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動脈化療 南市醫:5成療效明顯

台南市立醫院醫師李楊成及許惠婷合力採用肝動脈化療加手術,治肝癌轉移腹膜患者,讓腫瘤全消失。(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68歲鄭先生被診斷出肝癌,到醫院作電燒治療,後期發現肝臟有多顆腫瘤且有腹膜轉移,經採用「肝動脈化療」治療半年後肝腫瘤消失,接著針對腹膜轉移開刀,術後恢復良好,並持續門診追蹤3年多,腫瘤已完全消失。  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楊成說,肝臟是沈默器官,當患者發現身體不適時,往往都已是晚期;中晚期肝癌患者因多發腫瘤、腫瘤過大,或侵犯到血管無法開刀,以往只能選擇昂貴的標靶藥物治療或免疫治療,平均每月藥費超過10萬元,但大多數效果不佳,且延長存活約半個月。  相對的,肝動脈化療的療效是可以被期待的,且使用肝動脈化學治療,因直接灌注藥物在腫瘤,可使用較低濃度的藥物(一般濃度的4分之1),有效控制腫瘤生長反應,同時減降全身抗癌藥物的副作用。  李楊成指出,南市醫自民國97年為中晚期肝癌病人施行「肝動脈化療」,至今已有逾百名患者接受此療法,約有50%患者有明顯療效,是肝癌末期患者的首推治療方式;依照院內的癌症資料,對肝動脈化療有反應的病人平均存活30個月,為沒有反應病人的3倍。  他說,最新肝動脈化療是經由左鎖骨下動脈將導管置入肝動脈後,將化療藥物經由導管直接注入肝動脈中,使癌腫瘤持續暴露在高濃度化療藥物中;針對多發性或肝門靜脈栓塞的患者,肝動脈化療可有效控制且提升存活期,患者生活品質也比較好。  末期肝癌的治療,需要多個專科醫療團隊合作,包括放射線科醫師、肝膽胃腸科醫師、血液腫瘤科、一般外科醫師等醫療團隊,以及家庭支持和患者本身的合作,才有戰勝癌症的機會。

Read More

攝護腺免費篩檢 翁到場感謝

童綜合醫醫療團隊至苗栗三義鄉雙湖社區活動中心進行免費攝護腺篩檢PSA抽血檢查。(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童綜合醫院自8月起展開「守護爸爸的健康、攝護腺免費篩檢活動」,前進各社區進行篩檢,至苗栗縣三義鄉雙湖社區活動中心進行免費攝護腺篩檢PSA抽血檢查,一上午即服務上百位男性,一位88歲黃姓退休教師到場,感謝童綜合醫院副院長歐宴泉,10年前為其治療攝護腺腫瘤,使得他至今還能生龍活虎。  這次免費篩檢活動在苗栗縣三義村長聯誼會、三義鄉長呂明宗、雙湖村長田永桂等人支持與協助下,童綜合醫院副院長歐宴泉帶領5位護理師,至雙湖社區為民眾提供免費篩檢服務,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常務理事林其業也到場關心。  歐宴泉表示,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癌症中排名第5,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早期攝護腺癌病人絕大部分沒有任何症狀,早期檢查、儘早治療,可獲較好的預後效果。  88歲的黃姓國小退休教務主任,78歲時罹患攝護腺癌,幸及時由歐宴泉進行手術治療,10年來追蹤控制良好,生活品質未受影響,依舊可以與太太參加各式活動並旅遊,到活動現場巧遇歐宴泉,他十分感謝,也向現場民眾宣導篩檢的重要性,提醒其他民眾無論年紀多寡都要照顧好自己身體,相信且配合醫師的醫囑進行治療。

Read More

腦中風右半肢體無力 雷射靜脈治療改善

靜胍雷射治療可幫助病人明顯改善現有病況。(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67歲的李先生因腦中風導致右半邊肢體無力、行動功能不佳、且有感覺異常的情形,為協助他恢復原有功能,醫師除為他安排復健治療之外,特地搭配雷射靜脈治療,幫助神經修復。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李先生的運動功能及肢體感覺異常的症狀都有獲得改善,讓原本因腦中風而覺得沮喪的他,更有信心繼續努力復健。 後龍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泰安表示,靜脈雷射治療是利用光纖導管將低能量的紅色生化雷射光,從手臂靜脈導入後照射體內的血液與細胞,幫助粒線體產生更多能量,增加紅血球的攜氧量與彈性,協助白血球調節身體的免疫系統,並清除體內容易致癌的自由基。 根據研究及多家醫學中心臨床人體試驗,靜脈雷射治療在脊髓損傷、腦中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眠、耳鳴、氣喘等疾病上,都能幫助病人明顯改善現有病況。除了疾病治療之外,也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形成,預防心肌梗塞及中風,同時穩定血糖、血壓、血脂、及協調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功能,改善情緒與睡眠品質。  陳泰安院長表示,靜脈雷射治療在國內多家醫學中心皆已使用並幫助病人改善病況,為能造福苗栗鄉親,後龍診所特率先引進其設備與技術,現行除幫助腦中風病人獲得良好改善之外,對於慢性失眠的病人,也明顯縮短他們入睡的時間。靜脈雷射治療應用廣泛,建議治療前可與醫師討論,找出適合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蹲低姿勢不良…腰痛總在烤肉後

中秋烤肉傷腰骨划不來,大甲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嚴可倫建議提高烤肉架,姿勢正確才可避免腰痛上身。(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大甲報導  中秋烤肉幾乎已成台灣全民運動,甚至已有民眾提前「開烤」。大甲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嚴可倫指出,每年中秋後總有腰痛不堪而求診的病人,詢問症狀發生總和烤肉有關,有人是烤肉當晚就腰痛,有的是隔天一覺醒來疼痛難耐,原因就在於烤肉姿勢不良導致。  嚴可倫表示,中秋月圓人圓,閤家大小或親朋好友齊聚烤肉過節,最常見的幾乎都是成群圍繞著一個烤肉架坐著,在幾乎貼在地上的烤肉架烤肉。正因為烤肉架高度很低,民眾多坐在小板凳、席地而坐或蹲著,形成一個「膝蓋比髖部(屁股)高」的姿勢,導致身體呈現往前駝背、彎腰的姿勢以維持平衡,此時椎間盤壓力就會暴增。  嚴可倫強調,民眾亦可選用近來可在室內使用的電烤盤,在平時用餐的餐桌上烤,既可以避免椅子過低的錯誤坐姿,也可以大幅減少油煙、與木炭不完全燃燒導致的一氧化碳,當然,使用電烤盤與延長線時,要特別留意用電安全。曾有腰傷、灌過骨水泥或已確診為椎間盤突出的病友,要避免彎腰烤肉來考驗自己的腰力;另一方面,如果民眾實在無法避免前傾彎腰烤肉,也一定要記得要隨時站起身活動筋骨,避免長時間單一姿勢不動,才能有效減低腰椎的負擔與腰痠背痛的風險。

Read More

三峽登革熱群聚增2例 五寮里筍園疫情擴大 累計25人確診

防治登革熱無假期,針對三峽新增二例本土登革熱熱區市府昨日動員一二0名清潔隊員進入五寮社區及筍園進行環境大清理。(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1日宣布,新北三峽本土登革熱群聚再新增2例確診,分別為中正里50多歲男性、以及礁溪里60多歲女性,兩人均有三峽區五寮里筍園活動史,該起群聚截至目前共計25人確診。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22例居住新北市(三峽區21例、中和區1例),19例居住桃園市(桃園區15例、龜山區3例及八德區1例);另累計59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印尼、菲律賓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為多。  疾管署說明,這次新北市三峽區新增2例本土登革熱個案,分別是住在中正里50多歲男性、以及礁溪里60多歲女性。  中正里個案平時活動地以住家及公司為主,曾於9月21日及24日至五寮里筍園採筍,27日因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等症狀就醫,NS1快篩陽性,經醫院採檢通報後於本月1日確診。  礁溪里個案平時活動地以住家及五寮里筍園為主,因接獲當地有登革熱群聚疫情,自9月19日起未再前往五寮里筍園,29日出現發燒、膝蓋腫、嘔吐等症狀就醫,NS1快篩陽性,經醫院採檢通報後於1日確診。依據2人活動史及疫情現況研判感染地為五寮尖山筍園,為五寮里群聚之新增個案。  疾管署指出,這起本土登革熱群聚案截至目前共計25人確診。因應這次群聚疫情,地方衛生、環保單位持續針對五寮里社區及筍園加強相關防治措施,包括病媒蚊調查、孳生源清除、化學防治、接觸者採檢及民眾衛教等。  另外,自9月29日起,針對高風險筍園設立13個管制點,限制人員進出並安排警員每日巡邏。截至目前已匡列具相關接觸史民眾共501人,其中採檢488人,20人陽性、320人陰性、141人檢驗中、7人待二採,社區監測將持續至10月30日。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峽區新增2例本土登革熱病例,2案患者都有五寮筍園區域活動史,研判感染與該區域有關。市府團隊1日由副市長謝政達率隊前往五寮社區視查防治情形,並動員120名清潔隊員進入五寮社區及筍園進行環境大清理,並將竹子橫切斷面予以包覆,避免成孳生源。  新北市府防治登革熱無假期,市府團隊1日總動員,針對三峽區本土登革熱病例疑有區域感染之虞的五寮社區及筍園區域,包括區公所、衛生局所、環保局清潔隊、農業局及警察局等跨局處攜手展開大清除及消毒等防治作業。  衛生局長陳潤秋呼籲民眾,中秋與親友團聚郊遊賞月、戶外烤肉時應做好防護措施。

Read More

全民瘋烤肉 吃對不發胖

烤肉怎麼吃才不發胖?衛福部台北醫院營養師覺佳欣表示從挑食材開始。(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中秋連假4天,全民瘋烤肉!該怎麼健康吃才能避免月圓人更圓呢?衛福部台北醫院營養師覺佳欣表示,烤肉從食材選擇、烤肉醬用法及烹調方式,吃對就不會發胖。  覺佳欣表示,健康第一步從選擇食材開始,要選擇天然食物,避免加工食材如香腸、貢丸等食物,肉類優先選擇中低脂類如去皮雞腿、雞胸肉、豬大里肌肉,海鮮則以草蝦、文蛤、牡蠣、鮭魚等較佳,而百頁豆腐、梅花肉、豬五花、雞翅、牛五花、秋刀魚、內臟等較不建議。  她說,記得搭配足夠的新鮮蔬果,如香菇、玉米筍、生菜、橙子等,以無糖飲料取代碳酸汽水、含糖果汁、含糖手搖飲。  第二步是注意烤肉醬的使用,覺佳欣提醒烤肉醬的鈉含量高、熱量也高,常常在烤肉過程中,重覆塗上一層又一層的烤肉醬增添風味,之後因為肉太鹹要搭配吐司麵包一起食用,不知不覺中吃下多餘的鹽分及熱量。  建議將烤肉醬倒在碗中,加水稀釋再塗在食材上烤,並改以生菜葉取代吐司,不但可增加蔬菜的攝取,還可減少鹽分、熱量、澱粉的攝取,讓身體更輕鬆無負擔。

Read More

機械手臂人工膝關節置換 桃竹苗首例

醫師吳立偉完成桃竹竹苗區第一例MAKO機械手臂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患者兩天出院。(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一名78歲女性病患,內側膝關節軟骨已經幾乎完全磨損,5年疼痛導致行動不便,經他院醫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建議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但病患擔心手術後會感到不適,僅持續以止痛藥物控制症狀。  後來,此名病患不想長期倚賴吃藥,最後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醫師吳立偉,決定接受以電腦導航和機器手臂輔助的半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簡稱MAKO)。手術當晚即能自行彎曲膝蓋,隔天可下床活動,兩天後出院,5日後已恢復正常行走。膝蓋疼痛解除後,生活品質好轉,不用再依靠大量止痛藥物,回復自在的生活。中醫大新竹附醫也完成桃竹苗區第一例機械手臂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吳立偉醫師表示,過去在北部已超過兩百例MAKO手術經驗,這次第一次在桃竹竹苗地區完成機械手臂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吳立偉指出,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發展至今已經是很成熟的術式,仍然需要依靠醫師主觀決定骨頭切磨的角度和植入物的位置,無法完全避免誤差。而透過電腦導航和機器手臂輔助的手術,幾乎可忽略人為判斷和操作的失誤,以平均小於0.1公分的差距完成手術,傷口小, 流血量少,不僅較舒適,預期功能比傳統手術更好,是更精緻及精確的選擇。  吳立偉強調,科技和醫療的結合是未來的趨勢,在科技的輔助下,醫療將更客觀,更精準,也更安全,也期待這項技術能夠造福更多的民眾。

Read More

台大複合式手術室 一站式治療

台大生醫複合式手術室啟動精準外科造福病患,更是國內各式新創醫療導入臨床應用的最佳場域。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台大醫院生醫園區分院卅日由余忠仁院長主持複合式手術室開幕,余忠仁表示,複合式手術室運用精準的數位影像導引大幅提升手術精確度,特別針對需細微精確手術治療的早期肺癌、心血管或神經疾病等病患。  余忠仁院長說,這是醫學中心等級的手術室,生醫分院率先於大新竹地區建置新一代的複合式手術室,並引進多軸式機械臂錐束斷層造影系統,能在手術中提供即時的二維平面影像,以及三維立體影像。複合式手術室除了具備多種影像造影功能以外,還能藉由影像工作站將擴增實境的技術應用在手術中的影像定位,能大幅提升各式手術的精準度。對於各界期待能夠成為醫療科技展示平台的生醫分院,集合多種尖端科技的複合式手術室,更是國內各式新創醫療導入臨床應用的最佳場域。  生醫分院啟用的複合式手術室具備電腦斷層造影系統,能夠直接在手術室完成一站式的「麻醉、定位、手術」流程,因此安排徐老師這次至生醫分院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團隊在複合手術室中利用擴增透視導引系統,在病人已經接受麻醉的狀態下進行支氣管定位,清楚標示病灶位置,並隨即以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病灶,病人在手術後隔天即順利出院,病理報告證實左側結節同樣也是早期的肺腺癌。  生醫分院外科部何明志主任表示,複合式手術室自今年6月啟用以來,已順利完成超過70台手術,含括心血管外科、胸腔外科、一般外科以及神經外科。現階段適合在複合式手術室進行的手術及治療包括肺部定位手術、介入性支氣管鏡、經皮穿刺肝(肺)腫瘤消融、主動脈及週邊血管支架置放、顱內血管瘤治療以及微創脊椎手術,未來配合開心手術的啟動,更能引進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等先進技術。

Read More

黃疸不退 一月女嬰膽道閉鎖

 醫師陳緯哲說,膽道閉鎖宜在出生45天內完成診斷,愈早手術治療愈好。(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1個月大的黃小妹妹接受疫苗注射時,被診所醫師發現有延遲性黃疸情形,轉到大醫院接受腹部超音波與核磁共振膽道攝影檢查,確診為膽道閉鎖;手術改善後恢復良好,由門診定期追蹤中。  成大醫院小兒腸胃科醫師陳緯哲指出,膽道閉鎖的寶寶常被誤以為是母乳性黃疸,而延誤治療;若未能及時診斷、治療,膽汁鬱積肝內,易造成肝硬化,甚至面臨早期換肝。如果膽道閉鎖沒有手術治療,一般活不過一歲。台灣新生兒膽道閉鎖發生率為全球第二高,每年約有30-40位新病例被發現。  陳緯哲表示,一般新生兒黃疸分「生理性」及「病理性」,前者相當常見,家長不用過分緊張,膚色會呈亮黃色,常於出生後第2-3天出現,第4-5天達高峰,第7-10天逐漸下降,約2週後逐漸消失;哺餵母乳的嬰兒黃疸期可能較長,但黃疸指數不致升太高。因此,若第3-4週後黃疸仍延遲不退,則其中有部分嬰兒可能患有膽道閉鎖,造成「病理性」黃疸,必須趕快到醫院做抽血檢查。  寶寶出生後的60天內除應仔細觀察膚色外,也要注意寶寶便便顏色,在日光下或白色燈光下觀察皮膚呈現暗黃色、眼白變黃,更要仔細觀察寶寶便便,與寶寶手冊的大便卡顏色做比對,若肝臟分泌的膽汁能順暢排出,和大便混合後便會呈現出黃色或綠色大便,亦即大便卡編號7~9號的3種顏色,此為正常狀況,若出現3種顏色以外的其他顏色像淡黃色或灰白色,應懷疑是否有膽道閉鎖或肝內膽汁滯留的可能,儘快就醫。  他說,膽道閉鎖宜在出生45天內完成診斷,原則上在60天以內完成「葛西手術」,愈早愈好。

Read More

長安醫院肌少症檢測 逾3成異常

長安醫院舉辦「肌少症」檢測活動,發現超過3成有肌少症異常狀況。(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太平報導  台中市太平長安醫院舉辦「肌少症」檢測活動,透過儀器量測身體不同肢段的部位別肌肉量,受檢民眾超過上百人,其中逾3成有肌少症異常狀況。復健科陳音翰醫師表示,「肌少症」患者,死亡率會比沒有「肌少症」的老人家機率更高,不容忽視。  陳音翰醫師表示,隨著年紀增加,肌肉質與量都易流失。據統計,40歲後大腿肌力每10年減少1至1成5。這次免費檢測,就有高達3成受檢民眾有異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