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醫校門道路標線優化 更安全

  交通局與中華醫大合作,透過設計標線人行道明確分隔人行與車行空間,保障用路人行走安全,並提醒行經學區周邊道路車輛應減速慢行。(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台南市政府為強化校園周邊通學安全,與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積極研擬精進方案,透過系統性改善與前瞻性規劃,運用標線改造非號誌化路口及周邊道路空間配置,讓師生及用路人有所依循,大幅提升友善通行環境。 市府交通局長王銘德指出,位於仁德區的中華醫事科大師生約有七千人,該校大門口為非號誌化路口,緊鄰在道路兩側寬度不一的文華一街上,學生上、下課多數選擇自行開車及騎乘機車,部分學生選擇搭乘計程車及多元計程車,少部分搭公車、步行或騎乘公共自行車,每逢上下課時段大門口交通秩序紊亂,且步行或騎乘公共自行車動線交織頻繁。 為優化校門口前道路的人行、車行動線,交通局與校方聯手擬定精進改善策略,透過造價成本低的標誌標線設計進行優化改造,設置停車彎、轉角外推、行人庇護島、自行車穿越道線、行車導引線、視覺減速標線等措施,以提升行人及車輛於校門口通行時更具安全且兼顧順暢性。

Read More

左鎮國小參訪 探索恐龍奧秘

左鎮國小的小小愛迪生探索左鎮化石園區。(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左鎮報導 為推動科學教育及文化探索,左鎮化石園區近日迎來一群特別的小客人。左鎮國小的四年級學生透過「愛迪生出發到校服務扎根共學計畫」,組成小小愛迪生團,到場訪問園區主任郭秋妙,深入了解恐龍世界、化石故事及左鎮的古生態奧秘。 郭秋妙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為學生們解說恐龍的多樣種類、生活習性及滅絕原因,並帶領他們走訪館內展區,近距離觀察左鎮地區出土的珍貴化石標本。小朋友們興奮地提出:「為什麼恐龍會滅絕?」「挖掘化石需要什麼工具?」等問題,現場氣氛熱烈。 郭秋妙還分享左鎮曾是古代河川與海洋交會的環境,讓學生們了解為何這裡擁有豐富的化石資源。學生們更在現場模擬化石挖掘,體驗考古學家的工作過程,並學習如何辨識化石,增進觀察力與科學探究精神。 左鎮國小校長楊靜芳表示,透過這次實地參訪與訪談,不僅讓孩子們學到自然科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主動提問、觀察與紀錄的過程,展現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提升了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 左鎮化石園區期盼透過這類科普與文化教育活動,讓更多年輕學子了解自然歷史與家鄉文化的寶藏,激發對科學與探索的熱情,培養未來的自然科學家與文化守護者。

Read More

宜大辦學受肯定 高教深耕計畫經費成長22%

宜蘭大學於「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期第二階段榮獲教育部核定補助七千一百三十三萬元,象徵校長陳威戎以「凝聚共識、務實革新、鏈結國際、永續共榮」的治校理念,將引領宜蘭大學穩健躍升。(宜蘭大學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教育部公布「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期第二階段一一四年補助結果,國立宜蘭大學榮獲教育部核定補助七千一百三十三萬元,涵蓋主冊、專章、附冊、附錄等各項目經費皆有顯著提升,創下單年度補助新高紀錄;自一0七年執行高教深耕計畫以來,累計獲得高達近五億元的補助。於明年即將邁入百週年之際,象徵新任校長陳威戎以「凝聚共識、務實革新、鏈結國際、永續共榮」的治校理念,將引領宜蘭大學穩健躍升。 宜大感謝教育部對學校執行計畫成果的高度肯定,以及對未來推動藍圖的支持,展望下一個百年,宜大將持續秉持「以農立校」的務實精神,結合在地資源與區域需求,致力成為區域教育創新的新典範。學校未來將深化高教深耕計畫第一階段的成果,聚焦於「永續─生生不息」、「智慧─賦能共創」與「移動─無所不在」三大核心發展主軸,以啟動全校量能,邁向智慧且具競爭力的百年大學新願景。 陳威戎校長表示,自就任以來提出九大服務面向,包括行政、師資、教研、招生、學生、國際、校區、財務與永續,全面對接國家重點產業需求,尤其聚焦於健康、人工智慧與循環永續等領域。期盼在教育部資源的有力支持下,宜大將以「高教深耕計畫」為契機,深化校務發展策略,鎔鑄下一個百年的堅實基石,接軌未來再創榮景。

Read More

長庚大學與巴西聖保羅聯邦州立大學線上締約

長庚大學湯明哲校長(圖右)、李健峰國際長(圖左)透過視訊與UNIFESP線上締約。(長庚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長庚大學六月二日晚間八時與巴西聖保羅聯邦州立大學(以下簡稱UNIFESP)簽署合作備忘錄,由湯明哲校長與Raiane Patricia Severino Assumpcao校長共同主持線上簽署儀式。在兩校師長與外交部駐聖保羅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朱怡靜處長及經濟組官員見證下,雙方遠距透過線上締約,展開研究與學生交換計畫,未來合作可期。 國際處表示,UNIFESP創立於一九三三年,原為私立聖保羅醫學院,後升格為聯邦大學並與聖保羅護理學院合併,共有七個校區,學術成就及國際醫衛合作計畫均緊扣聯合國二零三零永續發展目標,是巴西重要的教育與研究機構之一。其中傳染病學(Infectiology)領域研究表現傑出,該校權威研究員Sue Ann Costa Clemen在COVID-十九疫情期間,獲巴西衛生局指派擔任巴西地區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臨床試驗計畫主持人。此外,製藥、公共衛生方面也具有豐沛的研究能量。 UNIFESP校長(圖中)與湯明哲校長(後方圖右)透過視訊異地簽屬合約,駐聖保羅辦事處朱怡靜處長(圖左)見證觀禮。(長庚大學提供) UNIFESP還有許多亮眼醫療研發成果也輸出至國際,成功案例包括經巴西外交部推廣至新加坡的視障人士專用電子拐杖、吸引南美各國前來取經的顯微神經外科醫療手術教學設備,以及用於弱勢人道援助的同心廚房營養公衛服務等。 長庚大學與UNIFESP雙方於線上簽署儀式後合影。(長庚大學提供) 國際處指出,長庚大學與UNIFESP同樣是以醫學院創校,不僅研究上與工學院、管理學院與智慧運算學院有密切合作,優異表現有目共睹。二零二五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上,長庚大學在「生物科學」、「醫學」、「護理學」、「解剖學與生理學」展現傑出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與研究能量,國際研究網絡(IRN)指標表現更是全國第一。這次與UNIFESP締約,可預期將有多面向的合作,往後兩校的研究交流與學生交換都很讓人期待。

Read More

生命教育向下扎根!開南大學邀台日視障音樂家分享人生故事

開南大學今日於A105會議廳舉辦「台日公益藝術與生命教育活動」。(圖/開南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開南大學今(3)日於A105會議廳舉辦「台日公益藝術與生命教育活動」,邀請來自日本的視障音樂家大山桂司來台演出,與台灣視障音樂人王俊傑深度對談,現場氣氛溫馨而動人。 開南大學說明,大山桂司自幼失明,從小學習打鼓與吉他,更是柔道好手,曾榮獲美國「IBSA青年柔道世界大賽」金牌,他以音樂與運動走出人生,勇敢面對世界。王俊傑則是金曲最佳台語男歌手、編曲家,擅長詞曲創作與鋼琴演奏,有「鋼琴詩人」之稱,是台灣重要的生命教育推廣者之一。 兩人分享身障生活經驗時,異口同聲呼籲社會,「請不要讓盲人玩『猜猜我是誰』的遊戲!」。(圖/開南大學提供) 兩人分享身障生活經驗時,異口同聲呼籲社會,「請不要讓盲人玩『猜猜我是誰』的遊戲!」也提醒大眾,在幫助視障者時應先詢問需求,再說明協助方式,切勿突然牽手或移動導盲杖,避免造成危險。 開南大學董事長顏志光在致詞中表示,藝術能跨越感官進入生命深處。開南致力推動國際教育與社會責任,今天的活動是融合兩者的具體實踐。校長周守民則感性說,現場的觀念分享與音樂歌聲,令人動容,我們從他們的生命故事中學到的,不只是堅韌,更是理解與尊重的力量。 此次活動由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主任陳文甲擔任主持人,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亦出席,擔任日本歌手的翻譯,共襄盛舉。開南大學表示,透過這場跨國公益藝術及音樂交流,能增進師生的國際視野與人文關懷,鼓勵大家重新思考「看見」與「理解」的真義。

Read More

深化醫學研究與教育交流 長庚大學締約巴西聖保羅聯邦州立大學

此次與UNIFESP締約,可預期將有多面向的合作,往後兩校的研究交流與學生交換都很讓人期待。(圖/長庚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長庚大學昨(2)日晚間20時與巴西聖保羅聯邦州立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由校長湯明哲與校長Raiane Patrícia Severino Assumpção共同主持線上簽署儀式。在兩校師長與外交部駐聖保羅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長朱怡靜及經濟組官員見證下,雙方遠距透過線上締約,展開研究與學生交換計畫,未來合作可期。 國際處表示,UNIFESP創立於1933年,原為私立聖保羅醫學院,後升格為聯邦大學並與聖保羅護理學院合併,共有七個校區,學術成就及國際醫衛合作計畫均緊扣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是巴西重要的教育與研究機構之一。其中傳染病學領域研究表現傑出,該校權威研究員Sue Ann Costa Clemen在COVID-19疫情期間,獲巴西衛生局指派擔任巴西地區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臨床試驗計畫主持人。此外,製藥、公共衛生方面也具有豐沛的研究能量。 長庚大學昨日晚間20時與巴西聖保羅聯邦州立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圖/長庚大學提供) UNIFESP還有許多亮眼醫療研發成果也輸出至國際,成功案例包括經巴西外交部推廣至新加坡的視障人士專用電子拐杖、吸引南美各國前來取經的顯微神經外科醫療手術教學設備,以及用於弱勢人道援助的同心廚房營養公衛服務等。 國際處指出,長庚大學與UNIFESP同樣是以醫學院創校,不僅研究上與工學院、管理學院與智慧運算學院有密切合作,優異表現有目共睹。02025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上,長庚大學在「生物科學」、「醫學」、「護理學」、「解剖學與生理學」展現傑出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與研究能量,國際研究網絡指標表現更是全國第一。此次與UNIFESP締約,可預期將有多面向的合作,往後兩校的研究交流與學生交換都很讓人期待。

Read More

屏縣聯合助學傳佳績!全國技能南區分區賽 內埔農工潘春元汽車板金職類第1名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縣內埔農工汽車科三年級學生潘春元,在屏東縣「聯合助學脫貧自立方案」的助力下,努力自我學習,參加一一四年第五十五屆全國技能競賽南區分區賽,榮獲汽車板金職類的第一名,成為屏東囡仔的驕傲! 獲得屏東縣「聯合助學脫貧自立方案」的屏縣內埔農工汽車科三年級學生潘春元,榮獲全國技能競賽南區分區賽汽車板金職類第一名,成為屏東囡仔的驕傲!該校校長周敦懿特以紅榜致賀。(記者鄭伯勝攝) 屏東縣政府社會處表示,目前就讀內埔農工汽車科三年級的潘春元,自幼與媽媽相依為命,媽媽因病無法工作,家中經濟困頓,但潘春元並未因此自怨自艾,反而十分珍惜學習的機會、認真上進,追求自我成長,在汽車板金的專業領域中,有非常出色而精熟的技術,將於今年七月份角逐國手選拔賽,爭取未來參加國際性技能競賽,在國際的舞台上為台爭光。 潘春元非常慶幸在高二那年,接受內埔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的協助,轉介進入屏東縣「聯合助學脫貧自立方案」,獲得各項費用的補助,讓自己可以更專注於專業的精進;他期望自己可以在全國技能競賽中大放異彩,未來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也會回饋社會、讓愛延續下去。 社會處表示,「聯合助學脫貧自立方案」,以教育投資的方式提供弱勢家戶二代子女就學相關的經濟協助,增加其未來就業的競爭力、翻轉家庭的困境,達到真正的自立脫貧;而「聯合助學脫貧自立方案」開辦迄今已十四年,共扶助了三五二一位學生,提供近四二二四萬元助學金,讓經濟弱勢學子得以穩定安心地就學,順利地踏上圓夢的舞台。 而一一四學年度第一學期申請期程,將於七月一日起至九月六日止,詳細資訊請參考屏東縣政府社會處網頁。

Read More

港明高中儀隊奪冠 市長表揚

  港明高中參加第八屆全國高中儀隊競賽一舉奪冠,台南市長黃偉哲二日頒發獎狀表揚。(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盧萍珊∕台南報導 南市私立港明高中參加第八屆全國高中儀隊競賽一舉奪冠,台南市長黃偉哲二日頒發獎狀表揚,肯定團隊亮眼表現、為南市爭光。 港明高中儀隊成立邁入第十三年。訓練期間即使下雨,隊員也不鬆懈,堅持照常練習。也常利用午休時間加強排練,展現自律和毅力。此次參加國防部主辦的全國高中儀隊競賽,勇奪隊史首座全國冠軍,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表揚儀式二日下午在永華市政中心十樓東側禮堂舉行。黃偉哲表示,港明高中的傑出表現,代表南市長期推動品格培育、團隊合作、多元展能,取得實質成效,堪稱南市青年學子學習榜樣。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南市學校團隊在全國各項競賽、評比中屢獲佳績,體育、藝能、科技等多元面向表現傑出。第八屆全國高中儀隊競賽由國防部主辦,採北、中、南分區初賽制,共有來自全國四十五所高中報名。經過激烈選拔,各區優勝隊伍晉級總決賽。私立港明高中一路過關斬將、脫穎而出,充分展現自信、穩健儀態及訓練成果,值得嘉許。

Read More

A+文資創意獎 南應大最佳學校

  台南應大老師指導學生團隊創作,在二0二五A+文化資產創意獎中,拿下一銀、二銅及A+特別獎,並榮獲年度最佳學校獎。 (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室內、商品、時尚、視傳設計系老師指導學生團隊、分別將閒置糧倉轉型、廢棄稻稈加工重製板材、鹽業歷史文化延伸設計鹽產品,在二0二五A+文化資產創意獎等,拿下一銀、二銅及A+特別獎,並且榮獲年度最佳學校獎。 A+文化資產創意獎南應大共計獲得五個獎,其中由室設系主任黃教益指導學生邱柏叡及周森喆設計的作品「綠倉回聲:天際的無垠延伸」,榮獲文資空間設計類銀獎。此作品將閒置糧倉轉型為融合農業與社會互動的永續社區地標,強調循環經濟與低碳建築,是兼具歷史價值與未來發展潛力的創新設計。 商設系由學生王美蓁、屈承樺及林芳萱三,以作品「禾序」獲得文資產品設計及工藝類銅獎,指導的商設系主任陳中聖表示,此作品是與嘉義農改場合作,以廢棄稻稈加工重製板材,打造循環經濟與減碳概念之永續家具,為農業廢棄物創造全新價值。 由時尚設計系老師陳兵誠指導學生施易佑的作品「Paradise」,則榮獲文資時尚設計類銅獎。 另視傳系孫瑀、陳妍晴、曾文毅、曾采婕、黃羿軒、王廷叡同學作品「金鹽映像」榮獲A+特別獎,指導老師台灣美術院院士林宏澤老師表示,此作品以西園鹽場遺址之鹽業歷史的文化延伸設計相關鹽產品,設計融入金門本土元素,使珍貴產業歷史在當代得以再現。

Read More

新銳藝術 永華市政中心展出

  崑大攜手復興商工建構跨校平台,在台南市政府二0二五新銳藝術聯展中,引領創意潮流。(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由台南市政府主辦,崑山科大與新北復興商工協辦的「二0二五新銳藝術設計展」,二日在永華市政中心開幕,展覽匯聚設計創新與藝術能量,吸引眾多市民與設計界熱情參與,充分展現台灣青年在創意教育上的深厚底蘊與無限潛力。展期至五日止,歡迎參觀。 展覽以「設計新視勢,藝創新未來」為主題,特別展示由BITO創辦人暨創意總監、崑大講座教授劉耕名帶領創媒學院師生打造六十週年校慶主視覺「重複的力量,淬鍊無限可能」。主視覺設計以「基本功」為概念,拆解「崑山」二字為山、日、比、山,並透過重複循環形式呈現,象徵該校深厚的學術與技術底蘊。 崑大創媒學院五大系所展出應屆畢業生代表作品,其中視傳作品「罪德其樂」與「構書」除分別榮獲美國傳達藝術年度獎-字體設計年度卓越獎及二0二五A+文化資產創意獎銅獎,連同「reatroa」等三件作品更在荷蘭湛藍設計獎抱回二金、五銀、三銅。 復興商工則展出涵蓋油畫、水彩、水墨、視覺、產品與空間設計等多元藝術創作,並安排復興人像速寫隊現場以手繪技藝捕捉觀眾神韻,展現新銳藝術家的靈感與技藝風采。 市長黃偉哲表示,非常樂見市境大專校院積極投入藝術設計教育與創作實踐,透過策展平台培育青年創意思維與社會參與能力。此次展覽不僅展示設計教育的多元成果,更為城市注入嶄新的美學觀點與文化活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