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回娘家 遊戲評估發展

鹿港彰濱秀傳醫院邀請早產兒回娘家。(記者何國榮攝) 記者何國榮/鹿港報導  鹿港彰濱秀傳醫院24日舉辦「2020愛你愛妳大腳帶小腳早產兒回娘家」活動,52位早產兒在180位家屬陪同,提早歡度世界早產兒日,小朋友在帶動唱與7道闖關活動中,拿到實用的禮物袋,完成了生長發展評估、感統評估、視力篩檢、口腔篩檢及營養衛教,讓每位早產兒與家長一同透過遊戲,能更深地了解孩子目前的成長狀況如何。 彰濱秀傳病嬰室主任張佑全醫師表示,彰濱秀傳醫院創院14年,已具有照顧重症新生兒病患的水準,並且在2年前,通過高危險妊娠及新生兒重度級醫院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定,至目前已經照顧過超過1000名早產兒順利出院。  新生兒科醫師張日錦表示,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院方每年有60~80名早產兒誕生,在醫療團隊照護下,整體存活率高達9成。小兒科李俊毅主任也說,早產兒雖然提早來到,但只要在細心與良好的照護,還是能健康順利的成長茁壯。

Read More

家屬淚簽器捐 讓愛留人間

高雄長庚醫院24日舉行器官捐贈感恩追思大會,安排向捐贈者家屬獻花致意。 (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高雄長庚醫院24日舉行器官捐贈感恩追思大會,院長王植熙表示,高雄長庚迄今協助863位完成器官、大體、病理捐贈,更幫助3310人移植手術,重獲新生,今年適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追思會更具意義。  「生命光采 因你璀璨」器官捐贈感恩追思大會昨天下午二時於高雄長庚醫院六樓大禮堂舉行,由活泉之音弦樂團與天主教增德兒童少年合唱團揭開序幕,院方安排受贈者及捐贈者家屬代表致詞,並由王植熙院長帶領下追思與祝福。  王植熙表示,今年疫情肆虐更感受生命無常,面對考驗更能承擔與分享,高雄長庚醫院在已故創辦人王永慶「人本濟世」的大愛理念推動下,1986年創院即致力器官捐贈移植,迄今服務863位大愛器官捐贈者、大體老師和病理捐贈者,也完成3310例移植手術。  王植熙指出,器官捐贈移植不只是手術,更是捐贈者及家屬、醫療團隊、受贈者願意去面對生命價值的付出,是人性關懷最美的畫面,因此他帶領醫護同仁及與會者一同獻花,感恩追思這些大愛天使們。  「慧穎」從小就是個懂事孝順、感恩惜福的孩子,知道家庭經濟不寬裕,立志當護理師貢獻社會同時改善家中經濟,20歲就考取護理師執照,但今年5月一場車禍造成她腦部外傷併多處鈍挫傷骨折,在醫師建議下家人忍痛簽下器官捐贈同意書,捐贈肝臟、腎臟、眼角膜及血管,完成她救人心願。  樊媽媽的小兒子去年8月頭部外傷送到醫院,醫生告知病危提及器捐選擇,樊媽媽和家人討論後簽下器捐同意書,完成肝臟、腎臟、血管捐贈,不料9月大兒子發生嚴重腦出血失去意識,樊媽媽主動向醫生提出如果無法救治,就讓大兒子大愛捐贈幫助其他人。  樊媽媽說「雖然眼睛都哭腫,眼淚都流乾,不知道老天要給我們多少難關,但我想他們一定也希望我們好好活下去!」如今可愛乖巧的孫子成為她的生活重心。

Read More

校園流感疫苗不足?北市教局:供應無虞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配合衛生局政策,自24日起各院外門診部加開週六上午嬰幼兒疫苗診,每診提供100劑疫苗,全數供嬰幼兒施打。(中央社)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教育局24日下午表示,針對有關媒體報導所述公文訂定優先接種對象的優先順序,主要是教育局提醒學校如發生疫苗不足之情況下的因應作為,目前疫苗仍足夠調度因應,教育局呼籲有施打疫苗需求學生之家長無需擔憂。  教育局說,為因應疾管署16日新聞稿表示。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情形踴躍,教育局即啟動應變機制,自19日起校園設站以學生優先;如公費疫苗不足以支應學生接種數,以教育局自購的流感疫苗供應學生接種。以19~23日計算,共50校施打,足以支應各校所需數量;後續若有學校反映實際需求數高出預估數,教育局將快速調配供需機制,滿足各校所需。  教育局指出,原調查學生公費總需求量21萬劑,將全數控留予學校使用。以去年施打疫苗學生數18萬劑來看,尚有約3萬劑增加空間;另教育局自購的1萬多劑疫苗亦可作為緊急調度使用。自19日起少部分學校實際需求量多出預估數量,教育局已協調衛生局由自購疫苗予以調度補足各校需求,截至目前各校施打狀況良好。  中央社/台北24日電  媒體報導指因公費疫苗短缺,台北市學生接種要抽籤。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表示,疫苗分配由地方政府進行總量考量後,再提報給疾管署,相信每個地方縣市政府都有妥善安排。  媒體報導,今年公費疫苗短缺,台北市國小至高中約有24萬學生,教育局今年備有21萬劑疫苗,加上教師預留的1萬劑,共有22萬劑,將有不夠打的情形。各級學校收到教育局通知,施打順序為身心障礙學生、再由低年級開始施打到高年級,而6年級的班級施打順序以「抽籤」決定。  陳時中上午表示,疫苗分配由地方政府進行總量考慮,並依據以往接種率決定安排接種數量,由地方評估後再報疾管署申請疫苗數量,相信每個地方縣市政府都會有妥善安排。

Read More

失智家庭路跑 老幼齊響應

重陽節前夕,新竹市老五老基金會發起「RUN伴」百人路跑活動,有3歲到100歲百人響應,期許打造友善失智家庭環境。(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重陽節前夕,老五老基金會號召百人陪伴失智家庭前行的「Run伴」活動,連續4年從新竹開跑,號召不同年齡層陪失智長者前行,有幼稚園、國小與大專生紛紛響應,從3歲幼兒到百歲長者,130人徒步接力齊走新竹,更有老幼一起搭乘火車跨越縣、市,讓更多人認識友善失智社區的重要。 新竹市社會處指出,全市目前成立3家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及10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要讓失智症者及家屬皆能就近獲得失智照護資源,同時,在社區中招募1943位失智友善天使及89家失智友善組織擔任社區守護者,讓失智家庭皆能在熟悉的社區中安心生活。 重陽節前夕,新竹市老五老基金會發起「RUN伴」百人路跑活動,有3歲到100歲百人響應,期許打造友善失智家庭環境。(記者曾芳蘭攝) 活動由73歲曾奶奶、80歲蕭爺爺擔任樂齡領跑者,並手持接力棒起跑,100歲的姜奶奶也有親友陪同推輪椅前行,不同年齡層學生陪伴六組失智家庭出發,眾人從麥當勞關新店、新莊火車站、竹中火車站再到中繼站築心全人生命教育關懷協會、丹尼爾幼兒園、金山社區關懷據點、新竹老爺酒店最後回到原點,7個中繼站都有單位為跑者表演打氣。 重陽節前夕,新竹市老五老基金會發起「RUN伴」百人路跑活動,有3歲到100歲百人響應,期許打造友善失智家庭環境。(記者曾芳蘭攝) 老五老基金會在新竹發起「RUN伴」,已有超過上千人響應支持。衛生局推估,全市有超過4300人罹患失智症,65歲以上每12人就有1名、80歲以上每5人就有1名失智患者。今年也帶入世代共融議題,呼籲從小開始一同關注失智症的議題,邀請幼稚園到大學生加入隊伍,為失智症家庭打氣。

Read More

乳癌防治月 潘若迪帶領運動

運動教練潘若迪擔任大使,點亮國際乳癌防治月活動。(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24日邀請運動教練潘若迪擔任大使,舉辦「2020粉紅運動風」,點亮國際乳癌防治月。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說,不管罹患乳癌與否、或正接受治療,運動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  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參與粉紅運動風活動人員繫上溫馨的粉紅絲帶,跟著潘若迪全身動起來。潘若迪表示,疫情期間,更多人體會到最重要的不是財力、學歷,而是應該加強每個人的免疫力。  林金瑤指出,人活著就是要動,不論罹癌與否運動都很重要,尤其罹癌後體力與外觀都有改變,鼓勵病友在辛苦治療過程中,在體力可負擔的情形下適度運動,即使是散步、快走都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對恢復健康多少都有助益。林金瑤說,乳癌病人治療成功率很高,結束治療後仍要回歸正常生活,治療期間就要開始培養運動習慣,用健康生活戰勝病魔,活出美麗人生。 運動教練潘若迪擔任大使,熱情點亮國際乳癌防治月活動。(記者徐義雄攝) 乳癌病友宋曼菲也是健身教練,正在接受化學治療,頂著一頭超短髮仍出席活動,帶大眾動起來。她表示,雖然一直都在運動,但平時3餐不定時加上工作壓力,沒有特別注意身體異常,直到舒壓按摩被提醒,還拖了1個月才檢查,確診後相關治療雖然也有副作用,因為有運動,相對的症狀就比較不明顯,提醒所有人健康的重要。

Read More

美單日8.4萬例確診創新高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圖為民眾戴口罩等候領取新款5G iPhone12。(路透) 中央社/紐約23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各地疫情再起,根據路透社統計,美國今天新增8萬4000多起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創單日新高紀錄。  路透社報導,美國新增8萬4218例確診,打破7月16日7萬7299例紀錄。美國16州今天新增染疫人數也創單日新高,包括5個被視為攸關11月3日總統大選勝負的關鍵州:俄亥俄、密西根、北卡羅來納、賓夕法尼亞及威斯康辛州。  衛生專家尚未確定疫情升溫原因,但列舉可能有關因素,包括低溫驅使民眾待在室內、對防疫措施感到疲勞、學生返校復課等。  中央社/紐約23日綜合外電報導  研究人員今天說,除非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戴口罩防疫,否則明年2月前美國感染新冠肺炎病故人數將超過50萬人。  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最新評估數據,反映了專家擔憂美國人在寒冷冬季待在室內時,會導致病毒更易傳播。  根據路透社分析,全美昨天新增7萬6195起確診病例,僅比7月16日的單日新高紀錄7萬7299例少一些。全球單日確診病例為印度最高,9月17日新增9萬7894例。  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莫瑞說:「我們將進入秋冬病例激增的階段。」  研究指出,如果95%美國人遮住口鼻,可能染疫死亡的人數將減少13萬人,呼應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院長佛奇的防疫建議。  美國自2020年1月出現首起確診病例以來,已有約840萬人感染,有超過22萬3000人病故。7月中,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精準預測到了11月1日,美國將有22萬4000人染疫死亡。

Read More

愛相髓! 脊髓空洞症罕病協會成立

全國第一個「脊髓空洞症」罕病協會成立。(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罕見疾病「脊髓空洞症」診斷不易且治療困難,患者經常錯過治療黃金期。亞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24日成立「愛相髓脊椎神經病變關懷協會」,將藉由與各國醫師跨國交流最新治療方式,扮演病友推手。  創會理事長林志隆表示,脊髓空洞症為罕見疾病,他從20多年前投入疾病研究及治療以來,經常看到許多患者在發病初期因為沒有得到適當診治,延誤治療黃金期;即便開刀後延緩病程惡化,但一輩子仍須與疾病共處,相當不容易。  林志隆表示,該病好發率每10萬人僅2.4例,台灣約600人因病所苦,他與醫療團隊追蹤來自國內外的病患384位,協助151位手術治療,讓患者擺脫疼痛摧殘,重新燃起求生希望。  林志隆表示,該病醫療費用龐大,對許多家庭來說是不小的負擔,因此協會希望透過捐款及維世喜生技、靚德生技捐助醫療器材及敷料,讓經濟較為弱勢的患者能獲得更好的醫療品質,別讓疾病成為壓垮家庭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  協會昨天舉辦揭牌及捐贈儀式,邀請病友吳淑真舉辦畫展,希望透過協會力量,嘉惠更多正飽受脊髓空洞症之苦的患者,看見重生希望。  該協會並與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蘇鴻麟及亞洲大學心理及資工學系簽訂合作協議,未來會進行細胞治療及智慧型手環疼痛監測的相關研究,希望透過跨界合作,能讓疾病的治療及預後有更完善的呈現。

Read More

逗貓挨爪 飼主眼皮撕裂傷險失明

醫師建議飼主逗貓玩,需保持警戒,預防不受控飛撲或突然出掌,導致抓傷主人的眼睛。(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名20多歲C女,眼皮慘遭嚴重撕裂傷,竟是不慎被飼養的貓爪抓傷,所幸及時就醫,否則可能導致持續性出血及傷口感染;另一名中年男子同樣眼皮被劃破,且合併眼結膜撕裂傷,險些失明;新高醫院眼科醫師林世民呼籲,千萬不要小看寵物造成的傷口,特別是免疫力較差的民眾、老年人與孩童,寵物的牙與爪子可能沾黏各種細菌、糞便等,其中部分的細菌,人類並沒有抗體,被感染後會有致命的可能。  林世民指出,C女被抓傷的位置位於上眼皮,造成撕裂傷,經進行眼皮撕裂縫合手術後,經過一個月的追蹤與休息,現在也能正常上妝;另一位中年男性,同是上眼皮垂直性的傷口,合併眼結膜撕裂傷及出血,經由眼科詳細檢查、手術治療後,眼皮及結膜狀況恢復良好。  林世民指出,近期被寵物抓傷的案例頻繁,主要原因是大家都把寵物當成自子孩子般照顧,但卻忘了寵物還是有野性,很難去掌控牠的脾性,幸好在這兩位傷患皆即時就醫治療,術後傷口及視力的恢復情形皆良好。  林世民醫師提醒家中有養寵物的民眾,跟寵物玩需保持警戒,預防不受控飛 撲或突然出掌,導致抓傷主人的眼睛或其他部位,如被抓傷第一時間應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千萬不能揉眼睛並盡快就醫。  另外,要注意症狀包括:紅眼睛、刺痛、視力下降、眼皮腫脹,出現水狀或膿狀分泌物,以及眼睛異物感等;任何小傷都不可忽略,應儘速就醫,以免耽誤黃金治療時間。

Read More

遍尋名醫無法受孕 子宮鏡取出小骨頭 女順利受孕產子

 賴朝宏醫師說,子宮鏡檢查與治療,可治不孕症。(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29歲的黃姓女子婚前曾做過小產手術,婚後試過各種秘方、遍尋名醫卻無法順利受孕,每當月經報到,失落感及情緒便一起盪落谷底。嘉義基督教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賴朝宏醫師,經子宮鏡檢查竟發現有一根細小的骨頭包覆在子宮腔內,以致阻礙受孕,在賴醫師以手術型子宮鏡取出後不久便順利懷孕並產下一子。  賴朝宏醫師表示,婦產科一般以超音波為主要檢查工具,但是較細微的病灶不易診斷,如子宮內膜息肉、沾黏、內膜炎症等,子宮鏡即可提供相當清楚且精準的檢查與治療。  賴朝宏說,子宮內視鏡分為診斷型及手術型,為微創手術的一種,但無須經由腹腔所以不會有傷口,利用管徑極小的內視鏡經陰道、子宮頸,伸入子宮腔,醫師便可從螢幕清楚看見子宮內放大10~20倍的病灶,進行診斷檢查或手術。一般子宮腔瘜肉、沾黏致胚胎不易著床進而導致不孕者皆適用,經子宮鏡手術後受孕機率相當高,復原快、幾乎無痛且安全,通常當日可出院。  賴朝宏醫師提醒,近年來晚婚、晚生育已成趨勢,如每週2~3次無避孕措施之性生活超過一年仍未受孕者,可至不孕症中心由專業醫師診斷。

Read More

甲狀腺功能低下 多病症上身

 奇美醫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乃誠提醒民眾注意,甲狀腺功能異常、代謝能力下降,易引發多種病症,若慢性疾病狀況不易控制,可轉診內分泌科門診檢查。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甲狀腺功能異常、代謝能力下降,易引發多種病症。一名50餘歲高姓男子易怕冷、掉髮、記憶力變差,加上腿部肌肉易痠痛、無力等,經奇美醫檢查發現其甲狀腺功能低下,合併橋本氏甲狀腺炎。經治療甲狀腺問題後,用的血脂藥物劑量減少,血脂也控制得很好。  奇美醫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乃誠說,甲狀腺位於頸部甲狀軟骨下方,橫跨至氣管的兩旁形似蝴蝶,又像是盾甲。甲狀腺為一內分泌腺體,其分泌的賀爾蒙會影響全身的新陳代謝。甲狀腺功能低下即指甲狀腺無法製造足量的甲狀腺素供給身體所需,造成全身性的代謝下降。  甲狀腺功能低下就像是一個電力低下的機器人,全身沒電、沒活力、注意力不集中、耗能下降,體重繼而容易增加等。高男家族史並無早發性心臟病,也無其他家人有難控制的高血脂病史,反而有很多家人有甲狀腺病史。高男的高血脂情況很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造成的血脂異常。  葉乃誠說,體重增加為大眾熟知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的表現,但其實該表現不只是外在的,全身代謝速率下降,在體內的表現也是明顯的,像高男的高血脂情況,很可能就是甲狀腺功能低下造成的血脂異常。  根據過去醫學資料統計,新診斷高血脂病人約有1.4%~13%機率找到合併甲狀腺功能低下。除高血脂,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內在表現還能造成心跳過緩,心包膜積水、高血壓不易控制、容易脂肪肝、高尿酸等。像是另一位尿酸長期不好控制、痛風反覆發作的陳姓男子,轉診至葉乃誠門診後,發現合併甲狀腺功能低下,在合併處理甲狀腺及尿酸問題後,目前狀況也明顯改善。  葉乃誠提醒民眾,甲狀腺功能低下,影響全身代謝,水腫、體重增加只是表象,某些身體內的代謝影響更為深遠,若慢性疾病狀況不易控制,有時轉診到內分泌科門診後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