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1人無心 長庚減胎保1命

台北長庚醫院以「射頻燒灼RFA」成功搶求呂小姐和黃小姐懷中的新生兒,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左)、產科主任蕭勝文(右)共同為切蛋糕慶生。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少子化時代,每個孩子都是寶,對於單卵雙胞胎罕見的無心怪胎,長庚醫院應用「射頻燒灼RFA」進行胎內減胎治療,今年已成功搶救5名健康胎兒。  27歲呂小姐有個3歲女兒,去年懷上雙胞胎,13週時卻發現胎兒異常,經台北長庚產科主任蕭勝文檢查發現其中一個胎兒是無心怪胎,於是在17週時應用「射頻燒灼」(RFA)進行胎內治療,終止無心怪胎的血流後,在38週順利生下一個健康男寶寶。  黃小姐因先生是獨生子,決定當三寶媽,在生下兩個兒子後,今年初懷第三胎,但心情卻像坐雲霄飛車起伏,原本第一次產檢時發現懷了同卵雙胞胎,讓她驚嚇勝過驚喜。16週產檢發現,其中一個胎兒有生長遲緩合併水腫,在22週進行射頻燒灼減胎。不料,5月底大約28週時,突然大破水,緊急送醫剖腹產下1,280公克男嬰。寶寶在保溫箱住了兩個半月後健康出院,目前3個月大,體重已4,200公克。  蕭勝文表示,為搶救雙胞胎中的健康胎兒,提高其存活率與生長發育,針對選擇性胎兒生長遲緩和無心怪胎施行選擇性減胎有其必要性。  目前國際上使用的減胎方式包括「胎兒內視鏡雙極電燒」和「射頻燒灼術(RFA)」兩種。射頻燒灼術目前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小型肝腫瘤,藉由超高頻振動產生的熱能,在不破壞正常肝細胞的情況下消滅癌細胞。台北長庚醫院應用射頻燒灼阻斷異常胎兒的血流供給,進而達成減胎目的,這也是目前國際上對於單絨毛雙胞胎減胎方式的趨勢。  蕭勝文表示,今年已收治5位懷有單絨毛膜雙胞胎的產婦,雙胞胎中皆有一個異常,包含一例無心怪胎,四例有選擇性胎兒生長遲緩與重大先天異常,均應用「射頻燒灼術」終止異常胎兒的血流。其中四個健康寶寶順利出生,2個在新竹出生,2個在台北長庚出生,都已健康出院。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醫師提醒,當孕婦發現懷了雙胞胎,應該在懷孕14週以前進行超音波檢查,確認胎盤數目。如果確診為單一絨毛膜雙胞胎時,因為發生併發症的風險較高,務必要仔細檢查。萬一出現雙胞胎輸血症候群、選擇性胎兒生長遲滯或是無心怪胎這些併發症,建議諮詢醫師,討論相關治療方法。

Read More

高榮與成大簽訂策略聯盟

高雄榮總與成大簽訂策略聯盟合作協議書。(記者許正雄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榮民總醫院與國立成功大學,9日簽訂策略聯盟合作協議書,未來在人才培育、臨床醫療照護就業、教學、研究,有更多元加值的成長,也運用雙方資源、創造超值成效,在醫療、教學、研究都能達到雙贏,為病人與民眾帶來更好的照顧與保障,藉以提升醫療照顧量能。  高雄榮總院長林曜祥表示,高榮是高屏地區唯一的公立醫學中心,民國79年設立以來,長期致力於醫療、教學與研究,以提升南部區域醫療水準;近年更導入各種智能設備、結合多方資源。  林曜祥指出,與成大的結盟將規劃雙方機構互利的合作,以優化南部醫療照護產業,並期使台灣醫療及學術研究更加躍進,目前受國家指派以注入智慧、科技及精準醫療的精神籌建屏東大武重症醫院,以解決屏東急重症醫療及長照的需求。  成大校長蘇慧貞表示,成功大學在成大醫學中心的加持下,有幸集中各領域資源,系統性結構性地與國內各醫療機構合作;校部各領域的師資人才與各項合作,更價值了發展空間。今日成功與高榮策略聯盟合作,未來必定可成為並肩同行的好鄰居、好夥伴。

Read More

醫學影像臨床體驗 義大技術交流

 金屬中心舉辦醫學影像臨床實作體驗行銷工作坊。(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經濟部工業局委託金屬中心,10日在義大醫院舉辦醫學影像臨床實作體驗行銷工作坊,邀請義大醫院放射科、內科等醫師群、國內醫學影像專家、臨床醫療人員及醫材廠商出席,期許結合國內醫學影像菁英的新技術,加值產品與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金屬中心指出,醫學影像在臨床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為使新技術得以推廣,提升台灣醫學影像產業之臨床能見度,而舉辦這次活動;而隨著民眾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國內醫學影像市場規模隨之擴大,醫學影像在臨床中,對於疾病診斷將提供相當重要的影像,市場也發展迅速。  根據2017年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預測,在2016至2021年全球總體醫學影像的數量,將以5.1%的年複合成長率增長;另外,另據一項市場研究報告,醫學影像市場預估產值將於2021年成長至30億美元以上,年複合成長率達8%。  金屬中心副執行長林志隆表示,義大醫院副院長許朝添分享經驗外,各大廠商同步展示創新技術,彼此交流,例如晉弘科技數位五官鏡組、普一公司的手提式X光機、超象科技的超音波影像儀、醫百科技的雷帝納手術導航系統等,期許新技術加值產品與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為國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Read More

飯後血糖監測 千萬別忽視!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10日呼籲,糖友監測血糖時勿僅監測飯前血糖,糖化血色素、飯前血糖、飯後血糖皆是控糖重要指標。(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糖尿病患者逐年攀升。根據調查顯示,國人糖友多半只注意飯前血糖,卻忽略飯後血糖的重要。專家指出,若只監測飯前血糖並無法了解血糖變化的全貌,建議患者飯前與飯後血糖均要監測,且兩者數值差距應在60mg/dL以內。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血管壁就像防波堤,平時風平浪靜時不會有狀況,一旦血糖值高低起伏過大,就像颱風引起的瘋狗浪一樣侵蝕堤防,造成血管上皮細胞的受損與功能的損壞。  根據國內一項糖尿病調查研究發現,有5成患者無法透過現有藥物讓糖化血色素達標,且飯後血糖控制狀況普遍較差。另,調查也發現雖然有將近8成患者會主動使用血糖機測量血糖,卻仍有近6成患者未達糖化血色素(HbA1c)小於7%的治療目標。  多數患者存有只要飯前血糖數值達標,就等於糖尿病控制良好的錯誤觀念,易致使血糖控制情形不佳。杜思德強調,糖化血色素、飯前血糖、飯後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3大控糖指標,血糖監測千萬不可顧此失彼,只有監測飯前血糖並無法了解血糖變化的全貌。  他建議,患者飯前與飯後血糖均應監測,且兩者數值差距要在60mg/dL以內,一旦發現血糖大幅波動才可即時應對,避免血管功能受到破壞。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王治元則指出,長效型胰島素是幫助糖友控制血糖的重要角色。不過,台灣胰島素施打率約只有12%,原因在於民眾會誤解使用胰島素會失明、洗腎或截肢,但其實太晚使用胰島素,導致無法良好控制血糖才是上述併發症的主因。  王治元說,目前胰島素在使用上已遠比患者預想的更方便,透過適時地劑量調整就可以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臨床也發現,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在糖化血色素的控制上,會比服用口服藥物來得更好。  因此,呼籲患者應遵循醫師建議盡早使用胰島素,切勿因迷思延宕治療或出現併發症才施打胰島素,盡早達成血糖控制的目標。

Read More

老翁攝護腺腫5倍大 雷射剜除改善頻尿

82歲王姓男子攝護腺肥大,經中榮泌尿外科醫師林嘉彥施行攝護腺雷射剜除手術,解決多年的解尿問題。(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82歲王姓男子曾因冠狀動脈阻塞問題放過支架,定期在吃抗血小板藥,同時也因為攝護腺肥大吃藥數年控制,但在接受肛門瘻管手術後突然尿不出來併大量血尿,反覆被放置導尿管。於門診檢查後發現攝護腺大達約120ml,比正常人大了約5倍以上,且膀胱功能嚴重退化,1次尿只能尿出約60㏄的小便,但殘留於膀胱的尿液卻多達180㏄,所以頻尿的很嚴重,經醫師施行攝護腺雷射剜除手術,取出超過90克的組織,手術後2天出院,解決多年的尿尿問題。  台中榮總泌尿外科醫師林嘉彥說,男性在50歲左右就會漸漸出現與攝護腺肥大相關的小便問題,而攝護腺位於膀胱出口處,相當於決定解尿順利於否的閘門,只要這個閘門太窄,就可能造成尿不出來、尿失禁、夜尿、頻尿等問題,膀胱就像引擎一旦遇到攝護腺阻塞,就得加大馬力來克服阻塞,但久了之後,膀胱也會失去彈性,再也沒辦法恢復,所以攝護腺肥大越早處理越好。  林嘉彥表示,在面對60歲以下或症狀較輕的患者,一般還是會建議先用藥物來控制,只是藥物的作用時間比較長,必須要3至6個月的時間來判斷是不是有效果,如果還是沒效、而且症狀越來越嚴重,就建議動手術,至於本來就尿不出來、或有插尿管經驗、超過65歲以上的患者,就建議用手術一次解決問題。  林嘉彥說,很多老人家會覺得手術風險高、或是怕傷害身體,但其實這種手術大概1至2小時就會結束,且沒有傷口,大多數患者術後2天左右即可出院。不過任何的攝護腺手術都有造成性功能障礙的風險,像是逆行性射精、勃起困難等,所以手術前還是要跟主治醫師討論相關問題。  林嘉彥說,雷射汽化是近年泌尿科醫師常用的手術,「就像你拿著蠟燭進去把組織溶掉、排出來」,但這個手術入門簡單,要做到精細很難,所以在攝護腺較大的病人可能手術之後,攝護腺的組織還是沒有清乾淨、隔幾年又復發,所以剜除手術是攝護腺明顯肥大的患者擁有的更好選擇。  他說,剜除手術的技巧需求最高,手術切除增生的攝護腺組織也最完整,幾乎不必擔心有生之年,攝護腺肥大還會再發,而需要再次手術。他也提醒,罹患攝護腺肥大的患者,若服藥後,仍解尿不順暢,長期會增加膀胱負擔,若忽視此狀況,恐對膀胱造成無法回復的永久性傷害,因此要儘速就醫,尋求適當的方式治療。

Read More

東基癌樓19日啟用 饒舌唱出感恩

東基癌樓將啟用,呼吸治療師陳家祥、前東基護理師董恩亭一起創作饒舌歌詞,唱出台東人心聲。 (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最後只有一個願望 我想回家」!台東督教醫院「盼望樓」(癌症醫療大樓)19日即將啟用,呼吸治療師陳家祥、前東基護理師董恩亭一起創作饒舌歌詞,道出台東人心聲,並由院方自製影片「Same Love」,感謝超過5萬5千人次的愛心,合力縮短台東人的治癌之路。  「Same Love」(https://youtu.be/4dT484-zt-Y)饒舌歌詞,貼切道出台東人對偏鄉醫療的心聲「長路漫漫 南下北上都一樣 身上的病和心裡的傷都被困在這狹長自強車廂 綿延七百公里時間像一道高牆 能否痊癒 也不一定有指望 最後只有一個願望 我想回家」。  這首創作一開始是在去年東基國際護師節感恩禮拜上,與「上帝的孩子」樂團一起飆唱,引起在場護理人員熱烈迴響。陳家祥說,歌詞原意是想向東基所有醫護人員說聲加油、激勵大家繼續努力。同時找來董恩亭一起創作,英文副歌便是由她撰寫。  曲目則取頑童Mj116、張震嶽創作的「雙手插口袋」,曲子漸強又正向的旋律,與歌詞想表達的感覺不謀而合。「雙手插口袋」已取得台灣滾石音樂經紀公司公益授權,作為影片的背景音樂。  歌名與Macklemore&Ryan Lewis饒舌歌手談論愛無分國界、種族、性別的「Same Love」同名,意在表達愛無身分,更沒有距離。

Read More

顳顎關節退化,張口困難…新樓助20歲女美齒圓夢

新樓於102年開始發展牙科特色醫療,牙科團隊現已有27位醫師加入。(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20歲的林小姐牙齒排列非常擁擠,自小就夢想擁有一副美麗整齊的牙齒,卻因罹患顳顎關節退化,張口困難,遍訪牙齒矯正醫師,無人敢接手治療。到新樓醫院就診,先以顳顎關節腔清創術及咬合板治療1年後,再接著以3D列印隱形矯正治療2年,最終圓了林小姐愛美的心願。  新樓牙科暨口腔顎面外科主任楊榮武指出,林小姐個案因顳顎關節障礙、張口困難、顳顎關節骨退化等,都是牙齒矯正的禁忌症。牙科團隊評估後,決定先作顳顎關節腔清創術、人工關節囊液注射、生長因子注射、咬合板治療,再由矯正牙科接手治療。他說,新樓牙科於106年以「解決張口受限暨關節盤異位,創新診斷與治療顳顎關節障礙之心境界」榮獲國家醫療品質獎SNQ認證,近5年也發表高達18篇醫學論文。  楊榮武表示,新樓於102年開始大量招募新進醫師發展牙科特色醫療,現有一般牙科暨家庭牙科、兒童牙科、口腔外科、贗復牙科、牙周病科、牙髓病科、矯正牙科、復形牙科,共計27位醫師為大台南市民服務。今年積極發展的特色醫療為美學牙科,由復形牙科負責美白陶瓷貼片、嵌體等3D列印美學齒雕;由矯正牙科及口腔外科負責3D列印隱形矯正。  他說,未來院方會持續招募並培育更多年輕的專科醫師,以榮獲國家醫療品質認證的醫療團隊陣容、堅持全人醫療、積極擴大對大台南市民的服務網,敦親睦鄰與醫院及其他牙科診所密切雙向轉診,肩負教學醫院應有的社會責任及服務。

Read More

腦中風肢體痙攣 打肉毒助復健

腦中風患者約4成會有手腳緊繃僵硬等肢體痙攣症狀,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鄭建興(左)、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陳柔賢提醒,應及早介入治療,使復健過程更順利,改善外觀、生活自理能力與生活品質。(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新增約3萬腦中風病患,約4成患者會有拳頭緊握、手腕內彎、腳指關節嚴重彎曲等肢體痙攣症狀,因無法伸展而行動不便,更嚴重影響復健效果。醫師提醒,若出現肢體痙攣,應盡早就醫治療,除可改善外觀與生活自理,更有助復健效果,增加日後復原機會。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陳柔賢指出,逾半數腦中風患者在發作半年後陷入失能狀態,不但遭逢人生巨變,對家庭照護者亦帶來沉重負擔,更讓社會蒙受生產力與經濟損失。在腦中風的急性期後,除了預防再次中風,更要積極復健。若患者有痙攣的早期症狀,例如肌肉緊繃無法完全伸展,就有可能出現腦中風後的肌肉痙攣,復健效果將大受影響,導致復原狀況也不理想。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鄭建興也指出,肢體痙攣是因為腦細胞壞死後,先造成肢體無力,經過數週或是幾個月演進,患部肌肉張力過強,進而使肌肉緊繃或關節活動度受限。  約4成中風患者會出現肢體痙攣,如手指往掌心彎曲、手腕內彎、手臂蜷縮、腿部僵直、腳趾向下彎曲等症狀。患者無法自行吃飯喝水、沐浴更衣與如廁等,有時連自行搔癢都無法辦到。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陳志昊也補充,腦中風後肢體痙攣若長期未妥善治療,病人關節活動度受限加上肌肉緊繃,病人做復健運動時更加疼痛,影響復健效果;加上部位不易清潔,導致濕疹、潰瘍、感染,並傳出異味,嚴重甚至會導致不可逆的關節變形。  陳志昊表示,目前中風後肢體痙攣的治療多元,包括復健運動等非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脊髓腔內投藥、口服抗痙攣藥物,與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等。但中重度肢體痙攣患者使用口服抗痙攣藥物效果不佳,且有嗜睡的副作用。  陳柔賢表示,健保已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用於腦中風引發的上肢與下肢肢體痙攣,患者及照護者可積極與神經內科或復健科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計畫。醫師依據患者的病情與需求,注射在需要治療的肌肉,約3到6個月施打一次,兩週內便能感受到治療的效果,也希望病友能把握時間積極復健,因為如果沒有過強的肌肉張力,患者復健訓練的效果將更加顯著。

Read More

亂吃止痛藥 痛風男搞壞腎臟

若痛風自行吃止痛藥,當心恐引發腎臟損傷。(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60多歲男性,近半年常有痛風情形,1個月就有2-3次關節腫痛,發作時自行吃止痛藥,並未做持續預防治療。然而,最近身體檢查,竟被告知恐已罹患慢性腎臟病第三期。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上述患者自述無高血壓、無糖尿病,但痛風經常發作、關節腫痛情形不斷。直到有次身體檢查,發現其腎絲球過濾率掉到58(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為慢性腎臟病第三期),因而就診。  經檢查發現,個案血液檢測尿酸值為9.3(正常值2.6-7.2 mg/dl),超音波顯示腎臟有許多結石,尿中蛋白質未過量,尿中紅血球稍微增加,於是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預防痛風。  何一成說明,痛風是指尿酸代謝異常,體內產生過量的尿酸,或者尿酸的排泄受阻,使血中尿酸濃度上升,而當尿酸鈉鹽沉積在關節的滑囊液中,就會引起急性或慢性關節腫脹疼痛及變形,也可能沉積於腎臟造成痛風性腎病變。  此外,若痛風自行吃止痛藥,當心引發腎臟損傷,何一成指出,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多為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痛風造成腎功能下降原因除了尿酸沉澱在腎臟組職造成傷害外,發作時若過量服用止痛藥也會造成腎臟負擔。  何一成提醒,痛風發作是因尿酸鹽晶體沉積於關節腔內所引起的關節發炎腫痛,除了造成身體疼痛不適,尿酸鹽晶體也可能沉積於腎臟、造成尿路結石、痛風性腎病變、腎衰竭。因此,痛風患者要注意均衡飲食,勿過多食用含普林食物,每日喝足量水分,同時應評估使用藥物預防,以減少發作的痛苦,也可保護腎功能。

Read More

狼吞虎嚥又貪杯 小心食道癌上身

亞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徐俊傑替患者做鼻內視鏡檢查。(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霧峰報導  一名44歲朱姓大叔每晚總是聚餐跑攤,導致他常狼吞虎嚥加快進食速度,同時他對朋友勸酒來者不拒,最近出現劇烈乾咳、喉嚨癢痛症狀,就醫發現喉部多處潰瘍且食道灼傷,醫師提醒,烈酒易灼傷食道及造成胃食道逆流,若不改變飲食習慣,小心食道癌悄悄上身,恐後悔莫及。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徐俊傑指出,該患者因工作關係經常得熬夜應酬,常會喝烈酒助興,直到日前發現喉嚨搔癢難耐,咳嗽越來越嚴重,只好趕緊就醫。  經鼻內視鏡檢查,果然發現喉嚨部位有多處潰瘍,且下咽喉及上食道處明顯有灼傷,深入詢問是否有吃海鮮,患者回答當天吃了多道鮮魚及甲殼類海鮮美食,因此研判可能是狼吞虎嚥過程中,細小卻銳利的魚刺及甲殼劃傷食道產生潰瘍,加上烈酒的豪飲刺激,造成嚴重的下咽喉及上食道處灼傷,所幸傷口沒有明顯出血,開藥後就讓患者回家休息。  徐俊傑表示,酒精對食道及胃黏膜會產生刺激,引起嘔吐及胃食道逆流,只是輕微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常不自覺,但長期侵蝕下,容易灼傷喉嚨及食道,造成食道黏膜傷害,之後又會因喉部癢痛所引起的劇烈咳嗽,導致喉嚨及腹部持續用力,造成胃食道逆流加劇,喉嚨傷口也會逐漸擴大,若未及時治療,症狀會更加嚴重。  徐俊傑表示,根據研究,部分乙醛去氫每基因缺乏者,長期過量飲酒將使得罹患食道癌、口咽癌、肝癌的風險比例上升為正常人的50倍,即使不飲酒者也較一般人增加21%,由於國人攜帶此缺損基因者比例達47%,高居全球之冠,是上述癌症的高風險群,必須提高警覺。  徐俊傑表示,若民眾長期接觸酒精、香菸或檳榔等致癌物,一旦發覺口腔黏膜異常病變、吞嚥異常、喉嚨不適、聲音沙啞甚至咳嗽不停等症狀,千萬不要輕忽,以免錯失治癒的黃金時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