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食沒洗手 嬰染沙氏菌命危

林口長庚醫院近期收治3名1歲以下嬰兒因嚴重沙門氏菌腸炎住院,疑因家長處理肉品後沒有徹底用肥皂洗手釀禍。(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僅出生10天的新生兒,被家長送急診,檢查發現有壞死性腸炎、腸穿孔、腹膜炎以及敗血症等併發症,性命垂危,醫師提醒家長餵食時應徹底清潔雙手,若嬰幼兒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徵應儘速就醫。  林口長庚醫院近期收治3名1歲以下的嬰兒因嚴重沙門氏菌腸炎而住院的個案,其中年紀最小僅出生10天,並產生壞死性腸炎、腸穿孔、腹膜炎以及敗血症等併發症,性命垂危。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沙門氏菌腸炎好發於夏天,每年7月到10月是沙門氏菌感染盛行的季節,通常是因為生食或吃了未煮熟受污染的食物製品或水所引起,大都以急性腸胃發炎表現。5歲以下幼兒是好發族群,尤其是1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  一般病患在感染後約6-72小時會有發燒、噁心、嘔吐、頭痛、腹部絞痛和腹瀉等症狀,有時糞便會帶有黏液和血絲便等,常常嚇壞不少患者和家屬。所幸一般健康的成人和年齡較大兒童發生沙門氏菌腸炎大多會自行痊癒,症狀也僅持續10天或更短的時間。  然而若是嬰幼兒、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此菌,則可能產生非常嚴重的併發症,如敗血症、肺炎、骨髓炎、腦膜炎或是腸穿孔等等,未及時救治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邱政洵長指出,雞、鴨等家禽是沙門氏菌的主要宿主之一,因此不僅會污染蛋殼,也可能侵犯到蛋本身,所以吃生蛋或半熟蛋,就有可能遭受感染。  長庚醫院研究團隊歷經3年多的追蹤,並運用精密的基因體比對研究方法,針對近年來台灣沙門氏菌感染疫情作深入的探討,發現沙門氏菌更常在豬肉雞肉等未經烹煮的肉品上驗出,再由這些肉品直接或間接造成一般人的感染。  針對嬰幼兒也有沙門氏菌感染,長庚研究團隊藉由病童家長的問卷調查,推估可能的原因是家長處理肉品之後沒有徹底清潔雙手,或是處理肉類和水果蔬菜類的砧板和刀具沒有分開使用,造成其他食材和廚房環境污染,因此用了帶菌的手或者在帶菌的環境下調製配方奶,或是準備副食品給幼童吃,就有可能沾上沙門氏菌,導致嬰幼兒得到沙門氏菌感染。

Read More

阿嬤足底筋膜炎 高頻熱凝法解痛

楊子旻說明,高頻熱凝療法解決足底疼痛,讓81歲嬤再圓運動夢。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居住高雄壽山旁81歲許阿嬤,半年前突然右腳底痛到無法站起,以為是脊椎神經出了問題,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足底筋膜炎;七賢脊椎外科醫院疼痛中心暨脊椎外科副院長楊子旻,以高頻熱凝療法讓許阿嬤解除疼痛。  許阿嬤說,年輕時跟著先生從台南鹽水到高雄打拚做生意,夫妻倆踩著三輪車到處跑,努力一甲子事業有成,但年輕時累積的辛勞,11年前腰痛經脊椎手術,2年前又因心血管問題置放支架。  許阿嬤的女兒說,今年媽媽因足底痛到連下床都困難,原本每天可以走路到市場買菜,還有跟爸爸到壽山運動的機會都沒了,家人更擔心長期關在家會愈來愈退化。經過與醫師溝通,在不希望長期用藥及打針下,選擇高頻熱凝療法,讓媽媽不再受足底疼痛之苦。  楊子旻說明,許阿嬤來就診時原本很擔心是脊椎舊疾,經檢查發現右腳為足底筋膜炎造成疼痛,一早下床踏下就痛,以局部麻醉高頻熱凝療法下針至許阿嬤右腳底病灶位置,緩解腳底之不適症狀。  楊子旻強調,為避免有足底筋膜炎的病人,在運動及需要長時間走路的前後都需要做好暖身拉筋運動,且盡量配合舒適鞋墊與鞋子,避免因不適合的鞋子長期刺激足底。  另外,民眾若長期有足底筋膜炎症狀且經治療都未有改善,建議與專業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台灣之光 普瑞博血液減白 只要7分鐘

普瑞博生技能減除血液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以上的白血球,讓輸血更安全。(普瑞博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行政院近年積極推動生醫產業發展,整合跨部會資源推動精準健康戰略產業(包括診斷、治療、智慧醫療、照護與精準預防五面向),布局下世代精準健康產業發展藍圖。從科技部「研發成果萌芽計畫」下成立的新創團隊普瑞博生技公司在輸血領域成為新台灣之光,提供精準預防醫療服務。  普瑞博表示,輸血是相當普遍但又具危險性的醫療行為,為確保病患更安心的輸血過程與醫療品質,減除白血球之血品運用在醫學上已是國際趨勢,多達廿八國強制規定輸血血品必須全面減除白血球。  台灣目前在血液基金會積極推廣下,越來越多醫院響應全面使用減白血品,以維護患者輸血安全與降低輸血預後等醫療支出。普瑞博為台灣唯一擁有薄膜改質血球捕捉機能核心技術的醫療器材新創企業,所開發出「抗凝血型白血球減除過濾器系列產品」,為目前全世界過濾速度最快的設備,一袋血只需要七分多鐘就能減除血液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以上的白血球,過濾速度比現有快上百分之四十,可縮短血液接觸時間、提升紅血球活性,以精準濾除人體血液中的白血球,大幅提高輸血安全。  普瑞博目前正積極規劃血小板過濾器及全血過濾套組等產品的開發,在捐血時即去除白血球,阻斷細胞激素產生的機率,達到真正血品安全。  普瑞博係全球第四個白血球減除過濾器取得美國FDA認證的公司,此外,也取得台灣TFDA醫療器材許可證及歐洲區域CE上市許可,積極爭取每年至少三百億元全球商機。

Read More

勃起障礙年輕化 醫:心臟病先期指標

陳育典醫師從臨床經驗指出,勃起功能障礙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與心臟血管疾病年輕化有關。(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35歲從事倉儲管理的未婚李姓男子,除有吸菸習慣,還三不五時和朋友吃消夜飲酒,最近一兩年來在床上自慰時,卻發現「二哥」越來越不聽使喚,近期連清晨竟也不「升旗」,逐漸造成難以啟齒的鬱悶。  李男經血液檢查發現血壓、血脂、血糖都過高,阮綜合醫院泌尿科陳育典醫師診斷是心血管功能問題導致的莖勃起障礙,除要求他戒菸並改變不良飲食習慣,評估他可以「低能量體外震波儀」配合藥物治療,改善陰莖充血情況;目前李男已完成四次治療,「二哥」東山再起的態勢明顯,雖無法持久,但已經可以完全勃起,但仍持續配合醫師做完整個療程。  陳育典解釋,由於陰莖的動脈血管直徑比心臟與大腦都小,因此陰莖會比其他器官更早也更容易出現缺血症狀,臨床上尤以動脈硬化、高血脂、動脈瘤、高血壓、意外創傷者,其陰莖的動脈會因為灌注血流不良、受阻而造成勃起障礙、陽痿。  男性陰莖勃起障礙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相似,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憂鬱、肥胖與抽菸等,陰莖勃起的程度等於暗示著血管內皮功能與心血管的健康程度。  陳育典從臨床經驗指出,勃起功能障礙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與心臟血管疾病年輕化有關!近年來屢聞35至55歲男性因心臟疾病驟逝的消息令人惋惜,對於勃起障礙這個心臟疾病的先期指標也應該多加注意。 陳育典說,「低劑量體外震波」原本藉著震波能量擊碎治療泌尿系統內結石。近期醫界發現:震波可以改善血管健康度,幫助身體組織重新生長,因而也應用在陰莖勃起障礙治療上。  「低劑量體外震波」以造成陰莖海綿體內細微破壞,在恢復的過程中,促進陰莖海綿體產生的血管新生激素,改善陰莖充血時的血流狀況,使陰莖內血液流通,不會造成出血、感染,或疼痛等情況,不需要麻醉、住院,無副作用,一個療程僅需6到12次不等,但是健保無給付、需自費。經過治療,有八成患者可以自然勃起,效果持續半年至一年。

Read More

公費流感疫苗6天飆200萬劑

目前接種公費流感疫苗以65歲以上為大宗,50至64歲次之,但幼兒接種比2019年少5萬劑。(中央社檔案照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1日公布,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量達192.5萬劑,較去年同期的152.1萬劑高,其中仍以65歲以上為大宗,50至64歲次之,但幼兒接種比去年少5萬劑。  根據最新公費流感疫苗施打統計數據,從5日至10日6天已接種192.5萬劑;比去年同期152.1萬劑明顯增加。但10日可能因國慶假日,接種量下滑到7.5萬劑。  據統計,符合公費流感疫苗資格的50到64歲中壯年族群約有530萬人,惟去年施打率僅有18.7%,在所有族群中敬陪末座,但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以65歲以上族群比例最高,已用掉87萬劑,至於50到64歲的族群中,則也有50.5萬人次接種,較去年同期的32萬人次來的高。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研判有接種疫苗意願者,在第一週比較踴躍,9日、10日可能因假日,疫苗接種量比較少,但5、6、7、8日開打後的前4天,都比去年同期接種量高。  對於今年50到64歲族群是否施打意願較為踴躍,莊人祥表示,還要再觀察一週才較準確,若下週接種數字未大幅下滑,即可判斷今年有催出過去不曾施打流感疫苗的族群進行接種,但若數字明顯下滑,就代表過去會施打公費疫苗的族群較為踴躍。  至於幼兒接種量,6歲以下幼童僅15.4萬劑接種,比去年20.3萬劑少了近5萬劑。莊人祥也提醒家人,要記得帶幼兒接種疫苗。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量共有603萬劑,自費疫苗量有115萬劑,估計覆蓋率超過3成。莊人祥表示,接種疫苗後需2週才能產生保護力,提醒民眾以預約接種,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Read More

肩頸頂叩叩 嚴重會胸悶手麻

現代人使用手機等3C產品時,經常維持低頭或脖子前傾等不良姿勢。(記者陳佳伶翻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現代人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工作壓力等,使得肩頸僵硬像石頭一樣「頂叩叩」,上班族、學生、司機、家庭主婦常有此困擾。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益彰說,中醫常用針灸、拔罐等方式治療,治療的根本必須從姿勢上去矯正,維持良好的坐姿,並養成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的習慣。  許益彰表示,現代人在使用電腦、手機等3C產品時,經常維持低頭或脖子前傾等不良姿勢,如果長時間固定同一姿勢,會使頸後肌群,包括枕下肌群、斜方肌、提肩胛肌、胸鎖乳突肌,為抵抗重力持續收縮,造成血液循環變差,且肌肉內產生的廢物也不易排除,進而引起肩頸肌肉僵硬緊繃及慢性疼痛,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胸悶、呼吸不暢、手麻、頭痛、失眠等症狀;脖子的前傾也會加重頸椎壓力,增加頸椎提早退化的風險。  他說,臨床上中醫常使用拔罐、針灸、藥物薰蒸或手法等方式來治療,拔罐及針灸可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筋膜,使肩膀、頸項前後肌群的張力恢復平衡;針灸及手法可消除腫脹沾黏、改善微循環;配合藥物薰蒸可提高局部血液灌流量,促使受損的組織加速修復、癒合。  他說,肩頸僵硬痠痛跟長期姿勢不良息息相關,治療根本就必須從姿勢上去矯正,維持良好的坐姿外,也應盡量避免長時間固定不動,養成每小時起身活動五分鐘的習慣。  此外,熱敷或拉筋也有助於肌肉的放鬆,如果效果不佳或疼痛麻脹等不適感加重,就應儘快至醫療院所診療,以改善肩頸僵硬痠痛的問題。

Read More

雙十迎新生兒 各院所沾喜氣

童綜合醫院楊姓媽媽自然產下女寶寶,也是頭一胎。(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0日是雙十國慶,不少醫院產房都喜氣洋洋,台中童綜合醫院凌晨1時56分20歲楊姓產婦自然產下2412公克女嬰,32歲張姓產婦剖腹產下2434公克男嬰,林新醫院也喜迎2名國慶女寶貝,中國附醫有2名女嬰、1名男嬰、皆為自然產,還有女嬰雙胞胎剖腹產。  昨日凌晨1時56分,童綜合醫院誕生第1名國慶寶寶,由楊姓媽媽自然產下女寶寶,也是頭1胎。第2名國慶寶寶則在上午8時11分,由張姓媽媽剖腹產下男寶寶。第3名為上午10時15分,由37歲李姓媽媽剖腹產下2870公克的男寶寶;10分鐘後,另1名41歲陳姓媽媽也剖腹產下一名重達4390公克的男嬰。  林新醫院昨日誕生2名國慶女寶貝,柯姓麵包店老闆準備展店開第2家,第2個孩子就來報到,媽媽也無陣痛、順利產女,雙喜臨門;另1名雙十女寶則是在媽媽肚子待不住,安胎2週迫不及待出生,雖然早產不過身體健康、活力十足。 國慶日到來、竹市轄內有十四個國慶寶寶報到,一輩子與中華民國一起過生日!(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雙十國慶寶寶check in新竹市,截至昨天下午5時,竹市有14個國慶寶寶報到。  根據新竹市衛生局統計資料,截至10日下午5時,新竹市轄內7家醫療院所,共有14名國慶寶寶誕生,男生6名、女生8名。市長林智堅表示,竹市「生育津貼政策」補助第1胎1萬5000元、第2胎起每胎增加5000元,雙胞胎補助5萬元、3胞胎以上或第2次雙胞胎補助10萬元。

Read More

自殺防治 台中慈醫成功關懷10例

平台推動要與社區團隊、協會及參與人員互動、教育訓練,提升成效。(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在潭子區建構自殺防治平台,藉公共衛生3段5級與區域教學醫院資源,提供不同年齡層關懷對象的自殺防治。社區健康中心行政主任賴怡伶指出,已成功關懷10例;身心醫學科主任許峰碩呼籲人人做自殺防治守門員。  10月10日是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世界心理健康日,賴怡伶認為,醫師診斷鑑別病症後,需要從家庭與社區端聯手。  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2013~2019年,平均每年門診量超過2萬人次。衛福部資料顯示,1997年自殺列入10大死因第10位,1999年之後連續10年都位居10大死因第9位。2013年7月心理及口腔健康司成立,確立全國自殺防治策略及推動各項行動方案,落實「以病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基礎」的心理衛生與全人醫療。 台中慈濟醫院建構自殺防治平台,與社區團隊、協會及參與人員互動、教育訓練。(記者徐義雄攝) 慈濟醫院從2013年起從醫護推動到社區,建立區域內心理健康促進的平台網絡,從發現潛在需求個案並提供必要資源轉介,落實去除自殺危險因子與增加保護因子,完整建構心理健康促進的自殺防治保護網。  許峰碩指出,就診病人千萬不要認為撐著不講就沒事,務必勇敢接受接受家人幫助,或尋求醫療的協助。他呼籲善用「心情溫度計」健康量表,從「1問2應3轉介」做到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員。  賴怡伶從龐大的就診數字背後看出趨勢:追蹤疾病端的憂鬱症、身心失調等個案,到其家庭、社區連結與互動,發現心理疾病根源通常還有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複雜成因與背景。

Read More

人口數生不如死 國安亮紅燈

台中茂盛醫院昨日上午迎接了1名國慶寶寶,還有4位媽媽待產中。(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說,國內人口老化嚴重,台灣今年首度出現「生不如死」的人口負成長,顯示台灣國安已亮紅燈,建議可師法日本試管寶寶占新生兒的1/15,台灣可再增加2000~3000名的人口數,多少可紓解台灣人口負成長的國安問題。  依據內政部統計,去年的出生嬰兒人數為總計為17萬7767人,第1次跌破18萬人,也是10年來的最低點;而死亡人數為17萬6296人,即出生數只比死亡數多出1471人,總計去年的粗出生率為7.19%,較前年又掉了0.51%,終於在今年上半年發生首次的「死亡交叉」,即出生率低於死亡率。  李茂盛指出,以院內的情況為例,過往國慶寶寶人數高達10人左右,但因近年少子化,預期今年的國慶寶寶約4~5人。以去年國內產婦生育第1胎的年齡拉高至31.01歲,生育率為全球倒數第2,台灣人口老化嚴重,因晚婚晚生是不孕主因,年輕人不想生,想生的人因年紀大而產生困難,只好求助人工生殖技術。  李茂盛表示,對照國健署公布台灣最新的2018年度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顯示,接受人工生殖的最大族群為40~49歲婦女,但38歲以上婦女的懷孕率會大幅下降,接受人工生殖的婦女年齡為37.3歲,比10年前多了4.6歲,再度刷新紀錄,總計活產嬰兒數為1萬0236人,可見試管寶寶年年增加,歷年來首度破萬,即每18個新生兒就有1個是試管寶寶。  李茂盛指出,根據日本產科婦人科學會彙整,2018年共計有5萬6900多名試管嬰兒,創史上新高,即每15名新生兒就有1個是試管嬰兒;同時,體外人工受孕等件數也來到新高點,總計有45萬4893件,比2017年多了6600多件,顯見試管寶寶已成出生人口的新生力軍。

Read More

溪州鄉傷口義診 醫護糖尿病衛教

員生醫院傷口治療醫師鄭文昌下鄉義診,宣導傷口照護觀念。(員榮醫院提供)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員榮醫療體系結合台北延平扶輪社、全球傷口管理網絡協會,10日在彰化縣溪州鄉花博公園產業陳列館,辦理傷口義診暨糖尿病族血管病變篩檢,動員20名醫護人員、10多名工作人員及20名志工參與,義診項目含括傷口治療、下肢動脈ABI檢查、眼底鏡視網膜病變檢查、血糖血壓檢測,及聽力檢測,並由專業醫護人員解說檢測結果以及相關糖尿病與傷口治療的衛生教育。    台北延平扶輪社長蔡舜仁表示,今年與全球傷口管理網絡協會及員榮醫療體系共同舉辦多元性的義診檢測與傷口治療,以聯合團隊模式將醫療效益最大化。該社也捐贈13萬元給全球傷口管理網絡協會。  全球傷口管理網絡協會理事長鄭文昌,也是員生醫院傷口治療及高壓氧中心主任,對於糖尿病導致的傷口問題及正確治療觀念非常重視,他希望透過義診了解鄉民下肢血管阻塞情況,並提供糖尿病患者諮詢與就醫治療模式,讓患者與家屬了解如何防治與治療糖尿病衍生的相關疾病與傷口。  為提升民眾對自身健康檢測的動機與強化醫護衛教,現場提供250份傷口照護敷料小禮物、醫院衛教知識宣傳單,以及健康檢測表給鄉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