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無退會機制 川普爛攤丟國會

 中央社/華盛頓二十九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以中國完全掌控世衛組織及世衛拒絕改革為由,宣布中止與世衛的關係並將金援轉到別處。但世衛章程沒有規範退出機制,外界認為川普可能又是把難題丟給國會。  國際危機組織聯合國事務主任高文表示,不像美國在二0一九年退出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衛生組織(WHO)章程不含正式的會員國退出機制。  高文說:「我猜包括美國本身在內的世衛創始國們,當年覺得會有成員國想退出是件荒唐的事。以實際面向來看,美國可純粹中止撥給世衛的全部款項,進而理論上就失去表決權。」  美國聯邦參議院衛生委員會主席、田納西州共和黨籍參議員亞歷山大表示,他不同意川普的決定。他還說:「肯定有必要對世衛處理冠狀病毒疫情可能犯下的錯誤詳加檢視,但這樣做的最佳時機是等疫情過後,不是疫情還在持續中。」  美國媒體Vox報導,白宮一名高層官員對川普能否逕自率美國退出世衛,覺得「不無疑問」,但很可能川普就是無限期凍結資助世衛,讓國會去強制撥錢。  從美國法律來看,川普身為總統,有權率美國退出任何一個他想離開的條約,但從國際法看,世衛章程並沒有退出的條款。  因此,頂多依據當年美國加入世衛組織的國會聯合決議規定,要在正式退出前十二個月通知國會,並要付清退出當下財政年度應給世衛的款項。

Read More

王毅談港版國安法:刻不容緩

 中央社/台北二十四日電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今天宣稱,去年六月香港反送中以來,暴力恐怖活動和外部勢力干預都對中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建立香港國安法和執行機制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今天下午舉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的記者會。根據中國政府網直播,外媒提問,是否擔心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會因為港版國安法受損、中方要如何維護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  王毅首先表示,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他說,維護國家安全歷來是中央事權,在任何國家都是如此。中央通過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立法,履行其憲制責任,但這並不影響中央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繼續建構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  王毅說,去年六月修例風波(反送中抗議)以來,「港獨」組織和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日益猖獗,暴力恐怖活動不斷升級,外部勢力深度非法干預香港事務,這些都對中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也對香港保持繁榮穩定、推進「一國兩制」構成了巨大威脅。  他表示,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本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將審議「香港版國安法」授權立法的決定。王毅說,這「針對的是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不影響香港的高度自治,不影響香港居民的權利和自由,不影響外國投資者在香港的正當權益」。  這項決定通過之後,將啟動立法程序。王毅宣稱,這將使香港有更加完備的法律體系、更加穩定的社會秩序、更加良好的法治和營商環境,有利於維護「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有利於維護香港的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地位。

Read More

武肺疫苗臨床試驗 菲國將與我中研院等合作

 中央社/馬尼拉24日專電  菲律賓政府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核准下,菲律賓將與台灣的國光生物科技公司、中央研究院及中國製藥和研究機構合作,參與他們的武漢肺炎疫苗臨床試驗。  截至23日,菲律賓武漢肺炎病例數達1萬3777例,863例不治。  在各國政府及研究單位積極鼓勵、研發武漢肺炎疫苗之際,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也祭出5000萬披索(約新台幣2965萬元)給任何研發出武漢肺炎疫苗的菲律賓人。  根據菲律賓政府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23日公布的決議內容,工作小組已同意科技部對菲律賓參與武漢肺炎疫苗臨床試驗的建議。  決議寫道,菲律賓的合作機構包括國光生技公司、中研院、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中國國藥集團的武漢和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  菲律賓科技部領軍下,將成立一個技術工作小組,與衛生部、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熱帶醫藥研究所(RITM)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協調臨床試驗相關事項。  根據決議,合作機構將獲得:世衛組織對武漢肺炎疫苗目標產品特性(TPP)的要求、通過世衛組織藥品資格預審的程序及菲律賓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最新的臨床試驗指南。  抗疫工作小組要求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對合作機構更快取得在菲律賓進行臨床試驗許可的流程提供建議。  決議指出,臨床試驗地點將和參與的研究人員共同決定;臨床試驗完成後,將被列為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發產品註冊證允許疫苗在菲律賓上市前,疫苗登記流程要求的一部分。  另外,決議提到,抗疫工作小組支持科技部在新克拉克市建立病毒學科學技術研究所,並重新啟動科技部工業科技發展研究院(ITDI)藥物開發部門、成立藥物開發中心的計畫,以啟動、強化本土疫苗開發,達到疫苗自主和自給自足。

Read More

俄單日153死 創新高

 中央社/莫斯科24日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疫情應變中心今天說,境內過去24小時有153人死於武漢肺炎,是單日新高,全國累計3541人染疫喪生。  俄羅斯新增8599病例,低於昨天的9434起,更是連8日低於1萬起,確診總數達到34萬4481例。  俄羅斯現在的確診數位居世界第3,次於美國、巴西。

Read More

南韓梨泰院染疫持續擴散 累計225例

 中央社/首爾24日綜合外電報導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通報,截至凌晨零時,確診感染武漢肺炎新增25例。梨泰院夜店相關確診案例持續擴散,據當局統計,目前累計達225例。  韓聯社報導,新增25例中包括17例社區感染、8例境外感染移入。確診案例仍集中在首都圈,首爾、京畿道各6例、仁川2例,其他地區包括慶尚北道6例、江原道一例,入境檢疫4例。  韓國累計確診1萬1190例,死亡人數維持在266例,已有1213人痊癒解除隔離,隔離治療中人數降至711例。  梨泰院一帶夜店5月初發生群聚感染,讓一度獲得控制的疫情再次擴散,單日新增確診數上升至20、30例,截至今天中午12時,梨泰院相關確診數累計達225例,其中96例曾直接造訪發生群聚感染的夜店,129例為親友同事等相關接觸者。  以地區區分,首爾106例為最大宗,京畿道58例、仁川40例、忠清北道9例、釜山4例、慶尚南道與全羅北道各2例,大田、忠清南道、江原道、濟州各一例。  中央防疫對策本部對151例夜店群聚感染相關案例進行分析,從病毒序列推測感染源一致,且屬於近期從歐美移入病例的G型,被歐美入境者傳染可能性大。

Read More

研究:瑞德西韋可縮短染疫康復時間

 中央社/華盛頓廿二日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晚間公布的完整試驗結果顯示,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可縮短武漢肺炎患者康復的時間。三週前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曾說,研究顯示,瑞德西韋具有「明顯的」療效。  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就瑞德西韋療效所做的完整研究結果,刊載於執牛耳的美國臨床醫學刊物「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繼日本之後,美國於五月一日授權醫療院所可緊急使用瑞德西韋,與此同時,歐盟正在考慮跟進。  研究發現,一項針對十國超過一千名患者的臨床試驗顯示,相較於安慰劑,連續十天靜脈注射瑞德西韋,感染二0一九冠狀病毒疾病而住院的患者更能加速復原。  中央社/巴黎二十二日綜合外電報導  一項針對近十萬名二0一九冠狀病毒疾病患者進行的研究顯示,使用抗病毒藥物羥氯奎寧與氯奎寧治療不會產生益處,甚至還會提高病患不治的機率。  羥氯奎寧通常用於治療關節炎,但美國總統川普等公眾人物大力提倡使用羥氯奎寧治療二0一九冠狀病毒疾病,本週甚至宣布他也在服用,引起部分國家政府大量採購。  法新社報導,根據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今天刊登的研究報告,這兩種藥物對COVID-19住院患者都沒有益處。  研究人員檢視數百間醫院的九萬六千名患者病歷,發現開立這些藥物實際上會增加死亡風險。

Read More

WHO:南美洲成冠狀病毒疾病新中心

 中央社/日內瓦廿二日綜合外電報導  南美洲感染二0一九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數激增,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指出,這個區域已成為此種致命流行病的「新中心」。  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在視訊記者會上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南美洲已成為這種疾病新的中心。我們已見到許多南美國家的染疫數量增加。」  萊恩說:「很明確地,許多南美洲國家(疫情)令人憂心,不過顯然感染情形最嚴重的是在巴西。」  截至廿一日,巴西衛生部通報,感染二0一九冠狀病毒疾病死亡人數已超過兩萬。  巴西單日染疫死亡人數達一千一百八十八人,創新高紀錄,病故總數達二萬零四十七人。  巴西感染冠狀病毒疾病確診已逾卅一萬例,但專家表示,在缺乏檢測裝備下,實際染疫情形可能更嚴重許多。

Read More

副作用不太妙 美專家打臉 建議放棄研發

 中央社/華盛頓22日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大陸的研究人員發表武漢肺炎疫苗人體臨床試驗結果,但有美國專家對這項研究發現抱持懷疑,也對數據反應冷淡。  這款由康希諾生物公司(CanSino Biological)與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發的疫苗,找來108名年齡18~60歲、未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武漢成年人進行人體試驗。  據執行實驗的研究員陳薇表示,有近半受試者出現發燒、44%出現疲勞、39%出現頭痛。約有9%受試者的副作用嚴重到有可能妨礙活動。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疫苗教育中心主任歐菲特表示,這些副作用「不是好的安全信號」,也沒有促發強力的免疫反應,連同所引發的副作用來看,他建議康希諾生物公司的研究人員應放棄。  曾成功研發輪狀病毒疫苗的歐菲特說:「我覺得他們應該停手,我相信有其他候選疫苗會比(中國)這個更好。」  美國貝勒醫學院國家熱帶醫學院院長霍泰茲也表示對這項研究結果不感到興奮,不過他認為研究人員還是可以繼續研究該疫苗,不論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疫苗並用的加強接種。

Read More

全球首個 大陸發表武肺疫苗人體試驗結果

 中央社/台北23日電  醫學期刊刺胳針22日晚間刊出全球首個武漢肺炎疫苗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的研究論文,並指該疫苗安全且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均產生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免疫應答。  全球首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一期臨床試驗結果,是由大陸中國軍事科學院的研究團隊發表,論文通訊作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  中國軍視網22日報導,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團隊研製的中國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已完成一期二期接種,並對一期結果進行了初步評價。該疫苗是大陸首個獲得批准進入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  刺胳針官方微博昨晚發文稱,22日發表的這篇研究論文指出,首個一期臨床試驗COVID-19疫苗是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並能在人體內產生針對SARS-CoV-2的免疫應答。  刺胳針指出,試驗是在108名健康成年人中進行的開放標籤試驗,在28天後顯示出有希望的結果,最終結果將在6個月內進行評估,但仍需要進一步的試驗來確定免疫反應是否能有效預防SARS-CoV-2感染。  陸媒健康時報報導,根據陳薇團隊的論文,在接種新冠疫苗後,ELISA抗體與中和抗體自接種第14天開始出現明顯增長,並在接種後第28天到達峰值;特異性T細胞反應在接種後第14天到達峰值。  論文稱,在108名(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各36人)受試志願者中,有30名低劑量組、30名中劑量組和27名高劑量組成員報告了在接種後7天內出現至少一種不良反應。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發燒、疲勞、頭痛和肌肉疼痛等。  論文並稱,在所有不良反應報告中,大多數報告的不良反應都屬輕度或中度,並且在接種後28天內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  負責這項研究的陳薇表示,這是一個里程碑,試驗結果表明,單劑量的新型5型腺病毒載體COVID-19(Ad5-nCoV)疫苗可在14天之內產生病毒特異性抗體和T細胞。  但她也表示,應謹慎解釋這些結果,開發COVID-19疫苗所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觸發這些免疫反應的能力並不一定表明該疫苗將保護人類免受COVID-19的侵害,這一結果顯示了開發COVID-19疫苗的希望,但距離所有人都能使用這種疫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報導稱,有效的疫苗被視為控制COVID-19大流行的長期解決方案。當前,全球有超過100種COVID-19候選疫苗正在開發中。  陳薇團隊的疫苗目前已率先進入二期臨床實驗。

Read More

大陸首度境內外0確診

 中央社/台北23日電  據官方通報,中國大陸31個省市區昨天首度出現武漢肺炎本土、境外移入確診病例零新增,也無新增死亡病例,但新增疑似病例2例、無症狀感染者28例。  根據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今早通報,22日大陸無新增確診病例,創1月20日疫情通報以來首度零新增確診紀錄。當日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其中境外移入1例(上海),本土病例1例(吉林)。  截至22日午夜,中國大陸現有確診病例79例,其中境外移入41例,本土仍有38例;現有疑似病例6例;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085人。  此外,大陸22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8例,其中本土26例,境外移入2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仍有370例。

Read More