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度「新竹英語字彙王競賽」成績出爐 市府表揚獲獎學生

新竹市政府與光復高中合作辦理「新竹英語字彙王競賽」,成績出爐,市府二十一日於綜合大禮堂頒獎,由教育處長林立生表揚獲獎的三百六十六名學生及各級學校團體獎。(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與光復高中合作辦理「新竹英語字彙王競賽」,共有一千三百零七名來自新竹市及新竹縣的國小、國中、高中及高職學生同場競試,近日競賽成績出爐,市府二十一日於市府綜合大禮堂舉行頒獎典禮,由教育處長林立生表揚獲獎的三百六十六名學生及各級學校團體獎。 新竹市中小學校長們認為,此次競賽不僅提升學生的英文能力,更是學校呼應市府推動雙語政策的重要一環,透過競賽激發學習動機,奠定雙語學校發展的基石。許多老師平時就使用校園智慧通COOL ENGLISH平台,透過豐富數位教材讓英語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活潑且有趣;此外,科園國小Lillian老師也分享她運用iVocab字彙拼讀、Quizlet及PaGamO遊戲化學習,以及Sensay即時口說回饋等多媒體閱讀理解軟體,讓參賽學生反覆練習,學校也額外自編「英語單字王寶典」,增加學生的單字量,有助於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教育處補充,依據各校獲獎人數統計,此次新竹市獲得學校團體獎的學校共有十三所,包含國小組的東園國小、香山國小、建功國小,國中組的光復高中國中部、光武國中、三民國中及培英國中,高中組的光復高中、建功高中及成德高中,高職組的新竹高工、光復高職及新竹高商,而各組獲得滿分的學生不在少數,其中,國小五年級組及六年級組兩組獲得第一名的學生更是都超過二十五人。 教育處表示,培養學生英語溝通及表達能力,是成為國際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新竹市在二0三0雙語政策下,透過優秀的中外師協同教學,提升新竹學子英語力,也積極推展國際交流,讓英語學習更生活化,積極落實「新竹好學」教育願景。    

Read More

龍華科大聯手韓國藝術團隊「Bit Flow」展覽融合科技與美學

龍華科技大學藝文中心日前舉辦「Bit Flow:流光未來」互動藝術展(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龍華科技大學藝文中心日前舉辦「Bit Flow:流光未來」互動藝術展,邀請備受韓國藝術界矚目的團隊Bit by Bit參與展出,以藝術創作新的抽象表現手法,展現時下人們在資訊快速流轉的時代,深度探索未來與內心的溝通,重新定義人類與數位的連結。展覽透過創新的投影技術、互動裝置及聲光設計,讓參觀者體驗瞬息萬變的感知世界。 此次展覽由韓國國際交流負責人、遊戲系林大晟教授策劃,邀請備受韓國藝術界矚目的團隊Bit by Bit參與策展。參展的三位藝術家包括趙保旼,畢業於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主修純藝術;崔智優,畢業於韓國車醫科學大學,專攻藝術治療;以及旅居韓國的藝術家郭庭貽,他們共同將數據、光影與互動媒體藝術巧妙融合,激發觀眾在數位空間中的參與感與互動性。 此次展覽不僅是視覺與思想的碰撞,更是一場對未來藝術實驗的探索。(圖/龍華科大提供)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指出,此次展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策展人之一郭庭貽,為龍華科大遊戲系的優秀校友,2012年在學時曾獲得學校推薦赴美交流拓展藝術視野。自2022年起,他在韓國創作並成功舉辦多次個展及聯展,此次以其國際影響力回到母校,展示未來藝術的多元可能。 此次展覽不僅是視覺與思想的碰撞,更是一場對未來藝術實驗的探索,激發對未來的想像。透過此次國際合作展覽,龍華科大彰顯其在國際藝術界的影響力,並為師生與社會大眾帶來融合科技與美學的全新體驗。 副校長林如貞強調,「Bit Flow」將成為龍華科技大學擴展國際視野與藝術創造力的重要推手,促進國際間的藝術交流與合作。這次展覽是一個嶄新的開端,每位參觀者在光影交錯的藝術空間中,探索數位未來的無限可能,並啟發對未來時代的獨特詮釋。 龍華科大致力提升學子藝術涵養及科技素養,藝文中心並與韓國頂尖藝術及科技教育等企業團體結盟,建立跨世代國際學習橋樑,日前與專攻藝術資訊科技的韓國IT職業學院,共同攜手推動科技與藝術人才培育、拓展國際視野與文化交融、深度AI創作與IT設計新思維,以提升龍華學子的創造力,培育出兼具專業技術及人文素養的博雅科技人才。  

Read More

全國規劃系所實習聯展 朝陽科大景都系勇奪特優

朝陽科大景都系學生團隊作品〈勇徒 ‧ 尋憶〉勇奪優秀規劃獎特優獎。(朝陽科大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2025第20屆全國規劃系所實習聯展」展開,全台14所大學15個規劃相關系所近400名師生參加,聚焦國土規劃與人工智慧導向之跨域永續實踐。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長白仁德、中華民國都市計畫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屈恩璽等多位產官學界與會。 作品〈臺中市中區歷史空間摺疊重塑計畫〉則榮獲實習成果報告佳作獎,展現朝陽景都系學生的優秀實力。(朝陽科大提供) 朝陽科技大學景觀及都市設計系學生王柏翔、林杰玟、李晉毅、郭俊廷以作品〈勇徒 ‧ 尋憶〉勇奪優秀規劃獎特優獎;學生賴以芯、吳柏萱、朱姵柔、王俊明以作品〈臺中市中區歷史空間摺疊重塑計畫〉榮獲實習成果報告佳作獎。 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說,聯展打造各校實習成果的展示平台,激發跨校交流與專業對話的契機,促進全國規劃系所在實務、研究乃至政策層面之連結與合作,為台灣城鄉永續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左四)、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長白仁德(右四)、中華民國都市計畫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屈恩璽(右三)等貴賓與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中)合影。(朝陽科大提供) 朝陽科大景都系主任連振佑表示,聯展學生獲獎作品充分展現該系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創新與在地關懷的教育特色,秉持實務導向與跨域整合的精神,培育更多具備前瞻視野與社會關懷能力的新世代規劃人才,迎向國土計畫、鄉村規劃與趨勢。 朝陽科大景都系許國威教授指出,今年展出來自全台28組優秀實習成果,涵蓋空間規劃、社會參與、跨域整合與科技應用等多元議題,與會共同探討在科技高速發展與跨域整合的趨勢下,台灣新世代城鄉規劃人才如何在文化、社會、環境與產業等多元層面,提出兼具前瞻視野與實踐力的創新策略與行動方案。 聯展作品涵蓋空間規劃、社會參與、跨域整合與科技應用等多元議題,為台灣城鄉永續發展注入創新動能。(朝陽科大提供)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長吳欣修以「國土計畫人才培育」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強調跨領域能力與淨零轉型策略成為未來規劃專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養,呼籲各界共同投入國土規劃向下扎根的培育工程。 朝陽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邱永標副教授分享「人工智慧於規劃教育的影響與應用」,展示AI科技如何成為新世代規劃師與不同社會參與者溝通的橋梁。

Read More

用行動改變社會 中原大學廣告行銷服務課程成果豐碩

中原學生以「憶意生輝」教案引導學童認識在地文化,為地方記憶注入溫度與延續力。(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時代,「提出關鍵問題」往往比「找到標準答案」更具改變世界的力量。中原大學廣告行銷服務課程秉持「改變從提問開始,活化從思考發生」的理念,於今(21)日在台北NGO會館舉辦年度成果發表會。學生以提問為起點,結合行動設計,回應真實社會議題,展現高教與社會需求接軌的價值。 中原大學表示,該校廣告行銷服務課程已連續開設十九年,由企管系與商設系八位專任教師共同授課,跨域整合學生專業與創意,服務地方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關注環境永續、地方發展等議題。今年四組學生團隊分別以品牌重塑、文化教育、地方創生與空間活化,深入社區脈絡,提出創新解方,展現服務學習的社會影響力。其中,因應高齡化社會趨勢,學生團隊與「GOGOLife」合作,聚焦銀髮族科技教育,打造全新品牌「智家人」。品牌識別以「環抱」意象象徵陪伴與支持,並以 Slogan「簡單用科技,讓愛更靠近」強調科技與情感的連結。透過社群經營與實地觀察,團隊讓智慧生活更貼近長者日常。 中原廣告行銷服務課程展現青年社會實踐力。(圖/中原大學提供) 企管系三年級學生邱翊茹說,「這次合作讓我意識到,其實有企業默默在為長者的科技教育努力。現在科技變化這麼快,我們希望透過簡單友善的設計,幫助長輩更輕鬆使用手機,也拉近他們與家人之間的距離。」 中原學生多次走訪馬武督咖啡園,以設計行銷助力品牌永續發展。(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表示,面對桃園航空城開發可能造成的文化斷層,中原大學學生團隊設計「憶意生輝」教學方案,走入大園與內海地區國小,透過故事敘述、互動小書與Kahoot遊戲,帶領孩子認識在地歷史,培養文化認同。此課程未來也將延伸至「航空城基地博物館」的教育推廣,讓地方記憶在城市變遷中得以延續。在成果發表會現場,學生帶著道具登台演出,以逗趣生動的行動劇,精彩呈現一整年的努力與收穫,贏得滿場掌聲。 中原大學也提到,在新竹馬武督咖啡園,學生團隊結合當地石灰岩地質特色與循環經濟概念,打造「礦韻拾光」企業禮盒。雙層設計內含咖啡與以回收咖啡渣製成的手工香皂,傳遞品牌的環保精神與人文關懷。企管系學生李予晴表示,「從設計到包裝,我們堅持『低碳、環保、零浪費』,希望送出禮盒的同時,也傳遞企業對地球友善的態度。」這份禮盒不僅是送禮,更是企業實踐永續與社會責任的具體展現。 中原大學表示,另一組團隊則將苗栗卓蘭閒置的白帆分校活化再利用,轉型為融合農業與文化體驗的休閒營區「果然慢活村」。透過龍鬚菜採摘、明信片拓印DIY等活動,讓參與者親近土地、體驗在地農業,重新認識鄉村生活的美好。 負責活動視覺設計的學生鄭詠心表示,「我們用自然元素搭配在地特色,讓大家看到這個地方的美,也為營區的長期經營打下基礎。」營區未來將串聯楊桃、葡萄等季節水果,推展在地觀光與農業教育,為地方注入新活力。 中原大學補充,廣告行銷服務課程強調以「提問」為思考起點,引導學生深入田野、設計行動、回應社會。指導老師丁姵元表示,「AI很會回答,但推動社會前進的,是願意提問並身體力行的人。」今年四組團隊透過調研、訪談、創意設計與實地實踐,不僅回應社會需求,更在過程中深化學習、成就自我。她強調這些成果正是學生從「問對問題」出發,轉化為「有效行動」的最佳見證。

Read More

竹北高中學子接待陽明交大外籍生 展現兩校共榮共好願景

竹北高中學子接待陽明交大外籍生,讓國際朋友充分感受新竹在地人情味。(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竹北高中廿一日盛情接待來自陽明交通大學的廿三位外籍學生,雙方展開一場充滿青春活力的跨文化交流,不僅彰顯竹北高中學生高度的國際交流能量,更展現兩校緊密合作、共榮共好的改隸願景日益清晰。 竹北高中校長陳瑞榮表示,學校與陽明交大過去一年已合作舉辦多場跨校交流活動,雙方交流密切而深入,在交流活動中體現兩校攜手共創優質教育環境、共享資源的美好篇章,期許未來延續這份夥伴精神,攜手探索更多教育創新與交流可能。 陳瑞榮說,兩校的攜手合作有助於提升整體大新竹教育水平,精緻各種教育模式和增益教育資源,有助於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將為大新竹科技首都未來的大矽谷發展提供更強而有力的 竹北高中表示,本次參與交流的國籍豐富多元,包括瑞典、德國、法國、印度、瓜地馬拉、捷克、新加坡、比利時與越南等地,竹北高中兩班學子精心策畫,以豐富的跨文化交流經驗,設計在地擂茶體驗、文化闖關遊戲及運動交流三大主題,讓交流活動更加深入且富有意義。 最受矚目的是具濃厚新竹客家風味的擂茶體驗,竹北高中學生以英文流利且生動地介紹擂茶的歷史背景與材料特色,包括茶葉、芝麻、花生等,並引導外籍學生體驗以傳統工具進行手工研磨的過程,讓國際朋友充分感受新竹在地人情味。 文化闖關遊戲則融入了平結編織、台灣歌曲教唱及在地文化知識問答活動,充分展現學生在跨文化溝通與引導上的豐富經驗及自信風采,而午後的球類活動,則讓兩校學生透過運動交流。    

Read More

321 GO!和順國中三年級生路跑賀成年

和順國中三年級學生挑戰二十一分鐘內跑完三公里。(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國中三年級學生考完會考後,即將邁入人生的新階段。和順國中二十一日上午特別舉辦「321 GO!成年禮路跑」活動,讓學生挑戰在二十一分鐘內跑完三公里,從揮汗奔跑的過程中體驗成長的意義,象徵從少年邁入青年的重要時刻。 校長杜俊興表示,成年禮是人生中的重要時刻,全程三公里要在二十一分鐘之內跑完,就是要讓三年級學生去感受到堅持與突破自我的價值,勇敢迎接未來的挑戰。現場氣氛熱烈,學生們精神奕奕,都有認真跑完全程,在汗水與歡笑中留下青春最難忘的回憶。 和順國中三年級學生挑戰二十一分鐘內跑完三公里。(記者施春瑛攝) 組長李芳信說,和中路跑活動已經辦理很多年了,去年因為操場跑道整修而暫停一次,今年復辦就是希望同學們可以重視體適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這項活動最早是三公里二十七分鐘跑完,由於學生的運動程度越來越好,才會縮減成目前的三公里二十一分鐘要求,先跑學校外圍三圈,最後回到操場再跑一圈。 學校還在一旁的休息區準備了「願望小卡」,邀請學生寫下對未來的期許與承諾,預計將於六月九日的畢業典禮上,將這些願望一一掛起,讓來參加的親師生一同集氣、祝福,期許美夢成真。

Read More

火箭創客挑戰營首度進入外埔國中 點燃國中生科學實作力

「飛天築夢:火箭創客挑戰營」致用高中與成功大學專業師資團隊,教導外埔國中學生,一起動手製作實驗火箭,點燃後火箭順利升空。(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市立外埔國中於昨日舉辦「飛天築夢:火箭創客挑戰營」,活動邀請來自國立成功大學「成大論箭」專案團隊,結合致用高級中學專業師資與學生助教群,共同指導學生動手製作實驗火箭,展現三方攜手合作的新典範。 活動由教育部中等教育司指導,致用高中主辦、成大雅典學苑承辦,地點設於外埔國中校園,全天共進行四階段實作課程。從火箭基本原理教學、電腦模擬設計、箭身與安定片製作,到彈頭與回收裝置組裝,最後以學生自製火箭的戶外升空觀摩作結,帶給學生完整又震撼的科學體驗。 課程由深厚研究與教學經驗的王宇汶老師親自擔任主講,助教群則由致用高中普通高中科一年級學生——曾揆座、陳怡蓁、陳莛云、林旂均,以及海山高中的何平安同學組成。他們不僅協助課程進行,更在每一個實作細節中耐心指導,充分展現出致用高中普通高中科強調「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特色與學生實作能力。 外埔國中表示,這是學校首度引進大學與高中三方協作的創客課程,除了提升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動機,更讓學生感受到未來學習的多元可能與發展方向。學生們也紛紛表示:「能夠自己設計、製作並親眼見到火箭升空,真的非常有成就感,也更期待未來繼續學習科學與工程相關領域。」 此課程象徵著外埔國中與致用高中、成功大學之間的深度連結。未來,雙方將持續推動「大手牽小手」的教育合作計畫,讓更多學生能從國中起就接觸跨領域實作,培養自主探究與創新精神,勇敢朝夢想啟航! 致用高中校長鄒紹騰期盼透過這樣的合作課程,讓學生提早認識多元的學習選擇與未來發展方向,對科學實作、動手創造充滿興趣,未來升學階段也可多加認識致用高中重視實作與創新素養的學習場域,為自己規劃出最合適的學習路徑,勇敢走出屬於自己的探索旅程。  

Read More

游梅慈善基金頒贈內埔農工「智勇雙拳獎學金」

游梅公益信託慈善基金會主委林芳寬(前排右四)頒贈國立內埔農工拳擊隊優秀選手「智勇雙拳獎學金」,內農校長周敦懿(前排左四)也特別回贈感謝狀和紀念品。(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有「拳擊國手搖籃」美譽的國立內埔農工拳擊隊,培育出賴主恩、盧志雄、羅尚策和柯文明等知名奧、亞運國手及教練,獲得常年贊助拳擊隊訓練經費的「臺北市林芳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的重視,進而資源連結嘉義市「游梅公益信託慈善基金」,贊助支持內農拳擊隊「智勇雙拳弱勢優秀拳擊選手獎勵及安心就學計畫」,藉以激勵拳擊隊學生積極向上,頒獎表揚考取大專院校持續升學翻轉人生的三位拳擊隊員,也獎勵學生在拳擊專長努力訓練獲得佳績的學生。 嘉義游梅公益信託慈善基金主委林芳寬特別自臺北南下屏東內埔,親臨內農頒發今年獲得「智勇雙拳獎」同學獎狀及獎學金。 今年考取國立臺體大和屏東大學的康孝陽、陳仕文及何柏賢,獲頒「拳智獎」,各獲頒六萬元獎學金;而全中運和總統盃銅牌康孝陽、亞洲U17拳擊賽銅牌董陳祈恩、亞洲U17國手吳橙宥,以及陳仕文和包俊凱等五位參賽成績優異的同學獲頒「拳勇獎」,獲分別頒發二萬元至三千元獎學金,內農校長周敦懿也致贈感謝狀和紀念品。 林芳寬主委頒獎時勉勵拳擊隊同學表示,運動員訓練很辛苦,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和堅持,但這一切都將成為你成長旅途上的養分,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希望各位同學都是堅持到底的那一位。 內農校長周敦懿也表示,各位同學一定要珍惜得之不易資源,用更加努力學習和訓練的態度,來回報社會各界的善心,未來行有餘力之時,也能幫助他人、回饋社會,把愛傳遞下去。

Read More

會考後關鍵抉擇!新北35場Open School Days開啟探索未來可能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113年國中教育會考圓滿落幕,新北市教育局為協助學生提早了解未來升學方向,自5月19日起攜手16所技術型高中(含普通高中附設職業類科)及綜合型高中舉辦「Open School Days」,共規劃35場次、提供3500個體驗名額,邀請學生與家長實地走訪校園、親身體驗各校專業群科與特色課程,深入了解升學選擇與未來職涯發展方向。活動資訊可至新北市技職教育資源網查詢(https://tve.ntpc.edu.tw/)。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生涯輔導團召集人大觀國中校長羅珮瑜表示,學生在國中三年期間透過生涯課程、心理測驗及校外參訪,逐步探索個人興趣與適性發展方向,並記錄於《國中學生生涯發展紀錄手冊》中;建議學生把握會考後的黃金期,回顧自身興趣與探索歷程紀錄,並親自參與各校開放日活動,累積實地觀察經驗,為下一步選擇適性學校做好準備。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泰山高中電子科一年級學生陳聿軒分享指出,去(113)年參加Open School Days認識電子科,後來選擇就讀並積極投入技能訓練,今年更榮獲第55屆全國技能競賽北區分區賽電子職類青少年組第2名!他鼓勵學弟妹一定要親自去學校看看,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 此外,教育局與新北市教育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龍華科技大學共同主辦「技職永續破風者博覽會」,將於6月6日至7日於科教館盛大登場。活動匯聚技術型高中、技職校院及產業界、NGO團體等單位,展示專業群科課程並設置體驗工作坊,開放民眾免費參與,更可現場與教師一對一諮詢,協助學生探索升學與職涯方向,歡迎親師生踴躍參加。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新北技職教育專屬三大關鍵優勢:一是「技職校校有雙聯」,與美國、加拿大、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推動雙聯學制,凡新北公私立技職校學生皆可申請,更有機會獲得每年5萬獎助學金,最高可獲15萬元;二是「校校產學合作及證能合一」,各校與業界密切合作,建構證照輔導機制,強化學生實作與就業力;三是「國際級金手培訓計畫」,提供完善的技能培訓體系,涵蓋技術訓練、競賽選拔、國際見學與職場實戰等,打造技優新星。同時,為鼓勵優秀學子在地就學,凡參加基北區各項入學管道,且會考成績達5A++並錄取就讀新北市公立高中職者,獎學金加碼提高至30萬元。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114學年度基北區免試入學將於6月20日至26日中午開放選填志願,教育局將設專線提供即時諮詢服務,相關資訊另行公告,幫助學生「選所愛、好好讀、有前途」。

Read More

推廣台灣鯛 黃偉哲與學童共餐

  推廣台南在地台灣鯛,市長黃偉哲(中)到麻豆國小與學童共進午餐。 (市府提供) 記者黃文記∕麻豆報導 推廣台灣鯛納入學校午餐食材,市長黃偉哲二十日前往麻豆國小與學童共進午餐,透過「餐前五分鐘」食農教育時間,介紹台南在地之光─台灣鯛並進行有獎徵答,現場送出實用的帆布小提袋,吸引學童熱烈搶答。 黃偉哲表示,台南是台灣鯛最大的養殖產地,台灣鯛不僅營養美味,而且魚刺少、適合長者和孩童食用,不論蒸、煮、紅燒、油炸都適合,甚至夜市裡也有鹽烤台灣鯛,顯現國人對台灣鯛的熱愛。 台灣鯛是台南市養殖漁業代表魚種之一,去年外銷量約一六八00公噸,產值上看五千多萬美元,主要外銷國家為美國、澳洲、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等,因應近期國際關稅波動幅度較大,對台灣農業,尤其是外銷導向作物造成潛在衝擊,因此鼓勵學校午餐使用台南在地台灣鯛,既可照顧漁民,也讓學童吃得健康、美味。 教育局指出,學校營養師每月至少供應兩次以上的魚類或海鮮,鼓勵使用當季在地食材如台灣鯛,由營養師與校廚設計出兼具營養與美味的菜單,讓學生從小認識在地海鮮、培養良好飲食觀念。這次特別精選十五道台灣鯛料理,製作成食譜並公開於「台南市學校午餐教育資訊網站」(https://lunch.tn.edu.tw/news/117),提供各校參考運用。 麻豆國小表示,該校作為校園午餐中央廚房,每日供應周邊八所學校二千四百六十名師生午餐。菜單設計兼顧營養與低碳,每月都有提供不同的魚類食材,營養師也會開發多樣化的烹調食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