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菲CHED暨大學校長論壇 深化人才培育

崑大攜手產官學舉辦「台灣-菲律賓CHED暨大學校長教育論壇」,日月光半導體分享產業觀點,強化雙邊高教鏈結。(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攜手產官學單位舉辦「台灣─菲律賓CHED暨大學校長教育論壇」,除菲律賓高等教育委員會(CHED)委員阿帕格率隊來台交流,並由國內企業代表日月光半導體分享產業觀點,強化雙邊高教鏈結與產業導向人才的合作模式。 此次論壇由教育部及國際產學教育合作聯盟專案辦公室主辦,崑大擔任總召學校,於論壇簡介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新型專班)計畫。阿帕格委員亦以「建構BRIDGES:強化菲律賓與台灣高等教育合作,邁向全球創新」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菲律賓高教現況及對台灣的合作期許。 日月光半導體副理Jeoffil Caballero與人力資源處招募部副理黃澤洋,分別就「為何台灣是我的首選?談如何成為合格的半導體產業工程師」及「外籍工程師的就業機會與多元共融策略(DEI)」進行分享,聚焦半導體發展、數位轉型與跨國人才融合等重點,展現台灣產業對國際人才的高度需求與支持。 崑大校長李天祥表示,自二0二四年於菲律賓馬卡蒂舉行「國際人才循環基地」揭牌以來,積極推動雙邊教育交流,並於當地辦理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教育展。今年校內亦舉辦新型專班招生推動工作坊推廣帶來更多可行的策略。

Read More

嘉藥攜手飛訓部培育國軍優質專才

嘉南藥理大學與飛行訓練指揮部締結策略聯盟。(嘉藥提供) 記者張淑娟∕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與飛行訓練指揮部締結策略聯盟,雙方在飛行訓練指揮部舉行合作意向書簽署儀式,由嘉南藥理大學校長張翊峰與飛行訓練指揮部指揮官張侯天汶少將代表簽署,宣示雙方未來在多項領域展開緊密合作。 張翊峰表示,此次策略聯盟象徵雙方在教育與軍事專業培育領域邁向長期穩定合作,未來將聚焦營區教學據點設立、推廣教育證照班與學分班等教育項目,透過整合嘉藥豐富的學術資源,轉化為實務應用的能量,落實嘉藥致力培養多元人才的辦學理念。 少將指揮官張侯天汶指出,嘉南藥理大學在全人健康、環境永續與專業技術等領域,擁有堅實教學基礎與豐富經驗,對國軍人員本職學能與職涯發展具有高度助益,此次合作不僅可提升官士兵專業智識與人文素養,更有助於強化部隊整體戰力,期盼雙方未來持續深化嘉南藥理大學創新教育典範。 嘉藥表示,學校長期致力實務導向教育,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致力於知識與實務並重的教育,透過此次與飛行訓練指揮部的策略結盟,雙方將共同整合資源、提升教學效能,共同為國軍培育具備專業能力與實務經驗的中堅幹部,貢獻更多優秀人才。

Read More

台版《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 桃園龍岡國小舉辦校豬「來福」紀念會

龍岡國小自2007年收養麝香豬「來福」,2015年3月,來福「自生命舞台畢業」。(圖/教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教育局重視生命教育,鼓勵學校透過實際體驗,讓學生學習尊重生命、關懷動物。龍岡國小自2007年收養麝香豬「來福」,開啟了學校的生命教育課程,讓學生在與動物共處的過程中,學會照顧、觀察與陪伴。2015年3月,來福「自生命舞台畢業」,今年適逢十周年,龍岡國小特別舉辦來福畢業十周年紀念會,回顧牠的故事,並感謝牠對學校的貢獻。 龍岡國小介紹,紀念會中,師生們首先欣賞一段特別製作的回顧影片,重溫來福在校園中的點滴。影片中不僅記錄了牠剛來到學校時的模樣,也呈現了學生們如何細心照顧來福的過程,從餵食、清理豬舍到與牠互動,每一個畫面都喚起了大家的回憶。此外,影片還介紹了來福在過世後,學校如何尊重生命並妥善安排牠的後事。當時,師生們攜手將來福的大體送往動物殯儀館進行火化,並將骨灰送回學校,選擇在校園內安葬,讓牠永遠留在這片牠曾經陪伴的土地上。為了紀念來福,學校特別將這片花園重新整理佈置,命名為「福園」,象徵來福的精神長存於校園中。 來福的到來,使龍岡國小開啟了獨特的動物教育模式。(圖/教育局提供) 龍岡國小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福園內有一塊外型神似來福的大石塊,這塊特殊的石頭成為孩子們緬懷來福的重要象徵,讓他們能夠「睹物思『豬』」,在日常生活中持續感受來福的陪伴與影響。透過這個紀念空間,學生們不僅能夠懷念來福,更能深刻體會生命教育的真諦。 學生們幫來福洗澡。(圖/教育局提供) 龍岡國小提到,來福的到來,使龍岡國小開啟了獨特的動物教育模式。學生們不僅與來福互動,更進一步針對牠的生理特徵、行為習性、飲食影響等進行研究,並參加多場科學展覽,屢獲佳績。透過這些學習歷程,學生們從知識學習延伸至情感與倫理層面,進一步深化對動物與生命的理解。 龍岡國小特別舉辦來福畢業十周年紀念會,回顧牠的故事,並感謝牠對學校的貢獻。(圖/教育局提供) 龍岡國小表示,2009年,日本電影《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上映,內容講述學生與學校飼養的豬之間的情感交流與生命教育課程。當時,電影片商得知龍岡國小的來福故事,特別邀請師生參加電影首映會,讓台灣的「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觀摩日本的「豬學校」。十多年後,龍岡國小在動物收養與生命教育上的努力獲得肯定,甚至吸引日本校犬協會(Japanese School Dog Association)來訪,進行動物教育的國際交流。桃園市教育局指出,這顯示台灣在動物共學與生命教育的實踐,已受到國際關注,未來將鼓勵學校持續推動相關課程,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尊重生命的價值。 透過來福畢業十周年紀念會,讓學生們更能理解來福在校園中的特殊地位。(圖/教育局提供) 龍岡國小提及,此次紀念會邀請當年負責照顧來福的畢業學長李昊恩,與學弟妹分享當年的養豬經驗。他們回憶起每天餵食、清潔豬舍、觀察來福的健康狀況的過程,深刻體會到動物照護的責任與生命教育的影響。李昊恩笑說,「來福超愛吃,一不小心,自己的便當都可能變成牠的點心。」這些趣事讓現場笑聲不斷,也讓學生們更能理解來福在校園中的特殊地位。 龍岡國小校長特別製作了一張來福的畢業證書,象徵牠正式從學校「畢業」。(圖/教育局提供) 龍岡國小表示,活動中,一封來自來福原主人的感謝信成為焦點。信中寫道,「從來沒想過,一頭原本普通的小豬,竟能成為學校的動物夥伴,受到這麼多的愛護與重視。」為表達感謝,這位神祕人士還捐贈6000元,支援學校持續推動動物教育,希望來福的精神能夠延續下去。 龍岡國小提及,來福於2015年「自生命舞台畢業」,當年未獲頒畢業證書。為補足這份遺憾,龍岡國小校長特別製作了一張來福的畢業證書,象徵牠正式從學校「畢業」。此外,學校今年以「生命共學,龍岡毛孩學院」課程,榮獲桃園市教學卓越獎「銅桃獎」,校方特別將這份榮耀獻給來福,以感謝牠對學校的貢獻。 教育局強調,動物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同理心、責任感與尊重生命的態度,更能深化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讓學校成為生命共學的場域。未來,教育局將持續鼓勵更多學校推動生命教育課程,導入動物共學理念,讓學生透過實際經驗,學習關懷與尊重,成為具備生命素養的世界公民。

Read More

日本富士電視台跨海專訪安慶國小「飛虎將軍」課程

日本富士電視台特地到安慶國小,採訪學校的「飛虎將軍」校訂課程。(安慶國小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日本富士電視台採訪團隊近日特地到安南區安慶國小,專訪學校結合地方歷史所開設的「飛虎將軍」校訂課程,對於一所台灣小學能夠將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轉化為活潑有深度的教學內容表示驚豔。校長羅智韋表示,這套已經推出十三年的課程,源於安南區海尾寮的鎮安堂飛虎將軍廟,該廟祭祀在二戰中殉職的日軍飛行員杉浦茂峰,背後蘊含著關於犧牲與信念的動人故事。 飛虎將軍廟的由來可追溯至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二日,當時美軍對台灣南部發動大規模空襲,杉浦氏駕駛零式戰機英勇迎敵,卻不幸在激烈空戰中遭擊中。為避免戰機墜落於民宅村莊,他堅持駕機飛離人群,最終在安南區海尾寮一帶墜毀殉職。地方居民為紀念這位不惜犧牲自身、保護地方百姓的飛行員,興建廟宇奉祀為神,每年吸引數百名日本訪客前來致意,成為地方特殊的歷史文化資產。 日本富士電視台特地到安慶國小,採訪學校的「飛虎將軍」校訂課程。(安慶國小提供) 安慶國小自二0一二年起,在參與「本土融入校本課程深耕計畫」後,開始深掘飛虎將軍的故事。期間,學校師生透過田野調查、訪問長者、資料整理等方式,將這段塵封的歷史轉化為多元學習資源。 十三年來,這門課程涵蓋歷史探索、生命教育、美育、表演藝術、語言學習、AI應用等,並延伸出多語繪本、桌遊《飛虎將軍棋》與《飛虎將軍葫蘆問》等教材,讓學生透過遊戲學習歷史。 羅智韋表示,安慶國小近年也積極結合飛虎將軍地方史,建構具有深度與尊嚴的品德教育課程,讓飛虎將軍的故事不只是記憶,也成為一堂堂活生生的生命教育課程。

Read More

杜元坤出版新書《初心不退》 回母校南一中辦發表會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返回母校南一中舉辦《初心不退》新書發表會,橄欖球隊隊員到場與杜院長合影。(南一中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最近出版新書《初心不退》的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特別回到母校台南一中小禮堂舉辦新書發表會,現場座無虛席,師生與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與,共同見證這位「離島狂醫」從醫三十年的心路歷程與無悔奉獻。 杜元坤是南一中一九七八年畢業的校友,也是南一中第十四屆校友傑出成就獎得主。從臂神經叢手術的醫學突破,到用音樂與公益重建患者與學子的希望,杜元坤不只是一位醫師,更是將「醫術」、「藝術」、「愛與信念」融為一體的實踐者,他也將這一路走來的生命故事寫成《初心不退》一書,希望鼓舞年輕人勇敢走上自己的初心之路。 南一中校長廖財固(左)致贈紀念品感謝杜元坤院長長期回饋母校。(南一中提供) 這次配合新書出版,杜元坤回到母校舉辦首場新書發表會,他與學弟們分享如何以創新手術方法「繞道策略」與「杜氏刀法」,大幅改善臂神經叢損傷治療成果,累計推動十二次臂神經叢醫學革命,其中八次由他親自引領,堪稱台灣外科醫學的先鋒人物。 除了醫術成就,杜元坤更以音樂作為另一場「靈魂手術」,他義務教導病患拉小提琴,為他們成立樂團,透過音樂撫慰心靈。他也分享自己長年過著簡樸生活,將半數收入投入公益,累積捐款超過兩億元,他強調,奉獻讓他找到真正的快樂。 校長廖財固表示,杜元坤院長長年關懷教育,四年來捐助南一中橄欖球隊逾千萬元,讓球隊重燃生機,成功培育出五十年來第一批國手,是南一中橄欖球重生之父。 新書發表會尾聲,在場學生紛紛上台與杜院長合照、索取簽名,不少人表示深受啟發,盼望未來也能用自己的專業為社會發光。

Read More

FIRST機器人賽 南市36隊獲37獎

  由台南一中、北門高中、新營高中及港明高中國中部學生組成的跨校聯隊,取得晉級FIRST機器人大賽世界賽的資格。(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學生組隊參加「FIRST機器人大賽台灣選拔賽」,共三十六隊勇奪三十七個獎項,其中,石門國小獲得FLL Explore項目全國冠軍,另由台南一中、北門高中、新營高中及港明高中學生組成的跨校聯隊,更在FTC項目取得晉級世界賽的資格。台南市教育局十日上午在石門國小石門館表揚獲獎學生,肯定其優異表現。 FIRST機器人大賽是由美國非營利組織FIRST主辦,每年依據全球議題訂定主題,今年聚焦「海洋」議題,鼓勵學生從生活出發,解決實際問題。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參賽學生從主題研究、程式撰寫、結構設計到簡報呈現,展現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意發想與團隊合作精神。 今年石門國小在FIRST機器人大賽台灣選拔賽中獲得FLL Explore項目冠軍,校長劉珍琳說,團隊花了將近半年準備,從找資料、寫設計到反覆練習簡報,每一位隊員都付出很多心力。當聽到得到冠軍的那一刻,小朋友都十分興奮。 此外,由台南一中、北門高中、新營高中及港明高中國中部學生組成的跨校聯隊,更取得晉級世界賽的資格,將代表台灣前往美國休士頓參賽。團隊成員表示,參加FTC比賽就像經營一家公司,除了技術,更考驗團隊的整合力,團隊分成機械、程式、文書三組,每週定期討論進度,雖然過程辛苦,但這讓自己更懂得合作與領導的重要,也發現科技可以很生活、也很有趣。

Read More

華醫後花園仁德滯洪池花旗木盛開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後花園的花旗木報到了。(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仁德報導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師生得天獨厚,有一美麗的後花園,如今正是花旗木盛開時節,華醫大教職員們歡喜就近到一溪之隔的仁德滯洪池旁,走訪花旗木步道,欣賞那漂亮又粉浪漫的花。 原本每年三月下旬盛開的仁德滯洪池旁花旗木,今年受到氣候影響,花期遲到了,近日才見大量綻開,因而吸引不少民眾前往賞花拍照,而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與仁德滯洪池相連,該池可說是華醫大的「後花園」,不但在校園就可遠眺綠意盎然的滯洪池景觀,堤岸旁的紅花風鈴木和花旗木綻放時,更是師生賞花的「報馬仔」,大家會奔相走告花況,也利用課餘就近賞花拍照。 中華醫大表示,以往仁德滯洪池堤岸都是紅花風鈴木先綻開,今年紅花風鈴木植株零散、數量較少,比較難現花海盛景,反而是在北堤岸長約三、四百公尺的花旗木步道,已大量綻放,枝頭上粉嫩胭紅串串的花束,吸引不少師生賞花,拍美照兼打卡分享。 今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擊劍比賽場地選在中華醫大體育館,十八日至十九日為賽前練習和正式比賽日,中華醫大表示,選手們正好可就近賞花紓壓,不過,到仁德滯洪池賞花,若從民安路仁德橋或仁德交流道旁的萬代橋沿防汛道路進入,路面不寬,有必要注意行車安全。

Read More

崑大公廣畢製營隊引領探索酸甜人生

崑大公廣系畢製團隊在學甲區東陽國小進行「小小味蕾探險家」主題營隊,學童運用畫作分享個人成長中遇到的「酸甜經歷」。(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公共關係暨廣告系畢製「DRINK康醋」自組青年志工團隊,於學甲區東陽國小進行「小小味蕾探險家:尋找時光的酸甜味道」主題營隊,透過結合醋飲體驗與情緒教育課程設計,帶領學童從酸甜味覺感受出發學習認識與表達內在情緒,開啟自我探索的第一步。 此次營隊設計多元,從味覺盲測體驗、醋飲DIY調配、食材酸變實驗到椪糖創作與故事工作坊,不僅讓孩童在親手操作中探索酸甜比例,更引導他們將味覺經驗連結至情緒記憶,在趣味互動中認識情緒、表達感受,建立良好的自我覺察以及情感連結能力。 團隊以「酸一點,甜更深」為核心概念,象徵人生中的酸甜轉折,也呼應醋飲由酸轉甘的特性。透過創新視覺設計與整合行銷企劃,重新定義醋飲不只是飲品,更是一種健康生活與情緒療癒的選擇。此外,團隊亦透過質化研究發現,許多消費者會在情緒低落時選擇醋飲來平衡心情,因此這次營隊特別強調醋飲與情緒之間的關聯,讓孩童們在體驗中培養自我照顧的意識。 指導老師徐玉瓊副教授說,此次畢業製作不僅展現學生品牌創意與行銷策劃的專業能力,更將關懷延伸至校園,讓孩童透過味覺探索與情緒轉化,學習用更溫柔的方式認識自己。她也肯定團隊將畢製結合社會參與的努力。

Read More

育德工家僑生班手作麵包贈家扶

育德工家烘焙科僑生製作麵包與西點,致贈給北台南家扶中心。(記者翁聖權翻攝)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育德工家烘焙科僑生班學生,運用在校所學技術,自行購買食材,親手製作麵包與西點,致贈給北台南家扶中心,為社區中需要幫助的兒童與家庭帶來溫暖與祝福。 育德工家指出,這群來自菲律賓與柬埔寨的僑生為了學習技藝遠渡重洋來到台灣,雖然大多來自經濟條件有限的家庭,但憑藉著堅強的意志與一顆善良的心,展現出令人動容的社會關懷行動。這次的行動不僅展現出育德工家烘焙科的技藝教育成果,更凸顯出僑生對「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深刻體會。 這些學生表示,由於他們自己家境並不富裕,更能體會弱勢家庭的生活不易。他們願意以自身所學回饋社會,傳遞溫情。菲律賓學生白琳裕說,很感謝育德給我們機會學習烘焙,這不只是技能,也是讓他具備幫助別人的方法。能將所做的麵包分享給需要的人,他覺得很有意義,也讓他更有自信面對未來,將這樣的技藝和善能量帶回家鄉 。 校長張榮修表示,育德工家致力於優質技藝教育,更重視學生的品德發展,僑生雖然經濟條件不佳,但以行動實踐回饋在台灣受到的溫暖,令人感動。他們不僅學會了烘焙,更學會了同理與付出,這正是技職教育的初衷 培養具備技術、品德與社會責任感的好青年。

Read More

嘉藥王明煌獲選台灣美食國際巡迴主廚

嘉南藥理大學餐飲管理系專任技術講師王明煌(左一),獲選台灣美食國際巡迴主廚。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餐飲管理系專任技術講師王明煌,獲選台灣美食國際巡迴主廚,七月將勇闖大洋洲三國七座城市,推廣台灣辦桌文化和台灣美食。 台灣美食國際巡迴是由僑務委員會辦理,迄今已邁入第十五年,年年網羅台灣各地餐飲菁英擔任主廚,用台灣美食在世界各地「交朋友」,今年王明煌攜手「辦桌界南霸天」阿勇師之子汪楚琦,共同推廣台灣美食,將辦桌台菜及地方小吃的獨特料理技法推上國際舞台。 王明煌是阿勇師首席弟子,長年致力於中式烹飪與辦桌文化推廣,去年更出版《紅圓桌舊食光》一書,深入介紹台灣特有的辦桌文化,此次是他首度參與講座徵選就獲選並擔任主廚,王明煌感謝嘉藥與台南市外燴工會的支持與推薦,此次他將以台式辦桌烹飪手法結合澳洲、紐西蘭與帛琉的當地食材,推出櫻花蝦米糕、台式炒米粉、龍蝦三明治、五柳枝魚及經典台式五味醬等多道菜餚,讓台灣味登上國際舞台,同時也將與當地餐飲業者互相交流學習。 嘉藥餐旅系主任戴揚飛表示,王明煌曾至多所高中職開設辦桌文化及廚藝課程講座,此次能代表台灣參與台灣美食國際巡迴講座主廚,不僅展現其專業實力,也讓全系師生引以為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