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展新北市創佳績,6件作品全國第一! 49件全國獲獎數最多!

第65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新北代表隊聲勢浩大,參展件數全國最多!(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第65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於國立清華大學登場,新北市再度締造亮眼佳績!共計49件作品脫穎而出,勇奪6件全國第1名、4件第2名、9件第3名與15件佳作,並獲得團體合作獎、鄉土教材獎與探究精神獎等共15件特別獎項,總計49件作品獲獎,為總獲獎數最多的縣市,再次展現新北師生卓越的科學實力與研究深度。 新北市教育局指出,新北市在科學教育領域持續深耕,今年表現依舊群星閃耀,其中竹圍國小及文山國中更是大放異彩,竹圍國小及文山國中分別獲得國小組及國中組學校團體獎全國第2名,竹圍國小3件作品參加國展,其中2件作品榮獲第2名及1件探究精神獎。文山國中2件作品參加國展,榮獲國中組數學科第1名及第3名。竹圍國小、文山國中、丹鳳高中、板橋高中、北大高中、南山中學及康橋高中等7校連續3屆全國科展皆獲獎。不僅學生表現亮眼,更有7位新北教師榮獲全國科展優良指導教師表揚,竹林高中顏嘉怡老師及文林國小林忠正老師榮獲指導參展屆數滿10屆的肯定,沙崙國小余俊樑主任及王亭雅老師、集美國小楊圳欽老師、明德高中廖立宇老師、新北高中鄭重慶老師則榮獲指導參展屆數滿5屆表揚。 教育局表示,新北市自市賽起即啟動「七階段國展培訓」,歷時3個多月從研修、發表、論證到模擬賽全面培力,累積出一套科學研究教育的深耕模式。擔任多年培訓統籌及指導過5 屆國展的余俊樑主任分享,科展是『展覽』不是『比賽』,真正的價值在於隊伍之間的「相互學習」、與他人分享交流激盪出新創意。學生學會站上台與評審對話、與公眾溝通,這份成長遠超過獎項本身。 參展學生表示,今年的科展歷程雖挑戰重重,還好有師長與專家的陪伴鼓勵,才能走過市賽、國展一路堅持不懈。有的隊伍從「學生科學研究獎助計畫」中孕育,有的從「科展工作坊」累積實戰經驗,每個過程都是彌足珍貴的養分。學生們表示,未來將持續投入研究,發表更多創意與突破的成果,讓臺灣的科學教育閃耀世界。 今年榮獲指導參展滿10屆的竹林高中顏嘉怡老師分享,科展是師生攜手奮鬥的旅程。回首這十餘年的指導歷程,學生的積極參與總能激發她的教學熱情。每當學生問,『老師,我可以加入科展團隊嗎?』心中都會懷著只要學生願意努力,老師就陪你走下去的念頭。那些離開、留下、跌倒又站起來的學生們,都在心中埋下科學探索的種子,也許未來某天,這顆種子會在某個瞬間破土而出,長成屬於他們自己的森林,最終站上夢想的舞台。 教育局強調,新北市以「科研」與「科普」雙軸並進,除科展外,也積極推動「科學+學校計畫」、「新北科學日」、「科普環島列車」等普及活動,並在全國「這樣教我就懂」競賽中奪下1銀1銅與多項佳作。國際賽也不缺席,今年於機關王世界賽勇奪3金、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再添2金。新北更領全國之先,自114學年度起推動「國展獲獎教師甄選加分制度」,教師於國展前三名可於甄試初試加分,市展與國展雙料得獎者均可獲敘獎肯定,系統性表揚投入科教教師,建構專業持續成長機制。新北市持續打造優質科學教育環境,鏈結企業與專業資源,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探究科學歷程中找到熱愛與成就。

Read More

樹人醫專與長庚醫療體系攜手共育護理新秀 強化臨床接軌、贏在起跑點

長庚醫療體系與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展開交流活動。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 高雄報導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護理管理部陳淑賢組長等一行人,17日前往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進行深度專業交流;林品瑄校長說,雙方聚焦強化教學與臨床的整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長庚擁有豐沛的臨床資源與先進設備,樹人則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與多元實務課程,共同打造契合現代醫療趨勢、重視實作與素養並進的人才培育模式。 林品瑄校長指出,雙方針對實習合作機制、護理人力配置及未來發展策略展開深入探討;長庚醫療體系以豐富多元的臨床實務經驗,提供學生挑戰性高、變化多樣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夠真實感受醫療現場的專業與細膩。 樹人醫專則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臨床判斷力、批判思維與人文關懷精神,打造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學平台,引導學生穩健邁入臨床現場。 長庚醫療體系參訪樹人醫專擬真教學場域,體現臨床接軌教學理念。 (記者王正平翻攝) 林品瑄表示,透過雙方緊密合作,如低年級學生以醫院參訪與志工服務學習為主,高年級學生則安排臨床實習,使學生在就學階段即能提早接觸一流的臨床資源,熟悉實際醫療環境與照護流程,為未來的職場生涯奠定堅實基礎,真正實踐「贏在起跑點」的教育理念。這項跨機構的深度合作,不僅有效縮短教室與病房之間的落差,更有助於培養學生面對多變醫療挑戰的適應力與專業自信,進一步提升其臨床即戰力與整體競爭優勢。 雙方一致認同:透過資源整合與策略聯盟,將有助於提升學生面對臨床挑戰的應變力與專業素養,進而強化其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本次交流不僅建立起堅實的合作基礎,更促進護理教育與臨床實務的緊密銜接。未來,雙方將持續攜手培育專業扎實且富有人文關懷的護理人才,為醫療現場注入源源不絕的專業力量與溫暖服務。

Read More

嘉義市長盃跆拳 永信奪36獎

114年嘉義市長盃全國跆拳道賽,永信國小學童抱回6金、13銀、17銅,共計36個獎項,表現優異。(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永信國小學童課餘勤練跆拳道技術,代表學校參加一一四年嘉義市長盃全國跆拳道錦標賽,抱回六金、十三銀、十七銅共計卅六個獎項。校長吳博明、家長會副會長楊宗洲、顧問與康銳美學牙醫診所執行長洪嘉浚,共同頒獎表揚團隊優異表現。 永信國小對跆拳道有興趣學童除參加學校社團,也利用每週一至五課後及週休假日上下午時段,參加群龍跆拳道館對打、品勢、拳技、足技、擊破、體適能、柔軟度、平衡感等訓練,及品德、武德之修養。由世界跆拳道聯盟九段師聖張紹榮帶領教練李旺璋指導。 學童們在賽前均密集訓練,甚至犧牲假日休息玩樂時間繼續加強,過程中部分學童遇到挫折,但在教練和家長支持、鼓勵下,最後選擇不放棄且繼續挑戰訓練。 此次代表學校參加嘉義市長盃全國跆拳道比賽學生,包括沈岫妍、許庭瑄、林家安、張正揚、簡帷晴、陳沅鋒、廖軒禾、曾梓豪、任宥建、杜楷荃、林梓軒、林咨見、鄭名軒等共計十三人。 此次比賽多位學生是第一次參加,教練勉勵學生們盡自己所能,志在參加不在得獎。比賽中個個展現所學,共計奪得卅六個獎項,包括六金、十三銀、十七銅。其中小一加人學校跆拳道社團及道館訓練的三年級學童沈岫妍,去年嘉義市長盃獲得擊破銅牌,今年則拿下品勢金牌、擊破銅牌。

Read More

桃園高中奪氣候教育特優獎 推動在地永續行動

桃園高中榮獲全國氣候變遷教育特優獎,落葉課程點亮永續行動力。(教育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成為教育關鍵議題的今日,桃園市立桃園高級中學以卓越的跨領域教學設計與深耕在地實踐,榮獲「一一三年氣候變遷暨永續發展教育校本課程方案徵件活動」特優獎,並獲頒新台幣十萬元獎金。此活動由財團法人中鼎教育基金會主辦,桃園高中的脫穎而出,不僅是對學校永續教育實踐的高度肯定,也再次彰顯其在永續品牌經營上的深厚底蘊。 此次獲獎的課程主題為「落葉有光的微氣候行動」,由鄭吉松主任、李欣嚴老師、黃郁惠老師與謝文茹老師組成的教師團隊共同設計,融合氣候變遷教育(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CCE)與永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D),發展出兼具在地特色與跨領域深度的校本課程,涵蓋歷史、國文、數學、表演藝術等多元學科。 桃園高中榮獲全國氣候變遷教育特優獎,落葉課程點亮永續行動力。(教育局提供) 課程以「氣候變遷」為基礎,結合在地環境觀察,學生透過閱讀與反思歷史中的永續智慧,國文老師李欣嚴以「啟動循環生活」為題,請學生檢視自身生活與消費習慣,並提出低碳、循環、共享的行動方案。透過設計思考與行動實作,學生實地參與落葉堆肥製作與推廣,並將堆肥成果應用於社區與小農,成功促成環境教育與地方永續的良性循環。 在「碳後重生」單元中,表演藝術教師謝文茹以創意敘事導入,引導學生從植物的視角出發,傾聽校園每一處生命角落的氣候故事,並透過聲音創作、圖像設計與校園導覽,讓自然成為環境教育的有聲教材。 桃園高中榮獲全國氣候變遷教育特優獎,落葉課程點亮永續行動力。(教育局提供) 桃園高中校長徐宗盛十七日表示:「這次教師團隊的榮耀,不僅展現我們在素養導向、數位學習與永續教育上的持續努力,更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理解氣候議題,進而轉化為具體行動。『每個角落、每一棵植物,都是校園最美的一葉(頁)』,這堂課實踐了這句話的真義。

Read More

和順國中規劃博物館課程 暑輔也可以很知性

和順國中暑輔帶學生參觀博物館。(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和順國中今年的暑期輔導再度規劃博物館課程,由學校老師帶著上暑輔的學生,一起去逛台灣文學館、南瀛天文館以及南科考古館,校方還特別印製整本的戶外教育學習手冊,讓學生在參觀之際,能迅速理解重點、記錄學習心得。 台南市擁有多座博物館,為了善用這些教育資源,也讓學生有機會去參觀這些博物館,和順國中每年會在暑假期間規劃博物館課程。校長杜俊興表示,暑輔為期三週,一週一博物館,今年安排參觀台灣文學館、南瀛天文館以及南科考古館。 杜俊興說,第一週的參訪主題是台文館的「力的多重宇宙-台灣運動文學特展」,將運動的出現和文學的產生聯結在一起,進而激發學生對台灣運動文學的靈感與想法。台灣預計在九月成立「運動部」,以往多是將運動和健康結合,這一次改從文學切入運動,不僅是創新的課程體驗,也能符應時事,讓學生更願意重視運動與健康。 參加活動的二年級學生都很期待下週南瀛天文館的「天文特展」與第三週的南科考古館的「史前生活、科學考古展覽」,校方也會在開學後獎勵學習單寫得好的學生,並在「學習筆記年度大賞」中公開展出,讓優秀學習心得的效益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和順國中暑輔帶學生參觀博物館。(記者施春瑛攝)

Read More

從洗馬到資訊科枝產業 美和科大為特殊生打造職涯夢

美和科大資源教室輔導特殊生至馬場從事洗馬、整理馬廄、餵馬等觀光休閒類工作,打造每位特殊生的職涯夢。(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東美和科技大學為落實「畢業即就業」的教育理念,該校資源教室近年積極推動特殊生的職涯發展與就業力,成效斐然。根據勞動部統計公布「113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身心障礙者勞動參與率21.9%,而美和科大統計截至今年1月20日止,112學年度資源教室畢業生(不含繼續升學者)就業率高達68.42%;113學年度應屆畢業生(不含繼續升學者)在畢業後兩週內的就業率亦達27.3%(截至今年6月20日)。連續兩學年特殊畢業生就業率明顯高於勞動部統計身心障礙者勞動參與率,顯見該校在推動特殊生就業上成效卓著。 美和科大為避免學生將來面臨「工作時間或內容不適合自己」、「找不到長期性的穩定工作」等困境,資源教室規劃一系列的職涯輔導課程與體驗活動,協助學生從探索到適配發展,逐步銜接職場。 輔導課程包含性格特質分析、學職轉換能力培訓、企業參訪及多元職場體驗等,從馬場洗馬、整理馬廄、餵馬等觀光休閒類工作,至屏東總圖實作書籍歸位文藝服務類工作、參訪冷凍食品工廠了解製程與職場文化,以及參觀榮獲「富比士」2024亞太最佳中小企業殊榮的資訊公司,實地了解資訊科技產業運作及服務範疇。 美和科大資源教室輔導特殊生至屏東總圖實作書籍歸位等文藝服務類工作,打造每位特殊生的職涯夢。(記者鄭伯勝翻攝) 美和科大資源教室指出,該校也積極與勞政、社政、衛政等單位建立合作網絡,提升資源整合效益,協助學生畢業後順利進入職場,邁向自立生活。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所倡議的「公平就業與合理支持」核心精神。未來也將持續優化特殊教育支持服務,擴大職場合作面向,陪伴學生勇敢逐夢,穩健走向職場舞台。

Read More

雄工建築實習大樓新建工程動土 議長康裕成出席見證

高雄高工建築實習大樓新建工程十七日動土,高雄市議長康裕成出席見證。(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高工建築實習大樓新建工程十七日動土,高雄市議長康裕成出席見證,她當場向市長陳其邁喊話,將三層樓高的實習大樓再加蓋一層,讓在地學子有更多發展實習空間,獲得全場歡呼。 康議長致詞時透露,爭取新建實習大樓過程並不容易,依市府相關局處評估建議,原工程總經費比例分攤為學校七十%、市府負擔卅%,並調減量體改為兩層樓;她居中協調溝通,爭取經費分攤為學校六十%、市府四十%。 經過多次討論,最終市府從善如流,工程經費分攤,校方負擔六十%、雄工校友會集資四%、市府卅六%,並維持三層樓;康議長感謝陳市長加碼分攤六%、校友會集資分攤四%。 康議長說,這棟三層建築除提供建築科使用外,第三層樓則是提供新興科技相關科系實習所用,康議長也感謝陳市長近三年讓積極佈局科技產業,讓在地學子有更多發展空間,更笑稱「如果可以,市長應該再多加一層樓」,引發全場鼓掌歡呼。 康議長強調,莘莘學子代表著高雄未來重要競爭力,只要他們有需要,市府及議會都要努力給予最好的支持,讓每位孩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也讓高雄真正成為「人才之都」、「技術之都」。 康議長偕同陳市長、立委李昆澤及林岱樺、議員黃香菽及鄭孟洳,教育局長吳立森、高雄高工校長高瑞賢、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雄工校友會總會長王坤義及家長會長曾國揚等,一同參與這場喜事。

Read More

災後復原 南大USR赴4校清掃

台南大學USR團隊動員助偏鄉災區學校進行復原工作。(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長期在七股地區深耕「為偏鄉而教」USR計畫的台南大學,啟動災後支援行動,由教務長歐陽誾領軍,整合USR計畫團隊、社會參與辦公室、教職員生與校友組成志工隊伍,十四至十六日分四梯次到七股四所小學,協助學校進行校園大掃除、修繕損壞設施等復原工作。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尤其是沿海地區更是災情嚴重,南大教務長歐陽誾表示,災後第一時間便主動與七股地區合作小學聯繫,了解各校受災狀況與需求,並配合取消原訂的暑期營隊規劃,以災後復原支援為優先。 南大表示,此次總計動員來自社會參與辦公室、USR計畫的教職員、學生、校友共四十五人次,到樹林國小、後港國小、建功國小與三股國小,協助清理倒塌樹木、搬運損壞設施、修繕損壞設施與重整學習空間等工作。 樹林國小校長戴良全表示,台南大學災後第一時間的關心且二話不說就來幫忙,有了南大師生的協助,是學校從風災及停水停電以來,整理復原進展最多的一天。 南大表示,連續三天的志工行動需要投入大量體力,師生志工們在烈日下工作,展現令人敬佩的韌性,這份不畏艱辛的堅持與奉獻精神,也充分體現了青年世代的社會責任感。 歐陽誾強調,除了這次行動,台南大學也持續與七股地區的小學校長們保持聯繫,未來針對校園修復與師生需要,例如書籍或教具補充等,南大都非常願意提供資源,展現該校對偏鄉教育的長期承諾。

Read More

國科會補助27案 南應大南部最多

南應大在一一四年度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中,提案主題創新,且緊密連結當代社會與產業議題,共計通過廿七件計畫。(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在一一四年度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中,提案主題創新,且緊密連結當代社會與產業議題,共計通過廿七件計畫,補助總金額超過一四0萬,是南部地區科大中通過件數最多,全國私立科大第二學校,展現該校培育學生研發能力的卓越表現。 南應大通過的研究主題涵蓋設計、藝術、人文與科技等多元領域,例如室內設計系二年級學生張家涵以「適宜的閱讀空間環境分析」探討學習場域優化;美術碩士班莊欣橙則聚焦「台灣當代藝術以女性身體作為意義符碼之研究」,展現對性別與文化議題的深入關注。來自舞蹈系的林昱薰、方子僑與楊閔茜,亦提出結合投影技術、文學表演與擴增實境的創新構想,反映出該校學生擁有跨域實驗精神與創意實踐能力。 校長楊正宏表示,南應大不只重視學生在專業上的學習,更致力於培養其研究能力與社會觀察力。獲補助計畫廿七件,正是師生長期努力的成果展現。為提升學生提案品質,學校近年積極推動提案經驗分享、研究成果發表與計畫撰寫工作坊,建構友善的研發創新氛圍,鼓勵並協助學生主動投入爭取國科會計畫補助。 此次獲補助的計畫不僅主題創新,並能緊密連結當代社會與產業議題,展現南應大學生能將所學知識技能實際應用於文化、環境與科技領域的研發能力與熱情。未來將持續推動科研向下扎根、創新向上拓展的策略,讓更多年輕學子走進研究殿堂,為社會注入更多創見與發展能量。

Read More

口埤兒童學茶禪 感恩分享滿心歡

口埤實小舉辦暑期茶禪營,兒童靜定學茶禪。(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將茶道與定心練習、自我反思內控相結合的一茶禪活動,近來受到關注與重視。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辦理暑期茶禪營,透過準備茶具、泡茶、品茶的過程來自我訓練意念,修練集中精神、專心學習,並學習感恩與分享,參與的小朋友收穫豐富。 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表示,學校在暑假與台灣長青關懷協會、台灣一碗禪茶文化學會合作,為孩子辦理一場茶禪營學習活動,鼓勵孩子自我修練集中精神、專心學習、關照學習進度、成果。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不斷摸索與嘗試,踴躍討論交流分享心得,互動熱烈且溫馨。 課程規劃具多面向,由淺入深讓學生輕鬆又好學。內容包含:茶具的世界─介紹五花八門有趣的茶具;手舞─讓手指靈活完成複雜動作的舞蹈;茶道禮儀─奉茶等基礎知識。包含小娛樂遊戲,「不給糖就搗蛋」、「聲音的覺醒」、「茶趣」、「一碗茶」、「茶的遊戲」等。最重要的是學生動手練習泡茶、操作過程的自我心靈探索之旅,以及無我茶會─感恩品茶與分享等。 校長王朝賜指出,透過這些學習活動引導孩子學會「慢」、「感恩」與「分享」。步調、心思慢下來,才能看到泡茶時茶葉跳動的狀態、熱水咕嚕流轉的聲音,以及細品茶湯溫潤馨香的味道。也能思考茶葉的來源,察覺到要感恩茶農辛勤耕種、老師耐心的指導和同學用心的沖泡,才能喝到一口濃香的好茶。最後是懂得分享,在操作完成後,誠心地請大家喝自己泡的茶,分享自己學習、成長的果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