,在所參加的「AI驅動出行未來:跨相機多目標車輛追蹤」項目當中,展現了精湛的AI技術與創新能力,勇奪銀牌。 南大表示,在本次競賽挑戰中,學生需開發一套能夠在多個相機之間精確追蹤車輛的AI系統,以滿足處理複雜場景與龐大數據之要求。鄭景鴻、黃郁倫和曾郁倫組成的團隊憑藉在電腦視覺與深度學習領域的實力,成功克服難題。 指導教授林朝興對學生們的優異表現表示讚賞,強調此次競賽不僅提升他們的技術能力,還深化對人工智慧實際應用的理解,為未來的職涯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賽學生也表示,參與本次計畫,不僅讓他們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中,還深入掌握複雜場景處理技術,並大幅提高AI技術能力與實戰經驗。 南大表示,本次獲獎充分展現南大在AI領域的實力與潛力,學校將持續支持學生參與各類科技競賽,推廣人工智慧教育,致力培養更多具備實戰能力的跨領域人才。

Read More

我愛黑琵寫生賽20日登場 即起報名

二0二四黑琵保育季即將登場,我愛黑琵寫生比賽二十日舉行,即起受理報名。(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學甲報導 二0二四黑面琵鷺保育季將在十月二十日於七股正王府登場,「我愛黑琵」寫生比賽,即日起受理報名,歡迎全國各國中、小學及幼兒園學童報名。 承辦「我愛黑琵」寫生比賽的佳里區信義國小校長馮郁元說,「黑面琵鷺」為寫生主題,期喚起生態保育往下扎根。這次共分五組:分別是幼兒園、國小低年級、國小中年級、國小高年級及國中組。 報名日期即日起到十月十六日,採團體或個人報名,各組錄取前三名,第一名禮券一千元、第二名禮券八百元、第三名禮券五百及佳作禮券二百元。填妥報名表郵寄至 liliya@tn.edu.tw 電子郵件報名。

Read More

成大藝研所策展 百年安平影像展 葡人拍攝手撐船

成大藝術研究所推出安平歲月百年影像展,透過百件展品,呈現百年來的文史面貌。(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自十月五日起至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安平區福爾摩沙遊艇酒店舉辦「安平歲月─故人.故園.大員百年影像展(1880─1980)」,將透過百件展品一次呈現安平地區百年來豐富多元的文史面貌。 成大藝術所策展團隊表示,本次展出內容包含清代以來世居港仔尾以艀船業、鹽業所聞名的何有慶家族、以及安平第一家族張金聲家族(海山館、中和醫院)、延平街何旺家族後代拍攝及保存,安平第一家書房與延平街、港口、洋行遺址和熱蘭遮城等;還有知名攝影師、文史工作者所拍攝的安平百年歲月映像。 策展團隊表示,展出的百件展品不僅見證安平歷經幾個產業轉型及地方漁業、鹽業等經濟面向,透過影像也完整勾勒出安平這座歷史之城、安平港口百年變遷的不同面貌。 例如,一百年多前,東興洋行在安平插旗落戶,最早在台灣開設照相館的葡萄牙人桑托斯在當時拍下最早的安平河道、港口與補給的手撐船,為台灣與國際貿易連結留下寫實證據,畫面珍貴。 成大表示,此次展覽透過學校課程、文史工作者的口述歷史紀錄與借展,以藝術社會學方法介入空間及社區,並從家族後代所提供的相關歷史文獻照片,建置百件百年老照片的數位檔案,再對蒐集的圖像採用攝影美學研究及脈絡詮釋方法,梳理百年來的影像記憶與事物的變遷。 十月二十六、二十七日還將於台江文化中心推出「安平歲月.台江講座」,由五位講者分別從考古、文資、歷史、攝影、新科技等多個面向探討老照片的迷人魅力。

Read More

紙風車雨馬要來啦! 市府邀客

紙風車劇團《雨馬》十一月登場搭配客家文化特展。(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紙風車劇團《雨馬》要來台南啦!帶來幸福彩虹的藍色巨馬將於十一月一日至三日降臨安平區安億路公有停車場。市府客委會邀請大人小孩看《雨馬》、逛市集、遊台南。 客委會表示,改編自文化部長李遠(小野老師)兒童繪本的紙風車劇團《雨馬》,原訂八月份於台南演出,因氣候不佳而延期,終於在十一月份重新回歸,演出時間為一日(五)晚七時、八時,二日(六)晚五時三十分、七時、八時,以及三日(日)晚五時三十分、七時、八時。每場演出時長三十分鐘,皆免費入場。 客委會說,高十公尺、體七噸的客家文化大使「雨馬」,身穿代表喜氣、富貴的花紋,及客家阿婆兒時零嘴「餘甘子」的客家花布,演出結合歌舞、特技、LED特效,以華、客雙語演出,是深受大人小孩喜愛的客家親子音樂劇。 此外,二0二四台南客家藝術節十月二十六日也將於新營區天鵝湖公園盛大開幕,規劃豆子劇團、客家音樂演出,還有傳承客家工藝的DIY體驗市集。與此同時,客家主題特展—「客星人的多重宇宙—台南四百」於台南市客家文化會館同步展出,呈現台南四百年來的客家人事物。

Read More

國土計畫是啥? 崑大實例講解

崑大房管系助理教授姚希聖進行國土計畫專題演講,提升學員對國土相關知識的掌握。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為加深公務人員及民眾對國土計畫的理解,崑山科大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系除舉辦國土計畫推廣課程,並再邀請澎湖縣國土計畫委託技術服務案計畫主持人暨崑大房管系助理教授姚希聖進行專題演講,提升學員對國土相關知識的掌握。 房管系持續辦理國土計畫推廣課程,此次課程採用實體與遠距雙軌教學,透過姚希聖專題演講,以「針對澎湖縣辦理縣市國土計畫因應離島特性的規劃─澎湖縣國土計畫書圖擬定及變更(草案)案例」為題進行分享,他提到由於國土計畫法為法定計畫,單看計畫書只知道成果,另需檢視重要議題,包含規劃、研商、民眾參與、審議等回饋過程,才能知道計畫相關細節。 姚希聖提到,一一0年四月卅日已發布實施的澎湖縣國土計畫,以及將於一一四年四月卅日發布實施的功能分區分類圖繪製所涉及的規劃,長期來看,對於不動產產業鏈土地使用規劃部分將有明顯的影響。

Read More

加速淨零佈署 央大碳熱中心與美國貝克休斯、泰京公司合作

左至右:台灣泰京公司劉繼業總經理、中央大學地科學院許樹坤院長、碳封存及地熱研究中心林殿順主任,以及美國Baker Hughes(貝克休斯)公司Hu Po北亞區總監締約合影。(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中央大學「碳封存及地熱研究中心」、美國Baker Hughes(貝克休斯)公司、Taiteck(泰京)有限公司等三方,四日共同簽署「碳封存暨地熱探勘與開發合作備忘錄」,宣誓三方將各自發揮優勢,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加速我國碳封存及地熱發電之佈署,朝「二零五零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中央大學希望結合國際專業團隊,發揮關鍵力量,幫助台灣落實淨零排放目標,一同追求永續發展。(中央大學提供) 本次簽約儀式,由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許樹坤院長、碳熱中心林殿順主任、美國Baker Hughes(貝克休斯)公司Hu Po北亞區總監,以及泰京公司劉繼業總經理等三方共同簽署,並邀請地科學院一級主管參與見證,期待藉由三方合作,加速我國達到淨零碳排目標。 中央大學積極回應政府減碳策略與目標,於二零二二年成立「碳封存及地熱研究中心」,致力於再生能源開發及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研究,該中心由地球科學學院二十八個實驗室組成,有二十八位研究員。 美國貝克休斯公司為國際知名能源技術服務公司,提供全球鑽井、井測、地熱開發與碳封存等各項服務。他們的高溫與高壓鑽井技術以及地質導向工具和高效井口系統,常能確保地熱井以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性鑽到指定目標。該公司的高溫測井儀與地熱井測試能力,已成為國際重要地下資源探勘與評估技術服務公司。 泰京有限公司是貝克休斯公司在台服務商,全方位提供油氣、地熱、碳封存及綠能工程諮詢、設備和技術服務。泰京公司參與台灣中油公司、台灣電力公司等各類工程專案具有三十餘年的經驗,並與國際能源公司有長期合作關係。 中央大學碳封存及地熱研究中心林殿順主任表示,因應二零五零淨零排放目標,國發會提出地熱能開發及碳封存為國家減碳關鍵戰略。台灣地熱能源雖然豐沛,然而目前地熱年發電量僅達七點二九MW,二氧化碳封存部分,仍在碳封存選址及進行碳封存灌注試驗階段,因此有相當大努力的空間。  

Read More

立人、崇學國小食農教育交流 學童手作潤餅和豆花

立人國小傳承台南小吃好味道,攜手崇學國小進行食農教育交流。(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北區立人國小為了傳承台南小吃好味道,不僅規劃了「立人家鄉好味道」特色課程,四日更邀請崇學國小一起進行食農教育交流,兩校六十名學童化身小廚師,動手製作豆花和潤餅皮,也完成人生第一次包潤餅的初體驗。 立人國小校長王全興說,此次兩校的食農教育交流課程,除了以雙語進行學習外,更手做潤餅和豆花這兩種台南傳統小吃好味道,讓學生從做中學,培養操作及實作能力,也能夠貼近日常和家鄉生活。 小朋友動手煎潤餅皮。(記者施春瑛攝) 學校特別邀請食農教師黃冠銘到校,為小朋友介紹潤餅的食材和包法,並指導小朋友動手實作。立人學生楊禾穎說,沒想到看起來簡單的潤餅一點都不簡單,原來薄薄潤餅皮的作法是將麵團「摔」在燙燙的鐵板上,做好後再包入各種餡料捲起來,連要怎麼捲都有技巧,很像台式可麗餅。 崇學學生張宸瑄說,他覺得煎潤餅皮最好玩,這是他第一次做潤餅。立人葉士禕則說,他喜歡潤餅鹹甜又豐富的口感,最愛它的百搭特性,完全依照個人喜好而客製化。 立人及崇學的六十名學童一起上食農課製作潤餅及豆花。(記者施春瑛攝) 在製作潤餅的過程中,黃莉婷老師也導入雙語教學,向學童介紹潤餅的英語是「Taiwanese burrito」,食材豆菜麵是「sprout noodles」、高麗菜英文「cabbage」,讓兩校學生皆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學生嘗試豆花製作時也驚訝連連,原來從黃豆到豆漿到豆花,外觀不斷地在改變,當最後見到親手製作的豆花出現時,各個笑開懷。學童楊禾穎說,原來平常愛吃的豆花是豆漿凝固而成的,軟嫩軟嫩的很美味,這場食農課他彷彿觀賞了一場魔術表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