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合會半導體發展研習班 14國學員參訪明新科大半導體人才培育基地

國合會辦理「半導體發展研習班」,來自十四國學員至明新科大參訪半導體人才培育基地,瞭解產學育才模式。(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外交部委託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辦理半導體發展研習班,廿三名來自阿曼、義大利、斯洛伐克、立陶宛、智利及印尼等十四個國家的學員,六日在國合會李志宏副秘書長的陪同下,參訪全台規模最大的明新科技大學半導體人才培育基地。 明新科大校長林啟瑞代表校方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及介紹半導體人才培育基地運作模式,與國際友人分享台灣半導體教育實力與技職育才之道。他說,配合國家政策發展跟全球產業趨勢,明新科大二0一九年即開全台大專院校之先,設置首座「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線」,繼而成立全台第一個「半導體學院」,並與業界合作「半導體封測精英專班」。二0二二年進一步擴大規模、打造有如「小台積電」的「半導體人才培育基地」,做為教學之用,也做為企業新人培訓,針對半導體人力需求,規畫對應的培訓課程及辦理證照檢定。另外,在教育部國際司補助下,編製半導體科技華語課程,攝製相關情境教材。 李志宏指出,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及專業分工,也是政府推動產業創新之重要支柱,但半導體產業屬於高科技資本密集產業,關鍵生產製程設備技術門檻高、高耗能且須長時間之投入。因此特別為對半導體有興趣的各國科技部門官員、大學院校教授、科技公司業者、研發單位學者等辦理「半導體發展研習班」,分享我國在半導體產業之發展歷程與推動經驗。 參訪學員們把握機會操作現場的教學設備,也踴躍與半導體學院師長詢問互動,交流半導體知識,顯見台灣科技產業人才的教育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經驗,成為各國競相學習的對象。

Read More

陽明交大學生自製火箭 屏東旭海成功升空

陽明交大學生自製火箭,屏東旭海成功升空,也是旭海發射場首次達到火箭發射後全箭回收的團隊。(陽明交大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陽明交大繼上月與太空中心合作研發的火箭成功發射後,日前在屏東旭海基地,由學生自製的固態火箭也首次發射,所有參與發射任務的學生,對於能在國家火箭發射基地看到自己的火箭劃破天際,無不感到興奮。 陽明交大表示,太空系統工程研究所開設「太空系統整合」課程,十一名學生自製的固態火箭,火箭代號 SSTO,計畫代號 Macaran (旭海斯卡羅族語),全長二點七六公尺,直徑十六點四公分,起飛重量廿八點四公斤。五日上午七時卅六分火箭發射後第十五秒到達約一公里最高點並開啟降落傘,總飛行時間約二分零二秒,落海後由回收船拉回地面,完成預期任務,也是旭海發射場首次達到火箭發射後全箭回收的團隊。 這次的任務目標是在固定的推進系統性能下,研發一款能飛高一公里並可做為未來教學或競賽使用的低成本可回收火箭,因此火箭的推進系統採用安全性高且成本較低的RNX固態推進劑進行設計,最大推力能達到二百公斤。這也是「太空系統整合」課程實作的一部份。 陽明交大學生研發一款能飛高1公里並可做為未來教學或競賽使用的低成本可回收火箭,火箭的推進系統採用安全性高且成本較低的RNX固態推進劑進行設計。(陽明交大提供) 擔任SSTO隊長的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生簡祥哲表示,火箭是一個複雜的工程系統,從火箭研發到最後的發射過程都需要各領域的人才投入,很感謝SSTO夥伴們與無數杯咖啡一起在實驗室度過的無數個夜晚,期待SSTO能帶起全台學生對火箭研究的風氣。 開設這門課的魏世昕助理教授指出,除了工程設計,學生在只有一次飛行測試機會且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如何應用系統工程概念進行團隊合作並規劃發射任務是一大挑戰。此火箭為高度模組化設計,大量採用商規零件以降低成本,火箭本體不含推進系統造價僅需2萬元,透過課程讓學生實際動手做,實務學習系統工程與系統整合概念。

Read More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培育優質實務人才 獲技職教育貢獻獎肯定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培養務實人才,辦學績效卓越,獲頒第6屆技職教育貢獻獎。(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感謝及表揚社會上對技職教育積極推展的奉獻者,教育部昨(5)日舉行第6屆技職教育貢獻獎暨第10屆資深技藝師傅頒獎典禮,由部長鄭英耀親自頒獎,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以積極推動產學鏈結、學用合一的實作教育,長期深耕產學合作,以培養務實人才,提升學子競爭力,績效卓越,廣獲會各界高度肯定,獲頒本屆技職教育貢獻獎個人獎殊榮,全校師生同感榮耀。 龍華科大表示,技職教育貢獻獎主要針對實際從事、推廣或捐助技職教育著有貢獻、足堪表率之教育或社會人士及團體予以表揚,本屆共遴選3組個人獎、2組團體獎,葛自祥奉獻技職教育逾35年,歷任推廣教育中心主任、進修部主任、學務長、教務長等重要行政工作,2009年擔任校長迄今已15年,全部心力都奉獻給龍華科大,不僅提升技職教育整體形象,更締造育才經營的卓越典範。 龍華科大提到,在其它專業領域上,葛自祥曾榮膺台灣專案管理學會2010、2011 及2013年TPMA 百大名師、2008年教育部「學生輔導工作特殊貢獻獎」、2017年中華民國私立學校文教協會第一屆私校十大傑出校長獎;更由於其卓越領導與調和鼎鼐的能力,葛自祥於2012年高票當選中華民國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第六屆理事長並連任,卸任後獲聘為名譽理事長,2021年起再度獲選第十、十一屆理事長,任內致力於凝聚私校共識、促進國際及兩岸技職教育交流、強化產學合作、維護私校發展,爭取私校教職員納入公保等權益,發展務實致用之技職教育特色,積極為私校權益奔走發聲。 龍華科大表示,該校秉持「務實、卓越、創新」的教育理念,在前人奠定的堅實基礎及葛自祥領導下,龍華科大除2006至2017年連續12年獲得教育部獎勵教學卓越計畫、2012年至2017年連續6年獲選教育部典範科技大學,2018年起連續7年獲得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不僅每年均獲得逾1億元且金額穩定成長,累計獲得8億9600萬餘元高額補助,均為台中以北地區私立科大第一。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長期深耕產學合作,為產業培育優質實務人才。(圖/龍華科大提供) 而在媒體評鑑部分,龍華科大提及,該校今年再度蟬聯《遠見》及《Cheers》媒體「企業最愛大學生」全國私立科大第一名榮耀,證明該校畢業校友的優異表現,普遍獲得肯定,龍華的躍進,社會有目共睹。自2015年起,學校七度入選《Cheers》全國大學校長互評TOP 20辦學績優大學,2023年及今年排名更高居第2,僅次於成功大學,足見各大學校長對葛自祥卓越領導能力的高度肯定。 葛自祥指出,龍華科大強調讓學子從做中學,並且從實作中,培養其專業技能與職場適應的正確態度。2012年率先推出「訂單式就業學程」,結合校園與產業界共同培育優質人才。經由訂單式就業學程,企業與學校相輔相成,互助互利,學生畢業即就業,企業獲得專業人才,並降低人才培訓成本,學校亦可提高學生與企業滿意度,有效解決學用落差,共創三贏。 葛自祥說,他個人能夠獲得榮耀,由衷感謝董事會的充分授權與支持,更應該歸功於學校全體教職員、協進會夥伴學校的共同努力。未來將繼續堅持這份使命,努力不懈,深耕教育專業,為產業培育優質實務人才、提供創新技術服務,提升技職學子實作能力與就業競爭力,並持續為私校權益發聲,貢獻社會。

Read More

數學系大變革!東海應數脫胎換骨智慧計算系 培養智慧運算人才

東海大學應用數學系面對未來趨勢已擺脫傳統束縛,華麗轉身成為「智慧計算暨應用數學系」,透過智慧計算進入智慧醫療、金融科技、智慧居家三大領域。(東海大學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AI時代正帶動全球新產業革命的發展」面對科技人才需求外溢,傳統應用數學系也正力求擺脫傳統,成為科技變革時代下的新寵兒。東海大學應用數學系面對未來趨勢擺脫傳統束縛,華麗轉身成為「智慧計算暨應用數學系」。系主任陳宏銘表示,應數系正逐步革新,未來數學不僅是數學,透過智慧計算進入智慧醫療、金融科技、智慧居家三大領域,「智慧計算暨應用數學系」的學生將成為炙手可熱的新世代人才。 東海大學智慧計算暨應用數學系主任陳宏銘表示,應打破數學「無用論」的迷思,事實上,數學是萬物的根本,音樂的音符呈現,建築物中的幾何圖形,哲學的思考,透過數學來詮釋,應用數學更是將數學理論和技術應用於工程、科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和金融等領域。智慧計算暨應用數學系將培養全方位人才,一年只招收一班,提供教育學程,優秀師資之外,擁有兩間智慧教室。 打破數學「無用論」的迷思,智慧計算暨應用數學系將培養全方位人才,一年只招收一班,同時提供教育學程,優秀師資之外,擁有兩間智慧教室。(東海大學提供) 陳宏銘說,配合人工智慧、大數據種種的技術快速變革與智慧應用時代潮流,傳統的應用數學系課程培養同學的邏輯思考、數學分析與資訊程式運用等基礎核心能力,全面脫胎換骨以擺脫過去的束縛。 東海應數變革為「智慧計算暨應用數學系」,聘任具有統計、金融、量子計算背景的教師,新聘教師賴冠文是畢業於Brown University(世界排名第九)的優秀博士,結合過去模型建立、數據分析、數值方法、優化技術等訓練優勢,規劃具有特色的數據科學導論和整合專題研究,加入科學計算、數理控制、數學建模、密碼安全、3D列印、生物資訊等方向的應用進階課程,學生可以成為AI大數據時代下的新寵兒。 應數系學生學習多元,將成為AI大數據時代下的新寵兒。(東海大學提供) 陳宏銘指出,系上可以透過產學合作與企業實習的機會,同學畢業即就業。過去應數系畢業生在各行發光發熱比比皆是,傑出校友包括曾任美商新思科技全球資深副總裁暨亞太總裁的林榮堅、德國漢堡大學數學系擔任教授的黃文玲、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理事長的秦玉玲,以及金悅軒餐飲集團董事長的羅文貴等人,跨域成為各行業的翹楚。

Read More

化學奧賽 南一中學子奪2金

台灣四名學生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抱回二金二銀,奪金的葛彥宏(右二)、呂家瑋(左一)均為台南一中學生。 (台南一中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灣四名學生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抱回二金二銀,取得國際排名第五佳績。奪金的葛彥宏、呂家瑋均為台南一中學生,兩人創下該校首次在化奧獲得雙金的紀錄。消息傳出,師生與有榮焉。 第五十六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由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主辦,計有九十個國家三百二十七名學生參賽。南一中校長廖財固表示,台灣四名化奧國手從全國一百三十一所學校兩千零七十九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實力堅強。行前,成大化學系教授周鶴軒協助提供場地與設備,讓兩名南一中學生進行有機化學實驗實作。參賽結果,實作成績分別名列世界第六、世界第十,是拿下雙金的重要關鍵。 個人排名第七的葛彥宏從小就喜歡化學。高中第一次參與校內化學能力競賽,雖因確診新冠肺炎,在家以線上方式應考,仍取得超乎預期的成績。接受南一中階段培訓後,陸續在學科能力競賽、清華盃奪得佳績。 葛彥宏高一就錄取化學奧林匹亞選訓營,挺進最後決選,可惜當時未能錄取國手。拋開得失心後,再度找回學習熱忱,終於一舉奪金順利圓夢。 個人排名第十六名的呂家瑋,高一投入化奧準備。剛開始未能順利入選十二人名單,在師長親友鼓勵下持續鑽研,經過大小競賽、化奧冬令、國手培訓、國際賽洗禮後,更上層樓如願奪金。

Read More

學子設計農業機器人 澳洲奪冠

新化高中畢業生林維軒(中)特地返校與校長劉瑞圓(左)及導師胡裕仁(右)分享喜悅。(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新化高中應屆畢業生林維軒與瀛海中學黃子軒、黃子芸以及中信國際高中曾嘉泓組成的校際聯隊,以台南在地的農業科技特色為題,設計一款「自動化溫室農業機器人」參加二0二四ROBORAVE澳洲世界賽,在Open程控相撲組及高中組企業創意賽中奪得金牌。林維軒特地返回母校與師長分享喜悅。 在設計「自動化溫室農業機器人」的過程中,林維軒和隊友們進行大量研究分析,了解溫室農業需求和挑戰,專注於如何將機器人技術應用於提高農作物生長效率和減少人力成本;透過實驗和改進,設計出一款能夠自動調節環境參數、進行灌溉和施肥的機器人。這一過程不僅考驗技術能力,也提升團隊合作和問題解決能力。 林維軒的高中導師胡裕仁表示,林維軒對機器人學習非常投入,從小參與許多機器人相關活動,這些經歷提升他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在學習過程中,林維軒在基礎機器人技術上打下堅實的基礎,並參加多次機器人工作坊,從中學習機器人的基本結構和運作原理,且進一步研究機器人感測器和控制系統,掌握進階編程技術和自動化控制科技。 林維軒在活動中經常主動幫助隊友,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展現極大的熱情和天賦。高中三年期間,他曾代表學校和台南市參加二0二三年日本加賀市的RoboRAVE國際機器人競賽,獲得相撲組冠軍,並在其他國際機器人比賽中獲得佳績。 新化高中校長劉瑞圓表示,林維軒對機器人技術有著極高的熱情和信心,不僅校外比賽優異,還在電腦相關課程中獲高分且積極參加各類比賽,累積豐富實戰經驗。尤其在國際賽事中的出色表現,為學校和台灣爭光,更獲得總統府的賀電,實屬不易。

Read More

西拉雅部落 日台交流樂音揚

口埤實小以及部落與日本「寶塚少年合唱團」進行交流學習、聲樂分享會。(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與西拉雅文化協會、部落社區推動西拉雅文化,近來更積極推動國際交流,四日晚上辦理《Mururawa山丘下的同樂會》,邀請日本著名的「寶塚少年合唱團」到學校進行交流學習、聲樂分享會,現場由口埤實小西拉雅合唱團、Onini Siraya竹音樂團、點心攤合唱團、奇美曼陀鈴樂團等輪流登場展演,夏夜裡樂音串流、整個部落充滿歡喜樂音。 「寶塚少年合唱團」來自日本寶塚市,因鄰近京都與大阪,市風兼具傳統與現代氣息,合唱團成員年齡層由小學至高中,合唱在該市有非常好的環境發展,這次由團長山岡信章率隊來台,除於國家音樂廳公演之外,就是到台南來進行文化與音樂的深度交流。 日本學生合唱技巧熟稔、聲音美妙,演唱多首經典歌曲,樂音悠揚深深擄獲在場觀眾的心;口埤合唱團則以傳統民歌《四方歌》、《十個部落》等歌曲展現西拉雅課程學習成果。兩國學生之間因相互欣賞,很快熟絡,建立良好情誼。 市長黃偉哲、市議員余柷青、李偉智等人到場參與,黃偉哲表示,台、日兩國長久以來就關係密切,無論是農產品、科技工業、觀光旅遊,乃至文化風俗等面向,都展現友善的交流狀態。今年欣逢台南400,歡迎寶塚少年合唱團前來與台南市最具文化特色之一的西拉雅部落以歌聲進行交流學習,提升對彼此的了解,增進國際友誼。 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表示,寶塚少年合唱團與口埤部落的學校、社區樂團藉由音樂進行國際交流學習,並透過各自展現文化特色,促進了解建立國際友誼,開拓更寬廣的視野,並彰顯台南的文化底蘊。

Read More

學校午餐廚藝競賽 得獎撇步全紀錄

第五屆學校午餐廚藝競賽頒獎。(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南市一一三年廚藝競賽由佳里國中奪金,將軍國中及仁德國小抱回銀牌。市府教育局為前三名獲獎團隊製拍成果影片,安排校長、營養師、廚師分享營養午餐推動理念、料理烹調技巧。影片及菜單已上傳南市學校午餐教育資訊網。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南市一一二學年度午餐自辦比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為六都之冠。近三年增聘二十二名學校營養師,為學校午餐品質把關。 學校午餐廚藝競賽邁入第五屆,今年以「遨遊大海─餐盤中的海底世界」為競賽主題。透過營養師設計巧思、廚師精湛手藝,將富含營養價值但不被學生接受的海鮮食材納入午餐菜單。

Read More

南應大連佳惠 為校慶設計操刀

南應大商設系專技助理教授連佳惠(左),榮獲美國平面設計年度獎Graphis Design Annual雙銀獎,獲得校長楊正宏肯定,並邀請其為今年校慶視覺設計操刀。(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商品設計系專技助理教授連佳惠創新教學,除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競賽獲獎,她個人亦榮獲美國平面設計年度獎Graphis Design Annual雙銀獎,作品並在墨西哥等國進行世界巡迴展。校長楊正宏肯定其表現,並邀請為今年校慶視覺設計操刀。 美國平面設計年度獎Graphis Design Annual是被視覺設計界奉為「聖經」的權威競賽,是美國平面設計年度最高獎,也是全球性指標海報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將收錄於精裝設計年鑑中,出版行銷全球發行。為設計創作者,留下值得典藏的書籍年鑑。 南應大商設系專技助理教授連佳惠,今年以海報設計類「STOP-Don’t create garbage」支持聯合國永續發展SDGs目標,透過海報創作為地球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而發聲;另件作品為「Beijing Opera Culture」推廣京劇文化角逐參賽,分別榮獲兩項銀獎,而獲獎作品曾於二0二三~二0二四年間,在墨西哥、波蘭華沙、塞爾維亞當代美術館等,進行世界巡迴展,受到許多關注與迴響。 南應大校長楊正宏表示,該校以「創意連結世界」,發展優質「文創教學型」科技大學,培育具「人文科技素養」及「應用務實知能」之優秀人才;連佳惠以設計產業界卅年之資歷,投注於設計教育工作,將自身的設計實務經驗傳授給予學生。今年適逢南應大創校六十週年,特地請連佳惠為學校六十週年校慶整體視覺形象設計操刀。

Read More

遠見調查 南台資通科技工程營建表現躍前20強

南台科大設立智慧製造等科技中心,培養學生成為AI領域的關鍵人才。《遠見雜誌》校長互評辦學績優調查中,於資通科技等領域表現卓越,榮登前廿強。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透過跨領域的學習及與產業界積極合作,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務經驗和最符合產業需求的教學內容。在《遠見雜誌》校長互評辦學績優調查中,於「資訊通訊科技」與「工程、製造及營建」領域的卓越表現,榮登前廿強。 南台在資通訊與工程領域深耕多年,成果顯著。當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於六月間訪台時,掀起一陣「仁來瘋」。在他的人工智慧(AI)主題演講中,南台是被提及的十七所大學中唯一私立科大。 另電子系助理教授陳銘哲指導學生「健康領航員」團隊參加第廿四屆旺宏金矽獎,以作品「居家腹膜透析智能助理」榮獲應用組最高榮譽金牌獎,這都是對南台在資訊通訊科技與 工程、製造及營建領域應用實力的高度認可。 南台代理校長周德光表示,AI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無論是在設備裝置、醫療照護還是科學研究領域,AI的應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應這一趨勢,南台設立了五大校級科技中心,包括「智慧健康醫療」、「智慧綠能」、「運動」、「智慧電動載具」和「智慧製造」,這些中心將持續推動產學合作,培養學生成為AI領域的關鍵人才。 周德光表示,AI智能科技應用不應僅限於工學院,課程將全面融入AI人工智能科技應用及互動科技的整合,培養專業人才,以應對未來產業需求。在《遠見雜誌》調查中,南台能在各校校長評比下,在「資訊通訊科技」與「工程、製造及營建」領域的優異表現,是對南台多年來在培育工程、資訊科技菁英及AI應用人才方面所做努力的認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