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首推 領導能力資優教育方案

崇明國小創造力資優方案實作。(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教育局除於歸仁區紅瓦厝國小及善化區大成國小開辦創造能力資優教育方案外,一一三學年度也將首度於崇明國小開辦領導能力方案。教育局表示,呼籲各校踴躍發掘具有潛力的國小三至五年級學生,並於十八日下午四時完成報名,一起為孩子開啟創意,創造人生領導力。 教育局表示,南市資優教育蓬勃發展深獲各界肯定,除「一般智能」、「數理學術性向」及「音樂藝術才能」等三種類型深耕多年外,自一0四學年度推出「創造能力」資優教育方案迄今,已吸引千名學生報名,鑑定通過人數達兩百二十一名;一一三學年度更首度於崇明國小推出「領導能力」資優教育方案,歡迎老師及家長鼓勵具有領導潛質的孩子踴躍報名參加鑑定。 有開辦創造能力資優教育方案九年經驗的紅瓦厝國小校長陳沅表示,該校以「未來智慧創意maker家」為主題,將創造力思考融入兩年一期的主題課程。一一三學年度首度開辦的大成國小王誌鴻則表示,未來將以「智慧麵包廠」為主題,培養學生做中學、覺察思考創造、解決問題能力。 教育局今年首推的領導才能方案將由崇明國小接下重任,該校表示,學校將領導才能與國際教育整合,推動「世界任我行─領導才能培力營」活動,藉由接待國際旅人,淬鍊學生在人際、團隊合作、邏輯管理等素養,培養前瞻創意及享受挑戰的領導人。

Read More

南台生設計再製 二手衣回春

南台視傳系畢製小組針對衣物垃圾,經由重新設計和再製變得新穎而有價值,在畢業展中以「二手回收衣物再製」主題展出,十分引人注目。(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陳敬捷、鄧郁蓁、林佑貞、鄭靖姿,在老師林佳駿指導下,針對快時尚所造成的衣物垃圾,經由重新設計和再製變得新穎而有價值,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在數位設計學院畢業展中以「二手回收衣物再製」主題展出,十分引人注目。 快時尚品牌近年來已成為許多人購物的首選,但它所帶來的環境問題也逐漸備受關注。快時尚的商業模式以「快速生產」、「更新迅速」並推出相應的產品,同時提供相對較低的價格,以吸引年輕且注重時尚的消費者。 由於快時尚衣物更新速度快,許多消費者傾向於直接丟棄而不是尋找方法進行回收。這使得回收和再利用變得更加困難,並增加了衣物垃圾的堆積,這對環境造成了重大影響。 另外在選舉期間,許多候選人製造了許多的選舉宣傳品和旗幟、海報,而在短暫的選舉結束後,這些宣傳品卻形成了不可回收垃圾,而這些宣傳品有些是以強韌的布料製作的。 為提升舊衣使用效益,透過重新設計和再製,讓這些衣物可以變得新穎而有價值,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因此視傳系團隊以「二手回收衣物再製」為主題,在數位設計學院畢業展中,展出回收再製之手提袋、衣褲等成果作品。 南台視傳系二手回收衣物再製團隊之實務專題製作研究成果,也將於五月與數位學院各系參與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青春設計節」、高雄展覽館「放視大賞」、台北南港展覽館「新一代設計展」展出。

Read More

新營美術班 毛線拼貼裝置藝術

新營文化中心一樓大廳的裝置藝術,由藝術家沈士展帶領新營高中美術班學生,利用毛線的剩材及布料做創作發揮,色彩繽紛。(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新營藝術家沈士展,帶領新營高中美術班學生以「身織時光:生活的輕詮」為主題,利用毛線的剩材及布料做創作發揮,色彩繽紛的作品,讓人眼睛一亮,即日起至五月十二日在新營文化中心一樓大廳展出。 文化局指出,新營文化中心推出的「瀛風飄藝美展」自二0一八年開辦以來,獲藝術界好評,成為溪北獨特美學品牌,配合「瀛風飄藝美展」登場展出,在新營文化中心大廳設置裝置藝術吸引參觀民眾目光,今年安排沈士展帶領美術班學生一起進行裝置藝術創作。 沈士展是新營在地藝術家,畢業於美國Fontbonne University藝術與設計碩士,專長色彩學、設計素描、藝術創作;他回國後曾經在多所大專院校任教,主要教授關於美術藝術、數位行銷與廣告及造型設計等課程,目前任教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常發揮藝術專長在公益活動上。 今年沈士展受邀於「瀛風飄藝美展」設計「身織時光:生活的輕詮」裝置藝術,結合新營高中卅位美術班學生,一起用毛線的剩材及布料為主軸,針對材質改造與結構重組,透過學生想像力架構出新物件,將元素拼貼在不規則物件上,沈士展再由學生未完成的作品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裝置藝術,呈現全新視覺感受。 文化局表示,首次邀請新營高中美術班學生參與共創體驗,學生發揮美術創意,用毛線的編織與布料的拼接,交織成一幅獨特畫面,每一條毛線、每一塊布料都發揮張力,讓這群富有藝術氣息的大孩子相當雀躍,共創體驗的創作方式,作品呈現共創情感。

Read More

《藝想天開》感受熱情創造力 竹縣3校藝才美術班作品聯展

《藝想天開》感受熱情創造力, 竹縣3校藝才美術班作品聯展,展期至5月5日止。(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新社國小、竹北國中、竹東國中一一二學年度藝術才能美術班作品聯展《藝想天開》十七日在文化局美術館揭幕,展出包含素描、水彩、水墨、版畫、設計、數位藝術、複合媒材、立體創作、集體創作等二百五十四件作品,豐富多樣、充滿色彩的作品,展期到五月五日。 縣府秘書長李安妤邀請大家前往欣賞,感受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美的感知、覺察、成長與感動,以及學生對創作的熱情與創造力。她說,這場聯展是同學們平常在學校學有所成,精粹出來的學習結果,作品令人驚豔。藝術是能讓一個城市與人有靈魂重要的來源,明年新竹縣立總圖書館啟用之後,將接續興建美術館,期勉同學不斷精進,未來都是能成為進入美術館展覽的藝術家。 縣長楊文科肯定三校美術班用心教學,啟迪學生藝術才能,培育擁有觀察、思考、應用、創作、欣賞等能力的美術專業人才。培育藝術教育專業人才是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同學在文化底蘊的環境中激發創意,以美感經驗作為載體,提升人文涵養與美學素養。 教育局表示,新社國小、竹東國中與竹北國中美術班,藉由創新多元的藝術專門課程,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創作多樣化的藝術型態,培養對生活的觀察以及對事物敏銳的感受力與鑑賞力。每年的三校聯展分享美術班學生創作成果,不僅記錄著孩子學習藝術的成長歷程,也在展中彼此觀摩、相互激勵,歡迎各界觀賞,感受每位孩子充滿繽紛與無限可能的「藝」想世界。 教育局長楊郡慈表示,栽培有美術潛力的幼苗是三十幾年來新竹縣美術班努力不懈的任務。美術班培育不少優秀人才,除了繼續於大學美術系深造外,在各行各業中也展現豐富的創造力,不少校友也願意回新竹,對地方人文素養的培育發揮極大的功能。  

Read More

光華高中與韓國鮮文大學締盟

光華高中校長張敬川(左)與鮮文大學國際交流處處長孫鎮熙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意向書。(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了拓展學生多元國際視野,光華高中繼與日本高校交流互動之後,十七日再與韓國鮮文大學簽訂合作意向書,雙方同意在學術研究、教學資源與課程發展等面向進行合作,同時規劃雙方的學生利用網路與實體平台進行交流。 韓國鮮文大學由國際交流處處長孫鎮熙,率領同仁偕同該校台灣辦事處院長閔代璽一行六人,十七日上午專程到光華高中,並由光華校長張敬川與鮮文大學處長孫鎮熙代表簽署合作意向書。 孫鎮熙表示,鮮文大學是韓國頗具知名度的大專院校,近年來與台灣許多大學都簽有合作協定,同時擁有來自六十二國兩千四百多名國際學生。此次選定與台南市光華高中合作,一方面是希望能將韓國的文化介紹給更多台灣的年輕人,二方面也提供青年學子赴海外升學的新選擇。 光華高中國際中心主任陳綺雯表示,校內很多學生對韓國文化有興趣,第二外語課程中選修韓文的學生也不少,餐飲管理科更在專題製作課程中辦理過「韓國文化週」,當時鮮文大學就曾提供二套韓國的傳統服飾,讓活動增色不少。此次與鮮文大學簽訂合作意向書,除了深化、拓廣彼此的合作面向外,更希望未來能辦理赴韓國的文化踏查與課程學習活動。

Read More

朝陽建築系SDGs竹構築國際工作營 與維也納工業大學師生交流

維也納工業大學師生至朝陽科大參加SDGs竹構築國際工作營。(朝陽科大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舉辦「2024 SDGs竹構築國際工作營」(SDGs Taiwan Bamboo Workshop),吸引維也納工業大學建築系30位師生前來交流。朝陽科大副校長徐松圻歡迎歐洲師生,邀請花博竹跡館的設計團隊竹賴文創執行長賴彥池,以「竹—地方創生‧淨零碳排‧翻轉世界」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分享竹產業對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大學社會責任之貢獻;工藝長陳慶來指導學生編織「四海波竹籃」,示範竹構之間的榫接、包覆與火烤取直等難得一見的竹工藝技術。 朝陽科大建築系主任郭其綱表示,竹構築碳排量只有鋼構造的2%,具備優於木材6倍的固碳力,兼具生態環保並保有地域文化美學的綠材,契合世界追求環境永續與推動淨零減碳目標。台灣竹構築創新設計,帶動產業革變,重塑永續綠材運用的可能性,透過SDGs竹構築國際工作營的交流,啓發世界對竹工藝設計之關注與投入。 建構永續學習場域,朝陽科大建築系透過竹構築設計拓展國際交流。(朝陽科大提供) 維也納工業大學建築系教授呂尚寰說,帶領學生到朝陽科大建築系參加工作營,過程中師生們深入了解以台灣竹工藝為核心的竹構築設計,發展竹材運用的多樣性,從建築結構、科技應用到生質能源,結合SDGs創造竹業軟實力與學術、產業接軌,培育竹構築新世代。

Read More

柳營奇美醫院和嘉義崇仁醫專簽產學合作備忘錄 攜手共育人才

柳營奇美醫院長黃順賢(右)、崇仁醫專校長黃財尉代表簽署產學口作備忘錄,將攜手人才共育。(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柳營奇美醫院與嘉義崇仁醫專十七日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將共同建立優質照護產業人才培育方案,並從「人才共育、人才交流、就業輔導、產學合作及資源共享」等五大合作方向,由醫院提供學生實習及就業場域,讓學生發揮所學貢獻護理專業。 這項產學合作備忘錄簽訂在柳營奇美醫院舉行,由柳營奇美醫院長黃順賢、崇仁醫專校長黃財尉代表簽署,雙方團隊見證。 黃順賢表示,少子化以及人口老化,護理和長照人力缺乏,對此情況院方必須尋求「自救」,該院與各產業、學校合作,吸引更多優秀學生來醫院實習、工讀,畢業後保障工作機會,解決護理與長照人力短缺問題;該院也與多所醫事相關大學合作,建立就學兼就業學程,讓專科畢業學生投入職場後,工作之餘能完成大學或研究所學歷。 黃財尉指出,崇仁醫專設有護理、老人服務事業管理、應用外語、餐飲管理及美容保健等科,以護理科學生最多;這次和柳營奇美醫院合作,院方提供學生工讀、實習機會,讓學生學習照護病人技能,畢業後直接進入醫院就業,減輕學生適應壓力,並可前往醫事大學進修,取得大學等學歷。 柳奇護理部長蕭素秋表示,柳奇和崇仁將啟動多元產學合作,與護理科及老人服務事業科合作,提供工讀、臨床實習、提升畢業生進入職場的適應力;應用外語科學生可協助醫院外籍看護語言溝通問題,並協助翻譯衛教譯本;期盼產學合作效能最大化,共同培育更多人才,為照護產業投入心力。

Read More

趴下、掩護、穩住!新北校園防震宣導 巧遇7.2強震

消防員講解地震來襲時如何保護頭部。(新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震撼教育!四月三日花蓮發生7.2強震,當天恰好新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板橋分隊安排至板橋區後埔國小進行防震宣導,希望透過地震車上的模擬地震,讓國小學童了解地震的可怕,以及該如何在強震發生時保護自己。想不到才正準備宣導,恰巧發生規模7.2的淺層大地震,讓不少學童嚇得驚慌失措,而消防員則趕快把握機會宣導「趴下、掩護、穩住」的地震保命要訣,希望透過難得的機會教育,將防災觀念深植小朋友心中。 板橋分隊同仁3日時借來宣導車,準備讓學童體驗地震時該如何保護自己,卻恰巧遇上強震。(新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提供) 板橋分隊宣導同仁林煒傑表示,當日早上7時許剛至校園設定好地震體驗車,準備讓校內二年級共432名學童輪流體驗地震發生時的搖晃狀況,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要領,想不到在宣導開始前不久,花蓮近海就發生了規模7.2的極淺層大地震,全台灣都感受到將近1分鐘的明顯搖晃,有老師還以為地震效果是宣導車造成的,驚呼「這台車太厲害了吧!」 國小學童們遇到餘震,馬上躲進桌子底下進行「「趴、掩、穩」的保命要領。(新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提供) 新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指出,突遇強震,導致校方有意取消地震宣導活動,但分隊出勤同仁與婦宣隊見機不可失,積極與校方溝通後,決定不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教育,到每一班進行巡迴宣導,讓學童們可以在強震後,好好吸收到「趴下、掩護、穩住」防災要訣的重要性,保護自己別在強震中受傷。 新北市消防局第一救災救護大隊大隊長羅凱文表示,強震來襲時,可能只有幾秒的時間來保護自己,這時候若選擇驚慌逃跑,就非常可能跌倒或遭掉落的異物砸傷,這也是經統計地震來襲時最多人受傷的原因。地震發生時,民眾應做的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躲在桌子下或牆角並保護頭頸部,養成危機反應能力。另外,平時也應做好家具的固定,替地震做好防災準備,以期將災害降到最低。

Read More

大橋國中2生獲選啦啦隊彩球國手

大橋國中啦啦舞蹈隊學生許宛淳(左中)、謝昀潔(右中)、獲選彩球團體青少年組國手,代表國家參加二0二四世界啦啦隊錦標賽。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啦啦舞蹈隊在老師朱自謙指導下,融合舞蹈元素,參加各項比賽屢獲獎項,其中三年級學生許宛淳、謝昀潔兩人獲選為彩球團體青少年組國手,將於廿一日與台中光明國中共同組隊,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參加二0二四世界啦啦隊錦標賽。 舞蹈啦啦隊目前已是奧會候選比賽項目。國際啦啦隊總會所舉辦的世界啦啦隊錦標賽為我國教育部體育署認可的正式競賽項目。自二00九年舉辦迄今,台灣幾乎每年均有派出代表隊參加,成果豐碩。 比賽項目包含競技啦啦隊(男女混合組、女子組)及舞蹈啦啦隊(彩球雙人、嘻哈雙人、彩球團體、嘻哈團體、爵士團體組),還有特殊奧林匹克組(競啦團體與彩球團體)。而競賽年齡分為青少年組、青年組及成年組。 啦啦舞蹈隊長許宛淳從三歲開始學舞,接觸的都是芭蕾民族現代舞蹈類型,在家長支持下,越區就讀橋中並加入舞蹈啦啦隊行列,國二時甚至還去日本參加公開賽,而對啦啦舞蹈更加熱愛。 謝昀潔在入隊前是舞蹈素人,小學是田徑隊的她,國中想要換個項目試試看,於是加入啦啦舞蹈隊,在沒有舞蹈基礎下努力學習,不但在家自主練習還會尋找各種比賽影片觀摩,自律性強的她也不輕放課業,學業成績也十分優秀,也同樣在前往日本比賽時,深深愛上了啦啦舞蹈。

Read More

南應大幼保系勒芬用歌聲傳遞希望

南應大幼保系大一排灣族學生勒芬,擁有天使的笑容,希望能用天籟般的歌聲將祝福快樂帶給大家。 (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來自屏東三地門鄉的南應大幼保系大一學生勒芬,是屏東希望兒童合唱團成員,擁有天使的笑容與聲音,雖然每個週末都要回屏東練唱,她還是會把每科的作業做到最好,對自己要求極高,她說這樣才不會讓自己失望,就好比她要用聲音傳遞希望一樣。 成立十餘年的屏東希望兒童合唱團,由一群愛唱歌,想要有不一樣未來的排灣族兒童組成,在排灣族語裡,PUZANGALAN就是希望,合唱團用現代合唱方式來呈現原住民傳統古調,希望能用天籟般的歌聲將祝福快樂帶給大家,並為自己的未來帶來希望。 小學四年級時,因為喜歡唱歌而加入希望兒童合唱團的勒芬,在南應大幼保系上不僅人緣極佳,且上課非常認真聽講,勤作筆記,即便是每週末均要回屏東練唱,還是會盡力把各科科作業做到最好,唱歌兼顧課業。 勒芬曾前往許多國家表演與比賽,例如日本、義大利、德國、韓國、匈牙利等。勒芬說,就如同團名,她要用歌聲傳遞希望、快樂與祝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聽過歌聲的人都能充滿希望、獲得祝福,這是一個神聖的使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