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斷牙齒 依傷勢有3種治療方式

牙醫師李宗霖說,治療斷牙依傷勢輕重,可作複合樹脂填補、陶瓷貼片修復及牙套等三種。(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日常生活中,常常因意外事件撞斷門牙,很難看。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牙體復形科醫師李宗霖說,依據牙齒的「傷勢」輕重治療斷牙方式,可包括複合樹脂填補(俗稱補牙)、陶瓷貼片修復及牙套治療,可讓患者恢復門面美觀。 九歲男孩撞斷大半牙齒,治療前模樣。(記者葉進耀翻攝)九歲男孩撞斷大半牙齒,採複合樹脂填補治療恢復原貌模樣。(記者葉進耀翻攝) 李宗霖表示,牙齒結構缺損較小時,最常使用「複合樹脂填補」來進行修復。牙齒是高度礦物化組織,牙醫師將牙齒做適當修形後,透過酸蝕溶去牙齒表面淺層的礦化物,讓表面微粗糙,再將未照光聚合的複合樹脂填補上,並將外形雕塑回正確形態,再經照光固化後就可恢復牙齒的形態了。優點為美觀且臨床治療時間較短,通常一次約診即可完成治療;有些外傷後牙髓活性尚不明朗的階段,也會先以複合樹脂復形,除了可繼續追蹤牙髓活性變化外,也能立即解決病人的美觀及社交需求。其缺點是,時間久了樹脂易因磨耗而失去原本美麗的形態,或是邊緣縫隙也可能出現染色問題等。  李宗霖指出,當牙齒缺損範圍較大時,治療方式以「陶瓷貼片」修復為佳,醫師較易掌控整體牙齒的形態,且美觀耐久。至於傷勢較重、牙齒結構大量缺損,如整顆幾乎快斷平,此時就需要做「牙套治療」。

Read More

杏輝疑慮產品 不限批號全面回收

杏輝7日召開記者會,總經理白友烺表示,有疑慮產品不限批號、規格全面回收。(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杏輝藥品出包情形頻傳,為此,杏輝7日召開記者會致歉,總經理白友烺表示,有疑慮產品不限批號、規格全面回收。  杏輝7日召開記者會向大眾道歉,總經理白友烺表示,針對清查後有疑慮的產品,杏輝即日起不限批號、不限規格,主動全面回收,避免增加困擾以示負責。  另,當天杏輝又傳出有鹿茸賀爾蒙膠囊及咳定平錠、安嗽錠3款藥停止生產出貨,同步啟動自主回收,白友烺說,3項停止生產的藥都是處方藥,民眾有疑慮都可以到所有醫療院所處理;一般指示用藥已幾乎100%回收。  白友烺表示,回收事件讓杏輝痛定思痛徹底檢討改善,除了通盤清查全廠產品,並以更嚴謹態度執行定期產品品質監控,同時進行組織改造。  食藥署指出,目前杏輝下架藥品累計達23款,這些藥品目前均停產、暫停出貨,將逐一確認杏輝提出的改善報告無誤,並且突襲稽查通過後,才可能恢復生產及供貨,若稽查仍未通過,最嚴重恐廢除GMP資格,即杏輝不得再生產任何藥品。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食藥署指出,因應國際間「N-亞硝基二甲胺(NDMA)」事件,要求國內所有含「二甲雙胍」成分降血糖藥須逐批檢驗致癌疑慮不純物NDMA。正和製藥「正和驅糖樂持續錠500毫克」經評估後認為不符成本,將自主回收,預計將下架172批、約4300萬顆藥。

Read More

老農遭山豬攻擊 縫27針保命

農民遭山豬狠咬渾身傷,林英龍醫師即刻救援。(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縣報導  72歲的大埔農民在果園工作時,突然遭到闖入的山豬狠咬一頓,造成全身多處撕裂傷而血漬斑斑,由長期駐診的大林慈濟醫院林英龍醫師打完破傷風針,緊急縫合27針並給予預防性的抗生素,避免感染引發敗血症的威脅;林英龍醫師呼籲,許多民眾假日熱愛戶外活動,但務必留意環境中的野生動物與昆蟲,以免敗興而歸。  林英龍醫師表示,該農民遭一頭約60公斤無長獠牙的母山豬發狂攻擊,檢傷發現左頭頂部、額頭正中部、左胸部、兩側腹部、兩側手肘、手腕、右拇指基部、大腿、小腿等多處有1.5~5公分的撕裂傷,有些甚至深及顱骨或肌肉層,幸好肌腱沒有斷掉,另有16處挫擦傷。經護理師協助林英龍醫師剔除傷患部分頭髮及消毒傷口,林醫師打上局部麻醉藥後,費時約兩小時,針對10多處傷口進行縫合,1至2星期後,傷口順利癒合拆線,日前再回診,全部的傷痕已經消失。  林醫師表示,山豬牙齒不乾淨,容易隱藏很多細菌,有傷口感染的問題,一不小心會產生敗血症,或是大量出血,失血過多造成生命危險。他特別呼籲,民眾經常利用假日到山區走走調劑身心,但很多人都會疏忽周邊的環境。尤其連續假日出遊到偏鄉地區,毒蛇、山豬、虎頭蜂、隱翅蟲、小黑蚊很多,需要很小心。建議帶一支長的棍子打草驚蛇,或隨時觀察樹梢上或週邊環境,溪邊玩水要小心是否有溪水暴漲及蛇類出沒的情形,一定要有警覺心來避免發生遺憾。

Read More

公費流感疫苗首日施打 比去年多1倍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類流感疫情仍低但呈緩升趨勢,籲請公費對象儘速接種流感疫苗,以及早獲得保護力。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類流感疫情仍低但呈緩升趨勢,疾管署6日表示,公費流感疫苗開打首日就有近40萬人接種,是去年的2倍,首日施打族群以65歲老人最多,其次是50至64歲,估計第一個月就會打超過300萬劑。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依據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國內類流感疫情仍低但呈緩升趨勢;上週因中秋節連續假期,部分門診休診致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28,864)下降(去年同期75,245人次);但急診就診人次(7,422)及就診病例百分比(6.4%)均較前一週上升7.7%及4.9%,仍低於去年同期(14,110人次及10.9%)。  郭宏偉表示,近期雖無新增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但近一週社區檢出呼吸道病毒陽性率為13.7%,較前一週(6.8%)上升;近4週(第35至38週)呼吸道病毒分離前3名為單純疱疹病毒(40.0%)、腺病毒(32.5%)及呼吸道融合病毒 (21.3%)。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單純疱疹病毒、腺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都是常見的感冒致病原,症狀多以喉嚨痛、流鼻水等,比較沒有流感會伴隨著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感重等全身症狀,約5-7天才會痊癒。  由於50歲以上民眾、6個月以上至學齡前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為流感高危險群,一旦感染流感病程演變相當快速,較常見的危險徵兆包括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因此,林詠青呼籲符合公費條件的民眾應儘速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以降低流感併發重症的風險。  由於公費、自費流感疫苗皆已於5日開打,有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據統計,10月5日流感疫苗開打當日,全國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超過39.9萬劑,是去年分批開打單日總和20.2萬劑的近2倍,估計第一個月可能就會打超過300萬劑,剩下的300萬劑也希望在年底前打完。

Read More

睡前嗜甜食 易罹心臟病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陳玠宇醫師模擬「心臟震波治療」。(記者黃翠娟攝)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陳伯伯喜歡睡前喜歡來塊蛋糕放鬆心情,吃完馬上入睡,BMI衝到30,醫師提醒,睡前2小時高糖高油,血液會變濃稠,動脈易硬化,心肌梗塞、心衰竭的風險增高。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陳玠宇醫師指出,現代人因飲食西化、晚睡、愛吃宵夜,常有3高等慢性疾病,長期睡前吃甜食或宵夜,或許會放鬆心情,但是對於心臟卻是大風險。  像陳伯伯每晚睡前愛吃蛋糕,夜間血壓會偏高,加上蛋糕多由植物奶油製作,具有反式脂肪酸及精緻澱粉,長期食用會血液會濃稠,亦或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甚至產生心血管阻塞及血管血栓形成。  陳玠宇提醒,心血管若阻塞,或是出現血栓,急性則造成心肌梗塞發作,慢性則引起慢性缺血性心臟病,兩者若造成心臟功能受傷,則會心臟衰竭。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陳玠宇醫師及病人陳伯伯手持「心臟震波治療」、「避免睡前吃高糖、高油食物」看板。(記者黃翠娟攝) 目前治療嚴重冠狀動脈心臟病,包括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積極藥物治療,然據全世界文獻統計,約有1/10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醫學上稱為「頑固性心絞痛」。  據美國研究統計,頑固性心絞痛患者每年的死亡率為3-21%,冠狀動脈血管事件風險為11-69%,陳玠宇指出,這類病人是醫學治療上的棘手難題,也困擾不少心血管疾病病人,所幸醫學進步,近十年問世的心臟震波治療提供病人不同選擇。  陳玠宇表示,震波治療為人所熟知的震波碎石治療,而低能量也可用於組織再生,如骨頭軟組織,進而在不傷及心臟組織,刺激心臟血管再生,改善心臟缺血,用於治療心絞痛及心衰竭。  心臟震波治療由醫師親自執行,技術難度較高,共3個療程,每個療程有3次治療,總共9次治療,每次治療約30至60分鐘,每個療程間隔約一個月。目前全台灣有國泰、亞東及高雄長庚等少數醫學中心提供此類治療模式,但健保不給付,病人需自費。  醫師並提醒,心臟震波治療還是有挑病人的,像心肌梗塞急性期病人、嚴重肺氣腫者、經心臟腔室有血栓、曾接受心臟節律器置放或金屬人工瓣膜置放、急性心肌炎、心內膜炎或心包膜炎者、惡性腫瘤或嚴重器官衰竭及孕婦。

Read More

北高6家超商舉辦肝炎肝癌篩檢

 由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岡山秀傳醫院及7-ELEVEN所舉辦的「免費肝炎肝癌篩檢活動」在高雄市岡山區、彌陀區、永安區,共六家7-ELEVEN門市盛大展開。(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岡山報導  由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高雄市衛生局、岡山秀傳醫院及7-ELEVEN所舉辦的「免費肝炎肝癌篩檢活動」,6日起一連3天在岡山、彌陀及永安區,共6家7-ELEVEN門市展開,每家門市上午9~11時、下午5~7時兩個時段篩檢,可以說是全台首創「跨時段的肝病篩檢」,只要年齡滿30歲以上民眾都可以選擇自己方便的時間,前往門市參加篩檢。  篩檢出來的C肝民眾,將由個管師協助轉介治療,中低收入者將由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供醫療補助,免費活動及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  肝基會推動「根除C肝三部曲」:民眾一定要「主動篩檢」知道自己是否為C肝帶原者,若為C肝帶原者應儘快至醫療院所,接受全口服新藥的治療,在8至12週內根除體內的C肝病毒,希望2025年可以達成「根除台灣C肝」的目標,讓大家免受肝病之苦。  7-ELEVEN表示,與肝基會合作6年的門市篩檢服務已超過120場,服務民眾高達上萬人,篩檢出上千名的肝病帶原者。  岡山秀傳醫院趙昭欽院長表示,如果篩出C肝陽性個案,請不用慌張,今年健保已擴大對C型肝炎治療給付範圍,民眾可至醫療院所胃腸肝膽科治療C肝,鼓勵民眾把C肝治好,找回彩色人生。

Read More

肝癌標靶治療新策略 登國際期刊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帶領國際合作團隊,研究成果榮登國際知名期刊《肝病學雜誌》。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世界知名期刊《肝病學雜誌》發表最新醫學研究成果;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帶領的國際合作團隊,首次發現孤兒受體ROS1蛋白RNase7在肝癌治療中所具有的關鍵作用,提供肝癌標靶治療的新策略,有助於患者提高生存期。  中國醫藥大學洪明奇校長研究團隊與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合作團隊研究成果,發表名為「探討Ribonuclease 7驅動之ROS1活化作為肝細胞癌的潛在治療標靶」之研究論文,10月4日刊登世界知名期刊《肝病學雜誌》,受到醫學界的高度重視。  肝細胞癌是原發性肝癌的最主要形式,為全球死亡率第二高的癌症;雖然目前有多種小分子多激酶抑製劑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用於肝細胞癌的一線或二線治療。這些現有的藥物僅能提高患者約幾個月的生存時間,總體反應率尚不到20%。為肝細胞癌患者尋求有效的生物標記和新的替代療法是當前急待解決的臨床需求。  洪明奇表示,受體酪胺酸激在細胞分化、增殖、遷移以及血管生成等過程中具有關鍵調節作用,RTK訊號之失調將導致多種癌症的發展。ROS1是RTK家族中最後一個具有激酶活性的孤兒受體。ROS1雖然已被發現超過30年,由於其配體始終未知,在細胞調節和疾病發展中之功能尚不清楚。  洪明奇校長帶領國際合作團隊研究通過篩選多種Ribonuclease (RNase)家族蛋白,發現RNase7特異結合於ROS1胞外區N3-P2域,RNase7刺激可導致ROS1的末端酪胺酸殘基2274位點(Y2274)磷酸化,進而活化ROS1之訊息傳導路徑。  這項研究首次發現孤兒受體ROS1的配體,揭示了RNase7所驅動之ROS1路徑活化對腫瘤細胞生長的功能。RNase7更有潛力開發為對HCC病人進行以ROS1標靶治療的血液生物標記,可為臨床治療策略之選擇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Read More

肝緊來SKTo 嘉免費篩檢放寬

嘉義市衛生局呼籲市民肝緊來B、C型肝炎免費篩檢。(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衛生局配合國家消除C型肝炎政策,9月28日起國民健康署擴大B、C型肝炎免費篩檢對象,放寬篩檢年齡為45至79歲,本市有132家醫療院所提供服務,這項服務預計到明(110)年12月31日截止,請民眾善用終身一次的免費B、C型肝炎篩檢服務。  市府衛生局表示,原本B、C肝炎篩檢對象為45至54歲的民眾,現在放寬至79歲,放寬後影響本市約54,000人,除了本市的醫療院所提供篩檢服務外,目前市府配合在社區及衛生所施打流感疫苗,也可以在同地免費篩檢B、C肝。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內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約13,000人,肝癌更是高居癌症死因第2位。感染B、C後每4人有1人會變成肝硬化,肝硬化後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是造成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  衛福部訂定2025年達成消除C肝目標,希望透過擴大篩檢找出C肝感染者,早期篩檢早期治療,只要檢查出血液中有病毒,就可以使用健保口服新藥治療C肝,相當於政府送20萬元大禮幫忙把C肝治療好,C肝治療不可怕,約3個月治療期,副作用小,97%以上的人可以治療好。  衛生局邀請市民一齊發起C型肝炎篩檢「SKTo運動」,「S(screen)主動篩檢、K(know)知道結果、To積極治療」三步驟,請還沒有篩檢的市民把握機會一起「肝緊來SKTo」。相關活動訊息歡迎電洽嘉義市衛生局國民健康科2338066轉514或517。

Read More

單純皰疹病毒腦炎 女失語

為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朱清華指出,苗栗縣62歲女子突然發燒、嘔吐、無法正常言語,急診後發現是急性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作祟,經治療後雖撿回一命,仍須持續接受語言復健。(為恭醫院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苗栗縣6日電  苗栗縣62歲女子熱中教會服務,平日人際相處熱絡,卻突然發燒、嘔吐、無法正常言語,急診後發現是急性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作祟,經治療後雖撿回一命,仍須持續接受語言復健。  苗栗縣為恭紀念醫院今天發表醫療案例指出,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是各種腦炎中的重症,若未及時接受治療,死亡率高達7成,經過治療也有2成的死亡率,而在治癒後又高達8成患者會留下腦部損傷後遺症,不可輕忽。  院方指出,這名女子因發燒、頭痛、嘔吐不止,且突然講不出話,被送到急診時,高燒攝氏39度,僅能點頭、斷斷續續說出「頭…痛」,無法正常言語,經會診神經內科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左側顳葉有發炎病灶,且有腦水腫情形;腦脊髓液檢查發現有單純皰疹病毒一型抗體升高,間接佐證是感染罕見且致命的單純皰疹病毒一型HSV-1腦炎。  女子病情一度惡化,意識昏迷,右側肢體無力轉入加護病房,所幸在抗病毒藥劑合併類固醇治療後逐漸改善,1個月後出院,但仍須在門診接受語言復健訓練,並給予幫助記憶的藥物治療。  為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朱清華表示,單純皰疹病毒具潛伏性,女子可能早就被感染,當抵抗力下降而發作,這種病毒造成的破壞最常出現在額葉及顳葉,患者初期常出現癲癇發作、性格意識改變、失憶、失語或其他神經學症狀,愈早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才有機會治癒。  朱清華指出,女子獨居,發病時有語言障礙,無法清楚求救,幸好平日熱衷教會服務,人際關係緊密,才能及時察覺異常送醫治療,她也鼓勵女子繼續回教會參與活動,有助語言與智能復健。

Read More

高齡行動力隱憂 50歲起練肌力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提醒,熟齡族從50歲就要開始重視行動力,可有效提升銀髮期的生活品質。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3人就有1人有行動力隱形危機,醫師提醒,熟齡族從50歲就要開始重視行動力,可有效提升銀髮期的生活品質。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表示,邁入中年是身體出現痠痛、疲勞及無力感的開端,然而,多數人只當作是工作太累或身體正常老化,根據研究,近4成行動不便的中年人有下肢不舒服,其中15%的人有嚴重背部不適的問題。  不過,其實光用貼布、外在保護產品無法阻止肌肉流失,若身體長期有痠痛、無力的狀態,排除其他疾病後,就要考慮是否為肌肉量、骨骼支撐或環節機能降低的問題。  陳榮邦表示,行動力不良通常合併骨骼、環節、體力等問題的互動影響。研究中發現,肌肉質量可以預測骨質密度,尤其在停經後婦女身上更為顯著。  陳榮邦表示,人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造成機能下降,但行動能力會因為「長期使用治標不治本的緩解方法」、「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和「沒有依照年齡調整運動習慣」三種常見行為,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不足,流失大量肌肉,但過去大都著重於骨質密度低、行動不靈活、肌肉量下滑等單一問題的討論,但近年來國際趨勢建議將行動力作為一綜合性的評估,加入骨質密度、肌肉質量、平衡感、體脂肪量測量,呼籲熟齡族從50歲就要開始重視行動力,可有效提升銀髮期的生活品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