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病毒大熔爐 嬰幼兒慎防RSV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每年秋冬是呼吸道疾病流行期,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存活力遠勝流感,恐致新生兒呼吸困難、後遺症終身,醫師提醒,年節走春要當心防範病毒入侵。 今年過年比往年早,當心「舉家團聚、探親訪友」成群聚感染大熔爐!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黃立民教授指出,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僅次於流感與新冠病毒的常見嚴重呼吸道病毒,然而,與擁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流感及新冠不同,RSV因其強傳染力、全年流行性,且過往缺乏有效預防與治療手段,成為嬰幼兒健康的重大威脅。 RSV能在物體表面存活長達兩天,比流感更久,且成年人感染大多為較輕微的症狀,使其更容易在不經意間傳播,進一步增加傳染給家中嬰幼兒、年長族群的風險。其中,RSV對嬰幼兒的威脅尤為嚴重。 黃立民強調,因為嬰兒肺容積較小,RSV感染後更易在短時間內引發呼吸道阻塞,導致呼吸困難或其他嚴重症狀。若進一步發生細菌繼發感染,也恐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嬰幼兒感染RSV後可能引發支氣管炎、肺炎等重症,部分甚至需住院或使用呼吸器;過去雖有預防性單株抗體可供高風險族群公費接種,但許多健康足月嬰兒仍暴露於感染風險之中。 所幸今年長效型單株抗體問世,接種1次即可提供1年的保護,有效降低感染與住院風險,為RSV防治帶來突破性進展。黃立民也鼓勵家長及早採取防護措施,為孩子建立更完善的健康屏障,迎接平安無憂的新春佳節。 黃立民指出,由於尚未有針對新生兒的RSV疫苗,過往預防主要依賴單株抗體,可直接提供穩定抗體量,安全性高,保護效果即時,能夠讓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的嬰幼兒直接獲得保護力。

Read More

健保新藥審查慢 病友喊話要透明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近期多位立委質詢健保審查新藥的進度應「公開透明、可被追蹤」,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加速落實,輔以充足預算,不讓病人苦苦等藥。 根據台灣病友聯盟在2023年10月底針對聯盟團體調查資料顯示,16個病友團體中有9個病友團體認為,健保新藥等待的時間太長,且16個病友團體更全都表示「健保審查的流程不透明、難以掌握進度」。 癌症希望基金會表示,健保署2023年對外公布癌症新藥審查平均時間為13.7個月約411天,但相較和信醫院藥劑科主任、立委陳昭姿的統計平均83天約26.1個月,以及癌症希望基金會統計的時程,有4成超過480天約16個月生效,正式納入健保給付兩者時程都與健保署對外公告之數據有明顯落差。 事實上,截至目前為止,外界除了藥廠之外,不僅無法得知藥品實際審查進度,也不知道藥品甚麼時候會納入健保,等藥的病人與家屬只能苦苦等待。 基金會呼籲基於政府當責,藥品審查流程的時程應透明可追蹤,讓關心的社會大眾可以得知進度,也讓各界對健保審查制度更有信心 。 健保署甫公布之114年新藥預算及癌症新藥暫時性給付制度備受期待,盼能真正加速新藥納入健保,基金會認為,審查流程和充足預算應雙管齊下,若是預算不足應讓社會大眾知道,來年編列預算更應該編列充足。

Read More

無出國史 台南新增M痘 30多歲男長疹水泡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新增首例M痘個案,一名34歲男子日前因全身長疹子、水泡、膿疱等症狀,就醫後確診通報。衛生局說,該個案無國外旅遊史,平時於北區活動,目前已安排個案回診就醫並聯繫環境清潔消毒。 衛生局長李翠鳳提醒,目前國內雖未有感染M痘第一分支(Clade I)的「Ib病毒株」個案,惟請民眾出入高風險場域或國家,應避免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預防M痘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種疫苗,完成兩劑疫苗接種可達九成保護力,全市有12家合作醫院及37區衛生所提供公費M痘疫苗接種,呼籲符合公費接種條件者,包括: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如多重性伴侶,包括在非同一時間與超過1人發生性行為、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請盡速接種,尚未完成第2劑接種者,也應盡速完成,以達完整保護力。未符公費接種資格,經醫師評估確有暴露風險者,包含無健保身份或居留證的外籍人士,或有計畫前往M痘疫情流行國家的民眾,亦可至成大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自費接種M痘疫苗。

Read More

4年6火警 全台護家完成消防整修

本報綜合報導 2018年台北醫院護理之家大火燒死15人、14人受傷,據統計2021起4年間共6家護理之家火警,疏散126人。據過去案例,起火點常在寢室,衛福部斥資20億,自2019年起陸續整修全台557家護理之家消防安全設備完成,並納入設置標準。 目前全台護理之家有557家,住民約4萬3000多人。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22日表示,在2019年到2024年期間投入20億,透過護理之家公共安全設施設備補助計畫,與地方政府及公私立護理之家協力合作,完成557家護理之家「自動撒水設備」、「119火災通報裝置」、「寢室隔間與樓板密接整修」、「電路設施汰換」4項消防安全投資。 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蔡淑鳳表示,根據過去火災案例,起火點經常在寢室,實證指出「自動撒水設備」可控制火勢成長,降低81%住民傷亡。 而「119火災通報裝置」可同步自動通報消防局的救災救護指揮中心,蔡淑鳳表示,少了一個打電話報案動作,可望爭取更多搶救時間,至於「寢室隔間與樓板密接整修」,是因過去案例發現,當寢室隔間與樓板不夠密接,導致濃煙或有毒物質擴散到其他房間,很多個案是在逃生過程中被嗆死。 蔡淑鳳說,電路設施汰換也是重點之一,電線老舊導致發生火災,是常見原因之一;目前557家都改善完成,並且已納入設置標準,未來新設立護理之家都要符合規定,另外,也將防災演練納入評鑑項目之一。

Read More

青少年吸電子煙倍增 留意4異狀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112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5年內倍增,推估超過5.4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國健署提醒,家長可留意4大異常徵兆,辨別孩子是否可能偷偷在使用電子煙。 國健署邀請「台灣蝶王」泳界名將王冠閎擔任宣導大使,共同推動防制電子煙「三不帶」觀念,提醒「不帶有對電子煙的錯誤認知」,為家人與自身健康著想「不帶來健康風險」,且勿觸法「不帶來違法罰則」,並推出「禁止攜帶電子煙或加熱菸及相關組合元件入境宣導影片」。 國健署指出,電子煙業者為了躲避查緝,常以糖果、甜點、擴香精油或電子煙主機皮套等取代電子煙產品照,或用「電子果汁」、「維他命棒」、「提神紓壓電子香氛」等代號或功效進行販售。 面對各類地下行銷層出不窮,國健署建議留意孩子是否有以下4種情形,就有可能正在使用電子煙: 1.不明的裝置:孩子書包、床鋪、衣櫃、身上藏有不明用途的電子產品或充電器(電子煙)、金屬線圈(電子煙組件)、裝不明液體瓶罐(煙油瓶)或液體匣(煙彈)。 2.不明的氣味:孩子房內、衣物及身上有他們難以解釋的甜味及水果味。 3.不明的花費:孩子零用錢或打工收入消耗快速,或有不明用途的網購。 4.驟變的行為:孩子情緒及行為發生變化、或頻感頭痛惡心(電子煙油的尼古丁會影響大腦系統導致行為衝動、學習困難、暴躁易怒、焦慮不安、情緒起伏等)。

Read More

鼠類出沒 北市漢他病毒現蹤 一市場工作者確診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市21日公布國內今年首例漢他病毒症候群本土確定病例,為居住在文山區50多歲女性,無國內外旅遊史。經疫情調查發現,個案於市場工作時曾發現有鼠類出沒,於1月1日起出現發燒、乾咳、頭暈等不適症狀,經住院採檢驗後於20日確診,個案目前已康復出院,接觸者無疑似症狀,且個案居家及工作地周邊環境已於1月20日完成清消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漢他病毒症候群全國近3年(111至113年)確定病例分別為5例、6例及3例。因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傳染途徑係經由吸入鼠類分泌物或排泄物、接觸遭病毒汙染的空氣或物體、被帶病毒之齧齒類動物咬傷等方式感染。 因此,預防方法主要是防鼠,並避免接觸到鼠類及其排泄物與分泌物,包括住宅、餐廳、飯店、小吃攤、市場或食品工廠均應加強環境清潔,適時驅鼠、採取防鼠措施及發現時立即滅鼠。 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春節前清掃住家及工作環境時,務必佩戴口罩避免吸入汙染物,並使用塑膠或橡膠手套防護,避免接觸鼠尿、鼠糞或鼠屍。 若已觀察到老鼠出沒蹤跡或鼠糞,應以漂白水以1:10比例稀釋後,潑灑於受汙染環境,待消毒30分鐘後再行清理,並切忌使用掃帚、吸塵器或拖把等,避免揚起灰塵吸入病毒或汙染其他區域,而應使用拋棄式紙巾、抹布或舊報紙清理,並以垃圾袋密封後丟棄;如有使用捕鼠器捕獲鼠類後,亦應清洗消毒並曬乾再行收存。 民眾若出現發燒、頭痛、暈眩、出血等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動物接觸史及旅遊史等訊息,以及早獲得妥適治療。

Read More

春節就醫免煩惱 健保APP可查詢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農曆春節連假將屆,健保署指出,因應假期期間就診查詢服務,民眾可透過健保署全球資訊網、或透過手機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快速查詢全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的服務時段。 健保署表示,適逢春節9天連假,民眾若遇身體不適就診,可透過健保署網站查詢特約醫療院所開診或藥局服務時段資訊,其路徑為:首頁/健保服務/健保醫療服務/院所查詢/服務時段查詢)點選查詢。 此外,民眾亦可透過手機操作,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進入「醫療查詢/就醫院所查詢」輸入關鍵字,地圖將會呈現所在地附近的特約醫療院所或藥局;或點選「進階查詢」,勾選服務時段及其他篩選條件,尋找符合您需求的特約醫療院所及藥局,操作簡單又便捷。 健保署也提醒,民眾過年期間除維持健康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外,旅遊、返鄉拜年或人潮密集地區,應多注意個人衛生防護。 另,春節期間遇需要就醫,建議可先就近診所就醫,由醫師評估病情,若需再進一步治療,可透過診所醫師協助轉診至醫院。

Read More

腸病毒重症+2 正式脫離流行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腸病毒疫情正式脫離流行期。不過,疾管署21日表示,上週新增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其中北部一名未滿1個月大男嬰,更是在出生後1週就感染伊科病毒2型併發重症。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9673人次,較前1週下降22.8%,疫情呈下降趨勢且低於流行閾值,脫離流行期;惟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2歲男童及未滿1個月新生兒。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未滿1個月新生兒去年底出生後即因呼吸窘迫、低血氧收治嬰兒病房,後因出現發燒、呼吸短促及血氧下降情形,轉收住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收治期間出現心律不整、血壓偏低、二氧化碳滯留、血小板偏低等情形,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感染伊科病毒2型併發重症,個案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持續住院觀察。 另一名2歲男童於去年底發燒就醫,隔天出現右頸腫脹、吞嚥困難等症狀再度就醫,經診斷為急性中耳炎收治住院,期間出現雙腳無力、行走困難情形,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感染腸病毒D68型併發重症,個案治療後狀況改善,已出院。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

Read More

食藥署指出化妝品香精要標示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0日預告化粧品應標示特定香精或香料成分修正草案,未來檸檬醛、丁香酚、肉桂酸芐酯等24項香精或香料成分,濃度如超過一定範圍,須標示實際成分名稱。 食藥署指出,本次預告草案是根據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SCCS)相關研究,並與國內專家討論後訂定。除了彩妝以外,包括洗髮精、洗面乳、沐浴乳、香皂、護髮油、化粧水、爽身粉、止汗劑、唇膏、粉底、眼線液、指甲油、漱口水、牙膏等都屬於化粧品的範疇。 食藥署表示,由於這些香精、香料成分可能導致脆弱肌膚容易敏感,目前歐盟已要求須標示24項成分,美國和日本則無相關規範;預計最快明年5月實施,未來消費者若使用後過敏,醫師也更容易判斷,以便對症下藥。 食藥署指出,草案針對苯甲醇、桂皮醇、檸檬醛、丁香酚、水楊酸芐酯、肉桂酸芐 酯、沉香醇、茴香醇、香茅醇、檸檬烯、已基肉桂醛、紫羅蘭酮等24項香精或香料成分,當使用於使用後沖洗產品濃度超過0.01%,或非使用後沖洗產品濃度超過0.001%時,必須標示實際成分名稱,不得以香精、香料、Flavor、Fragrance、Parfum、Perfume或Aroma等方式標示。

Read More

空汙加劇 敏感族外出戴口罩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20日指出,近期大陸冷氣團南下境外汙染物也隨之移入,提醒敏感族群提升自我保護,儘量減少室外活動,必要外出時記得配戴口罩,避免或減少深呼吸,返家從室外進入室內,建議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 吳昭軍表示,境外汙染物與不良大氣擴散條件影響台灣的空氣品質,多地空氣品質指標(AQI)已達橘色警示,對敏感族群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呼籲民眾儘量減少室外活動,尤其是氣喘及呼吸道疾病患者,應改以室內中低強度活動,避免或減少有深呼吸的行為。適當關閉門窗,雖可降低室外空汙對室內之影響,亦可能使室內外換氣不足導致二氧化碳增加,因此關窗時應留約5公分空隙,讓室內外空氣對流。 由室外進入室內後,應加強個人衛生防護,例如洗手、洗臉、清潔鼻腔等,降低室外空汙對室內影響。遠離過敏原及誘發源,避免刺激物、均衡飲食、身體適當的活動或伸展等,必要外出時,也請記得配戴口罩。 吳昭軍指出,民眾也應隨時查詢空氣品質,可透過國民健康署與中央氣象署共同開發樂活氣象APP-健康氣象服務,民眾可以免費自由下載使用,隨時掌握最新健康氣象動態及即時空品數據,也可瞭解目前所在地的空氣品質及細懸浮微粒即時監測結果,提早因應及預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