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處協力+業師陪跑 青年審議 強化可行性

研考會舉辦青年團隊和局處交流及業師輔導會,透過局處協力和業師陪跑,提升青年建言可行性。(研考會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提升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深度與廣度,研考會進行局處交流和第一次業師輔導會議,除媒合各單位與團隊對接,也邀集五位業師投入一對一輔導,以「局處協力X業師陪跑」雙軌進程,提升青年團隊審議能量與政策實踐可行性。 研考會說,今年共有五組青年團隊入選,各獲十萬元行動獎勵金,七至九月進行在地公共議題審議工作坊,十月召開審議成果會議,十一月舉辦成果展,展現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成果與創意。 副市長趙卿惠表示,市府重視青年政策與公共參與機制,將青年視為城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五組青年選擇左鎮、新化、北區、東區等地進行審議,主題涵蓋原民文化、休閒農業、老街美食、居住正義及綠色運輸等面向,展現對城市需求的敏銳觀察與在地連結。 研考會指出,此次強化審議與政策落實的接軌設計,規劃雙軌支援機制,透過局處交流,提升團隊建言可行性和落地潛力,並透過業師輔導,強化青年審議實作力與政策設計能力,日後各局處也將和團隊保持互動協作,透過市府後援和專業陪跑,強化青年建言的政策連結與實務轉化,讓青年審議成為政策溝通與公共創新的試煉場。

Read More

健行科大賴嘉民奪2025 Cisco國際賽冠軍 為國爭光

  左為賴嘉民同學、右為思科全球資深副總裁 Guy Diedrich。(健行科大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健行科大資工系賴嘉民榮獲二0二五Cisco APJC NetAcad Riders 國際冠軍,勇奪世界第一為國爭光。由思科網路學會(Cisco Networking Academy)主辦的「二0二五 Cisco APJC NetAcad Riders」日前圓滿落幕,健行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學生賴嘉民憑藉卓越的網路技術與臨場反應能力,從全國頂尖好手中脫穎而出,奪得全國第一,代表台灣出征二0二五Cisco APJC NetAcad Riders 國際技能競賽。 該國際賽事由來自亞太區十四個國家,共二百二十九人角逐殊榮。賴嘉民在與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洲等技術強國的代表對抗中表現突出,最終勇奪冠軍,寫下台灣網通技術教育的嶄新里程碑。 頒獎典禮七月十日在台北W Hotel隆重舉行,由思科全球資深副總裁 Guy Diedrich 親自頒發獎項,並由思科全球幕僚長 Saro Khatchadourian、全球副總裁黃志明(Ming Wong)、台灣總經理林岳田、台灣策略長連顥尹與數位台灣專案經理林詩屏等高階主管親臨現場祝賀,見證榮耀時刻。 健行科大指導老師張木盛與電資學院魯大德院長十四日表示,賴嘉民自啟英高中起即展現潛力,於健行科大期間更不斷精進專業能力,此次站上國際舞台,不僅為台灣爭光,更彰顯該校在技術人才培育上的深厚實力。他的表現不僅展現個人競技實力,更代表台灣年輕世代在資訊領域的強大潛能。 賽後,賴嘉民更獲得多家國內知名網路系統整合商(SI)主動邀約面試,企業爭相網羅其人才潛力,顯示其國際成績備受業界肯定。

Read More

基商航空科攜手吉隆有線電視 辦媒體識讀講座培育數位素養

  基隆商工航空電子科特別與中嘉集團吉隆有線電視攜手舉辦「媒體識讀」專題講座。(基隆商工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因應教育部近年積極推動「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基隆高級商工職業學校航空電子科特別與中嘉集團吉隆有線電視攜手舉辦「媒體識讀」專題講座,聘請 「粽邪3鬼門開」、「NO GOOD.歐吉桑」電影製片施柏全為講師,幫助學生在數位時代中提升影像製作技巧與媒體判讀能力,進一步培養具備科技素養與社會責任感的現代青年。 講座以「用影像說故事」為主題,由電影製片施柏全帶領學生從腳本撰寫、分鏡設計、畫面敘事、AI工具應用,到無人機空拍技術等進行全方位分享,課程內容結合理論與實務,激發學生濃厚興趣與參與度;施柏全說,在高中階段辨認媒體是非的能力以是必備能力,而在明是非後加上基商航電科的無人機設備,應該可以拍出比同齡學生更多變的作品,也樂見學生以在地走讀方式,善用工具進行記錄,進而更認識家鄉。 參與學生紛紛表示收穫良多,並表示以前只會拍照打卡,這次才知道原來一支影像需要構思、剪輯、還要有故事邏輯,加上無人機空拍取素材,或是使用AI輔助產出影像素材,真的學到很多,也很有趣;承辦活動的航空電子科教師蔡宗和表示,與中嘉吉隆有線電視已合作將近八年,藉由與在地媒體的合作,希望借用地方資源,引入產業視角與工具操作,給予學生實質的外部刺激,讓他們不只學會技能,更能獲得與業界接軌的信心與證明。

Read More

高市輔英科大暑期辦AI認證培訓營

  輔英科大林惠賢校長(前排右一)帶隊參加「AI認證培訓營」。(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輔英科大暑期舉辦「AI認證培訓營」,安排全校行政、學術主管與種子教師參加。林惠賢校長表示,值此AI時代,AI的運用人人必學,呼籲全校主管擔任起AI火車頭角色,引領師生積極跨進AI領域,未來將引進更多國際認證制度,讓AI成為全校共同語言,培育智慧醫療、大健康產業的人才。 林惠賢校長指出,資訊科技大爆炸時代,AI人工智慧日新月異,人類對AI的需求已猶如水和空氣,若善加運用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盼從主管開始,帶動教師與學生全面認識AI、應用AI、證照AI,鼓勵同學參加各種競賽活動,累增實力,校方也會加強產學合作,強化學生未來職場競爭力。 共同教育中心薛建蓉主任表示,這次「AI認證培訓營」是與碁峰資訊公司合作,十四日在護理大樓D607虛擬情境館舉行,四大學院院長、各學系系主任、行政單位主管與全校種子教師參加。 林雅菁副校長指出,研習主題是Azure AI 認知服務與ChatGPT實務應用種子教師研習暨MCF AI-900 國際認證考試。OpenAI推出AI聊天機器人服務「ChatGPT」是目前最火紅的議題, 這次研習就是介紹生成式AI、分辨式AI、AI臉部偵測、建置擁有多國語言互動的聊天機器人、微軟MCF AI-900國際認證試題解析及考試。 吳振彰圖書資訊長表示,林惠賢校長上任即強調健康科技ABC(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數位),大力推動數位科技領航,並鼓勵跨域學習,將「數位科技應用導論」列為必修。過去要跨域寫程式設計是很難的事,如今運用AI「助攻」,學生已能設計出延緩中高齡失智的遊戲程式,不僅造福長輩也讓學生很有成就感。 薛建蓉說,未來將以AI證照為基礎,逐步導入生成式AI應用、健康照護AI、AI倫理與法規等跨領域模組課程,並由共教中心開設AI基礎認證課程,以及和環境與生命學院合作開設AI進階課程,由通識課程輔導學生考取AI-900、資策會等業界認證。 薛建蓉表示,為強化「學用合一」,校方未來在程式設計競賽中,將新增「AI創意寫程式組」,鼓勵學生結合AI技術發展創新應用,並以實作成果參與校內外競賽,同時結合產學合作計畫,拓展學生AI技術實戰經驗與跨域創造力。

Read More

高師大辦理全國國中資優學生營隊 協助培育未來主人翁

  高師大辦理全國國中資優學生營隊,資優生與小隊輔建立關係,在營隊中學習團隊合作。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為啟發資優學生多元潛能、培養未來領導人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於今夏推出「一一四年國中組南區資優學生營隊」,委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承辦「一一四年國中組南區資優學生營隊」,十四日下午舉行開幕儀式,計有來自全國各縣市共七十二名國中資優學生參加,三天活動以「STEAM雄厲害,資優生FUN暑假」為主題,結合科學探索與跨域學習,打造一場知識與創造力並進的夏日學習饗宴。 高師大校長王政彥開幕致詞表示,現在是多元智能的時代,勉勵同學除了既有的高IQ外,也需要培養情緒智商及社會智商,來面對挫折,並在挫折與失敗當中學習;希臘三哲人之一亞理斯多德也說過:我們是群體的社會。各位來到這個營隊可以相互的學習,期望所有參與同學,都能快樂學習滿載而歸。 營隊課程以STEAM教育理念為核心,是一種跨領域整合的教育理念,融合科學、科技、藝術與數學等領域,經由實作、創意與問題解決,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合在真實情境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創新。 活動策辦人高師大特教中心主任蔡明富指出,除白天活動,營隊晚上安排團隊合作的分組活動,強調學生合作與創造的融合,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讓各組學生透過「我的STEAM SHOW」,共同合作分享營期的學習歷程,他們的表現絕對精彩可期。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家齊自主學習 培養多層次能力

家齊高中自主學習發表會師生合影。(記者施春瑛攝) 家齊高中日前舉辦自主學習成果展,今年實體發表會組及海報組各有16組作品參加,有以口述歷史方法紀錄祖父於白色恐怖年代發生的真實故事,還有股票、投籃軌跡分析、塑膠降解方法探究、月相教玩具的設計與製作、糖尿病與健康管理等議題,發表主題豐富多元。 家齊高中表示,學生自主學習發表的主題多是從生活經驗出發,發現問題,再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其中蔡承佑、黃澤貴、黃祥宏、楊欣霓是以現今高流量的AI技術製作睡眠喚醒儀器,作品在校外有獲得獎項。 吳振愷、吳宜學則除了介紹日本特有的「漫才」文化外,還親自撰寫劇本、演練、現場表演,相當吸睛。高毓翔利用課餘時間,觀察光照長短對生態瓶內蝦隻存活之影響,以細微的紀錄作為同儕的示範 胡蕎安從家鄉出發,記錄官田北極殿的遶境文化。何昊澤從家裡務農經驗,研究玫瑰花的稼接實驗。林恩綺、陳博安、黃柚蓁試圖從大台南公車與Ubike的動態整合,為市民找到行的便利。邱莉婷、葉詠涵探討不同營養程度水溶液對青江菜生長的影響。林可玲、黃倚恩、吳郁晴、黃允稼、施禹丞則分享他們的歌曲創作〈光雨海洋〉,才華洋溢。 除了發表會,海報展則有16組作品入選,主題同樣多元,有AI、紙飛機飛行研究、探索火山、植物光合作用、鋰矽元素研究、智慧鏡頭辨別樹種、電磁泡、烘焙等。 校長陳韻如對學生表現讚譽有加,她表示,自主學習就是從日常生活中找到有興趣的主題出發,培養多層次的能力,從決定主題,規劃學習進度,並在最後彙編成果,進行學習歷程的反思。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鄭家博物館 保存台江文化

位於安南區十三佃鄭家古茨,宗族努力經營轉型為台江十三佃鄭家社區博物館,入選文化部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記者林雪娟攝) 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台南市共有8處入圍,其中位於安南區十三佃鄭家古茨,又稱「台江十三佃鄭家社區博物館」,致力保存台江地區的歷史記憶,透過地方參與推動文化傳承,展現地方文化行動的深厚能量。 台江十三佃鄭家社區博物館是安南區在地重要文化據點,在文化局和台江社大共同協助下,入選百大文化基地。相較於同樣屬百大文化基地的林百貨等場域,鄭家古茨以往少被關注,它建於1929年,位於台江沿線的十三佃部落,保存近百年歷史風貌,是罕見具備台江傳統三合院特色建築,見證台江先民開墾與生活的重要場域。 早期家族成員以務農為主,鄭家古茨內保有早期的新娘房、鼎灶等設備,屋後仍圈養雞鴨,維持台江過去農村房舍模樣,透過其完整建築與生活器物,呈現地方歷史脈絡,具有深厚的文化與教育價值,可認識先民生活軌跡。 在後代子孫之一的清大退休教授鄭新讚及家族成員鄭忠勝推動下,近年成為山海圳綠道沿線的示範村落文化,半開放提供展示、教學、研究與社造等公共參與用途,對外則舉辦各類型活動,如在地農村生活樣態體驗、文化路徑走讀、音樂晚會、學校戶外教學等,去年以鄭氏宗族力量登記,更名「台江十三佃文化工作室」經營管理。 鄭家古茨緊鄰國家級山海圳步道,為山海圳步道台江段的社區博物館基地,除是在地各級學校、各社大、訪客和村里活動重要場域,也是學甲保生二大帝南巡台江必巡之地,結合台江文化中心資源,在台江社大分校開設作曲班並於每年台江文化季音樂會發表。 兩年前,台江慶祝建庄200年,台江文化中心舉辦「棲身的港灣—十六寮民眾共創計畫」,鄭家博物館以「生活之寮—從古茨見證一個村落的文化生態系」為主題展出,呈現地方文史特色。去年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文化局也安排日本野和太鼓團至鄭家古茨演出並品嘗在地美食和國際文化交流,讓國外團隊認識在地村落文化 。 為發揮文化基地精神,除將持續環境空間優化,與文化局共同推動在地藝文扎根教育,成為台江民俗文化、美學藝術、科普教育、歷史傳承的重要文化基地。文化局表示,將串聯文化基地與台江文化中心、台史博、台江國家公園與山海圳國家綠道,共同形塑「台江文化生活圈」,成為凝聚在地認同的重要樞紐。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永仁校訂課程 展現跨領域學習

永仁高中部一年級學生在校訂必修課程成果發表中,透過多元主題呈現AI人工智慧應用等研究成果,展現關注社會與勇於探索的態度。(記者汪惠松攝) 永仁高中高中部一年級「校訂必修課程」,學生「學會提問、勇於行動」,在期末成果發表中,透過多元主題呈現AI人工智慧應用、藝術創作倫理等跨領域學習,從科技創新到在地文化,展現出思辨能力與實作精神,獲得師長高度肯定。 永仁高中校訂必修課程打造素養導向學習場域,成果發表共有高一4個班級參與。其中401班以「深度學習DLSS」為題,解析AI影像升級技術,說明其原理、應用與未來發展,內容涵蓋影像辨識、遊戲技術及醫療影像輔助等面向,展現學生在科技領域的高度理解與表達能力。 402班則以「AI與人類創意的邊界」為題,探討AI創作引發的倫理與美學爭議,學生透過實際生成圖像與文本,呈現AI與人類創意的互動與挑戰,提出多元觀點,展現批判性思維。 在地文化探索部分,403班的「綠見台南」專題則帶領大家走訪台南各大特色公園,從自然景觀、美學設計、生態保護與社區互動等角度切入,深入理解城市綠地的價值與轉變。404班則以「一腳『宅』進歷史裡」為主題,實地調查府城歷史建築,重新喚起大家對歷史空間與文化保存的關注。 發表會中,學生展現自信與熱情,不僅清楚傳達AI應用、藝術創作倫理,及台南城市地景與歷史文化等研究成果,展現關注社會與勇於探索的態度。也展現良好的口語表達與團隊合作能力,深獲台下師長與同學讚賞。 校長余月琴表示,這次成果展充分體現學生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從選題、研究到呈現過程,展現高度自主性與責任感。她強調,希望學生不只是學科知識的吸收者,更是觀察社會、理解世界、提出觀點的行動者。這次發表會就是最好的證明。 余月琴指出,校訂必修課程是永仁高中因應新課綱自主規劃的重要課程之一,強調素養導向、跨域整合與實作導向,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會提問、合作與解決問題。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育才不倦 橋中輔導主任何慧真獲師鐸獎

大橋國中輔導主任何慧真輔導學生適性發展,建立自信,育才不倦榮獲114年台南市師鐸獎。(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區大橋國中輔導室主任何慧真長年致力於輔導學生適性發展,秉持「天才是放在對的位置上」的教育理念,協助每一位孩子發現自身的優勢、建立自信,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舞台。榮獲114年度台南市師鐸獎,肯定她多年來在教育現場的深耕與付出。 何慧真自109到112學年度擔任輔導主任以來,積極推動技藝教育及相關活動,技藝教育的學生參加人數均達全年級的3分之1以上,期許藉由辦理相關的講座及活動,讓家長及導師能幫助學生適性發展、適性揚才。 擁有國中綜合領域家政與藝術領域音樂雙專長的何慧真,常以自身經歷勉勵學生,國中時期才接觸合唱與管樂,高中憑著對音樂的熱愛與學長的鼓勵,在高三毅然報考音樂系,最終錄取文化大學西樂系。她深信,「教育不是填滿水桶,而是點燃火苗。」也因此,她總是細心觀察、溫柔引導,用心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 在資訊爆炸與AI快速發展的今日,何慧真堅信教師更應成為終身學習者,具備「看見美的眼睛」,從孩子的優點出發,給予肯定與力量。她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優勢能力,等待著去發現、發展和創造,當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到,他們就真的有可能做到。 雖然教育之路並非總是一帆風順,何慧真坦言,也曾遇過如「小美」這樣的學生,因種種因素無法持續就學、最終中輟,但她從未放棄努力,也希望未來能避免更多類似的遺憾。她始終相信,只要盡心盡力,就能夠問心無愧。 何慧真育才不倦、照亮孩子的舞台。以行動實踐教育的溫度,用愛與耐心陪伴孩子走過成長歷程,憑藉對教育的熱忱與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獲得台南市師鐸獎。這座獎項不僅是對她的肯定,更象徵著無數教育工作者默默耕耘的縮影。她也期許自己繼續在教育這條路上深耕,點亮更多孩子的希望之光。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高雄空大舉行畢業典禮 展現終身學習的歡樂力量

高雄市原民會主委阿布斯(左起第三)頒發原民好學獎給優秀的原民學員們。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十三日舉行一一三學年度畢業典禮,畢業生齊聚一堂,在親友與師長的祝福下,完成學業、翻開人生新頁;副市長李懷仁、內政部部長劉世芳均出席致詞,以今年畢業主題「空大有光 學在遠方」,共同見證每一位畢業生跨越時間與空間完成雲端學習的旅程;李副市長頒獎表揚七十歲以上長青好學及泰國班畢業生,與各界貴賓一同祝福並歡送今年七百多位畢業生。 高雄空大本屆畢業典禮,堪稱是一場跨國、跨海、跨文化的大團圓,來自泰國海外班的四位台商學員王明宗、詹錫霞、趙麗玲、李秀梅,攜家帶眷、遠渡重洋參加畢典;一對攜手相伴的銀髮夫妻文藝系畢業生林錦春與邱美菊,攜手共學、雙雙考取研究所,成了典禮最動人的風景。 此外,還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新住民畢業生十二人、不同族別的原住民畢業生十七人,以及各地校外班、警察專班、軍職專班畢業生計二百九十五人,為典禮注入滿滿的多元風貌,現場熱鬧非凡、精彩萬分。 李懷仁致詞表示,高雄空大畢業生多為在職成人,肩負家庭、工作與學業重擔,仍不放棄學習,展現高度自律與毅力;特別的是,今年畢業生多元背景令人感佩,包括泰國、越南境外班的台商學員,以及原住民、新住民、軍職、甚至矯正機關中的學員,突顯高雄空大實踐教育平權、終身學習理念的決心。 他表示,市府對高雄空大絕對全力支持,並與學校攜手前進;並強調,「今天不僅是畢業典禮,更是高雄這座學習城市的榮耀時刻。」 陳月端校長致詞表示,終身學習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沿路有師生相陪,並不孤單,是充滿喜悅的學習過程,並指出「空大有光」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真正翻轉人生的力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