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高中師生海外遊學 收穫豐

  大灣高中師生團隊暑假前往英國英格蘭東南部展開國際教育旅行,透過語言課程、文化參訪等,體驗英國教育制度,收穫滿滿。(大灣高中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市立大灣高中積極推動雙語與國際教育課程,致力拓展學生全球視野。兩組師生團隊暑假前往英國英格蘭東南部展開兩週的國際教育旅行,透過語言課程、文化參訪及跨國交流,學生們深入體驗英國教育制度、歷史文化與多元社會氛圍,收穫滿滿。 灣高國際教育旅行,有一組學生參訪坎特伯雷、倫敦、劍橋、惠特斯特布、羅徹斯特及華納兄弟哈利波特影城等地。另組學生前往南昆士蘭大學參與人工智慧、3D列印與Minecraft創建等課程,激發創意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並提升英語表達與國際溝通力。 校長李宜芳表示,此次課程在英國肯特大學舉行,學生進入校園參與主題式分級英語課程,採小班制及跨國混齡編班與義大利、土耳其、西班牙等國學生共同學習。課程鼓勵跨文化溝通,並結合晚間活動與戶外任務,營造沉浸式語言環境。學生們更透過英語口音模擬、棉花糖團隊挑戰、校園尋寶及才藝表演與主題電影分享,展現學習成果與多元才華。

Read More

東山DOC+農會家政班 讓美食被看見

  崑大南高輔導團隊協助東山DOC,攜手農會家政班結合「數位影像製作」等特色課程,推廣在地美味。(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南高DOC輔導團隊協助東山數位機會中心(DOC),與東山農會家政班合作,推出結合「數位影像製作」與「芝麻蛋捲製作」特色課程,成果影片八月中旬在東山區農會×十果文創園區FB粉絲專頁播出,讓傳統手作美味透過數位包裝走進更廣闊的市場。 此次課程分為兩大主軸,東山DOC負責指導數位影片剪輯與社群經營技巧,農會家政班則傳授在地特產芝麻蛋捲的製作秘訣,雙方攜手實現「技能與產業並進」目標。透過實作與互動,參與志工與工作人員不僅學會如何拍攝高畫質美食影像?運用構圖、光線與收音技巧捕捉芝麻蛋捲製作細節,更能以剪輯軟體完成後製,添加字幕、配樂與轉場效果,讓影片更具吸引力。 完成的教學短片上傳至臉書與其他自媒體平台後,成為推廣東山美食與家政班成果的最佳利器,突破過去僅依靠活動現場與口碑行銷的限制。 崑大南高輔導團隊計畫主持人暨資管系副教授賴正文表示,數位技能的價值不僅僅是學會操作工具,更在於如何應用在生活與產業發展之中?這次透過東山DOC與農會家政班的合作,將傳統美食與數位影像結合,除讓學員獲得實用的數位能力,也讓地方特色能透過網路被更多人看見。

Read More

九份子國中小與馬國中化中學締結姊妹校 攜手共創多元學習視野

九份子國中小與馬來西亞中化中學正式簽約締結為姊妹校。(九份子國中小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九份子國中小校長康晉源與家長會長王俊憲率領籃球隊與二胡樂團學生,目前正在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市中化中學進行國際教育交流,兩校並於二十日上午正式簽約締結為姊妹校,也是九份子國中小繼韓國介軍中學之後的第二所國際姊妹校。 校長康晉源表示,此次交流活動內容豐富,學生除參觀中化中學校園與教學設施,更實地參與該校社團課程。籃球隊學生與當地校隊一同訓練、切磋球技;二胡樂團成員則融入音樂與藝文社團,與中化學生共同演奏,體驗馬來西亞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校園生活。 二十日上午締結儀式是此行重頭戲,由九份子國中小校長康晉源與中化中學蔣璁江正式簽署締結姊妹校合約。九份子學生並帶來融合傳統布袋戲與現場二胡演奏的台灣特色演出,震撼全場,獲得師生熱烈掌聲與高度讚譽。 康晉源表示,九份子國中小自創校以來即將「國際教育」與「雙語教育」列為學校發展主軸。此次與擁有百年歷史的中化中學締結姊妹校,象徵兩校將展開更緊密的教育合作,未來除師生互訪外,亦將推動遠距共課、文化專題合作、藝術體育交流等多元計畫,打造跨國共學平台。 九份子國中小學生在姊妹校簽約儀式上表演結合二胡與布袋戲的演出。(九份子國中小提供) 參訪學生也對此次旅程表達深刻的收穫。籃球隊員王廷輔就說,和中化中學球隊一起訓練很刺激,對方打法不太一樣,讓他學到很多。二胡樂團成員沈芝綺則說,第一次出國表演很緊張,開心大家都很喜歡他們的布袋戲和音樂。 家長會長王俊憲會長亦指出,此行學生表現積極主動、自信大方,不僅展現優良品格,更成為最佳文化使者,感謝學校長期致力拓展學生國際視野,讓孩子得以站上國際舞台。 台南市長黃偉哲知悉九份子國中小有此交流活動,特別提供台南農特產品關廟麵作為伴手禮,並結合觀旅局所提供的城市文化走讀等旅遊資訊,請學校代為轉贈馬國友人,同步進行城市行銷。

Read More

成大3教師獲頒吳大猷紀念獎

  成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吳品頡。(成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吳品頡、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吳權娟、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所副教授鍾昇恆,學術研究表現出色,獲頒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成大表示,吳品頡研究領域涵蓋主動與被動超穎介面光學、平面光學元件、量子奈米光子學。二0一五年拿到台大應用物理所博士學位,隨後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台灣中研院應科中心、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二0一九年二月到成大任教至今。 吳品頡卓越成就屢獲肯定,陸續獲第二十二屆徐有庠科技論文獎、二0二二年台灣物理學會傑出年輕物理學者獎、二0二一年台灣光電學會青年光電工程獎。二0二0至二0二三年,連續四年入選全球前百分之二頂尖科學家。 成大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吳權娟。 (成大提供) 吳權娟研究專長為結構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取得台大醫學院生化所博士學位。博士後研究時期,在美國加州沙克研究所,研究核受體PPAR藥物作用的結構原理。返國後,於中央研究院分生所繼續博士後研究。期間探討粒線體基因組功能與維持機制。 吳權娟二0二0年開始在成大任職至今,也成立團隊獨立研究。長期專注於探討蛋白質與核酸間的分子交互作用,利用分子結構解析、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等方法學,致力於回答蛋白質酵素功能的結構原理。獲科技部年輕學者哥倫布計畫補助的研究,目標解析粒線體基因組降解的分子機轉,已經有三篇研究論文發表於Nucleic Acids Research。 鍾昇恆研究專長涵蓋鋰硫電池、固態電解質、燃料電池、陶瓷材料。先後取得清華大學材料科學碩士學位、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 成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所副教授鍾昇恆。 (成大提供) 鍾昇恆二0二一年成功開發高載量鋰硫電池,透過電池性能與製程整合,實現高能量密度。同年推進寡電解液電池研究,從電極基材、活性材料設計到電池元件開發,完成準固態電池研發。二0二二年起,逐步拓展高分子、氧化物與硫化物等固態電解質,透過創新界面整合技術,推動固態鋰硫電池發展。二0二三年進一步開展鋰金屬電極保護與薄鋰金屬負極電池研究,實現低鋰量鋰電池突破。鍾昇恆發表近百篇國際期刊論文、十五篇國內外專利,總Citations為15389,h-index為50,於ScholarGPS鋰硫電池研究領域排名世界第四,躋身全球前百分之零點零二頂尖研究單位。

Read More

健康體位績優學校遴選 南市5校特優

  立人國小,小小主播室介紹親手製作的健康飲食。(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教育部國教署辦理健康體位績優學校遴選,一0八學年度至今,南市共有復興國中、仁愛國小、新進國小、日新國小、立人國小等五校獲特優肯定。 一一三學年度除了拿到特優的立人國小,南市新民國小、安南國中也分別獲得優等、優良獎項。 立人國小推動跨領域PBL課程,教學場域從教室延伸至社區古蹟,健康觀念與藝術創作融合。同時結合國際教育、SDGs永續概念,鼓勵學生運用AI技術自行創作健康口號、歌曲、發展互動遊戲,提升健康學習趣味性和參與度。學生體位適中率逐年提升,已趨近七成,顯示多元健康教育措施有效建立學生健康行為模式,卓越表現獲選為健康體位特優學校。 新民國小以「正向巧推、樂動健康」為核心理念,以陪伴、提醒、鼓勵取代傳統要求及壓力。有別於傳統體控班「活力小子」課程,透過正向、無標籤方式關懷學生。「小設備大改變」則提供好健康打菜濾油勺、下課「拿了就玩得來速」器材。同時將健康策略向下延伸至幼兒園,實踐K~6向下扎根,從小培養健康好習慣。 安南國中推動學生「大下課」時間戶外活動並給予獎勵。導入健康護照,鼓勵學生記錄日常飲食、運動習慣。租借身體組成測量儀,鼓勵師生每年兩次體適能前後測。培訓學生成為健康大使,激發主動倡議健康議題的熱情。同時將三分之一社團規劃為動態課程,增加學生運動量,並開設教師有氧健身班,以身作則引導健康行為。

Read More

南台USR攜手5校深化師資培育

  南台師培USR計畫修習雙語課程發展與設計的師資生,以五條港糖文化主題規劃一日走讀。(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師資培育中心推動「同行共變:營造夥伴協作學習共同體」USR計畫,並攜手台南市成功國中、南區龍崗、六甲區林鳳、柳營區新山及白河仙草實驗小學五所夥伴學校合作,攜手深化師資職前培育課程,並回應各校的實際教學需求。 計畫內容涵蓋教案發想、社會情緒學習(SEL)課程設計、特色學校參訪,並特別邀請國中小教師擔任業師,分享第一線的教學經驗與課堂策略。此外,也推動師資生設計結合資訊科技的教學實踐方案,展現多元且具創意的課程模式。 此次課程實踐著重素養導向的專業發展,強化師資生在課程設計、教學實務與教育視野上的能力,促進高等教育與中小學現場的良性互動,共同培育兼具專業素養、多元能力與在地關懷的新世代教育人才。 規劃的師培專業實踐課程,包含王志蓮老師主授的「人際關係與溝通」、李育強的「教學媒體與運用」,及張韶華的「課程發展與設計(雙語)」課程,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 除與職前師資培育課程融入地方教育局推動重點與夥伴學校需求外,更鼓勵學生構思落實社會實踐方案,由老師鄭育萍與師資生規劃與落實「小小YouTuber」、「豬燈籠修復行動計畫」、「新山國小校慶闖關」、「學力奠基班」與「數學基礎知能增強班」、「二0二五夏日創客營」等社會實踐方案,展現師資生在真實教育場域中的創意與行動力。

Read More

日本本庄高等學院訪南一中共學

  日本早稻田大學附屬本庄高等學院師生與南一中科學班一同前往曾文溪進行河川生態調查。(南一中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有朋自遠方來!日本早稻田大學附屬本庄高等學院師生近日參訪台南一中,除了與南一中科學班一同前往曾文溪進行跨國河川生態田野調查,也踏查玉井芒果批發市場、參觀日據時期建築和知名廟宇。難得的經驗,讓兩校學子意猶未盡,期待持續開創跨國共學新篇章。 本庄高等學院十二名學生,由校長半田亨率隊來台。該校的河川調查隊,每年都在本庄市展開志工性質的河川調查,研究結果出版成冊。此次來台交流,特別帶來最新出版的成果書贈與南一中。台日學子混合分組前進曾文溪,大夥兒穿著防水裝備、手持網具下水,實地觀察溪流生態。玉井芒果批發市場踏查行程,協助本庄高等學院師生認識台南農產產業鏈和地方文化。 研究心得分享時間,南一中科學班以全英文發表兩組科展成果,半田亨和日籍學子提問踴躍,雙方互動熱絡。文化交流環節,本庄高等學院一對雙胞胎姊妹身著和服現身示範日本茶道,活動結束也將完整茶道組合贈予南一中珍藏。 南一中校長廖財固指出,未來將持續以開放、前瞻態度,推動多元國際教育交流,培養具備全球視野、跨文化理解、科學探究能力的青年學子。

Read More

南大附中音樂會 女高音、小號首席共演

  南大附中管樂團年度音樂會,結合南大音樂學系及畢業校友演出,展現學習成果。(南大附中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大學附中管樂團年度「聲樂流形」音樂會在南大雅音樓登場,除結合南大音樂學系及校友攜手演繹多首經典管樂曲目,展現學習成果,更邀請女高音廖祝琳、小號首席樂詠晨兩位重量級聯袂共演,成為全場矚目焦點。 南大附中管樂團自五0年代創立以來,長年在全國賽事中屢獲佳績。今年的音樂會由指揮孟懷馳老師帶領團員演出。首先登場的是台南市交響樂團小號首席樂詠晨老師,以一曲爵士風格濃厚的〈曼哈頓〉揭開序幕。渾厚的小號音色將觀眾帶入輕快歡愉的音樂情境。 附中管樂團亦帶來〈Railway〉、〈來自默多克的最後一封信〉等充滿敘事性作品,展現出日常練習的深厚實力與多樣音樂風貌,獲得師長與親友的熱烈掌聲。 女高音廖祝琳老師也以安德魯‧洛伊‧韋伯經典音樂劇《歌劇魅影》中的〈Think of Me〉壓軸演唱。她清亮而細膩的嗓音,將女高音的抒情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令觀眾屏息傾聽,場內迴盪著久久不散的餘韻。 附中校長曾河嶸表示,這場音樂會是學校結合南大音樂學系資源以及畢業校友一起攜手展現音樂教育成果。音樂會的演出不僅是學生在管樂社團一年的學習成果,更象徵著管樂社團的傳承及持續追求卓越的精神。管樂團也預告,二0二六年度音樂會亦將再度與觀眾相約舞台,帶來更多動人的樂章。

Read More

崑大公廣打造教學平台 傳遞公益理念

  崑大公廣系攜手台灣專長培訓及友善生活推廣發展協會,簽訂短影音與Podcast製作教學模組技轉合作案,打造影音教學平台。(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公共關係暨廣告系攜手台灣專長培訓及友善生活推廣發展協會,簽訂「短影音與Podcast製作教學模組」技術移轉合作案,結合雙方在教育與公益領域專長,透過教學模組的建置與現場實作經驗,打造一套具備內容創意與社會溫度的影音教學平台。 為強化學生媒體實作能力並落實社會關懷教育,公廣系攜手協會產學合作,以「媒體技能×公益實踐」為主軸,由公廣系大三學生組成的畢業專題團隊,進行Podcast節目製作與錄製實務。 其中,團隊於六月下旬日完成《職人現場訪談》節目首集,邀請協會秘書長暨手作品牌「若有齊事」創辦人何若齊進行專訪,內容聚焦協會如何透過多元手作課程、專長培訓與微型公益行動,推廣「友善生活」理念,並回應社會多元群體的實際需求。 協會多年來致力提供青少年、中高齡、身心障礙者、二度就業婦女等多元技能課程與生活支持,並推動「輔療手作」與社區課程,例如毛根創作、石膏藝術與繪畫表達等,讓學習成為療癒、連結與自我實現的過程。此次技轉合作,讓崑大學生深入理解非營利組織運作,並透過專訪與影音實作,參與社會議題的記錄與傳播。 指導教師劉正道指出,技轉合作最大的價值在於讓學生把教室裡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可執行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們在與非營利組織互動中,體會到媒體傳播不只是技術,更是一種承載社會責任與公共價值的力量。他強調,這樣的跨界合作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強化了對於內容設計與受眾需求的敏感度。

Read More

宜大育成中心輔導在地青創 勇奪巴黎國際發明展金銅雙獎

  宜蘭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輔導之新創品牌─艾銳爾國際有限公司,於二0二五年「巴黎雷平國際發明展」中嶄露頭角,榮獲金牌與銅牌雙項大獎,展現宜蘭新創設計的實力與潛力。(宜蘭大學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國立宜蘭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自二00六年成立以來便持續致力於推動在地創新創業發展,期待透過資源整合與專業輔導,協助青年品牌將創意構想轉化為具市場競爭力的商品與品牌。近期由育成中心輔導之新創品牌─艾銳爾國際有限公司,於二0二五年「巴黎雷平國際發明展」中嶄露頭角,榮獲金牌與銅牌雙項大獎,展現宜蘭新創設計的實力與潛力。 此次獲獎作品中,金牌作品「模組化組合包」設計著重於多場域應用,具備可拆卸、可擴充與高防水等功能,強調其機動性與實用性;而銅牌作品「多層次捲口防水包」則以創新的收納結構與整體包體設計,兼顧美觀與機能,深受評審肯定。 宜大表示,此次艾銳爾國際在國際舞台上的亮眼成績,不僅代表宜蘭進軍國際、彰顯品牌自身的創新設計實力,也具體呈現育成中心在青年創業培力上的輔導成果。未來,育成中心將持續強化創業育成體系,深耕宜蘭、放眼全球,協助更多優秀品牌拓展視野、邁向國際市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