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即就業!中金院畢業生就業媒合率 最高可達98%

中信金控釋出超過兩百個職缺給中金院畢業生,就業媒合率最高可達98%。(中金院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一日舉辦第六屆大學部暨第七屆研究所畢業典禮,今年學士班畢業生一百七十七人、碩士班四十一人,中金院董事長馮寄台與中信金控獨立董事楊聲勇親自出席為畢業生送上祝福。從一開辦就打著「畢業即就業」的中金院,今年持續與中信金控攜手推動就業媒合專案,提供超過兩百個職缺,就業媒合率最高可達百分之九十八。 中金院表示,今年中信金控總計提供超過兩百個職缺給中金院畢業生,除在銀行方面,提供法人金融儲備RM計畫相關職缺,中信金控各子公司包含人壽、證券及產險今年也釋出職缺。今年就業媒合專案預計於六月上旬可完成,媒合率最高可達九成八,加計歷屆大學及碩士生約八十人錄取相關職缺,其中更有三位實習表現優良,直接錄取法人金融儲備RM計畫。 中金院董事長馮寄台(右)頒發創辦人獎予系優秀畢業生。(中金院提供) 中金院指出,目前中信金控還與中金院合作開辦法人金融業務學程、個人金融專業學程、金融保險學程及資訊科技學程,每年修課人數近百人,其中完成課程修課及學期實習者,畢業後皆有意願至中信金控就業,顯示產學合作成效卓著。本屆法人金融業務學程更有超過二十人取得法人金融儲備RM計畫快速通關資格,未來有機會成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專業法人金融業務人才。 校長施光訓表示,中金院創立以來培育出的六屆畢業生皆非常有競爭力,更勉勵學生,要用謙卑的心奮鬥不懈,進入職場後持續精進自我、站穩腳步,盼畢業校友們共同擴大中金院在金融業的影響力,貢獻所學專業。

Read More

4廟捐成功國中30萬汰換樂器

平安宮等四廟經北區長潘寶淑媒合,捐贈成功國中三十萬元樂器汰換經費,昨由潘區長親贈大支票,由校長姜宜潔代表校方收執。(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在北區區長潘寶淑媒合下,包括平安宮、鄭子寮福安宮、開元寺及正覺寺等熱心公益四家宮廟,合力捐贈三十萬元供成功國中國樂團汰換樂器,五月卅一日特別在平安宮辦理致贈感謝狀儀式,感謝各宮廟的熱心助學。 北區成功國中是鐵道旁小校,地處邊陲,社會資源甚少降臨,從一0七年至一一二年參加台南市學生音樂比賽皆獲優等佳績的國樂團,但二十年來樂器卻沒有更換。 即將在七月退休的成功國中校長姜宜潔表示,成功國中位於和緯路一段一號,路頭一邊就是鐵道高牆,自古又是眷村小校,以前招生就很困難,在這幾年努力經營下,今年一年級新生招了三班,七十幾人,全校學生不過一百五十人。 其中,國樂社都是從入學新生中招募,有的甚至連以前樂器都沒碰過,目前全團約有二十位團員,小校要發展樂團本就有很多困境,以樂器為例,已「二十年如一日」未曾更換,再不汰舊換新可能會「斷音」,所以要感謝潘區長的牽線幫忙。 成功國中國樂團成立於民國八十二年,三十年來學校致力傳統音樂藝術的發揚,期間培育出許多傑出的演奏家。目前樂器都由學校提供學生使用,長年下來都是分批汰換增購,此次損壞的比較嚴重,汰換經費需要一百萬元,在公所的穿針引線下,由平安宮獨資十五萬元,福安宮、開元寺及正覺寺各五萬元,共三十萬元,己是大大感謝。 北區區長潘寶淑致贈感謝狀給各廟,並在致詞時表示,學童是社會未來的基石,培養一技之長或興趣是學校教育的一環;感謝各宮廟及信眾們對學童的疼惜,讓成功國中的絲竹之聲可以「成功」沿續。 本週適逢平安宮溫府千歲夫人百年聖誕,信眾感謝神明的照顧,並將小愛轉化成大愛照顧芸芸學子,宏揚主神以孝傳世的精神,更期待能帶來拋磚引玉之效,讓弱勢學校即使輸在起跑點也贏在終點。

Read More

學海飛颺獎學金補助 南應大漫畫多動6生 赴日見學

南應大校長楊正宏(左四),恭賀通過赴日大學交換學生甄選及實習面試之漫畫與多動系學生並合影。(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漫畫系二年級三位學生通過一一三學年度赴日本大阪成蹊大學漫畫系交換學生甄選。另漫畫與多動系亦共有三位學生通過面試,將前往日本實習,學生們均獲得教育部學海飛颺計畫獎學金補助。校長楊正宏恭賀同學們優異表現通過甄選、面試。 在全球交流頻繁的今日,學生時代學習外語已成基本功,若能擁有跨國工作經驗,對就業將大有助益。二0二二年,台南應大漫畫系等多系學生由師長輔導,經過校內培訓、書面及面試徵選等多重關卡,最終獲得教育部「學海築夢」海外實習獎補助、「學海飛颺」計畫海外交換生獎補助。 南應大國際化辦學成果斐然,漫畫系並積極推動海外見學、實習,此次通過一一三學年度赴日本大阪成蹊大學漫畫系交換學生甄選,包括陳星諭、黃言文、王大衛三人,連續兩年累計共有五位同學前往日本大學當交換生。 另亦有多動系二年級蔣宜珊、漫畫二年級謝昀孜、多動三年級張永旻三位同學通過面試,將前往日本愛媛縣松山市的Hautecouture公司實習。自一0九學年度以來,已有超過五十位同學通過嚴格篩選,獲得二~三個月實習機會。 校長楊正宏期許將赴日交換生與實習的同學成為國際移動力優質專業技術人才,在日本生活期間除了學得專業技能外,也要體驗當地文化,留下難忘回憶。南應大長期致力於拓展學生視野,提升不同領域的專業能力,成效豐碩。

Read More

42師資生當主考官 南大支援崑小讀經檢測

南大師資生支援崑山國小全校讀經檢測。(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與永康區崑山國小攜手合作,辦理崑山國小優良校本讀經檢測課程活動,教育學系修習教學實習課程的四十二名師資生三十一日前往崑山國小擔任主考官,藉以了解學童對語文能力及品德教育之素養,期盼提升學童的品德力與表述力,也讓師資生從中習得班級經營的實務策略。 崑山國小校長王文玲也是南大校友,她說,讀經檢測是崑小校本彈性課程,都會在每學期末進行。每學期初由老師研議討論,擬訂讀經檢測範圍,從一年級的弟子規、二年級三字經,一直到中高年級越來越精深的傳統古文詩詞,並在彈性課程與課餘時間進行教學與背誦引導,啟發學生修身養性,培養口誦朗讀與記憶能力。 南大教育學系教學實習課程陳煥文教授與康智凱老師表示,本次活動不僅協助小學推展全校讀經與深耕品德教育活動,也讓師資生能在教育現場落實師培教育的課程,親身感受學童臨場學習表現,更深刻體驗教育理論與真實教學情境上的差別。 南大校長陳惠萍表示,樂見校友王文玲校長熱心提供優質教育場域給師資生教育訓練,並提供詳細的讀經檢測之引導,展現教育薪傳之愛。教育學系主任林素微表示,實習課程讓師資生實地至學校進行學習與服務,絕對是理論結合實務的最佳實踐。

Read More

重新塑造品牌視覺 南台USR 天埔社區絲瓜玩出文創

南台USR計畫與天埔社區發展協會進行絲瓜絡全新的品牌設計簽約儀式。(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點亮左鎮相放伴─創意生活加值」USR計畫,舉辦授權簽約儀式,讓天埔社區絲瓜絡重新塑造的品牌設計正式亮相。此計畫透過學校課程與在地工作方案形式,與在地議題連結,看見在地需求,為文化、產業和品牌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南台視覺傳達設計系老師賴孟玲在去年的「文創品牌與設計實務」課程帶領同學進入台南玉井的天埔社區,為已十年的社區絲瓜絡品牌重新塑造更具氛圍的品牌視覺,在課程結束後持續與社區討論出合作的模式。 天埔社區從環保起家,帶動社區低碳環保、農村再生、食農體驗、環境教育等,協會以絲瓜為發想,將絲瓜定位為一個具有多重功能的產品,絲瓜可以是食物,可以是用品,也可以是藝術,開創絲瓜的無限可能。 學生們透過踏查及參訪,深入了解了天埔社區的發展產業和協會的理念,進而重新設計一套貼近當代消費者的識別系統,從草稿發想、溝通討論到最終設計定案,捕捉品牌的精神,為絲瓜的系列產品注入全新的設計創意。LOGO設計將絲瓜蒂頭連根到葉,與藤蔓做結合,尾部連花,手捧著絲瓜的意象象徵天埔社區的居民共同努力扶持的心。 標準字以圓潤飽滿、長長瘦瘦等絲瓜組成,表達出清新、天然、純粹的品牌形象,配色以絲瓜的綠色為主,傳達天埔社區所推廣的環保概念,再以絲瓜花的黃色作為輔助,增加整體視覺的活潑性。  

Read More

高雄大學「深耕計畫成果展暨論壇」開幕 發表四大未來力「NEXT」

高雄大學「深耕計畫成果展暨論壇」開幕,發表執行一年來為學生量身打造「多元連結」等四大未來力「NEXT」。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大學「深耕計畫成果展暨論壇」三十一日開幕,主題為「高大永續‧跨域創新」,發表執行一年來為學生量身打造「多元連結」等四大未來力「NEXT」,並透過「學習羅盤」意象,呈現校方為學生規劃高中銜接課程、畢業升學或就業的用心,展現深化永續發展、耕耘跨域創新的亮眼成績,歡迎前往參觀。 陳月端校長表示,此次成果展結合畢業典禮,向各界展現校方透過教學創新精進、產學合作連結、提升學校公共性、善盡社會責任等四大策略架構,培育學生包括「多元連結」、「自我探索」、「跨域融合」、「問題解決」四大未來力。 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出席典禮表達支持,指出高雄市致力推動「數位轉型」、「二0五0淨零排放」、「高中職半導體數位先修學程」等多項政策,而高雄大學率先響應,不僅派出優秀師長協助高中(職)端授課,也執行多項計畫培育優秀人才,共同促進國家社會進步。高雄市教育局副局長吳文靜,以及在地多位中小學校長也特別帶領師生參與活動 開幕後接著專講及論壇登場,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蘇玉龍、國立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國立中興大學教務長張玉芳、國立高雄大學學術副校長吳志宏、教務長陳一民、講座教授洪宗貝等齊聚暢談大學社會責任、永續發展、人工智慧與創新教學等議題。

Read More

崑大視訊系許韻羯為影視添聲命力

崑大視訊系許韻羯大學四年幾乎都泡在錄音室摸索聲音設計。(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視訊傳播系應屆畢業生許韻羯,大學時意外與「聲音」結下不解之緣,除在公視學生影展《最後三十天》、電影《粽邪三:鬼門開》等協助收音及擬音製作,優秀實力成為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的後期製作,未來她將成為擬音錄音師。 許韻羯從小喜愛收看電視節目,高中因對表演有興趣,就讀中華藝術學校影劇科表演藝術組,後想培養影視技能,就讀崑大視訊系,在系學會舉辦的「視訊週」活動中嘗試拍片,也是她初次接觸收音的工作,從此開啟她對採集聲音的好奇與熱誠,更陸續選擇多堂課程充實自身知識,包含視訊系老師呂頌恩的「聲音與影像」、「數位音效剪輯」,學習認識喇叭音控盤上的介面與錄音軟體ProTools的操作。 大學四年許韻羯幾乎都泡在錄音室摸索聲音設計,把握每次課堂及實習可學習機會,畢業前已參與知名作品的製作。她在畢製《消失的清明節》獨挑大梁,擔任整部片現場錄音及後期混音,更獲得第廿三屆頂級吐司影展金獎。

Read More

大葉大學舉辦「思鄉情.粽香意」端午節特色活動

大葉大學舉辦「思鄉情.粽香意」端午節特色活動,學生參加陸上行舟比賽。(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端午佳節將至,大葉大學舉辦「思鄉情.粽香意」端午節特色活動,幫助境外學生認識台灣文化,在長青大學阿嬤手把手的指導下,境外學生與台灣學生體驗包粽子,並參與「陸上行舟」趣味競賽,感受龍舟樂趣,大家提早過端午。 學務長黃娟娟表示,端午節是台灣重要的傳統節日,但不是每個國家都有類似的節慶,因此學校在端午節前夕推出「思鄉情.粽香意」活動,讓境外學生與台灣學生共同體驗端午節相關文化習俗,並邀請長青大學的阿嬤傳承包粽技巧,青銀同樂。 她說,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希望透過包粽子、陸上行舟競賽等豐富的活動,讓境外學生不只是更深入了解台灣文化,也能在台灣找到家的感覺,解思鄉之情,同時讓台灣學生學習粽子是怎麼包的,感受到端午佳節的熱鬧氛圍。 陸上行舟趣味競賽,鼓勵全校師生組隊參加,比賽以三至四人一組,一次兩組同時進行比賽,隊伍需要同心協力完成挑戰,先拿到旗子的隊伍即可晉級下一輪,考驗團隊合作默契,也充滿龍舟競賽的緊張與趣味。 學生們幾乎都是第一次嘗試包粽子,感到十分新鮮有趣,先將粽葉折成漏斗狀,再填入糯米和餡料,最後將粽葉的形狀折好,並綁線打結。法國學生蘇莉娜說,謝謝學校貼心辦理此次活動,既學會包粽子,還能參與龍舟賽,也認識台灣文化,感覺很有意義。

Read More

美國猶他州高中生華語研習團再訪明新科大 深化台美教育交流

美國猶他州高中生華語研習團在明新科大體驗蔥油餅的製作。(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在駐舊金山教育組的牽線與教育部的補助下,來自美國猶他州Skyridge、Westlake、Lehi、Lone Peak和Orem等五所高中的一百零五名高中生、老師及隨隊家長,五月廿七日至六月七日至明新科技大學展開兩週的短期華語學習。研習團的學員均已具備基礎華語溝通能力,對認識台灣文化充滿期待。 明新科大校長劉國偉歡迎研習團成員再次來訪,他說,新竹是半導體產業的故鄉,希望學員們除了學習華語,也能了解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世界級成就。 研習團代表何老師表示,台灣是他的第二故鄉,很高興能再度帶學生來到台灣,鼓勵學生把握在台灣沈浸式的環境裡,勇敢開口講華語跟台灣人交流,必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美國猶他州高中生華語研習團至新竹城隍廟,品嘗傳統小吃及欣賞廟宇之美。(記者彭新茹攝) 明新科大規劃學員參與校園活動與明新科大學生互動,提升華語對話實戰經驗。像是與原住民同學一起跳舞、參加英語歌唱比賽當表演嘉賓,還有一起上排球體育課,及跟籃球校隊友誼賽等,也安排蔥油餅、鳳梨酥,及端午節香包的製作體驗。研習團也參觀校內半導體人才培育基地,學習產業關鍵字的華語外,同時穿上無塵衣體驗晶片製作過程,並戴上混合實境頭戴裝置操作半導體廠務系統,學員們直呼大開眼界。 除課堂的學習,研習團走訪新竹城隍廟老城區,認識台灣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及新竹的歷史風貌。在城隍廟,學員們對台灣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感到好奇。在走訪過程中,學員們運用課堂上學習的華語與當地民眾交流,購物、品嚐新竹的米粉、貢丸湯、芒果冰等廟口美食。

Read More

12所大學齊聚中山醫大 探討健康產業與公共治理

全台12所大學師生齊聚中山醫大,探討永續發展與健康產業管理和公共治理議題。(中山醫大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中山醫學大學健康產業科技管理學系與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舉辦的「2024年永續趨勢下的健康產業管理與公共行政治理」研討會,31日在中山醫大舉辦,全台12所大學師生近百人齊聚,探討永續發展、健康產業管理與公共治理的創新模式。 「2024年永續趨勢下的健康產業管理與公共行政治理」研討會,延續由中山醫大、台南大學、中華大學、東海大學、中興大學、彰化師範大學、暨南國際大學、台北市立大學等8所大學每年輪流辦理的傳統。今年結合中山醫大「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透過專題演講、多元化的研究成果發表,提供學術研究和實務應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機會。聯盟學校之外,台灣大學、台北大學、長榮大學及中央警察大學等校師生參與論文發表。 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期盼將永續發展成為該校DNA。(中山醫大提供) 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表示,學校致力永續融入校務發展,期待讓永續成為學校的DNA,包含校園綠建築、淨零碳排與宿舍循環經濟等,目前正著手進行的項目。 中山醫大副校長兼永續發展推動中心主任何永全指出,執行「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配合行政院最新規劃臺灣2030全齡健康願景,精準醫學、智慧醫材、健康福祉、食品創新、精準農業與多元健康等6大領域的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為重點,為該校教學及研究的專業優勢領域。研討會邀請中興大學主任秘書暨法政學院院長李長晏以「從淨零碳排、資源鏈結與城鎮轉型談地方永續發展」為題進行主題演講,針對淨零碳排、資源鏈結與城鎮轉型等地方永續發展議題,提出富有洞見的觀點。 論文發表場次意見交流,為研究發展激發更多方向。(中山醫大提供) 上午場次的論文發表主題涵蓋社會永續與公平治理、公共治理與組織管理、科技創新與永續治理等,下午場次聚焦在綠色管理與環境正義、綠色經濟與社會責任、營養安全與健康促進等主題。總計發表26篇論文,透過與會者意見之交流,研究發展提供參考方向。 中山醫大健產系主任張曉平說,健康產業界與公務部門的結合已被視為推動地方繁榮和永續發展的關鍵,該校培育跨領域專業人才,透過適切場域進行對話與學習,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感和永續使命感。研討會中各校互惠交流與串連,強化學術合作,促進跨領域的結合,為健康產業與公共行政治理領域注入新動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