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3消防員獲頒接生好手

宜蘭縣消防局第1大隊大里分隊3位未婚隊員廖哲慶、楊喨翔及簡暉庭獲績優救護人員「接生好手」個人獎。(宜蘭縣消防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消防局第1大隊大里分隊隊員廖哲慶、楊喨翔及簡暉庭於108年11月16日順利接生產婦,獲內政部消防署消防績優救護人員「接生好手」個人獎項,9日前往消防署由署長頒獎。  消防署為表彰消防績優救護人員,函頒「內政部消防署全國消防績優救護人員推薦暨甄選表揚實施計畫」,徵選內容分別為「生命補手」、「急救精靈」、「接生好手」、「救護之王」4大類。宜蘭縣消防局大里分隊隊員廖哲慶、楊喨翔及簡暉庭於去年11月16日成功接生新生兒,即時給予新生兒暢通呼吸道、使用臍帶夾等處置,以及安撫、鼓勵孕婦情緒,平安將母子送達醫院。  隊員楊喨翔表示,第一次遇到急產接生勤務,心情相當緊張,平時雖都有模擬訓練,但實際派上用場倒是第一次,內心只想著要讓母子平安,當下依據所學與出勤同仁著手接生,當嬰兒順利誕生,哇哇大哭時,當下的心情既激動又興奮。將母子護送到院,經醫院檢查母子生命徵象皆穩定後,才放下心中的大石。經過這次難得的經驗,讓她對於緊急救護增添一份使命感,也期許自己能更加精進救護技術,以面對未知的挑戰。

Read More

物理治療 協助病患早日復元

 台中醫院歡慶物理師節,院長侯承伯及副院長林紹雯送上祝福。(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為了讓民眾對物理治療師有更多的認識,台中醫院復健科在門診大廳舉辦慶祝活動,透過指導後的肢體動作刺激腦細胞,誘發身體潛能,將生活功能推向極大化,提高自主能力,而物理治療師正是協助病患復原、康復的重要推手。  台中醫院物理治療師傅凱正說,復健科病房可見他們忙碌穿梭的身影,協助患者大動作發展,為病患提供急性期復健技巧,使失能者儘早恢復生活能力。讓每名走進治療室的病患卸下心防,聽從物理治療師專業的指導,一步步從站起來、站的久、走的遠、走的穩,逐漸幫助病患重拾生命的光彩。這就是物理治療師期盼病患能早點恢復功能,追求整體自主功能復原的方向。 台中醫院物理治療師沈傅凱正為患者調整強度進行下肢肌力訓練。(記者陳金龍攝) 傅凱正指出,物理治療師是以非侵入性方法治療病患,藉由運動處方、不打針或吃藥,針對患者問題進行治療,由於使用非侵入性的方式,因此治療的時間較長,但患者康復後的效果也相對維持較久。  他強調,很多民眾往往因未能立即見效而放棄,相當可惜,他呼籲民眾只要遵照物理治療師建議持之以恆,效果一定會看得見,對於因老化、受傷、疾病等因素以致動作或功能受損,物理治療師可提供民眾回復其最大動作能力和最大生活功能的醫療服務,以促進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進而達到健康與舒適的良好狀態。

Read More

深腦刺激 巴金森症男重生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醫療團隊以深腦刺激術治療巴金森氏症,讓病友全面啟動重拾精采人生。 (記者劉春生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醫學中心9日發表以深腦刺激術治療巴金森氏症。院長黃瑞仁表示,3月成功執行第1例深腦刺激術治療巴金森氏症病患,迄今已完成3例,治療效果十分的顯著及成功。  第1例葉先生與母親昨天透過影片向醫療團隊道謝,並表示,術後恢復狀況良好,不再痙攣,有如重生,也希望病友能得到這麼好的醫療與照顧。  雲林分院神經醫學中心醫師張楷杰表示,巴金森氏症肇因於大腦多巴胺不足,導致控制運動迴路之神經系統障礙,病患會產生行動困難、遲緩、僵硬和顫抖現象等症狀。初期可以靠藥物處理改善。然而隨著疾病的進行至中後期,可能會發生藥效波動大,需要增加更多的藥物劑量或是縮短服藥間隔,甚至每2~3小時就需要服藥1次。  另一方面,過多的用藥可能會引發異動症、情緒問題等副作用,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不論是藥效波動大,或是在藥物治療下仍有嚴重異動症,都可以進一步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評估,藉由手術,改善症狀以增進生活品質。  黃瑞仁表示,台灣僅有部分醫學中心有能力執行此項手術,也是國際上評斷是否能成為一流 醫學中心的重要客觀指標。分院引進先進的無框式立體定位導航手術,由副院長劉宏輝集結神經科、神經外科、影像醫學科及麻醉科醫師成立深腦刺激術團隊,迄今已完成3例病患,治療效果十分的顯著及成功。  劉宏輝表示,除了巴金森氏症外,深腦刺激手術也可應用於治療廣泛性肌張力不全、原發性顫抖或頑固型癲癇症病患,同樣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Read More

台中市推出24h戒菸智慧客服

 台中市政府推動「台中戒菸系統智慧客服LINE@」,並邀藝人吳姍儒代言。(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結合45家戒菸服務合約醫院,共同推動「台中戒菸系統智慧客服LINE@」,提供24小時即時戒菸服務,量身打造個人戒菸計畫,並邀藝人吳姍儒代言。  市長盧秀燕說,根據國健署資料,全台人口吸菸率為13%,台中市成人吸菸率為11.2%,吸菸人數約有26萬人。108年菸害防制業務中,戒菸服務績效滿分30分,台中市27.5分為六都第一;大台中45家醫院協助「台中戒菸系統智慧客服LINE@」工作,透過智慧機器人幫助民眾達到戒菸目的。  台中市政府推動「台中戒菸系統智慧客服LINE@」,邀藝人吳姍儒代言。(記者徐義雄攝) 現場邀請45所戒菸特約合作醫院代表參與,會中首度播放吳姍儒戒菸宣導短片。吳姍儒提到,每人每天都會使用手機,透過LINE@24小時陪伴,戒菸者知道自己並不孤單,集合各大醫療院所資訊,供戒菸者查詢附近的戒菸門診,透過機器人評估追蹤戒菸情況,操作簡單方便,更可集點抽好禮。  衛生局長曾梓展說明,市府與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團隊共同開發,透過LINE@機器人戒菸輔助系統,提供24小時即時戒菸服務,結合智慧客服、線上諮詢、貼心報時、及儲值積點送好禮等4大特色,由機器人輔助使用者判斷菸癮程度及狀態評估,隨時掌握吸菸者狀態並回饋戒菸成效,提升戒菸成功率。

Read More

熱消融治療 肺癌翁免開刀

醫師林佳瀅說,對於無法手術切除的原發性或轉移性惡性肺腫瘤,肺腫瘤消融術提供局部控制腫瘤的不錯選項。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84歲陳姓阿公罹患肺腺癌,因年紀大且肺功能不佳,不適合接受手術,採用放射線及標靶藥物治療,後來原腫瘤部位有復發情形,選擇接受微波肺腫瘤消融術,術後追蹤腫瘤局部控制良好。  成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醫師林佳瀅表示,肺腫瘤消融術可以分為熱消融和冷消融,熱消融又可分為微波消融及射頻消融2種方式。微波消融術利用高頻電磁波,激發細胞中的水分子與微波共振產生熱能,引起局部凝固性壞死,可於短時間內達到高能量,消融範圍大,熱沉效應少,不會因血流速度很快把熱度帶走,就造成接近血管部分腫瘤消融不完整,使治療效果不佳;且肺部因含大量空氣,可以阻絕熱能傳導,所以使用高能微波消融效果也較射頻消融佳,微波消融時間約10~15分鐘。  至於冷消融的氬氦刀冷凍消融術,利用氬氣快速冷凍讓溫度瞬間降至負160℃,使腫瘤組織形成冰球,接著以氦氣快速升溫至25℃,使冰球破裂、腫瘤組織崩解,以殺死癌細胞。若腫瘤體積大,可多針同時使用,擴大治療範圍,氬氦刀冷凍消融時間較長,約需40分鐘。  林佳瀅指出,肺腫瘤消融術是在電腦斷層掃描系統的指引下,經皮膚穿刺,將探針精準置入肺部病灶處,藉由高溫或冷凍方式,進行腫瘤消融,其優點是傷口小、對肺功能的損害少。不過,肺腫瘤消融術也可能會帶來併發症,如發燒、胸水、出血、氣胸、氣體栓塞、氣管肋膜瘻管等。一般而言,腫瘤體積越大,位置越靠中央,併發症風險會比較高。  她說,對於無法手術切除的原發性或轉移性惡性肺腫瘤,除了化學治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及放射治療外,微創的肺腫瘤消融術提供了局部控制腫瘤的另一選項。

Read More

高雄長庚兒童發展保護中心揭牌

高雄長庚醫院9日成立兒童發展暨保護中心,建立從醫療出發的完整兒少保醫療照護網絡。(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高雄長庚醫院每年受理400多名因暴力傷害或疏忽照顧而受傷就醫的兒童,院方9日舉行「兒童發展暨保護中心揭牌暨聯合門診啟用典禮」,建立從醫療出發的完整兒少保醫療照護網絡。  高雄長庚兒童發展暨保護中心設在兒童醫院7樓,衛福部政次李麗芬、立委王婉諭、屏東縣長潘孟安、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長庚董事長王瑞慧及高屏檢察署、社會局、衛生局、兒少保相關單位代表出席。  台灣每年約1萬個兒童遭受大人傷害,高雄長庚醫院年平均受理400多名暴力傷害或疏忽照顧受傷就醫的兒童,院方在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醫療公益發展委員會支持下,昨天成立兒童發展暨保護中心。  高雄長庚院長王植熙表示,德雷莎修女曾說「奇蹟不是我們做某個工作,而是我們很高興的做」,高雄長庚很高興投入兒童發展及保護領域,建立完整的兒少保醫療照護網絡。  高雄長庚副院長龔嘉德指出,院方可陪著受虐兒童復原,讓孩子有機會健康成長;協助兒虐家庭改變,讓家長有能力照顧好孩子;長庚更可以成為國家兒童保護工作團隊的一員,讓大家一起守護兒童。  高雄長庚昨天與高屏地區家防中心及18個兒保相關團體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以受虐兒童為主體,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完整醫療照護。  高雄長庚兒童發展暨保護中心也成立兒童驗傷醫療整合團隊,積極協助重大兒虐傷害事件司法調查重要驗傷證據,並且與社區兒童相關照顧單位串連,進行社區教育推廣,減少兒虐事件發生。

Read More

奇美醫3D列印仿真器官 尊敬捐贈者

奇美醫推行器官捐贈移植手術,並採用3D列印技術還原仿真器官,近4年來製作27例肝、心臟等共96個器官,尊敬捐贈者及慰藉器捐大愛家屬。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奇美醫院推行器官捐贈移植手術迄今21年,器官勸募個案逾200例,另自105年底起也將3D列印技術還原仿真器官尊敬捐贈者,近4年來共計27例96個器官。9日在器捐宣導系列中,透過小丑互動表演及器捐同意書簽署等活動敘說器捐,促進民眾對器捐知識的了解。  奇美醫副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田宇峯表示,奇美醫自88年完成首例器官捐贈移植手術,迄今已邁人第21年,器官勸募個案達200餘例。其中一名年僅20初頭大學生,因一場車禍頭部後腦勺血腫、右上臂外觀腫脹變形,經手術後腦部電腦斷層顯示腦部右側硬腦膜下出血擴大及腦部腫脹,須立即行右顱切開減壓術,但術後成植物人機率高,家屬表示不捨再次開刀,決定讓病情順其自然。  社工師也因當下的氛圍,向該名大學生家屬提及「器官捐贈」,觸動家屬的內心,也非常認同器官捐贈正向助人的意義,希望將可用器官捐給需要的人,包括1顆肝臟、1顆心臟、1顆胰臟、2顆腎臟、2枚眼角膜,為7個不同家庭帶來盼望,也讓即將消逝的生命重新找到了希望的意義。  奇美醫從105年12月底開始,也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捐贈者身上,迄今已達27例,共計96個器官,包括腎臟45個、肝臟26個、心臟21個、胰臟4個,以玉米粉為原料,採用3D列印技術製作出仿真的器官,於手術後放回捐贈者體內,讓捐贈者的家屬心靈得到更多的慰藉。

Read More

高醫血癌友善友善病房 滿滿正能量

全球第1間血癌友善病房揭幕,高醫和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為病友抗癌加分。(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血癌病人住院常超過半年而陷入焦慮、無助,甚至絕望;高醫與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建構全球第一間以病人服務設計的血癌友善病房,導入集氣牆、法寶展及健康籤等9大療癒設計,讓「病間」成為「並肩」,病人可以透過抽籤獲得正向能量,在抗癌路上走得更加順遂。  血癌友善病房9日舉行啟用儀式,由高醫院長鍾飲文、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及抗癌22年的病友王女士等4人,分別在集氣牆上貼滿祝福的話,為癌友加油打氣。  鍾飲文表示,高醫與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打造全球第一間血癌友善病房,9月9日揭幕,除響應每年9月的血癌宣導月外,同時意寓祝福每位癌友都能活得長長久久。  王正旭指出,「病間」具有三個意涵:「生病期間」、「病房之間」及諧音「並肩」,從整個治療歷程出發,關照病友及家屬住院期間的需求,每個病房住客與醫護團隊之間更像是一個社區,彼此扶持照顧。整個病房的設計也是經由「病友及家屬」與「醫療團隊」共同設計創作的結晶。  位在高醫啟川大樓21樓血液腫瘤內科的血癌友善病房,融入兼具衛教資訊與情緒撫慰的設計。每個新手癌友在確診住進病房時,都會收到新手包禮物,裡面有病房導覽地圖、住院必備物資清單、認識自己的抗癌團隊、病房內運動建議等,讓病友快速了解生活及就醫環境,降低不安全感。  病房入口有面牆,用血球娃娃營造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感覺,以療癒正在努力抗癌的病友、家屬,以及醫療團隊。病房各個角落,將艱澀難懂的資訊化為輕鬆、簡易的互動方式,讓癌友及家屬可利用走出病房的時間,接收到正確的衛教資訊。  特別的是,許多人遇到挫折時都會求神問卜、抽籤詩,給予自己指點迷津。血癌友善病房將一些衛教知識和療癒話語做成「每日運勢之籤」及「正能量之籤」,分別刻在不同顏色的鉛筆上,給予病友身心靈及知識上的支持。籤筒旁還有酒精,提醒病友抽籤前先消毒手部。

Read More

新兵入伍沒說接觸史 同車30人被隔離

嘉義市8日有104名役男到嘉義縣大林鎮中坑營區入伍,9日傳出一名役男因與美國返台的哥哥接觸,與役男同車的新兵需隔離14天。圖為8日入伍新兵戴口罩集合。 (嘉義市政府提供,中央社)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104名役男8日入伍,一名26歲役男上車前並未回報家中有4日從西班牙入境、正在居家檢疫的哥哥,到營區後才告知軍方,因此同車共30名役男均被隔離。該名役男軍方拒收,已由家屬接回,將以延役處理。  嘉義市民政局指出,該梯次役男於8日入伍,市長黃敏惠率官員慰問,全員全程戴口罩、沒有肢體接觸;民政處兵役行政科長蕭永和表示,當天2次量體溫都沒有超過36.5度,目視也沒有咳嗽等症狀。  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黃露葵表示,經了解役男之兄姊4日自西班牙經土耳其入境,自行在住家執行居家檢疫,家人安排兄有獨立衛浴及房間,期間未與家人共餐,如有短暫接觸均全程佩戴口罩。一家人目前沒有任何症狀,也符合居家檢疫規範,沒有違規要受罰之處。  當天黃敏惠與役男接觸時,全程均配戴口罩,而且是在戶外通風處,接觸時間小於15分鐘,目前不需要接受居家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  記者戴淑芳、吳瀛洲/綜合報導  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李萬吉居家檢疫時擅自外出,新北市除已開罰50萬元,並強制集中檢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證實,李萬吉刻意將手機放在家中規避電子圍籬,未來研擬強化監測。  新北市衛生局證實,李萬吉5日晚間從中國大陸返台,本應居家檢疫14天,卻被爆料私自外出,不僅去騎自行車、跑步,還到新店總公司開會。綜合考量個案外出次數、時間、地點及未戴口罩等風險危害情形,預計裁罰50萬元,並於8日晚間送集中檢疫。

Read More

醫師有獎徵答 衛教認識肝病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黃志富院長率隊前進後山台東縣長濱鄉與鹿野鄉為鄉親進行免費肝炎篩檢,並進行肝病防治衛教。(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高醫肝病防治中心及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聯袂前往台東縣長濱鄉及鹿野鄉進行免費肝炎篩檢,同時舉辦肝炎防治衛生教育講座,黃志富以深入淺出的解說並進行有獎徵答,讓民眾在輕鬆中進一步認識肝病,讓台東鄉親獲益良多。  醫療團隊由大同醫院院長黃志富醫師率隊,黃志富醫療專長即為肝臟疾病;他指出,肝病是台灣人國病,高盛行率與慢性B、C型肝炎有關,一旦感染B、C型肝炎病毒且演變成慢性肝炎,肝臟會因反覆發炎導致肝硬化,甚至可能因為病毒直接嵌入人體DNA,讓患者跳過肝纖維化、肝硬化,直接罹患肝癌,加以肝臟是沉默的器官,當發現時常錯過治療時機。  此外,大同醫院也提醒民眾,9(今)日下午4點到晚上8點在高雄市燕巢區衛生所也有免費肝炎篩檢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