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8年來首次…逾齡捐血擬放寬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鑑於高齡化社會來臨,血液基金會擬放寬捐血規定,逾齡捐血每年只要經醫師評估1次即可,且男性放寬可捐4次,較現行多1次,最快年底試辦。若順利上路,將是近18年來首次放寬逾齡者捐血條件。  根據血液基金會統計,2014~2018年間用血量從222萬袋增加至231萬袋,短短5年增幅約超過4%;不過,捐血人年齡層卻往中高齡族群集中,主要捐血族群以41~65歲的中壯年人為主,捐血量從70萬袋增至79.9萬袋,17~30歲族群捐血量則從62.9萬袋降至53.5萬袋。  現行規定65歲以上逾齡捐血者,每捐1次血都需要醫師評估1次,但如果捐血車上剛好沒有醫師,逾齡捐血者就不能捐血,十分不便。放寬高齡捐血條件已成各國趨勢,例如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等,澳洲更沒有捐血年齡上限血上限。  因此,血液基金會擬放寬逾齡捐血條件,65歲以上逾齡捐血者,1年只要經醫師評估1次即可捐血,不用每次都要醫師評估,且男性捐血次數也放寬到4次、共1000毫升,較現行3次、750毫升多;女性由於體型較瘦小,此次捐血次數並未放寬。  該項試辦計畫預計年底前上路,將是近18年來首次放寬逾齡者捐血條件,之後每2年檢討1次,再決定是否繼續放寬。若試辦1到2年都沒有特殊或嚴重的不良反應事件,可望進一步討論放寬捐血年齡上限、捐血量或捐血次數。

Read More

水分不足 82歲翁腹痛腸中風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82歲錢伯伯突然覺得肚子劇烈疼痛,緊急送阮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他的上腸繫膜動脈栓塞,心臟外科主任林伯彥緊急以導管技術進行溶栓,患者幸運的不用另外進行腸子切除手術,住院幾天後即返家休養。  醫師說,錢伯伯平常有些微三高的問題,但近期白天悶熱,雖不至於汗水淋漓感到口渴,但老人家捨不得開冷氣,又忽略喝水,水分攝取不足,會造成血液濃稠容易凝固,相對容易產生血栓;若未在黃金6小時以內進行血管溶栓,會有腸壞死的疑慮,死亡率也大大提高。一般病人從病發到醫院,包括診斷和治療常會超過12小時,「速度」就成為活命與否的關鍵。  林伯彥說,上腸繫膜動脈阻塞就是俗稱的「腸中風」,雖然不常見,但致死率相當高,較常發生在65歲以上,尤其最常出現在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及心律不整、心房顫動的患者。  林伯彥說,腸中風的症狀是腹部劇烈疼痛,唯有靠電腦斷層攝影才能看到腸子堵塞狀況。腸缺血造成腸壞死,需盡量在發病後12小時內治療,打通血流以降低腸壞死範圍,否則可能因敗血症造成死亡。因為肚子痛的原因太多了,腸壞死容易被忽略,等到發現時再開刀治療通常已來不及,死亡率高達50%。  林伯彥提醒,要預防腸中風,除控制心律不整、三高,一定要定期服藥,同時適當喝水以避免脫水。秋冬季時,人體會為了因應環境變化,血管動力改變加強作用,也會促成血栓的形成,不可不慎。有心律不整或三高的如果每次吃東西後感覺腸胃痛,就要儘速就醫檢查。

Read More

每週運動5天 維持身心健康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衛生局提醒,保持每週5天、每天30分鐘的運動習慣,可以維持身心健康。  衛生局國健科提供幫助長期維持運動習慣的4招撇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挑選自己喜愛的運動來從事,才容易愛上它,順利達到規律運動的習慣。  揪伴一起來活動:運動同伴的存在除了運動時間可以當做一種社交活動外,同儕之間的良性互動或監督,更可以促成運動習慣的養成。  善用運動的小工具來紀錄運動過程:現在科技進步,智慧型手機普遍使用後,有不少實用的應用程式可供利用協助自己訂定運動目標,協助記錄運動過程。  體會運動後所帶來的改變:運動對心血管疾病的好處,需要長時間的累積才能呈現,但運動仍然有一些短期可以讓運動者體會到的好處,如運動後情緒更安穩寧靜、運動後心跳緩和平順、還有運動一段時間後生理指標的改善(像血糖變好、血脂變好、心肺功能改善、耐力變好等)。

Read More

男發燒驚見血糖值破千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54歲男子不知自己罹患糖尿病,今年初因咳嗽帶黃痰、呼吸急促、高燒送急診,檢查竟發現血糖值破千,甚至引發嚴重菌血症,併發嚴重敗血症休克,住進加護病房搶救2週才救回一命。  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院長杜思德表示,根據最新出版的台灣糖尿病年鑑,國內糖尿病患突破220萬人,其中肺炎已成糖友致命殺手,10年來男女死亡率分別飆升5成及9成。  杜思德指出,糖尿病患多為年長者,且多同時合併有心血管、慢性腎臟病等疾病,尤以65歲以上糖友,感染肺炎的機率比一般人約3倍左右,但卻對預防肺炎認知不足。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也表示,今年6月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十大死因,肺炎死亡人數漲幅7.5%,成長最快,再度蟬聯十大死因第三位,其中有9成死亡患者為65歲以上長者。根據研究證實,若患有糖尿病、慢性心臟衰竭、慢性腎臟病,感染肺炎的風險將會增加3-6倍。  由於今年流感季節將屆,但流感疫苗卻因WHO延遲公布疫苗株,全球都將延宕1個月接種,恐影響預防流感的保護力。  黃立民表示,肺炎是流感最嚴重的併發症,研究證實,除了接種流感疫苗外,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即可降低近1成肺炎、7成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住院風險,同時接種兩種疫苗,則更可降低29%肺炎風險及44%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風險。  杜思德也指出,相較美國,60~74歲的糖友有60%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70歲以上更高達近75%,但台灣糖友的預防觀念似乎尚未成形,門診觀察已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長者為少數。今年糖尿病衛教學會特別推出肺炎預防衛教工具,希望透過醫護人員推廣,提升糖友對預防肺炎的重視。

Read More

入秋 下肢動脈血管疾病好發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時序入秋,下肢動脈血管疾病發作高峰期逐漸到來,醫師指出,患者除了應養成正確生活型態、適度保暖、保養足部外,規律運動也很重要,每日步行,可增加血流並能促進側枝循環發展,也可減輕疼痛,但若腳出現酸痛應停止練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盧延洲表示,這個時節下肢動脈血管疾病可能發作的症狀包括有足部發冷、發白、發紫,走路時下肢肌肉酸痛、乏力,腳趾或足部麻痛、莫名出現破皮傷口或者傷口久久不癒合,嚴重甚至會導致腳趾頭潰爛壞死。 預防上, 建議患者應養成正確生活型態,包括脂肪及低熱量飲食、戒菸及維持理想體重,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疾病,以減輕下肢負擔;並且應適度運動,每日步行運動最有效,固定時間進行運動訓練,當腳出現酸痛時即刻停止練習,酸痛消失時再繼續進行,反覆練習可增加血流並能促進側枝循環發展,也可減輕疼痛。 病患也要讓肢體保暖,使患肢獲得足夠血液循環,確實做好雙腳保養,每日應將雙腳清洗乾淨;剪趾甲時,應剪平,避免造成外傷;可擦適量乳液避免足部乾裂,且物暴露於過冷或過熱環境。若出現任何下肢及足部不適症狀,建議儘速就醫診察並確定病情,提早治療避免肢體缺血情況惡化至組織壞死或者截肢的不良預後。

Read More

杜絕病媒蚊 高市拆除廢棄市場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多名本土登革熱確診個案皆具市場活動史,甚至本身即為攤商;高雄市衛生局指出,已興建50年的允棟市場,呈現嚴重的衛生防疫問題,上月底完成拆除作業,藉以徹底滅絕登革熱病媒蚊孳生。  高雄市累計本土登革熱病例共57例,鑑於多名確診個案皆具市場的活動史且有個案職業即為市場攤商,且市場人流複雜、移動快速,倘市場及周邊鄰近社區內孳生源多,透過市場傳播的風險及防疫的困難度也比一般場域更具挑戰性。  衛生局指出,針對允棟市場進行化學防治及病媒監控,經防疫人員現勘發現該市場建築物老舊且鋼筋鏽蝕、混凝土剝落,甚至樓板塌陷,不僅難以全面執行化學防治工作,無法有效控制病媒孳生,且陸續斑駁的水泥石塊,已嚴重危及在此出入的民眾安全。  針對廢棄已久的「允棟市場」衛生防疫問題,市府防疫團隊召開多次研商及協調會議,並依建築法限期要求攤商所有人、管理人及使用人自行拆除,無法通知或屆期未自行拆除者,由工務局直接拆除。  結果9月6日由工務局開始進行允棟市場西棟拆除作業,至27日完成拆除作業。  

Read More

北市抽驗蔬果 逾2成殘留農藥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昨日公布最新生鮮蔬果殘留農藥抽驗結果,抽驗88件產品有19項不合格,違規比率逾2成。其中,包括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第一果菜批發市場1件紅鳳菜、大潤發內湖店(大潤發2館)1件黃秋葵皆上榜。來源均屬外縣市,已移請所轄衛生局處辦。  北市衛生局日前至轄內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共抽驗88件蔬果產品,檢驗生鮮蔬果檢驗374項殘留農藥含量,有19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21.6%。  其中,1件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第一果菜批發市場紅鳳菜檢出4項殘留農藥不符規定,1件大潤發內湖店(大潤發2館)黃秋葵檢出1件殺蟲劑超標。  其他還有龍眼、辣椒、杏菜、紅鳳菜各1件檢出2項殘留農藥不符規定;芫荽、美濃瓜各2件及龍眼、百香果、大陸妹、豌豆、A菜、紅菜、黃秋葵、敏豆、檸檬各1件檢出1項殘留農藥不符規定。  北市衛生局指出,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上述檢出之殘留農藥均為合法登記並領有許可證之農藥,核准使用於限定類別農作物,惟其殘留農藥含量不符合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

Read More

早期發現 肺癌存活率最高九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肺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死因第一名,醫師指出,晚期肺癌患者存活率小於15%,但若早期發現、治療,存活率最高可至9成。呼籲有肺癌家族史、抽菸、油煙威脅等高危險族群,每年應定期檢查。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科部主任醫師蔡聰聰表示,罹患肺癌的原因很多,包括菸害、肺癌家族史等,都可能是致病肇因。此外,很民眾不知道,炒菜油煙排放5分鐘,釋放出來的PM2.5會瞬間增加為比一般空氣高出20倍的PM2.5,恐引發致癌、致命風險,卻又最容易被忽視。 根據衛福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第二期研究計畫證實,LDCT的確有助找出早期肺癌,偵測率2.42%,也就是每千人找出24名肺癌患者,其中94.8%是第一期以內肺癌,有助大幅降低肺癌死亡率。 蔡聰聰說,LDCT已被國內外醫學界認為是最有效的肺癌篩檢方法,檢查快速且不需注射顯影劑,輻射暴露值比常規電腦斷層檢查低很多,可提早發現降低肺癌致死率。一般常規的胸部X光檢查對於1公分以下的肺部腫瘤檢出率不高,但LDCT可偵測到小於0.3公分的肺部病灶。 肺癌高死亡率是因腫瘤在發展早期並無明顯症狀,等到出現不適時,常常已發展為中晚期,晚期患者存活率小於15%,早期發現則可提高至70%~90%。 因此,蔡聰聰建議,有肺癌家族史、抽菸、油煙威脅等高危險族群,每年應定期接受檢查;非高危險族群成人,可考慮每兩年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若家族有肺癌病史者,則建議每年一次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Read More

醫師破迷思 適度自慰可助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人對「自慰」議題有不少錯誤觀念的謠傳,泌尿科醫師打破迷思表示,無論男女,對於自慰不需要感到負擔,適度的自慰並擁有正確的觀念,有助增進性表現。  常聽到「自慰會讓人長痘痘」、「自慰會掉髮禿頭」等後果,泌尿科醫師張孟霖表示,兩者間其實沒有直接關聯。生理變化與性衝動同樣受荷爾蒙影響,長痘痘或禿頭都是雄性荷爾蒙旺盛的表現。所以當荷爾蒙旺盛時,性慾也會變大,自慰的次數就會變多。換句話說,自慰並不會導致長痘痘或禿頭,主要還是荷爾蒙作祟,而荷爾蒙異常決定因素來自於作息、壓力、季節變化等。 對於自慰是否會導致不孕或是陽痿等迷思,結果正好相反,張孟霖表示,自慰並不會影響性功能,反而是有訓練有差,還有機會汰舊換新,當男性排出品質不佳的精子後,能降低不孕的機率,女性則能透過自慰找到神經密集處,讓性事更圓滿。 至於擔心自慰可能導致性器官出現變化,張孟霖表示,性器官取決於先天遺傳,後天的飲食、運動習慣也有些微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男性自慰頻率增加,如同健身時常運動的肌肉會變壯,當勃起頻率增加,充血機能良好,勃起幅度也會變好。且女性的陰道肌肉組織非常有彈性,並不會因為自慰或是性行為而導致鬆弛。 張孟霖也強調,若遇到生理問題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而非聽信偏方,適度自慰能幫助性功能,但過猶不及仍須謹慎處理。

Read More

枇杷膏較適合非感染性的熱咳

■鄧佳明  近來有報導指出「枇杷膏」為止咳妙藥,雖然突顯出中藥治療病症的療效,但平常一遇到咳嗽,想要止咳,吃枇杷膏就能止咳嗎?這樣作法是否正確?是否可奉為圭臬?仔細分析枇杷膏組成,內含貝母、枇杷葉、款冬花、生薑、瓜蔞與遠志等中藥材,確實具有保養喉嚨與氣管的功效,但咳嗽原因百百種,若一有咳嗽就找枇杷膏來吃,很可能會越吃越糟糕。  咳嗽的成因有很多,通常可分「冷咳」與「熱咳」兩大類,因「呼吸道過敏」所引發的咳嗽,屬性較偏濕偏寒,屬於「冷咳」,這是由於氣管與支氣管常慢性發炎,導致痰液分泌增加而引起的咳嗽,此時需要「化痰」,通常可服用桔梗、半夏、杏仁、杏蘇飲與苓甘五味薑辛湯等,能燥濕化痰或祛痰止咳的中藥,有效溫肺化飲與降逆平喘,降低咳嗽頻率。而「熱咳」屬於乾咳或燥咳,是由於癮君子或說話量太多所引起,通常痰量較少或無痰,或略帶有咽喉疼痛現象,這類患者就能吃枇杷膏來稍緩解不適。若遇感冒引起的咳嗽,單吃枇杷膏並無法有效改善病情,必需加服具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如魚腥草、金銀花、菊花、銀翹散與黃連解毒湯等,才能有效鎮咳與消炎。  治療咳嗽總需對症下藥,對於非感染性的乾咳患者,吃枇杷膏可能有助於滋潤喉嚨而稍有止咳效果,但若屬感染性的咳嗽,則無濟於事。冷咳患者食用枇杷膏很可能使痰飲積於胸中,無法順利排出,因而造成胸悶喘促或咳嗽加劇;而甜膩的枇杷膏吃多了,對於腸胃虛弱者,也容易產生脹氣腹痛,而糖尿病患者勿食過多,服用前應拿捏份量比例;倘若咳嗽已嚴重造成生活困擾,或咳嗽情形持續超過一個月以上者,建議仍應找醫師作檢查或診治,勿自行購買成藥服用,以免延誤病情。  (作者為台南市誠信中醫診所醫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