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農工畢典 表揚優秀學生

國立曾文農工舉辦畢業典禮,會中頒獎表揚優秀畢業生。(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麻豆報導 國立曾文農工舉辦畢業典禮,今年共有二百八十一位畢業生,典禮中也頒發市長獎、勤學獎、體育優良獎及實習優良獎等,畢業生帶著滿滿祝福踏上人生另一階段。 校長謝旻淵指出,普通高中部在今年繁星推薦入學中表現優異,連續第三年錄取率達百分之百,展現學生堅強的學習實力。教師團隊也獲一一四年國教署績優教育人員、一一三學年度全國技藝績優教育人員、一一四年度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績效優良學校、一一四年度SUPER教師獎(高中職組首獎)及二0二四EVERC技職教案甄選佳作。 另在技職專業領域,包括汽車科榮獲第五十五屆全國技能競賽南區分賽汽車技術第一名及佳作、化工科與食品科榮獲群科專題實作與創意競賽優勝,並獲得全國決賽第三名、二0二四資訊科技創新設計暨應用競賽榮獲金獎與優勝、多位畜保科與食品科學生錄取嘉義大學與屏東科大公費生。

Read More

宜大學習規劃會談打響名聲 友校邀請分享成果

海大學與臺南大學邀請宜蘭大學教學發展中心許惠貞主任蒞校分享以學生為主體之學生學習支持系統。(宜蘭大學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國立宜蘭大學為了增進學生學習效能,提供優質學習及生活環境,營造校園成為友善、樂學之生活環境,並落實推動三師制度,一般導師、職涯導師,以及學習規劃師,以齊心協力引導學生,陪伴其走過大學時光。東海大學與國立臺南大學近日邀請國立宜蘭大學教學發展中心許惠貞主任蒞校分享以學生為主體之學生學習支持系統。 宜大的三師制度,其一為一般導師,為第一線輔導學生學業或生活所遇問題,除使學生獲得新知外,所遇問題並得以即時獲得有效處理;第二為職涯導師,係提供學生職涯規劃、就業諮詢,協助學生了解系所就業途徑和職場訊息,俾利銜接未來就業所需能力。 宜大有鑑於近兩年之學生學習經驗問卷及諮商議題統計結果,察覺學生對於學習、生涯及自我探索之需求,爰參考國際學術顧問以及國立臺灣大學學習規劃師制度,自去年起推動學習規劃會談,藉由學習規劃師與學生一對一的會談,串聯校內校外資源,協助學生探索生涯方向,陪伴學生逐步建構自己未來的故事。 宜大教學發展中心主任許惠貞獲東海大學邀請演講,以行政主管角度與該校教職員分享本校學習支持系統,特別就三師執行方式、學習規劃師推動契機、目前經驗及成果,說明其如何使學校更加精進教學成效。 此外,許惠貞亦獲國立臺南大學邀請,以教師角度與該校學生分享自主學習之重要性,如何掌握學校豐富資源、規劃大學每一階段之目標,並把握向學校表達意見之機會,學生各項寶貴意見皆會成為學校進步及改革的依據。

Read More

清大十項最新AI專家系統原型產品 轉”勞動”為”腦動”取金

  清大教授周卓煇開設的《專家系統應用簡介》課程,開發了10項含金量高的「AI-專家系統」原型產品,四日在清大台達館舉辦發表記者會。(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清大教授周卓煇開設的《專家系統應用簡介》課程,開發了10項含金量高的「AI-專家系統」原型產品,四日在清大台達館舉辦發表記者會。周卓煇表示,這些產品,由七十位,橫跨十四個系所的學生,與三位社會人士,用約僅十週的時間共同開發,有公益性、也有經濟價值高的產品。 周卓煇表示、絕大多數人,或許沒有聽過“專家系統”,或是覺得它很難,或是覺得跟自己無關;然而,早在四十年前,它已經開始幫助企業,賺進一桶又一桶的金;甚至,讓飛機能飛,讓看病更快更準,讓窮孩子也可以考高分,讓半導體的高良率不再是遙不可及。 記者會發表的十個產品,分別是:「電子支付詐騙偵測系統」、「吸金術-股市大富翁專家系統」、「財報洞察:公司財報分析系統」、「旅遊地推薦專家系統」、「綜合購屋可行性智慧系統」、「個人減肥規劃專家系統」、「失智症罹患風險評估專家系統」……等,人人都可輕鬆上手,可應用範圍極廣,跟學習、工作、生活、健康、投資、理財等,息息相關。 有感於物價飛漲,年輕人普遍面臨沉重的財務壓力與職涯迷惘;因此有了「第一桶金專家系統」,旨在協助年輕人釐清方向,賺取人生的“第一桶”金,該系統整合知識庫與簡易的問答介面,再根據年輕人自身的能力與條件,給出適合的工作項目,踏出賺取人生「第一桶金」的第一步。 火災,往往發生在平淡無奇的日常,又帶來極嚴重的傷害。為此,清大八位學生,特別設計一個【火災隱患專家系統】,希望幫助使用者,及早辨識潛在的危機,以預防災害、減少災損。該系統,以「使用者友善」為基準;使用者透過容易閱讀、操作的介面,回答四十七個有關居家環境與生活習慣之後,系統便能給出其所處環境的火災風險等級。 周卓煇指出,結合二0二五新推出的、好用的AI工具,重新出發之後,「專家系統產品」的建構,變得十分精準,又百倍快速。呼籲企業、各界學習,或建教合作;有此利器,台灣不用擔心少子化,企業就不用擔心勞工不足。尤其,可以【輕鬆駕馭AI的AI專家系統】,可以轉“勞動”為“腦動”,瞬間提增機構的專業、智慧能量。

Read More

科學大師講座在家齊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主講「未來社會」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前排中)受邀到家齊高中擔任「科學大師講座」主講人。(家齊高中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家齊高中四日下午舉辦「科學大師講座」,邀請到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到校演講,以「未來社會」為主題,深入剖析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未來時,青年應如何培養科學思維與價值判斷,師生反應熱烈。 身為台灣頂尖科學家之一,廖俊智同時擁有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發明家學院、中央研究院及世界科學院等五大院士榮銜。他以縝密的邏輯與宏觀視角,從人類社會的演進出發,探討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訊社會等不同階段如何透過「轉換」機制推動文明進展,進而延伸對未來社會的觀察與思考。 廖俊智表示,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未來社會,須秉持六項核心原則:「基於理、駕乎勢、順人性、求證據、濾雜訊、重研究」。他也特別針對當前備受關注的人工智慧發展進行分析,AI雖然具備自我優化與演化潛力,但尚未具備自我驅動與夢想能力,仍須在人的引導下發展。未來社會的設計不僅是技術競賽,更是價值選擇,唯有讓制度與人性、科技與倫理同行,才能共創持續與具意義的未來。 家齊校長陳韻如表示,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與興趣,學校積極推動科學教育,每年規劃多場講座與活動,「科學大師講座」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之一,此次邀請到廖俊智院長,不僅讓學生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國際級學術典範,也激發其對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的深度思考。

Read More

新生醫專醫保科實習宣誓授證典禮登場 學生披白袍展開夢想新篇章

實習生們精神抖擻、整齊列隊,齊聲朗誦誓詞,展現對職場責任與未來使命的堅定承諾。(圖/新生醫專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筱寧 為厚植學生專業素養、強化職場實務歷練,新生醫專醫藥保健商務科於昨(3)日隆重舉辦「實習宣誓授證典禮」,在溫馨的氛圍中,共計86位專四學生正式披上象徵責任與專業的白袍,開啟實習人生的新篇章。 此次典禮特別邀請實習暨就業輔導中心主任張之妍、美康藥局督導傅博軍、天成醫院藥劑部副主任謝亞橋等業界代表出席,現場嘉賓雲集、氣氛熱烈,展現產學攜手、共育專才的堅定信念,為即將進入職場實習的學生們加油打氣。 白袍,不僅是穿在身上的制服,更象徵著對專業的承諾與對生命的敬重。傅博軍於致詞中表示,「白袍的背後,是信任與責任的開始。期許同學們懷抱敬意與熱情,讓這場典禮成為邁向專業的關鍵轉折點。」 新生醫專醫藥保健商務科隆重舉辦「實習宣誓授證典禮」。(圖/新生醫專提供) 謝亞橋則指出,「實習是將課堂所學付諸實踐的機會,更是認識自我與確認職涯目標的關鍵階段。」 來自佑全藥局的副總經理張清為亦誠摯提醒同學,「藥局現場節奏快、狀況多,同學們只要抱持學習的心態、勇於發問,不畏犯錯,就一定能有所收穫。肯學、肯問才是真正的成長。」 典禮最令人動容的宣誓環節中,實習生們精神抖擻、整齊列隊,齊聲朗誦誓詞,展現對職場責任與未來使命的堅定承諾。四年級學生周庭妤談到,「這次暑假我將在懷恩藥局進行約兩個月的實習,期待能將課堂上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學習與客戶互動、有效表達,為未來職涯打下穩固基礎。」 張之妍亦殷切勉勵全體學生,今天不僅是授袍的儀式,更是責任與成長的起點。實習不只是在做事,更是在學做人,態度比技能更重要。勇於提問、謙遜學習,珍惜與業界前輩的每一次交流,將會是你們邁向成功的寶貴資產。 醫保科主任高駿彬則表示,科內課程不僅重視實務操作與證照考取,更與多家連鎖藥局及醫療機構建立密切合作關係。歷屆畢業生表現亮眼,不僅成功進入大樹、美康、杏一、躍獅等知名大型連鎖體系任職,亦有學子選擇升學至國北護、台中科大等知名學府,持續深耕醫療健康領域。 新生醫專強調,此次受袍典禮展現的不只是學生的專業實力與自信,更傳遞出醫藥保健商務科「畢業即就業、升學也有優勢」的辦學理念與實踐成果。五專優先免試與聯合免試甄選開跑中,歡迎國中畢業生選擇這條結合醫療專業與就業保障的黃金道路。穿上白袍,是責任的開始;邁出第一步,是夢想的起點。加入醫藥保健商務科,讓未來從專業出發,走得更遠、更穩、更精彩,想了解更多可至醫保科官網查詢。

Read More

全國技專校院專題競賽 屏科大再奪冠

屏科大師生參與「2025全國技專校院專題競賽」,共有五件作品得獎,其中的「TTuckiTuck-廢棄木質家具回收再利用」榮獲「能源與環保群」第一名,展現出該校卓越創新實力。(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國立屏科大師生團隊參加「2025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全國共有一一八一件作品參賽,經專家書面初審遴選出十六類群一四一件作品在台北世貿一館進行成果展示並進入決賽;屏科大共入圍九件作品,其中五件分別榮獲一項第一名、二項第二名、一項第三名及一項佳作的好成績,展現出師生的卓越創新實力。 屏科大校長張金龍表示,技職教育是臺灣產業及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為實踐所學並落實市場脈絡和需求驗證,屏科大持續鼓勵學生參加全國技專校院實務專題製作競賽,藉此與業界高度連動,具體實踐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的理念。 屏科大在此次競賽榮獲「能源與環保群」第一名的「TuckiTuck-廢棄木質家具回收再利用」,由木設系老師汪銘峯、龍暐共同指導,學生們利用廢棄家具中的纖維板材料,提升纖維板回收率,實現家具纖維板材料的多次循環利用,減少新材料的使用,降低資源浪費,推動可持續的循環經濟模式。 另外,在「能源與環保群」獲得第二名的是「以細菌纖維素開發生物仿皮膜之研究」,在「商業群」獲得第二名的「鳥抵家-建立生態復育與經濟互利模式」,在「商業群」獲得全國第三名是「監測蜂群生態與死亡辨識之太陽能智慧蜂箱」;另外,「基於多模態AI之病蟲害偵測及警示整合系統設計與實作-以大型夜蛾科害蟲為例」獲得「資工通訊群」佳作獎肯定。此次競賽展現出屏科大師生堅強的實踐實力與創新實作教學特色。

Read More

「鄒」遊府城!茶山國小走讀安慶國小 體驗食農魅力

茶山國小師生到安慶國小走讀交流。(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嘉義縣茶山國小辦理「鄒」遊台灣—南部文化走讀活動,師生一行二十多人四日上午走訪南市安慶國小,展開一場跨縣市、跨文化的深度交流。安慶國小也特別把團隊復育成功的油芒幼苗與穗贈送給茶山國小,希望油芒能重回原鄉部落。 此次茶山國小與安慶國小的校際交流,由穿著鄒族傳統服飾的茶山國小學童,帶來精彩的原民傳統歌謠揭開序幕,安慶三太子隊隨即加入共舞,現場熱情洋溢。接續的文化特產猜猜樂與風笛體驗,則讓兩校孩子們在趣味中感受文化張力。 茶山國小學童參觀安慶食農園區。(記者施春瑛攝) 最後安排茶山國小師生參觀安慶食農園區,讓學生實地觀察紅蔥頭與台灣特有作物「油芒」,並一同種下象徵友誼的農作。安慶校長羅智韋說,安慶科展團隊兩年前研究油芒時,在孵幼苗上一直踢鐵板,為此師生還特別前往旗山農改場請教研究員才復育成功,當時的研究員表示「期盼油芒能回到原鄉,重回部落」,所以他們也利用這次機會完成研究員交代的任務,把復育成功的油芒幼苗與穗贈予茶山國小,希望這份來自平原的種子,能在原鄉重生發芽。 安慶國小校長羅智韋(左)將油芒幼苗與穗贈送給茶山國小,由茶山國小校長黃興聖代表收下。(記者施春瑛攝) 羅智韋表示,這次的交流不僅串連了部落與城市、山地與海濱,更讓文化回到生活,讓孩子們透過彼此的故事,看見台灣的多樣,所以校方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交流機會。茶山國小校長黃興聖則表示,透過走讀,讓茶山孩子走出山林、進入城市,透過互動與體驗,豐富了學習也擴展了視野。

Read More

台史博館藏桌遊 親子同樂

台史博首度推出桌遊展,讓親子一起探索百年遊戲,共享天倫樂!(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灣歷史博物館推出「開箱吧!台史博館藏桌遊」特展,是館方首度大規模展出館藏桌遊,針對兒童與親子檔設計,展覽跳脫一般闡述模式,而是讓觀眾成為遊戲一部分,展開一場充滿驚喜與歡樂,邊玩邊探索台灣百年的桌遊歷史! 台史博表示,展覽特為兒童設計淺顯易懂內容,享受互動遊戲樂趣,並精選出類似象棋玩法,但動物形象融入其中的「燈塔牌獸棋」及日本時代對環遊世界想像的「《國王》新年大附錄世界一週競爭骰子遊戲」在現場復刻,讓你穿越時空玩桌遊。 台史博首度推出桌遊展,讓親子一起探索百年遊戲,共享天倫樂!(記者林雪娟攝) 此次也汲取台灣本土開發的經典桌遊「非洲尋寶」元素,加入當代動物保育觀念,轉化成大型互動裝置遊戲,包括拚運氣的轉盤遊戲、比觀察力的拼拼圖、互動體驗等。 展覽分五大主題,「旋轉吧!螺旋人生」走入螺旋狀的紙盤世界,展現東西方桌遊的過往;「畫上夢想,即刻啟程」,在紙上環遊世界或尋求幸福人生;「歷史考卷不會考,但是很好玩」,探索以歷史事件或人物為主題遊戲;「動物世界大冒險」以動物為主角的民俗故事;最後「噓!偷偷摸摸玩」,只能偷偷摸摸玩的「賭博」也是一種桌遊。 台史博表示,桌遊不僅是一種娛樂,更像是一部迷你時光機,隨時代流轉,帶領我們穿越過去,從遊戲圖面、規則玩法,窺見不同時代的社會樣貌與價值觀,如一九三四年「南日本新報社」發行的台北觀光桌遊,記錄日本時代台北車站前的熱鬧街景與知名商家,還特地剁照館藏老照片實景和多媒體互動;清代「升官圖」則記載清朝官職晉升制度,到戰後又出現「一府五院」體制的競賽桌遊,另有別具傳統特色的中式撲克牌,竟以「天干地支」來表現牌組,展現出有別於西式的獨特型態。歡迎至台史博,共享桌遊樂。

Read More

永仁高中生 從春捲認識越南

永仁高中推動國際教育結合國中部「哈囉南洋」特色課程,帶領學生體驗認識越南食育文化。(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永仁高中推動國際教育融入各式課程,跨域且多元,在結合國中部「哈囉南洋」特色課程中,邀請台南市新住民家庭促進成長發展協會理事長蘇虹鮮,帶領學生從飲食認識越南、從故事理解文化,展開一場結合感官與心靈的跨文化學習之旅。 來自越南的蘇虹鮮,自移居台灣以來,長年投入通譯與文化推廣工作,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她以溫暖親切的方式,介紹家鄉的社會背景、節慶習俗與飲食文化,讓學生理解越南從北到南因氣候差異而產生的文化多樣性:北部偏鹹、中部嗜辣、南部偏甜,每一道料理都是自然與生活的寫照。 課堂中,蘇虹鮮展示傳統春捲皮的製作過程,從磨米、蒸煮到曬乾,細膩呈現越南家庭料理背後的手作智慧。學生也在她的引導下動手體驗包春捲,並沾上自製魚露品嘗,笑聲與驚喜在教室裡流動,讓文化體驗學習變得既有溫度又有味道。 永仁高中校長余月琴表示,此次活動在香氣四溢的越南生春捲體驗中,學生不只是動手包了一份春捲,更打開了通往異國文化的大門,也展現出教育的初心,讓孩子從在地出發,走進世界,在生活的日常中感受文化的豐富,及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連結。

Read More

官小生創作稻草人 閃亮亮

官田國小學童發揮創意,在木架上綁稻草,穿搭回收衣物就成為稻草人。(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長期推動食農教育的官田國小,在校園裡種稻,還將稻草結合回收衣物,手作成驅鳥的「稻草人」,兼具環保與創意,展現不一樣的農田裝置藝術。 官田國小校園裡建置多樣性的農事場域,包含兩棟大型溫室、水田、旱田及魚菜共生園區等。為讓學生深入認識稻米的生命歷程,今年二月初由學童在水田區插秧,經過這段時間已進入結穗成熟期。 官田國小校長陳慶林說,位處嘉南平原也是台灣糧倉之一的官田區,學校的食農教育從一粒米的栽種開始,透過插秧、田間管理、收割及後續米食料理,並學習農村傳統智慧的防鳥機制,利用廢棄稻草及回收衣物,結合藝術創作及環保精神,打造專屬官田的創意稻草人。 完成後的稻草人擺放在水田旁,除守護稻米也成為農田的裝置藝術。(記者盧萍珊攝) 官田農會義務指導員許玉燦說,稻草人製作不僅是環保手作,更是實踐文化傳承。校方也裝置二支太陽能聲光驅鳥器,結合農業科技讓稻草人更能發揮功效。 學生王姿棠指出,在農會指導員教導下,以木頭為骨架,並綁上稻草,接著穿上回收衣物、戴上草帽等,展現穿搭創意。學生陳佑愷說,老師提醒小鳥會怕閃亮的東西,於是做了一個戴墨鏡的美女稻草人,還加裝光碟片來保護稻米,嚇得鳥兒不敢靠近。 六組稻草人在水田裡圍成一圈,守護著稻米也展現官田學童創意,成為稻田的裝置藝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