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預聘計畫 科大生畢業即就業

二十三歲青年蔡弘偉參與大專青年預聘計畫,提早在職場「卡位」,還有留任獎勵金可領。(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永康報導 現年二十三歲的蔡弘偉在念大四時參加勞動部的「大專青年預聘計畫」,進入國內磷酸鋰鐵電芯大廠長利科技進行工作崗位訓練,透過職場導師手把手的教導,累積不少實務經驗,優異表現也讓他一畢業即獲公司留任成為正式員工,更拿到留任獎勵金一萬元,讓他大讚這項計畫對他的幫助。 畢業於崑山科大資管系的蔡弘偉以自身案例分享,鼓勵在校生可參與大專青年預聘計畫,提早在職場卡位。他表示,因看好未來綠能、儲能產業發展,大四時經由老師推薦加入該計畫,到長利科技進行工作崗位訓練,經由職場導師一對一的教導,讓他進步很快,不管在電池模組組裝或自動化機台操作都很快上手,短期間從「菜鳥」晉升為熟手。 蔡弘偉說提早投資自己,就能找到未來方向,學會職場溝通與累積就業實力及社會經驗,比起同儕初入職場還要慢慢摸索,他比別人早一步站穩職場。長利科技人資副課長兵慧玲也肯定大專青年預聘計畫,她說這項計畫不僅能為企業補足人力,還能減少教育訓練成本,成效看的到。 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表示,為縮短大專在校青年的學用落差,也補足企業人才缺口,解決大專青年缺乏工作經驗及尋職困難問題,勞動部推出「大專青年預聘計畫」,由學校提供以就業為導向的訓練課程、企業提供實作的工作崗位訓練,共同培育符合企業所需的中階以上優秀技術人才,協助大專青年畢業即就業,解決企業人才荒。

Read More

清大攜手采鈺科技推動新竹文學散步 無負擔農場帶著鴨子來簽約

清大與采鈺科技及在地團隊共同推出「新竹文學散步」計畫,由副校長呂平江(右)與采鈺董事長關欣代表簽約,無負擔農場負責人劉奕帶著鴨子「膽大大」參加文學散步簽約典禮。(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清華大學攜手采鈺科技推出「新竹文學散步」計畫,八日正式簽約。清華區創中心、人社院學士班將與在地團體合作,將在今年內規畫出五條文學散步路線,並開發新竹散步App,結合實境遊戲及擴增實境(AR)等互動式導覽,邀請大眾在步行中認識大新竹地區的美麗景緻與人文風采。 清大與采鈺科技及在地團隊共同推出「新竹文學散步」計畫(記者曾芳蘭攝) 在采鈺科技的捐助下,「新竹文學散步」第一期計畫將在今年底前規畫出五條結合竹塹、客家、原民等文學主題的散步路線,包括舊城區「清代書生升學路」,在新竹街巷間體驗清代書生的一天;竹北「東海窟輕鬆騎」,騎自行車穿梭稻田,認識客家文化和水圳歷史;南埔「尋訪百年南埔川」,欣賞大坪溪流域的山水地景與原客人文;峨眉「月眉河階踏查」,了解日治時期外銷商品的歷史;尖石「馬胎古道」,領略原民山徑的自然生態。5條散步路線的步行時間都在兩個小時內。 第二期計畫則希望在未來三年內,為新竹市東區、北區、香山區及新竹縣的十三鄉鎮市都規畫精華散步路線,完成大新竹地區三十條散步路線的建置。 八日的簽約典禮中,泰雅族長老邱德昌(Pasang Yumin)及清華人社院學士班學生帶穿著散步服裝、手持登山杖的貴賓們一同模擬走進5條文學散步路線之一的尖石馬胎古道。這條路線的規畫結合了部落散步及原民文學,貴賓們首先體驗入山儀式,接過小米酒、唸祝禱詞,並品嘗馬告香腸、桂竹筍等部落特色餐點。 清大副校長呂平江表示,清華近年將永續列為學校重點政策,且目標從校園延伸到大新竹地區;這次與采鈺科技攜手合作的「新竹文學散步」,就是其中最具指標性的計畫。他特別感謝采鈺科技的支持,開創「大學-企業-在地團隊」的三方合作平台,為新竹城鄉環境均衡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采鈺科技董事長關欣及多位經營團隊主管都是清華校友。關欣表示,他四十年前來到新竹求學,從此沒再離開過新竹。他發現許多跟他一樣的年輕人來到新竹成家立業,但對這塊土地的美麗景緻及其中深藏的文化底蘊卻知之甚少,十分可惜。因此,關欣也鼓勵采鈺的同仁加入文學散步路線的探查行列,拍照上傳分享,回饋意見作為優化參考,「你會更認識並喜愛這座我們共同工作生活的城市,真正地落地生根。」 清華區創中心主任李天健說,十七萬名竹科人從台灣各地甚至海外來到新竹落腳,但怎樣才能讓他們視新竹為第二家鄉呢?李天健認為,散步可以幫助他們從容探索這處美麗的新家園,「吃在地、玩在地,並且幸福在地。」 主持這項計畫的李天健、陳芷凡、張繼瑩表示,新竹散步App將結合定位指引、多媒體導覽、互動及紀錄等功能。為了讓散步更添樂趣,人社學生團隊還將設計實境遊戲及解謎關卡;使用者也可拍照上傳到App,留下評論,甚至產生專屬影片,為散步過程留下紀錄未來還可望開發多語言版本,服務國外的旅遊同好。

Read More

屏科大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高莫森獲台灣傑出永續青年獎

獲獎無數的屏科大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高莫森,榮獲台灣傑出永續青年獎。(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科大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高莫森致力於研究新穎食品加工方法,曾於2020年起連續四年入榜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於2022年獲得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傑出青年科學家。此次再次以優異的研發教學能量榮獲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2024「第四屆台灣傑出永續青年獎」殊榮,並於八日下午在台北世貿一館接受頒獎。 高莫森致力於研究新穎食品加工方法,於屏科大設立「新興加工實驗室」,致力於開發永續環保的食品與農業副產物加值技術,包括農產和海鮮產品副產物加值與減廢、開發牛奶殺菌總能耗90%以上之節能殺菌技術、開發太陽能食品加工系統,透過永續方法延長食品保存期限並加強糧食和食品安全,為國內外學生提供優質的永續食品加工教學環境。 在研究成果方面,其永續食品加工研究相關成果,發表於眾多高影響係數期刊,同時也於美國出版社所出版之「新穎食品加工技術操作手冊」擔任主編,該月冊可謂全球永續食品加工及節能環保新技術之首本參考書籍,在食品產業永續發展方面具國際影響力。 其也擔任國科會多項節能加工技術研究計畫主持人,其所設計與開發之「電阻式蒸氣蒸餾系統」已有國內相關專利與技術轉移,協助產業永續發展與技術升級。此外,亦積極發起食品產業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推動國際合作,並帶領屏科大食品系獲得美國食品科技學會大學部課程認證,提升同學專業訓練與國際視野,此次獲得「傑出永續青年獎」實至名歸。

Read More

緬甸華文教師研習班中原大學開課 提升教學專業知能

僑務委員會113年緬甸華文教師研習班始業式於中原大學登場。(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僑務委員會為協助緬甸地區華文教師在職進修,提升教學專業知能,並瞭解國內教育現況,8月6日至19日在中原大學舉辦「113年緬甸華文教師研習班」,並於昨(7)日舉行開幕式,共有39名來自緬甸地區僑校現職華語文教師來台進行為期12天的研習與參訪。 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呂元榮在開幕典禮時表示,此次培訓的學員來自緬甸仰光、東枝、彬烏倫、臘戌等地區,緬甸近年社會情況不穩且戰事頻仍,各地學校辦學都受到劇烈影響,在此情況下,僑校師長們仍不畏困難,堅持推動華語教育工作,他期許學員把握研習機會向台灣的華語文專家取經,也能在後續教學參訪中認識台灣的高等教育。他並請參加研習的華語文教師未來可鼓勵更多青年學子來台升學。 承辦研習活動的中原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副主任呂淳鈺提到,此次課程由華語文教學中心安排台灣各領域優秀的師資輪番上陣,除以「教學實務為主、理論為輔」外,也規劃走出教室的「教學觀摩與學校參訪」及「兩天一夜文教參訪」,對培力來自緬甸的師長之語文教學競爭力及增進對台灣的認識有極大助益。

Read More

機器人世界賽獲4獎 黃偉哲表揚

台南市長黃偉哲接見表揚參加RoboRAVE機器人世界賽獲獎團隊。(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南市學子今年七月前往澳洲參加「2024 RoboRAVE機器人世界賽」,勇奪三金一銀的好成績,台南市長黃偉哲七日在永華市政中心接見表揚獲獎學生,也鼓勵同學們持續逐夢,為台灣、台南爭取榮耀。 黃偉哲表示,期許同學們在自己熱愛的機器人領域上持續設定目標、追逐夢想,未來將有機會成為下一位黃仁勳或蘇姿丰。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去年台南市學子參加在日本加賀舉辦的RoboRAVE國際機器人大賽,破紀錄囊括十一金十三銀十四銅共三十八面獎牌,本次在澳洲世界賽也獲好成績,顯示台南市扎根機器人教育已有初步成效。 此次RoboRAVE機器人世界賽,台南市共四團隊獲獎,高中組部分,大灣高中江政融、南台科大黃竑銘、新化高工陳善勛組成聯隊「Seng-hee-yi-me」(鱔魚意麵),獲得爬坡機器人項目冠軍;新化高中林維軒、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高中部曾嘉泓、瀛海中學高中部黃子軒、國中部黃子芸組成的「Quester Alliance」在創業挑戰項目獲得冠軍;大灣高中林冠潁、成大南工許皓閔、林源謀、南大附中謝漾組成聯隊「Masabung」(肉燥飯),獲得爬坡機器人項目亞軍。 在國中組部分,復興國中林彥葶、張宇彤組隊「Dun-kwei-day」(冬瓜茶)榮獲爬坡機器人冠軍及最佳精神團隊獎。 大灣高中學生江政融表示,這次的比賽充滿許多喜悅與挑戰,由於英語不是母語,在機器人概念的解說與展示上要克服語言障礙,最重要的是在評審團們的犀利提問下能夠臨危不亂,冷靜應對,最後獲得冠軍真的很開心。

Read More

南應大視傳系再送8生大馬實習

南應大視傳系執行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連續兩年共計選送十五名優秀學子前往馬來西亞進行跨國實習之旅,拓展國際視野。(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獲教育部一一二年度「新南向學海築夢」海外實習補助,去年選送七名學生前往馬來西亞實習並取得豐碩成果,今年暑假再度選送八名優秀學子赴大馬,展開為期六週的跨國實習之旅。 南應大視傳系此次實習計畫以「躍然於數位內容創意產業」為核心,涵蓋多個專業領域,例如視覺設計、數位插畫及電子商務行銷,公司分布於吉隆坡和檳城兩個主要城市,包括Tsubaki Studio設計公司、The Creation Studio創意工作室及CTG集團旗下的 7 Days Creative 設計公司,不僅擴展了學生們的國際視野,也讓他們能夠實踐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並在異國環境中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與實力。 系主任陳黎枚表示,跨國實習計畫旨在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體驗真實工作環境,並提前與國際產業接軌。在實習期間,該系亦密切與實習生、實習合作公司保持聯繫,以保障學生能夠在安全且有益的環境中學習寶貴的職場經驗,並提早為自己的設計專業生涯找到合適的目標與機會。 參與實習的進修部學生林慧萱表示,這次實習是一個寶貴的經歷,實習期間不僅能學習到實用的專業技能,也深刻體會到馬來西亞的文化特色,實習雖已過了一半,但已結交了許多新朋友。

Read More

德國華語教師團訪家齊 探索台灣學制

德國華語教師到家齊高中參訪。(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家齊高中攜手成大華語中心於七日下午接待「德國華語教師來台研習培訓團」,參訪團十六名成員為德國、奧地利與瑞士的華語教師,家齊除了安排教學實務座談會,也讓餐服國手鄭棨文示範飲調服務,讓德國華語教師一睹台灣高中的學術養成與高職的專業技能培訓。 家齊校長陳韻如表示,家齊高中兼具普通型與技術型高中學制,又有舞蹈藝術才能班,可以讓德國教師深入探索台灣高中的多元的學習樣態。 家齊高中昨天特別邀請國際交換生的華語教師陳怡樺辦理教學實務座談會,分享歷年來於家齊協助扶輪社交換學生從零開始學習華語的教學歷程。另外也安排高中部學生導覽社會科探究與實作成果展覽,更讓曾參加世界技能競賽的餐服國手鄭棨文示範飲調服務。 華語教師陳怡樺表示,不同國家的交換學生對於華語學習的動機不一,她在設計課程時,嘗試營造華語對話情境,結合任務導向的學習策略,讓國際生與校內學生可以進行語言交換與跨文化共學,又讓國際生利用課餘時間,挑戰到手搖飲店或中式餐館點餐,與接待家庭出遊時,更鼓勵交換生探索當地傳統市場或是宮廟文化,沉浸在使用華語的情境中,強化聽與說的能力。

Read More

大灣高中羽球隊赴泰交流

大灣高中羽球隊暑假遠赴泰國曼谷BTT訓練站進行新南向移地交流訓練。(大灣高中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灣高中羽球隊配合體育署推動新南向體育交流運動,暑假遠赴泰國曼谷BTT訓練站進行一週的新南向移地交流訓練,由國際級教練指導培養適應力、加強抗壓性,成功促進台、泰兩地羽球青年選手進行文化及球技交流。 灣中羽球隊由學務主任魏士超、專任教練鄭智恭帶領十五位球員,前往泰國BTT訓練站(BAAN THUNG THONG BADMINTON CLUB)交流取經。這是灣高羽球隊繼五年前移地馬來西亞訓練後,第二次參與教育部體育署推動體育新南向政策。 曼谷BTT訓練站贊助培養泰國年輕球員,也積極與中國、台灣球員進行交流。 鄭智恭指出,國中是選手們球技提升的重要階段,七月初剛結束的亞洲青少年羽球錦標賽,灣高培育的全中運男雙金牌保持者陳宏銘、蔡程翰榮獲U19男雙銅牌,甫畢業的黃惠欣、蔡佩君也當選U17女雙國手。 這次泰國行藉由泰國教練團隊豐富的訓練經驗和專業技術,讓灣中羽球隊學習在不同場地、環境和球風下,培養適應力、加強抗壓性,提升心理素質,拓展國際視野,體驗國際選手訓練模式,期盼能培養出下一個奧運金牌。

Read More

東華大學師生赴日參加太平洋幼兒教育研究學會年會

東華幼教師生至東京學藝大學附設幼兒園參訪。(東華大學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國立東華大學執行「教育部深耕計畫」,由師資培育中心張素貞組長、幼教系林俊瑩教授、陳慧華教授、張凱程教授,以及師資生陳沛琳、黃筠婷同學,參加太平洋幼兒教育協會日前在日本東京東洋大學舉辦的二0二四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次年會匯聚來自全球幼兒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為與會者提供深入的學術交流和實踐經驗分享的平台。 在年會中,東華大學師生團隊積極參與各項發表活動,展示東華在師資培育與幼兒教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林俊瑩教授、張凱程教授及張素貞組長通過精彩的報告,分享關於幼兒教育的研究成果;林俊瑩教授更獲邀擔任本次年會論文發表主持人;陳慧華教授也在會議中積極尋求與國際學者合作的機會,推動東華大學的國際合作與連結。 師資生發表論文,並與現場專家討論。(東華大學提供) 師資生陳沛琳及黃筠婷同學也在年會上發表研究成果,展示東華師資生學術潛力和對幼兒教育的熱情。這些發表不僅彰顯他們在幼教領域的努力和成就,也為他們未來專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外,為了吸取日本幼兒園的實務經驗,東華大學師生團隊也參訪在日本享譽盛名的御茶水女子大學與東京學藝大學附設幼兒園,由於師培教師與師資生同行,本次參訪可說是一場理論與實務的盛宴。 會議期間,東華大學師生藉由透過與其他國際幼教領域的學者與實務專家進行深入的對談和交流,這些互動不但提升師生的學術與實務能量,拓展其自身的國際視野,也能藉以提高東華大學在國際的能見度。

Read More

2024技職JOB探索與體驗 中國科大備長炭手沖咖啡超吸睛

2024技職JOB探索與體驗,中國科大觀管系以備長炭應用於手沖咖啡超吸睛。(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配合產業發展與社會需求進行人才培育,中國科技大學觀管系日前參加於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參與教育部辦理之「二0二四技職JOB探索與體驗」活動,讓民眾更了解與貼近產業背後的有形與無形價值。 中國科大學務長羅旭壯表示,技職教育強調做中學、學中做,以務實致用特色發展,並依照學生的興趣才能適性發展,中國科大觀管系以餐旅美學×循環經濟做為技職體驗實作特色,由教師帶領學生,針對技職新設計的體驗課程,利用咖啡豆的烘焙顏色深淺度來進行光線「反射率」原理的科學印證,實際帶領參觀的民眾進行手沖咖啡、備長炭水製作與應用體驗,從磨咖啡豆香氣與專業手沖咖啡,立刻吸引擠滿人潮,為對於技職教育有興趣同學們又開立一扇不一樣的窗。 以備長炭過濾的水,用來手沖咖啡,讓咖啡有股後勁回甘之感。(記者彭新茹翻攝) 觀管系何秀菊助理教授指出,本次設定主題是藉由深度學習透過美學、餐旅凝視、符號學與體驗等視角,傳遞觀光餐旅美學之內涵。針對咖啡豆挑選、烘焙、製作、包裝、行銷等流程製作技術進行內容完整教授,除技術學習外,搭配高教深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藉由廢棄風倒木,燒製成木炭,利用炭的各項功用與優點,如製作備長炭水應用於咖啡的手工沖泡更加健康美味,更融入開店創業的「經營管理」實作,讓學生學習技術外,也讓學生懂得如何規劃經營店家、餐飲事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