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雲林分院開發長者調理包

銀髮友善太空包合作技轉簽約儀式,由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與漢典食品董事長王文𨦫代表簽約。 (記者劉春生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攜手漢典冷凍調理食品公司研發適合銀髮族的飲食,9日舉行「銀髮友善太空包合作技轉簽約儀式」,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指出,未來將推出合乎年長者台式口味、營養又方便調理的餐點,讓照顧者輕鬆就能照顧好老年人健康。 黃瑞仁院長表示,目前所開發的品項與一般消費市場種類區隔,有能力結合研發、生產、銷售、服務顧客等完整供應鏈,一條龍規畫與服務,為台灣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之需要提供飲食服務,以預防長者因營養不良提早發生衰弱或肌少症的情形,讓長者健康老化食在樂活。

Read More

年菜分裝加熱 營養不流失

煮好的菜餚可以放涼後分裝保存、分次食用,避免多次加熱而流失營養。(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春節家家戶戶總是準備豐盛年菜,吃不完的菜餚存放冰箱,年節後反覆加熱繼續吃,也讓人胃口盡失。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主任楊忠偉表示,食物都有賞味期,還要注意食品安全,剩餘菜餚多次進出冰箱、加熱,味道改變,營養素也會流失,可能產生不好物質。 營養師楊忠偉建議掌握「料理三要素」,從食物賞味期角度,適量採購、分類包裝,剩餘年菜微整形一下,就能輕鬆吃得健康過春節,不僅讓冰箱瘦身,還能讓家人吃得健康。 楊忠偉說,首要食材要「買對、買適量」,辦年貨的食材種類要均衡且多樣化,肉類之外可以挑選黃豆類食材加入菜單。他提醒記得餐桌一定要有蔬菜、水果,才能有多樣選食方式,達到多樣飲食的原則。此外,適量採購才能真正保鮮,楊營養師建議,多買蔬菜、水果類食材,其他冷凍海鮮、肉品類食物,建議即買即煮以保持食材新鮮度。採買後先分類、小量包裝,再冷凍或冷藏儲存,不僅食材保鮮,營養價值不流失。 其次「菜餚分類包裝不剩食」,年菜烹煮的量不容易拿捏,營養師建議全部煮好後可放涼備用,以2到3人份量分裝保存再分次食用,要吃時先取出解凍再復熱。少量分裝不僅保有美味,更能避免多次加熱及營養素流失。特別注意儲放溫度,冷藏必須保持攝氏7度,冷凍為攝氏零下18度,食物室溫置放不超過一小時。最容易被忽略的配菜醬汁也要冰箱冷藏,不重複使用,避免食物中毒。 楊忠偉提出關鍵「剩菜微整形,確實復熱才安心」,像蔬菜富含水分,冷藏不當易壞。楊營養師建議挑出菜餚中的蔬菜分開保存、分開加熱,復熱時中心溫度要超過攝氏70度,才容易消滅微生物。如菜餚裡的蔬菜所剩不多,可再加入新鮮蔬菜,口感更好吃。他提醒「剩菜不可以無限次加熱,肉類、海產類食物等料理,最好是隔餐就吃完,減少衛生安全疑慮。

Read More

6招自保 大掃除不傷身

大甲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推出「年終拼掃護身懶人包」,希望可以藉此提醒民眾,在大掃除的時候預先防範,避免受傷。 (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大甲報導 農曆過年前最重要的是除舊布新的大掃除,將環境整理乾淨、開心與家人團圓,並且迎接新的一年。大甲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表示,正因為是「大掃除」,因此活動量往往比平時的清潔活動來得吃重,民眾常常因為過勞,導致身體各個部位的痠痛、甚至不小心而受傷,難得的新春假期,就在各種痛楚中掃興地度過。 醫師嚴可倫因此整理了「年終拼掃護身懶人包」,希望可以藉此提醒民眾,在大掃除的時候,適時地使用相關工具、以及各種自保姿勢,將受傷的機率減到最低,開心過個好年。 嚴可倫醫師的年終拼掃護身懶人包第1招、梯凳:第2招、拖把:第3招、蹲低:第4招、求救:第5招、防跌。第6招、口罩。該6招是統計、分析以往照顧過的患者「受傷的原因」歸納出來的6大護身符,整理成懶人包,每招都希望讓大家預先知道防範,避免受傷、健康開心的過年。

Read More

郭綜合引進-80度冷凍櫃

郭綜合醫院自日本進口零下80度超低溫冷凍櫃,利於存放疫苗,為防疫超前部署。(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郭綜合醫院藥劑科為存放新冠肺炎疫苗的需求,自日本進口零下80度超低溫冷凍櫃,以利於存放疫苗,為防疫超前部署。 郭綜合醫院指出,國外的輝瑞疫苗來台,疫苗須存放在攝氏零下70度的超低溫環境下,因此,院方去年11月向日本下單,引進有效容量729公升、可負重50公斤的超低溫冷凍櫃,並順利運抵醫院藥劑科。院長鄭雅敏、感染科主任鍾志桓、藥劑科主任馮偉豪到現場接貨並作檢測,預估可存放3萬支或盒裝6千盒疫苗。 國內目前國籍航空雖都稱低溫運輸疫苗沒問題,但疫苗抵台後的保存,恐怕對台灣現有物流才是一大考驗。據了解,零下70度的超低溫僅有國衛院及民間少數物流有此設備,除了維持一定溫度外,在全程低溫運輸配送上,會有很大的困擾。 但由於特殊藥品、疫苗的保存運送有專業度,即使真的疫苗來了,現階段國內有能力接此任務的物流者恐怕也不多,所以去年一開始談論疫苗,各相關單位熱烈研商時,郭綜合醫院發現雖有攝氏零下20度的冷凍設備,但仍不足以保存未來進口的輝瑞疫苗,才不惜重金添購攝氏零下80度的超低溫冷凍櫃,為存放疫苗超前部署。

Read More

大馬血癌童 中榮救治重生

馬來西亞癌童「恒恒」來台治療獲新生,中榮院長陳適安、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黃芳亮和醫療團隊昨日一起切蛋糕為男童慶祝。(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居住馬來西亞男童出生6週時,爸媽察覺到他食慾變差,腹部還有個硬塊,在當地醫院就醫查出罹患「嬰幼兒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初診時血中白血球數目是正常孩童的85倍,還有KMT2A基因異常。因為接受化學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且反覆感染又產生併發症,血癌細胞一直復發,經輾轉到台中榮總治療,不僅清除了癌細胞,還接受異體臍帶血幹細胞移植,順利的轉殖了造血幹細胞,情況已經轉好。 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黃芳亮和醫療團隊昨日上午為男童「恒恒」慶祝新生。男童媽媽說,他們在馬來西亞瑤池金母基金會積極募款協助下,一家人飄洋過海到中榮求治,舉家來台1年多,黃芳亮告知治療反應十分良好時,對他們來說真是「曙光再現」、「台灣的醫療讓我們安心、放心,非常感謝台中榮總兒童血液科的醫療與照顧」。他們一家人準備3月返回馬來西亞,一切回歸正常的軌道。 黃芳亮指出,癌症是造成兒童死亡的第2大原因,依兒童癌症基金會資料,每年兒童癌症新個案約有500多人,白血病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癌症,其中又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為多。107年最新癌登資料統計,在小於10歲的孩童,大約是每年每10萬個人中有5至6人,好發尖峰年齡是4歲,男多於女。 黃芳亮表示,醫療團隊前年底開始為男童進行一連串的化療,把復發血癌細胞順利清除、也控制了治療時期的感染併發症,並順利配對到白血球相容性6分之6全合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去年3月31日進行異體臍帶血幹細胞移植,順利轉殖造血幹細胞。 雖然移植後產生罕見且會致命的「肝靜脈阻塞疾病」合併症,有嚴重的腹脹、腹水、黃疸,但「關關難過,關關過」經施打肝靜脈阻塞疾病特效藥及每天腹水穿刺放液,病情獲得控制,經過80天的移植住院,男童症狀緩解並改門診追蹤治療,一直到沒有任何的排斥反應,且經連續3次的骨髓再穿刺檢查,確認在分子生物學上已沒有殘存血癌細胞。 黃芳亮說,看到男童從這麼危急的情況一路走過來,過程中發出過數次病危通知,到現在已能站在面前,讓他感覺「內心十分激動」而且救人也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Read More

纏繞畫復健 92歲嫗開畫展

許奶奶和女兒一起觀賞自己的畫展。(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聽不清別人的聲音、拿筷子會手抖的92歲許奶奶,自即日起在嘉基醫院長青園舉辦人生第一次畫展。她在著色線稿上,繪製個人創意發想的色彩,加上藍天綠地花草等大自然景象,色彩非常鮮豔,顯現出許奶奶的豐沛活力,現場還展出特別的黑白纏繞畫,別有一番風味。 許奶奶一直很喜歡美的事物,做得一手好菜,學過插花、紙藤編製,多年前因車禍受傷和心臟病開刀,接受嘉基醫院長青園日間照顧服務,社工師為訓練長輩手指的靈活度,便提供著色線稿,讓許奶奶用蠟筆塗鴉,畫出自己的想像世界。 前年開始,許奶奶參與家屬互動團體,第一次接觸纏繞畫之後,更加喜愛畫畫,特別在聽不見與身體不適的情況下,畫畫讓許奶奶獲得更多成就感,參加繪畫比賽也經常得獎,如衛生福利部委託辦理的「關懷失智照護讓你我憶起來」繪畫徵選長青組優等獎,許奶奶獲得肯定,十分開心。 為讓許奶奶的繪畫之路鼓舞更多長者,嘉基醫院長青園特地幫許奶奶舉辦個人畫展,即日起至3月2日在嘉義市長青園大廳展出。

Read More

美顏針灸 淡化細紋變緊緻

陳亮宇醫師說,使用中醫美顏針,可以淡化細紋改善大小臉,找回自信。(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40歲女性在意臉部法令紋及眼周暗沉、皺紋等問題,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陳亮宇醫師,陳亮宇建議用美顏針的針灸方式,拉提臉部肌群,刺激眼周穴位,如顴髎、巨髎、下關、頰車、四白等穴位,加強局部氣血循環來達到效果。經過2週2次針灸,臉部細紋及眼周暗沉減少,皮膚緊緻度也增加,整體氣色明亮許多,也變得更有自信。 陳亮宇醫師表示,美顏針主要是用比一般針灸細小的針,針刺在臉部的穴位及肌肉、筋膜之上,刺激穴位、疏通經絡,並調整肌肉筋膜張力狀態,增加臉部的氣血循環,達成活化肌膚、緊實並刺激膠原蛋白增生的作用。 陳亮宇指出,以往臉部的針灸主要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近幾年從韓國開始相當流行將顏面針灸應用在中醫美容方面,同時配合經絡系統及臉部肌肉解剖個概念來達到淡化細紋、改善大小臉、緊緻拉提並提亮膚色的效果。 美顏針針刺的位置包含臉部、頸部及頭皮,通常臉部對疼痛較為敏感,美顏針使用微細的針具,可以大大的降低一般針灸時的痠脹感,並且傷口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的優點。但有些病患在針灸後仍會有點狀出血,產生局部瘀青,當天可用冰敷減少出血狀況。建議前5次一週治療1次,之後兩週到1個月治療1次,共針灸8-10次效果較佳,大約可維持半年到1年,視患者年齡狀況而定。 陳亮宇說,美顏針在男性也可以適用,有些男性有大小臉的問題,可用針刺的方式來調整顏面兩側張力的狀態,使兩側肌肉張力平衡,以矯正臉部大小的不對稱狀態。同時,美顏針透過放鬆過度緊繃的頸部及頭皮張力,也有幫助睡眠及減緩頭痛的附加效果。但若有凝血功能異常、蟹足腫體質或嚴重過敏等膚質,則必須由醫師進一步評估是否適合施作。

Read More

久坐動一動 拒當沙發馬鈴薯

陳慧瑩物理治療師示範3招可以做的規律運動,第1招:牽拉股四頭肌運動。(記者王正平攝) 第2招:膝抱胸運動。(記者王正平攝) 第3招:貓與駱駝運動。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農曆春節假期多,加上防疫減少外出,當心久坐不動變成「沙發馬鈴薯」;一名40歲男子因近日休年假,在家長時間久坐不動,竟覺得下背肌肉僵硬、痠痛。專業物理治療師陳慧瑩即建議長假期間可以多做的三招運動,透過在家就可以進行背部及下肢伸展,達到舒緩筋骨效果,開心放年假。 陳慧瑩物理治療師指出,長時間久坐不動,很容易引起背部肌肉僵硬、痠痛,若不好好處理,有可能會導致慢性疼痛,將使得肌肉發炎。此外,還容易引起肩頸肌肉僵硬痠痛、眼睛不適、肌膜疼痛症及落枕等。嚴重者,更可能會引發下肢深部靜脈血栓,不可輕忽。 隨著年假即將來臨,陳慧瑩物理治療師建議,每隔30分鐘或1小時就應起身活動至少5分鐘,做做簡單的伸展運動,活動筋骨,並應多補充水分,避免脫水。此外,每天也可以做一些舒緩的運動,舒緩肩頸及下背的肌肉。 為緩解上述身體不適,陳慧瑩物理治療師並示範三招可以做的規律運動,以伸展肌肉,達到放鬆的目的,每招動作可維持15秒,重覆20次。 第一招「牽拉股四頭肌運動」:在站立下,一腳往身後彎曲,同側的手抓住腳,將腳盡量往臀部方向拉,直到大腿前側覺得緊繃。過程中可一手扶著牆壁以維持平衡,且身體應保持直立。可達到伸展股四頭肌的效果。 第二招「膝抱胸運動」:平躺在床上,屈膝抱胸,雙手抱腳盡量往胸前靠近。可達到伸展下肢肌肉的效果。 第三招「貓與駱駝運動」:採四點著地,當下背放鬆時,把頭和尾椎抬高,將肚臍靠近地板;維持15秒後,接著往反方向動,把頭和尾椎往地板方向,肚臍往天花板方向動作。可達到伸展背部肌肉的效果。

Read More

台灣另類奇蹟 紅到荷蘭

 在全球因為疫情實施宵禁或封城將近一年的今天,芬蘭第一大報「赫爾辛基日報」以在台灣自由自在、不受新冠肺炎疫情拘束的一天,描繪出目前全世界少數不受疫情影響的台灣日常生活。赫爾辛基日報以「不是到處都禁止享樂」為標題,用四大張彩色圖文專題報導,讚揚台灣防疫成效。    (圖∕芬蘭代表處提供,文∕中央社)

Read More

系統智能化 AI醫檢 抽血省6成等候時間

台南醫院打造專利醫檢系統,副院長黃英哲(前左)與醫事檢驗科同仁也希望持續貼近患者需求、改善市民就醫體驗。(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部分患者需要定期回醫院就診檢查,若逢跨科別檢驗時,難免要耗費數小時候診,大量採血造成患者不適。衛福部台南醫院醫事檢驗科為提高檢驗效率、改善民眾就醫體驗,特別打造AI系統,針對不同檢驗項目進行整合、分流,縮短患者等侯時間,併管抽血也可減少採血量。 醫事檢驗科考量抽血檢驗中的常見問題,包括候診時間長、抽血量太多、檢驗項目同次重覆申報、檢驗單漏抽等,如遇急件檢體,醫檢師必須常離開座位傳送,為有效改善以上問題,醫事檢驗科積極進行跨科室討論。 台南醫院藉由引進自動報到機進行智能分流,滿足緊急檢驗、年長者、輪椅服務等特殊採檢需求,AI系統也可整合二位以上醫師開立的檢驗單再進行併單併管,避免漏帶檢驗單,也可減少採血管數量。 另也透過自動化的備管機,取代以往的人工作業,採檢後的試管經由隱藏於抽血桌下方之輸送帶,立刻送至檢體分類機再傳送至檢驗室,急件檢體輔以警示音及閃爍燈提醒,提供醫師及受檢者最即時的檢驗報告。 據台南醫院統計,透過台南醫院專利的整合醫檢系統,患者平均等候抽血的時間縮短六成,併管抽血與檢驗單和併列印,也有效減少醫療成本的浪費。 台南醫院強調,資訊科技運用於檢驗流程,可減少許多人工作業,提升工作效率,避免人工所造成的異常。院方用心打造五星級的抽血環境,結合自動化的智能報到機暨備管系統,運用AI資訊智慧分流及獲得專利認證的自動併管併單功能,期能貼心照顧病人的檢驗需求、增進醫病關係。 花蓮慈濟醫院檢驗醫學科智能實驗室正式啟用,引進「檢體傳送機器人」,不只能減少人力,還能減少人員接觸檢體與移動中檢體傾倒的機會,以及降低檢體間交叉感染的風險。 (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前年底開始重整改建並引進新型檢驗儀器,打造AI智能系統;經過6個月試營運,「檢驗醫學科智能實驗室」正式啟用。 花蓮慈院檢驗醫學科歷時8個月重新規劃改建,將抽血櫃台優化,不只將高齡、輪椅、嬰幼兒、急件病人分流外,也將原本6個抽血座位增加至8個,心電圖室也增為2間,降低病人等候時間;且座位寬敞明亮,減少病人抽血的緊張感。 另外,引進「智能報到備管機」,病人從抽血報到時,經過條碼掃描就能即時傳到備管機,由機器依據醫師開立檢驗項目,自動準備抽血管,並貼上病人專屬條碼,半年試營運平均服務人數增加1成,病人等候時間縮短23%。 檢驗醫學科主任張淳淳表示,重整後的檢驗醫學科引進新型檢驗儀器,自動化AI影像判讀系統,導入智能AI影像判讀系統,提升報告一致性與準確性;自動化軌道設備,減少人為觸碰檢體的機會外,還能減少感染風險,並配合AI系統檢體分流。 此外,建置東部首座門診廁所連接尿液軌道,提供病人採集尿液後投放檢體,讓病人不用離開廁所就可以直接將檢體送到檢驗醫學科,不只便利也保障隱私。 智能實驗室還引進「檢體傳送機器人」,沿著軌道在檢驗醫學科裡負責傳送檢體至細菌組,不只能減少人力,還能減少人員接觸檢體與移動中檢體傾倒的機會,降低檢體間交叉感染的風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