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宅在家週 商店街仍見人潮

東京中野Sun mall商店街25日仍可見到年輕人前來逛街、購物。(中央社) 中央社/東京26日專電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將4月25日至5月6日12天訂為「宅在家週」,籲市民少出門避免疫情擴大,觀光景點人員接觸大幅減少,但有些商店街仍見人潮。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首相安倍晉三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實施到5月6日。安倍呼籲民眾在這段期間盡量少出門,期盼人員接觸至少減7成,但希望最好能減少8成。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23日呼籲:「未來2週對東京、對日本而言是攸關生死的關鍵期,請市民宅在家。」 為防武肺疫情擴大,東京處於緊急事態,政府勸民眾少出門。25日下午3時在東京新宿車站周邊民眾外出情況,較1月至2月中旬的假日平均值減少了78.9%。(中央社) 昨天是「宅在家週」第一天,東京有些商店街、超市仍可見到人潮眾多。像是東京都中野Sun Mall商店街人潮多,加上商店街舉辦「空中水族館鯉魚旗藝術展」,呈現熱鬧景象。  除了商店外,有些超市湧進人潮,這陣子可看到許多平時較少上超市的男士拿著菜籃或推著推車在超市購物。  雖然商店街出現人潮,但日本放送協會(NHK)依據日本電信電話(NTT)公司手機基地台資料報導,緊急事態宣言命令發布後,知名大車站、觀光景點確實人潮銳減,疫情較嚴重被列為「特定警戒都道府縣」的地區,民眾外出原已減少50%,疫情擴大後減少了80%。

Read More

《魅力廣州城市報導》廣州擴大排查範圍 確保複學安全出行安全

廣州擴大排查範圍,確保複學安全出行安全。圖文:記者蔣謙正  廣州疫情防控最新情況如何?近來廣州擴大排查範圍是否是“小題大做”?廣州如何保證複學安全、保障出行安全?4月20日,在廣州市第84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活動("應檢盡檢、廣州在行動"媒體見面會)上,針對一系列市民關心的疫情熱點話題,廣州市副市長黎明,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等予以一一解答。  當下,廣州防控策略做出了最新調整,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從前期對疫情的重點阻擊,轉向對疫情潛在風險的全面出擊,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以科學的態度實現精准防疫。對於防控策略的調整,廣州盡全力、有能力,在做到家人鄰居應檢盡檢、同事同行應檢盡檢、顧客來客應檢盡檢後,廣州還將不斷地動態調整應檢盡檢的物件。  複學安全  廣州首批近20萬返校師生全部檢測核酸  當下,廣州的疫情防控形勢如何?  黎明表示,目前廣州防控策略從前期對疫情的重點阻擊,轉向對疫情潛在風險的全面出擊。  對於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此前廣州的防控策略局限於“發現一例,處置一例”。現在,廣州擴大了排查範圍,盡可能勾勒出每一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行動軌跡,把出現不止一例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場所列為重點場所,把到過這個場所、區域的所有人員列為重點人群,參照追蹤密切接觸者的做法,全力做到應檢盡檢,轉變為“發現一例,排查一片”。  目前,廣州“應檢盡檢”工作的對象,主要包括三方面人群:首先是家人鄰居應檢盡檢,在某個社區發現一例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後,除了其共同居住的家人外,還將周邊的樓宇居民全部納入排查範圍,逐戶排查,不漏一人。  其次是同事同行應檢盡檢,發現計程車司機的感染者後,將排查範圍擴大到全市所有的計程車司機,全部進行核酸檢測。在一些商場發現感染者後,經風險評估,對存在潛在風險的整個樓宇相關人員實施全面檢測。  最後是顧客來客應檢盡檢,對確診者和無症狀感染者活動軌跡涉及的消費場所,除了從業人員全檢,還將排查範圍擴大到近14天內進出該場所的消費者,把所有一般接觸者全部納入排查甄別範圍,開展核酸檢測,並全面進行了環境消殺和監測等等。前期廣州也對評估發現的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的來穗人員進行了全面檢測。  “廣州還會根據防控工作的需要,不斷地動態調整應檢盡檢的物件。”黎明透露,為確保首批學生複學安全,廣州已決定對首批返校的近3萬名教職員工、16.7萬名初三和高三學生全部開展核酸檢測。  出行安全  1.13萬名計程車司機核酸檢測結果全為陰性  “廣州全市計程車司機約有3萬多人,截至今天中午,已經採樣3萬人,已出結果的1.13萬名計程車司機全部是陰性。”發佈會上,廣州市衛健委主任唐小平透露。4月19日起,廣州70家計程車企業,約3.5萬名計程車司機,分72個採樣點進行免費核酸檢測,20日,所有計程車司機的採樣已經基本完成。  “70家企業每個企業至少設置1個採樣點,每個點安排疾控中心專家進行採樣。司機分批分次接受檢測,1個小時約採樣80—100名司機,沒有影響正常的交通運轉。”廣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雙明介紹,目前,廣州地鐵、公交、計程車、網約車都加強了通風、消毒。同時,在企業督促從業人員戴口罩、上崗前測體溫之外,政府還通過抽調、走訪、視頻監控抽查等方式,檢查企業和從業人員防疫情況。  目前,廣州公共交通日均客流量約為1000萬人次,相當於去年暑假期間客流量的六成(目前全市中小學尚未開學)。“但每日公交、地鐵的發班班次與去年暑期基本持平,保證市民乘車間距。”潘雙明說,“在高峰期的20個比較擁擠的網站,也會將乘客安排在車站外等候。”  在城市道路路況方面,自復工複產以來,廣州中心城區自駕個體出行迅速上升,道路擁堵指數增長較快。資料顯示,3月最後一周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擁堵指數為5.54,比去年暑期擁堵指數高。但近段時間的擁堵指數回落至5.01,“近日計程車司機的日均收入提升至680元,這都說明市民出行正逐步從自駕向公共交通轉移。”  除了在計程車司機中進行全面核酸檢查外,廣州是否會對網約車司機、公車司機也同樣開展相應檢測?潘雙明也作出了回應:“目前我們交通行業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除了保障市民出行和防疫以外,強化交通從業人員的自身防護也很重要。未來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需要和衛健委的指引,必要時廣州也會啟動相關從業人員核酸檢測。”  城市安全  累計對6.8萬人進行了採樣  近來,有廣州市民發現市內一些區域出現不少臨時設置的咽拭子採樣檢測點,有大量穿著防護服的防疫人員在街頭開展工作。有市民疑問,廣州近來發動如此多人力物力開展排查,是否是疫情變得嚴重了?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  黎明解釋說,為了找准可能存在的感染風險,以最快速度把風險點給控制住,廣州用極大的排查力度,從整個社會的層面,把可能存在的一丁點風險隱患都及時“挖”出來,用“大力量”排查“小風險”,用“大動作”避免“小概率”,最大限度遏制疫情傳播。  “從這個角度說,我們現在的疫情防控的確需要一點‘小題大做’的態度和精神。”黎明說。  同時,黎明指出,廣州有能力支撐對防控策略作出調整。資料顯示,目前廣州的醫院、CDC和市場化檢測機構病毒核酸檢測日均能力達7萬份,位居全國前列,為應檢盡檢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廣州開展的這一輪對重點場所重點人群的排查,比起常規的排查範圍擴大了很多。僅以剛剛過去的四天為例,廣州除了各區醫療機構的16個常設檢測點外,還在各重點排查場所周邊設置了160個便民咽拭子採樣點,醫護、疾控、社區、公安各條戰線投入的一線工作人員14.6萬人次,全力推進應檢盡檢工作。  “在疫情防控期間,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政府的首要職責。”黎明表示,雖然投入很大,但能夠排除哪怕是絲毫的風險,及時消除疫情防控隱患,也是非常值得的。如在上個週末的大排查,累計對6.8萬人進行了採樣,已報告的5.3萬多份檢測結果中,共篩查出無症狀感染者7人,篩查陽性率為萬分之1.32。  此外,黎明也告誡廣州市民保持警覺性和平常心,還是要堅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少紮堆、保持社交距離等個人防護措施。

Read More

泊長崎義郵輪 新增60病例

停泊日本的義大利郵輪「歌詩達大西洋號」,新增近60起武漢肺炎病例,累計約150人感染。(路透) 中央社/東京25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媒體今天報導,停泊日本的義大利郵輪「歌詩達大西洋號」,新增近60起武漢肺炎病例,累計約150人感染。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對所有船組員進行的採檢現已全數完成,歌詩達大西洋號累計約150人確診,在623名船組員中約占1/4。日本朝日電視台報導,又有57名船組員驗出陽性反應。  路透社報導,日本境內確診病例超過1萬2800例,死亡病例累計約345例,部分地區的醫院病床已快要不夠用,如今又碰上歌詩達大西洋號停靠長崎爆發群聚感染。  NHK報導,歌詩達大西洋號的感染船組員中,只有一人送醫住院,其他輕症或無症狀者仍待在船上。  歌詩達大西洋號受到疫情影響,原本將停泊中國大陸受阻,因此自2月起停靠日本維修。長崎有關當局已在郵輪抵達時要求隔離,命令船員除就醫外不得離開碼頭。  不過,長崎縣官員前幾天說,有些船員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離開郵輪,官方試圖取得關於他們足跡的詳細資訊。

Read More

《魅力廣州城市報導》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回應大家關注的廣州疫情防控情況 (下)

 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回應大家關注的廣州疫情防控情況。文:記者蔣謙正  4月12日上午10時,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廣州市第73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通報廣州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情況。廣州市市長溫國輝主動回應大家關注的廣州疫情防控情況。 五、復工複產有力有序推進  廣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疫情防控、復工複產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幫助企業加快修復產業鏈、疏通物流鏈、緩解資金鏈 、連結人才鏈,推動經濟社會加快轉入正常軌道。  廣州建立“五個一”工作機制服務企業,出臺“暖企15條”“穩增長48條”“信用助企9條”“政策包”支援企業,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提振企業信心,強化防疫物資供應保障企業需求,有力有序推進企業復工複產。目前,全市日產口罩由開始時的60萬個增加到超2300萬個,增加了37倍;日產防護服超9.5萬件、掌上型額溫槍13.5萬支。累計調配口罩2.38億個、防護服69.2萬件、一次性手術衣22.7萬件、額溫槍54.3萬支,完成國家和省下達口罩4522萬個、防護服30.4萬件調撥任務。  從復工率看,截至4月11日,全市4530家“三必需”企業、80個在建省重點專案、12條地鐵線路的320個工點,復工率均達到100%。3.09萬家“四上”企業復工率99.4%,其中汽車、石化、電子、設備製造業、金融、法律服務和會展服務業“四上”企業復工率100%。1.2萬家高技術企業復工率99.7%。除農產品市場外的605家專業市場複市率99.2%。3445個市重大工程建設工地復工率99.9%。  從用電情況看,4月7日至9日,全市工業企業用電量2.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7.3%。其中,汽車製造業降低12.6%,通用設備製造業降低3.2%,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6%;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6.5%。  從開具稅票看,一季度,全市開具發票企業31.2萬戶,同比增長4.1%;從銷售情況看,開具發票金額1.55萬億元,同比下降12.1%;從購入貨物服務情況看,取得專用發票金額1.25萬億元,同比下降11.9%。3月,大陸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全社會復工複產加快,開票企業25.3萬戶,同比下降2.4%,開票金額5939.6億元,同比下降14.4%,環比2月增長93.2%,降幅比2月收窄4.2個百分點。 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經濟社會秩序  廣州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推動發展、保障民生。  嚴密防範境外輸入。廣州作為國際交通樞紐、華南門戶城市,開放包容、海納百川,同時也把堅決守好國門作為重大責任和政治擔當。我們將全面實施《廣州市涉外健康服務管理工作指引》,對入境外籍人員參照國民待遇,採取同等防控措施。適時評估風險等級。根據疫情形勢變化,以及流行病學調查情況,繼續做好高風險國家和航班評估。加強健康服務管理。高風險國家、高風險航班人員,都需要進行核酸檢測,接受為期14天的醫學觀察。加強高校外籍人員健康保護。推動高校加強對留學生等在校外籍人員的健康管理服務。設立開放檢測點。鼓勵引導在穗外國人進行檢測。加強健康碼管理。完善和推廣多語種“穗康”小程式,引導外籍人員進行健康申報。密切溝通協調。加強與駐穗領館、相關國家商協會對接聯繫,通報工作情況,解讀政策措施,協助探訪健康管理人員。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對國際友城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分享防控經驗,提供採購便利。  堅決防止本土反彈。在這次疫情防控鬥爭中,全市人民識大體、顧大局,始終保持理性豁達、積極平和心態,主動參與、全力支持疫情防控,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克服了疫情防控給生產生活帶來的種種不便和損失,充分展現了現代城市公民的精神風貌和素養。這裡,我衷心希望廣大市民群眾,持續強化防疫意識,加強個人防護,配合基層防控,特別要少聚集、勤洗手、常清潔,外出戴口罩,降低感染風險,並將繼續按照二級回應、一級措施要求,進一步壓實居住社區(村)、住宅樓宇、酒店等場所防疫要求,做好往來人員體溫檢測、“穗康碼”認證管理等工作。推動復工複產單位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員工健康管理,做好通風消毒、健康監測和出入管理等防控措施。  推動高品質發展。雖然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嚴重衝擊,但將咬定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不放鬆,危中尋機、聚焦重點,精確保障、精准發力,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十個千方百計”工作部署,把因疫情減少的時間、影響的產值、耽誤的進度抓緊補回來、追上去,把在疫情防控中孕育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牢牢抓住、做大做強,努力跑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度、品質效益的大跨越。著力擴投資促消費,尤其要引導各類資本加大對“新基建”投資力度,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釋放“雙區驅動”效應,發揮“雙城聯動”作用,引領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打造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堅決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增強產業鏈發展韌性和競爭力。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對標對表最好最優全球城市,進一步統籌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生產、生活、生態各領域,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大力提升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  用心用情保障民生。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功改善民生福祉,決不讓一名群眾生活因疫情影響而陷入困境。我們將堅守節用裕民之道,厲行勤儉節約之風,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在年度計畫壓減一般性支出基礎上再壓減15%,騰出更多資金為企業減負紓困、保障民生。將按照省的時間安排,穩妥組織開學複學,實行學生分期、分批、錯峰返校。堅持就業優先,全面落實促進就業政策,突出做好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扎實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穩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孤兒養育標準,適時發放、適度提高低收入居民價格臨時補貼。繼續狠抓防疫物資生產供應,全力抓好“米袋子”“菜籃子”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工作。

Read More

《魅力廣州城市報導》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回應大家關注的廣州疫情防控情況 (上)

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回應大家關注的廣州疫情防控情況。文:記者蔣謙正  4月12日上午10時,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廣州市第73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通報廣州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情況。廣州市市長溫國輝主動回應大家關注的廣州疫情防控情況。 一、廣州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  截至4月11日24時,全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79例。其中,本土病例347例,境外輸入病例119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13例;目前已治癒出院430例,病亡1例,在院治療48例,其中危重型2例,重型3例,普通型38例,輕型5例。  在347例本土病例中,病亡1例(屬高齡患者),目前仍在院治療1例(屬普通型),其餘包括18例危重型、55例重型病例均已康復出院。  在119例境外輸入病例中,入境目的地為廣州市的47例,占39.5%;省內市外的13例,省外的59例,占比合計超過60%。其中,中國籍94例,外國籍25例。輸入來源國主要為:英國30例,美國19例,菲律賓13例,奈及利亞9例,法國7例。外國籍境外輸入病例中,法國籍、巴西籍、英國籍、澳大利亞籍、敘利亞籍、俄羅斯籍各1例,非洲籍19例,占76%。其中,奈及利亞9例,安哥拉3例,剛果(金)、尼日爾各2例,衣索比亞、布吉納法索、馬達加斯加各1例。  在13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中,土耳其籍、非洲籍病例引起的關聯病例分別為1例、12例。 二、境外疫情輸入風險管控有力有效  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從2月27日至4月11日,廣州共承接入境航班443個,累計轉運旅客56849名,其中目的地為廣州市的17889名,占31.5%;省內市外20974名,占36.9%;省外17986名,占31.6%。從白雲機場口岸入境旅客55285名,從市外口岸接回旅客1564名。  面對境外疫情快速蔓延,廣州與同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北京、上海一樣,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大幅增加。密切關注境外疫情,認真查找風險隱患,加強聯防聯控,嚴格衛生檢疫,落實閉環管理,堅決遏制境外疫情輸入風險。自3月15日發現首例境外輸入病例以來,廣州所有119例境外輸入病例和13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均通過主動排查發現。怎麼排查發現的呢?一是通過口岸排查,發現63例;二是通過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發現41例;三是通過追蹤密切接觸者,發現6例;四是通過社區排查,發現6例;最後,通過發熱門診排查,發現3例。  一是強化工作落實,實現“四個保障”。加強一線指揮保障。牽頭建立“1+9”白雲機場指揮部,由分管副市長負責統籌,各區成立工作專班,現場駐點扁平化指揮。落實工作力量保障。全市每天出動約8000人(不包括社區工作人員),全部落實二級防護措施,保障入境人員轉運和指定中轉點服務工作。組織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韓語等多語種翻譯人員,累計提供翻譯服務1201次。完善後勤服務保障。安排260台車輛,指定147家集中隔離酒店,確保設施設備到位。強化政策宣傳保障。自1月28日以來,共舉辦73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活動,其中包括10場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專題發佈會。與65家駐穗領館加強溝通協調,有效回應關切。將市防控指揮部有關通告翻譯成多語種版本,並開通多語種機場廣播和服務熱線,廣泛發佈各類疫情資訊、防控知識、工作和生活指引。  二是全面加強管理,實現“三個全覆蓋”。做到核酸檢測全覆蓋。3月21日起,對所有從境外(不含港澳臺)經廣州口岸入境的人員,以及經港澳臺地區和市外口岸入境來穗且來穗前14天內有外國旅居史的人員,其目的地為廣州的,全部進行核酸檢測。3月27日起,從廣州地區口岸入境人員(含港澳臺地區,含中轉旅客),目的地為廣州市及廣東省外的,全部進行核酸檢測。做到隔離觀察全覆蓋。對上述人員,一律實行14天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做到境外人員全覆蓋。3月22日起,全面開展14天的回溯性排查。凡3月8日0時後,從境外經廣州口岸入境,以及經港澳臺地區和市外口岸入境來穗且來穗前14天內有外國旅居史的人員,無論外國公民還是中國公民,一律立即實施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凡入境後未做核酸檢測的,均進行免費咽拭子採樣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同時,通過公安資料分析、居民主動申報、其他城市資訊推送、社區三人小組排查等方式,對通過大陸各地各類口岸入境並來穗,入境前14天有外國旅居史的人員進行拉網式排查,切實做到一個不漏。  三是嚴格防控措施,實現“四個環節”全流程閉環管理。嚴格航空運輸。入境航班抵達前一天,邊檢和機場部門提供航班及人員資訊。航班抵達6小時前,專項服務組落實人員轉運和酒店保障,推進關口前移。嚴格口岸檢疫。實施精准查驗管控和健康管理,確保傳染源有效控制、傳播鏈有效阻斷。嚴格轉運送達。堅持“一航班一議”,科學制定轉運計畫,基本實現人到車到、即上即走。嚴格集中隔離。安排24小時值守,定期進行體溫監測和巡診服務。  同時,切實做好外籍在穗人員重點活動場所(藥店、酒店、餐廳等)的聯防聯控,嚴格零售藥店購買發熱、咳嗽藥品人員登記報告和醫療機構就診患者資訊登記,督促指導做好發現確診或疑似病例的規範處置,並全面加強密切接觸者甄別、追蹤和管理。追蹤到境外輸入病例、陽性檢測者的密切接觸者,均第一時間採取隔離措施。 三、高風險國家、高風險航班人員排查管理“全覆蓋”  根據全面回溯性排查和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的情況,為更好保障入境人員生命健康安全,全力阻斷疫情擴散蔓延管道,從4月5日起,重點面向高風險國家和高風險航班人員,加強排查管理,進一步提供健康服務。  一是高風險國家在穗人員全部納管。目前,累計排查了高風險國家在穗人員4553人,已全面實施健康管理,進行核酸檢測篩查。對評估出來的高風險國家在穗人員,無論何時入境、住在哪裡,一律開展健康管理,進行核酸檢測。在短時間對高風險人群進行大範圍排查,所檢出的病例,都如實、及時地公佈,體現了防控措施的效果。  二是高風險航班在穗人員排查到位。全面追蹤3月7日至27日乘坐高風險航班入境所有人員(不論中外),累計排查1557人。  在排查管理過程中,堅持中外公民一視同仁,加強涉外健康服務,健全資訊溝通機制,幫助他們順利度過觀察期。對確診病例,按照“四集中”原則,一如既往、竭盡全力救治,加強人文關懷。 四、在穗外籍人員情況明底數清  廣州對外交往歷史悠久,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貿往來延綿2000多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關閉過的通商口岸。長期以來,有不少外國人在廣州學習工作生活,來源國分佈比較廣。  一是近三年出入境人員資料。2017、2018和2019年,經廣州各口岸出、入境的外國人分別為290萬人次和288萬人次,296萬人次和294萬人次,295萬人次和293萬人次。其中,亞洲國家出、入境人數分別為170萬人次和168.8萬人次,174萬人次和172.9萬人次,180萬人次和178.6萬人次,非洲國家出、入境人數分別為32.6萬人次和32.3萬人次,35.3萬人次和34.8萬人次,35.8萬人次和35.1萬人次。  二是在住外國人常態資料。2019年12月25日,廣州在住外國人共86475人。其中,人數最多的5個國家分別為,韓國8048人,日本6128人,印度5776人,美國5268人和俄羅斯3458人。非洲國家人員共13652人,占全市在住外國人總數的15.8%。  三是最新資料。據4月10日統計,廣州在住外國人共30768人。受疫情影響,還有5萬多外國人尚未返穗。其中,人數最多的5個國家分別為,韓國4600人,日本2987人,美國2724人,加拿大1832人和俄羅斯1422人。非洲國家人員4553人,占全市在住外國人總數的14.8%。

Read More

〈 全球探索〉病毒作怪,全球化恐大倒退?

美國總統川普被認為是反全球化的代表人物。(路透,資料照片) 記者彭志平/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在全世界造成慘重傷亡,經濟也蒙受重創,主要原因之一在於遠距交通工具發達,人類可快速往來於世界各國。也因此,全球化對人類到底是利是弊?也引發許多爭論;甚至有些觀點認為,經過此次疫情的「難以承受的痛」之後,全球化已敲起了喪鐘。但是,如果世界各國倒退回鎖國政策,這對人類有利嗎?  何謂全球化?其實在全世界存在諸多觀點。美國學者兼作家朗沃斯勾勒的全球化包括企業家、資金、科技、通訊、人才、商品等關鍵字;多倫多大學學者珍‧奈特和荷蘭學者威特從技術、經濟、知識、人類、價值、理念、文化等角度定義全球化。無論如何,全球化大致牽涉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在世界各國之間的快速移動。 九0年之後 全球化加速推進  若問人類全球化濫觴於何時?有人認為,人類本來就會走路、使用獸力或人造交通工具,因此,一部人類史就是全球化史。但無庸置疑的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非共產國家之間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因科技長足進步,加速了跨國流動。一九九0年代初期,由於蘇聯集團瓦解、大陸改革開放等因素,全球化更是突飛猛進。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以政治、經濟、社會等觀察指標,建構了全球化指數(KOF指數)。此一指數顯示,一九七0年為四十分,一九八八年為四十三點八六分,二00一年已躥升到五十點四七分。也就是說,一九七0到一九八八年的十八年之間,指數僅上升三點八六分,一九八八年到二00一年的十三年之間,就增加了六點六一分,顯然一九九0年之後全球化進展呈現加速推進。  不過,二0一0之後,全球化有趨緩現象,二0一一年指數為五十七點四五分,二0一七年只上升到五十九點三六分。這或許與全球化引起的反彈有關: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為反對此一協定,墨西哥南部的恰帕斯爆發維權運動,抗議墨西哥政府與跨國財團剝削當地印第安人利益,此即「薩帕塔運動」,此一運動被形容為反全球化運動的第一槍。 反全球化 薩帕塔打響第一槍  薩帕塔運動打響反全球化的第一槍之後,世界各地反全球化運動有如家常便飯般的上演。從學術界的觀點來看,偏向馬克思的視角認為,全球化無異於帝國主義化或西化,結果將是導致全球的不公平與不平等的兩極分化;並且,在全球化之下,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將陷入邊緣危機。英國學者紀登斯等人則認為,全球化對世界有著極大的影響,但難以預料全球化的發展方向和新世界的樣貌。  無論如何,反全球化運動將好萊塢電影、麥當勞漢堡、可口可樂等跨國性強勢商品,視為全球化的表徵,而被反全球化運動視為跨國強勢商品,大多來自歐美;同時,被視為全球化象徵的跨國組織,例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等,也都是在歐美國家倡議之下成立。因此,歐美國 家即成為反全球化運動的矛頭所指。  再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一九六0年代加拿大學者麥克魯漢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強調傳播媒介的發達,讓地球上不同地方都可以獲得同等的資訊,促進不同地方融合;但實情卻是,歐美強勢國家通訊社幾乎掌握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新聞發布和流通。到底是全球化?還是歐美化?的確是許多人的疑慮。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四月十六日洛杉磯港幾乎沒有生意上門。(路透) 時移勢易 美陸取向幾乎逆轉  令人難解的是,過去美國被視為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因此,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三十日,來自全球超過十萬人群聚在美國西雅圖抗議世貿組織會議,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從小布希開始,美國就出現「單邊主義」的傾向,川普更是大推反全球化政策,美國的全球化取向已開始逆轉。  另一個逆轉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二00一年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反而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化戰略。過去主張全球化的國家,現在反全球化;過去反全球化的國家,現在主張全球化。世界的變化,還真是令人難以捉摸。 桃園機場去年每天平均旅客運量達十三萬三千四百人左右,創下新高,如今卻是空蕩蕩。(中央社)大象的鼻子 道出分配不平等  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全世界客流量前十大的桃園機場,單日乘客僅剩三位數;貨運量全球前二十大的洛杉磯港,如今也一片蕭條。世界經濟因全球化而快速成長;但同時發生的,卻是全球所得分配不平等的問題。  為了瞭解全球所得分配的景象,塞爾維亞經濟學家米蘭諾維奇探究全球各所得級距的實質所得成長率,發現全球所得分配百分位數在六十之後陡峭下滑,到八十左右又陡峭上升。此一圖形狀似大象高高舉起鼻子,具體的描繪出全球所得分配不公的樣貌。  聯合國每年都公布《人類發展報告》,二0一九年即以「二十一世紀人類發展的不平等」為主題,近三百頁中文版完全聚焦全球所得分配不平等的原因與應對策略等等。可見,全球化導致的分配不公問題仍然亟待緩解。 (彭志平)

Read More

陸新增16例 逾7千萬人尚未復工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昨通報新冠病毒疾病疫情狀況,十八日確診病例增加十六例,其中九例為境外輸入病例,七例為本土病例。儘管大陸疫情出現趨緩跡象,但經濟活動恢復緩慢,中國社科院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等人撰文指出,截至三月底仍有七千萬至八千萬人尚未復工。  十八日大陸新增確診案例中,七例本土病例中黑龍江六例、廣東一例;由於與俄羅斯往來方面,黑龍江疫情恐成為中國防疫的新難題。  儘管疫情可能趨緩,但紓困措施仍然未能大幅推動。陸媒經濟觀察網報導,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講師王靖一測算,二0一八年大陸總計有個體戶、未註冊攤販九千七百七十五萬戶。大陸現行發放消費券等紓困措施,很難對個體戶、未註冊攤販產生顯著幫助。  經濟觀察網報導,疫情影響遠超想像,外界預期的疫情後「報復性消費」其實並不可期,即便有報復性消費,也不會落到路邊的小攤販身上。  另外,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十八日刊登張斌等人的文章,指出疫情對現有的城鎮就業市場帶來嚴重破壞,截至三月底仍有七千萬至八千萬人尚未復工,其中七成以上是農民工。

Read More

太早放鬆…星確診暴增 破6500例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東南亞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喜有憂。新加坡頗有失控疑慮,外國媒體批評其原因為太早放鬆;為防止疫情進一步惡化,新加坡麥當勞昨天宣布,全新加坡麥當勞自即日起暫停營業。印尼方面,昨天新增四十七例死亡病例,但印尼醫生協會擔心,實際死亡人數是官方公布的兩倍。馬來西亞則由於確診病例似有減緩跡象,管制措施可望提前解除。  新加坡先前疫情控制得當,但近日確診數暴增至逾六千五百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不到一個月前,新加坡被視新冠狀病毒肺炎抗疫典範國之一;但當第二波疫情席捲而來,新加坡便無力應對。報導指出,當局忽視外籍移工宿舍群聚感染事件,且低估了這類感染病例擴散的速度;此外,新加坡採取較寬鬆防疫措施,也是疫情爆發的原因之一。  不過,新加坡麥當勞昨宣布,全新加坡麥當勞分店從昨凌晨起到五月四日暫停到店內購餐外帶,減少消費者與店員接觸。  印尼衛生部昨天通報新增三百二十七例武漢肺炎確診病例,累計來到六千五百七十五例,死亡病例新增四十七例,總數達五百八十二例。不過,印尼醫生協會主席昨天表示,印尼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是官方數字的近兩倍。  馬來西亞昨增八十四起武漢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五千三百八十九例。由於確診病例連三天維持兩位數,菲國政府表示,若持續放緩,有望提前結束行動管制令。

Read More

韓新增8例 2個月來首度跌至個位數

日本疫情嚴重,但昨(十九)日東京街頭仍是滿滿的人潮。(路透)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東北亞疫情方面,南韓昨天僅通報新增八起確診病例,這是兩個月來單日增幅首次跌至個位數。日本十八日則新增五百八十四人確診,境內確診首度突破一萬例;此外,根據日本共同社調查,日本有八個都府縣專用病床不足,空床率不到百分之二十,東京都與大阪府甚至是負數。  韓國疾病管理本部(KCDC)昨天通報,新增八個確診案例中,有五個屬於境外移入。昨天南韓也新增病亡病例兩起,至今總計兩百三十四人病故。雖然昨天通報確診人數,是兩個月來首度出現單日個位數,疫情有減緩跡象,但南韓衛生單位仍不敢大意,一來仍有境外移入案例,二來有人複檢再度檢測到病毒陽性反應。  另一方面,日本三十三個都道府縣十八日合計新增五百八十四人確診感染武漢肺炎,包括機場檢疫確診及搭包機從武漢返國確診者在內,日本境內累計確診感染攀升至一萬零四百三十三人,境內確診首度突破一萬例。  根據共同社調查,專用病床不足的八個都府縣當中東京都感染新冠狀病毒疾病住院患者約兩千五百人,專用病床僅兩千床,空床率為負百分之二十五;大阪府住院患者七百六十五人,專用病床七百床,空床率負百分之九點三。  此外,共同社報導,日生基礎研究所經濟調查部長齋藤太郎預計,日本政府的經濟對策規模不充分,失業率將惡化至百分之三點九,今年第四季的失業人數將從二0一九年同期的一百五十六萬人增加至兩百七十二萬人。

Read More

死亡人數下降 西班牙延長封鎖令

 西班牙宣布全國封城,酒吧、餐廳及所有休閒和運動設施全關閉,整條街道空無一人。(路透) 中央社/馬德里19日綜合外電報導  西班牙衛生部今天通報,過去24小時境內新增410起武漢肺炎死亡病例,較昨天的565例下降。在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之一的西班牙,這是約1個月來單日新增死亡人數最低紀錄。  如今西班牙死於武漢肺炎的患者,累計已達2萬0453人。今天公布的新增死亡病例,是當局發布單日統計自3月22日以來最低紀錄,並遠低於本月2日的新增950例死亡。  這顯示馬德里當局3月中開始實施嚴格的封城措施以來,西班牙疫情擴散速度出現減緩跡象。西班牙衛生部今天還公布,境內武漢肺炎累計確診人數由昨天的19萬1726例增至19萬5944例,相當於單日增加4218例。  中央社/馬德里18日綜合外電報導  西班牙官方染疫死亡人數突破2萬,總理桑傑士今天表示,全國封鎖令將延長25週至5月9日,但作法上會更具彈性。  桑傑士在記者會表示:「我們已經度過最嚴峻的時刻,這些成果依然不夠,而且很脆弱。我們不能倉促行事導致這些成果可能不保。」  西班牙本週開始放寬3月14日宣布的嚴格封鎖措施,恢復部分經濟活動,其中包括製造業。但大部分的人除了外出採購食品等活動外仍禁足在家,甚至孩童也不得外出活動。  當被問到,民眾是否可如往常從事夏季活動時,桑傑士說,他希望可以,但沒辦法給答案,暗示鬆綁管制的範圍仍不確定。  桑傑士尋求國會允許延長國家緊急狀態,下一階段的封鎖可能從4月27日開始「不對稱」實施,意味著部分地區或團體限制可能鬆綁。  桑傑士表示,像是孩童將可獲准外出活動,但還是會有所限制,以避免感染為前提。  西班牙政府將在這幾天訂出細節,桑傑士明天將與國內17個地區的領袖開會以集思廣益。  儘管強調疫情數據出現好轉,並為政府的防疫措施辯護,桑傑士仍指出,西方國家對於疫情的「反應過慢」。桑傑士也坦承,政府在疫情初期並沒有提供國內醫護人員所有必要的個人防護裝備。  桑傑士表示,衛生部預定宣布一項命令,以控制和訂定民眾購買口罩的價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