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診療室 吞嚥困難 恐是甲狀腺結節搞鬼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人無症狀甲狀腺結節盛行率高達45%,其中以女性為好發族群,且多數患者是透過健檢時發現,醫師建議,40歲以上女性,可把甲狀腺檢查納入健檢選項,自覺吞嚥困難或摸到頸部有腫塊者,也應及早就醫檢查。  研究指出,接受超音波檢查的50歲以上女性,逾5成有甲狀腺結節,雖僅5%會惡化成甲狀腺癌,仍不得輕忽;基隆長庚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育賢表示,甲狀腺結節好發於女性,年紀愈大愈常見,50歲以上女性,平均每2人就有1人患有甲狀腺結節,雖僅約5%會惡化成甲狀腺癌,但仍建議定期追蹤。男性雖然甲狀腺結節盛行率較低,但惡化成癌症的比率卻較高,不得輕忽。  甲狀腺結節盛行率雖高,多數人卻是透過健檢時才發現,結節屬於良性還是惡性(腫瘤),須靠醫師觀察超音波影像判斷,相當仰賴「醫師經驗」;然而,結節若有惡性疑慮,需進一步用細針穿刺化驗,決定是否手術切除,但針長、扎脖子、檢查完易出血疼痛等缺點,讓不少民眾卻步,導致診斷、治療受到拖延。  陳育賢表示,由國內自行研發的甲狀腺智能分析影像醫材,能協助醫師在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判斷上更為準確,有助減少一定比例的侵入性檢查,也可讓部分的良性結節患者,減少不必要的手術切除與終身服藥,面對惡性結節,也有助及早發現和治療。  陳育賢提醒,若自覺吞嚥困難、或摸到頸部有腫塊,應及早就醫檢查,40歲以上的女性,也建議把甲狀腺檢查納入健檢選項。

Read More

改變進食順序 嗑鍋不丟健康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冬天裡熱呼呼的火鍋,鎮暖胃、暖身也暖心,但也讓人擔心高熱量、高膽固醇、高鈉含量等,專家指出,其實只要把握原則,改變用餐順序、減少澱粉等,也可以品嘗到美味的火鍋,又不會讓健康蒙塵。  振興醫院營養師張依如表示,要健康、聰明吃火鍋,減少身體負擔,首先就要先遠離吃到飽陷阱,避免不自覺攝取過多熱量,根據國健署資料,吃到飽火鍋一餐下來,可能攝取將近2800大卡,約相當於吃進10碗白飯,需跑83圈400公尺的操場,才能將多餘熱量消耗。  其次就是要選擇火鍋湯底,張依如建議,可以選擇昆布鍋、番茄鍋、蔬菜鍋等較為清淡的湯頭。若想喝湯,最好在煮料之前飲用原味湯頭,並淺嘗即止,煮完蔬菜、肉類後的湯不僅高油脂、高普林,可能還有殘留農藥,喝多恐造成身體負擔。  同時,建議最好以新鮮食材取代加工製品,如:丸類、餃類、蟹味棒、甜不辣、炸豆皮、米血糕、百頁豆腐等都屬於加工製品,隱藏高熱量、高油脂、高鈉的陷阱,可請店家幫忙將這些加工品換成蔬菜。另主菜肉品建議選擇油脂含量相對較少的雞肉或是海鮮。  值得注意的是,沙茶醬向來是吃火鍋的好麻吉,但卻有驚人的熱量。張依如表示,如果想要大口吃鍋不長胖,就得先和沙茶醬、芝麻醬、豆腐乳、辣椒醬、花生粉等高油脂、高熱量、高鈉醬料說再見,改以天然辛香料,例如:蒜泥、蔥花、蘿蔔泥、生辣椒等,搭配適量的醬油及醋來調味。  至於不少火鍋店家會提供免費冰品、飲品,建議民眾淺嘗即止,以無糖茶取代含糖飲料,以免造成身體過多負擔,得不償失。  此外,張依如也建議改變用餐順序,「嘗清湯、先吃菜、再吃肉,最後吃澱粉」,以蔬菜、肉類為先,增加飽足感,若吃完後覺得飽足感不足,再適量食用澱粉類,避免過度飲食。另飯後適量運動也有助於穩定飯後血糖、控制體重,飽餐後不如花點時間逛街散散步吧。

Read More

選戰流行病 造勢喊凍蒜 燒聲者變多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醫師,我的聲音自從上次去參加造勢後,已經沙啞一段時間了,聲音會分岔,要唱高音也唱不上去,也沒有辦法跟朋友好好聊天和上班,甚至不敢出門與接電話。  嘉義長庚耳鼻喉科徐正明主任指出,這是最近越來越多聲音沙啞的患者來求助門診的主訴,隨著選舉的熱潮升溫,台上候選人跟台下更賣力的嘶喊凍蒜,可是台上演講者跟台下的民眾的聲音也越來越沙啞。雖然聲音沙啞不太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卻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甚至影響到工作。  徐正明主任表示,這些病人多數是急性聲帶發炎導致沙啞,聲帶就像兩扇門,一但發炎聲帶腫脹,兩扇門就無法密合關上,聲音就會改變。一般造成急性聲帶發炎的原因有K歌過度、大聲說話吶喊、長期使用錯誤方式說話等等。治療方式通常會以服用類固醇,喉嚨休息禁聲,或是接受語言治療。  但除了以上治療方式外,中醫嗓音治療也是一種選擇方式。嘉義長庚新創中西醫聯合嗓音治療,沙啞患者可先至耳鼻喉科接受喉閃頻內視鏡檢查,了解嗓音沙啞的原因與嚴重程度,排除咽喉癌之可能,再到中醫門診。  此時中醫師會先參考西醫的診斷,再以望聞問切了解患者生理問題,調配中藥服用,來治療聲帶發炎,也可搭配語言治療。治療後也會請患者回耳鼻喉科進行檢查,更加了解患者嗓音改善狀況,調整藥物以達到最佳療效。  徐正明主任也提醒大家,原來不好的生活習慣也需改變,讓聲帶休息,減少大吼、作息正常、避免過度清喉嚨的動作與刺激性食物或 抽菸喝酒。要記住有個好的嗓子是天生的,但如何照顧自己的嗓子卻是自己的責任。

Read More

美電子菸疫情延燒 肺傷害逾2409例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美國電子菸肺傷害疫情持續延燒,肺傷害通報確診病例已達2409人。據調查,有超過3成高中生使用菸品,其中使用電子菸的高中生就有27.5%。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指出,半世紀以來美國成人吸菸率從5成降到14.7%,高中生吸菸率從28%降到現在的8%。然而,在2010年引用「開放成人選擇、禁止青少年使用」的電子菸政策後,有超過3成的高中生使用菸品。  根據美國公布電子菸肺傷害的最新疫情顯示,通報確診病例已達2409人、52人死亡,通報案例最年輕為13歲,死亡案例最小的是17歲。其中,將近8成的通報患者是35歲下的青年,而18歲以下的青少年更高達16%。  另外,依據美國最新青少年菸品調查發現,超過3成高中生使用菸品,其中使用電子菸的高中生就有27.5%!電子菸已成為青少年使用尼古丁藥物的最大宗。  台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郭斐然表示,電子菸的行銷策略就是鎖定青少年,各種加味菸品如果汁、糖果、泡泡糖口味不斷推陳出新,快速地發展出一個新成癮世代的市場。  研究顯示,電子菸油含有許多危險重金屬以及有毒化學物質如鎳、錫、鉛等。而相信使用電子菸能幫助戒菸的,最後不但戒不了菸,還會淪為雙重或三重尼古丁使用者,呼籲政府務必禁止新興菸品。

Read More

耳穴簡介

 ◆陳俊銘  耳穴是耳廓皮膚表面與人體臟腑、經絡、組織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溝通的部位,也是脈氣輸注的所在。所以耳廓上能反映機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部位均統稱為耳穴。耳穴是耳廓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的特定點。  當機體組織或器官發生病變時,耳廓上相應部位的耳穴就出現各種陽性反應,對耳穴的陽性反應,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刺激,就可以對其病理過程發生影響,促其逆轉或消除。從神經生理學的觀點來說,耳穴是能產生針感的感受裝置比較密集的部位,耳穴是資訊的接受站,也是輸出站,而經絡、神經體液等是資訊的通路。針刺資訊是由感覺神經傳入及隨後上傳到腦才產生的針感。針刺傳入資訊,對傷害性刺激傳入資訊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突觸前抑制過程。由於耳穴與機體有密切的聯繫,由於耳穴與神經、體液、臟腑、生物電等又有極其複雜的多途經、多層次的聯繫,人體患病時,再相應的耳穴上以多種形式的陽性反應表現出來,因此,人們可以透過穴進行治療疾病。所以人們通常又把耳穴稱為反應點、反射點、敏感點、陽性點、壓痛點、低電阻點、良導點、治療點等等。  人體正常的耳穴與疾病相關的耳穴,存在的方式和反應的形式不同。正常時耳穴分布大致為一個區,區中有一代表點,當人體患病時與疾病相關的耳穴會以不同的形態、不同範圍大小形式顯現出來,患病時,相關耳穴隨機體病理變化而變化,隨著病理過程演變而演演變,常伴有變色、變形、丘疹、脫屑、血管充盈等,當機體內發生嚴重的病理變化,缺血、缺氧時,相關耳穴可見明顯變形、水腫,甚至耳廓皮膚組織變得質薄、脆,一觸即破,有組織液及血性滲出液滲出,此時的耳穴,並不是以點的形式存在,而是變成區呈現大範圍的病理型態變化,因此耳穴的病理形態學與機體病理變化相一致,當人體疾病痊癒後,在耳穴尚可見到一留下永久性的反應性病理痕跡。  按耳穴的類型分為六大類:相應部位穴位、五臟六腑穴位、神經系統穴位、內分泌系統穴位、特定功能穴位、耳背穴及其他穴位。  按特定穴位出現的形式歸類,在臨床上有特定診斷與治療耳穴有五種形式:點、區、溝、線、經。  小小的耳廓佈滿了密密麻麻的耳穴點,乍看起來耳穴是雜亂無章的,很難學習和記憶,而實際上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是有規律的,他在耳前外側面的排列像一個在子宮內倒置的胎兒,頭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部及軀幹在中間。內臟器官在耳廓代表區的型態與器官自身的型態頗為相似,往往呈現”投影”的對應關係。耳前控制人體的前面、五臟六腑、組織器官和五官七竅,耳背控制人體的背面、神經系統、肌肉骨骼等運動系統。左耳控制人體的左身組織器官;誘餌控制人體的右半身器官。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印尼爆豬霍亂 逾2.7萬頭死亡

 中央社/印尼棉蘭15日綜合外電報導  動物福祉官員表示,印尼境內爆發豬霍亂疫情,造成超過2萬7000頭豬隻死亡,還有數千頭豬隻面臨風險。  法新社報導,當局表示,北蘇門答臘省境內10餘個縣,過去3個月以來有數千頭豬隻死亡,且死亡速率不斷攀升。  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獸醫首長奧古斯提亞13日表示:「每天有1000到2000頭豬隻死亡,這是相當高的數目。」  但他又說,當前豬隻死亡數目仍僅占北蘇門答臘省120萬頭豬隻的一小部分。在穆斯林居多數的印尼,北蘇門答臘是基督徒占多數地區,豬肉是當地重要食物。  北蘇門答臘省上個月,從當地河川中撈起超過1000頭已腐敗死豬屍體進行掩埋,警方則著手調查涉嫌棄置死豬者。  先前的實驗室檢驗認定那些豬隻死於豬霍亂,但官員表示,他們也在檢驗是否感染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發的豬霍亂和非洲豬瘟,據信都不會對人類構成風險。

Read More

羊水基因晶片檢測 速揪罕病胎兒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7歲懷孕媽媽透過羊水基因晶片,檢測出胎兒疑似罹患罕見遺傳性疾病諾里氏症,未來可能會出現視力、聽力、動作發展以及智能遲緩等症狀。醫師建議孕媽咪應該不分年齡具備產前羊水基因晶片檢測觀念,提早為胎兒健康把關。  成大醫院婦產科醫師郭保麟表示,諾里氏症為好發於男嬰,為性聯隱性遺傳疾病,除了影響患者聽力與視力發展外,30-50%患者會產生發育遲緩與學習障礙,目前常見的羊膜穿刺檢測無法判別胎兒是否有微小片段缺失,提高疾病風險評估的難度。  不過,郭保麟表示,基因染色體微小片段的缺失能夠被發現,需歸功羊水基因晶片檢測的高度精確性,透過解析度提高千倍,可有效發現染色體上的微缺失與微擴增,使檢出率也大幅增高,一次篩檢超過400種遺傳疾病,使得檢測結果更精確、項目更廣泛,讓準爸媽們更清楚寶寶的健康狀況,解開隱藏在基因中的罕病風險。  此外,只要透過一次羊水抽取過程,除可達成例行性的檢查,更幫助醫師在產前了解更多遺傳疾病發生可能性,因此愈來愈多孕媽咪們主動提出檢測需求。郭保麟建議,不分年輕或高齡的孕媽咪,基因異變率皆相同,建議每位準媽媽們都應重視羊水基因晶片檢測,提前為胎兒健康做好完備的把關,並為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預先做好準備與生育規劃。

Read More

日癌患5年存活率 前列腺癌最高 胰臟癌最低

 中央社/東京14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公布最新統計顯示,日本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平均為66.4%。若以癌症種類來看,5年存活率最高的是前列腺癌,達98.8%;最低的是胰臟癌,僅9.8%,相差懸殊。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國立癌症研究中心針對到2011年的2年間,在日本318個醫院等設施診斷出癌症的約65萬名患者,進行資料分析。  結果顯示,被視為癌症治療效果指標的5年存活率,整體平均為66.4%。  從癌症種類來看,5年存活率最高的是前列腺癌(攝護腺癌),達98.8%;第2名是女性乳癌,達92.2%;子宮體癌為82.2%;咽癌為80.6%;腎臟癌為80.1%;子宮頸癌為75.0%;大腸癌為72.6%;胃癌為71.4%;膀胱癌為68.4%。  另一方面,5年存活率最低是胰臟癌,僅9.8%;第2名是膽囊癌29.3%;肝癌為40.4%;肺癌為41.4%;食道癌為45.7%;腎盂和輸尿管癌為49.0%。  包括大腸癌及胃癌等5種癌症,就算患者屬於癌症同期,也會因為年齡不同出現5年存活率高低的情況。例如同屬大腸癌3期,50多歲患者5年存活率可達82.5%,而80歲以上患者就會降到65.1%。  由於這次公布的資料包括各醫院患者的5年存活率,國立癌症研究中心表示,如果該醫院治療的患者是屬於棘手癌症,那患者存活率自然會比較低,所以每間醫院無法單純拿來比較,只是作為民眾想知道每間醫院特徵時的參考。

Read More

保養骨質 機能性奶粉新選擇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40歲是保養骨質的關鍵時刻,除了適度運動、補充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外,含有葡萄糖胺、鈣質及維生素D等營養的機能性奶粉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以市面上含有12倍葡萄糖胺的奶粉為例,一天2杯就可以達到建議攝取量。  營養師顏敏恆表示,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顯示,約有81%至97%以上的國人鈣質攝取不足,而男、女性的平均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50%至70%,鈣質攝取明顯過低,國人骨質流失的狀況也開始提早發生。  另一個與骨質健康相關的就是關節軟骨,上班通勤的爬樓梯、彎腰放列印紙、長時間打電腦,這些動作都會用使用到關節,一旦關節開始退化,上述的這些動作就會開始出現僵硬、無力感,嚴重時可能發生腫脹、甚至疼痛不適,行動力也因此受到限制。  骨質疏鬆與關節退化對於生活的影響不容小覷,若走樓梯出現無力感,手拿重物變得比較吃力,這些都是骨質與關節發生狀況的前兆;當骨質逐漸流失又缺乏鈣質攝取時,遇到較嚴重的跌倒或重力撞擊時,骨折的風險也將大幅提升。  因此,日常保養觀念應盡早建立,才能有助於延緩骨質流失及關節退化等症狀發生,而40歲是保養開始的關鍵時刻,透過運動搭配營養補充就是保健秘訣。  顏敏恆說,適度運動可使關節周圍的肌力強壯,避免關節僵硬,並維持關節活動度。補充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像是深海魚類,如鮭魚、鮪魚,並搭配鈣質含量高的食物,如豆腐、豆干、小魚乾以及最容易取得的奶類;關節保養則可選擇從有添加葡萄糖胺的營養品中攝取。  此外,機能性奶粉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有添加葡萄糖胺、鈣質及維生素D等營養,在補充鈣質的同時,對身體行動力的保養有加分效果。  顏敏恆表示,葡萄糖胺的每日建議攝取量需達1200毫克,才能緩解身體環節疼痛不適的症狀,若以市面上含有12倍葡萄糖胺的奶粉為例,一天2杯就可以達到建議攝取量,對於身體關節的保養十分有幫助,此外標示有健康食品認證的產品也是比較安心的選擇。

Read More

肺癌標靶新藥 存活期破3年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研究發現,第一線用第3代EGFR標靶藥可讓肺癌病人存活期突破3年。有醫師指出,高藥價是新藥無可避免的「副作用」,但不建議病人使用孟加拉製作的「學名藥」,以免加速奪命。  肺癌蟬聯台灣癌症死因榜首長達15年,每年新增的肺癌患者就約1萬2000人,死於肺癌者超過9000人。治療的困境在於,早期肺癌沒有症狀、難以察覺,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確診時都已是晚期,無法靠手術切除病灶。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日前在記者會表示,有半數第四期肺癌的患者存活時間不到9個月,病人都會很在意如何延長存活。有超過一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用標靶藥物治療,其中EGFR突變者的藥物選擇多,第一代和第二代藥物讓病人存活期可超過2年,但始終無法突破3年瓶頸。  今年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傳出好消息,陳育民說,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的跨國臨床實驗最新結果顯示,可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期達38.6個月,也是第四期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存活期首度突破3年,對患者相當有意義。  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科主任張家崙日前在ESMO亞洲年會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第3代標靶藥物希望解決前代藥物的抗藥性問題,達到更好的存活,且對腦轉移病人有效;另一個目的是降低副作用,「當生命長短控制有限度時,還能控制生活品質」。  張家崙說,有些使用前代標靶藥物的患者深陷副作用之苦,如臉長痘痘、甲溝炎、腹瀉等,有些人甚至拉肚子拉到脫水、送急診,必須吃止瀉藥才能生活。  新藥物雖然副作用低,但張家崙表示,新藥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價格太貴,且健保也沒給付,患者必須權衡自身的經濟、家庭狀況能不能負荷。但有些患者會私下介紹、找尋孟加拉製的「學名藥」(即俗稱的孟藥),但孟藥品質難保、來源不明、甚至可能在十分骯髒混亂的環境製藥。  張家崙表示,曾有一名患者因無力負擔新藥藥費,找管道買孟藥,沒想到本來病情控制的不錯,但一個月後腫瘤變得更大,治療上更加困難;也會讓臨床醫師很困擾,因無從釐清到底是藥物出現抗藥性,還是買到有問題的孟藥。  另一名接受採訪的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也說,對晚期肺癌患者來說,雖然這場抗病的比賽最後一定會輸,但如果有最強的藥物放在第一線治療,對患者的預後較好。可是,不管用哪種藥物,應認知不要為了治療散盡家產,且要預作死亡準備,不要留下遺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