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迷信色彩!中山醫大探討民俗醫療與現代醫學共生共存

中研院道士院士李豐楙分享科學無法解釋的真實案例。(中山醫大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中山醫學大學於端午連假期間舉辦為期兩天的民俗醫療論壇,邀請中研院及大學院校學者,和民間公廟、道壇的儀式專家及中醫師與會分享,透過多元視角探究民俗醫療所展現的諸多面向,及其提供的社會功能、文化內涵、心靈療癒等無法被現代醫療所取代的獨特性。 中山醫大民俗醫療論壇邀請道士與法師綜合座談,與現場民眾互動。(中山醫大提供) 中山醫大通識教育中心所辦理的民俗醫療論壇以「多元視角的探究」為主題,邀請中研院首位道士院士李豐楙、民族學研究所所長張珣,以及陽明交大生科系終身講座教授謝仁俊等重量級學者,分別從地方習俗、傳統信仰與腦科學的角度,對民俗醫療、靈附與靈療等議題分享專業見解。中山醫大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林培雅、東華大學副教授與部落祭師巴奈‧母路和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研究學者陳藝勻等人,針對台灣公廟的民俗醫療、原住民靈療與魂魄醫療儀式進行深入分析。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張珣,和與會者共同探討民俗醫療和現代醫療互補的可能。(中山醫大提供) 由學術角度探討民俗醫療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行為選擇等複雜因素,邀請台灣知名道壇的道士和公廟的的乩生、筆生、法師等儀式專家,分享他們在實踐民俗醫療的儀式過程中,對民眾所產生的幫助等特別經驗。綜合座談中開放民眾提問,討論範圍涵蓋道教儀式醫療、靈療等諸多面向,藉由神職人員分享的過程,幫助與會者釐清與辨別宗教詐騙的話術,降低可能的受害風險。 中山醫大副教授林培雅邀請學術界與業界共同探討、展示民俗醫療的療效與價值。(中山醫大提供) 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表示,專業的醫學大學探討民俗醫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文化傳承、社會共鳴等不可忽略的價值。此次論壇希望由學術角度、民眾見證等面向來正視民俗醫療的問題,就醫學人文和歷史的角度,對民俗醫療行為產生觀察、分析和同理,理解文化與個人疾病經驗和醫療間的互動。 論壇主辦人中山醫大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林培雅指出,現代醫療強調理性的科學實證,民俗醫療通過傳統儀式,病患在心靈需求獲得安撫,民間依然有廣泛的應用,往往被忽視或誤解為迷信。

Read More

全國國小盃擊劍賽報名破700人 國手陳弈通鼓勵小將

理事長張煥禎(左四)和巴黎奧運選手陳弈通(左五)一起為即將到來的全國國小盃擊劍錦標賽選手們加油打氣!(擊劍協會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113年全國國小盃擊劍錦標賽」即將於6月13日至6月17日在台北體育館舉行,本屆賽事報名人數穩定成長,共計個人741人和團體66個隊伍參賽,賽事因應成長人數延長為四天,為提升賽事品質,邀請去年拿下3項團體冠軍的臺北市忠孝國小隊伍代表出席,宣讀賽事公約,巴黎奧運選手陳弈通也蒞臨記者會現場分享心得。從小學開始學擊劍的他鼓勵小選手保持快樂的心擊劍,勇敢享受過程。 近年臺灣擊劍選手在國際賽屢創佳績,中華民國擊劍協會也積極推廣基層擊劍人口,培育更多優秀的選手,讓國小盃賽事成為所有擊劍小選手挑戰夢想的起點。 一年一度全國國小盃擊劍錦標賽為所有擊劍小學生選手都引頸期盼的盛會,擊劍協會表示近年報名人數穩定成長,近兩年平均參賽學校達到160所。今年比賽日雖然接近學習評量週,仍吸引741位個人和66隊團體報名參賽,賽事也從3天加長至4天,除了鈍劍、銳劍和軍刀項目的個人和團體獎項外,也設立了「新人獎」、「敢鬥獎」、「禮儀獎」、「進步獎」和「教練獎」等個人獎項,以及「團體新人獎」、「最佳參與獎」、「團隊成長獎」、「成績進步獎」、「團隊總錦標」和「精神總錦標」等,讓所有參賽者共享榮耀時刻。 臺北市忠孝國小擊劍選手代表宣讀賽會公約,左至右為教練林柏翔、選手劉宇樂、選手邱淮暄、選手蔡忻璇、選手曾至禔。(擊劍協會提供) 大會特別邀請去年拿下3座團體冠軍的臺北市忠孝國小擊劍隊,宣讀賽事公約,傳達選手對於運動家精神、尊敬對手、尊重賽會、友善禮儀和維護環境的教育意義。 近期因韓劇《二五、二一》和美劇《星期三》的高話題,讓擊劍運動更為大眾所認識,而擊劍是一項需要經年累月訓練的運動,培養恆久的毅力、審慎的決斷力、敏銳的觀察力、反應靈敏的心智,以及強健的身體。從小開始學習擊劍的好處可使身體線條更優美,鍛鍊反應能力,提升抗壓性。擊劍協會理事長張煥禎表示:『擊劍運動同時需要運用智力、體力和技術,甚至對於智力的要求比例更高,小選手們未來有機會將此特質發揮在各領域。期待希有更多人認識擊劍、加入擊劍運動。』 男子鈍劍選手陳弈通在2024巴黎奧運的亞洲及大洋洲區資格賽拿下冠軍,成為暌違36年我國再度登上奧運殿堂的男子擊劍選手,也是繼2012年倫敦奧運的徐若庭後,再度踏上奧運舞台的選手。陳弈通跟國小盃選手一樣,也是從小學開始學劍,他表示初學劍時覺得擊劍場上兩人交鋒炫技的樣子很帥,練習一週後就決定設下奧運目標,百分之百投入。因為有過前幾次大賽輸一分與獎牌失之交臂的經驗,面對奧運資格賽比起往常特別沉著應對,終於取得資格,圓了奧運夢的陳弈通表示,將努力朝奧運獎奪牌邁進,接下來也以拿下大型國際賽獎牌為首要目標。 陳弈通以國小盃前輩身份鼓勵所有小選手,保持快樂的心,享受比賽的過程,並預祝全國國小盃的選手們有出色的表現。 中華民國擊劍協會表示,台灣擊劍選手近年在國際賽事中屢創佳績,尤其是青少年賽事,包括在2024亞洲青年暨青少年擊劍錦標賽奪得兩金一銅,創下十多年來來最好成績!是繼2022年亞洲擊劍錦標賽勇奪男子鈍劍團體銅牌,2023年亞洲青年青少年擊劍錦標賽,李讓榮獲青少年男子銳劍個人及團體雙料銀牌,洪莉翔奪世界青少年女子銳劍個人銅牌後,連續三年屢創佳績!而李讓和洪莉翔選手過去都是全國國小盃參賽選手,這些成果歸功於紮實的基層推廣和選手的努力鍛鍊。擊劍協會鼓勵所有參賽選手勇敢向夢想挑戰,讓國小盃成為他們夢想的起點。

Read More

崑大視訊系黃瑋柔畢製 雙影展獲獎

崑大視訊黃瑋柔玩轉影視,畢製動畫《像我這樣的白芝麻》在青春影展、第十九屆螺絲起子影展等皆獲得獎項。(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視訊傳播系應屆畢業生黃瑋柔對台南這片土地情有獨鍾,從花蓮離鄉背井開始大學生活,在學期間學習平面設計與動畫製作,並將創意化為實體作品,畢製動畫《像我這樣的白芝麻》在青春影展、第十九屆螺絲起子影展皆獲獎,玩轉影視魅力。 高中就讀花蓮女子高中普通科的黃瑋柔,當時看朋友從事動畫製作耳濡目染產生興趣,並決定以此為未來志向,因家中有長輩是台南人,跟隨家人來台南旅遊的經歷,讓她對這片土地產生更濃厚的情感,決定就讀崑大視訊系,除學習系所知識,更選修多堂外系課程,包括商業攝影、文字造形、進階動態設計、視覺文化符碼等,培養影視與平面設計專業技能。 此外,崑大於二0二一年禮聘台北世大運導演、Bito創辦人暨創意總監劉耕名導演擔任講座教授,黃瑋柔參與三場Bito舉辦的設計工作坊,最後製作「composer」、「走路看路」、「笑死」三件動態影像作品,將腦中多樣化的點子藉由實作成形。 黃瑋柔也從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她的畢製動畫《像我這樣的白芝麻》作品描述一粒白芝麻因震動從燒餅掉落至地面,遇上充滿彩色液體的人體模擬器,透過模擬器變成草莓毛毛蟲,並展開追尋自我的旅程。 該部作品以奇幻故事內容傳達被資本主義剝削的社會下,人類該何去何從的理念,不僅在崑大舉辦的第廿三屆頂級吐司影展中獲得銀獎,更榮獲第十九屆螺絲起子影展大專動畫類銅獎、二0二四青春影展動畫類優選,收穫亮眼佳績。

Read More

黃偉哲表揚FIRST國際機器人賽獲獎學生

黃偉哲表揚FIRST國際機器人比賽獲獎學生。(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永福國小黃章宸及吳育賢、永信國小蘇淙彧、永康國小王子洋、寶仁國小汪靖閔等五人組成聯隊,四月赴美國休士頓參加FIRST 2024 Championship國際機器人競賽,在樂高聯賽探索組(FLL Explore)比賽中榮獲最佳解決方案獎。台南市長黃偉哲十一日於市府接見表揚,期勉繼續保持對機器人的熱忱,成為科技人才。 市長黃偉哲表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在台大演講時提到多個AI願景,也提到機器人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全球的研究人員也在開發AI智慧驅動機器人,目標都是透過科技解決問題,讓生活變得更好,希望台南市學校都能將AI教育融入日常課程,順利與科技接軌。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教育局去年十一月就率先全國發布「機器人教育中程計畫」,透過「精進機器教育人才培力」、「推展機器人教育課程」以及「強化機器人教育支持機制」三大策略,逐步增加所需師資,也讓學生透過機器人學習跨域整合知識,為將到來的機器人時代做好準備。 永福國小校長楊淑晏表示,這次跨校合作很難能可貴,學校團隊會繼續扶植對機器人有興趣及熱忱的學生,讓學生有發揮所長的機會。 永信國小蘇淙彧說,為期半年的培訓中學到了許多,像是團隊合作、組裝積木、專題報告等,培訓時遇到了許多挑戰與意見衝突,雖然辛苦,但也一一克服,此次出國比賽最大的收穫是與其他國家團隊進行交流和分享。

Read More

崑小品德教育融合讀經 95%通過檢測

永康崑小將品德教育與古典文學融合舉辦讀經檢測大會考,學童透過三字經、古文詩詞教學及背誦引導,全校九成五以上通過檢測取得證書。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永康區崑山國小推廣傳統校本課程,將品德教育與古典文學融合,舉辦讀經檢測大會考,邀請台南大學教育系及聯電課輔中心實習教師們擔任主考官,學童透過三字經、古文詩詞教學及背誦引導,全校九成五以上通過檢測取得證書,其中不乏越南籍學生。 讀經檢測為崑小校本彈性課程,也是多年來的傳統,都會在每學期末進行。每學期初由學年老師共同研議討論擬訂讀經檢測範圍,從一年級的弟子規、二年級三字經,一直到中高年級越來越精深的傳統古文詩詞,例如《木蘭詩》、《滿江紅》、《兒時記趣》,緊接著在彈性課程與課餘時間進行教學與背誦引導。 在讀經檢測活動中,學生們成功展現自己在古典詩文背誦的成果,五年級姚承佑說,雖然一開始覺得要背這些詩文內容很困難,也覺得很緊張,但經過反覆背誦後成功過關,讓他覺得很有成就感。 陳欣妍及王繹婷也表示,讀到木蘭詩才知道原來木蘭詩不只是電影卡通的人物,也明白她代父出征是一個很不容易的決定;三年級王芯也提到,原本只知道岳飛是一個大將軍,在老師的講解後再來背誦《滿江紅》,更能感受當時岳飛將軍對抗金人的勇敢和氣魄。  

Read More

官田國小謝師宴 畢業生上菜

官田國小畢業生忙著準備謝師宴的食材。(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自己的謝師宴自己煮!官田國小畢業生化身為總鋪師,在官田區農會家政媽媽指導下,以在地食材烹煮出六道料理,宴請老師及家長,感謝六年求學期間的諄諄教誨。 三十七位畢業生要煮出一百人份的菜色,大家分成六組,在四健會義指及家政媽媽的協助下,結合菱角等食材,設計出六道料理,包括菱角南瓜炊飯、泰式雞絲、菱角燒賣、鳳梨魚柳、炒高麗菜、義大利麵及菇菇菱角湯。 官田國小六年級畢業生,在各界見證下獲頒大廚證書。(記者盧萍珊攝) 穿上圍裙、戴上帽子的畢業生忙著準備食材,有人洗菜、有人掌廚,食材選用在地的菱角、自家校園種植的稻米等,食材放進大鍋翻炒,立即傳出香味,令人食指大動,謝師宴採歐式自助餐方式,畢業生們將一盤盤的佳餚端出,很有專業架勢。 官田國小六年級學生烹煮好吃料理,很有專業的架勢。(記者盧萍珊攝) 在全校師生的見證下,三十七位畢業生從校長陳慶林手中,接下「大廚師證書」,象徵學習成果通過考驗,為國小生涯畫下完美句點。陳慶林說,學校長期推動食農教育,校園裡有多樣性的農事場域,培育學童食農教育知識、技能,並在畢業前夕將六年所學,以謝師宴方式展現學習成果,不只是完整實踐食農教育「從土地到餐桌」的學習旅程,也是感謝師長教導最實際的表現。 畢業生郭恬綾表示,在畢業前能夠和同學一起準備料理宴請老師,儘管很辛苦,但是看到爸媽和老師高興的眼神,一切都值得。

Read More

顯宮國小畢業生創作陶版牆 典藏童年記憶

顯宮國小畢業生創作以龍為主題的陶版牆,作為他們留給母校的禮物。(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顯宮國小的九名畢業生與師長共同創作了畢業陶版牆,由於這屆學生生肖多屬龍,師生就以「龍耀顯宮」為發想,呈現一條紅黃色彩凶猛無敵氣勢的神龍,再搭配學生個人創作特色,表現出有趣味既可愛又純真的陶土手作。校長何志中表示,創作畢業陶版牆已是顯宮國小多年來的傳統,不僅牽繫住畢業生成長美好的記憶,也能美化校園。 顯宮老師劉俞慶表示,本屆畢業生多半屬龍,學生從龍的傳說故事中認識了這個十二生肖中現實世間不存在的動物,相傳龍有九個兒子,他們各有所長。剛好班上也是九名學生,所以也透過這機會引導學生體認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及才能,也鼓勵大家盡情發揮創作。 劉俞慶說,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想法,像陛犴是罪惡的剋星,代表著正義的化身,學生朝勳特別喜歡牠,就用陶土把牠的樣子製作在畢業陶版上面。楷晨最愛凶猛的龍,所以龍頭由他負責。 學生書綿則說,以前都是看學長姊手作捏陶,今年也輪到她要製作陶版了,剛開始製作時覺得很難,後來熟能生巧順利完成,相信這會是一段美好的回憶。苡晴說,可以和同學合力完成一件事情,就覺得很開心。 何志中表示,今年的畢業陶版牆製作,除了六年級畢業生、國小部師長外,還加入幼兒園三位老師參與創作,相信將來這些孩子再回到母校,只要看到這面陶版牆,就會喚起童年時的美好回憶。

Read More

國小世界盃/台中清水國小帽子戲法稱王 花蓮富世國小無戰術封后

112學年度國小世界盃男女組冠軍。(迷你足球協會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112學年度國小世界盃總決賽在10日端午節登場,女子組為花蓮富世國小拚戰彰化永靖國小,男子組則由首屆冠軍台中市清水國小對決地主台北公館國小。雖然是端午佳節仍有許多民眾頂著烈日來台北田徑場觀賽,首先登場的女子組上半場便由花蓮富世國小的3號李子萱率先破網接著金靴獎得主白芷瑄在門前6碼起腳再下一城,帶著2 : 0的比數進入下半場,彰化永靖國小主將9號詹雨蓉二打一接獲隊友賴琪蕙助攻起腳破蛋,可惜後繼無力,終場便以1 : 2花蓮富世國小奪下隊史首冠。 花蓮富世國小女足隊。(迷你足球協會提供) 總教練蘇宛菁賽後受訪說,其實賽前並未交代球員要怎麼打,只是淡淡的叮嚀大家穩定一點、輕鬆踢就好。而白芷瑄在此役進球後確定獲得金靴獎,她仍然不滿意冠軍賽的表現,認為每一球都想進攻但錯失良機。 台中市清水國小男足。(迷你足球協會提供) 男子組部分清水國小在開賽不久即被對手公館國小破網掉分,但隨後在隊長陳秉澤門前以世界波追平比數,雙方平手來到下半場,陳秉澤在門前補進超前分,接著再以角球發球撞柱完成帽子戲法,個人包辦球隊所有分數,終場便以3 : 1拿下隊史第二冠。 總教練張禾諭賽後表示,在掉了第一分後便發現球員開賽未進入狀況,隨即喊暫停調整防守策略,在大半場就進行壓迫盯人,他也讚許陣中隊長陳秉澤的表現,在此役的反應速度、身材優勢及射門力道等各項條件堪稱是超齡表現,拿到金球獎當之無愧,除了肯定全隊的努力與家長的支持外,也感謝洪瑞佑校長、童主任、陳組長、全校老師支持與鼓勵! 陳秉澤也相當感謝隊友的配合與肯定,在教練的防守策略下,很高興守下對手多次破門的企圖心,也相當開心拿到金球獎。 體育署學校體育組組長蔡忠益在頒獎典禮上也肯定及感謝所有學校師生及家長對國小世界盃的支持與投入,他在受訪時表示教育部體育署對於基層足球的發展一向不遺餘力,只要迷你足球協會有意願繼續扎根基層,並結合民間企業的力量,教育部體育署樂觀其成。

Read More

嘉興國中巧固球隊四名球員入選U15國家代表隊

嘉興國中巧固球隊四名球員入選U15國家代表隊,七月遠征馬來西亞2024亞洲青少年盃錦標賽。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嘉興國中巧固球隊在今年全國師生盃巧固球錦標賽暨各級國手選拔賽中表現優異,奪得男生甲組第二名殊榮,成為高雄市唯一入選國手的國中隊伍,也是嘉興國中首次有國手誕生;四名球員入選代表臺灣U15級國家代表隊,將於七月三日進行移地訓練,積極準備七月前往馬來西亞參加二0二四亞洲太平洋青少年巧固球錦標賽。 入選國手曾紹愷、宋奕寰、李宏恩、孫于衽四位強將選手憑藉在比賽中的優異表現,成功獲選為U15級國手,這不僅是他們個人的榮耀,更是學校、高雄市乃至全國的驕傲。 宋奕寰同學說,平日的訓練讓他能更專注沉著地面對大小考試,與課業相輔相成。自小三加入巧固球隊已有七年的時間;他說,訓練歷程雖然疲憊,但卻扎實。第一次正規比賽嚐到敗北、第一次移地訓練離居父母、第一次當選國手體驗國際交流很多的第一次都讓他難以忘懷。 曾紹愷也說,國小時加入開始接觸巧固球,就有一股無法放棄的熱愛,所以在課業學習、球隊的練習,會自動自發要求自己安排規劃好時間,不用讓師長督促。這次能入選國家隊,必定全力以赴。 李宏恩表示,能爭取到擔任國手的機會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在平常訓練過程中要更努力精進球技並且提升抗壓性,在過程中也學會了勝不驕、敗不餒,將會在比賽上全力以赴,用最好的表現來為國爭光。 孫于衽說,從小學三年級加入球隊後,很快時間就接受參與六年級比賽的震撼教育,在選手之路中,也曾萌生退意,但「堅持」讓他巧固球之路,一路走到現在,今年終於達成了當選國手的目標,所以一定會展現實力站上國際賽的舞台,替台灣爭光。 校長呂美儀表示,嘉興巧固球隊四位青少年國手,寫下創校以來首度擔任國家代表隊遠征國際賽的歷史,全校親師生既興奮又充滿期待。看著學生們奮戰不懈努力逆轉勝的精神,總是令人感動不已;這次的卓越戰績充分展現親師生共同努力的成果,鼓勵全體學生以傑出的國手學長們為榜樣,不只球技卓群、品學兼優,更能努力鍛煉、追求卓越,期待這四名國手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為國爭光。

Read More

基隆成功國中音樂班畢業展演 藝術中心演藝廳登場

成功國中音樂班第二十九屆畢業音樂成果發表會於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登場,充分地展現音樂班學生這三年來學習音樂的成果。(教育處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成功國中音樂班第二十九屆畢業音樂成果發表會於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圓滿落幕,這一次以「To Nine 玩樂一夏」為主題,讓大家看看音樂班學生如何愉快地賞玩音樂。 音樂會共演出十四首曲子,上半場由張正木老師指揮成功國中管弦樂團和鋼琴、木琴及小提琴的協奏曲,下半場由巫興昌老師指揮成功國中絲竹樂團演出,結合中西樂器演出國樂名曲;另外,重頭戲是畢業生的重奏和獨奏,個個盛裝華服,彷彿進入巴黎的音樂沙龍,來一場和莫札特的偶遇,和舒伯特的長談,偶然踏一首斯拉夫舞曲,也不忘和雷赫特曼一同跳個華爾茲,音樂班學生充分地展現這三年來學習音樂的成果。 成功國中音樂班有專業而完整的音樂課程規劃,將同學的音樂潛能發揮極致,需投注相當的時間心力在音樂上,音樂班的每個學生都時時間管理高手,要有主副修的音樂本領。在成功國中的校園裡,可以常常聽到優美的琴聲,也時常看到學生們背著他們的樂器穿梭在教室與琴房之間的身影;參與畢業演出的學生表示,每天練琴說不累是騙人的,但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在舞台上與觀眾分享美好的音樂果實,把每個音色做好,讓聽眾領略音樂的美好,再累都值得。 成功國中音樂班已成立超過三十年,每年招收具音樂秉賦及演奏樂器技能之學生,施予有系統之音樂專科教育,為基隆市培育出多位音樂頂尖人才。第十屆音樂班校友高敏倫和另外三位伙伴一起在二0二三年得到金鐘獎電視劇集「台灣犯罪故事」最佳配樂獎。也是第十屆校友林佳瑩是台灣新銳作曲家,更為二0二四台灣燈會的主燈「龍來台灣」操刀譜寫主題音樂「龍耀樂章」,讓人耳目一新,都是學校之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