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打造蝴蝶棲息環境 靜宜獲人文社會永續創新優選與最佳人氣獎

靜宜大學以AI打造蝴蝶棲息環境,榮獲教育部人文社會永續創新全國最佳「優選」。(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教育部為鼓勵人文社會領域的學生善用科技貢獻所學,首度辦「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吸引全國大專院校及高中職師生組成的一0八組跨域團隊報名;靜宜台文系、生態系及資工系學生組成的團隊「綠葉成蔭」,以「與蝶共舞」主題大放異彩,榮獲全國成績最佳「優選」與「最佳人氣獎」。 教育部重視人文社會科學並努力向下扎根,教育部資科司副司長邱仁杰指出,此次參賽作品緊扣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等相關議題;反映出青年學子關懷全球議題及深層思考,所提出的解方及實際行動,相當不容易,同時希望學生藉此平台勇於提出策略,努力與成果都能被肯定。 靜宜台文系、生態系及資工系學生所組成的團隊「綠葉成蔭」,以「與蝶共舞」為主題大放異彩,榮獲「優選」與「最佳人氣獎」。(記者陳金龍攝) 教育部資科司科長高志璋希望藉由競賽,學生能發現社會需要被關心的角落或議題,並透過集思廣益及跨域學習,讓學生運用科技或順應數位時代的相關技能,強化未來就業核心能力。 靜宜學生在競賽中表現傑出拿下好成績,歸功於學校的AI教育策略,靜宜教務長鄭志文說,為使學生具備厚實的人文與AI賦能雙實力,學校從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的AI學程為起點、六大學院AI融入為支持點、全校性AI資訊教育為普及點,形成「點線面」的AI數位教學型大學。 靜宜學生能於競賽中表現傑出拿下好成績,歸功於學校的AI教育策略。(記者陳金龍攝) 靜宜人社院院長賴松輝指出,該校藉由教育部數位人文計畫,已建立全新的數位人文學程,並架構五門AI人文數位課程,透過將於一一三學年度推動的七門二期課程,能提升學生數位素養、跨學科應用力、AI應用實踐力與問題解決力等,強化學生AI就業競爭力。 靜宜獲獎團隊「綠葉成蔭」由台文系學生徐曼娟、蘇語綺,生態系王琇琪,資工系馬詠慶、吳偉誠等五位學生跨域組成;台文系主任申惠豐說,該團隊最大特色是結合文創設計、環境教育及影像辨識;以城市中「活的棲地」為概念,打造人、蝶、環境多元共好的生態造景與教育產品「智慧盆栽」,藉此吸引蝴蝶來棲息。 靜宜獲獎團隊以「與蝶共舞」為主題,在都市中創造適合蝴蝶的棲息環境,締造人、蝶與其他生命共存共好。(記者陳金龍攝) 生態人文學系助理教授任孟淵指出,台灣蝴蝶種類豐富獨特,一九六0年代台灣是國際知名的蝴蝶王國,因過度捕捉蝴蝶製成標本外銷,導致蝴蝶數量大幅減少。他們以「蝴蝶標本」凸顯過往掠奪、剝削自然的狀態,提出「活的棲地」設計;透過照顧、共用與凝聚眾人意識,在都市中創造適合蝴蝶的棲息環境,締造人、蝶與其他生命共存共好。 參與學生融合AI影像辨識和物聯網技術,設計出室內「智慧盆栽」及戶外智慧蝴蝶棲地種植;以攝影鏡頭記錄取代傳統蝴蝶生態調查人工計算方式,回報植株對蝴蝶復育的貢獻。並透過國小學童及社群個人的認養,以攝影鏡頭記錄回報植株對蝴蝶復育的貢獻,讓更多人參與生態保護,傳遞蝴蝶生態保育與永續發展理念,期盼透過實際行動創造共存共好的生態環境。

Read More

成功湖引入無人船 盼改善水質

成大成功湖引入「智慧型水質監測與處理船」來協助改善水質。(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系統及船舶工程學系團隊歷經兩年的研發,開發出一款結合人工智慧、水體及水質監測與處理功能的無人船「智慧型水質監測與處理船」,該船在多座水庫測試成效良好,目前引入成大光復校區成功湖,希望能有效地清除湖中過多的藻類、監測水質、溶氧等,讓成功湖恢復清澈樣貌。 成大表示,「智慧型水質監測與處理船」是由環工系林財富教授、黃榮振教授,系統及船舶工程學系沈聖智教授,水工試驗所助理研究員陳緻紘及永續環境實驗所副研究員薛欣達等人合作,在國科會、中信造船公司和磐誠工程顧問公司的支持下,前後費時兩年研發而成。 船隻由中信公司負責製造並捐贈,船體為鋁合金材質,長兩公尺、寬一點五公尺。該船具備主動式的水質監測能力,能即時回饋並處理水體汙染,也可根據預設的時間和航行路徑,在水面上進行水質監測、測量底床深度、採樣、曝氣、投藥或清除藻類和垃圾。還可以像掃地機器人一般,啟動自主巡航和監測,依水質參數或影像的回饋,即時啟動採樣、曝氣或清除藻類的行動。 成大指出,成功湖內藻類繁殖快速,面臨水質優養化問題,初期規劃讓「智慧型水質監測與處理船」不定期執勤約一個月,再依實際情況調整,希望通過無人船的水質監測技術,能有效地清除藻類,同時移除水中營養鹽等,以改善水質。

Read More

南台原創流行音樂賽 宣揚五條港文化

南台USR計畫團隊為拓展五條港郊商文化,精心設計二0二四神農街台400夏季音樂會文宣。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教育部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舉辦五條港原創流行音樂比賽,吸引北中南各地音樂人報名,決賽中除各團體用〈府城五條港〉、〈五條情〉、〈五條悟〉等原創流行樂曲貫穿會場,並將於中下旬進行三場神農街夏季音樂會,歡迎觀賞。 南台USR團隊以保存與宣揚清代五條港郊商文化為職志,除以世界遺產標準5Cs建置神農街街區博物館,並向該校流行音樂系取經,舉辦五條港原創流行音樂比賽,吸引全國各地音樂人參加,經公告入圍名單於南台人文藝術大樓集賢演藝廳進行決賽。 比賽獲獎團體有樂團、有雙人組合、也有個人。曲風多元有輕快的民謠風與熱鬧的搖滾樂,也有像卡拉帶的伴奏,雙人組合唱出〈戀戀五條港」,還有令人意想不到用爵士樂展現〈五條風華〉,用講故事方式慢慢唱出〈五條港〉,及用台語貼切地唱出〈五條港好開講〉的氛圍,都展現徵件作品優秀的音樂人透過不同形式、風格演繹五條港風情,也讓清代五條港文化融進現代。 南台代理校長周德光說,USR團隊結合神農街住民用心規劃音樂會,八月除接續「戰後台語天王黑膠講座」,在神農街口有原創流行樂的「來去五條港聽五條港ㄟ歌」,與集結南台布袋戲社、擂鼓社、立人國小弦樂團跟神農街口街頭藝人尬樂的「一府城過去與現在ㄟ對話」音樂會,展現南台社會實踐的量能與拓展能力。

Read More

香港國際之星 南應大林舜青雙年冠軍

南應大漫畫系副教授林舜青(左),榮獲二0二三及二0二四年香港國際之星藝術創作大賽雙年冠軍,獲得校長楊正宏讚賞。(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漫畫系副教授林舜青,在二0二三及二0二四年香港國際之星藝術創作大賽中,以「食物鏈的幻影」、「創意藝術概念」作品脫穎而出,榮獲雙年冠軍。這一令人矚目的成就展示林舜青卓越的藝術才華和創作能力。 林舜青得獎作品「食物鏈的幻影」,以詩意的方式探討自然界中的生態循環。畫中主要元素是一個裝有動物頭骨的碗,象徵著死亡和終結,而頭骨上的蝴蝶則象徵著生命的延續與轉化。陰影投射在背景上,營造出一種神秘和靜謐的氛圍,讓觀眾感受到生命與死亡間的微妙平衡。餐具的安排使得整體畫面充滿了儀式感,強調這一生態現象的不可避免性和嚴肅性。 另得獎作品「創意藝術概念」亦廣受好評,此作品巧妙地將藝術創作與自然景觀結合在一起。畫面中的主題是一個打開的行李箱,裡面展示一個迷你山水景觀,象徵著藝術家對自然的理解和再現。 行李箱的設計暗示了藝術創作的可攜性和流動性,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創作的靈感源泉。畫面右側的調色盤和畫筆進一步強調創作過程的靈活性和個性化。背景的柔和陰影增添了整體畫面的深度和層次感,使觀眾感受到一種寧靜與美的融合。

Read More

成大EMBA校友會認購東山農特產

成大EMBA校友會認購青山國小圓夢咖啡,以行動支持學童們。(成大EMBA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成大EMBA校友會前往農損嚴重的東山區公所表達關心,並邀請成大企管周信輝教授同行,此行將以實際的行動向在地青農認購特色伴手禮、蜂蜜、龍眼乾,及青山國小六年級製作的圓夢咖啡。 東山區長呂煌男一早即率領公所團隊接待EMBA團隊來訪,並親自介紹東山概況、特色及東山優質農特產,最後周信輝教授以企業理論來結合實務,提出以ESG結合產業的方向,區長表示獲益良多及對成大的感謝。 中午過後,即前往山區,實際進行產業參訪,由全國百大青農蜂和小鎮負責人詹承霖、王惠珊夫婦,介紹養蜂產業,並進行實際蜂蜜水製作,在炎炎夏日,喝下親手製作的蜂蜜水,大家直呼透心涼。 接著前往青山國小認購學生製作的圓夢咖啡。孩子用在地東山咖啡豆,親自解說示範手沖咖啡,讓外賓品嘗,成大校友看到這些孩子侃侃而談,對這些咖啡小達人印象深刻。 成大EMBA校友會理事長陳定閎對孩子們讚譽有加,紛紛主動認購圓夢咖啡,以行動支持孩子想長大的心。

Read More

崑大FANUC機器手臂實務班培育技師

崑大機器人系開設「FANUC機器手臂實務班」,透過實務操作等,讓學員熟悉FANUC機械手臂的工作原理,提升實務能力。(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在人工智慧的風潮下,產業升級到智慧製造已是必然趨勢,因業界對相關領域之技術人才需求殷切,崑山科大智慧機器人系暑假開設「FANUC機器手臂實務班」,讓學員熟悉FANUC機械手臂的工作原理,提升實務能力。 機器手臂是智慧產線的必要設備,除可有效提升產品品質,更能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因此業界積極提升自身機器手臂操作能力,更需熟稔機器手臂操作原理及知識之技術人才。有鑑於此,崑大機器人系開設「FANUC機器手臂實務班」,由副教授陳國泰授課,內容包含FANUC ROBOGUIDE模擬演練與FANUC機器手臂實機操作。 演練及操作過程中融入機器手臂理論知識,使學員能明瞭手臂設計及動作規劃學理,並非只是學習操作,教育班學員對陳國泰結合理論操作與學理教學,均感到收穫滿滿。 機器人系主任王建仁表示,由於我國機器手臂公司都位於中北部,對南部企業而言,若非企業聘請原廠技師教學,不易有機會學習機器手臂技術,而一般技師教學亦難以清楚表達技術原理。

Read More

易牙美食節 亞餐勇奪7獎項

亞餐學生在易牙美食節勇奪二特金一金三銀一銅佳績。(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亞洲餐旅學校餐飲科學生參加有「台灣廚界小奧運」之稱的第二十七屆全國美食文化展高雄易牙節廚藝競賽,勇奪二特金一金三銀一銅共七個獎項,是這場比賽的最大贏家。 亞餐餐管科主任吳家銓表示,亞餐學生報名了易牙節廚藝競賽中的「翻鍋達人」、「老麵種麵包」和「藝術果凍花」等項目,每個項目僅有一個特金獎項。其中餐飲科二年級的陳柏叡在中餐「翻鍋達人」項目中獲得特金,一年級的吳珏萱則在「藝術果凍花」競賽中勇奪特金,實屬不易。另外,黃楷云在「藝術果凍花」項目摘金牌,吳又璇、郭覲靚、林子晴都在「老麵種麵包」項目獲得銀牌,朱秉宏在水花片擺盤獲得銅牌。 校長林士哲表示,亞洲餐旅學校為台灣餐飲業界培育了不少明日之星,透過扎實的課程訓練和精心規劃的競賽活動,學生們在實務技能和臨場實戰經驗方面都迅速提升,無論是升學、考照還是就業,都能滿足多方面的需求。 林士哲表示,這次在高雄易牙美食節的優異表現,展現了亞餐學生們的才華和努力,未來亞洲餐旅學校將繼續致力於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競爭力,培養更多優秀的餐飲人才。

Read More

113年全國高中職校刊競賽 39件作品獲獎

一一三年度全國高中職校刊競賽,總計三十九件作品獲獎。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一三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校園刊物競賽」二日假國立中山大學舉行頒獎暨觀摩會,今年總計有全國一百件作品參加書刊類、報紙類、電子報的美術編輯與文字編輯競賽,總計三十九件作品獲獎,現場並展示得獎學校的實體校刊。 國教署張永傑主任秘書致詞時表示,在影音盛行的數位時代,這群高中學子們不減對文字的熱情,認真以字句刻畫生活點滴,更針對在地文化、環境、社會等議題,進行實地採訪、追蹤報導,提升青年學子社區參與力及影響力,值得為他們的努力喝采。 競賽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李金鴦教授擔任評審團總召,敦聘文字文字企劃類、美術設計類、採訪編輯類共十九位評審委員,於高中組書刊類、高職組書刊類、高中職組報紙類及高中職組電子刊物類等組別中,分別評選出金質獎、銀質獎、銅質獎、佳作等團體獎項及文字編輯獎、美術編輯獎等個人獎項。 新竹高中第五十五期竹嶺校刊以《時光洄導Loop》為主題,榮獲高中組書刊類的團體金質獎與個人獎的美編獎;雲林縣天主教私立正心高中不僅在高中組書刊類以「正心青年一一零期.CANDLE」喜獲團體金質獎,亦在電子刊物類拿下團體金質獎,榮登雙冠王。 桃園市立內壢高中第二十五屆校刊以《神喃》為主題,一舉拿下團體金質獎、美編獎及文編獎等個人獎項;高雄市私立天主教道明中學道明三二七期校刊榮獲高中職報紙類團體金質獎,高雄市私立正義高中正義橋第巨日八期榮獲高中職報紙類團體銀質獎及美編獎,高雄女中以雄女青年一四七期《鐘百》獲高中組書刊類團體銅質獎。    

Read More

恆春國小主任柯仕偉、萬巒國中主任余畇緗榮獲師鐸獎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教育部公布一一三年師鐸獎得獎名單,屏東縣今年度由恆春國小主任柯仕偉及萬巒國中主任余畇緗等2人獲殊榮。 恆春國小主任柯仕偉榮獲一一三年度師鐸獎。(記者鄭伯勝翻攝) 柯仕偉主任長期在恆春半島服務,積極推動學務輔導、在地民謠與文化學習、戶外教育活動,並利用假日邀集畢業班學生用單車行腳在地超過六千公里,十四年來陪伴超過五百名孩子,沒有一年缺席。他也自一0三年起投入防災教育,成功將恆春國小打造成防災校園,成為教育部防災推動有功人員;並於一0五年榮獲教學卓越銀質獎及一一二年榮獲教學卓越金質獎,教育奉獻精神令人感佩。 萬巒國中主任余畇緗榮獲一一三年度師鐸獎。(記者鄭伯勝翻攝) 余畇緗主任是一位全方位的教育工作者,熱愛行政與教學工作。她勇於接受十二年國教、雙語教學等創新工作的挑戰,建構完善的工作模式,並帶領團隊落實各項政策。在雙語教學方面,她從單一領域逐步耕耘到多領域,引進跨領域的專業師資,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她更主動提升自我英語能力,成為同仁學習的典範。此外,余主任獨具人文關懷情操,她關注弱勢學生,積極爭取資源予以協助;對同事則以溝通化解矛盾,共建友善工作平台;處理學生家訪緊急事件時,以臨危不亂的態度,獲得同事的感佩;擅長化繁為簡和採用趣味性教學法,深受學生喜愛。 今年度師鐸獎預定於九月二十六日在台北陽明山中山樓由賴總統親自頒獎,以發揚尊師重道優良傳統,屏東縣政府也將於九月二十七日進行表揚與典範學習的分享,期盼更多認真熱忱的教育夥伴繼續發揚正向教育精神。

Read More

全國技能競賽英雄榜 朝陽科大奪金表現亮眼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辦理第54屆全國技能競賽,公布英雄榜,朝陽科技大學囊括「3D數位遊戲藝術」及「工業設計技術」職類,2金2銀1銅,其中,資訊管理系學生陳奕璇及工業設計系學生王子予分別榮獲3D數位遊戲藝術及工業設計技術職類青年組金牌,接受賴清德總統表揚;資管系張祐均、郭遴榮獲3D數位遊戲藝術職類銀牌及銅牌,工設系許倖瑜榮獲工業設計技術職類銀牌,勞動部長何佩珊頒獎,接續角逐世界技能競賽國手資格。 朝陽科大資管系學生陳奕璇(右)勇奪第54屆全國技能競賽3D數位遊戲藝術職類青年組金牌,接受賴清德總統(左)表揚。(朝陽科大提供) 今年在3D數位遊戲藝術職類表現,朝陽科大資訊管理系數位多媒體組學生陳奕璇、張祐均及郭遴囊括前三名獎項。其中,榮獲金牌的陳奕璇表示,特別感謝培訓期間系上師長的悉心指導,讓選手們有機會展現所學。 朝陽資管系囊括本屆全國技能競賽3D數位遊戲藝術職類前三名。(朝陽科大提供) 指導老師吳信成強調,3D數位遊戲藝術競賽內容是為遊戲美術師所要具備的技能所設計的,從遊戲角色、道具的概念設計,將所畫的設計圖做成模型、UV拆面、材質繪製、模型雕刻,進而替角色搭建骨骼、製作動畫後並送進遊戲引擎中,確認與評量所做的角色是可以運用在遊戲。 資管系主任戴紹國表示,AI人才培育一直是資訊學院的重點推動項目,遊戲角色的設計技能的養成,需要學會五種以上的軟體,門檻較高,且至少2至3年的培訓時間,資管系學生能在全國技能競賽中拿下前三名。 榮獲本屆全國技能競賽工業設計技術職類青年組金牌的朝陽科大工設系學生王子予(右),表現十分優異。(朝陽科大提供) 勇奪工業設計技術職類青年組金牌的朝陽科大工業設計系學生王子予表示,競賽強調整合與分析設計的能力,勝出的關鍵是設計產品的完整度,最主要占分是設計研究。王子予感謝林萱老師的指導以及系上提供完整專業課程訓練,其中「產品設計」課程主要是培養設計思維、分析市場產品能力及如何設計出功能與外型兼具的產品,「電腦輔助繪圖」課程則針對產品3D建模及拆解動畫,對競賽有極大的幫助。 朝陽工設系以出色的成績,拿下本屆全國技能競賽工業設計技術職類青年組金牌及銀牌。(朝陽科大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