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願兒圓夢 醫生:增強對抗病魔力量

罹患罕見疾病的13歲小樂在父親的依偎下,坐上郵務車圓夢。(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罹患罕見疾病Melas症候群的13歲小樂,智力仍停留在5至6歲階段;小樂非常喜愛各式車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喜願協會透過新北市議員葉元之媒合,由新北市府社會局串聯警車、消防車、郵務車、怪手,甚至蓮花跑車等,在林口下福活動中心前廣場讓小樂逐一坐上車圓夢,其中橙色蓮花跑車還載著小樂兜了兩圈。看到小樂坐上每輛車開心、尖叫的模樣,小樂的媽媽和喜願協會執行長徐祥珍等不禁紅了眼眶。 徐祥珍表示,中華民國喜願協會(基金會)是全球最大的兒童圓夢公益組織,以服務3歲至18歲的重症病童,幫助他們實現翻轉生命的願望。協會成立29年來,在台灣已為2450名重症病童實現願望;協會也調查發現,願望成真可以讓病童在後續治療中產生正向轉折點,以增強對抗病魔的力量。 小樂6歲時經林口長庚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周怡君團隊,透過腦部影像核磁共振診斷出罹患罕見疾病Melas症候群,小樂自此反覆住院,同時身體也有嚴重的側彎變形,行動不便。 周怡君表示,Melas症候群是腦病變、乳酸中毒和類中風發作的合併統稱,因人體組織有粒線體,粒線體就像細胞的發電廠,尤其在腦部、心、肝、腎等臟器特別需求,當粒線體損壞到7成,這些臟器就會開始出現問題,反覆出現昏睡、腦中風等症狀。 新北市府社會局和中華民國喜願協會幫重症病童小樂辦理圓夢活動。 (記者吳瀛洲攝) 為圓小樂喜愛各式車輛的夢想,林口區長廖武輝、市府社會局身障科長楊貴閔、林口下福派出所、三重郵局、新北市自閉症服務協進會等出動各式車輛一起參與小樂圓夢活動。喜願協會除志工外,還出動了吉祥物喜願熊與小樂互動。小樂在父親的抱持下,逐一搭上各式車輛拍照圓夢,最後選擇橙色跑車兜風。 罹患罕見疾病的小樂坐上蓮花跑車兜風圓夢,現場志工開心的為小樂錄影。 (記者吳瀛洲攝) 喜願協會表示,該協會與全國20家醫院合作,每年定期關懷陪伴治療中的重症病童約2千人次,歡迎幫忙轉介想要圓夢的重症病童,可上協會官網申請,或是撥打圓夢專線27182656。

Read More

急性心梗驚險搶命 37歲男戒菸

陽明交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團隊以CPR奇蹟救回心肌梗塞年輕患者。(陽大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陽明交大醫院日前收治一位急性心肌梗塞併發嚴重心室顫動年輕患者,急救期間一度失去意識及心跳,團隊立即施行高品質的CPR及置放葉克膜搶救,同步送往心導管室進行血管支架植入將血管打通,雙管齊下,當時患者心臟停跳長達90分鐘,因雙利器的搭配,縮短了腦部缺乏血液灌流的時間,再加上低溫療法,減少腦部缺氧損傷,成功將患者從鬼門關前拉回,且患者術後復原良好,宛如奇蹟,這是心臟團隊於CPR進行中同步完成心導管手術的罕見成功案例。 37歲陳先生在工地工作時突然覺得胸悶不適,緊急送往陽明交大醫院急診室,情況非常危急,呈現無脈博狀態,急診團隊立即進行CPR搶救,期間施行了兩次電擊,還是持續出現心律不整,初判為急性心肌梗塞,需立即接受心導管手術藉以恢復心跳,葉克膜團隊立刻啟動接手,在持續CPR的同時,置放葉克膜爭取醫療的黃金時間,心臟團隊也不放棄抓緊時間送往心血管中心,由心臟內科主任黃嵩豪與陳忠佑醫師進行心導管手術,植入兩支冠狀動脈支架,奇蹟般的讓陳先生恢復自主心跳,陳先生術後狀況穩定持續地進步,2天後即拔除氣管內管,1個禮拜亦將葉克膜移除,意識恢復如常,心臟收縮功能從10%進步到30%,出院時已不需使用氧氣且行動自如。 回門診追蹤時,陳先生表述自己從急診室到加護病房的記憶完全空白,但他很清楚自己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再次活過來的機會得來不易,目前他為了健康已成功戒菸,非常感謝心臟團隊全力搶救的救命之恩。 醫師陳忠佑表示,心跳停止長達近2小時後能救回,且未留下腦神經損傷及後遺症的案例,十分罕見。

Read More

臀部痛到膝蓋 高頻熱凝療法改善

醫師楊子旻指出吳先生核磁共振腰椎椎間盤壓迫處。(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吳姓印尼華僑過年前確診新冠肺炎後體重增加了20公斤,某次長途搭車後左側臀部到膝蓋痛了逾1個月,在印尼嘗試過針灸按摩及吃止痛藥都沒效,經就醫接受「高頻熱凝療法」後1週疼痛改善,同時搭配心臟內科的減重藥物減輕腰椎的負擔,提升了他的生活品質。 吳先生形容治療過程表示,熱凝療法,插第1針時有點緊張但第2針就不會。吳先生說,某次長途搭車後開始從大腿痛到膝蓋,「尤其是要從椅子上站起來時,痛到唉唉叫」,在印尼嘗試過針灸及吃止痛藥都沒效。 高雄七賢脊椎外科暨疼痛中心副院長楊子旻透過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為腰椎第5節及薦椎第1節的椎間盤凸出。 楊子旻表示,患者的腰薦椎椎間盤壓迫神經導致左側坐骨神經痛,但是未達開刀的必要性,透過像是西洋針灸的門診手術「高頻熱凝療法」,特色是能減輕疼痛、安全、免住院免全身麻醉,未破壞神經達到阻斷痛覺,原理是使用電燒針進入患部,透過電磁波產生定溫42度的熱,每秒刺激疼痛點兩次,每次20毫秒,持續作用在神經組織上,經由分子運動,摩擦生熱,即可誘發磁場內的組織細胞進而產生熱凝效應,造成適度的神經熱凝,達到阻斷疼痛的療效。 楊子旻指出,除了坐骨神經痛,頸部疼痛、五十肩、網球肘、背痛、下背痛、尾椎痛、關節疼痛、足底筋膜炎、脊椎手術後疼痛等也是適應症,上述疾病若藥物治療及復健效果不彰亦建議到疼痛門診請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以達到精準診斷及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楊子旻副院長提醒身體出現任何部位的疼痛,建議到醫院疼痛門診檢查並與醫生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記者王正平攝) 楊子旻提醒做完「高頻熱凝療法」治療仍需注意維持理想體重,保持正確姿勢以及避免搬重物,身體出現任何部位的疼痛建議到醫院疼痛門診做進一步檢查,並與醫生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小腦萎縮婦 自立照顧3子女

高雄市6日表揚「美力媽媽」,市長陳其邁(左)為獲選「自力媽媽」的小腦萎縮症病友簡阿藝(右)頒獎。(高雄市政府提供/中央社)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高雄「母親節美力媽媽」6日頒獎,68歲的小腦萎縮症病友簡阿藝除照顧3名家中子女,也參加合唱團與公益活動,展現「為母則強」精神。 市府與福氣教會上午在鳳山行政中心禮堂表揚40名「美力媽媽」,選拔代表7種不同精神象徵,包括兼顧家庭與公益「毅力媽媽」、弱勢清寒的「自力媽媽」、新住民的「新力媽媽」、身障家庭的「給力媽媽」、多元母職的「魔力媽媽」,以及勇敢追夢自主的「活力媽媽」和多子女的「多力媽媽」。得獎者中最年輕的38歲,年紀最大的84歲。 其中,「自力媽媽」簡阿藝遺傳父親的小腦萎縮症,與3個孩子都是病友。但她身為一名母親,即使行動慢慢退化舉步維艱,仍然堅持親手用心烹調每一道菜,讓家人享用熱騰騰飯菜;同時透過復健、參加樂團踏入人群,用樂觀積極態度珍惜現今擁有的幸福。 今年度唯一的「魔力爸爸」蔡登揚面對妻子突然離世,只能放下無限思念,獨力承擔照顧2名特殊兒壓力,原先隨性自由生活方式也被迫改變。一度不知道如何與孩子相處。直到參加天使心家族的家長團體後,才了解如何陪伴孩子規劃未來的人生,用積極態度面對人生挑戰,陪著孩子勇往向前。

Read More

吃A肝莓 桃園傳有人出現症狀

好市多冷凍綜合莓驗出A肝病毒,好市多嘉義店至5日累積退貨綜合莓總重量計391.1公斤(含其他批號),藍莓則有123.6公斤(含其他批號),相關莓果類產品,全數預防性下架。(嘉義市衛生局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綜合報導 好市多冷凍綜合莓、藍莓接連驗出A肝病毒。桃園市衛生局3日發出2401通簡訊提醒民眾,有41人回報,少數出現症狀並就醫抽血。 好市多冷凍綜合莓驗出A肝病毒,近期又一批藍莓驗出病毒,約15公噸產品遭邊境攔截。好市多表示,賣場內所有的冷凍莓果商品已在4月30日停止販售,也已停止進口冷凍莓果。 桃園市衛生局6日表示,4月29日即前往好市多在桃園中壢及南崁門市進行稽查,並於5月4日會同法務局消保官至現場調查。截至5月4日,預防性下架及民眾退貨數量,分別為綜合莓6639包、藍莓1085包,共7724包,總重達12.234公噸。 衛生局指出,3日發出2401通簡訊提醒民眾注意後,有41人回報,少數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等症狀並就醫抽血。衛生局提醒,民眾若報告檢出A型肝炎病毒請通報衛生局。 衛生局也說,已追查購買2包以上52家商業卡會員,有5家再製成果汁及果醬產品販售,經實地查核,有3家位於桃園市,購入的綜合莓果非問題批號已自主下架,另2家位於其他縣市,已通知所轄衛生局後續追查辦理。 衛生局表示,退貨的問題產品已放置專區上鎖管理,後續產品銷毀程序,將由總公司所轄高雄市衛生局審核後,通知各分店所轄衛生局協助現場監毀。 台北市衛生局也已啟動查核機制,目前尚未發現有業者使用相關批號違規產品,也將針對全市冷凍莓果產品的抽驗,結果最快月中出爐。台中市政府則跨局處組成聯合稽查小組,到賣場了解商品下架及等待銷毀置放情形,並與好市多總公司協商消費者權益維護事宜。 另外,嘉義市衛生局連日稽查好市多嘉義店,退貨總重量有514.7公斤,另追查出有15名市民曾購買問題的綜合莓,身體無異狀。

Read More

職災截肢又罹癌 勇媽考取居服員

彰化家扶自強母親林鈺珮(左)因職災截肢,又發現罹患乳癌,但她不向命運低頭,考上證照擔任居服員。(中央社) 林鈺珮不畏困境 學一技之長改善家計 年年帶著孩子參加家扶義賣 獲選自強媽媽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彰化家扶中心6日舉辦自強媽媽表揚活動;其中,47歲林鈺珮因職災而截肢,又發現罹患乳癌,但林鈺珮向命運挑戰,考上證照擔任居服員,也帶子女參加家扶燈籠義賣活動,回饋社會。 彰化家扶中心中午在員林市舉辦自強媽媽暨模範寄養媽媽表揚活動,表揚10名自強媽媽及一名模範寄養媽媽。活動中播放影片,讓自強媽媽及模範寄養媽媽述說自己的故事;孩子也幫媽媽洗腳,在母親節前夕表達對媽媽的感謝。 其中,家住在彰化市的林鈺珮6年前因遭遇職業災害截肢,前往就醫時又被檢查出有乳癌,除了要接受截肢帶來的生活變化,又要承受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她說,當時只想著要照顧小孩,想要學習一技之長,改善家裡經濟狀況,因此上課考取照服員證照,順利成為居服員。 林鈺珮成為居服員後,又前往專科學校進修,每年學期成績都名列第1;3名子女在媽媽的言教身教下,也都很懂事孝順,每年都跟著媽媽參加彰化家扶中心的燈籠義賣活動。 林鈺珮說,看到小孩乖巧懂事就很開心,也很高興能用一己之力回饋社會,傳承善的種子。

Read More

長新冠頭痛 竟是小腦中風

醫師陳建志為長新冠頭痛患者做診療。(醫師陳建志提供) 後枕部如針扎、惡心想吐 視線疊影暈眩走路偏移 電腦斷層揪水腫性腫塊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1名60歲阿伯前不久確診COVID-19,出現鼻塞、發燒及喉嚨痛等症狀緩解後,最近頭痛頻率比以前更頻繁,特別是後枕部好像針扎一般抽痛,嚴重時會惡心想吐,怕光怕吵,甚至出現視線模糊及疊影,而且感到暈眩,走路時身體不由自主地一直向右偏移。就醫診斷竟是小腦中風,住進加護病房治療中。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表示,病人來到診間,發現其頸部靠近頭顱處,底下肌膜肌肉已經出現血腫,一按就痛,很顯然是過度按摩所致。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左側小腦內出現低密度的水腫性腫塊,壓迫周邊腦組織及腦幹,診斷為小腦中風。此病起因於確診新冠後,身體為了對抗病毒,興起免疫反應;惟尚未清除病毒,卻先攻擊血小板及血管內壁,造成微細血栓與動脈炎。若患者顱內動脈已經硬化,管腔狹窄,就易發阻塞;若發生在後顱窩循環,就易發小腦梗塞。 陳建志說,病人的患側小腦無法調節(抑制)從內耳來的平衡訊號,大量前庭訊息直接傳進大腦,患者感到暈眩,以為地面向患側傾斜,身體自然向另一側偏移,企圖維持平衡。另外,小腦水腫壓迫顱底或周圍腦膜,會引發疼痛,或是經由三叉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 他說,長新冠頭痛是確診後常見後遺症,最主要的就是偏頭痛;不少患者原本就有偏頭痛,只因為病毒殘留腦部、腦組織缺氧及鼻竇發炎而誘發或加劇。處置策略以症狀控制或疾病治療為主;若出現肌肉無力、運動失調、平衡失調、視力模糊或複視等症狀,就有可能是合併腦中風,應盡速就醫找出病因。

Read More

訓練肌力記憶力 有助遠離腦中風失智

上肢抬舉寶特瓶動作適合居家肌力訓練,每天2-3回,每回做10-15次,可增強身體代謝功能。(安南醫院提供) 弓箭步蹲屬較高強度運動,有助於遠離腦中風及失智。(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腦中風和失智是長者常見疾病,也是造成失能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復健科醫師表示,中風後可能引發血管性失智,且中風患者失智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不可不防;訓練肌力、記憶力有助於遠離腦中風及失智。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復健科主任葉典松指出,腦中風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3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酗酒或作息不規律等。大多數人為了預防腦中風會控制飲食,並建立健康生活型態;然而,養成良好飲食與生活習慣固然重要,卻仍難以避免「老化」這一危險因子。老化會使血管機能衰退,導致身體中的代謝廢物堆積於血管中,進而提高腦中風的可能。延緩老化最好的方式便是維持運動習慣。 國健署建議國人每天至少做3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包含慢跑、騎腳踏車、登山、游泳、球類運動等,預防各類慢性病纏身。此外,平時可以將搭乘交通工具,替換成快走或騎腳踏車,或是少搭電梯、多走樓梯,增加每日運動量。 安南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尤芝伃表示,居家肌力訓練是不錯的運動選擇,能加強身體的代謝,建議下列動作每回做10~15次,每天2~3回。包括起立坐下、上肢抬舉寶特瓶,體力好的可做伏地挺身、弓箭步蹲等較高強度運動。 另一位職能治療師陳玉秋說,有多種方法可訓練記憶力,像數字聯想法,以關鍵數字以幫助記憶,例如出門「3」寶(鑰匙、手機、錢包),每次外出只要想到出門3寶,就會自然檢查帶重要物品等;睡前回想一下今天所做過的3件特別的事、3餐吃了什麼,多主動回想刺激大腦,進而提升記憶力。

Read More

1抹2篩3疫苗 遠離子宮頸癌

奇美家醫部主治醫師陳思伃提醒女性朋友,遠離子宮頸癌1抹2篩3疫苗缺一不可。(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46歲陳姓婦女在奇美醫做人生第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進行切片診斷為子宮頸上皮細胞中度變異癌前病變,接受子宮頸錐狀切除手術後,經4次抹片檢查均無異常,追蹤也無大礙,她呼籲女性朋友應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千萬不要輕忽,以確保自己的健康。 奇美醫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思伃表示,國健署研究顯示,大規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有效降低70%的子宮頸癌死亡率。若在第0期發現子宮頸癌5年存活率高達99.5%。若在第4期才發現5年存活率則降至22.8%。自1995年起政府即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經近30年努力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已下降至女性死因的第8位。 陳思伃指出,子宮頸癌危險因子之一是持續性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高風險性HPV持續感染可能引發子宮頸細胞病變,最終形成惡性腫瘤。而HPV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為性行為感染。HPV是一種DNA病毒,會感染人體表皮和黏膜組織。HPV第16和18型是最常見的高危險HPV,與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及男女外生殖器癌的發生有關。 陳思伃表示,奇美醫自2017~2022年期間共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7萬8183人次,其中篩檢陽性個案數達1839人,經切片檢查後確認罹患子宮頸癌癌前病變為565人,侵襲性子宮頸癌為185人(含原位癌),占篩檢陽性個案的41%。 除全程安全性行為和透過1抹2篩,HPV疫苗亦可有效預防感染。國健署自2018年開始提供國中女生公費施打HPV疫苗,至2022年6月底已接種45.3萬劑。雖然HPV疫苗對於性行為尚未活躍或未受到HPV感染者最有效;但有性行為經驗者仍可接種。

Read More

軟式輸尿管鏡手術 男擺脫結石

新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哲綱示範軟式輸尿管鏡取石手術。(記者翁聖權攝)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63歲的許姓男患者曾經有輸尿管結石的病史,服用過排石之藥物治療,卻未改善,經到新營醫院求診,發現右側腎臟有1顆約2公分的結石,醫師建議接受軟式輸尿管鏡碎石及取石手術,很快就痊癒出院。 衛福部新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哲綱指出,泌尿道結石就像是隱形的殺手,發作起來腰痛有如千刀萬剮一般刺在身上,還有可能會產生血尿或發燒等症狀,最嚴重的狀況會導致敗血症休克致死。 泌尿道結石若阻塞了泌尿系統(如:腎臟或輸尿管),除了可能會發生腰痛、血尿與泌尿道感染等症狀外,也可能會造成腎臟的積水與急性的腎損傷,若此損傷未及時處理,最終導致不可逆的慢性腎衰竭或末期腎病變而需要長期洗腎。 張哲綱說,結石的生成跟飲食有關,預防泌尿道結石,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是最好的方法。例如增加水分攝取,少吃草酸鹽含量高的食物,食物中盡量不要含有太多的動物性蛋白及鹽分,以及攝取適量的鈣(過多或不足均不利於防治)與鎂等,都是有效的預防之道。 處理泌尿道結石的方法,除了傳統的開腹取石或微創的腹腔鏡取石,以及體外震波碎石術外,因為科技材料的進步,經尿道內視鏡的取石漸漸地也成為主流治療方式,此種手術人體沒有傷痕。手術後若沒有發燒或腹痛等症狀,隔天若自行解尿順利即可出院,對醫病雙方是一舉數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