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搶打 疾管署急調貨

嘉義縣流感疫苗開打,連續2天的接種量創歷年新高,各接種站有人潮。 (記者張誼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憂心流感與武漢肺炎合併感染風險,讓今年流感疫苗出現搶打潮,北部各大醫學中心8日上午就傳出配發疫苗用罄,疾管署表示,才開打3天就用掉126.3萬劑,創歷年新高,除緊急調配供貨,也建請民眾打電話預約,以免白跑一趟。  受疫情影響,公費流感疫苗10月5日開打,就出現民眾踴躍接種的搶打潮,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通常開打首週的接種人潮會比較踴躍,但今年民眾的接種意願的確比較高,據統計,才開打3天,已接種126.3萬劑,為去年的1.5倍,更打破歷年紀錄。  莊人祥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施打統計,目前已接種126.3萬劑,分別是第一天接種42萬劑、第二天45.2萬劑、第三天39.1萬劑,約為108年同期公費流感疫苗施打總數81萬劑的1.5倍。  符合流感疫苗公費對象計九大族群,包括:包含6個月以上嬰幼兒、國小至高中職(五專)學生、慢性病者、50歲以上成人、65歲以上老人、育有6個月內嬰兒的家長、醫護人員等,共有1621萬人,但流感疫苗僅603萬劑,連同自費疫苗115萬劑,覆蓋率也僅3成。  對於疫苗搶打潮,莊人祥不諱言,疫苗通常都要提早向廠商預購,加訂較困難,為了盡可能分配均勻,已請地方衛生單位研擬設專人專責處理疫苗調度事宜。  至於民眾的憂心流感併發武漢肺炎,莊人祥也說,台灣目前沒有流感疫情,也維持防疫新生活,只要戴口罩、勤洗手,加上接種疫苗的保護力,實不用太擔心。

Read More

肺炎吸不到氣… 90歲翁戒菸成功

90歲高齡張先生成功戒菸,獲得台中市衛生局戒菸服務抽獎8千元禮物卡。(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90歲高齡成功戒菸,獲得台中市衛生局戒菸服務抽獎的第3大獎8千元禮物卡。張先生雙喜臨門,8日到台中慈濟醫院領獎。  張先生自述,年輕時就抽菸,一抽就長達30多年,即使罹患慢性肺阻塞後,醫師勸說、家人懇求,還是放不下不好習慣。張先生女兒表示,每到春秋交替時節,父親一定會因為感冒或肺炎住院,很排斥到醫院就醫。今年2月,父親又因肺炎住院,肺部功能差到翻個身都喘吁吁,幾乎吸不到氣。呼吸治療科主任劉建明告誡張先生「菸真的不能再抽了」。 90歲高齡張先生長期吸菸,有慢性肺阻塞的問題,身體一動就喘。(記者徐義雄攝) 劉主任表示,張先生因為長期吸菸,有慢性肺阻塞的問題,身體一動就喘,造成生活許多不便。或許喘不過氣的感覺真的太難受,戒菸衛教師王文玉訪視時,張先生主動告知要停菸。劉建明稱讚張先生意志力堅強,說戒就戒,馬上丟下隨身攜帶的香菸與打火機,他就知道「張爺爺一定會成功戒菸」。  劉建明主任說,治療慢性肺阻塞疾病,除了藥物、飲食與運動,最重要的就是「戒菸」。劉主任在門診勸過許多菸齡很高的長輩戒菸,多半都失敗,張先生是少數戒菸成功的長輩,加上配合醫囑用藥與肺復原治療,平日在家還會使用裝水的保特瓶當啞鈴,練習手臂上舉運動,增加肺活量。張先生說「現在呼吸比較順暢,很舒服」,不再隨身帶香菸和打火機,感覺輕鬆自在。 90歲高齡張先生會使用裝水的保特瓶當啞鈴,練習手臂上舉運動,增加肺活量。(記者徐義雄攝) 劉建明指出,成功戒菸「年齡不是問題,毅力才是關鍵」。他鼓勵所有想要戒菸的癮君子,若無法靠自己的意志力戒菸,可以參加戒菸班透過團體力量幫忙,或到戒菸門診和醫師討論輔助戒菸的方式,戒菸衛教師幫助改掉吸菸習慣,重獲健康。

Read More

最新民調 願每月多百元 6成民眾挺漲健保

癌症希望基金會聯手台灣病友聯盟、年輕藥師協會共同提出健保改革四大訴求,盼守護全民健康。(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健保財務危機頻傳,衛福部長陳時中也數度表態有意調漲保費,強調「沒有投資,沒有健康」,對此,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健保只投資醫療而非健康促進,應等經濟好轉、民眾充分就業後,再討論漲保費問題。  癌症希望基金會(Hope)8日公布最新民調,針對全台1078位成年民眾進行電訪結果,為支持健保,有超過6成民眾願意每月多繳100元保費,也有約6成民眾支持調高檢驗檢查、藥費和門診 部分負擔來共體時艱,但前提是期盼健保能將資源用在刀口上,讓重症患者得到更周全照顧。  33歲的楊家豪是肺癌第四期癌友,原本五子登科的他罹癌近兩年來,自費支出已達112萬元,面對抗癌漫長戰疫,除已中斷在大陸的固定工作,也忍痛和妻子協議離婚,因此,為了更多癌友,特挺身呼籲健保回歸照顧重症患者的初衷,讓重症病人獲得適切治療。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為了遷就健保的口袋深度,健保的給付條件與專業指引常有出入,造成臨床使用上捉襟見肘,健保要有決心改革,才能改善這種困境。  前衛生署長、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楊志良表示,認同陳時中的「沒有投資就沒有健康」,也贊成調漲保費與調整部分負擔的改革,但投資健保是投資醫療並非健康,面對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衛福部在疾病預防、健康促進的預算,僅不到健保總額8000億元的1%,完全不符合「上醫治未病」概念。  值此全球疫情延燒之際,楊志良認為,很多業者營運困難,經濟也面臨較大的壓力,應等經濟好轉、民眾充分就業後,再討論漲保費問題。

Read More

肉毒桿菌肌肉注射 中風痙攣另一治療選擇

奇美醫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提醒民眾,中風後的復原過程十分艱辛,若病人出現手腳異常緊繃應積極尋求醫療協助,否則肌肉長期攣縮會讓治療更加困難。(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45歲陳姓男子患有高血壓未控制,半年前引發腦中風致左側身體較無力,肢體僵硬影響工作,轉介至奇美醫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門診,經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與持續復健,順利控制肢體,逐漸重拾自理生活與工作能力。  奇美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表示,中風初期由於腦部細胞受到損傷,無法將神經訊號正確地傳遞到四肢,因此病人易出現肢體無力及僵硬問題。其中肢體無力及僵硬在醫學上又被稱為痙攣,在中風3~5天後便會出現。  痙攣症狀輕微者會覺得肢體緊繃疼痛、難以自由控制肌肉活動;嚴重者可能出現攣縮問題且難以進行日常清潔。最典型的樣子是上肢手指、手肘向內蜷縮、無法輕易伸展,顯著影響病人手部功能;下肢膝蓋、腳踝不易彎曲而呈現硬梆梆的伸直狀,影響日常行走與上下樓梯功能。   程信翰指出,中風後痙攣有許多種治療方法,傳統上有外科手術、口服肌肉鬆弛藥物及熱敷電療等,可使緊繃的肌肉放鬆。不過手術的麻醉風險、肌肉鬆弛藥物的全身性副作用,如嗜睡、無力等症狀不是每名病人都能接受。  肉毒桿菌素的肌肉注射提供痙攣治療的另一項選擇,施打1次療效可延續3~6個月,且可重複施打,是相對便利的治療選擇。搭配定期復健可幫助病人的功能恢復。對嚴重中風病人也能改善痙攣與肢體疼痛問題,減輕照護者清潔與照顧的困難。近年來,全民健保也有針對中風後痙攣適合條件病人的給付。

Read More

失智日照中心輔療 長輩樂活獨立

衛福部台北醫院附設悅心失智症日間照顧中心的復健訓練課程,讓陳姓阿嬤能靠自己獨立行走了。 (台北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衛福部台北醫院設立悅心失智症日間照顧中心甫滿一個月,專業的復能、藝術輔療等課程滿足在地長輩的需求,休假日不上課時竟有失智長輩翻牆進入,殷切期盼著上課,及和伙伴們開心互動交誼。  台北醫院表示,上週六(中秋連假)一早悅心失智症日照中心的階梯上坐著一名陳姓長輩,因當天該中心未開課,阿伯竟然爬圍牆進入中心。阿伯的女婿趕到現場將阿伯勸回家,並說阿伯早上起床後就一直吵著要來日照中心上課。  在悅心失智症日照中心大門口旁賣水煎包的老闆娘表示,阿伯是第2個,在阿伯之前清晨6時左右就有個阿嬤前到,想進入中心上課,她的家人一路找來中心前,發現阿嬤後才把她帶回家。 衛福部台北醫院附設悅心失智症日間照顧中心安排長輩們一起活動訓練的課程,讓長輩們喜愛重撿歡笑。 (衛福部台北醫院提供) 悅心失智症日照中心表示,這2名長輩上月到中心之前,每天在家無精打采,都需要乘坐輪椅,需由家人攙扶才能行走,但到中心經一個月的生活、訓練及上課,現在都可自行獨立行走,也呈現了笑容。  台北醫院表示,悅心日照以專業復能、藝術輔療-生命的故事,懷舊旅遊輔療-VR設備憶起遊台灣,以及鼓動人生-太鼓打擊等創新服務,搭配各項生活技能訓練,讓長輩在中心可快樂生活,並學習生活獨立,也減輕家屬照顧負荷。  台北醫院復健科吳政哲主任表示,失智長者透過藥物控制、復能訓練,加上多參與社會化活動,都能夠延緩症狀惡化、延長維持健康狀態的時間,也能讓失智長輩覺得比較不孤單、心情開朗健康,並能有效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建議民眾可多帶家中長輩出門走走,避免失智長者缺乏活動而四肢肌力退化,甚至臥床的可能。

Read More

1點4萬人受影響 健保住院負擔漲 近5年新高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近日預告明年單次住院部分負擔從新台幣3.9萬漲至4.1萬元,全年上限從6.5萬漲至6.9萬元,漲幅雙雙創下近5年新高,衛福部預估,將有1.4萬人受影響,重大傷病者不受影響。  衛生福利部近日預告訂定「110年全民健康保險保險對象住院應自行負擔費用之最高金額」,根據草案,明年因同一疾病每次住院應自行負擔費用最高金額,將從今年3萬9000元調漲至4萬1000元,調漲2000元、漲幅約4.8%。  此外,全年累計住院應自行負擔費用的最高金額,也將從6萬5000元至6萬9000元,調漲4000元,漲幅約達5.7%。  過去單次住院部分負擔金額上限,頂多是千把塊,全年度部分負擔上限過去5年大多調漲1000至3000元,而今年不論是在單次住院或是全年度部分負擔,都是第一次凍漲。  也就是說,在首次凍漲,也就是今年總統大選後,明年單次住院部分負擔金額上限,一口氣調漲2000元,而全年度部分負擔也是一口氣大漲4000元。  衛福部社保司表示,目前國內民眾以健保身份住院治療時,必須以定率計算民眾需負擔的費用,稱為住院部分負擔,但為了避免民眾負擔過大,另以每人平均國民所得一定比例計算每次、每年住院費用上限。  根據健保署推估,明年調漲後,全年預估將有1.4萬人受影響,但重大傷病患者均免部分負擔,不會受此調整影響。

Read More

車禍就醫 揪直腸癌轉移腦部

高醫院長鍾飲文(左2)、大腸直腸癌醫療團隊教授王照元(右2)及病友黃先生(中)分享治療成果。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年近40的黃姓男子5年前罹患低位直腸癌,在高醫大腸直腸外科先接受手術前治療,腫瘤有明顯縮小;但病人害怕接受手術治療,改用口服化學藥物治療。未料翌年發生車禍頭部外傷送醫,意外檢查出腦部有顆腫瘤。手術切除後的病理報告顯示,這顆腦瘤竟源自直腸癌的轉移性腫瘤。病人再回到高醫接受基因檢測與標靶藥物治療,至今沒有復發。 病友黃先生出示記錄他的化療治療手冊,以及勇敢抗癌的心路歷程。 (記者王正平攝) 高醫院長鍾飲文表示,該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王照元結合全國9家醫學中心進行一項發起人研究計畫,針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治療前,利用血液基因檢測,提高化學治療藥物劑量的臨床試驗,結果不僅可提高治療成效,且不會明顯增加嚴重的副作用。這是國內第1篇關於轉移性結直腸癌結合病人與腫瘤組織檢體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策略的臨床研究報告。  王照元表示,該研究計畫共有高醫、高雄榮總、台南市立醫院等9家醫院參與,追蹤時間長達5年,研究成果於8月登上歐洲癌症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黃姓男子2016年6月突發車禍導致頭部外傷,在其他醫院意外檢查出腦部腫瘤,術後病理報告顯示是來自直腸的轉移性腺癌,重新評估為異時性轉移性直腸癌。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蔡祥麟表示,結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器官是肝臟及肺部,而發生腦部轉移的機率小於3%。  患者重返高醫接受治療,持續追蹤到8月轉移處都沒有復發,無疾病進展存活期長達48個月,是一般病人的4.8倍左右,且副作用也不多,僅出現白血球減少與惡心狀況。  黃男共接受67次化療,飽受惡心、腹痛及掉髮等副作用,靠著意志力苦撐過來,「盡量保持心情平靜,不讓情緒有大太的起伏」,他感謝高醫團隊在他生命最脆弱的時候,陪伴走過最艱困的抗癌路。每個治療階段,黃先生都做了詳實記錄,密密麻麻好幾頁帶在身上,鼓勵自己也鼓勵其他癌友,「配合醫囑,勇敢抗癌」。

Read More

宜醫院團隊進駐校園打疫苗

宜蘭縣長林姿妙前往五結國中關心校園流感疫苗接種情形。 (記者林坤瑋翻攝)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公費流感疫苗於5日全面開打,宜蘭縣長林姿妙7日前往五結國中關心校園流感疫苗接種情形。她表示,縣府每年協調縣內7家急救責任醫院,分區負責縣內學童健康檢查和流感疫苗接種作業。由專業醫療團隊進駐校園為學生提供免費接種服務,以節省家長時間和金錢且免於奔波。在校集中接種除能提高接種率且提升群體免疫力,也降低學生因病缺勤或學校停課情形。  林姿妙說,凡符合接種資格的學生,應把握及早於校園集中接種公費流感疫苗。此外,縣府也特別增購了3000劑流感疫苗,提供縣內國中小和高中職學校教職員、志工、警察人員、保母、19~49歲之低收、中低收入戶及身心障礙身分的民眾等免費施打疫苗,請符合資格民眾攜帶相關證件到各衛生所免費接種疫苗。  林姿妙表示,流感病毒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包括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等,甚至導致死亡,民眾不能掉以輕心,流感疫苗接種後需要2星期的時間才會產生保護力,因此專家建議每年10月流感疫苗開打後,應儘早接種疫苗,讓整個流感季均有疫苗保護力。

Read More

男罹帶狀疱疹 妻女感染水痘

未滿1歲女嬰被爸爸傳染水痘病毒,新住民媽媽也感染。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有位未滿1歲女嬰,差幾天就可施打水痘疫苗,被罹患帶狀疱疹的爸爸傳染水痘病毒,未施打過水痘疫苗的新住民媽媽也感染。  女嬰父親是台中市人,一家人配合他的工作都住在離島,新手爸爸見女兒高燒不退並長皮疹,就診2次,當地醫師懷疑感染水痘且擔憂有併發症,建議回台灣就醫。氣候因素影響,女嬰發病後第4天才飛回本島,孩子除高燒,水痘愈長愈多且食慾極差,一下飛機趕緊送急診。 有位未滿1歲女嬰,被罹患帶狀疱疹的爸爸傳染水痘病毒,新住民媽媽也感染,一家三口被迫一起戰「痘」。(記者徐義雄攝) 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余孟恭指出,反覆高燒的小女嬰到急診室時頭、臉與軀幹已出現紅疹、紅色丘疹,合併嚴重搔癢,導致水痘破裂與局部皮膚細菌感染;住院後,進一步從女嬰接觸史清查傳染源,發現孩子發病前2週,父親曾經長皮蛇(帶狀疱疹),沒幾天孩子反覆發高燒且冒出細小紅色皮疹,推測極可能是被父親傳染。 有位未滿1歲女嬰,被罹患帶狀疱疹的爸爸傳染水痘病毒,新住民媽媽也感染,一家三口被迫一起戰「痘」。(記者徐義雄攝) 女嬰母親陪病3天,也開始冒出紅色皮疹,醫師詢問才知道,女嬰母親是來自越南的新住民,從未施打過水痘疫苗,因孩子長水痘也被傳染,一家3口一起治療。父親持續觀察外,女嬰跟母親都投以抗病毒、止癢的抗組織胺及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等藥物。住院5天後,女嬰從最初的水疱發展到膿疱最後結痂,母親在用藥後快速好轉。  余孟恭指出,治療水痘最好的方式是注射疫苗,只要曾經接種過疫苗,身體多少還是會有抗體具有保護力,即使再次感染水痘病毒,症狀會輕微一些,併發症狀也會少一點。建議女嬰滿週歲後,仍應再施打水痘疫苗,保護抗體維持更高、更好。

Read More

醫示警:兒科病房滿床 防疫勿鬆懈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7日在臉書上表示,上班查看兒科病房占床率達到100%,是疫情爆發以來從未見過的,也是個值得警戒的信號。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上表示,7日首次看到兒科病房占床率達到100%,認為是一個值得警戒的信號,呼籲大家防疫別再鬆懈,下階段的挑戰正要開始,如果這麼鬆懈,恐怕很難像之前一樣,安然度過疫情。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說,全國目前一般門診較去年同期少23.4%,急診上呼道就診率較去年同期低54.8%,疫情趨平穩,但仍要提醒民眾宜做好勤洗手、戴口罩、接種流感疫苗等防疫工作。  謝宗學在臉書《Dr.E小兒急診室日誌》表示,上班習慣先查一般兒科病床的占床率,看看還有多少病床可收住院,但是昨天看到病房的情況,讓他嚇了一跳,自年初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度的兒科病房占床率100%滿床,這意味著候床時間將增加。  謝宗學說,兒科住院病人大多是急性感染症,跟成人科多是慢性病不同。兒科病房超高占床率,代表許多人的個人衛生防護習慣開始鬆懈,鬆懈程度幾近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因為冠狀病毒、流感、腺病毒、諾羅病毒等都喜愛低溫的環境,對於即將到來的冬季,兒科病房的高占床率是一個值得警戒的信號。  謝宗學提醒,全球武漢肺炎疫情尚未緩解,台灣度過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夏天,不代表冬天也能用這樣的防疫狀態安然度過,因此大家應該重拾年初的防疫精神,下個階段的挑戰將要開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