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又口臭 全是便秘惹的禍

中醫師許晉嘉說,中醫藥方及針灸可幫助便秘患者增加腸道蠕動,改善排便。(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40歲的林小姐生活忙碌,最近滿臉倦容、講話有氣無力,口臭也特別明顯,中醫診察後發現竟是便秘惹的禍。經以中藥治療2週,改善排便後,也不再需要吃軟便藥。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晉嘉指出,胃腸道是身體吸收營養的主要器官,食物在這裡分解、吸收,化作身體所需要的精微物質,來使我們氣血充盈,才能夠有精神的度過每一天。身體能吸收的有限,過多的垃圾就會形成糞便與尿液排出,然而一旦腸道阻塞,廢物排除的路徑塞住,身體「汰舊換新」的能力就會被阻礙。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糞便堆在腸子裡面,人的胃口就會減低、代謝速度也會下降,慢慢的消耗體內的能量,人就會像前面案例林小姐說的一樣,整個人變得越來越虛弱。  許晉嘉表示,中醫看待便秘是針對每個人的狀況辨證論治,氣虛的患者常以白朮、黨參、肉從蓉為「腸道補補氣」;身體枯槁、舌頭沒有血色的血虛患者,則常用當歸、芍藥、熟地等藥物補血潤腸;口臭嚴重、多日不解便、大便硬的病人,會以麻子仁丸通腑瀉熱;而水分不夠導致大便不通的患者,則常施「增液行舟」之法,令其腸道潤澤,使乾硬糞快能夠儘快排除,至於不想服藥的民眾,門診時也可改以針灸支溝穴、魚際穴等穴位幫助患者增加腸道蠕動,改善排便。  他同時提醒,近來假藥、毒藥、重金屬風波頻傳,民眾若有就診以及使用中藥需求,記得要找中醫師開立GMP藥廠生產的科學中藥,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丸、藥粉,以免傷財又傷身。

Read More

假期後墮胎潮 醫籲婦女自我保護

面對即將來臨的秋節連假,蔡鋒博醫師提醒婦女朋友事前戴保險套或裝避孕器自我保護。(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1名已婚菲籍女移工,由男移工陪同到婦科尋求墮胎,醫師發現她懷孕已超過7週,且男友非配偶,因此予以拒絕;婦科醫師蔡鋒博指出,每年暑假過後都會出現一波所謂的墮胎潮,因此提醒女性朋友應做好避孕的自我保護措施,以免意外懷孕墮胎後可能造成的身心創傷等後遺症。  博元婦產科院長蔡鋒博指出,每年的9到10月,因想墮胎上門求診的女性朋友有增多的趨勢,最近就出現同一天有3名女子求診紀錄。統計歷年資料,發現年齡層多數在20到30歲之間,很擔心秋節連假後還會出現另一波墮胎潮。  蔡鋒博醫師說,事後人工流產的方式以RU-486藥物最普遍,不過屬4級管制品,必須在醫囑情況下且在醫師面前服用,另法律規定必須在懷孕7週內,至於超過7週就必須接受手術方式進行人流,已婚婦女則需配偶簽同意書。  蔡鋒博指出,台灣官方統計2017年的人工流產件數近3萬人(黑數可能更多),是同年份18萬新生兒的六分之一。而根據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研究顯示,婦女墮胎後可能出現罪惡感、焦慮、憂鬱、壓抑性失憶等症候群;另芬蘭政府研究報告,墮胎婦女的自殺率是懷孕生產婦女的6倍之多。

Read More

東縣秋節食品抽驗 1件農藥殘留

中秋節即將來臨,台東縣衛生局抽驗月餅等應景食品,呼籲購買時應注意包裝標示。(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中秋節即將來臨,台東縣衛生局進行全縣各鄉鎮月餅及應景食材抽驗,共計抽驗88件,檢驗結果1件萵苣農藥殘留不合格,已移送來源縣市,其餘檢驗結果均與規定相符,呼籲民眾食用蔬果類應以流動水浸泡清洗,確保食的安全。  縣衛生局表示,月餅產品及應景食材抽驗,包括月餅製造業、麵包店、糕餅店、烘焙專賣店、食品原料行、傳統市場、超市及量販店等業者,包含水產品2件、肉品4件、蔬果8件、月餅、月餅餡料49件、中秋應景食品25件,檢驗項目包含防腐劑、動物用藥、農藥殘留、保色劑、漂白劑等。  檢驗結果一件鹿野鄉中華路一段423號的萵苣,農藥殘留不合格,是來自台東某商號的萵苣,已移送來源縣市;呼籲民眾蔬果類應以流動的水浸泡清洗,並可用軟毛刷刷洗蔬果外觀,以減少農藥殘留。  又民眾在選購中秋月餅、烘焙餡料及烤肉食材時,應注意產品是否適當儲存以維持新鮮度,如包裝產品應挑選具有完整標示者。  相關食品業者在生鮮產品批發、零售或供攤販使用時,應儘可能冷藏保存在7℃以下,如置放常溫,以不超過3小時為限,並採「先進先出」原則,以維持產品品質。

Read More

旋轉肌韌帶斷裂 油漆工肩不舉

 中山附醫職業醫學科主任陳俊傑說,翁姓油漆師傅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其右肩旋轉肌韌帶斷裂需手術治療。(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8歲翁姓油漆師傅從事油漆工作,至今已30多年,工作時需要長時間高舉右手、重複來回手持抹刀或油漆刷具,常常右邊不舒服就改用左手工作,今年4月右肩無完全舉高且拿噴漆工具會更加疼痛,才到醫院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其右肩旋轉肌韌帶斷裂需手術治療,他透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協助獲勞保職業傷病給付,並協助他透過職能再設計重返職場。 中山附醫職業醫學科主任陳俊傑指出,翁姓油漆師傅從學徒開始從事油漆工作,工作時需要長時間高舉右手、重複來回手持抹刀或油漆刷具,斷斷續續會有肩膀痠痛不適,為了不影響工作,常常右邊不舒服就改用左手工作。直到今年4月因為右肩無完全舉高且拿噴漆工具會,到醫院接受核磁共振檢查,被醫師告知罹患右肩旋轉肌袖症候群,且已有韌帶斷裂,必須手術治療,並接受復健。  翁姓油漆師傅懷疑疾病與工作相關,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門診尋求職業病認定,經醫師與專科醫師到其職場訪視評估,發現他工作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右手及肩部負重上舉造成職業傷害。  陳俊傑表示,旋轉肌袖症候群泛指旋轉肌群的肌腱病變,包含旋轉肌袖肌腱炎、旋轉肌袖撕裂傷及旋轉肌袖斷裂,患者會有肩關節深部刺痛、無法施力、抬重會肩部痛,其中,營造人員、清潔工、油漆工較易有這類職業傷害,翁先生在手術及復健後,該院職業病治中心也計畫打造量身訂製的強化訓練、個別化輔具,讓他重返職場。  翁姓油漆師傅感謝中山附醫團隊協助,他說過去不少同業也有這樣的問題,但為了生計不可能不工作,現在他也會多注意姿勢,並透過輔具協助,他也呼籲後輩,錢要賺,健康也要顧。

Read More

首例本土霍亂 東部8旬翁中鏢

東部8旬老翁住院治療疾病管制署15日宣布,台灣出現今年首例本土霍亂,為東部1名80餘歲男性,出現米湯樣腹瀉、全身無力暈眩,目前住院治療。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今年首例本土霍亂現蹤,疾管署15日公布,東部一名80多歲男性8月31日因出現腹瀉、全身無力及暈眩症狀送醫並收治住院,經通報檢驗確認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血清型O1-Ogawa),目前持續住院治療中。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個案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平時三餐皆自行烹煮,飲用煮沸自來水,生熟食會分開處理,但有隔餐食用的習慣,也曾經在超市買來蝦子煮食,但因沒有留下檢體,目前尚難判定感染源,惟同住家人目前均無疑似症狀。  衛生單位已啟動各項疫情防治調查,並採集個案同住家人檢體及住家之水樣環境檢體送驗,以釐清可能感染源。  莊人祥表示,霍亂是一種急性細菌性腸道傳染病,潛伏期通常為2至3天,透過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水傳播。霍亂弧菌對胃酸的抵抗力不佳,通常須吃入大量的細菌才會致病,但在胃酸不足、胃部切除過的人或免疫機能較差的人,則少量的細菌就可能致病。  霍亂感染症狀為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和循環衰竭等,嚴重未治療的患者致死率可超過50%,但若有適當治療,則可降至1%以下。  莊人祥指出,過去霍亂病例就曾零星出現,國內今年截至9月14日共1例本土霍亂確定病例,疫情算是普通,2016至2019年同期本土病例數分別為7、0、6、0例;另近5年(2016至2020年)共1例境外移入病例,為2017年發病,感染國家為菲律賓。  由於中秋節連續假期即將到來,民眾烤肉聚餐的機會增加,莊人祥提醒,由於霍亂弧菌可久存於汙水中,若生食受汙染水域捕獲的海鮮,尤其是甲殼類或貝類,就有可能遭受感染,因此應將食物應充分煮熟並避免生熟食交叉汙染;應飲用煮沸後的水;非立即食用的食物應加蓋後放到冰箱保存;注意個人衛生習慣,餐前便後務必使用肥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風險。

Read More

淋巴癌攻略 癌友好工具

全台第一個淋巴癌數位工具《淋巴癌攻略》15日上線,協助淋巴癌病友迅速釐清疾病分類與治療方式。(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淋巴癌發生率逐年攀升,其複雜程度居全癌之冠。為此,癌症希望基金會、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15日推出全台第一個淋巴癌數位工具《淋巴癌攻略》,當中提供完整的治療分期流程,協助病友迅速釐清疾病分類與治療方式。  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黃泰中醫師說,淋巴癌(惡性淋巴瘤)確診人數逐年攀升,10年內人數增長已達4成,且淋巴癌分類複雜程度居全癌之冠,在何杰金氏與非何杰金氏兩大類下有多達60多種次分型,病友面臨著各種獨特的挑戰。  然而,隨著診斷及治療技術進步,淋巴癌治療效果大為提升,若患者積極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70%。  為幫助慌亂無措的淋巴癌病友快速聚焦於個人化的治療策略,黃泰中說,此次淋巴癌攻略中,提供了完整的治療分期流程,協助病友迅速釐清疾病分類與治療方式。  另,首創「我的就醫筆記」功能,可協助病友在不同治療階段檢視病況與治療方式,並對健保給付、自費接受度、治療效果與副作用、生活品質期望、生殖與性生活問題、工作影響性等9個重要面向進行評估,在醫病溝通之中找出最適宜的治療方案。  癌症希望基金會王正旭董事長說,淋巴癌是少數可以治療好的癌症,近幾年數位工具的廣泛運用讓衛教宣導更添可近性,因此基金會與學會攜手推出的淋巴癌攻略數位工具,就是希望提升民眾知識及疾病意識,成為醫病共享決策的最佳輔助工具。  新上線的淋巴癌攻略是以LINE智慧聊天機器人為主軸的數位工具,提供病人及家屬自行使用,只需在LINE上加入《淋巴癌攻略》為好友,即可由領航員Kuroro與小雲人帶領下,一步步理解治療路徑、選項。

Read More

超級胖男切胃 1年減掉88kg

黃先生體重曾高達163公斤,BMI值高達54,求助義大亞洲肥胖醫學研究中心,一年內體重順利下降至75公斤,保住一命。(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燕巢報導  義大醫療減重代謝醫療團隊至今治療累計超過5千個臨床案例,有鑒於此,14日在義大癌治療醫院成立「亞洲肥胖醫學研究中心」,促成義大醫療跨專科、跨領域之全方位整合,設有跨專科之研究團隊,以資源共享方式延續減重醫療在臨床及學術研究領域的能量,針對肥胖症進行多方位探究,藉以提升臨床照護品質,並提供減重醫療相關產品研發及技術服務平台,該中心亦設有減重特別門診,以服務有體重控制需求的患者。  一名36歲的黃先生是嚴重肥胖患者,體重曾高達163公斤,BMI值更高達54,經診斷為「超級肥胖」,後求助義大亞洲肥胖醫學研究中心宋天洲主任協助,並獲得家人的支持,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手術治療,一年內體重順利下降至75公斤,相當於一個男子的體重,不僅重拾健康擺脫睡眠呼吸中止症及脂肪肝,也藉此改正良好生活型態,目前體重仍持續下降中。  「亞洲肥胖醫學研究中心」宋天洲主任表示,減重代謝手術有利於疾病治療,也是降低患者死亡風險的重要推手,根據台灣流行病學統計,105年時BMI值超過35的重度肥胖盛行率為1.6%,以此推算,在114年,台灣的重度肥胖人口會超過50萬人。而BMI值愈高,相對其死亡率愈高,當體重達到BMI值超過40時,死亡率是標準體重的2倍以上,其他肥胖相關疾病的危險值則是2至5倍。  亞洲肥胖醫學研究中心將從南台灣為起點,針對肥胖症相關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退化性關節炎等議題,進行有利於肥胖症治療的研究,並攜手產官學研界共同成長,貢獻於臨床、教育、研發等。

Read More

2鋼筋貫穿胸臀 奇蹟存活

二條鋼筋貫穿身體一度命危,加上肝癌復發,醫師接力搶救後奇蹟存活。(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縣報導  大林鎮一名張姓建築工,日前施工時不慎從高處摔落,當場被2條約80公分的鋼筋直接從胸腔、臀部貫穿而過,工地及消防隊合力剪斷鋼筋後送往大林慈濟醫院急救,經歷5小時手術順利取出鋼筋,奇蹟撿回一命。  不料才剛與死神搏鬥,住院中醫師發現肝臟之處長了一顆2公分腫瘤,證實為肝癌復發,經微創與傳統混合式手術切除後,讓恢復健康的張姓工人笑稱自己「因禍得福,浩劫重生」。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移植外科主任尹文耀表示,由於張姓患者肝臟腫瘤長在肝臟第7葉,偏後方位置,用腹腔鏡手術難度較高,因此只能以微創方式進行腫瘤剝離、切割及止血,過程中均較傳統手術精細,術後傷口小,約12公分左右,復原快,住院天數縮短,病人也不再因呼吸而疼痛,大幅降低肺炎風險。  尹文耀醫師指出,通常人體在發生重大意外傷害時,抵抗力變弱,不論細菌感染或癌症都容易爆發,若沒有提早發現做治療,恐危及生命。  胸腔外科主任黃重傑表示,由於鋼筋靠近心臟的位置,拔除時需相當謹慎,一不小心偏離位置,隨時都可能大出血奪走性命,待鋼筋移除後,再藉由胸腔鏡修補損壞的肺臟。  他提醒,若不幸遇到異物刺入身體,千萬不要急著拔除,否則將導致大出血,最好的處理就是保護傷口及做好固定後送醫。  而因禍得福,幸運二度重生的張先生,從工地到醫院的過程都是清醒的,他說:「現在想起來才覺得可怕,親朋好友原以為過不了這一關,感謝醫護人員將我從鬼門關救回來,能夠痊癒再重回工地工 是我的福氣。」

Read More

VR懷舊療法 減輕失智照護負擔

VR助攻阿茲海默症治療,高醫大研發互動式虛擬實境懷舊新療法,由現場人員體驗VR懷舊治療法。(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大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為推廣失智症的科學普及教育,14日舉行《藥藥欲試─進擊阿茲海默》微電影之發表,除以微電影讓民眾更了解阿茲海默症,另外更首度發表嶄新虛擬實境(VR)的「懷舊治療法」。  高醫大神經科學研究中心楊淵韓主任強調,失智症治療需要透過藥物與非藥物治療雙重協助,才能穩定病人功能與延緩病程、促進認知功能、改善精神症狀,並進一步提升病人與家屬的照顧品質。  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結合醫療與VR研發新式懷舊治療法─「互動式VR記憶平台」,透過VR、想像力、互動性、融入感增加治療的多元性,更能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和降低照護成本。  VR記憶平台中透過長者熟悉的懷舊場景,場景中有懷舊互動的客製化相簿、農舍生活等,可讓長者透過自律神經系統結合懷舊療法、客製化療程、數位化記憶重建的模式,進行更有效率的非藥物治療。目前已在高雄市各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執行,帶動社區中多元的失智症治療模式,更配合5G產業已經規劃至全台合作。  微電影《藥藥欲試─進擊阿茲海默》是由中央研究院王惠鈞院士領導的團隊製作,由高醫大神經科學研究中心擔任影片的科學顧問,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淵韓,更是該片提供阿茲海默早期篩檢工具AD8、藥物研發的重要智囊。  《藥》片希望透過輕鬆有趣的動畫形式,將艱難的科學知識簡化成淺顯易懂之概念、圖表、範例,讓觀眾能以寓教於樂方式,獲得關於病症的相關基本知識,並讓民眾了解新藥研發的漫長過程與重要性,進而支持並投入相關產業。

Read More

失智長者生日趴 回味老歌

得憶園的長輩們和家屬及醫護人員為壽星慶生,度過快樂、溫馨的一天。(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彰化基督教醫院14日和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在失智症服務據點「得憶園」,為83歲許三郎、69歲蔡彰廣阿公及82歲的楊陳鳳英阿嬤慶生,40餘名長輩及家屬一起歡唱生日快樂歌,度過快樂的一天。彰基失智症中心主任王文甫醫師表示,失智照護是一段漫長艱辛的過程,除了專業照顧,更需要全體家庭照護者的陪伴與共識。  彰基指出,昨日南山人壽和鑫通訊處義工團隊與彰基失智症中心在得憶園辦理慶生會。大家協助長輩和家屬逐一上妝、整裝、拍攝全家福照,還以「懷舊」主題,準備了記憶旅行、老歌歡唱活動,帶著長輩和家屬一起回想以前走過的地方、一起唱著長輩年代的老歌。  83歲許三郎的女兒許涵伶表示,當發現爸爸的情緒突然的悶悶不樂且莫名的發脾氣時,經神經內科確定了失智症降臨到我家。所幸,爸爸進到得憶園後,安排的課程讓家人了解患者的生理狀況,除緩和照顧者的情緒,並能分享其他照顧者所面臨的突發狀況。彰基王文甫醫師說,家庭照護者一同參與,能凝聚家庭的向心力,並和其他個案家庭照護者分享彼此照護的經驗,互相學習、打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