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辦理全國華語教師赴越南任教計畫 6/16報名截止

文藻外語大學薦送團隊至越南巴地頭頓大學訪視華語課程上課狀況。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為推動華語教育更加國際化,文藻外語大學華語中心辦理一一三年教育部華語教師赴越南學校任教遴選作業,網路報名自即日起至六月十六日止,歡迎具有華語文教學專業知能與服務熱誠者踴躍報名。 自二00六年起,教育部每年均選派優秀華語教師赴越南各大學任教。隨著疫情結束,越南經濟復甦,再加上我國新南向政策的推波助瀾,當地的華語學習需求激增。 今年文藻越南華師薦送團隊預計招募二十七人赴越南及寮國共十八所學校任教,教學對象多為大學生,其中有一所寮國學校教導對象包含中小學生。 文藻指出,此次遴選不限性別、年齡,凡具有中華民國國籍,具備教育部華語文教學能力認證證書,或具備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作業要點第二點規定的外語能力條件,或為華語教學系所畢業生,同時具有對外華語文教學工作三年以上資歷者,均可報名參加遴選。 凡遴選通過而獲教育部薦送出國的華語教師,將由教育部補助來回直航經濟艙機票一張(於補助上限七百五十美元基準內核實撥付)、生活費(依教學人員具備之資格認證分別提供每月一千七百美元或一千三百六十美元)及一次教材教具費300美元。越南學校皆提供當地教學津貼,並依照各校狀況提供各式優惠待遇,包含提供教師膳宿、醫療保險或簽證補助(各校不一)等。 有興趣參加遴選之教師請於六月十六日前先至「臺灣華語教育資源中心 」登錄註冊填寫相關資料後,再將履歷下載上傳至網頁並填寫報名資料。詳情亦可上文藻華語中心網站查詢,或電洽(0七)三四二六0三一轉三三0八黃小姐、三三0九陳小姐。

Read More

“清華永續棧”揭牌 以環境科學及AI科技守護竹市母親河頭前溪

清華永續棧5日舉行揭牌儀式,國科會、水利署等政府單位,及在地環保團體齊聚見證。(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清華大學成立「水清木華:環境科學與永續流域生活圈」永續棧,特別選在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舉行揭牌儀式。「清華永續棧」將以清華大學擅長的環境科學及AI人工智慧技術,串聯國科會、水利署、環境部等政府單位,及荒野保護協會等在地環保團體的力量,一同守護頭前溪等河川流域。 清大長期關懷新竹地區的河川流域生態環境,除針對頭前溪、客雅溪的河川底泥進行生物毒性檢測,並運用定點攝影機、無人機空拍,結合AI影像辨識技術,來標注廢寶特瓶、鐵鋁罐等「川廢」,以科學方法為後續的淨川行動提供指引。成立永續棧後,還將進一步把研究推展至鳳山溪流域。 清華大學周秀專研究團隊在客雅溪採集河川底泥樣本。(記者曾芳蘭翻攝) 清大校長高為元表示,上個月是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五月,改善水資源與環境成為重大任務。聯合國永續發展十七項目標中,就包含了第六項淨水及衛生、第十三項氣候行動、第十四項保育海洋生態,「清華永續棧」會將科學研究轉化為政策推力,與民間團體合作,建構完整行動網絡。他呼籲所有關心河川流域的民眾一起努力,共築「水清木華」的願景。 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指出,頭前溪和鳳山溪不只供應新竹地區民生用水,也孕育出最重要的科技聚落——竹科。水利署會和在地夥伴一起努力,讓這兩條河川流域更乾淨。王藝峰打趣說:「就像黃仁勳忘不了圓環小吃。」希望在新竹成長的每一位,都不忘這兩條河川的美好與生命力。 清華分環所長周秀專帶領的「底泥檢測與生物毒性研究」,及資工系教授黃能富主導的「河川廢棄物即時監測模型訓練」兩組團隊投入護溪行動。 周秀專也是「清華永續棧」計畫主持人。她指出,不少工廠廢水、家庭汙水及垃圾掩埋場的汙水排入頭前溪中游,造成下游自來水取水水源的汙染。她帶領的研究團隊針對頭前溪上、中、下游的河川底泥進行重金屬及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等檢測,發現各處底泥的鎳含量皆偏高,達重度污染,鋅、鉻和砷含量則屬中度污染。進一步以人類細胞來進行生物毒性的測試,則發現可能導致腎臟細胞受損。 黃能富研究團隊則在頭前溪上游架設智慧遙控攝影機,並以無人機空拍頭前溪周邊區域,訓練出可自動辨認河川廢棄物的AI模型,目前針對廢寶特瓶、鐵鋁罐、紙杯、玻璃瓶、鋁箔包等川廢的辨識準確度達九成以上。他期盼提升河川流域的自動化監測程度,及時警示及預判,作為政府制定汙染整治政策參考,及淨川行動的重要指引。

Read More

大甲高工產學契合 共創永續育才成果展顯溫馨

大甲高工舉辦112學年度契合式人才培育專班暨技藝扎根 1+3+4 專班技能成果發表及產學暨職拜師傳承典禮,學生奉茶感謝老師辛勤的教育他們。(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臺中市立大甲高工上午舉辦「112學年度契合式人才培育專班暨技藝扎根 1+3+4 專班技能成果發表及產學暨職拜師傳承典禮」,邀請臺中市政府教育局、潭雅神工業廠商協進會、甲安埔廠商協進會及國立聯合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與鄰近海線八所國中學校等產官學聯盟,及臺中市產業廠商代表等共同見證,展現甲工技職教育「在地人才,在地培育;在地產業,在地用才;扎根臺中,接軌國際」的發展願景。 校長簡慶郎表示,市立甲工自106學年度開辦契合式產學專班,延續既有青年希望工程的產學平台,結合臺中市重要的產業聚落,辦理「智慧工具機、機電整合、資訊科技」契合式人才培育專班,建置發展全國唯一以產業公協會為平台的產學合作創新模式。 經歷七年的耕耘培育,大甲高工發展具有「多元、彈性、鏈結、實務、攜手、成就、精進」特色的產學合作創新模式,112學年度並獲教育部指定試辦向下扎根技藝教育的1+3+4產學攜手2.0,由學校攜手臺中海線八所國民中學,結合以潭雅神與甲安埔產業公協會為平台的20家優質廠商,銜接國立聯合大學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以培育在地產業聚落需求的務實專業技術人才。 活動除表揚學生職場實習表現優良的「產學技術薪傳獎」外,並由七十二位產學班畢業學生展出職場實習一年的作品與海報;此外,還由學生現場口頭發表職場實習的學習經驗,展現學生在專業技術的學習表現與創造力、表達力核心素養。並安排高三畢業生的出師禮,由畢業學生奉茶給職場業師,表現職場技術傳承的職業素養態度;並由高二即將進入職場實習的學生實施拜師禮,由合作廠商親自為學生穿戴公司制服衣帽,象徵進入職場學藝的起點!

Read More

教育部私校獎補助 逢甲大學蟬聯全台第一

逢甲大學與數位工業界尖端技術大廠西門子及儀佳傳動科技攜手,運用AI與機械手臂,建構智慧工廠,重新塑造台灣營建產業的未來。(逢甲大學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逢甲大學在近期公布的教育部113年度獎勵私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計畫中,以超過1億7千9百萬元的獎助金額居全台之冠,連續兩年獲得最高獎助。此計畫獎助金額反映出私校辦學績效,30%是依據學校規模補助外,其餘70%著重在各大學校院之辦學特色與行政運作等,顯示逢甲近年來在推動國際化、AI+5G、教育創新及對社會產業永續發展等面向的辦學成果,受教育部和社會大眾的高度肯定。 《遠見》「2023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在國際化面向,逢甲大學名列全國第三,僅次於台大、政大。近期,逢甲全面強化與澳洲各大學的合作關係,並與澳洲辦事處形成夥伴關係,已和多所澳洲名校達成合作協議,如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澳洲蒙納許大學、澳洲昆士蘭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等;其中不乏多所世界百大學校,廣泛推動交換以及2+2雙學士、1+1雙碩士及3+1+1等學碩雙聯學制。 五月初,逢甲大學董事長、校長更是首度同行訪問澳洲,五月底澳洲昆士蘭大學、澳洲雪梨科技大學陸續率團訪問,與逢甲大學針對5G智慧應用、淨零科技及太空科技等重點研究領域之技術發展交換意見。 逢甲大學和多所澳洲的世界百大學校合作,如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澳洲蒙納許大學、澳洲昆士蘭大學 、新南威爾斯大學等。(逢甲大學提供) 逢甲在帶動AI發展的過程,整合多元的技術以滿足教學與研究的需要,提供實體Nvidia的算力環境,與AWS、Azure、Google合作提供雲端環境以支持AI的運算需求。逢甲大學在今年啟用微軟基於OpenAI最新技術的 O365 Copilot,於教學與校務全面推動,打造嶄新的AI校園環境,中文系與外文系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運用生成式AI,以一系列的必修課程,培養學生在文本理解與生成方面的技能。 逢甲師生在各項AI研究項目與競賽中的傑出表現,顯現出多年深耕AI的成果,擁有台灣美聯社美譽的DIGITIMES及國家發展委員會合辦的台灣首次生成式AI黑客松應用競賽,逢甲學生榮獲首獎,展現出學生在雲端運算的實力與生成式AI創新應用的潛力。逢甲大學強調,協助AI產業的落地,經由整合AI運算技術、機器人模擬與控制技術,開創智慧營建產業,重新塑造台灣營建產業的未來;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及精密製造園區廠商共同推動智慧製造「風火輪」計畫等,都是協助產業數位轉型的實證。 DIGITIMES主辦,國家發展委員會合辦的臺灣首次生成式AI黑客松應用競賽,逢甲學生在來自全臺29所學校與業界隊伍共61組團隊中脫穎而出,獲得競賽首獎。(逢甲大學提供) 逢甲大學推動創新學制,以「整個大學都是你的學系」為目標,打破學系框架、跨領域跨系所選課,學生自主掌握學習主導權,搭配已上線且將持續優化的「智慧選課系統」,引導學生修習跨領域課程。

Read More

QS世界大學排名 朝陽列私立科大第一

朝陽以卓越的辦學績效,進榜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連2年蟬聯全台唯一進榜之私立科大。(朝陽科大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英國高等教育排名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 2025世界大學排名出爐,台灣27校上榜。朝陽科技大學以卓越的辦學績效,連續2年蟬聯全台唯一進榜私立科大。 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表示,QS 世界大學排名評比指標涵蓋學術聲望、雇主評價、生師比、教師論文引用次數、國際教師、國際學生、國際研究網絡、畢業生就業成果、永續性等9項,這次排名分析資料包括1,700 萬篇研究論文、1.76 億次引用、190萬份學術問卷、66萬份雇主問卷以及來自全球5,600個機構數據,為同類排名中唯一強調就業能力及永續力之全球排名。朝陽科大在「學術聲望」及「雇主評價」指標獲得肯定,近5年學術論文發表,國際合作論文更提升至47.8%,在「國際研究網絡」指標中表現亮眼,展現全球影響力。 朝陽科大打造全台首創ㄧ條龍情境式航空教育環境之校園航空城,為國際航空產業人才首選。(朝陽科大提供) 朝陽科大致力營造國際化校園有成,與超過640所海外學校簽訂學術合作協議,有來自全球5大洲、26個國家逾千名境外生,禮聘國際級大師加入教學研究團隊,延攬印度、土耳其、美國及日本等16國優秀師資,教學陣容堅強。在2025QS世界大學排名表現亮眼之外,連續7年榮登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佳大學排名,進榜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全球最佳年輕大學排名、全球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全球商業與經濟領域排名、全球電腦科學領域排名及全球工程領域排名。 朝陽畢業生深具全球就業競爭力,多年蟬聯企業最愛。(朝陽科大提供) 少子化浪潮中逆勢成長的朝陽科大,112學年度日間部四技新生註冊率高達95.58%,致力推動SDGs卓然有成,透過重點特色計畫強化校級研究中心,帶動研發與產學績效,斥資新台幣7億元成立航空學院,打造全台首創一條龍情境式航空教育環境的校園航空城,成為國際航空產業人才首選。 培育永續人才方面,朝陽科大每年提供超過新台幣一億元經費作為學生獎助學金,特別開設跨境電商、智慧物聯網、金融科技、綠色產品設計等30個跨院系學程,提供數位金融、人工智慧設計應用、智慧生活技術及AIoT等15個跨領域微學程,培育Z世代優質跨域菁英。

Read More

家齊接待日本姬路高校師生 帶日生體驗特色課程

日本兵庫縣姬路高校學生五日到家齊高中參訪。(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家齊高中五日熱情接待來自日本兵庫縣東洋大學附屬姬路高校的六十九名師生,不僅由校內師生展現四重奏才藝,以台灣民謠歡迎日生,更帶著日本學生體驗搓愛玉、搖珍珠奶茶、手縫文創制服馬卡龍等特色課程,雖然僅是一節課的時間,但都讓日生樂在其中也意猶未盡。台日兩校學生還一同午餐,熱絡分享校園生活點滴,並相約十月回訪日本。 家齊流行服飾科學生帶日生體驗手縫文創制服馬卡龍。(記者施春瑛攝) 家齊高中受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國際教育交流聯盟的委託,五日上午熱情接待來自日本姬路高校師生,展現「台日友好」精神。家齊師生率先以〈望春風〉、〈丟丟銅〉四重奏歡迎日生,姬路高校學生則現場帶來活力四射的「夜來祭」祭典舞蹈演出,還現場教學,兩校學生搭配歡慶的祭典音樂,一同舞動搖擺,相當熱鬧。 家齊學生帶日生體驗底片攝影課程。(記者施春瑛攝) 家齊高中亦安排豐富的社團活動,包括底片攝影、漫畫研究、科學服務等,另也由餐飲科提供珍珠奶茶、檸檬愛玉製作課程體驗,流行服飾科則引導日本學生手縫文創制服馬卡龍。家齊高中還運用大手牽小手計畫,邀請台南大學日籍國際生一同入校,協助口譯工作,讓姬路高校師生備感溫馨。 校長陳韻如表示,今年適逢台南建城四百年,也是家齊創校百週年,日方的來訪,不僅深化台日友誼,也是「一起台南,世界交陪!」的理念實踐。姬路高校主任山中直樹表示,今天帶領學生先到烏山頭水庫參拜八田與一之後,就滿心期待地參訪家齊高中,希望兩校學生可以從互動中交流台日文化。

Read More

屏科大時尚設計與管理系期末成果展 促進良性競爭

屏科大時尚設計與管理系在該校管理學院舉辦期末成果展,動態走秀展現學生們服裝設計的創新及多元化理念。(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時尚設計與管理系於六月三日至七日舉辦一一二學年度期末課程成果展,展示學生一學期的努力與創作,吸引眾多師生觀展,見證學生們在時尚設計與管理領域的學習與進步。展覽分動態和靜態展兩部分,通過模特兒走秀和作品陳列,展示全方位、多角度的作品欣賞體驗,更建立各年級間互相學習的重要平台,增進學生間的良性競爭。 動態展部分先於六月三日晚間盛大舉行,學生們設計的服裝系列透過走秀形式,讓觀眾近距離欣賞每件作品的設計理念與細節,從繁複的線條到精緻的剪裁,每件作品都蘊含著學生對時尚設計的熱情與用心;觀眾也能從過程中更深入理解每件設計背後的靈感來源,以及學生們如何將這些靈感轉化為獨特而具有表現力的作品。 靜態展為展示各班學生的個人作品,從設計圖稿到成品,全面呈現學生在時尚設計與管理方面的學習成果與創意;每位導師的教室均展出不同主題與風格的作品,涵蓋服裝及配件設計、美妝彩妝、品牌企劃等多元領域。參觀者在不同教室間穿梭,感受多元化的設計風格,並透過作品的視覺語言和設計背後的故事,深入了解學生們的創作理念。 時尚設計與管理系表示,此次期末成果展不僅是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舞台,更是與業界交流、獲取實務經驗的寶貴機會,也期盼各界未來繼續支持與關注學生們的創意與努力。

Read More

113新北電競王 三和國小《佩佩豬之怒》二連霸

新北市健康識能競賽-新北電競王校園積分賽前五名學校與市長合影,由左至右為 教育局長(左一)、金山區三和國小陳紹賓校長(左二)、私立育才國小廖經台主任(左三)、侯友宜市長、土城區安和國小廖文志校長(右四)、三重區修德國小陳建銘老師(右三)、鶯歌區鶯歌國小陳建君主任(右二)、衛生局長(右一)。(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由新北市衛生局與教育局聯手舉辦的新北市健康識能競賽-新北電競王校園決賽結果出爐!經過近一個月的線上激戰後,恭喜來自金山區三和國小的「佩佩豬之怒」從37支決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史無前例的二連霸總冠軍!今日由市長侯友宜親自頒獎獲獎隊伍並給予肯定。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健康識能競賽於今年邁入第11年,每年的參與人數逐步上升,特別是率全國首創將健康識能比賽轉型成電競遊戲後,更是年年突破萬人參與,讓健康識能向下扎根。《新北電競王》遊戲主題結合「我的餐盤」均衡飲食觀念,帶領挑戰者前往夢幻果島蒐集六大類食物果實展開大冒險,讓學童能夠透過遊戲認識食物種類及營養知識。為縮減城鄉差距,賽事全面調整為「線上賽」方式,讓各校都能踴躍參與,全市共345支國小學生組隊報名參賽,參與隊伍數創歷年新高,最終共37支隊伍入圍決賽。由金山區三和國小(佩佩豬之怒)勇奪總冠軍;第2至第5名則依序分別由金山區三和國小(重和里霸王)、鶯歌區鶯歌國小(意想不到好朋友)、鶯歌區鶯歌國小(瑪卡巴卡)及土城區安和國小(流星閃爍的夜晚)拿下。 新北市健康識能競賽-新北電競王校園競賽前五名學校校長、指導老師、參賽學生、營養師與衛生局長、教育局長及市長合影。(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自新北健康小學堂轉型成為「新北電競王」後,每年都推出新玩法、新故事,將健康識能融入遊戲故事,讓挑戰者能夠輕鬆地獲取健康知識,充分展現本活動寓教於樂的效果。未來將秉持創新突破的精神,開創更多賽事可能性,讓學童們每年都能夠以全新的方式學習最新、最正確的健康知識。 總冠軍隊伍三和國小校長陳紹賓表示,近年與校內林瑋豪老師持續帶領孩子參與健康識能競賽,發現透過電競的方式推動健康識能,不僅協助偏鄉孩子跨越城鄉落差,建立成功經驗與自信,引導孩子在競賽中從一開始的「英雄主義」,改變為「團隊合作」,孩子們懂得互相討論戰術並擬訂策略,並且會依照每一位隊員的強項去做分工合作,以達到勝利的目標。我們相信,孩子參加新北電競王的比賽,不僅能深化健康識能,也能學會團隊合作,成為具有自發、互動及共好等核心素養的新北未來公民。 總決賽最終名次。(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張明文局長表示,長年與衛生局合作辦理新北健康識能競賽,加強本市國小學生主動學習全面性、完整性、正確性的健康教育知識,使健康觀念從小扎根,並將觀念付諸行動採取健康行為,進而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遊戲透過「新北校園通」APP平台,擴大親師生能輕鬆參與,共學共好;跨局處合力推動健康促進工作,進行資源整合,擴大政策效益。

Read More

南市23件科展作品前進全國賽

建興國中獲今年台南市科展國中組團體獎第一名。(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市府教育局四日下午在金城國中舉辦第六十四屆公私立國民中小學科學展覽會頒獎典禮,本屆共有一百四十二件獲獎,其中二十三件第一名作品將代表台南進軍全國科展。由於今年全國科展將由台南主辦,市長黃偉哲期許學生能在全國科展再創佳績,把大獎留在台南。 黃偉哲表示,感謝親師生在科學教育的努力,讓台南學子在科展競賽中成績斐然。AMD執行長蘇姿丰將於七日出席在大台南會展中心舉辦的南方半導體論壇,與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對談,討論AI人工智慧與半導體生態鏈,及分享領導經驗與產業觀察,對科學教育有興趣的親師生可多加關注。 教育局表示,今年台南市科展有兩百二十四件作品參展,包括國小組一百二十二件、國中組一百零二件,各科組共二十三件第一名。根據評審的回饋,國小組的特色是研究主題有趣且多元,能設計量測;國中組的特色是研究題材創新,團隊默契佳,相當值得肯定。 建興國中分別在物理、地科跟生活應用科學(一)拿下第一名,有三件作品將參加全國科展,另外還有五件作品拿下第二名、四件第三名及兩件佳作,得獎數最多,是國中組團體獎第一名。 其中,建興學生邱衍睿、鍾亭羽的作品「波以爾對抗托里切利的表面功夫」,運用波以爾定律及托里切利等原理,探討不同口徑對應的水柱壓下,表面張力及邊界層效應所產生的「綜效表面壓」,並模擬系統達平衡時的變化,進一步探討系統遇微擾震動時的反應。這項獲得物理科第一名的研究不僅對於科學理論有所貢獻,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有望應用於大氣壓力的測量等領域。 關廟區五甲國小獲得國小組「生活與應用科學(一)」第一名,團隊釐清頻率和鐵氧芯的關係,並找到水滴氣化的最佳條件,發現不同材料有特定的聲速,這些發現將對未來材料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Read More

綠能永續智慧科技創意賽 南大第2名

南大「先進碳材實驗室」團隊專注智慧科技與綠能應用的研究。(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材料科學系林建宏教授的研究團隊,參加「二0二四綠能轉換永續未來─智慧科技應用創意競賽」榮獲第二名,在綠能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方面,展現卓越的實驗創新能力。 南大表示,該競賽是由台南市經濟發展局及沙崙智慧綠能科學辦公室共同主辦,賽程自三月啟動以來,共吸引來自全國各地共一百一十六支隊伍參賽,最後有十六組團隊晉級決賽。林建宏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王伯弘、張耀陽、盧立明及廖又賢等四名研究生,在競爭激烈的角逐下,脫穎而出,獲選此次競賽第二名。 林建宏教授「先進碳材實驗室」團隊參賽主題為「咖啡渣華麗轉身為超級電容關鍵主角」,發想將廢棄咖啡渣轉化為高效能多孔碳材料的創新方案,應用於超級電容元件關鍵電極的製備,透過獨創的處理技術,成功提升了咖啡渣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積和電化學性能,具體實現環保與再生能源的雙贏策略。競賽評審委員給予該方案高度評價,認為其技術含量高且實用性強,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南大表示,在此次競賽中獲得的榮譽,不僅是對該校科學研究能力的肯定,也為全校師生樹立榜樣,未來該團隊將持續專注智慧科技與綠能應用的研究,為推動環境永續和綠色能源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