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藥粧品系就業實習簽MOU 釋500職缺

嘉藥大學化粧品應用與管理系為學生提供實習及就業的機會,國內外廠商踴躍徵才。(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化粧品應用與管理系十八日舉辦「就業實習媒合會暨粧品產業聯盟合作備忘錄簽約」活動,現場吸引國內外四十七相關產業設攤徵才,提供五百個以上職缺,讓畢業就業無縫接軌。 十八日嘉藥的就業實習媒合會,吸引跨海企業到場徵才,參與的廠家涵蓋醫美藥粧、化粧品原料製造、芳療 SPA、美容美髮、專櫃門市及婚紗等相關企業,包括有維格醫美集團、星醫美學、雅詩蘭黛、希思黎、南六企業、台鉅生技、克麗緹娜集團及佐登妮絲等。 嘉南藥理大學化粧品應用與管理系,為準畢業生及在校生提供實習及就業的機會,國內外廠商踴躍設攤徵才。(記者張淑娟攝) 其中,克麗緹娜集團更遠從上海來到嘉藥徵才,這更是該集團首次海外徵才,讓嘉藥畢業生有機會至上海工作,更提供大四生住宿的有薪制實習機會。 現場除了就業媒合大會外,粧品系也與化粧品產業、化粧品原料、化粧品製造及醫美藥粧品牌等三十九家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提供未來粧品系學生在實習、就業與產學合作上有更多選擇及資源。這是繼之前與國內外廿六家企業簽署聯盟後,再次擴大締結聯盟合作,更為嘉藥粧品系在產業界合作豎立新的里程碑。 嘉藥粧品系主任梁家華表示,粧品系為了讓學生擁有畢業即就業的能力,就學期間安排多項就業輔導措施,並致力推動校外實習,為學生的未來就業鋪路。

Read More

夏目漱石我是貓移展南市圖新總館

在《我是貓》主題概念書展中,重重現夏目漱石筆下主人公的生活場景。(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去年於成大圖書館展出獲得廣大迴響的日本近代文豪夏目漱石「一冊一世界VIII─夏目漱石《我是貓》主題概念書展」,十七日移展至南市圖新總館三樓,不僅重現夏目漱石筆下主人公的生活場景,並陳列夏目漱石多本經典作品及以貓為主題的相關書籍,歡迎所有人前來品味貓與日本文化的不解之緣。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筆名源於西晉孫楚「漱石枕流」頑強精神,被認為是日本現代文學中最偉大作家之一。執筆十餘年,留下許多膾炙人口作品,其中代表作《我是貓》,以貓的角度看世界,全書寫實幽默,成為日本文學史上經典名著。 主題書展藉由夏目漱石著作脈絡,而在走動瀏覽展品過程中,你我也化作貓眼下的群角,產生「觀亦被觀」雙向交會的弔詭與趣味,也反映日本文化與貓的不解之緣,甚或從貓的視角來看社會寫實脈動。 書展展區也打造《我是貓》中,主角笑看人性虛實的「基地」,夏目漱石的作品及後世對他的評論與研究,陳設在擺了暖桌的和室中,讀者似乎不經意地來到夏目漱石筆下主人公的生活場景。 展區內也處處具象呈現《我是貓》文本內的意與巧思,透過懸掛不同掛軸,以正反兩面文字講述日本社會細膩、厭惡爭執的溫柔表現,帶領每位讀者讀出日本另類的真心話大冒險與弦外之音。 館長楊馥菱表示,透過館際合作、資源共享,讓讀者一窺日本寫實主義文豪及風靡社會的獨特魅力,歡迎所有人共同探索東洋文學與貓交集的樂趣,現場設有「繪馬殿」互動區,可寫下願望與想說的話後吊掛,歡迎大家前來一覽貓的真心話大冒險吧!展期至七月七日。

Read More

南應大USR社造串連地方創生

應大USR HUB-戲水鯤鯓計畫積極與地方產業串連,展現跨社區、產業、領域及跨校的整合成果,入圍《遠見雜誌》USR傑出方案-在地共融組肯定。(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USR HUB戲水鯤鯓計畫,承襲老師郭藤安領導的青銀共藝─樂齡藝術關懷計畫,場域除跨進許多社區,也讓在地服務由社區營造跨越到地方創生,亦結合多方資源進行跨校、跨國的交流合作。 此計畫將台南沿海地區諸多鄉鎮進行鏈結,以環境永續議題作為地方發展基石,透過在地景點的盤點、食育樂的遊程規劃,期望未來能在環境永續前提下,讓地方能有多元的遊程活動,同時透過課程與教育、學術與產業的串聯,達到產學共榮的願景。 因此,該計畫也入圍《遠見雜誌》二0二四USR傑出方案─在地共融組的肯定,展現團隊積極與地方產業串連,展現跨社區、跨產業、跨領域、跨校的整合成果。 為強化課程與教學的深廣度,讓更多教師一同參與台南濱海議題,積極經營教師成長社群,二0二三年起分別設立各階段學習目標,包含沿海資源循環再利用、低碳生活、漂流木創作、海廢再利用等,從而融入課程設計,達到教學應用,每年開設至少十二門相關課程,分別來自生服、餐飲、養生、運休管理、商設系、通識等師資與課程,除強化內容,更展現教學與實務應用成果。

Read More

啦啦隊競賽 南台科大奪4獎

南台競技啦啦隊在海洋盃啦啦隊錦標賽中表現優異,榮獲混合三級、全女二級兩個第一名、雙人二級第三名、混合二級第四名。(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中華民國啦啦隊總會舉辦「二0二四第七屆海洋盃啦啦隊錦標賽暨城市啦啦隊邀請賽」,南台科大競技啦啦隊表現優異,榮獲混合小組三級第一名、全女小組二級第一名、雙人二級第三名、混合小組二級第四名。另畢業校友亦獲得不同組共五個獎項。 主辦單位表示,今年是第二年開放國際隊伍參賽,此次競賽共七個國家、卅八個單位、九十九支隊伍、五百一十三人參賽。 此次競賽南台共計五組報名參賽,獲得四項亮眼成績。而畢業校友亦有五組報名,獲得啦啦隊混合小組三級第二、四名、雙人三級第一、二名、雙人二級第四名,每個組別均榮獲優秀佳績。 海洋盃賽事為孕育新生備賽及舊生精進技術之搖籃,亦是大專盃賽事前的重要暖身賽。南台競技啦啦隊代表學校參加一一三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榮獲全國前十名的「年度最佳社團特色活動獎」實屬不易。

Read More

教育局長謝文斌訪視雄工「高雄市自動化技術訓練中心」

教育局長謝文斌訪視雄工「高雄市自動化技術訓練中心」,並與學生們體驗智慧生產、自動化技術等相關課程。(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高工與德國西門子公司成立「高雄市自動化技術訓練中心」,成立三年培育優秀智慧製造產業人才;高雄市教育局長謝文斌十八日到校訪視,並與學生們體驗智慧生產、自動化技術等相關課程,鼓勵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表示高雄為學子提供更多學習機會,除了提升競爭力,也留住優秀人才在地發展。 謝文斌局長昨到高雄高工訪視並親自參與自動化技術訓練中心相關人才培訓課程,包括「智慧生產概念說明」、「工業型機械手臂專案載入及演示」等,透過相關課程,體驗智慧生產與自動化技術課程高中課程延伸與自學,以及智慧生產與自動化技術基本概念與應用,並與學生進行實際互動,深入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 謝文斌局長說,高雄高工與德國西門子公司成立「高雄市自動化技術訓練中心」,其中「數位職人培育計畫」採用德國西門子自動化教育合作方案SCE,導入德國西門子機電一體化國際認證教學模式SMSCP,打破過去以設備為主的概念,改由未來產業所需人才的職能來規劃,透過德國西門子培育實習生的教學模式,全市學校、師生共享課程、設備與師資的方式執行,課程結束進行實作認證,並採用甄試流程安排學生至西門子合作的相關企業實習見習,將理論與產業實務結合從做中學習。 此外,因應高雄城市、產業智慧轉型升級與厚值足量產業科技人材,也為學生提供寶貴的學習機會,有助於區域產業的發展;高雄市將繼續推動產官學合作,為高雄學子提供更多競爭力的學習機會,藉此留住高雄優秀人才,共同為高雄發展貢獻力量。 高雄高工校長高瑞賢表示,雄工透過「高雄市自動化技術訓練中心」,以產官學三方合作方式,結合德國西門子教育理念與高雄在地特色、產業轉型需求,提供全市學校、師生以共享課程、設備與師資的方式推動西門子公司數位職人培育計畫;去年起並與高屏區二所大學、四所伙伴學校共同成立高屏區機器人聯盟提升區域專業技能發展,為高雄智慧都市厚值產業科技人材。

Read More

崑大綠色研習推動永續發展 AI環境教育繪本深耕幼教業

崑大AI幼兒環境教育繪本增能研習,透過資管系老師以AI工具傳授幼保人員與教保語文閱讀加以結合,讓人人皆是AI幼兒繪本專家。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民生應用學院推動永續發展,由幼兒環境教育出發,以節能減碳、綠色環保為主題,辦理AI幼兒環境教育繪本增能研習,邀請資管系老師黃佩甄暢談以AI工具傳授現場幼保人員與教保語文閱讀加以結合,讓人人皆是AI幼兒繪本專家。 崑大民生學院在去年HUB綠色生活研習計畫中辦理「幼師綠色生活在地培力研習」、「幼師綠色環境教育繪本培力研習」等活動,並與台南市廿餘所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簽訂「綠色生活協定共議書」,除幼兒園環境教育知能資源交流研究與師資培力事項,亦共同推動幼兒園綠色環境教育,落實低碳、減碳教育及環境保育議題,善盡永續發展之責。 崑大民生學院長馮啟宏指出,綠色環境的重要性應從幼兒時期建立,畢竟在幼兒園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環境素養,不單有助孩子從小養成對環境的認識,且更能潛移默化地養成保護環境的生活習慣,故特別強調幼兒階段環境教育的師資培力是努力的方向。 AI環境教育繪本研習深受學員肯定,副教務長吳國龍表示,若能懂得工具,日後在閱讀繪本領域有更多的想像與理解,不僅限於現成的繪本。參與人員紛紛提到,原來AI工具如此方便,更可依自身想法創作出更精采的環保繪本議題,未來可以好好運用在教學上。

Read More

甲工舉行包粽包高中祈福活動 352位考生祈求文昌帝君加持

三百五十二位大甲高工今年畢業生,由大甲區長顏金源、校長簡慶郎陪同向文昌帝君祭拜,祈求為學生加持,個個都能考進最理想第一志願。(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市立大甲高工校長簡慶郎昨日親率今年畢業班高三百五十二位考生至市定古蹟─大甲文昌祠,向文昌帝君祈願,大甲區長顏金源及人文課長馬維章陪同考生,一起向帝君祭拜,期望每位同學考上榜理想第一志願。簡校長表示,甲工透過每年四月為高三考生舉行優良傳統「至文昌祠舉行高三包粽包高中祈福活動」的加持儀式感,讓學生們保持學業信心上進努力、智慧宏開考運亨通,更順利金榜題名。 區長顏金源表示,身為大甲高工校友,勉勵甲工高三學弟妹保持學習熱忱持續精進,預祝所有考生們穩定心神、智慧宏開、考運亨通「金榜題名」,並感謝大甲高工校長及師生團隊對教育的用心,能結合大甲在地文化傳承祈福。區公所更貼心提供現場與會每位考生文昌祈福禮品乙份,表達無限祝福。 簡校長表示,甲工每年四月會為高三畢業考生舉行優良傳統「至文昌祠舉行高三包粽包高中祈福活動」的加持儀式,「包粽包高中祈福活動」首先,先在本校活動中心舉行師長們「敲響金榜之鑼」,高三考生一一通過「包粽包高中金榜之門」,然後由各班高三考生們依序高喊「超級包中班級隊呼」激勵士氣,考生說出理想第一志願,精神鼓舞士氣大振,現場許多師長家長學弟妹觀禮,氣氛非常感動。 顏區長表示,大甲文昌祠即將於四月二十日上午九時舉行大甲文昌祠考生祈福活動,帶領眾考生向文昌帝君祈願,讓更多考生可以接受文昌帝君的祝福,預祝考生們考運亨通,祝福每位考生金榜題名,歡迎所有考生踴躍報名參加。

Read More

花蓮高工技能競賽屢創佳績 12人晉級全國樹立花蓮新標竿

花蓮高工校長黃鴻穎、實習主任陳文帆與北區技能競賽得獎同學合影。(花蓮高工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國立花蓮高工學子在第五十四屆技能競賽北區分區賽中大放異彩,共計二十二人獲獎,其中一人摘金,四人奪銀,三人獲得銅牌,四人優勝,九人佳作,更令人振奮的是,有十二名學生成功晉級全國賽。 此外,花蓮高工也協助國中端訓練的青少年組選手,在技能競賽中同樣表現亮眼,自強國中謝司宇勇奪CAD機械設計製圖銀牌,同樣晉級青少年組全國技能競賽,技能競賽的成績可以參加四技二專技優保送,換言之,青少年組選手在國中就學期間就可以取得保送國立科大資格。 在本次技能競賽中,電氣裝配職類羅頂酉榮獲金牌,展現出紮實的專業技能。資訊網路布建職類陳彥豪、工業控制職類黃晉瀚、機器人系統整合職類陳名鋐、戴煜軒等四位同學則奪得銀牌。獲得第三名的選手分別為有機電整合職類吳冠霖、林柏宇,以及CAD機械設計製圖職類曾信叡,前三名選手在推甄升學時可加分百分之二十,並獲得獎金。 此外,機器人系統整合職類邱宇漢、黃宇佑,以及汽車噴漆職類黃允澤等三位同學獲得第四名;電氣裝配職類黃偉愷則獲得第五名。根據規定,第四至第六名的選手在甄選時可加分百分之十五。以上獲獎選手將於七月十七、十八日前往臺北南港展覽館,參加全國技能競賽,繼續為花蓮爭取榮耀。 校長黃鴻穎指出,花工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和實踐機會,在此次技能競賽中,選手們展現出紮實的專業技能和堅韌的毅力,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希望藉此機會,讓花蓮地區民眾知道花工學子的努力耕耘,也期盼晉級全國賽的同學們,全力以赴,再創佳績。

Read More

南大首次授予特聘教授 張家欽與傅耀賢獲頒聘書

南大校長陳惠萍授予特聘教授聘書給張家欽教授(中)與傅耀賢教授(右)。(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張家欽教授與傅耀賢教授,在學術研究上有傑出表現,經南大特聘教授評審委員會審查通過授予「特聘教授」榮銜,聘期三年,兩人也是南大創校以來首次授予特聘教授的教師。校長陳惠萍在學校行政會議上,親自頒贈聘書給二人,也希望兩位教授帶領南大在學術研究、產學合作與技術創新有卓越發展。 南大表示,張家欽特聘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高等環境科學、能源與環境、儲能材料開發、燃料電池材料開發,他同時也是南大鋰離子電池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自二0一六年起擔任鋰離子電池產學聯盟召集人,每年舉辦鋰離子電池與電化學儲能技術研討會,整合產業界與學術界的力量,促進台灣鋰電池儲能產業發展與經濟利基。 張家欽教授豐碩的研發成果,獲得國科會萌芽計畫,成立新創公司—競零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通過一一二年度經濟部科研成果價值創造計畫,促進學術研究與產業界的緊密合作,推動綠色能源技術研究與應用具重要影響力。 傅耀賢特聘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奈米材料合成、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太陽能電池材料。他長期專注於研發太陽能板回收技術,並成立南大第一家衍生事業-鴻躉股份有限公司,以生產太陽能板回收拆解設備為主,不僅解決廢舊太陽能板的回收再處理問題,更讓碳排放減量可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並可百分百回收再製。 傅耀賢的太陽能板回收技術已榮獲亞洲指標新創展會InnoVEX 2023 ESG綠色科技特別獎、國際指標大獎CES Innovation Award Honoree、台灣創新科技博覽會未來科技獎、國家新創獎-初創企業獎、2024法國POwR Earth Summit再生能源回收獎等,充分展現其在綠色科技領域的研發力與創新力。

Read More

崑大生DIY棉被 暖心贈家扶

崑大特教組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體驗將軍棉被DIY活動,並將縫製之棉被捐贈予北台南家扶中心。(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特殊教育組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前往台南市將軍區的「冠和棉被行」與「地利小食」,透過實地走訪參與蘆筍採摘、製作蘆筍汁等體驗,結合棉被DIY職人活動,感受傳統手工藝的技術與溫度,並暖心獻愛將DIY棉被捐贈北台南家扶中心。 崑大特教組走訪將軍區之苓仔寮盛產棉花,手工製被產業遠近馳名,至今已傳承逾百年,因此苓仔寮又有「棉被窟」之美稱。冠和棉被老闆蔡順龍(阿龍師)投入傳統手工棉被製作產業已五十多年,親自介紹並讓師生實際觸摸材料,了解到棉花種類與觸感的不同,其製被方式除開棉部分由機器代工,其餘步驟仍維持手工完成。 配合政府傳統產業輔導計畫,手工棉被廠也轉型成為能讓親子家庭輕鬆參與體驗的活動場域。因此師生也進行「手作小寶被」DIY體驗,在師傅示範與指導下,大家一針一線縫出充滿溫度的棉被。 特教組師生們體驗食農教育與蘆筍採摘遊程,透過影片與解說認識將軍區的歷史與蘆筍的基本生態,並安排盲測蘆筍汁及DIY製作蘆筍漸層調飲。 為讓同學們也能發揮行動力傳遞關懷與溫暖,特教組也將親手製作的手工棉被捐贈給與校內服務學習與公民教育課程合作之協力單位北台南家扶中心有需要的孩子,由永康服務處社工督導陳正梅代表接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