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科研探空火箭「Polaris」順利試射

記者陸瓊娟/屏東報導 淡江大學今5日上午6時28分於屏東旭海的國科會「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順利發射該校第3支科研探空火箭「Polaris」。淡大航電系執行TASA小型科研火箭研製計畫案,總共進行3次飛試任務,這次的「Polaris」更為精進,仍為使用新興的RNX固體推進劑的單節火箭,但放大火箭推力,目標為射高5公里,除進一步驗證火箭減振與科研酬載的設計,任務並加上降落傘以回收火箭航電段。 (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淡江大學團隊科研探空火箭「Polaris」申請發射窗口為4日及5日清晨6至8時。4日整備時發現航電系統未能正常運作,昨日更換航電板,未能及時掌握各項飛行數據,團隊將會進行後續分析,修改程式後於5日備用窗口發射。 淡大航電系執行TASA小型科研火箭研製計畫案,總共進行3次飛試任務,2023年6月第1次發射「淡江一型」驗證火箭研製與系統整合能力;2023年9月第2次發射「Jessie」驗證複材箭身的結構設計並搭載科學酬載,而這次的「Polaris」較「Jessie」更為精進,仍為使用新興的RNX固體推進劑的單節火箭,但放大火箭推力,目標為射高5公里,除進一步驗證火箭減振與科研酬載的設計,任務並加上降落傘以回收火箭航電段。 淡江大學航太系系主任蕭富元表示,火箭順利發射,降落傘艙(含航電)與火箭本體依設計機制分離,但降落傘未開傘。初步推測可能因為航電板的問題,造成降落傘分離機制提早啟動,導致最後軌跡未依原訂計畫行進。依現有影片與資料分析,評估最大高度約4公里,若非降落傘艙提早脫離,預計可突破原模擬高度。 任務協同指揮官、淡大航太系三年級學生袁日揚表示,此次試射為3年計畫的結案任務,將火箭命名為「Polaris」是希望這一期的探空火箭計畫,能像北極星一樣引領團隊持續前進。「Polaris」總重為58公斤,總長3.08公尺,最大直徑16.32公分。模擬高度最高能達到5.8公里,平均推力為2765牛頓、最大推力為3734牛頓,燃燒時間9.5秒,總衝量則約為26481牛頓秒。 計畫主持人、淡大航太系教授王怡仁表示,「Polaris」建構在「Jessie」的基礎上,改進複合材料箭身的設計與製造,並搭載兩項特殊科研酬載,其一為減振環,用於降低探空火箭箭身於升空時產生的振動;其二為磁場計模組,量測三軸磁場變化頻率與火箭振動頻率的關聯性,這是國際學研界首度提出實驗與研究,飛試取得的相關數據,將有助於日後探空火箭的研發。 為使國內學研界有合法安全的火箭發射場域,國科會於屏東旭海設置的「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由TASA辦理審查使用申請及營運管理,迄今已發射陽明交大HTTP-3A S2及Asfaloth、成功大學兩節式混合火箭、淡江大學淡江一型火箭、Jessie火箭、逢甲大學SHSR-Aero1,淡江大學的Polaris為該場域啟用以來發射的第7支科研探空火箭。

Read More

長榮航空城市觀光馬拉松推幼苗計畫 深耕南投校園

「長榮航空幼苗計畫-校園深耕巡迴」南投站在阿尼色弗兒童之家-南投家園舉行,這也是幼苗計畫首次將專業體育資源帶進社福團體。(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城市觀光馬拉松去年首次推出「幼苗計畫-校園深耕巡迴」,走訪台灣五站,今年長榮航空將此計畫延伸至更多地區,以「跑一場!飛向世界的夢」為主題,預定在南投、澎湖及花蓮舉辦,邀請專業教練傳授學生正確跑步知識以及體育國手至現場座談,期望透過專業的訓練和交流,為愛運動的青年學子注入新能量與正確的訓練觀念。 2024年「長榮航空幼苗計畫-校園深耕巡迴」結合長汎假期共同推動,首站於8月3日在南投登場,為期2天的活動分別於「草屯商工」及「阿尼色弗兒童之家-南投家園」舉辦,活動首日邀請草屯商工、草屯國中、宏仁國中及日新國中四所學校約80名學生至草屯商工參與活動,長榮航空此次特別邀請113年全運會1500M冠軍指導教練陳盛琦擔任南投場主教練,率領專業團隊前往南投,除設計結合遊戲與體能的運動項目,也針對跨校交流的學生量身訂制訓練計畫。此外,團隊競賽也結合「跑一場,飛向世界的夢」做設計,並加入小隊輔團隊交流時間、學生夢想宣示及分享環節,讓學生們透過互相交流及經驗分享驗獲得啟發。 長榮航空邀請巴西聽障奧運女子100公尺跨欄金牌選手許樂,除到場親自示範跨欄技巧,同時也與學生分享成為選手的心路歷程。(長榮航空提供) 長榮航空邀請2022年巴西聽障奧運女子100公尺跨欄金牌選手許樂,與學生分享她的成長經歷及成為選手的點滴。以自身的經驗支持與鼓勵孩子們,即使在訓練的路上遇到挫折,但堅持自己的興趣並挖掘自己的優點,持之以恆,就能成就自己。 活動次日共同將巡迴帶至「阿尼色弗兒童之家-南投家園」,這也是幼苗計畫首次將專業體育資源帶進社福團體,由專業教練帶領學園內的跑團學生進行一系列暖身訓練和分組訓練課程,也會與學生在園區後山的環山步道進行5公里的實際練跑,由於學園內的學生多為弱勢家庭,藉由此次活動,除了提供專業訓練外,也讓學生在運動中找到自信和目標,並在課程結束後彼此分享心得,為愛運動的學生種下夢想的種子。 「長榮航空幼苗計畫-校園深耕巡迴」由專業教練帶領阿尼色弗兒童之家-南投家園學生在園區後山的環山步道進行5公里的實際練跑。(長榮航空提供) 長榮航空觀光馬拉松自2022年起即推出幼苗計畫,增設幼苗組獎項鼓勵學生們參與賽事,去年開始的「幼苗計畫-校園深耕巡迴」已走訪台東、恆春、金門、基隆及雲林,將跑步資源帶進偏鄉,期望透過多元的運動項目啟發學生對於運動的熱愛,今年除南投外,再前往澎湖及花蓮兩站,期望能啟發更多學子們勇敢追隨實現自我。長榮航空為落實企業永續,不斷深化及擴展幼苗計畫,希望藉此能養成學生正確的訓練觀念,鼓勵學生在體育的領域中勇敢前行。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台史博西仔反印象記特展

法軍來襲,清軍推出萬年青軍艦應戰。 (記者林雪娟攝) 140年前,法國政府和清廷因越南外交歸屬爭議,殃及孤懸海外的台灣,不只基隆、淡水和澎湖,相繼淪為戰場,台灣更面臨商貿閉鎖的經濟困境,這場「清法戰爭」,在台灣人口中則稱為「西仔反」,「西仔」即「法蘭西」。 台史博推出「清法戰爭:西仔反印象記特展」,邀請民眾從台灣義勇軍、法國軍官、在台外國人等視角,了解官方歷史論述之外的「小人物」故事及台、法,對這場戰爭不同的記憶方式。 台史博說,在這個台灣涉外的轉捩點,聚焦包括台灣社會在強敵壓境下,如何組織動員、團結北上抵抗侵略,並透過法軍的攝影圖像、戰場紀實與家書,重建戰場動態實況;在戰爭結束後,法國的報刊、書籍出版及台灣特有的贈匾、廟宇壁飾、儀式等追念,呈現戰爭透過轉化,留存於歷史、民俗、傳說和記憶中。 自己的家鄉自己守,清法戰爭無端捲入的台灣,許多廟宇留下神明助戰的傳說,以交趾陶、壁畫等流傳。(記者林雪娟攝) 面對「西仔反」挑戰,台灣戰場的軍事動員,除跨海調派來台的湘軍和淮軍,台灣在地義勇軍也參與作戰,今日,在基隆、淡水等地的廟宇中心,仍可見到交趾陶、壁畫、匾額,訴說著神明助戰傳說;淡水「拜門口」祭拜亡魂儀式,以及保儀尊王從木柵到淡水的遶境路線,都體現信仰、人群網絡與戰爭集體記憶的交織。 而其中由法國軍官安德烈˙薩勒的紀實攝影,是目前所知台灣史上首次留下戰爭過程的影像紀錄,將其與軍醫助理科邦書信以及名列重要古物的嘉諾著作《1984—1885年法國人遠征福爾摩沙》地圖手繪稿及文字手稿共同對照,重新檢視法蘭西帝國於東亞擴張意圖,也能看見艱困的戰場實況,包括飲食、疾病如瘧疾等問題,而19世紀末的台灣常民風土民情,也不時閃現其中。 戰場寄回的家書、報刊上的訃文與軍事紀錄的出版,以不同的記憶與在現,重塑對這場戰爭的認識與印象;展場特地將戰役史料轉譯為清晰易懂的動態地圖,讓觀眾能跟隨時間推移,體驗法軍攻勢和在地軍民的抵抗,並透過軍樂聆聽、法軍書信朗讀、戰場防線觸摸等,帶給所有人五感體驗。展期至2025年2月9日。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崑大樂齡體適能課程 橘世代參與

崑大樂齡學程與台灣樂齡健康發展協會攜手合作,舉辦第二屆樂齡體適能初級指導員證照研習班,45名學員全部通過考試取得證照。(記者汪惠松攝) 崑山科大樂齡生活產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與台灣樂齡健康發展協會攜手合作,舉辦第2屆樂齡體適能初級指導員證照研習班,來自雲嘉南地區45位學員經過16小時的精實訓練,全部通過考試取得證照,其中更有同一家族4人報考,成果令人矚目。 崑大樂活學程主任劉靜慧和副主任趙久惠積極響應此計畫,自2023年攜手台灣樂齡健康發展協會合作,開辦「樂齡體適能初級指導員證照研習班」,今年邁入第2年共有45位校內外學員報名,其中樂活學程16位日夜間部學生也參加,以應對未來銀髮健康產業的人才需求。 台灣樂齡健康發展協會理事長謝慧蘭表示,樂齡族運動項目應該多樣化,讓樂齡族使用不同部位的肌肉群,均衡各部位肌肉發展,進而維持心肺、平衡、肌力、柔軟度、協調及反應能力。因此課程內容涵蓋熱身伸展、緩和帶動、注意事項及實際操作說明等,將理論與實務結合,確保學員能運用所學。 為增加課程內容的豐富與趣味性,提高樂齡族參與活動意願,這次更重金打造適合樂齡族使用體適能教具,例如觸覺球、色彩鮮明太空棒等,讓學員在課程設計中可運用搭配,除達到寓教於樂效果,更可提升樂齡族身體活動與機能訓練的機會。 趙久惠指出,政府長照2.0計畫旨在推動長者在地老化、活躍老化,因此社區對能指導長者進行體適能活動人才需求極高。此屆參加的45名學員中,即有13人為長照居服人員,其中在雲林斗南經營「偶的家布袋戲」觀光工廠的徐依裟更帶著家人一起報名,包括從南亞塑膠工業退休的夫婿陳宗村,在嘉義新港農會綠色照顧站擔任志工的大姑陳忍弦及二妹陳淑芬等家族共4人,直呼崑大樂活學程推出樂齡體適能課程,非常適合他們橘世代參與學習。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大聯電課輔中心 激發創意

南大聯電課輔中心透過活動設計訓練學生觀察力。(記者施春瑛攝) 台南大學聯電課輔中心在暑假期間持續為學生提供不間斷的學習機會,不僅精心策劃了豐富有趣的課程,更於日前舉辦了「挑戰智慧,共享樂!」室內闖關活動,結合學生喜愛的桌遊,透過遊戲過程激發學生創意。 南大表示,「挑戰智慧,共享樂!」活動是由南大聯電課輔中心的校友及志工共同策劃,精心設計了多個以桌遊為主題的關卡。參加學生在「猜謎保齡球」關卡中不僅要考驗力道控制,還需破解多個謎題;「同手同腳」則挑戰小朋友們的平衡感和眼力;「比手畫腳」關卡中,學生們要用簡單的動作讓隊友理解題目,考驗默契和溝通能力。這些充滿智慧的遊戲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解決問題和策略規劃能力,還增進了社交互動和團隊合作。 除了基本關卡外,活動還設置了「鷹眼大考驗」和「愛在課輔響叮噹」等特殊關卡,挑戰學生的耐心、細心及觀察力。這些精心設計的關卡豐富了遊戲內容,吸引了更多喜愛挑戰的學生參與,使遊戲更加多樣化和有趣。 聯華電子科技文教基金會經理何蕙萍表示,本次室內闖關活動不僅是充滿趣味的挑戰,更是一個寶貴的機會,讓學生在遊戲中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她希望這樣的活動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讓每位參與的學生在暑假中都有豐碩的收穫。 南大校長陳惠萍表示,透過這些創意遊戲,學生們提升了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互相學習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信任。課輔計畫主持人吳純萍則感謝校友志工的協助,不僅豐富了課外活動,還為學生們帶來了寶貴的學習機會。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附中推動童軍教育 屢獲表揚

南大附中校長陳森杰(左起)、學生吳建緯、童軍團長李炫皞老師,獲童軍總會及國教署頒發績優個人獎、傑出童軍表揚及績優學校。(記者汪惠松攝) 南大附中長期推動童軍教育並作為學校特色發展重點,童軍團在團長李炫皞帶領下,積極參與校內外童軍活動廣受各界好評,除獲台南市推展童軍運動有功單位,113年台南市績優童軍團;111~112年更連續兩年獲得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績優童軍團榮譽。 113年南大附中校長陳森杰獲頒績優個人獎、學生吳建緯獲得傑出童軍表揚。 校長陳森杰表示,附中童軍團在團隊中相互扶持,強化問題解決能力,樂於服務他人,展現生命的厚度及能量,在校園中實踐智仁勇的童軍精神,能連續兩屆獲得團體及個人的全國性大獎,代表附中師生對平日學習生活實踐的重視與努力,終獲得開花結果受到肯定。 李炫皞團長也以多年服務奉獻童軍教育的經驗,認為目前新課綱重視核心素養,強調「自發、互動、共好」3大核心理念,引導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而童軍教育精神可說是新課綱的良好體現,透過童軍教育、童軍技能、探索教育等活動,更可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品德。藉由童軍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增進人際互動,學習課本中難以體會的精神。 本身是童軍木章持有人的陳森杰認為,學校努力推行童軍運動目的就是要傳遞童軍教育的精神和價值,使童軍的價值深植台南市各級校園。附中有全台校園中罕見的探索教育園區,能發展童軍活動,因此也展現童軍精神將這美好場地與各級童軍學校分享。 陳森杰說,童軍是素養教育的最佳體現,童軍活動更是課程學習的最佳動力。特別是暑假結束各級學校會招募童軍團新成員,陳森杰也邀請同學們踴躍加入童軍行列,讓自己的校園學習生活更充實美好。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高師大攜手田寮場域夥伴 共同落實惡地社會學

高師大攜手田寮場域夥伴帶領國立屏科實驗高級中等學校七十名師生,參與高師大研發的USR計畫創新課程。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與田寮場域夥伴共同推出「田寮月世界SDGs實地探究」課程,內容包含月世界奇境與泥火山導覽、農夫職人體驗、低碳飲食等,活動全程由高師大師生帶領國立屏科實驗高級中等學校七十名師生,參與高師大研發的USR計畫創新課程。 高師大校長兼計畫主持人王政彥表示,惡地社會學USR計畫與社區場域進行密切合作,於計畫執行過程中,盤點社區特色規劃及推動創新課程。為讓學生能更加了解USR計畫及SDGs指標,高師大科環所副教授黃琴扉及高師大學生進行跨校交流,帶領國立屏科實驗高級中等校師生赴田寮社區,與田寮崇德社區理事長黃秀美、月世界原住民雜貨鋪總幹事朱裕寬及惡地農夫工作室執行長、中華民國兒童教保聯合總會榮譽總會長張美娟進行課程合作。 課程除讓中小學生認識田寮月世界的獨特惡地自然環境外,同時發揮高師大學生教案設計專長,進入田寮農田裡與農民及本校學生共同授課,帶領學生們一起了解果樹的生長狀況及學習催熟等農業知識。 課程活動中在地夥伴梁舒婷執行長特別安排惡地農夫下午茶,學習從產地到餐桌及永續食農,讓學生們省思及培育同時進行環境保護並兼顧農業生產及飲食安全等理念。 此外,為了解決地方場域刺竹廢棄物問題,高師大生科系謝建元教授及學生運用生物科技專業將田寮刺竹資材再利用,製作成生物炭,應用於在地農作物不僅提升品質,並可符合田寮USR計畫場域內淨零碳排。

Read More

〈中華學園〉那年獨角仙的回憶

台南市學東國小四年甲班  ◎李柏彥

Read More

〈中華學園〉絲瓜綿延

台中市梧南國小三年甲班   ◎陳蓉蓁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賞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